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西汉灭亡之后,王莽对于前朝皇族老刘家,大体上还算是很厚道的。虽然除掉了他们的爵位,但是并没有对他们大开杀戒。

等到刘秀建立东汉之后,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定政权,刘秀曾经大力恢复老刘家的爵位,尽量造成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不过后来,等到东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国家稳定了之后,这时候刘秀就开始对这些老刘家同族下手了。

当然,刘秀也没杀他们,只不过是尽量用各种手段,让他们靠边站而已。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如今换做刘秀做了皇帝,那以往的那些皇族近亲,自然都变成远亲了。要是再让他们占着位置,刘秀的子孙后代,以后又该去哪里呢?

总得来说,在这场西汉和东汉交替的混乱当中,虽然有改朝换代,虽然有农民起义,虽然很多地方也是灾害频繁,因为连年战争,死了很多人。但是大体上来说,老刘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不管谁做江山,也都没有对老刘家挥动屠刀,最多也就是从他们碗里拿走一点东西而已。

和其他朝代相比,刘家子孙的待遇,已经算是很好了。

当然,老刘家的子孙,之所以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事主要和老刘家内部的一些历史有关。

很多人都知道,在汉朝中期的时候,汉武帝为了解决各地诸侯王势大的问题,曾经推出了一个叫‘推恩令’的东西。这个东西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一个诸侯王死后,他所有的儿子,都有权力继承他的封地。

如此一来,原本比较大的诸侯国,在老诸侯王死后,就会瞬间变成多个小诸侯国。原本强大的诸侯国,瞬间就衰落了,自然就无法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了。

汉武帝最初施行这个政策的目的,其实只是想解决诸侯国太过势大的问题,想要强化中央集权。可是他没想到,他的这个选择,后来给老刘家自身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推恩令被执行之后,汉朝皇族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哪怕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可以被封为诸侯王。但是从这位诸侯王开始,最多五六代人,这位诸侯王的大多数后人,注定都会沦为平民。除了‘刘’这个姓氏之外,想要继承金山银山,继承一块能吃一辈子的封地,那是想都别想了。

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则是在公元前127年。而王莽篡汉,则是在公元8年。这期间恰好过去了一百多年,五六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汉武帝的那些兄弟的后人,此时基本上都已经沦为平民。除了极少数人能够继承一个空头爵位之外,其他的人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老刘家的子孙,个人才能比较强,通过察举制入朝为官,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概率,实在是不太高。而且因为西汉末期外戚掌权的原因,基本上很难跻身高层。

至于汉武帝自己的后代,情况其实同样也不乐观。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当中,老大几乎被满门杀绝,只有一个孙子幸存,后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汉宣帝。老二死得早,应该没有后人。老三老四虽然被封王,但是一直不受宠,后来还自己搞出了很多事情,导致这两房还没等到他们去世,就已经彻底衰败了。

老五特殊一点,老五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就是那位昌邑王刘贺。但是刘贺后来被霍光废了,原本的王位也变成了‘海昏侯’,所以老五这一脉也衰落了。至于年纪最小的老六,后来则是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

然后,刘弗陵在位十多年之后,英年早逝,没留后人。所以,在这之后,老五的儿子刘贺才能即位。而刘贺被废之后,就是老大仅剩的那个孙子刘病已,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汉宣帝。

这样算下来,汉武帝所有的后人里面,到了汉宣帝时代,基本上就只有汉宣帝自己,比较有影响力了。他本人没有兄弟姐妹,甚至没有叔叔,只有堂叔。所以到了汉宣帝这个时代,汉武帝其他的后人,基本上都衰落了,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更没有权力。

而汉宣帝本人,倒是也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当中,老大刘奭后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汉元帝。而且他娶了王莽的姑姑,埋下了西汉灭亡的祸根。老五英年早逝,没有儿子。这样算下来,就只有老二老三老四,这三个支脉,到西汉灭亡之前,还算有点影响力。

而到了汉元帝这一代,情况就有点尴尬了。

汉元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后来继承了皇位,然后长子生了四个儿子,全部夭折,最后直接绝后了。所以长子死后,大家就让汉元帝的二儿子家的独子即位,这就是汉哀帝。然后,汉哀帝干了几年之后,又挂了,然后又没孩子。

老大老二都绝后了,所以大家又找到了老三这一房,让老三唯一的儿子做皇帝,这就是汉平帝。然后,汉平帝最后直接被王莽给毒死了,死的时候也没儿子。

如此一来,汉元帝等于是绝后了。

后来王莽篡位之前,在汉元帝这一脉已经找不到人了,因为人全都已经死绝了。所以在这之后,王莽才只能从汉元帝的弟弟的后人里面,找了一个孩子继承皇位,这就是刘婴,西汉最后的一位皇帝。

从这个系谱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实际上,到了王莽篡位之前,老刘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王爷了。推恩令导致那些远房的王爷,基本上都被分了。就算能传下来,此时也就只有一个虚衔,没有实际的封地。

而汉元帝绝后,则是直接导致皇族最核心的一脉,完全消失了。

如此一来,西汉末期的时候,老刘家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位王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只有那些通过察举制走上仕途的刘氏宗亲,或许还能在地方上有点影响力,但是在中央肯定是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王莽篡位的时候,老刘家的这些亲戚,对他的威胁其实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再加上王莽本人是一个非常坚定的‘托古改革者’,他想要做的,并不是单纯改朝换代,而是恢复以往周朝的那种分封制度。

而按照周朝的制度,新朝建立之后,是不能对前朝赶尽杀绝的,反倒要尽量安抚。当年周武王战胜商纣王之后,虽然成功改朝换代,但是也没有对商朝王族赶尽杀绝,而是把他们迁到一起,封了一个宋国给他们。后来哪怕商纣王的儿子,带头起兵造反,周王室依然没有取消宋国这个国家,只是换了个人做国君而已。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王莽篡位之后,面对这些完全无法威胁自己权力的刘家人,自然就不会赶尽杀绝了。当然,为了自己的位置坐得稳,王莽还是稍微限制了一下老刘家人的权力。据史书记载,王莽先是把几个仅存的刘姓藩王,都给贬为公爵,后来又逐渐剥夺他们的爵位,把他们贬为平民。

大体上来说,王莽对老刘家还算可以。

而从老刘家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之前那些复杂历史,导致汉武帝的这些后人,基本上就没几个能扛事的。指望他们干掉王莽,再造汉朝,基本不现实。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到了那些出身远房,但是靠着自身才能,通过‘察举制’入朝为官,然后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刘家人了。

王莽篡位之后,因为改革失败,导致各地民怨沸腾,后来就爆发了那场著名的‘绿林赤眉起义’。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各地有影响力的老刘家后代,也都纷纷开始揭竿而起,反对王莽。就这样,先是王莽被大家合力干掉,然后这些老刘家的后代,再进行混战,最后由刘秀胜出,建立了东汉。

在这个过程当中,刘秀为了更快地统一天下,自然要尽量拉拢刘家人。比如说刘秀到了河北之后,为了得到真定王刘杨的支持,直接娶了他的外甥女郭圣通。除了这位真定王之外,刘秀对于其他地方的刘姓割据军阀,也是大力拉拢。

正是因为有这些刘姓本家的支持,所以刘秀后来才能迅速统一天下,建立东汉王朝。

不过,随着东汉王朝开国,这些昔日被刘秀拉拢的刘家人,地位就有点尴尬了。要知道,此时在这些人身上,同时具有着开国功臣、地方军阀、前朝遗孤等多个标签。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上,但凡有人拥有这些标签中的任何一个,肯定都会被皇帝极力打压。而这些刘家人同时聚齐了这些标签,刘秀对他们的态度,自然就很微妙了。

如果不打压,刘秀自己的皇位,就可能坐不稳。如果打压,又很容易会引起叛乱,导致天下不稳。

所以最终,刘秀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东汉刚开国的时候,刘秀直接提出,要恢复以往所有的刘姓藩王的爵位。只要能找到后人,基本上都封爵。靠着这一招,刘秀几乎得到了所有刘家人的支持。

但是,十多年之后,刘秀已经彻底坐稳了皇位。这时候的刘秀,需要解决开国功臣和地方军阀势力强大的问题了。所以,此时的刘秀,直接提出,把那些和自己血缘关系比较远的老刘家藩王,全部降为侯爵。包括之前那位大力支持刘秀的真定王,此时也被贬为侯爵。

与此同时,刘秀也坚决遵守西汉时代的推恩令,防止地方藩王做大。

对于刘秀的这些做法,很多人刘家人自然是很有意见。可是,此时刘秀已经坐稳了江山,不怕他们反叛了。再加上刘秀做人也算是留了一线,虽然降低了他们的爵位,但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仕途上的便利。只要是老刘家的人,未来通过察举制做官的希望,要比其他人更大。

如此一来,大家最后自然也就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真定王刘杨。刘杨和其后人的人生沉浮,就是西汉的刘姓宗室们在王莽时代到刘秀建立东汉后命运的标本。

王莽废汉篡位后,将西汉的刘氏宗室们均降为平民,虽然有一些人起兵反抗,但没有激起多大风浪。位于河北的真定王刘杨同样也在这时候被降为平民。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杨也是这时候扩张势力,自行恢复真定王称号,拥兵十多万,成为河北地区不可忽视的势力。河北的王朗兴起后,刘杨一度依附王朗。

当时还是更始政权下属的刘秀奉命安抚河北,同王朗作战。刘秀对刘杨极力拉拢,迎娶刘杨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时刘秀已娶阴丽华为妻,阴丽华实际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休妻)的条件,最终取得了刘杨的支持,平定了王朗。

(郭圣通)

刘杨的支持,对早期刘秀在河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刘秀和刘杨的蜜月期没有维持多久,刘秀称帝后,刘杨密谋造反,还没发动就被刘秀派遣的耿纯诛杀。但刘杨势力此时对刘秀还有重要作用,还是一个政治标杆。刘杨被杀后,刘秀还让刘杨的儿子刘得继承真定王之位。

刘秀正式立皇后也在刘杨被杀后,立郭圣通为皇后而没有立和刘秀自己感情更好的阴丽华为皇后,也是安抚河北势力的姿态。

建武十二年,刘秀平定公孙述,天下间再无大的割据势力,基本一统天下。

建武十三年,真定王刘得被刘秀取消王爵,降为临湘候。此次和真定王刘得一起被降爵为候的,共有四人,都是和刘得一样,与刘秀血缘关系比较远但在刘秀争取宗室支持时得到王爵。

刘得等人被降爵后,东汉诸侯王全部是刘秀家族一脉了。

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总体来说,王莽代汉后,西汉宗室们被降为平民。不过王莽并未大规模诛杀宗室,宗室们基本还保得性命。刘秀建国过程中,宗室们待遇得到一定恢复,地位有所提高,但远不如西汉时风光。刘秀的天下稳定后,非刘秀家族的宗室受到打压,地位进一步降低。

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汉末英雄中,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焉、刘表都是鲁恭王之后。

中山靖王、鲁恭王,都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由此可见,西汉宗室的后人,到东汉末年,仍然可以凭借宗室身份而获得独特的影响力,甚至成为“复兴汉室”的最后希望。

两汉绵延四百余年,其中经历了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等大变之事,当年的西汉宗室都经历了一些什么呢?

王莽篡汉,身份被废

王莽篡汉,连皇帝都不姓刘了,汉室宗亲的身份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王莽代汉毕竟是“和平接班”,因此,他不便直接将汉室宗亲的特权全部剥夺,只能“慢慢来”。

王莽建立新朝的元年,下诏:汉家的诸侯王,以后都改为公,汉家的侯,以后都改为子爵。

依然保留其贵族身份,但爵位下降。

此后,王莽又陆续下诏,要求诸侯王为公着,“悉上玺绥为民”,让宗亲“后皆除爵”。

因此,《诸侯王表》中,西汉宗室的待遇基本都是:“贬为公,明年废”,爵位被废除了。

所以,西汉宗室,到此时已经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了。

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算是不太远的汉室宗亲,就因为聚会饮酒时有宾客乱说话,被新朝的基层官吏游缴暴打。

可见,西汉宗室的地位已经与一般百姓差不多,连亭长、游缴这样的基层乡官都可以欺凌。

刘秀的拉拢

虽然西汉宗室的政治地位已经不行了,但西汉200多年来,他们毕竟长期在地方享有特权,因此,大多在地方有相当实力。

天下大乱后,许多宗室都参与推翻王莽的斗争,或参与地方割据。

刘秀在河北时,深知需要拉拢同姓宗室力量才能壮大自己。

因此,刘秀迎娶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与地方宗室联姻,以获取河北地区宗室的支持。

随后,刘秀又封各地有实力的宗室为王,以获取宗室更为广泛的支持。

因此,河北地区、南阳地区的宗室,实际上已经被纳入了刘秀的统治集团。

官方承认

战争年代,刘秀拉拢宗室,是出于壮大实力的考虑,而在天下打下来以后,对汉室宗亲的态度,又与刘秀的合法性相关了。

刘秀本人,就是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崛起的,他一直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恢复汉家天下。

西汉、东汉,是后人叫的,在当时刘秀的态度中,他这个帝王身份的合法性,来自于他的血缘。

既然如此,西汉宗室,也自然就是刘秀所创的朝廷的宗室了。

因此,刘秀下诏:被王莽所废的宗室列侯,“并复故国”,如果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就让他们的子孙来做!

由此,西汉的宗室,其身份彻底得到了恢复。

身份调整

然而,既然天下已定,宗亲体系肯定要正规化。

都是宗亲,但也有亲疏之分,都是臣子,但功劳有大小之分。

血缘疏远,无甚功绩的宗室,其爵位凭什么与功臣宗亲、天子近亲并列呢?

因此,天下大定后,刘秀下诏,长沙王、真定王、河间王、中山王,因为“服属既疏”,降为侯。

按照“推恩令”的法则,诸侯的爵位下降,意味着可以享受到贵族身份的宗室大大减少了。

因此,这些远支宗室,越来越多成为没有贵族身份的平民(比如后来的刘备)。

不过,即便是成为平民的宗室,依然能够在政治、经济上享有一定的特权。

拥有这些特权,即便是成为平民的宗室,其生活条件、政治权力也比一般平民要稍高一些。(当然,到了东汉末年,地方官乱来,情况就复杂了)

而且,东汉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举孝廉”。宗亲身份,根正苗红,得到提拔的概率比一般人还是大不少。

总体上,西汉的宗室在东汉时虽然其身份得到承认,但还是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最后的希望

或许,谁也想不到,东汉衰落后,西汉的宗室,却是汉家复兴最后的希望。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掌权。

近支宗室,自然是防备对象,反倒是远支宗室,能够获得一些掌握地方权利的机会。

同时,常年锦衣玉食的近支宗亲,其才能自然都不如远支宗室了。

因此,东汉衰落后,反倒是西汉宗室,撑起了复兴汉室的希望。

因此,汉末天下大乱之初,刘表割据荆州,刘焉割据益州,刘虞割据幽州,早早就有广阔的地盘和稳定的后方。

可以说,汉末群雄中,起点最高的军阀,不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更不是曹孙刘,而是这三位西汉宗室的后人。

而另一位西汉宗室之后,已经沦为纯草根的刘备,则成为了“复兴汉室”最后的一丝希望。

西汉的宗室,在王莽之乱中被剥夺特权。

刘秀打天下过程中,为获取支持,完全恢复了这些宗室的特权和身份。

天下大定后,刘秀规范宗亲体系,绝大多数西汉宗亲成为远支宗亲,虽仍有一定特权,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平民。

这些渐渐平民化的西汉宗亲,仍然因其特殊身份,而能获得特殊的资源(比如,即便是“织履小儿”的刘备,也能拜卢植为师),反而成为宗室中更有活力的部分。

因此,到东汉末年,反倒是西汉宗亲的后人,成了复兴汉室的最后希望。

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西汉灭亡之后,经历了王莽的新朝、刘玄的更始政权,和刘秀的东汉三个朝代。一把情况下,前朝灭亡后,宗室子弟遭殃,比如元朝灭南宋,赵氏子弟数万人被绞杀,明朝灭亡,朱家子弟在全国遭受通缉。

不过刘氏宗室子弟待遇出奇地好,很多人不光没有受到灭国牵连,反而升官进爵。原因是王莽的新朝和平代汉,刘氏子弟很多人充当了王莽的拥趸。刘玄和刘秀本就是宗室子弟,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所以也不可能残害宗族。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新朝、更始和东汉三朝,竟然发现,其实王莽对刘氏子弟最仁慈!

新朝建立后,刘氏子弟的待遇变化

王莽掌权后,对刘氏宗室子弟的待遇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居摄年间

汉平帝驾崩后,孺子婴被立为太子,由王莽以“摄皇帝”(后改称“假皇帝”)名义,代行皇权。王莽掌权后,对刘氏宗室子弟中,已经绝嗣和犯罪被取消封国的,全部续封。

比如,汉哀帝时期遭受谋反冤案的东平王刘云,王莽复立东平国,册封刘云之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又册封东平思王刘宇之孙、桃乡侯刘宜之子刘成都,为中山王,继承中山王刘兴(汉平帝之父)的衣钵。

同时下令,对所有绝嗣的宗室子弟,可以从近支中选择继承人,继承爵位。他还又额外册封自汉宣帝之后,无资格继承爵位的子弟三十六人为侯。

古代宗室子弟的爵位继承,一般都是逐代降格,遇到犯罪或无后,就自然消亡,封国变郡县。西汉末年,汉元帝一支全部断绝,皇室凋零。王莽以近支过继,接续刘氏封国,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这就是刘家子弟很多人站在王莽一边,支持王莽代汉的原因。

当然,居摄元年、二年,也发生了两起宗室子弟的反莽起义。一起是安众侯刘崇,一起是东郡太守翟义。

安众侯刘崇跟刘秀一样,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刘崇以王莽危害刘氏政权为由,率领一百人攻打宛城,兵败身死。刘崇的叔叔刘嘉,坚决反对刘崇起兵,因而受到王莽表彰,封刘嘉为率礼侯,他的七个儿子为关内侯。

刘秀的云台功臣榜中,有一个叫刘隆的,就是安众侯族人,他的父亲刘礼也因参与谋反被杀。那时候刘隆才七岁,被王莽赦免,还允许他到长安读太学。

翟义推出严乡侯刘信(东平王刘宇之孙)为帝,企图推翻王莽摄皇帝之位。这场起义仅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翟义被杀,刘信不知所终,居然消失在史书中了。

2.始建国年间

新朝正式建立后,刘氏子弟全部被废黜王爵,降为公。有人认为这是王莽得天下后,露出了真面貌,其实不是那样。

王莽是复古主义者,他极度推崇周礼,希望政治制度上,回归西周的大治。西周封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没有王爵。所以新朝建立后,废除王爵并不是针对刘氏子弟,而是取消了王爵,公爵就相当于王爵待遇。

改朝换代,依然集体保留前朝宗室子弟的爵位,中国历史上独此一例!

3.天凤年间

天凤年间,王莽下令,刘氏宗室子弟全部降格为侯爵,又恢复王爵,封自己的儿孙们为王。不过这个记载并不准确,至少刘氏宗室子弟,并未全部被降为侯。比如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他的舅舅真刘杨,在新朝一直保留了真定公的爵位。

总的来说,王莽当权时,对刘氏宗室子弟相当优待,不光没有大肆报复屠杀,相反处处优待,连爵位都得以保留,甚至有额外恩赏。

更始建立后,刘氏子弟的待遇变化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也就是更始元年,刘玄登基称帝,改国号“汉”,史称“更始政权”或“玄汉政权”。

刘玄跟刘秀都是长沙王刘发(汉景帝第六子)的来孙、舂陵侯刘买的玄孙。不同的是,刘玄的曾祖刘熊渠继承了舂陵侯爵位,刘秀的曾祖刘外,失去了继承权。

刘玄的更始政权存在时间比较短,不到三年,全国也未统一,就被赤眉军所灭。刘玄在更始二年入驻长安后,曾经一次性册封了二十位王爷,多为异姓诸侯王,其中只有六位刘氏宗室子弟:

  • 刘祉:刘玄族兄弟,西汉及新朝时期的舂陵侯,封定陶王;
  • 刘赐:刘玄堂兄弟,封宛王;
  • 刘庆:刘玄堂叔,封燕王;
  • 刘歙:刘玄族叔、刘秀叔叔,封元氏王;
  • 刘嘉:刘玄族兄弟;封汉中王;
  • 刘信:刘玄堂侄,封汝阴王。

这六人都是追随刘縯(刘秀之兄)发动舂陵起义的刘氏元勋,也都是舂陵侯后裔,范围很狭窄,而且刘秀及其叔叔刘良,未得册封,这大概跟刘玄与刘縯的个人恩怨有关。

东汉建立后,刘氏子弟的待遇变化

更始三年六月,刘秀与刘玄翻脸,在河北鄗县登基称帝,国号依然叫“汉”,该年号为“建武”。刘秀登基后,坚持只封刘氏为王,避免了异姓诸侯王的麻烦,原来的刘氏子弟待遇,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建武二年

建武二年三月,刘秀封了四位刘姓王爷,分别是:

  • 刘良:刘秀的叔叔,封广阳王,后改封赵王;
  • 刘章:刘秀长兄刘縯的嫡子,封太原王;
  • 刘兴:刘秀长兄刘縯之子,过继给刘秀二哥刘仲为子,封鲁王;
  • 刘祉:西汉及新朝舂陵侯,更始政权定陶王,封城阳王。

刘秀幼年丧父,一直由刘良抚养,亲同生父。刘章和刘兴是亲侄子,刘祉是舂陵侯家族的掌门人。这四人在刘秀的心目中地位最特殊,所以成了第一批受封的刘家子弟。

五月,刘秀又追封两王:

  • 刘歙:更始政权元氏王,封泗水王;
  • 刘得:新朝真定公刘杨之子,郭圣通表兄弟,承继刘杨的真定王爵位。

刘歙也是刘秀的亲叔叔。刘杨在当年正月,因为意图谋反被杀。刘秀为了安抚真定王家族,以及河北豪门士族集团,以刘得继承真定王。

刘秀在册封刘氏子弟上,显得很“吝啬”,其实刘嘉、刘赐、刘顺本该都封王。

刘赐刘秀的恩人,当初刘秀想出巡河北,刘玄不同意,还是刘赐说服了刘玄,从而给了刘秀与刘玄分道扬镳的机会。刘秀只封他为慎侯,后改封安成侯。

刘顺即燕王刘庆的儿子,他自幼与刘秀交好。更始政权失败后,刘庆被赤眉乱军杀害,刘顺第一时间投奔好友兼族兄弟刘秀。刘秀也没封刘顺为王,而是封了个成武侯。

刘赐最应该被封王。刘赐自幼丧父,由刘秀的父亲刘钦抚养长大,跟刘秀亲如兄弟。刘秀北巡期间,刘赐不断给刘秀推荐人才,比如贾复、陈俊,就是刘赐推荐的。刘赐投奔刘秀后,也只被封为顺阳侯,那还是建武十三年的事。

2.建武十三年

建武十三年,全国统一战争结束,二月,刘秀下旨,集体给刘氏子弟降封,理由是他们与皇帝的亲缘关系疏远,其中包括:

  • 叔叔刘良,被降封为赵公;
  • 侄子刘章,被降封为齐公;
  • 侄子刘兴,被降封为鲁公;
  • 真定王刘得,被降封为真定公。

很显然,刘秀传达了一个信息,除了皇子,所有人都不能被封王,王爵应该回到皇帝直系一脉的轨道中来。

果然,建武十五年,刘秀先册封儿子们为公爵,建武十七年,又改封所有的儿子们为王。至此,东汉帝国的王爵,全部由光武帝的儿子们占据。

当然,刘秀在给西汉宗室子弟降封的同时,又学习王莽,下令给所有绝嗣断封的刘家子弟续封,合计封侯137人。

总的来说,西汉宗室子弟的运气相当好,在王莽代汉期间,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礼遇。刘秀建立东汉帝国后,虽然不如王莽大方,但是在“普及面”上,还是做到了“恩泽四方”。

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从西汉到东汉,刘姓的宗室已经繁衍了十几万之多,但是西汉的时候有推恩令,就算是刘姓宗室,过上五代时间,就跟平民基本没有多大区别了。

刘秀是刘邦的直系后裔,是被封在河南南阳的没落皇族后裔。当刘秀统一天下的时候,西汉宗室有一部分被王莽杀,即便那些没有被王莽杀死的刘姓宗室,刘秀只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给予爵位,良田和美宅。但是不再让这些宗室们触碰军政大权。

对待那些西汉宗室,已经是皇帝的刘秀基本上只是安抚优待他们。他采取“先封,再降”的方法,把宗室都打压干净。年长一辈的就封公,平辈或者不清楚辈分的就封侯。没有封国给西汉宗室,王国只封给刘秀最亲的直系。对于那些和刘秀亲属关系比较远的,但是来归顺刘秀的,如光武帝建武元年,宗室刘茂自称为“厌新将军”,率众降,被封为中山王。对于和刘秀亲属关系比较近的,族叔,,族兄弟,堂兄弟什么的都封王。如建武2年,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

求关注点赞。喜欢文史趣闻的可以关注我,每天精彩历史小故事

西汉灭亡后,刘姓宗室下场如何?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西汉灭亡以后,王莽宣布废除了汉朝皇室的爵位与世袭特权,因此引来了众多汉朝皇亲的不满。一些有兵权、有土地的汉朝皇亲,公然与王莽对着干。

公元9年,太皇太后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的亲侄子、大权臣王莽篡位称帝,他废除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刘婴,建立了“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新朝时期,国内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而王莽建立的新朝仅仅存在了14年就灭亡了。西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是南阳刘氏家族的刘秀取得了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居然把汉朝的国运又延长了将近两个世纪。

这位“位面之子”取得天下之后,对待老刘家的远房亲戚们还是不错的。

当初王莽称帝时,曾发布诏令废除了刘姓皇族的爵位。刘秀称帝以后,对于一些归顺自己、建国有功的皇室宗亲,还是给予了他们恢复自家爵位、加官进爵的待遇。

因此,东汉光武帝刘秀不仅对待功臣宽厚,而对待那些与他争夺江山的刘姓皇室后裔也比较宽厚,他虽然先后消灭了皇室宗亲刘盆子、刘杨等割据势力,但都没有痛下杀手、株连其家人。

刘秀本人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在关系上距离西汉的皇族嫡系血统已经十分遥远了,只能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室远房亲戚。在尊卑有序、嫡庶有别的宗法制面前,刘秀作为刘家庶出后代的庶出后代,在原则上是没有太高的皇室地位的。

而且,由于西汉王朝过去一直实行“雨露均沾”的推恩令,诸侯王的后代要层层降封,土地减半,到了无地可封、爵位取消时,这些皇室后代也就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区别了。

到了刘秀的父亲这一辈时,早就没有家族的爵位了,而且只当过县令这种地位较低的官吏。

在新朝末年的大乱中,刘玄、刘盆子、刘杨、王郎等人都打着汉朝的旗号起兵。其中,更始帝刘玄还是刘秀、刘演兄弟的老上司,也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与刘秀、刘演兄弟是家族内的远房亲戚。

公元25年,绿林军拥护的汉朝皇帝刘玄被刘秀的军队所击败,在投靠赤眉军后被杀死。刘秀非但没有追究刘玄杀害自己兄长刘演的罪名,还专门派人去长安祭拜了这位老上司刘玄的坟墓。

此前,河北人王郎割据邯郸称帝,他自称是汉成帝刘骜的亲生儿子刘子舆,一时之间很得人心,得到了众多兵马拥护,还差点消灭了刘秀。刘秀在河北众多士族和防御匈奴、鲜卑的幽州突骑的帮助之下,才消灭了割据邯郸的王郎。为了斩草除根,刘秀派兵追杀王郎,并悬赏重金索要他的人头。

另外,赤眉军拥立的汉朝皇帝是刘盆子,也是汉朝的皇室宗亲。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家族那一支人的后裔。

不过,赤眉军在与刘秀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惨遭失败,不得不献出城池、投降了刘秀。刘秀对于刘盆子这一位远房亲戚还是非常照顾,不仅没有杀害他,还赐给他田产和房屋养老。

最让刘秀生气的同宗亲戚是那位背叛了自己的真定王刘杨,这个人也是汉朝的皇室后裔、新朝末年的军阀之一。刘杨是常山宪王刘舜的后代,曾与刘秀结成过军事同盟,还把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为皇后。

可是,刘杨后来不甘心看到刘秀登上皇位,就四处散播谣言,向百姓吹嘘说自己才是天命所归。公元26年,真定王刘杨密谋造反,聚集兵马万余人准备作乱,结果被刘秀的大将耿纯诱杀。事后,刘秀仍然将真定王的爵位赐给刘杨的儿子。古往今来,能够这样宽厚地对待叛臣后代,大概也只有东汉王朝的光武帝刘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