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在历史上的所有大一统朝代当中,明朝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喜欢明朝的人,认为明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不喜欢明朝的人,则认为明朝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朝代’。
对于明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我们实在没法下定论。不过,我们却可以简单回顾一下明朝的历史,来看看这个朝代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元朝末年,因为土地兼并问题和民族问题的恶化,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始出现。起义军以韩山童和刘福通为首,后世史称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很快席卷大江南北。尤其是在南方,更是尤为激烈,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响应。在这期间,有个叫朱元璋的底层百姓,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后来,朱元璋靠着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麾下的队伍,逐渐自立一方。
与此同时,以刘福通为首的农民军主力,开始主动进行北伐。在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当中,对这段历史基本上没怎么提过。但实际上,这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刘福通实在是太猛,刘福通进行北伐之后,甚至直接打到了今天的北京通州地区,差一点就把元大都给打下来了。
而刘福通北伐期间,南方的农民军却开始逐渐分裂,各自为政。在此期间,朱元璋逐渐做大,而后又击败了陈友谅,所以成了起义军中最强的一个。因为北方一直有刘福通挡着,而刘福通失败后,元朝内部又出现了叛乱,所以朱元璋得以趁此机会,逐渐统一了江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同年,朱元璋派徐达统领大军,进行北伐。因为之前刘福通已经严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而此时的明军又极为强悍。所以最终,徐达顺利打下了北京,此后又花了数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原。
朱元璋一共在位31年,前期主要工作是打北元,恢复国力。中后期则是剪除国内各种反对力量,收拢和强化皇权。另外,因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早逝,朱元璋不得不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然而朱允炆即位后,为了维护自身皇权,开始实行激烈的削藩政策,最后导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这场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后,最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朱棣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之后,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此后,朱棣继续继续恢复国力,同时多次亲自带队,进行北伐,终于将北元最后的一点力量击溃。此时的明朝,版图达到了巅峰。
朱棣去世之后,接下来即位的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是不错的皇帝,虽然一共在位只有十一年,但这十一年当中,明朝却在朱棣的基础上,继续休养生息,后世史称仁宣之治。这时候的明朝,军力虽然有所衰退,但是综合国力却达到了巅峰。
明宣宗之后,因为明宣宗去世比较早,所以接下来的明英宗朱祁镇是少年即位。明英宗即位后,因为父亲早逝的原因,对于当皇帝这门学问有所缺失。所以,明英宗成年之后,受到宦官王振的蛊惑,盲目带兵亲征瓦剌。最后,明朝精锐军队,被瓦剌一举歼灭,就连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后世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这边火速推举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上位,史称明代宗。接下来,明朝主战派占据了上风,最后终于击退了瓦剌,避免了明朝重蹈宋朝的历史。不过后来,瓦剌为了搅乱明朝内政,又把明英宗送了回来。明英宗回来之后,先是被囚禁了几年,后来在明代宗病危时,又强行上位,再次做了皇帝。
明英宗的失误,让明朝的军队传承出现了断层。朱棣留下的强大军事体系,被直接斩断。所以在这之后,明朝再也无力对外扩张,只能渐趋饱受。
与此同时,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西方殖民者登陆美洲,并且在美洲发现了大量的白银。殖民者带着从美洲得到的白银,从中国买走了茶叶、丝绸、粮食等大量生产物资。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也不懂什么汇率之类的东西,只能选择开始逐渐封闭海外贸易。而这种政策,也进一步加强了明朝和外部世界的隔阂。
明英宗之后,接下来的明宪宗朱见深,虽然被后世认定为昏君,但是在位期间明朝的国力却有所恢复。而明宪宗之后的明孝宗朱佑樘,则是一个出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勤于政务,约束宦官,让明朝出现了不错的局面,后世史称‘弘治中兴’。
明孝宗之后,接下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都是后世所谓的昏君。一个常年胡闹,一个常年不上朝。对于这两位皇帝,后世有很大的争议,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网上有很多给他们洗白的文章。比如说明武宗亲自带队去北方打仗,再比如说朱厚熜常年不上朝,是在后宫运筹帷幄等等。
这两位皇帝,到底算不算昏君,我们暂且不下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俩皇帝肯定不是明君。而且,正是因为连续两代皇帝的瞎搞,导致明朝文官集团开始迅速做大,甚至到了可以制衡皇帝的地步。
以往的很多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或者外戚专权的情况,但是像这种文官专权,然后又不能篡位的情况,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而文官集团做大,也为明朝后期剧烈的党争问题,埋下了伏笔。
明世宗在位中后期,因为日本那边进入了战国时期,再加上明朝不重视海洋,导致了倭寇开始作乱。以往的时代,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始终是北方。敌人来自于海上,这也是第一次。
而明世宗之后,接下来的明穆宗和明神宗,也是争议极大的皇帝。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开始放宽海禁,逐渐重视海洋。与此同时,因为皇帝常年不管事,中央政府对民间的管制放松,民间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常年不管事,大臣们开始纷纷结党。尤其是在明神宗在位中后期,随着一代名臣张居正去世,明朝开始逐渐陷入剧烈的党争问题。与此同时,北方的女真开始崛起,明朝国内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开始越来越严重。
除此之外,因为土地制度的崩溃,明朝的军事体系也开始运转失灵。此后,明朝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北方边境将领,自行募兵。这也为明朝中央的进一步衰落,埋下了一个大雷。
明神宗之后,接下来的明光宗朱常洛,刚刚即位一个月,就吃药吃死了。而明光宗之后的明熹宗朱由校,又是一个手工爱好者,整天窝在后宫做木匠活,根本不理朝政。于是,明朝内部开始出现剧烈的党争,而斗争的结果,就是宦官开始专权。外部则是更加危险,女真开始攻城略地,逐渐占领了整个辽东。
朱由校之后,接下来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朱由检虽然有点才能,但是面对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女真入侵、货币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朱由检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一样无力回天。
公元1644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至此,明朝灭亡。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朝代,后世还是应该以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段历史,为今天的我们得到一些启发,这才是我们今人最应该做的事情。至于明朝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个争论,恐怕再吵一百年,也很难有结果了。
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朝代兴衰更替,主要前期中可好。明朝先肯定是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保障。
中后期矛盾重一点,政治腐败,人心思变,社会混乱,人民起义推翻政府的统治,另择其主以安天下。
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呢?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特色;纣王无道、秦王暴政等等不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吗。真正的历史基本都淹没了,所记录的都是当权者想让后人看到的。
一、朱元璋开国建立明朝也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从一个落魄僧人、要饭的乞丐,到参加义军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自己的王朝。最重要的是跟随他的那些伙伴。
朱元璋是穷苦人,自从建国以后对老百姓是真的好;"民年七十之上者,许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这是针对百姓养老问题。
"民年至于八、九十,王政所当优者,奚有军民之间?盛言有理,所司其详议以闻。"这个是给军人养老的。
《明宪宗·实录》的记载:
"凡民年八十以上者,所司每岁给与布、绢、绵、米、酒、肉;九十以上者,给与冠带荣身,每岁宴待一次,此旷古所无之盛典。"
孤寡老人也有地方--“养济园”。
老学究们有自己的活动场所“里老会”/“怡老会”,并且开放言论。
建立军屯、军户制度,实现了大部分军队闲时不扰民,军粮自给自足的基本要求(明末没法说了,乱套)。
二、滥杀功臣
基本上都是汤和一人幸免。从这里可以说他薄情寡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实际上公侯子伯男五个爵位有名有姓者可查的多达150多位,有军职的定军一方,守卫边疆;文职入朝堂,参国事。
被“屠戮”的都是什么功臣,如:李善长、蓝玉、朱文正等,他们干什么事情了?大多觉得受封不公,没事找事。
所封爵位者是在朱元璋开国立国号之前有些已经战死,都算到他头上了,建国号后追封的。
若是朱元璋建国之后没事拿这些老臣杀着玩,他也没必要建国了。
另:朱棣屠方孝孺十族,水分不少;屠方孝孺只是连坐,而不是单纯的亲朋好友,是那些不愿看到朱棣当皇帝的人。
若是屠尽方孝孺十族,当时天下文人基本没有一个落下的,中华文学自那时可以从零开始了。
三、北伐
朱元璋八次北伐,朱棣五征蒙古让中原进一步得到稳定。不一一赘述。
---------------------------------------------------------------------------------------------------------------------
朱元璋建国之后凡事亲力亲为,本人觉得他的精力真是旺盛。
1、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重要的奏章都要面呈朱批才能施行;同时又发生“空印案”,才导致了一系列事件。
2、“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内臣(宦官)在朱元璋、朱允炆时期是不得识字、不得参政,有效防止了他们祸乱朝纲。
朱棣登基后有宦官通风报信的缘故,也有对当时文武不信任的原因。扶植宦官执掌一些权力,如“东厂”、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等。
太监掌权也是祸乱朝纲的开始,不过也有几个好太监掌权。
实行内阁制,中后期基本还原了宰相、丞相职能。
后期再补充
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推翻了蒙元的统治,因此受到一些有着大汉族主义的国人的追捧。
而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选择殉国,并没有投降,比很多亡国之君有骨气的多,特别是比之后丧权辱国的满清强不少,这自然又得到很多人的青睐。所以网上褒扬明朝的很多,像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之类的言论。
可是有着明粉总喜欢贬低其他王朝来彰显自己的偶像,这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毕竟很多王朝都有自己的粉丝,比如唐粉宋粉汉粉等等,为了回击明粉,他们开始极力贬低明朝,所以就出现了褒贬不一的情况。这在互联网时代是很正常的现象,人人都可以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秉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
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文献原因:清朝由于为了能够继承“法统”,对于明朝的历史记载方面改动程度较大
现实原因:当今的影视剧对于明朝之“太监”的题材较多影响到了大家的判断
客观原因:明朝的特务统治使得官僚体系受到严重打击,王权旁落现象较为普遍
主观原因:大汉主义等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成为近代史的主基调,也是导致国民革命的两面性
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何大家对它褒贬不一?
如何评价明朝是不同时代有不同评价标准,清朝时罗织明朝黑材料,编制虚假明史,导致后来人们看法受了影响,民国时,开始数落清朝罪过,但对清朝遗老遗少以安抚为主,加之当时国家混乱,对明朝的看法做了有限的纠正。建国后,为了突出农民起义的正确性,对明末统治的评价是黑暗腐朽,现在随着网络小说的崛起,出现了不少的明粉,个人认为,明朝的统治存在先天性不足,又让几个皇帝在关键转折点给玩坏了,但是当时先进国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