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唐朝之所以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明朝有本叫做《唐诗品汇》的书,按照唐诗的发展,将唐诗分成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后来大家发现,用这个划分方法,来对唐朝历史进行划分,也非常合适,所以就延续了下来。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大肆消耗民力,导致底层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隋炀帝急于摆脱关陇集团的束缚,失去了隋朝高层的支持。所以,各地开始爆发农民起义,各地豪强也纷纷开始起兵,自立一方。
在此期间,隋朝的高级贵族,隋炀帝的表哥李渊,在太原悍然起兵。在起兵之前,李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所以李渊起兵之后,很快就直扑关中,占领了长安,成为所有割据势力当中最强的一个。此后,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唐朝就此开国。
唐朝开国的时候,李家的势力范围,还仅限于关中和山西等地区,并没有统一全国。所以接下来,唐朝的首要问题,就是统一全国。但此时的李渊,已经称帝,皇帝和太子都不适合轻易外出领兵。所以接下来,身为李渊次子的李世民,就开始承担领兵作战的任务。
此后数年时间内,李世民带兵扫平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尤其是北方,几乎所有硬仗,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此一来,李世民自然越发势大,逐渐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又过了几年之后,就在双方围绕太子之位,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逼李渊禅位给了自己。
李世民登基之后,在北方击败了东突厥,西北打败了吐谷浑,并且将唐朝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而在唐朝内部,李世民则是极力恢复国力,让唐朝国力蒸蒸日上,最后终于缔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从唐朝开国,一直到李世民去世,这段历史,被称之为初唐。
李世民去世后,其子李治登基。李治登基后,通过立武则天为皇后,和老臣们争权,最后坐稳了皇位。李治掌权之后,唐朝继续扩张,在东北平定了高句丽,控制了朝鲜半岛,并且在白江口之战当中击败了日本。在西域则是击败了西突厥,逐渐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亚。李治在位中期的时候,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极盛。
不过,随着李治逐渐衰落,患上了严重的头疼病。所以,皇后武则天开始逐渐掌权。此后,唐朝高层开始陷入权力倾轧状态,高原上的吐蕃,则是趁势而起,逐渐成了唐朝新的大敌。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开始掌权,武则天虽然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却因为是女子掌权,给唐朝政坛留下了很多隐患。
武则天去世后,唐朝又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内斗,发生了多次宫廷政变。直到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彻底掌权之后,唐朝中央才恢复稳定。此后,李隆基大力进行各种改革,唐朝国力也开始迅速提升,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在此期间,因为唐朝旧有的府兵制,已经无法支持唐朝庞大的版图,军队运行出现了大问题。李隆基不得不进行改革,在边境设置军镇,裁撤国内的军队。如此一来,虽然解决了国家财政问题,却导致地方军镇做大。天宝十五年,北方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很快席卷大半个唐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从李治时代,一直到安史之乱以前。这段时间,被称之为‘盛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虽然平定了叛乱,却也元气大伤。而且,为了平定叛乱,唐朝中央不得不给予地方将军更多的实权,所以就形成了地方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一直到唐朝灭亡,这个问题都没能解决。另外,因为藩镇开始做大,唐朝的土地制度也逐渐崩溃,土地兼并问题,开始愈演愈烈。
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十年,直到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才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唐代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平定安史之乱外,还改革了唐朝的税收制度,贡献很大。但是因为吐蕃的崛起,以及唐朝内部矛盾,唐代宗没有解决藩镇的问题,导致地方藩镇彻底做大,再也无法收拾。另外,唐代宗还重用宦官,这也打开了唐朝中后期,宦官把持朝政的大门。
唐代宗之后,唐德宗虽然意识到了藩镇的问题,并且激烈削藩。但最后,却激起了藩镇叛乱。后来,唐朝虽然镇压了几个叛乱的藩镇,却也不得不和其他藩镇妥协,默认了中央和藩镇共治的局面。
唐德宗之后,经过唐顺宗的过度,到了唐宪宗时代。唐宪宗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被后世称之为‘小太宗’。唐宪宗在位期间,大力革除藩镇,大大加强了唐朝中央权威。但是,就在唐宪宗刚刚取得较大成果之后,唐宪宗却沉迷于炼丹,最后被身边宦官刺杀了!
另外,唐宪宗在位后期,严重的党争现象开始出现,后世史称‘牛李党争’。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唐朝一直处于严重的党争状态当中。而随着唐宪宗去世,接下来的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又都是典型的昏君。这就导致唐宪宗时期的大好局面,彻底付诸东流。藩镇再次做大,中央也再次出现宦官干政的问题。而且,在此期间,宦官问题更是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宦官可以直接刺杀皇帝的地步。
到了唐文宗时期,唐文宗本人胸怀大志。为了掌握权力,唐文宗发动政变,准备诛杀宦官集团,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此后,唐文宗本人被宦官囚禁至死,再无任何实权。而这场政变,则是被后世称之为‘甘露之变’。
而在唐文宗之后,接下来的唐武宗和唐宣宗,也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不但缓解了宦官问题,对地方藩镇也有所抑制,唐朝也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但是,这两个皇帝都没能彻底解决藩镇和宦官的问题。与此同时,因为土地兼并问题越发严重,在唐宣宗去世之后,唐朝开始不断出现民变,并且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
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宣宗时代,唐朝即将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前的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之为中唐。中唐时候的唐朝,大体上还能维持政权统一。虽然也会出现皇帝被杀的情况,但还属于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然而随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唐朝开始彻底失控了。
唐宣宗去世后,唐朝开始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尤其是黄巢起义,席卷了整个江南,巅峰时期甚至直接攻入长安,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经济税收系统。虽然最后黄巢起义被镇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藩镇却彻底独立,再也不听唐朝中央的号令了。
更要命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叫朱温的人,先是参加了农民起义,后来又投降了唐朝,靠着镇压农民军步步高升,最终控制了中央。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位,唐朝至此灭亡。
从唐宣宗去世,一直到唐朝灭亡,这期间农民起义才是真正的主题。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晚唐。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一共传承了289年。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至于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用‘唐人’这个称呼,来称呼中国人。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万事万物都是不停的变化发展的,古老的《易经》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那么,既然是发展变化的,就必然在不同时间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讲,事物发展都会经历兴起、上升、鼎盛、衰退、消亡5个阶段。
作为王朝,无论如何都逃不掉这个周期律,每个朝代都有兴起、上升、鼎盛、衰退、消亡5个阶段。但是留给后人的感觉好像没有怎么明显,这正体现事物变化发展的动态性;有的朝代刚兴起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衰退、消亡,她的上升、鼎盛时期都特别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唐朝是中华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经历了21位皇帝,享国长达289年;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世界国家均有往来,文化交流频繁,以至于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个国家的繁荣往往就是通过文化进行体现,唐诗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无论什么时候都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诗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都有深深的体现。
其实,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唐诗的四个分期和发展阶段,出自明代《唐诗品汇》。明代高棅对唐诗进行编纂整理,收录681家6725首诗,并对诗歌按照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进行整理。
按照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划分,具体如下:
初唐时期大体上为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即公元618年—712年。此时唐朝正处在上升发展时期,经历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唐朝文化体现为万象更新、朝气蓬勃,有虞世南、魏征等人的稍离旧习,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华丽,有刘希夷的闺帷之作,有上官仪的婉媚之姿。随后有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峤文章宿老,沉佺期、宋之问之新声,苏颋、张说之大笔,体现唐朝正有初唐走向盛唐。
盛唐时期大体上为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元年约五十年,即公元713年—766年。此时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一步开疆拓土,物产丰盈,国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文化上有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郁,孟浩然之清雅,王维之精爽,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隽拔,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雄快,正是盛唐达到最鼎盛的体现。
中唐时期大体上为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共六十四年。此时唐朝已经出现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内外两大矛盾,唐朝开始出现衰退苗头,许多人都希望变革再次重现盛唐。文化上出现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有韦应物之澹雅,刘长卿之闲旷,钱士元之清赡,皇甫冉曾之竞秀,秦公绪之山林,李嘉佑之台阁。
晚唐时期大体上为文宗开成元年至唐朝灭亡,即公元836年—907年。此时唐朝政局不稳,江河日下,黄巢之乱以后,唐王朝迅速没落,各藩镇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诗歌有柳宗元之超然复古,韩愈之博大沉雄,张籍、王建的乐府诗歌,元稹、白居易的叙事诗歌,李贺、卢仝之诗的鬼怪,孟郊、贾岛之诗的瘦寒;之后杜牧的豪放诗,温庭筠之绮靡诗,李商隐之隐癖等,都体现了晚唐事情衰败多变。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实际上,为了便于研究,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基本都被后人划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这是一个从兴到亡的过程。但是我们知道,唐朝还存在一个盛唐,这让大唐显得格外不同,并不能说别的朝代就没有强盛期,而是盛唐太过耀眼,那是一种极致的强盛。万邦来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存在。这也是后人无限怀念的原因,而它的骤然陨灭又是那样的刺痛人心,所以唐朝就独立出来了一个盛唐时期。
唐朝这种特殊的、非常明显的时间段划分还体现在了灿烂的诗歌文化中,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比如初唐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和王维;中唐的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隐。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四姑娘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大唐帝国的这四个时期:初唐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得到了包括关陇集团在内的广泛的支持,四个月之后攻进长安。第二年,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叛变杀死了隋炀帝,大隋朝正式灭亡,各个割据势力纷纷独立称帝,李渊自然也不例外,大唐帝国建立,李渊就是第一位皇帝。当时的大唐所占有的地盘实际上还是很小的,随后就是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党羽,并在626年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逼李渊下台。
李世民做了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当时中原已经平定,百废待兴,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本人更是成为天可汗,威震四夷。李世民之后就是唐高宗李治,承接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开创了永徽之治,并将大唐的疆域扩大到最鼎盛。后期李治的身体长期生病,武则天开始干政,并在李治去世七年后称帝,武周王朝应该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大唐的疆域有所减少,对外战事也减少很多。而后就是中宗睿宗为帝时的混乱期。
盛唐唐睿宗之子李隆基亲手结束了帝国的混乱局面,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天平公主等干政的女性全部被李隆基处死。713年,李隆基正式亲政,那时的他雄心勃勃,改革内政,变换兵制,重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一批有真才实干的宰相,实现了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大唐达到了最繁盛时期,万邦来朝。长安城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有百万人口,当时全国的总人口达到了几千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空前繁荣。
但是盛唐并没有维持多久,唐玄宗在执政后期开始倦政,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募兵制的发展以及十大节度使的设立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755年冬天,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拥20万兵力造反,盛唐的荣光被打破。两京沦陷,唐玄宗丢下土地和子民狼狈的往四川逃跑。
中唐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继续入蜀,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僭越称帝并寻求朔方军的支持以图收复失地。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收复失地,两京很快收复,唐肃宗李亨回到长安,并迎太上皇李隆基回到长安,只是终肃宗一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平定安史之乱,反而朝廷中宦官专政的局势形成。
唐代宗继位之后重用仆固怀恩压下了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河朔三镇成为帝国新的威胁,并最终形成藩镇之祸,藩镇叛乱一直持续到帝国灭亡。虽然之后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心、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也只是让帝国稍微强盛而已,和从前是没法比,而且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强盛。宦官专政、藩镇之乱、朋党之争始终与影随行,即便是再强悍的帝王也没有办法改变。
晚唐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终于引发黄巢起义,起义如潮水般很快席卷了大半个帝国,大唐皇帝对此头疼万分,但是并没有得当的方法来镇压起义,况且武将都想保存实力以图自立。黄巢起义让帝国最后的尊严全部掉到了地上,从此再也没有复兴的可能,即便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割据势力真正形成,开始瓜分帝国的土地,唐僖宗和唐昭宗又是那样的无能与懦弱。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大唐帝国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它退出的很彻底,即便后来出现了后唐和南唐,却与李唐毫无关系,不过是打着唐的旗帜为自己谋私利而已。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大多遵循着所谓“草创-鼎盛-衰落(部分王朝会出现所谓‘中兴’)-亡国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年魔咒”。中国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也鲜有能够延续超过三百年的王朝。诸如两汉、两宋等号称超过三百年的王朝,实际上此汉、此宋也早已不是彼汉、彼宋了……
唐王朝虽然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亦未能免俗,国祚二百八十九年,终亡于权臣朱温之手。提问者所谓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实就是对应了前面说到的“草创-鼎盛-衰落-亡国模式”。初唐是草创阶段、盛唐是鼎盛阶段、中唐是衰落阶段、晚唐是亡国阶段,在中唐衰落阶段一度还曾经出现过所谓“中兴”——“大中之治”,但无非是“回光返照”而已,已经无法挽回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
草创阶段——初唐初唐时期始于武德元年,是年唐高祖李渊废隋恭帝杨侑、正式开元建国。彼时唐王朝的根基尚未稳固,国家也尚未完全一统,刚刚立国的唐王朝处于典型的草创阶段。
关于草创阶段的唐王朝自何时进入鼎盛阶段的盛唐时期一直存在争议。有一种比较小众的说法,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东突厥、俘虏頡利可汗代表着唐王朝综合国力走向巅峰的开始。并由此认为,自唐太宗平定东突厥起,唐王朝进入了鼎盛阶段,即盛唐时期。个人认为,这种说得有待商榷。唐太宗平定东突厥的确是唐王朝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似乎更加侧重于武力方面。甚至贞观后期唐太宗被异族尊为为“天可汗”,似乎更多地也还是倚仗武力,并没有那么“以德服人”。
自唐太宗辞世、唐高宗李治即位开始,虽然唐王朝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也进入了一个内乱频发期,各股政治势力展开了角逐,甚至还出现了改朝换代!中国古代的所谓“盛世”并没有一个统一量化标准,但有一点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国内政治平稳、没有大规模内乱。很显然,在先天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前,唐王朝还不具备“盛世”的条件,或者说只短暂出现过暂时的“盛世”,即人们常说的“贞观之治”,还不足以被称为鼎盛阶段!个人认为,初唐时期的终结点应当是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
鼎盛阶段——盛唐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同年底改元开元。自开元元年起,唐王朝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稳定期。唐玄宗靠着曾祖父唐太宗、祖父唐高宗和祖母武则天攒下的老底,加之政策和用人得当,将唐王朝的综合国力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所谓“开元盛世”,唐王朝正式进入鼎盛阶段,即盛唐时期。一时间,万邦进贡、万国来朝!
天宝时期,唐玄宗开始沉迷于自己的所谓巨大功绩,变得自负、偏执,开始近小人、远贤臣,政策失误频出,唐王朝的综合国力也随之下降。但是,因为底子厚、基数大,开宝时期勉强还是可以算作盛世的尾巴。盛唐时期终结于何时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安史之乱。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王朝陷入长期战争,综合国力一落千丈,连唐玄宗本人也不得不逃往蜀地避难。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就此终结,随即进入到衰落阶段——中唐时期。
衰落阶段——中唐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时为皇太子的唐肃宗李亨在灵武自立称帝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王朝进入至德元年。自至德元年起,唐王朝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藩镇割据、宦官与权臣乱政……唐王朝正式进入衰落期,即中唐时期。
这段时期内,唐王朝的综合国力虽然在下降,皇权也越来越遭到掣肘,但是藩镇、宦官、权臣与皇帝之间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谁也灭不了谁,谁也无法绝对控制谁。与此同时,国内也还算平稳,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民变。
说到中唐就不能不说一说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唐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藩镇、宦官、权臣基本限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唐王朝的经济形势也大有好转,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史称“大中之治”。这是唐王朝临终前的最后一次挣扎,也被后人称为是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只可惜,唐宣宗再有能耐,也经不起后世不肖子孙的瞎折腾!仅仅一代,唐宣宗的儿子唐懿宗李漼就把“大中之治”攒下的家底败了个近乎精光!唐懿宗去世之后,唐王朝正式步入江河日下的亡国阶段——晚唐时期。
亡国阶段——晚唐在败光了老爹唐宣宗攒下的家底之后,唐懿宗也撒手人寰了,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李儇继承了皇位,即后来被人们称为“马球皇帝”的唐僖宗,这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乾符五年,黄巢带头举起了反旗,发动了大规模民变。后来,黄巢大军甚至还一度攻入了唐王朝的都城长安,黄巢在长安立国称帝!虽然唐王朝最终平定了黄巢的叛乱,但唐王朝这艘破船也已经是千疮百孔、即将沉没了……
天祐元年,权臣朱温弑杀唐昭宗李晔,立其子李柷为君,史称唐哀帝。唐哀帝即位后,不但手里没有任何权力,连皇帝登基改元的形式朱温都懒得做了,唐哀帝一直沿用了天祐年号,直到被朱温废黜,彼时的唐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天祐四年,朱温废唐哀帝为济阴王,唐亡。
综上所述,所谓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就是唐王朝由兴转盛、由盛转衰,直到灭亡的全过程。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主要还是后世史家研究的需要。当然。这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规律也正好是一致的。之所以其他王朝没有没人为划分为初、盛、中、晚只是因为其他王朝的兴衰发展没有唐王朝那么典型,鼎盛不明显、速兴速亡……等等等等。其实,其他不少朝代也存在类似的划分,只不过略有区别而已。如清王朝就被人为分为了清初、清朝中期、晚清。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历史上,王朝的划分大体上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也是对一个王朝发展走势的概括。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灭亡的289年里,却划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我认为这背后是有两大因素的。首先,近现代学者文人对唐朝的惋惜。
汉唐,汉唐,这是两个让人怀念的朝代。她们创造了属于她们各自那个时代的灿烂文化,但又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种文明的繁衍。
两大王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分伯仲,而她们灭亡的方式却不相同。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王夫之读史之后的拍案而起的感慨,就是近现代文人学者对唐朝的悲鸣和痛惜。
正因为如此,唐朝由盛而衰,一个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的两极分化,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一大遗憾!然后,唐朝的诗歌充分代表了四个时期的特性。
唐朝是一个诗歌文化强盛的时代,充满了诗人们浪漫、自我、现实的色彩,也能体现唐朝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最真实情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初唐陈子昂的“言志诗”,盛唐李白的“逍遥诗”,中唐白居易的“现实诗”,晚唐杜牧的“怀旧诗”等,就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最真实写照。
这样通过唐朝人的作品对唐朝的发展进行划分,研究各阶段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最为科学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也伤感唐朝衰败的太快。如果安史之后,唐朝重振雄风,是否就没有了后面那么多事?
文人的痴念病犯了,莫怪莫怪!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唐朝建立后,尤其在初期,中央政治局势其实并不稳定,每一次政权转移,都面临着残酷的政治斗争。
不仅皇后干政,连公主也要干政。到了后期,宦官、方镇坐大,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时刻伴随左右,使得整个唐王朝充满了血腥的争权夺位的气息。
不过就在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唐朝的发展并未受到多少干扰,而是循着事物运行的规律,坚定的向前走着,并且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时代。
近三百年的唐王朝历史之中,可以大致划分出四个时期,即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晚唐时期。
初唐时期从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两代的辛苦经营,国家渐渐稳定,经济开始好转,如初升的太阳,开始放出万丈光芒。
盛唐时期始于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经过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时期,国家边疆稳固,国泰民安,经济极大的发展,如太阳正午,对内对外影响力达到了最高。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好景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内乱。经过八年的战争,唐军虽然赢得胜利,可是国家再不复往日强盛。唐王朝如西斜的太阳,逐渐向衰落走去。所以人们将唐代宗至唐文宗这一时期,称作中唐时期。
而晚唐时期则是唐文宗到哀帝这个时期,方镇崛起,宦官当政,唐朝如太阳落山,彻底陷入了黑暗之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