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萧淑妃被做成人彘这件事,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不过有一点确认无疑,那就是萧淑妃确实是败给了武则天,而且下场很惨。而萧淑妃之所以败给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当时和皇后内斗得太厉害,给了武则天可乘之机。
这事要想解释清楚的话,还得从头说起了。
贞观十七年,因为一场太子谋反案,原本被封为晋王的李治,一下子被李世民封为太子,成了大唐帝国的储君。
要说李治这个太子位,得来的也是巧合。原本之前的太子,是李治的嫡亲大哥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的嫡长子,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被封为了太子。而李治,则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的第三个儿子。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原本稳如泰山。奈何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对他管教得太过严苛,导致父子二人生出间隙,让李承乾心中日益惶恐,担心李世民会废掉自己。于是不得不铤而走险,打算发动政变,逼李世民退位,自己登基做皇帝。可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造反,事情就败露了。
事发之后,李承乾被李世民废黜了太子之位,流放到了黔州,不久之后就死了。
李承乾被罢黜之后,李世民除了伤心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考虑,那就是接下来立谁做太子。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既然嫡长子李承乾被废了,那接下来就该轮到嫡次子李泰做太子了。问题是,之前正是因为李泰和李承乾争宠,才会导致李承乾不得不铤而走险去造反。所以,李泰一旦上位,李承乾必死无疑。
所以,李世民思来想去之后,只能让嫡三子李治上位。于是在李承乾被废的同时,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
这个太子位,真的相当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此时的李治,才刚刚年满十六岁。之前李治大概也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做太子。但世事有时候就是这么巧,一个原本绝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就这样登上了太子之位。
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前,李治已经成了亲,娶得是太原王氏的一名女子。王氏也是身世显赫,祖父当年曾做过西魏的尚书左仆射,唐高祖李渊的亲妹妹同安公主,是她的叔祖母。正是因为这样的家世,王氏才有机会嫁给了当时已经被封为晋王的李治。但是王氏大概做梦都没想到,她刚嫁给李治没两天,就由晋王妃升为太子妃了。
这运气,真的是好的逆天了。
不过,成为太子妃之后,地位虽然上升了许多,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既然李治做了太子,那东宫自然不能只有一个女人,得多选几个侧室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氏进入了东宫,成了李治的侧室,被封为良娣。
萧氏能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东宫做李治的侧室,自然也不是白给的。别的不说,光家世就很夸张。萧氏出身兰陵萧氏一族,老祖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他们家更是先后开创了南齐和南梁两代政权。后来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这一族的势力,依然极为可怕,绝对是当时最顶级的门阀豪族之一。
对于其他几个同期进入东宫的女子,身为太子妃的王氏倒也不太在乎。唯有这个萧氏,不管是家世、相貌、学识……方方面面都不比她差,这就让王氏感到了威胁。果不其然,萧氏进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李治的宠爱,甚至隐隐压过了王氏这个正妻一头。
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王氏和萧氏,其实各有所长。萧氏胜在姿色妖媚,更讨李治的喜欢。而王氏则是一个贤内助式的女子,可以帮助李治打理后宫。王氏又有正妻的身份,可以稳压萧氏一头。但同时,王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生育。
王氏和萧氏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两个女人斗了几年之后,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样,到了公元649年。
这一年,李世民挂了,李治登基。
李治上台之后,立王氏为皇后,进封萧氏为萧淑妃。
虽然成了后宫之主,王皇后心里却越来越不安,老是觉得萧淑妃有可能抢了自己的皇后之位。而且身为皇后,王皇后还生不出孩子来。一旦萧氏生了儿子,将有很大的可能被立为太子,到时候她这个皇后就真的悬了。
这可咋整?
最后,王皇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可以给萧淑妃找几个对手啊!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己完全可以再找几个女人,充实一下李治的后宫,分摊一下李治的宠爱,让李治不至于独宠萧淑妃一人。这样的话,自己的位置不就稳了吗?
于是,王皇后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名叫武媚娘,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而且是那种巨富。隋朝末年,她爹武士彟独具慧眼,跟了李渊。唐朝开国之后,武家也由此发达。不过武则天出生的时候,武士彟已经48岁了,算是老来得子了。在武则天之前,武士彟还有两子一女。
公元635年,武士彟去世。这一年,武则天才刚刚12岁。因为争家产的原因,武则天的哥哥们用了一些手段,将武则天母女逼得不得不回长安居住。回到长安之后,恰逢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就将武则天选进宫去,做了自己的才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坚定认为,李世民让武则天入宫,其实只是为了保护武则天,希望功臣之女能够有一个相对优渥的生活。至于武则天入宫之后,李世民也没有真正临幸过她,只是将她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武则天入宫时才只有14岁而已,而当时的李世民则已经40岁了,相差的实在太大。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被封为才人,至少在名分上就是李世民的女人了。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也在旁边侍奉。就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和同样前来侍奉的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则天不得不削发为尼,到感业寺出家。不得不说,武则天是真的很有魅力。后来某次李治去感业寺上香的时候,看到了武则天,两人很快便旧情复燃。奈何武则天在名义上是李世民的女人,而且此时已经出家为尼,李治也不方便将其纳入后宫。
这一切,王皇后都看在眼里。
对于一般的皇后来说,皇帝爱上了一个尼姑,而且这尼姑之前还是先皇的女人,这肯定是一桩丑闻,是要极力遮掩的。但此时的王皇后,大概是被萧淑妃给气得昏了头,一切考虑都以打击萧淑妃为主要目的。所以,当王皇后察觉到这些之后,王皇后非但没有动怒,反倒主动提出,要将武则天收入宫中。李治本就有意,自然应允。
就这样,本来已经出家为尼的武则天,第二次返回皇宫,成了李治的妃子。
至于王皇后,本意只是希望,武则天入宫之后,能够分去一些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王皇后打死都想不到,她引进来的,这一头真正的猛虎。
武则天入宫之后,很快就凭着自己的手段,得到了李治的宠爱。而且武则天刚刚进宫未满一年之后,就给李治生下了一个儿子。武则天得到的宠爱多了,其他后宫妃子得到的宠爱自然就少了。原本在后宫最为受宠的萧淑妃,此时也就渐渐失宠了。至于王皇后,本就得不到多少宠爱,见到萧淑妃失宠之后,自然开心至极。
但很快,王皇后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在武则天生了儿子之后,很快就被升为二品昭仪,已经堪比萧淑妃最受宠时候的情况。这时的王皇后,终于察觉到了威胁,开始打压武则天。但此时却是为时已晚,武则天已经在宫中站稳了脚跟,深受李治宠爱。
接下来的两年了,李治的后宫由原本的两极对立,变成了三强争霸,好不热闹。不过李治也不傻,知道这三个女人都在诋毁对方,倒是也没有偏听偏信谁。
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皇宫以外的朝堂上,逐渐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影响到了宫内的格局。
之前说了,李治的太子之位,完全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纯粹是因为运气好。所以在李治小的时候,李世民也没拿他当储君培养过,导致李治自身在朝中根基很浅。李世民去世的时候,李治才22岁,之前也没怎么打理过朝政。
于是,李治登基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老臣尾大不掉。
要知道,李治刚登基这会儿,朝堂上站着的,大多都是贞观年间的老臣,甚至还有很多唐朝的开国功臣。李世民在的时候,自然不在乎,可以轻易压制他们。但是等到李治上位之后,资历浅又没有经验,这些老臣就开始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了。
对此,李治也是相当的苦恼。当时朝堂上的老臣,都是李世民给他留下的栋梁之才,不能轻易杀戮。而且当时老臣集团的领袖,恰恰就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不光是李治的亲舅舅,更是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人。不但开国有功,后来还帮着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辅佐贞观之治。有这样一群老臣在,李治想要掌权,那就是痴人说梦。
李治倒也不傻,不是没想过用一些朝堂斗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比如,李治登基之后,任命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为中书侍郎,后来又拜为中书令。
李治的本意,是希望外戚一党能够站起来,和老臣党相互抗衡,方便自己掌控朝局。结果没想到,柳奭当上中书令以后,反倒站到长孙无忌他们那边去了,压根就没和老臣党打擂台。
面对强势的老臣党,李治也是十分无奈。不过好在,这些老臣倒是也还算恪守为臣之道,竭力辅佐李治。不过,皇后的舅舅不肯和自己站到一边,甚至就连皇后有时候都站到了老臣党那边,这让李治心里十分憋气。
所以,在宫内的斗争当中,李治越来越不喜欢王皇后了。
相反,武则天则深谙李治的心意,而且坚决和李治站在统一战线上,这让李治越发的宠爱武则天。
然后,就到了永徽五年。
这一年,武则天又怀孕了,最后给李治生了个女孩。对于这个女儿的到来,李治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但接下来,围绕这个女孩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惊悚了。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载:在这个女孩出生一个月之后,皇后出于后宫规矩,前来看望这个女孩。离开之后,武则天趁着没人,自己掐死自己的女儿。又过了一会儿之后,李治来看女儿,武则天再打开被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
这下,王皇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因为整个过程,只有她和武则天两人来过。武则天身为母亲,怎么看都不可能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王皇后就成了唯一的可能。李治当即勃然大怒,但又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无法真的治皇后的罪。
不过,关于武则天杀亲生女儿这件事,历史上也是存疑的。也有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或许并没有杀自己的女儿,只不过因为这个女儿体弱多病,王皇后来过以后,恰巧病死了。但不管真相如何,这件事成了一个导火索。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李治虽然没有证据,没能真正惩罚王皇后,但却由此有了废后的打算。
没错,废后!
既然你不愿和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你娘家亲戚也帮不上我,甚至你还敢为了私欲杀我的女儿,那我为什么还要你做皇后?
不过,想要废掉王皇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王皇后家世不差,再加上有那些老臣的支持。就算是李治,也不能轻易废去。在李治产生要废后的念头之后,朝堂上的老臣们,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表示反对。
更可怕的是,为了扶武则天上位,李治甚至主动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家里吃饭,席间又大加赏赐,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做朝散大夫,想要以此来换取长孙无忌的支持。这相当于什么?等于说是皇帝想换一个正妻,得先去求一个大臣!偏偏长孙无忌还没答应,让李治悻悻而归。
如此种种,让李治认清了一个现实:老臣和皇后,真的是一党的。如果真的能够废后的话,就能严重打击到这些老臣党,从而让自己真正掌权。
从这时开始,一场原本单纯的后宫争宠内斗,演变成关乎朝堂皇权的斗争,性质瞬间就不一样了。在这场斗争当中,李治想要拿到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武则天则想要当上皇后,两人开始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至于萧淑妃,此时已经成了一个边缘人物。虽然已经意识到武则天的威胁,转而和王皇后站到一条战线,共同对付武则天,但却收效甚微。而她的这个选择,也成了葬送她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个时候,王皇后又犯错误了。王皇后为了能够重新得到李治的心,不惜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后来事情败露,被李治发现了。巫蛊这种事情,在古代是大忌中的大忌,更何况还是皇后来做。由此之后,李治对王皇后最后一点夫妻情谊也没有了,终于下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
永徽六年,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暗示之下,中书舍人李义府公开上书,要求‘废王立武’。在李义府上书之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都见风使舵,支持‘废王立武’。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已经身居中枢,但又不是顶尖老臣。那些老臣们的存在,同样挡了他们的路,所以他们也乐得借此打压一下老臣党,提升自己的地位。
原本后宫内斗的帝王家世,终于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朝堂党争。
这些新兴的权贵,支持废王立武;而那些老臣们,则坚决反对。一时之间,李治也不敢轻易决断。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开口,彻底改变了一切。
这个人,名叫李绩。
李绩是当时唐朝军界最高的领导之一,《隋唐演义》里面那个足智多谋的徐茂公,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当时李治询问李绩的意见之后,李绩只简单回答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管。
李绩作为大唐军方最重要的一座山头,同时又是顶级老臣。他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军界不会插手这次事件,更不会支持老臣党。这一下,李治彻底放心了。李治当即下令,以‘阴谋下毒’为名,废掉了王皇后。至于萧淑妃,因为之前支持王皇后,一起对付武则天的关系,也被李治一并打入冷宫,和王皇后一起被囚。至于两人的亲族,则直接罢官,流放岭南。
七日之后,李治又再次下诏,封武则天为皇后。
自此,武则天在后宫一家独大,王皇后和萧淑妃,则被打入了冷宫。
斩草……要除根啊!
斗争经验丰富的武则天,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会任由王皇后和萧淑妃,平安的生活在冷宫。万一李治对她们还有感情,日后旧情复燃的话,那麻烦的就是自己了。于是武则天下令,对两人杖刑一百,并砍断其手足,将两人做成人彘之后,扔到大酒瓮当中,以求所谓的‘媚骨变醉骨’。
原本在宫中权势熏天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这样死在了宫中。
当然,对于武则天将两人做成人彘一事,历史上同样也有争议。因为按照史书记载,王、萧二人被杖刑一百,断其手足做成人彘之后,又活了好几天才死去。但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如果两人真的受了这种刑罚,肯定是当即毙命才对。
另外,成书较早的《旧唐书》,对于两人死因的记载为‘缢杀’,也就是被武则天给勒死了。反倒是后来成书较晚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了所谓的人彘事件。后来骆宾王所做的《讨武曌檄》当中,则是说‘弑君鸠母’。其中的鸠母,后人普遍觉得是指鸠杀国母。这也就是说,在骆宾王看来,王皇后是被毒杀的。
王、萧二人,好歹也是当年李治宠爱的女人。如果武则天真的将两人做成了人彘,李治估计也会对她心存芥蒂,后来不可能那么信任她。所以,人彘事件是否存在,至今都是一个谜。
但不管怎么说,当初权势显赫的王皇后和萧淑妃,确实是死在了武则天的手里。如果王皇后泉下有知的话,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后悔不该把武则天拉进后宫,酿成自己最后的悲惨结局。
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历史上的萧淑妃,容貌艳丽,心机深沉,她出身当时的顶级门阀兰陵萧氏,是齐梁皇室的后裔,家世虽然比王皇后差了一点,但是也算出身高贵,所以能够嫁给当时已经是太子的李治,成为良娣。
她一辈子都在争宠,心机手段肯定都是有的,奈何实力还是比武则天弱了一点,结果被武则天下令“缢杀”。
“缢杀”是《旧唐书》的记载,做成人彘这个细节是《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的,真伪尚无定论,然而不论是“缢杀”还是人彘,其实都是萧淑妃在宫廷斗争中失败的结局。
当时萧淑妃和王皇后都被囚禁在偏僻别院里,没有了封号和宠爱,对武则天来说已经没有威胁了,为什么武则天还是对萧、王下了死手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萧淑妃固宠手段了得,武则天必定要处之而后快。在武则天还未入宫之前,萧淑妃是宫中的专宠,王皇后空有后位和名声,并不得李治宠爱,而且李治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之外,并没有其他嫔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萧淑妃的手段,除了王皇后的娘家给力,她动不了之外,其他的女人休想靠近李治。
萧淑妃生了两女一子,李治前三个儿子都是宫女生的,没有名分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萧淑妃生的,而长女也是萧淑妃生的,可以想见,李治对萧淑妃有多宠爱。
而且萧淑妃仗着李治的宠爱,在宫中专横跋扈,简直是比华妃还要嚣张,她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经常出言讽刺皇后无所出。
这也导致王皇后狗急跳墙,得知李治属意武则天,就张罗着把武则天送进宫来跟萧淑妃抗争,她的本意是让两虎相争,谁知竟然是引狼入室,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武则天刚进宫的时候,萧淑妃就看出王皇后的意图,她专心跟武则天斗,后来见武则天宠爱日盛,形势不对,她也能放下身段,转而跟王皇后合作,准备扳倒武则天,奈何武则天的实力太强大了,实力悬殊过大,萧、王双双落败。
一个曾经深爱过的女人,李治是有可能心软的,对于武则天来说,李治是她实现政治野心的垫脚石,萧淑妃就是她通往梦想道路上的绊脚石,当然要杀之后快。
2.萧淑妃育有一子,如果她不死,她的儿子有可能角逐皇位。唐朝对立长立嫡并没有那么执着,主要还是看君主的心意而定,就萧淑妃这样的心计,她要是想曲线救国,让儿子上位,她再复位,那完全是有可能的。
王皇后是背负谋害公主的罪名,但是萧淑妃是没有特定的罪名的,她是单纯被武则天的枕头风吹进冷宫的,也可以说是因为站了王皇后的阵营而一起被废的。
所以,萧淑妃要翻身的几率比王皇后大,而萧淑妃的出身也不差,反正比武则天的出身要高贵,她的儿子年纪又比武则天的儿子大很多,客观条件来说,萧淑妃对武则天还是有威胁的。
以武则天对人性的把握,她不可能会留着这样的隐患。
3.萧淑妃很会投李治所好,心计深沉。当时,萧淑妃和王皇后都被囚禁在别院中,这个别院四周都是高墙,也没有门窗,只在墙上留一个小洞,用来传递食物。
而武则天正好回娘家几天,李治闲来无事在后宫闲逛,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还有两个老婆,鬼使神差地走到别院想找两个老婆叙叙旧。
他走到门口呼唤: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
居住环境都成这样了,还能无恙吗?萧淑妃和王皇后一听见李治的声音,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萧淑妃这时开始发挥她的生存智慧,她也不求李治放她出去,她说:
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
她先对李治感恩戴德,又卑微地求李治让她能重见日月就好,还要把这里改名为“回心院”,纪念李治回心转意。
姿态这么卑微,语气这么恳切,耳根子软的李治当然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即表示:“你们放心,朕自有安排。”
三言两语就让李治再度心疼她们,完全忘了王皇后还背负着杀害武则天女儿的罪名。
这样的手段,武则天怎么可能容她?
武则天收到心腹的报告,立刻赶回宫,下令将萧、王二人各仗责一百,随后绞杀。一个强壮的男人打一百仗都很难挺过去,更别说是萧、王两个养尊处优的弱女子,一百大板已经差不多要了她们俩的命了。
结语:萧淑妃作为李治心中的白月光,她要是不死,很可能会危及武则天的地位。更何况,从李治当时的反应来看,他是很可能因为顾念旧情就把萧、王释放出来的,那么武则天之前的那些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所以,她毫不手软地处置了萧、王二人,李治以为自己能够给这两个可怜的女人一条生路,却不想反而害了她们。
因为萧淑妃临死前诅咒武则天,说自己死后要变成猫,让武则天变成老鼠,她要掐断武则天的脖子。心胸狭窄的武则天当然要报复,她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囚禁在宫中,关到30多岁都不肯让她们出宫嫁人,幸亏是李贤去求情,才让两个姐姐顺利嫁人,脱离武则天的掌控。
萧淑妃一生工于心计,奈何遇上武则天这种王者段位的,尽管她善于钻营,依旧难逃武则天的魔爪。如果那时候李治没有心血来潮去看她们,萧淑妃也没有求李治放她出来,那武则天是不是会饶萧、王一命?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武则天自己才知道了。
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唐高宗的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望族,是齐梁皇室后裔,因漂亮聪慧,被选入东宫,成为太子李治的良娣,先后生下义阳公主、许王李素节、高安公主,李治继位以后,封为萧淑妃。
在萧淑妃嫁进东宫之前,唐高宗与王皇后琴瑟和鸣,日子过得也挺和美的。只是,唐高宗见到萧淑妃后,被她的美丽妖娆折服,专宠于她,王皇后便遭到了冷落。
萧淑妃是名门千金,本身就很傲娇,婚后又受到皇帝丈夫的专宠,就更加嚣张跋扈,根本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王皇后也不甘被冷落,两人经常上演争风吃醋的戏码,萧淑妃总是借怀孕奚落王皇后无子,使王皇后怀恨在心。
唐太宗周年忌日时,唐高宗作为儿子要去感业寺为父亲祈福,在那里重遇昔日的庶母、梦中情人——武则天。两人干柴烈火、随即鸳梦重温,此后唐高宗总是找借口去感业寺私会武则天。王皇后在偶然间发现了高宗喜欢武则天的事情,心里盘算着可以利用武则天扳倒萧淑妃。
于是,她主动向高宗提出让武则天还俗,继而入宫伴驾,若是皇上有不方便的地方,她可以出面摆平。当时武则天已有身孕,唐高宗正在为如何让武则天名正言顺入宫而焦头烂额,而此时王皇后主动提出愿意帮他,他心里乐开了花,准了王皇后所奏。
新皇帝要迎庶母入宫,群臣自是有所异议,但是皇后都出面规劝了,谁都不好再阻拦了。还俗入宫的武则天深得宠爱,在生下长子李弘后被封为二品昭仪。萧淑妃逐渐失宠却不改从前嚣张跋扈的个性,使得高宗心生厌恶。
王皇后本想借武则天打倒萧淑妃,自己能重获盛宠,可是没想到自己却更加失宠了。她更没想到不起眼的武则天是个比萧淑妃更厉害的角色,假意与自己合作,丰满自己的党羽,拔除皇后势力,设计陷害自己,使自己和萧淑妃一同贬为庶人,幽禁起来,武则天成为了皇后。
某日,高宗想起了昔日与二人的恩爱时光,去冷宫看望二人。看到她们被幽禁在四面高墙的暗室,只有一个送饭的小口,心中不忍。听到二人的哭诉,高宗满口答应会处置的。武后马上就知道了这件事,愤怒不已,下令将二人各仗击一百,斩断手脚,丢到大酒瓮里,几天以后才断气。
萧淑妃不是特别工于心计、阴狠手辣之流,也不是品性纯良的姑娘,淑妃之位不是有张漂亮脸蛋就能坐得稳的,在武则天得势以后,她和王皇后都放下恩怨一起对抗武则天。只是宫斗太残忍,对手太强大,她们宫斗失败了,人生的结局也很悲惨!
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提到人彘,大家下意识的想到的便是戚夫人,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做成人彘的,这也是吕后发明的,因为太过残忍,后来几乎没有人用这种刑罚。一直到后来武则天对萧淑妃也实行了这个刑罚。大家都知道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完全可以说这都是她自找的,那么萧淑妃被做成人彘,萧淑妃又做了什么呢?
萧淑妃在宫中的时候和王皇后是死对头,两个人经常争风吃醋,互相争斗,在萧淑妃之前,唐高宗和王皇后非常的恩爱,等到萧淑妃来了之后,唐高宗移情别恋,因为这个萧淑妃真的是非常的漂亮,王皇后便怀恨于心,两个女子谁也不服谁。
一直到唐高宗和武则天好上,王皇后不仅没有妒忌,她反而出谋划策,她说让武则天还俗,直接进宫,如果有麻烦自己帮皇帝解决,唐高宗可是乐开花了,立马同意了。王皇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联合武则天打压萧淑妃。
令王皇后没想到的是,武则天可不是一般人,武则天假意合作,直接消灭了自己的两个劲敌,王皇后自己也被贬为庶人,有一日,唐高宗想到了曾经的两个爱人,于是他偷偷去看望她们,这二人看到皇帝来了,立马哭天喊地求皇上做主,高宗也答应她们,一定会处理。
万万没想到,她们身边都是武则天的人,武则天直接命人斩断她们的手脚,并且丢大翁里面,严格的说起来,这还不是人彘,只是类似人彘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武则天651年入宫后,几乎是一年生一个娃的萧淑妃从此再也没生孩子。武则天手段之强可见一斑!
但是个人能力再强,也要“贵人”相助,才能达成目标。武则天能把萧淑妃做成人彘,多亏了三位“贵人”相助!
第一位贵人,性格“仁厚”,喜欢爽朗泼辣女子的唐高宗李治。性格仁厚,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儿子李治的评价,这个应该是确实的。
夫妻二人结合,大概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特别投脾气。
另外一种就是性格互补。
作为封建帝王,当然李治的选择就更自由,更遂自己的心愿。
性格仁厚他,就特别喜欢性格泼辣开朗的女子。
萧淑妃和武则天都是这样的性格。
武则天,大家熟知的,刚当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的时候,
就冒冒失失的说要拿剑刺死御马狮子骢,这够泼辣的了吧。
而萧淑妃呢,虽然娘家是顶级的门阀,兰陵萧氏。
但是手段可是够高超的。
别的不用看,就看皇后王氏和李治结婚多年,竟然一个孩子都没有。就知道萧淑妃有多厉害了。
虽然庶长女义阳公主诞生的年份史无可考,但是儿子雍王李素节是648年生,女儿高安公主是649年生,这基本可以算是一个接一个的生了。
可见高宗李治是如何的宠爱萧淑妃。
也足以说明李治的仁厚性格导致他非常喜欢性格爽朗的女子。
所以,他才能对同样性格爽朗的武则天念念不忘,
甚至在父亲的忌日那天,能够公开的与武则天执手对泣!
要知道,那时的武则天已经27岁了,又是在感业寺剃发修行,
而且在身份上有着巨大的鸿沟,武则天是李治父亲 的才人!
此时,另一外贵人出现,王皇后!
第二位贵人,出身五姓七望,被萧淑妃“逼”得一个孩子都没有的王皇后。五姓七望,是比萧淑妃的兰陵萧家还要厉害的存在。
五个姓氏,七家人,所以称为“七望”。
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唐朝的人,中个进士,那只能算成功了一半,要是能娶个五姓七望的老婆,
人生才算圆满!
唐高宗李渊的孙女婿,宰相薛元超,到了晚年,
就很遗憾自己一不是进士出身,二没娶个五姓七望的老婆,三没捞着宰相的特权:修国史!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对自己的儿子能娶到太原王氏家的闺女,而感到自豪。
毕竟,李唐王室,是自称陇西李家的后人,是不是,还在两可呢。
这位出身名门望族的王皇后,不到十六岁就嫁给了还是晋王的李治。
是正儿八经的李治的正妻。
也许是身份所限,也许是名门教育所至,大概,人是比较沉闷的。
《旧唐书》记载,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
竟然连个娃都没有。
眼见着,萧淑妃,一年一个的速度,生起来没完没了的架势。
王皇后真着急,没孩子的皇后,那就不叫真皇后,李治百年之后,她该咋办?
正着急,就听见自家皇帝老公在家庙里和去世公公的小妾执手泪眼,
这,还要不要面子啊!
再一了解,竟然是那个要杀了李世民的狮子骢的愣头青武才人!
太好了!
愣头青正好用来对付萧淑妃!
再说了,武则天,出身又这么卑微,对自己毫无威胁,
萧淑妃可是名门出身,都不用等到李治死,
就有可能取代她皇后的位置!这,迫在眉睫了啊!
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这可是皇后的儿子才有的待遇!
说干就干!
王皇后马上通知武才人,赶紧的,把头发留起来,有好事!
这信号,可太明显了!武则天大喜过望!
李治出了守孝期,王皇后就说了,跟你说个好事!
吓了李治一跳!他要想接武则天进宫,身为后宫之主的王皇后,是必经的一道手续。
他这正犯愁呢,王皇后说了,你的事,我都知道了!
偷摸的对你的名声不好,
干脆,接进宫来!
李治当然也是大喜过望:皇后你真贤惠!
永徽二年,留了一年长发的,28岁的武则天,重回大唐皇宫!
回宫后,她遇到了第三位贵人:萧淑妃!
第三位贵人,一世张狂未必,但爽朗泼辣确实有些过头的,萧淑妃。前面咱们说了,王皇后这个人,比较端庄,
简单说,就是比较闷。
而李治,那就是个多愁善感,感情丰富的,渣,呃,情种。
这从他后来又喜欢上了武则天的姐姐妹妹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个毋庸置疑。
所以,性格开朗活泼的萧淑妃,
那简直,就是专宠后宫。
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
王皇后那里又没动静。
这下,萧淑妃可就,抖起来了。
为啥呢,当时李治,四个儿子,前三个的娘,都是没啥称号的宫女。
就是老四,萧淑妃生的。
直接封为雍王,这是给皇后生的儿子预备的封号,一般情况下,
皇后的大儿子是太子,以后生的孩子里要有一个封为雍王。
因为,雍,就是指长安!
之所以说萧淑妃是武则天的贵人,是因为,萧淑妃根本就没把武则天当对手。
其实,从唐太宗李世民病重的649年,李治和武则天一见钟情以来。
萧淑妃就已经停止了生娃的节奏。649年生了高安公主,650年开始,
就没继续生娃了。
但是萧淑妃根本就没意识到。
28岁的武则天651年一入宫,连个才人的名头都没有。
但是同样开朗泼辣的她,
却小心翼翼的对李治,对皇后,对所有的宫女都出的关系很好。
李治夸她会伺候他。
王皇后数次在李治面前夸奖武则天会做人。
萧淑妃身边的宫女,恨不能把萧淑妃喜欢吃啥都告诉了武则天。
所以,武则天顺利的从一无所有,而昭仪,而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为了巩固胜利果实,残忍的杀死了萧淑妃!我们说,什么人是你的贵人?
是你想不到的那个人,才是你的贵人!
而,如果你不是自己的贵人,那谁都不可能成为你的贵人!
萧淑妃一世张狂,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对武后来说,巩固后座不能单靠夫皇之爱,这是不智之举。因为夫皇个性优柔懦弱,耳根也软,会有一时的感情冲动。今天他爱自己,说不定哪天他对废后和废妃又旧情复炽,或者爱上了别的女人,届时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废立皇后之事将会重演。因此, 斗争失败的情敌必须作最后的处理,儿子必须为太子,如此可免后顾之忧。又能母以子贵,巩固后座。因为这样做既能使夫皇对前妻死心,又让他日后即使要“出妻”也不容易,后座之稳固莫甚于此武后怎样处理情敌?根据史书记载,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后,被囚于别院。
武昭仪已为皇后后某日,今上想念她们,闲行至此所,但见囚室封闭极密,暗无天日,惟开一孔以通食器的出入,不禁恻然,呼叫:“皇后,淑妃安在?”“妾等得罪,废为宫婢,何得更有皇后尊称?”王庶人哭泣回答说:“至尊若思念昔日恩情,使妾等能再见天日,出入院中,希望将此院改名为“回心院",则是妾等再生之幸!”“朕即有处置。“
今上答应说,后官左右本已被武后收编,故有人将此事告知武后。武后闻知后,大怒,令人前去各杖二人一百下,截去她们手足,投于酿瓮中,声言要让此二妪骨醉!二人如是者历经数日才死,武后又令斩其尸”稍后,武后又用谐音改废后姓为“蟒”氏,废妃为“枭”氏,以泄其妒恨。
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说恐怕是出于史家对武后的歧视,故将她所为比于汉朝吕太后之虐杀戚夫人,并且怀疑她们之死是今上下诏令她们自缢的。
因为妒忌是人类天性,女性因妒忌残杀情敌而放过为一半,有时更甚于男性,尤以宫闱之中为然,吕后残杀戚夫人只是一个著名之例。南北朝以至唐朝妇女妒忌之风甚盛,史谓宋世诸公主莫不严妒,明帝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孝武帝曾使人为尚主者作《让婚表》云云;又谓北魏刘辉尚兰陵长公主,而刘辉尝私幸公主侍婢有身,“主笞杀之,割其孕子,节解,以草装实婢腹以示辉.,辉忿憾疏公主”太后敕治其事,判两人离婚。“唐世,武后孙女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巽有襞姝,主恚,刵耳劓鼻,且断巽发。帝怒,斥为县主,巽左迁。
而且,此事以后,武后后来也因妒忌今上宠幸其甥女贺兰氏,有将她毒死之举:不但因妒忌而毒杀贺兰氏,且在非妒忌的情况下残杀她的媳妇们,甚至死后不知死所。因此,对着意图勾起今上旧情的王、萧二人,前仇今妒,且对她有莫大的威胁,焉能不残忍地将之置于死地?
诸书都说武后令人杀死王、萧二人。的确,即使假诏敕的方式为之,也应是武后向优柔懦弱的今上“促诏”而成。王、萧二人深知夫皇的性格,知道非其所愿为,因此才会在它人宣旨之后,王庶人再拜说:“愿大家(官中称皇帝为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
萧庶人则咒骂说:“阿武狐媚,翻覆至此.愿我来生为猫,阿武为鼠,吾扼其喉以报今日,于愿足矣!”她们都没有咒骂今上,情况与吴王恪被赐死时只咒骂长孙无忌差不多。据说武后闻言,从此以后就禁止宫中养猫,也频频见到二人披发沥血如死时之状来作祟,于是乃开始事巫祝以解谢。
甚至传说她后来迁居东内蓬莱官和终身多在东都,也是因祟作不解之故,其实这些都仅是传说,因为武后当了皇帝之后,史载她有次训练猫,让它与鹦鹉共处,然后得意地出示给百官看,不料传观未遍,猫就将鹦鹉搏食了,害她为之大惭,可见她后来也曾亲自养猫。至于迁居东内,则与今上避暑养病有关。
王、萧二人被指控“谋行鸩毒”而坐废,如果“鸠毒”指“厌胜”而言,则仅有王皇后涉嫌其罪,对萧淑妃而言则是莫须有,何况“鸠毒”毕竟不同于“厌胜”.二人涉嫌莫须有之罪,未经审判而被废,群臣不能阻止,已是一奇。如今二人又在无罪情况之下被杀,甚至累及两人亲属均被配流岭南,宰相和两省官员对诏敕也未见任何封驳或谏诤,更是一奇。
至于今上,当年在无忌专权之下,泣求侍臣宽免叔父和兄长一死而不能得;如今在武后掌握之下,欲让二人重获一些自由,却反而害其速死,始终表现出一付优柔懦弱的性格。就此而言,说他既懦且昏实不为过——他的昏其实因于懦。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