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能顺利复辟帝位吗?
明英宗的“夺门之变”其实夺得并非是明代宗的皇位,因为此时的代宗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即使英宗不夺位,代宗也过不了多久了,而代宗自身有没有子嗣,所以最后的皇位应会落在英宗的长子身上。
而且对于皇位最后归属的问题上,于谦和孙太后的态度很明显,都是支持朱见深的,所以英宗才会着急上位,发动夺门之变,之后又不顾孙太后的反对,说什么都要杀于谦,都是这个原因。为了的就是警告自己的母亲跟儿子,还有朝中妄想要支持他们的大臣。
英宗复位有用吗?没什么用。英宗复位之后就变成明君了吗,也没有。英宗复位之后对王振仍然念念不忘,很明显英宗从心底里是喜欢王振的,他并不认为王振是个奸臣小人,甚至是不承认自己识人不清和不自量力的错误。丝毫没有总结土木堡之变的原因。
而且代宗一开始都不想把英宗接回来,还把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除,该封沂王,后来的朱见深一直在孙太后的保护之下,可见代宗根本就不想把皇位还给英宗,如果不是于谦一再劝说,英宗绝对在出现在皇宫。
代宗身边力荐废掉太子的进臣们,很怕朱见深上位之后找他们的麻烦,所以一直谋划着另选藩王,他们选中的便是贤明远扬的皇叔襄王朱瞻墡,这个意见一直都是被兵部尚书于谦坚决抵制的。但是这说明如果英宗不夺门,最后皇位可能都不会回到他家身上。
最后于谦启奏代宗,还是复立朱见深的结局最好,要不然等代宗逝世之后,群臣上书,最后的还是会落到朱见深的身上,而且朱见深继位也是符合当朝局势,最符合大局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绝对不是不符合那些奸臣小人们的心意,比如说石亨,徐有贞等人。
所以,如果夺门之变不存在的话,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英宗绝对不会复位,只能是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最后代宗驾崩,太子继位。只要代宗还活着,就算不能立侄子为继承者,也绝对不会把皇位还给他哥哥,毕竟他哥哥也是真的不怎么样。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能顺利复辟帝位吗?
关于夺门之变这场明朝内部的皇位之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什么意义的争夺,对此,《明史》曾有过一针见血的评价,《明史》评论说:“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下夺门之变之前的形势,就不难得出结论。
夺门之变发生于景泰八年,当时的明代宗已经病重,并且代宗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也已经夭折,而明宣宗除了代宗朱祁钰之外也仅有英宗这一个儿子,所以,代宗去世后,皇位是理所当然回归英宗手中的。退一步讲,即使作为太上皇的英宗不会复位,那么皇位也一定会交给英宗皇帝的太子朱见深的,就当是的情况而言,这是迟早的事儿。
根据历史记载,从景泰七年的上半年开始,朱祁钰就已经生病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朱祁钰具体的病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的病势未见好转的同时却愈加沉重了,到了景泰八年正月时,朱祁钰已经病重,这在当时的明朝朝堂之上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然,被幽禁在南宫之中七年的英宗不知道。正当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很多大臣们就开始为大明日后的储位而忧心了,当时京城之中有一种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多次劝说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和皇后张氏所生的嫡五子,出身高贵,年长且贤,他是太上皇英宗和皇帝代宗的亲叔叔,所以从血统上来说,朱瞻墡的儿子也是近支宗室, 所以朱瞻墡的儿子继位,朝野上下并不会感到意外,大家也确实能够接受。但是,这件事情只是一种谣传,并没有确凿的证据,然而当谣言传入别有用心的人的耳朵里,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石亨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听说有人要在代宗百年之后拥立襄王之子即位时,顿感失落 。石亨认为,如果是襄王之子被迎立,那么拥立之人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谋议是文臣之事,功劳也轮不到石亨身上。石亨曾说:“朱祁钰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不若乘势请太上皇复位,倒是不世之功。 ”于是,这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压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拥立朱祁镇复位,这样,他就是大功臣,能够飞黄腾达。 可以说,朱祁钰的病重是夺门之变的直接原因,而朱祁钰没有子嗣则是夺门之变的根本原因。但是,不论哪种原因,英宗的复辟都是迟早的事。夺门之变实数多此一举。
明代宗在土木之变后仓促继位,原本并非其所愿,而是出于一是权宜之计,但是随着皇位的稳固,朱祁钰开始眷恋皇权带来的快感,在英宗还朝之后,拒绝退位,原本二人的兄友弟恭也演变成了兄弟失和,最终被有野心的投机分子所利用。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能顺利复辟帝位吗?
我是历史史光机,我来回答!夺门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回到皇宫后,被囚禁南宫,联合石亨和曹吉祥复辟夺位的故事。那么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可能重新当上皇帝嘛?显然是不可能的!从景泰帝(明英宗弟弟朱祁钰,土木堡之变后临时继位称帝)后来的两个举动,我们就能明白这一点。
被俘虏的明英宗
1.为何景泰帝要囚禁明英宗,还给房门灌铅?让我们回忆下景泰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土木堡之变”以后,明英宗被瓦刺俘虏,大明朝人心惶惶一片混乱,而瓦刺不依不饶拿捏着明英宗一路南下,眼看就打到北京。这时,于谦站了出来,拥立景泰帝(明代宗,明英宗弟弟朱祁钰)登基,这样一来明英宗的位置就异常尴尬,但也让瓦刺失去了拿着明英宗迫使明朝投降和大出血的可能性!
在景泰帝和于谦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大明打赢了北京守卫战。等到瓦刺退走,大明内部又吵成一片,有人主张迎回明英宗,有人不同意,这时候景泰帝的处境就变得微妙了起来!眼看事情无法控制了,朱祁钰愤怒的说了一句:“当时让我做这个皇帝的可是你们啊!”这句话真是妙到巅峰,至少表达了2层意思。第一我可不是贪恋皇位,当时是你们推我来做这个皇帝的;第二你们自己想想吧,我做皇帝你们是拥立的功臣,但是我哥回来你们又该怎么自处?我哥真的心里一点不介意嘛?
临危受命的景泰帝朱祁钰
当然可能还有第3层意思,那就是哪怕明英宗不介意,你们这些大臣也要好好考虑明英宗回来后是否利益和权力的分配还和现在一样?所以,景泰帝这句话一出,大臣们马上统一了意见:迎回明英宗,但皇帝还是景泰帝来当!明英宗回来了,但迎接他的不是笑脸和锦衣玉食的生活,相反,他被囚禁在南宫,景泰帝依然不放心,于是吩咐人把房门上锁,灌铅,一日三餐只从一个小洞送进去...景泰帝仿佛在告诉明英宗——你的命运就是在这里老死,这是你的余生最好的结局!
2.景泰帝废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如果说囚禁明英宗还能说是为了自己的皇位和政局的稳定,那么废除太子这件事,景泰帝就等于是昭告天下,以后天下是我朱祁钰和我后代的,和朱祁镇这一脉再没有关系!在废明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还有改立景泰帝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件事上,一度是有阻力的。
夺门之变中的明英宗朱祁镇
但是景泰帝显然计划周全,先废朱见深,然后以国家不能没有储君为由改立朱见济为太子,至此,朱祁钰一脉完成了皇位继承顺序合理的转移。在大明朝,皇位的更替是有严格的继承规则的。排在第一顺位的是皇帝的嫡长子,尔后是其他皇子,如果皇帝没有子嗣,才有可能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当景泰帝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起,明英宗已经不可能通过正常的继承制度重新当上皇帝!
总结:若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没可能复辟景泰帝的一系列操作,让明英宗失去了再度成为皇帝的可能性,而即使景泰帝不这样操作,明英宗复位的可能性其实也非常小!这里我们不妨再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景泰帝没有子嗣,皇位会轮到明英宗嘛?
夺门之变
皇位有4个显著的特性:唯一性、终身制、排他性、至高无上。前面3个特性决定了景泰帝在位一天,明英宗就只能再南宫老死,而关键的是最后一个特性。皇权的至高无上让曾经拥立景泰帝的臣子们惴惴不安,一旦明英宗复辟,官位不保恐怕是小事,人头不保也有可能...后来明英宗复辟后有人弹劾于谦,明英宗不忍心杀于谦,结果一句:“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景泰帝”,让明英宗瞬间变了脸色,终于对于谦下了手,可见明英宗对此事终身都耿耿于怀!
所以,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绝无可能复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