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你真的应该知足了,已经很不错了。我多么希望我的三位至亲都能活到70岁啊!我68岁的老爸和我60岁的三嫂都死于脑出血,我大哥57岁死在睡梦中,估计是心脏病吧。

他们三个哪个也没活到70岁呀,所以你今年70岁了你已经很牛了。

我老爸他是本身就有高血压,但是他这个人就是特别倔强,明知道有病就是坚决不吃降压药,有的时候我老妈把卫生所的大夫都请到家里来了,他既不量血压也不吃药,到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给作没了,68岁就走了。

我三嫂超级怕死。四十八岁那年有人给算命在某一天她能出车祸,结果她一整天吓得呦,愣是让她妈来陪她在楼上呆了一天没敢下楼,晚上12点的钟声响起了,她这一刻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60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我们大家都在我老妈的炕上打麻将呢,我三嫂就问比她大一岁的大嫂,本命年过得怎么样?我大嫂说我本命年过得可好了,你不用想东想西地就闷头过吧,不用怕?

结果半个月之后的那天吃完晚饭,准备睡觉了,三嫂一条裤子脱了一半喊了一声头疼倒地下几个小时人就没了,她死在了她最怕的那个本命年的正月里的最后一天。所以,不用怕,你看有的时候怕什么就来什么,所以心态很重要。

我大哥是正月初五走的。在他临走的前几天还在卫生所输液呢,估计那个时候就是心脏出问题了。但是作为农民出身的人,哪里说有点问题就去医院检查呀,所以只能听天由命了,结果大年初五的早上那个一向特别勤快,天天起来给大嫂做饭的大哥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年仅57岁。

我多么希望我这至亲的三位家人都能够活到70岁啊,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70岁的,你现在70岁了,你应该开心才对呀!

你再看看我们单位70岁的同事就有五六个呢,他们个个都像年轻人一样,起早爬半夜地在上班呢。

其中有一个老人家,他要坐轻轨再倒地铁来上班,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个小时啊,可是他每天乐此不疲的一天都不舍得耽误地来上班,看看人家都活得可起劲儿了。

其实是像你七十岁了对未来没有信心这个不奇怪的,无论哪个年龄都会怕的,这是人之常情。我倒觉得咱们怎么做才能使我们将来有一天躺在炕上,不能吃不能喝的时候,回头想想没留遗憾,我们尽力了就好。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希望你看后大彻大悟,对未来充满希望。

1.心态很重要。不要总暗示自己老了,就像我说的,你看看我们单位那些70多岁的老头儿老太太,人家可从来没觉得自己老。也千万不要怕,心情很重要。

2.想开看开。都这把年龄了,凡事都要想开看开,不着急,不上火,不生气,不发怒,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只要是对咱们身体有益处的事情就抓紧时间去做。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晚上睡前泡泡脚有利于睡眠。没事儿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补补钙,增强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荤素搭配,不要吃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预防“三高”,每顿吃个八分饱。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每天记得吃牛奶,鸡蛋,鸡,鸭,鱼,肉,蛋……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地吃一点儿坚果,想吃啥就吃啥,只要对身体有利就好。

5.坚持适当的运动,饭后走一走活到99。一定要记得多运动,但要适当。可以打打太极拳啊,做做操啊,跳跳舞啊,扭扭秧歌呀,走走步啊,但是千万记得不要迷信日走1万 2万步的,那样是最伤膝盖的,膝盖一旦受损了就是永久性的无法恢复的。只要运动后让自己微微出汗就刚刚好。

6.没事儿的时候不要老在家躺着,要出去遛遛弯儿啊,去公园走一走啊,看看他们下象棋呀,打打牌呀,跟着那些唱歌的老人一起唱唱歌呀,或者是听听音乐也好啊,舒缓舒缓心情,让自己觉得活着很有活力。

7.多跟年轻人在一起,接受一些新生事物也会觉得自己人老心不老的。没事儿的时候也可以来头条溜达溜达呀,看一看的,也可以加入进来写写头条啊,写写自己郁闷的心情啊,就当发朋友圈了,这不是挺好吗?

人到70有很多经历和阅历在那里,完全可以加入我们来回答问题呀,来把自己的一生走过来的经验教训都写出来,让年轻人们也会受益的呀,这不也是人老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

8.记得要定期体检。每年都要给自己做一个常规的体检,比如最基本的血尿便检查呀,量血压呀。肾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甲状腺,乳腺子宫附件的彩超,宫颈的防癌筛查及肺部的CT和脑部的CT,必要时每隔1~2年的胃肠镜检查。

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要正视和重视疾病,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到最后,但愿我以上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可是最后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加油💪

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我的妈妈65岁已经见马克思了,我的舅舅,我的表哥没活到60岁就到阎王爷报道了,我的妈妈是心态不好,天天自己没病也说自己有病。

我的舅舅是喝大酒,抽大烟,赌博等不良嗜好害得早早夺取生命。

我的表哥是过于懒惰,家里不开火做饭,天天吃冻货,不体能锻炼,体重250斤。

你活到70岁已经赚大了,就算去世也是喜丧了,这辈子够本了。

现在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各种天灾人祸,社会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快,生物钟紊乱。

饮食不规律,冻货市场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以上很多问题都导致很多年轻人过早的地生病离世。年龄不是问题,要想长寿,如何有质量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良药。

你的担心,作为一个将近70岁的我深有感触,我想健康长寿,每天都在努力地保养,努力地生活。以下我把怎样让自己的未来人生充满自信的法宝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1人老心不老,不要看别人,多关注自己,活一天,赚一天,感恩一天,开心活好分分秒秒。

2对自己有信心,别人才会对你有信心,就会收到最好的回馈。

3天天默念:跟80岁的人比我还年轻,我很健康,我很直溜,我没有卧床,我还有自理能力,我没有给儿女添乱。

4不能过于慵懒,每天多运动,让自己的血液有效的循环,不堵塞。

5天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用再管别人的事情,天天牙口好,吃嘛嘛香。

6多看看书籍,让自己的思维活跃,避免老年痴呆。

7饭后百步走,能活到99岁。

8我的人生我做主,自己的身体自己掌控,提早有增强体质的意识,身体不会差。

9多跟年轻人在一起,整日欢声笑语,就忘了自己是个老人,觉得自己很年轻。

10除了多做家务,不要在家躺平,有空就出去遛弯,多结交朋友,不孤独寂寞,有助于心态的调整。

总结:我的最大的鼓励就是,有个好心态可以赢得一切,包括你的身体,你的人生。

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人生70古来稀,这是从前的老话,如今条件好了,生存质量也提升了,70岁也不算啥了。

但70岁一79岁,确是一个人体器官衰老比较快的年令段,它不同于60一69岁,人还不算老,也不同于80一89岁,各部器官衰老速度放慢,所以这个年龄段,要把握好分寸,做到稳步前进,平安度过。

至于生活难,越来越难的规律是正常的,因为它是逐步衰老,走向死亡,而不是新生儿,蒸蒸日上,走向辉煌,谁也阻挡不住,怕又有何用?人,都要经历这一步,与其每天提心吊胆的活着,还不如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珍惜余下不多的好时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走到70岁了,实属不易,对今后有个想法,规划也是必要的,以免,真的到时措手不及。

那就是对财物,房产,既便不想过早的给子女,也要做个遗嘱公正交待。

对身体的各项疾病,有啥打算,治疗到啥程度,也要有个预嘱留存,以免子女为难。

对身后事,也该有个想法。水不耒先叠坝,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坦然面对余生,笑对生老病死,珍惜留下不多的好时光。加油!

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人生七十古来稀、活的差不多了、

多活几年和少活几年、七十左右离开也知足、自己也自理、大脑也清醒、开开心心离去也很好、当然活到八十岁、行动不便、需要别人护理、经济情况允许多活几年也不错、穷人老人活的正受罪、如今年轻人关心小的、自己孩子大力投资、不惜代价、老人送到敬老院、万事大吉、在没有人去关顾。

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今天中午,参加好友小孩升学宴,我与县陶瓷厂职工坐一桌,原因是我是主管局干部退休,与他们打交道比较多,再则,我喜欢研究陶瓷技术,他们是我师傅。

我们这一桌都是退休人,大的73岁,小的69岁。时辰到了,菜上齐了,开席。

有十几个菜,首先被吃光是红烧肉,73岁的长者一个吃了七块。紧接着吃光的扣肉,肉丸子,蛋卷。

边吃边交流养生之道,吃是第一养生要素,平时他们也是这么吃。他们身体可好呢,看得出能吃,健谈,心胸开朗。

这几个师傅都是当年我动员参加社保的人,现在每人每月有退休金4300以上,个个开心快乐。

我作为主管局干部,虽然退休了,也再次发出命令:大家都要好好活着,把身体搞好,争取做到,每天清晨两眼睁开,就有200元到帐。大家一听,欢声笑语不断,碰杯饮酒。

这一桌都是70岁以上人了,没看出谁老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忌口,不遮掩。

朋友,从这些人身上你悟到了什么?

人到70,看到许多越老越难的老人状态,对未来没有信心,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平安,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情,人到七十古来希,那是过去。

当今70岁年龄,离车到站还很远,座稳了,任车拉着跑下去,不到终点站绝不下车。

七十岁年龄老伙计不算太老,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决不能存有悲观主义思想,无论有伴还是单身,有钱还是没钱,活着就是赢家。

五三,当下身兼两职,保安加环卫,亲身体验,鼓励70岁没信心老年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