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我就是你说的退休的父母,把家安在了独生子的城市里生活。

但不是一起居住,而是一个小区,一栋楼,不同的楼道,不同的楼层,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绝对是一碗汤的距离。

其实我一直在外地打工,按我的意思我想再干几年,等我60岁了再回来。

我的本意是再多挣点儿钱给儿攒点,儿的意思是老妈都这么大年纪了,孙子都有了,干嘛还要这么辛苦,这么拼。

他是希望我身体健康多活几年比啥都强,你看,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不是吗?

我扛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最主要的还是我怕人生无常,哪天一旦在外地出了意外,会不忍儿子遗憾终生。

实在没办法,决定放弃高薪回归家乡,但还不是我自己的家乡,是跟随儿子来到了省城,找了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发挥余热,增加收入,又能看到儿孙,真正做到了一举三得,慢慢地享受着为数不多的余生吧。

来到孩子身边本身的想法是对的,但我绝对不赞成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咱先不去考虑年轻人孝不孝顺,习不习惯,就先说说咱自己吧,你觉得会舒服吗?

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超前消费,教育子女等等等等,哪样会跟咱老年人不谋而合,那要是真的出现了分歧,我就问你,是你能妥协还是年轻人能释然,矛盾日积月累,你见我不说话,我见你不顺眼的,又同在一个屋檐下,你说这不是来养老的,就是来找罪遭的,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我有个同事,她婆婆在她儿子很小的时候三年都没有来帮忙照顾,她自己全职带大的。但孩子大了以后,她来儿子家了,并且一住就没有走的意思。

按同事的话来说,就是不管你儿媳妇今天是笑脸还是拉得个长脸,俺看都不看,直接无视,俺根本不管俺做的饭你儿媳妇是愿意吃还是讨厌吃,只要俺儿子孙子愿意吃就欧拉,如果能做到这么强大的心理,那住在一起完全可以。

同事周末下午休息从来不回家,直接去逛街或者去按摩,那如果没有老人在家,她或许不会哪次都逛街和按摩吧。

反正我只有佩服这种老人的份,况且她家里还有老伴儿,你说回自己家跟老伴儿两个愿吃啥吃啥,愿喝啥喝啥它不好吗?

最后,回到题主的话题,父母退休后还是应该跟独生子女一个城市生活,我倒觉得我这种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老年人要做到少说话,少掺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量少麻烦孩子,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实属压力太大了,只有一个孩子自己不疼指望着谁呢?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我姑娘在深圳安家15年了,有两个外孙,我是2010年退休的,自退休后,每年不是姑娘带着全家回湖北,就是我们抽空去深圳小住十天半月,最长的一次就是去年春节,因特殊原因和姑娘一家4口共同生活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作为父母的一点看法,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和子女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老两口退休后的收入和普通工薪阶层差不多,两人每月有七千左右的退休金,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只要有兴趣,我们在家都抢着做饭做家务,老头子也特别喜欢两个小外孙,高兴起来常常用满是胡子的老脸,把小外甥扎的嗷嗷叫,女婿老家是东北沈阳人,在深圳一家外资做高管,平常都是早出晚归,除了在市区有住房外,还专门在离市区半小时可达的惠州和长安买了两套房子,方便双方老人去深圳时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当然,姑娘和女婿最希望的是咱们能长期住在她们身边,对双方来讲都有一个照应。这么多年了,我们之所以宁愿偶尔两头跑跑,没和他们一起居住生活,主要还是因为有以下几种原因和想法。

代沟和价值观让两代人在一起的生活都感到非常压抑

我个人16岁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就向往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在我的意识里,老一辈的很多行为和想法都与年轻人格格不入,等到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时,我常常换位思考,也许是基因遗传,子女们的行为和想法在很多方面和我们这代人有很大差异,首先是兴趣和爱好完全不同,和子女一起相处久了更多的是彼此的迁就,父母和子女分别拥有各自时代的标签,很难在一个空间里通过双方的理解来融合,就拿煮米饭来讲好了,最初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轻,米饭应该煮得稍硬一点,事实上我们还没老到牙口不行,平常也是这么煮饭,在这一点上刚好与孩子们同步,可孩子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吃软一点是常态,会更健康一些,所以在煮饭时给我们提出要求要煮软一点,说是他们一家都喜欢吃软糯一些,当你明知道子女们的良苦用心,就像传说故事中,两个老夫妻一生都吃着自己不喜欢的蛋黄和蛋白一样,这种压抑是没法表达的。

在我看来,两块钱一斤的大米和十元一斤的大米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菜市场三块钱一斤的蔬菜和配送的有机蔬菜只是概念不同,家里很多淘汰的用品和衣服扔掉是很可惜的,无缘无故在饭店吃一餐饭,花的钱够我们在家吃一个多礼拜,等等,方方面面就象当初我父母看不惯我一样,说多了们们不高兴,不说吧,我心里更难受。

隔代的孩子很难带,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子女完全不一样

隔代亲在很多家庭非常普遍,我们家也一样,三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是我们经常和子女在一起小住的初衷,同时也希望在子女为事业奔波时提供一些帮助,如果用当初带自己女儿的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我自己姊妹5个,用流行的话来讲,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当初弟弟和小伙伴们打架满脸是血的跑回来,父亲只不过用盆冷水给他擦一下就算完,我当初带姑娘的,常常上夜班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轮到我带外孙又变了,这里给大家分享让我哭笑不得的两件小事。

大外孙十二岁了,上五年级,酷爱踢足球,他爸爸妈妈对他的学习和作业从来不过问,对孩子的时间管理很严格,孩子倒也争气,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保持着前五的位置,去年还进入了市少年足球队,从这一点来讲我还是挺佩服他们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熊孩子总是在家里也练习踢球,家里花盆,镜子,墙壁常常是搞得面目全非,他父母宁愿花半天时间来收拾房间,也不会在孩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去阻止,每每这个时候我只能看着,心疼那些损坏的物件,姑娘和孙子都不能说,得罪谁都不开心啊。

老二更不是省油的灯,这家伙今年才一岁多,每次只要不好好吃饭他妈妈立马就把餐具都撒了,晚上饿得哭天抹泪的叫我心里面那个疼啊,有一天,这货歪歪扭扭的拿着水彩笔就在墙上涂鸦,把好好的墙布画得乌七八糟,我正要上前阻拦时他妈妈一把拉着我,说别打断孩子的创作联想,宁可第二天再找装修工人来修补,让我哭笑不得。换作当初我带孩子,这顿胖揍还少得了啊。

子和女一起居住生活,小夫妻吵架时,是父母最尴尬的时候

相信只要和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过的父母,免不了面对他们之间发生的小小磨擦,在我看来,这种夫妻之间的争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长辈的处境很尴尬,每当这个时候你不可置身于事外,双方都没有对错之分,也许你不在的时候,他们之间更能把所有的积怨都释放出来,我唯一能说的是,你们再吵就是赶我走。

总结与建议:

子女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长期和子女居住生活有殊多的不便,人老了渴望享受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快乐也会因代沟和价值观的不同大打折扣,故此,以我十多年和子女多次居住生活得出结论:

1、距离产生美,哪怕是自己的子女还是要保留适当的距离,当父母自已没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尽可能的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要过早地介入他们的生活,少给他们添麻烦就是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2、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尽可能提供自己最大的能力,帮他们做家务,带小孩义不容辞,但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适可而止,毕竟每一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3、退休后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并不可取,长期介入子女的生活更不可取,实在生活不能自理时再说吧,真正有爱心的父母宁可住养老院,也不会给孩子们添加任何负担,我真是这么想的。

看到这里的朋友有没有同感?请在评论区把你的看法也分享一下?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我只有一个女儿,属独生子女的父母亲,退休后要不要和子女住一起,这得视情况而定。

当初小外孙在我退休后两个月出生,我推掉了单位返骋,又因单位给退休人员一次出游报销差旅费的机会,也趁宝宝出生前我去旅游了一趟,历时四十五天,然后提前一个星期住到了女儿家。这之前都是她的公婆在照顾他们的生活。

因为女人生孩子比较敏感比较娇气,有时也爱矫情有情绪,我怕她婆婆难做怕婆婆为难,也怕婆媳之间因为月子产生矛盾,又因为只有这么个女儿,我主动承担了女儿生孩照顾月子等工作,公婆俩当然高兴,连说辛苦谢谢之类。不过月子里的鸡鸭鱼肉蛋都是公婆买好备足,差不多三四天就来送一次,我笑说你们是后勤补给站吧,哈哈……

后来出了月子我和女儿一起带了差不多半年她上班了,我也带顺手了,也舍不得小外孙了,就一直带到三岁多宝宝送幼儿园我才脱手。

和独生女儿家庭相处这三四年间,虽然是在女儿家,但各种酸甜苦辣咸吧,内心来说真可谓五味杂陈无以言说。

我庆幸自己不是婆婆,如果是,我内心会有无数的委屈和愤懑,有无数的未知矛盾在眼前。好在是自己女儿,高一声低一句,吵一嘴骂一下,翻个白眼气半天就过去了,自己养的知道什么德性怎样对付。

女儿婆家常说,当外公外婆的,帮带孩子是情份,不带是本份,要知道领情知道感恩。现在他们在女儿家照顾接送小外孙。

我和女儿常联系,对她教导最多的是:自己也是养儿子的,将来也是婆,要把婆婆当成妈,别让出钱又出力的公婆为难,你的情绪是家庭的睛雨表,你喜乐则家欢乐,知好歹知感恩……

亲家两口子是忠厚实在人,和女儿相处融洽,小家庭和睦和谐又快乐,庆幸一家大小都不是多事之人,所以我在外面很心安。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生活,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你。

我们结婚时公婆刚刚退休,那时候两家离着一百多公里,公婆在家养养花逛逛街,终于可以享受清闲的日子了。我们周末有空就回去,看看老公长大的地方,慢慢和公婆也熟悉起来。后来孩子出生,公婆主动放弃清闲的日子,来帮我带孩子。虽然之前相处的不错,但骤然生活在一起,还是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也吵过嘴,但生活中的事说开了也就过去了。都说婆媳难相处,但儿媳的心也是肉长的。我始终感念他们对我们小辈的付出,帮我带孩子做饭,直到孩子小学毕业,他们才彻底解放了。现在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相邻的楼里,彼此不打扰又能彼此照应。他们又过起了养花种草的日子,等他们老了,我会承担起我的责任,就像他们当初照顾我一样。

所以退休了,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帮助,还是和孩子一起过吧!虽然刚开始都会不适应,但只要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一定会处出感情。和孩子在一起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总比老两口孤零零到老好。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我的表姐在一个小城生活。她只有一个女儿。她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她给我表姐说:“你们以后肯定要跟着我,现在你出首付,我贷款买一套房子,你们住。”

妈妈说“你咋办?”

女儿说:“我以后找个有房的男朋友结婚就好了。”

我表姐交了首付,房子买下了。她女儿每月还房贷。我表姐准备把自己现在居住的房子卖了,和老伴一起随女儿到她居住的城市生活。

凭心而论,独身子女的父母还是想住的离孩子近些,毕竟只有一个孩子。但他们又不想和孩子住在一起。做父母的和孩子一样都喜欢独立。问题来了。

不想和孩子住在一起,就得需要两套房子。独生女的家庭。像我表姐那样,不用背负为女儿买房的压力,只需付给首付,自己住房的事就解决了。将来找个有房子的男朋友,女儿的住房子由男朋友和他的父母承担。两套房子解决了。

独生子的家庭呢?父母工薪阶层,一辈子能挣多少钱?为儿子买房付个首付,贷款由儿子还,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钱为自己买套房,第二套房子的首付都没有。儿子已经有一套房的房贷要还,哪里还背得起二套房的房贷。

所以,不是独身子女父母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子女一起生活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于工薪阶层而言,独生女的家庭,父母孩子到外地去的可能性大。

那些不想一起住,又买不起二套房的独生子女父母是无法跟随孩子到外地去的。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做父母的退休以后,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呆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和老伴一起互相关爱,安享晚年,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俗话说得好,人老了一定要守住“三老”:老伴、老底和老友,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守住自己的“三老”,舒心自由地慢慢变老。

我有一个独生女儿,在北京安家五年了,有一个外孙,房子是三室两厅的,5口人居住还是比较方便的,偶尔我们过去玩,也就是待上一周就回来。

我是在去年退休的,自从我闲下来,去过女儿家几次,最长的一次住了2个月,那一段时间女儿工作忙,保姆家中有点事情,回老家了,我承担起了“临时保姆”的角色,这2个月下来,尽管女儿女婿对我很是孝顺,和我好几次商量要辞掉保姆,让我搬来和他们一起居住,我思前想后还是婉言拒绝了女儿的好意。

因为我还是感觉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很别扭,有时候也很尴尬,还是呆在自己家里舒服,自由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由散漫了大半辈子,不想有一些约束捆住自己,我老伴也有此意,全力支持。

穿衣做事不随意,总感觉不舒服。

在女儿家住真的和在自己家不一样,尤其是当丈母娘的,在女婿面前一定要“谨慎”一些,穿衣一定要正装,整天就像是迎接客人的装束,不能太随便,其实女婿也是,以前回家,都是要换上居家服,慢慢地也不换了,直接穿着正装一直到晚上睡觉,女儿到没觉着什么问题,但我感觉还是不舒服。

在这么大点的房子里,住着几口人,就是上个厕所也让人提心吊胆的,还有洗澡之类的,有时候还要排队,反正就是一百个不舒服。

吃饭上互相迁就

孩子们非常孝顺,也非常懂事,做饭时老想着我,炒菜要软烂一些,米饭煮得也软,但姑爷喜欢吃硬点的、脆点的饭菜,有时候看着姑爷吃的也不尽兴,一顿两顿还能凑合,时间长了,谁也招架不住这种不适应呀!

消费观念差别得太离谱

女儿女婿的消费水平太高了,每个月除了还上车贷和房贷以外,基本上都是月光族,用个流行的词叫“精致穷”。

大米都是纯绿色、无公害的几十块钱一斤的、油也都是什么橄榄油、葵花油和核桃油之类的、面买的都是某个小山村的石磨全面粉。

按我来讲,我们吃了半辈子的两三块钱的米不也挺好吗?原先的大豆油换成了花生油我也很知足,女儿说吃多了花生油,胆固醇会增高,对血压不好。

面粉更是讲究得出奇,五斤的面粉就五六十块钱,那不就是向外扔钱了吗?孩子们用的哪一样都够我们半个月的伙食费,看着都心疼,又不敢多说。

有一次,女儿买了车厘子和奶香草莓,疼得我要命,可女儿说是孝顺我的,她要不买,让我尝一尝,我一辈子也不会花钱买这种奢侈的东西吃的,女儿说得都对,但就是太贵了,这样的消费观我还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消费,我的思想是不是太落伍了?

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样

我感觉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慈母多败儿,严父才出孝子,我的观念在女儿这里是行不通的,孩子的教育和行为是散养的,叫什么快乐式教育,说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撒起野来拿着画笔,就在墙上乱画,甚至在家里踢足球,吓得我茶几上的茶杯、茶碗通通都要藏到柜子里。

地上乱爬,床上乱蹦,反正孩子很难带,让我感觉一点规矩都没有,要是拿我小时候带孩子的方式,肯定是暴揍一顿,但女儿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在外孙这一代是行不通的。

女儿也经常抱怨我,说我小时候对她太严格,但是我想没有我的严格要求,你怎么会考上重点大学,还能在北京找到好工作,你怎么会过上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但我不能多说话呀!

外孙是女儿的孩子,那就由她管理教育了,我再看不惯,也是干着急的份。

所以,单就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也是不能和女儿居住在一起的

女儿女婿闹矛盾时,是我最尴尬的时候

有小孩、有家务、工作要忙,难免女儿女婿都有烦躁上火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只有呆在房间里,一句话也不说。

有一次,女婿为了单位上的事,在外面吃饭,喝了点儿酒,又回家很晚,回家像是吃坏了肚子,吐了一地,动静很大,把外孙也吵醒了,全家人起床伺候他一个,看女儿那架势,要不是我在那儿压住火,肯定要和女婿有一场大吵大闹。

第二天,女婿傻乎乎地一直给我说对不起,女儿因为这事有一周没有搭理他,在我的劝导下,才算和解,由此,我也在想,要是婆婆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

总之,长期和子女居住有很多不便,当父母的,退了休,尽量自己居住,舒心自在的生活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子女想太多,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学会成长,逐渐成熟。

儿女们需要帮忙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毕竟孩子们都有工作,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这也是爱护儿女的一份责任。

在自己空闲的时候,约几个老友去爬山,去游玩,去散步,都是退休以后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越来越好,国家也在为老人们养老的问题尽心尽力,当我们真正老了的时候,我想养老院的条件应该足够好了吧?到那时候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