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答案是肯定的:中考不能决定高考成绩!

举例说明更直接。

以我孩子和我同事的孩子为例吧。

我女儿中考成绩压线够上重点高中的小班,我同事的儿子是当年的市状元。

当年学校的分配是,ABC三种班。

高一上期他俩分在同一个A班,高一下学期,学校又按成绩分出清北班,他儿子上清北班,我女儿留在A班。

高二下学期,又按成绩重新分配,他儿子已然留在清北班,我女儿去了B班。

这三年他儿子刷的题,是我女儿的十几倍,用他母亲的话说,你随便拿套题,他儿子只需看一眼,这题我刷过!

他儿子很努力,每晚都学到一点左右,高三前几个月更是学到凌晨两点多。

我女儿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和试题之外,高三跟风买过一本课外试卷,到高中毕业时,那个试题本上连名字还没有写,一道题都没有做。

她每晚10:10分下晚自习,然后去操场跑三公里,11:30休息,早上6:10起床,所有作业都是在学校里完成,夜晚在家基本不写作业。

去年高考,当年的市状元和我女儿考上了同一所985。

回到题主的话: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初中和高中是一道分水岭,除了智商天分勤奋外,还有自律,学习方法。

初中可以靠死记硬背,或者突击培训得到高分,在高中却不可能。

更不能打熬夜、刷题的持久战,拿有限的精力去熬无限的夜,到高三时你的后劲儿就不足了。

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本人真实经历,2014年中考,总分810分,我考了514分,全班八十多人,我考了七十多名,那年刚好过重点高中线,上了个最差的普通班。高一上学期我上课走神,睡觉,讲话所以成绩特别差,九门科1050分,我只考了四百多一点九门科,五门三十多分,其中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可谓差的不能再差,到了高一下学期后。选了理科,仿佛自己突然开窍了,就拼命学习,到了学期期末,数学从三十多分考到一百分左右,数学全班第二吧!语文也从六七十分考到九十多分了,英语没怎么学考了五十多分,物理化学从三十多分考到了五十多分,生物能考及格了,六门总分400左右,全班五十多人,排进前十把。到了高二,我学习更刻苦了,高二结束时考了500分左右,全班第二,全年级一百五十名以内这样,问了一些初中那些学习好的,也都500分左右,我不比初中那些成绩好的差了。高三这一年,简直就在拼,最后考了628分,全班第一全年级前十。其实中考和高考没有太大的关系,考的好可以上好的高中,但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认真努力的学习!

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中考成绩能决定高考成绩吗?这是个涉及到概率的问题,如果中考成绩好,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概率会大得多;如果中考成绩差,只能读普通高中,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概率会小得多。

20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初中阶段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拼的只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方法得当,中考成绩就不会差,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考重点高中女生比男生多,因为通常情况下女生比男生态度端正。而高中是既要拼态度和方法又要拼天赋的决战阶段,相对而言取得好成绩比初中要难得多。我认为影响高考成绩的主要因素有:

一、环境

现在考重点高中比考大学要难得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了重点高中就等于进了大学。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在生源、师资和管理上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学习风气的巨大差异。

我的学生初中毕业后都有跟我保持联系的习惯,在重点高中的学生经常告诉我: 老师,当我在学习上想偷懒时,抬头看到的全是埋头苦读的同学,自己也就没有偷懒的理由了。而在普通高中的学生告诉我: 老师,当我决定把成绩苦拼上来的时候,抬头看到的几乎全是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的同学,我就在心里想难道这些人将来有饭吃我就没有吗?于是我就没有了动力,重新回到混日子的生活。由此可见学习环境对于成绩的重要性。

二、天赋

在初中阶段态度比天赋重要,而在高中阶段,天赋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重点高中更能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施展,但是也有少数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比如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张良方,他当年考的就是我们县第二中学(时属普通高中),三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后来他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终身正教授。2013年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商评》杂志评为“2013年度世界最杰出青年创新专家”;2015年入选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会士。从他高考的表现以及后来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天赋在他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些学生初中成绩好,在进了重点高中之后,反而因为跟不了高中学习节奏加上学习压力大、家人期望值过高等等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最后高考成绩平平。

三、效率

为什么有的高中生学习特别累成绩还不见得好,而有些高中生学习特别轻松成绩却非常优异呢?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03年我有个学生考进了天津南开大学,效率这一点在他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喜欢体育,平时老师刚说下课,他就冲出教室跑向乒乓球台,但是他把学和玩分得很开,上课听讲及课下做作业都特别得专心,做题目不仅快,准确率还高。由此可见,他是个典型的会学习的学生。

四、勤奋

勤能补拙。高中知识比初中基础要难得多,即使是天赋异禀的学生,想不付出汗水而获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勤奋是高考取得成功的保证。

总之,中考成绩好能上好高中,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概率就大。但是中考成绩好不等于高考成绩好,更不等于将来就一定发展得好。中考并不能决定命运,甚至高考都不能决定命运,关键看谁笑在最后!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中考成绩对高考重要,否则各个高中就不会挖空心思去抢优质生源了;中考成绩不能决定高考成绩,否则高中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要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

我曾经对班级里两个中考成绩相同的学生进行过调查,两人中考成绩都是640分,但是去掉独生子女加分、体育成绩、计算机成绩、实验成绩,单纯看文化课,两人的中考成绩相差四五十分,那么,这两个学生到了高中,谁的成绩会更好呢?恐怕很难说清楚吧。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很多家长就着急了,学校有个全校的家长群,群里家长“讨论”热烈,有的质疑学校晚自习不上课,只上自习;有的质疑老师年轻,经验不足;有的甚至质疑学校没有校服,影响学生学习时间,分散学生学习精力。

其实,这都是家长对高中教育不了解,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产生的焦虑。越是重点高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对学校施加的压力就会越大。

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初中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为什么到了高中就下降到了中下游”?

这里有两个原因:

1、重新定位的问题:

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各地的高中录取率基本上都在50%左右,那些成绩不优秀的学生,早已经被淘汰,即便是能上普通高中,也算是同龄人中不错的学生了,如果考上的是重点高中,那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尖子生,进入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级,自然要重新排个一二三,所以不能用初中的排名来给孩子进行定位,否则孩子会受大家,家长会感到焦虑。

其实,家长被“打击”的多了,慢慢就接受了,但是一开始,很多家长的意见是非常大的。

2、适应的问题:

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到了高中这些都会体现出来。比如有些民办初中,过度追求成绩,纯应试教育,采取“粗放型”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受到很多限制,虽然中考成绩很好,但是到了高中,都会经过一段时间“阵痛期”,有的甚至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一滑到底。

学生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谁都能第一次考试就能考好的,但是有些学生,三年都无法适应高中学习,这只是前面片面追求成绩造成的结果,很难改变。

还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初中各科都考满分,到了高中为什么考80分都困难?”

这也是家长评价孩子成绩好坏的一个直接的标准, 就是看成绩,不看排名,不看题目难度。在初中,即便是数理化,很多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得满分或者接近满分,至于政史地就更加轻松了,但是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试后,家长发现孩子的物理、化学等成绩,过80都困难,像政治、历史、地理这种“小科”,以前觉着超级简单,现在却可能连及格都困难,家长很困惑,这是怎么了?

这里有三个原因:

1、学科难度的增加:

初中的内容,学习的“是什么”,考试也考“是什么”,只要态度认真,多记多背,就能考好,以历史为例,我和一个初中的孩子交流,他很喜欢历史,但是怎么也考不好,原因就是老师让他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原话背不下来,背不准确,考试就不能得高分,而这一点,女生更加有优势;但是到了高中,即便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也考不好,因为高中考查的是“为什么”、“怎么样”,即便是“是什么”的问题,也不会直接考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照搬初中学习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在高中, 如果各科能得分80%,高考就能考到600分,基本上能上一所211大学了,要知道这是经过三年努力的结果,高一各科能考到80%,在总分1050分的情况下,就能考840分,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分数了。

2、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高一要学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9门考试科目和音体美信息通用等考查科目,学习这么多科目,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学不过来的,要求甚至比高三还要高,能把9科都考好的学生,绝对是学霸级的, 其他学生,多数都有“瘸腿科”,这再正常不过了。

3、考试能力的不足:

影响成绩的还有一个直接因素就是考试!高一9科要用2天或者3天考完,基本上是一场接一场的考,很多学生就有“考糊了”的感觉,这不仅对学生的智力提出很高要求,对学生的体力也有很高要求。

这些学生,将是高考的“胜利者”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考不重要,作为一次升学考试,能在中考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往往都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这些学生即便是在高一阶段遇到困难,也可能会慢慢回升,还有一部分中考成绩兵不理想的学生,在高中能迅速成长,成为“黑马”,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在高中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觉着应该具备下面这些特点:

1、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的学生从小成绩都很好,但是高一就出现厌学甚至休学的情况,求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他们接受不了自己不再优秀的现实,整天纠结一时的得失,患得患失,心情焦虑。用三句话来归纳这类学生:

你焦虑的根本原因:

能力不足,梦想又多,无非是贪心;

愿意付出,又不肯拼,无非是妄念;

反复纠结,过于矫情,无非是软弱。

而真正的强者,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他们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现实,最终能迎难而上,取得成功。

2、良好的学习态度:

高中学习内容不仅多,而且难度更大,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不可能学好的,在高中学习,基本上没有太多好的方法,刷题是最可行的方法。但是,刷题需要静下心,沉住气,钻进题海,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态度,如果天天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是不可能学好的。

3、良好的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你不努力不行,但是只努力也不行,你不仅要想学习,还要会学习!学习能力更加重要,很多学生处于一种“浅层次学习”状态,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目标,而不去深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度学习”,这样的学生成绩不可能很好,真正成绩好的学生,是能进行“深度学习”的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是“深度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问题发生——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

这是真正的用脑子学习,而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所以始终处于“伪勤奋”、“假努力”的状态。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够给所有高中生家长,尤其是高一家长和学生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我多年教书经历来看,见过无数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说中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成绩。

学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中,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中考后上高中阶段学习,是比较少的学生,估计不到5%的学生能从差变好,实现逆袭。

我从大数据分析这个问题,我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我当地最好的高中一中,收纳了当地中考最好的一批学生,所以每年一中重点大学率可以到达80%。

第二好的二中,每年重点大学率就只有40%

第四好的四中每年重点大学率就不到10%了.

录取当地中考最差一批学生的十中,每年重点大学率几乎是为零,如果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看体育艺术特长生考上的,靠文化科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年年是全军覆没。

各个学校的重点大学率几乎年年如此,比如十中每年都是录取中考最差那批学生,他们初中时期成绩就非常差,上了高中之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高中知识特别吃力,不用说考重点大学,大部分学生连本科都考不上。

因此,可以说中考成绩基本上决定了高考成绩。

中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我是高中教师,曾经也在初中任教过,10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中考成功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高考成功,百分之二十学生可能会退步。

5年前我曾在初中任教,因为所教学科水平在全校最高,所以连续多年任教初三。这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数据。

小方和小林是我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在初三的时候总是旗鼓相当,这两个学生都是我初中时期教学的骄傲,长年成绩稳居年级前20,是考区重点高中的关键人物。

然而,中考总是喜欢和人开命运玩笑,记得那天小方考前整晚拉稀,第二天考试无精打采,我不断给他打气,但是他第一门结束就失去了底气,很多简单的背诵知识都没想起来。

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或许受第一场考试影响,他还是继续状态萎靡,不出所料他以1分之差被拒之于重点高中大门,而小林成功入围。

进入高中后的两人判落两人,我从学生的嘴里了解到小方自打进入普高以来就开始堕落了,先是迷上了网游后是经常打牌,高考只考上了一个专科,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就职。

而进入重点高中的小林一如既往努力,先是高考成功突围进入医科大委培专业,将来是区人民医院医生。

中考不同为何高考也不同?

我仔细分析了下,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在农村普高学生带手机现象严重,经常熬夜玩手机学风不佳,在这种环境人很难保持奋斗初心。而在重点高中,你不努力就会成为另类,不努力都不行!所以教育环境不同,结果也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