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九子夺嫡是:大阿哥胤禔、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为了夺取皇位继承权而展开的龙虎斗,后以四阿哥胤禛被康熙爷定位继承人而结束。

其中只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为一母同胞,但四阿哥出生时,生母身份低微没有抚育皇子的权力,四阿哥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至11岁,佟佳氏对胤禛尽心尽责的教导,对胤禛的一生影响巨大,可惜她早早去世,后胤禛由康熙亲自抚养数年,因此胤禛生母乌雅氏虽然偏心早夭的皇六子和皇十四子,但胤禛也有嫡子名分和父皇独处的岁月,这对他以后能脱颖而出夺嫡成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生母惠妃-叶赫拉娜;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被三阿哥胤祉揭发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君位,事败,被削爵囚禁。

太子排行(健在的)老二,嫡子,生母是康熙爷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1岁多立为太子,少年时文武双全,多次监国,做皇太子三十多年,随着其他皇子一个个长大,各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胤礽为了巩固太子地位,变得骄横蛮纵,丝毫不把朝堂上的其他皇子和大臣放在眼里,觉得这些人将来都是自己的“奴才”。这样的想法让他行事更加肆无忌惮,有时脾气上来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亲爹都敢冲撞上几句,这妥妥是一个被惯坏的“富二代”。后因祸乱宫廷,“私自调兵”等两次被废。

三阿哥胤祉,生母荣妃马佳氏。以文见长,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等,后来成为了清流领袖。

四阿哥即雍正皇帝,太子在时,实心辅助太子,是康熙培养的太子辅政大臣,第一次废太子前,康熙爷就把胤禛刻意培养成孤臣,是康熙爷默定的除太子外第一序列继承人。他也没有辜负康熙爷的厚望,他虽然在位13年,但他勤于政务,致力改革,为康乾盛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他出生时,生母身份低贱,他由惠妃抚养,但惠妃有亲子大阿哥胤褆,因此他小时候就没有四阿哥胤禛那么幸运,佟佳氏没有自己的孩子,自然把胤禛当宝。胤禩自小聪慧,他知道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因此他特别勤奋好学,17岁就被封为贝勒,是皇子封贝勒年龄最小的。身边也聚拢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胤禩和佟国维,马齐聚众串联推举新太子,胤禩以压倒优势被推举为新太子,遭到康熙爷严厉打击。

九阿哥胤禟,生母宜妃郭络罗氏,是八爷党的人。他是八爷党的智囊和财神爷,他长袖善舞,八爷乐善好施,聚拢了让康熙爷忌惮的八爷党,胤禛继位后,遭到清算。

十阿哥胤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之外孙,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贵者。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他和胤禛同窗10年,都是佟国纲的二儿子法海的弟子,法海是满人里很有学问的贵族。他是坚定的四爷党康熙晚年被囚禁,是康熙爷为了磨砺他,让真性情拼命十三郎有辅政的能力,他也没有辜负康熙爷的苦心,雍正继位后,他呕心沥血,被观众称为“副皇帝”,除了没有坐龙椅外,几乎和雍正皇帝权力平分秋色,雍正十年,积劳成疾薨逝。

十四阿哥胤禵,跟雍正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康熙五十七年封大将军王,平定了西藏叛乱。康熙驾崩,回奔丧后,守皇帝陵,他也是八爷党。

“九子夺嫡”中,佟佳氏家族并没有给予雍正支持,却几乎全部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

佟佳氏家族,与索额图所在的赫舍里氏家族,纳兰明珠、纳兰揆叙所在的叶赫那拉家族,以及遏必隆、阿灵阿所在的钮祜禄氏家族,并称为康熙朝时期的“四大外戚家族”。

这“四大外戚家族”,不仅通过政治联姻,与康熙皇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家族中也都有成员位居朝中要职,掌握绝对的权势,进而不断捍卫着自己家族的地位。

而在这“四大家族”中,佟佳氏家族,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外戚家族”。

《雍正王朝》围绕九王夺嫡和雍正新政两个大事件展开的清朝宫廷正剧,豆瓣评分9.3分的《雍正王朝》可堪为经典之作。

《雍正王朝》被誉为教科书级别的职场圣经。一部《雍正王朝》,说尽了阴谋诡计,也道尽了人情冷暖。康熙和雍正的帝王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所谓“九子夺嫡”,就是康熙朝,由康熙的九个儿子所参与的一场夺嫡之战,这九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这九位皇子分属五个不同的势力。

其中大阿哥胤禔为一党,是为大爷党。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吏部尚书余国柱、礼部尚书佛伦等皆为大阿哥胤禔党羽。

二阿哥胤礽为一党,是为太子党。时,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都统鄂善、尚书耿额、副都统悟礼等皆为二阿哥胤礽党羽。

三阿哥胤祉为一党,是为三爷党。时,翰林院编修陈梦雷、内阁学士李绂等皆为三阿哥胤祉党羽。

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一党,是为四爷党。时,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刑部左侍郎张廷玉、步军统领隆科多、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保和殿大学士马齐、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户部郎中李卫等皆为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党羽。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为一党,是为八爷党(后期因毙鹰事件胤禩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遂其党羽改为拥护十四阿哥胤禵当皇帝,是为十四爷党)。时,裕亲王福全、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左都御史纳兰揆叙、工部尚书王鸿绪、领侍卫内大臣阿尔松阿、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礼部尚书何焯、翰林院编修秦道然、刑部尚书张廷枢、浙江巡抚徐元梦、镶蓝旗蒙古都统巴海、兵部尚书法海、两江总督查弼纳、兵部尚书萧永藻等皆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党羽。

最初,“九子夺嫡”中以太子党的势力最为庞大,二阿哥胤礽身为皇储,是清朝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他曾多次在康熙亲征或南巡时,担负起监国之职,凭借着这等身份和地位,依附于胤礽的内外官员诸多,有地方封疆大吏,也有京城掌兵、掌政高官,因此其他皇子的势力根本就无法与之相匹敌。但是,随着胤礽的权势越来越大,隐约间有了超过康熙的势头,由此,康熙对其起了忌惮之心,而后,再加上胤礽久居太子之位,又无人对其进行教导,胤礽为非作歹之事日多,最终胤礽被康熙以“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为由,废掉太子之位。

而后,康熙第二次复立胤礽太子之位时,为平衡太子的势力,他开始有意的扶持其他皇子的势力,不但让他们参与朝政,还默认他们结党,希望借此来钳制太子一党。如此,在康熙的限制下,太子党逐渐势弱。此后,随着胤礽的第二次被废,并被幽禁,太子党彻底失势。

太子党失势后,八爷党遂成为实力最强的一股势力,凌驾于其他皇子之上,此时胤禩一党,皇族中有裕亲王福全等的支持,皇宫中有领侍卫内大臣阿尔松阿、鄂伦岱、佟国维等的支持,朝堂上有礼部尚书何焯、刑部尚书张廷枢、兵部尚书萧永藻、兵部尚书法海等的支持,地方上有两江总督查弼纳、浙江巡抚徐元梦等的支持。

但是,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此时八爷党的势力,较之此前被康熙所忌惮的太子党是无出左右,因此如此势大的八爷党自然也就被康熙所忌惮。而一旦被康熙所忌惮,那也就意味着他离势落也就不远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要求百官推举一位皇子为太子,其本意是想让胤礽再次复位,但谁知百官皆不知他的心思,多数官员皆推荐胤禩为太子,由此,康熙对胤禩的忌惮之心达到了高潮。

次年,康熙就开始了对八爷党的打击,他先是以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不解朕心意,重责佟国维、马齐等胤禩亲信,八爷党逐渐势弱。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毙鹰事件爆发,因胤禩送给康熙的老鹰为将死之鹰,康熙认为这是诅咒他,于是愤怒的说道:“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自此胤禩彻底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此后,八爷党见胤禩再无机会,于是改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当皇帝,于是八爷党变成了十四爷党。

当然,经过康熙的打压,此时十四爷党的势力已经不复曾经的荣耀,这时四爷党的与十四爷党开始势均力敌,并隐约有了超越的意思。四爷党,其实力本就不弱,是除八爷党外,实力最强的一个势力,再加上胤禛这人向来谨小慎微,且能力也是不俗,他虽不是康熙最为宠爱的皇子,但也不是最为讨厌的一个皇子,且胤禛又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养子,所以在太子党、八爷党接连失势之后,胤禛的势力是与日俱增,并最终夺得皇位。

而其余的大爷党、三爷党,他们虽也在争夺皇位,但碍于实力不够,或是被康熙厌恶,所以都没有当皇帝的机会。其中大阿哥胤禔虽为皇长子,但因其本性太坏,当年胤礽第一次被废时,胤禔居然奏请康熙要杀了胤礽,这就让康熙是十分愤怒,康熙是直斥其为“乱臣贼子”,最终他不但做皇帝无望,甚至连郡王的爵位都没有了,还被幽禁。而三阿哥胤祉虽甚得康熙的欢心,但是因其实力太弱,而且没啥政治能力,只知道修书,因此也是无望皇帝之位的。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异常激烈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胜利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其在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纵观“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皇子之间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而进行的争夺战,伴随着皇位争斗的不断升级,上至六部九卿与宗室王公,下至各级地方官员,统统的卷入到了这场皇位争夺战之中,“九子夺嫡”已然成为了皇子带领下的依附于众位皇子的政治势力集团之间的争斗。

然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却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康熙皇帝本人。

正是他的一系列有意无意之中的“神操作”,直接或者间接的促成了皇子间政治势力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皇子之间剑拔弩张、兄弟阋墙的局面产生,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也就此被逐渐推向了高潮。

“八爷党”的形成,康熙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八阿哥胤禩一直是“九子夺嫡”中人气最旺、呼声最高的皇子,并且其坐拥的“八爷党”,也是所有政治集团之中,实力最为庞大的。

“八爷党”中的皇子势力,除了八阿哥胤禩之外,还包括了大阿哥胤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其中,胤禟、胤䄉、胤禵,是因为与胤禩年龄相仿且从小相伴长大,同时钦佩胤禩的为人与能力,进而“心悦诚服”的主动对其进行扶保与支持。

至于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禩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则是出自于康熙皇帝的“安排”。

胤禩的生母是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地位非常的卑贱,生育胤禩的时候是没名没分,并且是直到胤禩二十岁的时候才被册封为嫔。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氏是不能够抚养皇子的,于是康熙皇帝将幼年的胤禩交由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就这样,胤禩与胤褆两人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却为一母所养,关系非常交好。

而这也使得胤褆与胤禩可谓是相互扶保,相互提携,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胤褆是这一政治集团首推的皇位继承人选,在胤褆彻底失去夺位资格后,胤禩也彻底走向了前台,公开竞争皇位。

除了这一众康熙皇子,在“八爷党”的外臣势力格局中,起到核心与支柱作用的便是几大家族势力,即以安亲王岳乐及其家人为代表的安亲王家族,以明珠、纳兰揆叙为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以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以佟国维、鄂伦岱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八爷党”的势力,几乎都与康熙皇帝的一系列“安排”有着极大关联。

作为胤禩最初的政治资本,安亲王岳乐家族,是康熙一手安排给胤禩的,原因就在于在康熙的指婚下,胤禩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为嫡福晋,使得胤禩成为了安亲王家族的“女婿”,就此获得了强大的政治支持。

在岳乐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包括继任的安郡王马尔浑以及他的弟弟景熙、吴尔占等人,也皆是胤禩的铁杆支持者。而正是这些人检举、揭发了“托合齐会饮案”,这才直接到了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废。

至于叶赫那拉氏家族,也是康熙“安排”给胤禩的。

前文中也说道了,八阿哥胤禩是由惠妃那拉氏抚养长大的,而惠妃那拉氏出身于权臣明珠所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明珠倒台后,明珠之子、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在朝堂上依然有着极高的权势和地位。惠妃那拉氏本人,对于胤禩也是极为关爱、视如己出。就这样,在大阿哥胤褆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康熙下令削宗夺爵、圈禁终身之后,包括惠妃那拉氏在内的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全部支持八阿哥胤禩。

在这之后,又在康熙的指婚安排下,本就与叶赫那拉氏家族有着密切生意往来的九阿哥胤禟与纳兰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进一步巩固了叶赫那拉氏家族对于胤禩的支持。

与此同时,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的两个亲姐姐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与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而十阿哥胤䄉又是温僖贵妃所生,并且阿灵阿与纳兰揆叙的关系极好,这也使得以遏必隆之子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彻底与八阿哥胤禩结盟,并且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为胤禩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雍正登基之后,曾这样描述纳兰揆叙与阿灵阿对于胤禩的支持:

“揆叙挟其数百万家赀,与阿灵阿等合谋买嘱优童下贱,每与官民宴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京城言语谓千金买一乱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听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无父无君,莫此为甚。”

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康熙造成的。

至于佟佳氏家族选择扶保支持八阿哥胤禩,既是“于公”,也是“于私”。

说其“于公”,是因为胤禩本人是谦逊平和,待人和善,并且能力出众,就连雍正都对其这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的“钦佩”。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说其“于私”,是因为与其说是在支持胤禩,不如说就是在单纯的反对太子胤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佟国维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壮烈牺牲,佟国维认为这与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支援不利且对敌情隐瞒不报密切相关,甚至在战后还弹劾索额图借战事“排除异己”,就此对索额图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与厌恶。再加上胤礽这一时期行事骄横,对于佟国维及其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极为的不敬,这也让佟国维对其更加反感。

于是乎,在康熙一系列的有意无意的安排之下,庞大的“八爷党”势力就此形成,并且可以说是康熙“两废皇太子”的主导力量。尽管后来因为“毙鹰事件”,八阿哥胤禩彻底从“九子夺嫡”中出局,然而“八爷党”集团马上选择扶保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进而在此后依旧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登基之后的雍正对整个“八爷党”是恨之入骨,不管是康熙皇子还是王公大臣,几乎都遭到了雍正的严惩,结局非常的凄凉。

三阿哥胤祉,康熙“钦点”的“太子党”成员。

在康熙“两废皇太子”的过程中,除了雍正颇有用心的选择绝对中立以隔岸观火外,几乎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都站在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除了三阿哥胤祉。

实际上,胤祉之所以力挺太子胤礽,也与康熙的“安排”密不可分。

康熙十三年(1674年),胤礽出生,而在他出生仅仅两个时辰之后,胤礽的生母、也是康熙皇帝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去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年幼的胤礽托付给了自己当时非常宠爱荣妃马佳氏抚养,荣妃马佳氏也就成为了太子胤礽的养母。

康熙十六年(1677年),荣妃马佳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三子胤祉,为了让马佳氏更好的抚养胤礽,康熙不惜将胤祉送出宫外抚养,直到多年后才重新回到马佳氏身边,与胤礽共同为其抚养。

所以在当时荣妃马佳氏的膝下也就有了三个孩子,亲儿子胤祉,养子胤礽,还有就是康熙最为喜欢的女儿、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对于胤祉的培养要求非常的高,胤祉不仅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学问最深、知识面最广的,并且是精通骑射,各方面能力都是出类拔萃。当然,其目的还是要让胤祉更好的辅佐胤礽,而胤祉也对于自己的这位太子哥哥,礼敬有加。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后,正是胤祉多方打探搜集,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胤礽的证据,最终让康熙找到了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理由,胤祉也凭借这份“功劳”,被康熙晋封为亲王。

而也正是康熙此前的“安排”,让胤礽和胤祉建立了非常好的感情,才使得胤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拉了自己的这位太子哥哥一把,也算没有枉费康熙此前的一片“苦心”。

雍正,更是在康熙的安排下,获取了最为重要的两大政治资本。

纵观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由于雍正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主动的缘结朋党,扩充势力,然而,康熙却“送”给雍正两位重要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成为雍正成功上位的基础。

这两位康熙“安排”给雍正,进而使得雍正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的功臣便是隆科多与年羹尧。

隆科多,佟国维之子,在整个佟佳氏家族都在支持八阿哥胤禩的情况下,隆科多选择了支持雍正,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所有康熙皇子中,雍正与隆科多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的。

同胤禩的情况一样,雍正的出身也并不高贵,其母德妃乌雅氏在生育雍正的时候也仅仅是一介内务府出身的宫女,于是,雍正是被康熙安排给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而这位佟佳氏皇后,正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所有康熙皇子论辈分都应该叫隆科多舅舅,可唯独只有雍正与隆科多的“舅甥”关系是有理可依,名正言顺的。

不仅如此,康熙晚年的时候,将雍正的儿子弘历接进宫中培养,并且安排贵妃佟佳氏抚养弘历。而这位佟佳氏贵妃,也是隆科多的亲姐姐。

可以说,隆科多的亲姐姐先后抚养了雍正和弘历这对父子,从而就此与隆科多有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此前的雍正势单力薄,扶保雍正可以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这也就使得隆科多有站在雍正一边成为了一种必然。

至于年羹尧加入雍正的阵营,则更是康熙皇帝一手“操办”的。

年家本是明朝的官宦世家,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松锦大战中,年家成为了皇太极的俘虏,被编入汉军旗包衣佐领下成为仆役,之后便随同顺治皇帝入关。顺治十二年(1656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使得年家就此脱离了奴籍,被编入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册封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雍亲王,并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下以及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全部划给了雍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全家正式被划归由雍正统领。

不仅如此,在康熙五十年(1710年),出于对年羹尧的父亲、时任湖广总督的年遐龄的赏识,康熙特意安排雍正迎娶了年遐龄的女儿,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使得雍正与年羹尧以及整个年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而除了年羹尧,以及他的父亲年遐龄,他的兄长年希尧也在当时极富名望,可以说这雍正与年家的联姻,让雍正的实力得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

在这之后,年羹尧更是成为了川陕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进而对其在“九子夺嫡”后期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十四阿哥胤禵形成了极大的牵制,雍正登基之后又率兵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彻底帮助雍正稳定了皇位。

而这一切的得来,都有赖于康熙从中的“牵线搭桥”,使得包括年羹尧在内的整个年家,就此以“藩邸故人”与缔结姻亲的关系,加入到了雍正的阵营之中。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的是,与雍正关系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也是被康熙“安排”给雍正的。

胤祥年幼的时候,其生母、也就是后来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于是康熙将胤祥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就此与雍正相识。

由于胤祥出身卑微,并且幼年丧母,包括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众多皇子时常对其进行欺凌,只有雍正对他关怀备至,再加上两人从小都有被他人抚养,“寄人篱下”的相同经历,更是建立了强烈的同理心。

胤祥也就这样成为了雍正的“死党”,不仅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为了力保雍正不惜牺牲自我,遭到了康熙的严惩,在雍正登基之后,他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雍正共同开创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话。

如果从康熙的本意上来说,他做出上述的安排,或是出于祖制的要求,或是对外臣的安抚与拉拢,或是为了维系朝局的稳定与平衡,并无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令康熙没有想到,在经过他一系列有意无意的“安排”之后,众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势力不断扩张,影响力不断壮大,最终拥有了与太子胤礽一较高下的资本。

在太子胤礽最终被康熙废黜后,各个夺嫡政治势力集团之间,又一次展开了角逐与较量,弄得皇子之间关系交恶,朝堂上更是矛盾重重,朝局也为受到了极大影响,直到之后乾隆朝初年,才得以最终平复。

从这个角度来看,康熙对于“九子夺嫡”的发生,无疑是难辞其咎的。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九子分别是:

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老大的背后势力是他的舅舅纳兰明珠,康熙朝第一奸相,权侵朝野。太子老二的势力其实是康熙自己和他的三姥爷索额图。康熙朝前期的明珠、索额图之间的斗争本质就是太子之争,结果明珠先倒下,索额图一家独大,本想让太子早点登基,被康熙提前发觉,找个理由办倒了索额图。太子之位虽然保住,但已经失宠了,所以才有后来的两次废太子事件。

太子被废才会引起人心浮动九子夺嫡之争。

老三的势力其实就是他的才学,在诸皇子中属于佼佼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命他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命名为《律历渊源》。老三的才学得到康熙的认可,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老三的德行有亏,表里不一,逐渐被康熙所厌恶。

老四的势力是康熙以及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的女儿,佟国维是康熙的母亲佟妃(孝康章皇后)的亲弟弟,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亲表妹。因为佟佳氏没有儿子,所以将老四养在身边。如此安排这就是在培养接班人。所以无论其他皇子如何折腾都改变不了康熙的战略布局!

老十三就是老四的影子,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这几位就是八爷党,人多势众,但缺点很明显,康熙看不上,优待老十四其实是想让他帮助老四共同治理天下,毕竟老四老十四是一母同胞。只是老十四看不起这位四哥,不愿俯首称臣。

九子夺嫡虽然纷繁复杂,但其实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康熙自己的选择和安排,老大与太子有非分之想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老三夹不住尾巴,老四一直不声不响,但实际上是因为康熙一直在提点他,用不着去争去抢,八爷党纯粹是小孩子把戏,政治不成熟。如果这八爷党几位爷能够服从康熙老爷子的安排,结果也是不错的贤王!所以摆正心态和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其做无谓之争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一切自有安排!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太史简)

在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是最为精彩的,里面蕴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权谋之术。康熙既是皇帝,又是父亲。他是怎样当好皇帝和做好父亲的,在九子夺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为皇帝时,是一个好皇帝,一心为百姓着想,一心为大清朝着想;在做父亲时,面对儿子是那么的仁慈,尽管儿子们气他,可他依然没有对儿子们,做出极端之事。

在九子夺嫡中,康熙诠释了帝王之术,更诠释了为人父的责任。

从九子夺嫡中看,参加的阿哥有太子胤礽、大阿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众大臣的参与。

他们形成了这样几股势力:

  • 以大阿哥为首,及其门人为追随者。

  • 以太子胤礽为首,及其官员和门人为追随者。

  • 以三阿哥胤祉为首,及其官员和门人为追随者(如李绂等),被称为清流派。

  • 以四阿哥胤禛为首,及其包衣奴才和门人为追随者(如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李卫等)。

  • 以八阿哥胤祀为首,及其官员和门人为追随者(如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

这些势力,康熙都看在眼里,从这些势力来看,八阿哥胤祀的势力最大。

为什么说八阿哥胤祀的势力最大?

当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除太子职位后,康熙官宣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从众阿哥中推选太子。之后,佟国维拉拢官员推选老八为太子,从上奏官员来看,大概有二三百个官员,都推选了八阿哥胤祀。

当康熙看到这些奏折后,心里已经有数了,且断定老八的势力非常大。

面对老八的势力,康熙肯定会分解的,不然对康熙是一种威胁。康熙还断定陷害太子谋反,必定与老八有关。

为什么?一,康熙官宣推选太子之职,是想看看谁的势力大;二,在推选太子之事,可以看出谁想做太子。一旦这些显现出来,就可以判断出谁是陷害太子之人,结果事实指向了老八。

在这期间,老八其实是受害者。为何?因为老八被两个人坑了。首先就是佟国维,他拉拢众多官员,推选老八为太子,是利用这点让康熙打击他的势力。其次,老十四模仿调兵手谕,实则是为老八着想,其实利用这点让康熙怀疑是老八所谓,进而让康熙不喜欢他。

这两个人在这件事中,隐藏的比较深。

因此,康熙用了推选太子之事,让老八显露出了势力之大。

随着九子夺嫡的发展,这几股势力有了新的变化。

这些势力是怎么变化,后来,谁是赢家?

其一,大阿哥的势力,主要与太子胤礽形成对立局势。胤礽的太子之位,是从小定下来的,大阿哥一直嫉恨他。这层关系被老八看在眼里,常常利用这点,让太子胤礽与大阿哥斗争,达到老八打击太子的目的。有时,大阿哥也会坑一下老三胤祉。

其二,太子胤礽的势力,最初由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参加,后来,四阿哥形成了独立势力,但表面上还是追随太子。可在老八眼里,早都知道四阿哥胤禛形成独立势力。康熙知道吗?肯定知道。

其三,三阿哥胤祉的势力,虽然看着比较薄弱,但他是清流派的头,其势力也是非常厉害的。平时老三只顾修书,但四阿哥胤禛一直防着他。有时,他还与大阿哥相互斗一下。

其四,老四胤禛的势力,隐藏的最深了。从表面上看,他一直追随太子胤礽,其实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如年羹尧和李卫的崛起,以及谋士邬思道的隐藏。都是老四胤禛的高明之处,这样他可以减少自己的敌人,让自己隐藏的更深一些,也隐藏自己的夺嫡之心。

其五,老十四胤禵的势力,这是从老八的势力分离出来的。老十四隐藏的也比较深,最初他利用老八的势力,掩盖自己的想法,更掩盖自己的夺嫡之心。老十四是老八的一个跟班,竟然差一步,便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可见,老十四隐藏的比较深。那么老八知道吗?他最初不知道,到老十四做了大将军王,老八才知道老十四的心思。

对于老十三胤祥,一直追随老四胤禛。他们从小关系就比较好,再说老十三也没什么想法。

老九喜欢钱财,老十看似没有主见,一直听老八的。其实老十跟随老八,也是为了自保而已。

这些势力中,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隐藏的比较深。虽然他们是亲兄弟,但也是明争暗斗。老四胤禛有谋士邬思道指点,最终夺得皇位继承人。

【文:太史简,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太史简,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太史简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大阿哥,背后有明珠。只是雍正王朝里是单打独斗。

太子,老二,背后有索额图。他妈要是不死,也许就没有九子夺嫡了。

老三,老三其实书读的好。干掉老大之后,他想让老四跟着他。后来发现自己干不过这几个大神之后,就开始专心整书了。

老四,就是雍正了,背后是编剧邬思道。还有一个好太孙弘历。

老八,他背后就是收买的文武百官,还有佟国维,不过也是这个大哥把炕烧塌了。老八的母亲是九子里最差的吧!

老九,跟着老八混。

老十,粗人一个,跟着老八,但是人家的妈厉害。

老十三,老四的铁杆,成功帮助老四登基,成为常务副皇帝。他外公蒙古王爷,应该是强暴了康熙那个大姐。

老十四,雍正亲弟弟。大将军王。没控制粮食,导致最后被压回京城。

还有几个皇子也起作用,比如老十七。他妈洗澡时候被老十羞辱了一下,投靠老四,老十三不在时候老四的助力。他能控制西山锐健营。小二十四,跳出来说传位四阿哥那个。还有十六聋,也提供一点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