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曹丕没有篡位!人家可是名正言顺的“禅让”!

自古以来,臣夺君权即为“篡权”,如赵高、董卓甚至于曹操,司马懿,他们以臣子身份代行天子权力。

臣夺君位即为“篡位”,即臣子是在皇帝不同意的情况下,非法的夺取了其地位,取而代之,也就是造反了。

而曹丕这个算不算呢?

我认为是不算的!

因为曹丕是受禅登基,也就是汉献帝主动将这个皇位让给他,在法理上,他是汉献帝的合法继承人,而曹魏则是汉朝的合法继承者!

冬,十月,乙卯,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

这也是为什么孙权会向其称臣,接受其封号,虽然更多的是因为政治考量,想结好曹魏。但这个名义上是得要过得去的。

如果曹丕在当时天下人看来是被认为篡位,那么孙权是不会给自己找麻烦。比较如果曹丕不合法,自己称臣以后,那不也跟着不合法了吗?

其实这一点从刘备蜀汉的表现也看得出来,当时曹丕称帝后,刘备也跟着称帝,而其国号还是“汉”,也就表示自己是汉朝正统。

但是汉献帝怎么办呢?毕竟如果曹丕是篡位,汉献帝还在啊!

于是呢,刘备他们就称汉献帝死了,是曹丕杀的。这样一来,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了。

但事实上,汉献帝没死,被封了山阳公,得天子礼遇,活得好好的!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如此说来,刘备那才叫篡呢!

说完法理上得问题,再说说这禅让的主动性!

相比于曹家禅司马、李唐禅朱温这些强迫性的禅让,汉献帝禅曹丕,更多的是一种解脱,更具有主动性。

历史记载,汉献帝禅位曹丕,曹丕推脱了数次才得以接受。

王三上书辞让,乃为坛于繁阳。

当然了,这里面曹丕作秀的成分居多。但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他估计也是真心想让了,因为这个皇帝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咱不妨看看其一生经历!

刘协岁年少聪慧,但命运坎坷,母亲早亡不说,还受到何太后的妒忌,被封陈留王,远离朝堂。原本当个王爷也不错,好歹衣食无忧,可以悠哉一生。

可谁知道董卓来了,废了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当年他才9岁。

此后的刘协就一直生活在董卓的阴影之下,这段经历就不说了。

董卓死后,王允主政,本以为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可谁知道,李傕、郭汜又来了。刘协像一个货物一样被抢来抢去,毫无尊严可言。

在后来,不堪受辱的刘协带着大臣趁着李、郭内斗之机,逃出了长安城,,像极了一条丧家之犬,一路奔波,提心吊胆,那些地主豪强们没有一个站出来帮忙。等到了洛阳,连一口热汤都喝不上。

这时候是曹操,以天子礼仪接待,给他吃,给他穿,给他住,给他安稳!

当然,这些都不是白给,他刘协只是换了个地方做傀儡!

公元200年,在曹操底下做了四五年傀儡的刘协已经快20岁了,他开始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毕竟他才是皇帝,他才是天下之主,于是他开始和曹操闹别扭。从董承到伏皇后,刘协不止一次密谋诛杀曹操。

可他哪是曹操的对手,最终亲信董承被诛、伏皇后和二位皇子被杀,刘协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

这时候的刘协已经认命了,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傀儡,自己命是掌握在曹家人手中。

禅位对于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其实,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权谋的较量始终都存在的。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汉献帝又是当朝纷乱的目击者,他们二人玩弄政治,可以说都是高手。

曹丕要称帝,碍着汉献帝在位,明抢怕名声不好听,于是学他父親曹操样子,朝中一切大小事情都由他来定,把汉献帝驾空后,再玩弄禅位给曹丕的把戏。

汉献帝明知自已早晚会被废掉,为保住性命,他挣扎无效后就主动让位给曹丕,曹丕还象摸象样的谦让几下,然后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大位,实现了曹操想做而没有做的大事。

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谢谢邀请,历史上大多王朝都以世袭制为主,当然禅让这个名词出现的也很多,但我认为,纵观中国历史,也就尧舜的禅让还靠谱点,能算得上真禅让。

后面好多的禅让,大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权力上的威胁纠葛等等,比如王莽史书上也多记载王莽篡汉,使用篡这个字,而没有更多的体现禅让的主体意思。

曹丕也是当时掌握着国家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称不称帝只是他想不想的问题。大多的禅让都是一个模式,也就是朝中手握大权的重臣篡权夺位,很难说有心甘情愿的人,愿意把自己的帝位主动交出去的。曹丕也只是打着受禅登基的旗号,把自己篡位登基,包装的好看一点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王莽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搞禅让的人,开历史之先河。

历史上通过和平方式改朝换代,玩砸了,就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玩得好,玩成功了就是禅让,君临天下,九五至尊。前者之如王莽,后者之如曹丕。

王莽这人喜欢复古,总以周公为自居,崇拜的礼崩乐坏之前西周那一套推行改革,特别在以新代汉问题上,更是将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制借过来,并活学活用自创了受九锡、劝进,陈让,献祥瑞和符命等标准流程,成为后世搞禅让的基本套路。

第一次是最难的,所以耗人耗时更耗力,王莽从安汉公到宰衡,从假皇帝到真皇帝,其用了八年时间,上位成功,可惜最后因改革太偏离实际,在汉室的复辟下,被打成乱臣贼子,成为后世独权篡位的反而典型。

曹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篡位玩成禅让的成功榜样。

王莽死后的197年,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的汉家王朝已经是命悬一线,曹操的儿子曹丕继魏王,丞相一职,从老爸手中接过这么大摊子,抬眼一看,满朝文武,曹家绝对控股,军队,地盘都是老曹家拼命打下来的,可是皇帝却姓刘。

曹操在世时,总以周公自诩,汉臣自称,不敢把皇帝的拉下马,年轻气盛的曹丕则没有那么多顾虑,这最后一哆嗦,还犹豫什么。

当然说好说,做起来还是要大费周章,王莽搞禅让,最后落得个乱臣贼子的下场近在眼前,总不能直接带兵把献帝给杀了吧,那不成了明抢,毕竟还是要讲个名正言顺嘛。

第一个跳出来表忠心的是兵部尚书陈矫拔剑割袍,作势威胁百官说:"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直接无视献帝的存在,曹丕不仅没有制止,即王位后,反而大加封赏陈矫。

明白了主公的心思,善于察颜观色的大臣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怎么拱曹丕上位,取代献帝当皇帝就直接纳入议事日程,提速推进了。

为了证明“天不在汉,姓魏的当皇帝是天命,曹丕作为姓魏的代言人当皇帝是天命”这个重大命题,大臣们依据儒家信奉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搬出“五德终始说”来认证曹魏才是天命正统,以各种祥瑞和符命引证曹丕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最后经过劝进,陈让等标准程序,在献帝配合演出下,禅让大戏圆满落幕,曹丕顺天应命登上了皇帝宝座。

曹丕受禅是假,只是篡位玩得有创意,献帝表示很无奈。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易代只有两种形式:“古来只有征诛、禅让二局。”而曹丕则将“禅让”与“征诛”完美结合,开创了名为禅让,实为禅代的政权替代方式,以非常小的社会成本完成改朝换代,实现了非暴力的权力过渡。

正如赵翼云:“操起兵于汉祚垂绝之后,力征经营,延汉祚者二十余年,然后代之。”

曹操白手起家,武功赫赫,建立了自己庞大基业,地盘都是曹操打下来的,有“征诛”之功。献帝只是个傀儡,在曹操治下苟延残喘25年,曹操才是实际上的天子,只不过曹操是“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这个已是天下皆知的事实,曹家什么时候取代刘家,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曹丕凭借老爸打下有坚实威望和实力,用“禅代”的方式来规避了世人将其视为“篡位”的风险,成功上位被后世视为成功范本。

当然还有一点,后来司马氏依葫芦画瓢以晋代魏,只有视曹魏为正统,其政权才有合法性,后世也是一样,所以曹丕代汉就被后世所认可了。

如果没有曹操,汉室早在25年前就灭亡了,这个道理献帝是明白的,天不在汉,能耐几何,献帝只能表示无奈,所以在朝臣的威逼利诱下,聪明的献帝非常配合在演出,连下了三道诏书,逼迫曹丕受禅,曹丕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三回,这是曹丕加的戏码,之前王莽没让小皇帝孺子婴这样演过。

曹丕非常坚决地表态:“我的德行比周公、成王这两位圣人差远了,像许芝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我是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说是说,听是听,劝进还是要继续,汉献帝于是第四次下达禅位诏书。

事不过三,在大臣们也苦苦劝进下,曹丕登上了受禅台,从献帝手了接过传国玉玺,上位成功。

后来,曹丕一不小心说了真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如果走进汉献帝的内心去分析,他禅位给曹丕,肯定是真心的,而且是期待已久的。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有哪个皇帝会愿意真心实意地把皇位让给别人?

别急,听我慢慢分析。

事实上,汉朝早就亡了,而且还亡了两次。

第一次,就是曹操把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汉献帝迎回许昌的时候。

那时候,天下已经大乱,各地势力割据一方,没人听汉献帝的了。汉献帝手里没有一支保卫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且都城也毁掉了。

此时候的汉朝,其实已经亡了。

说句诛心之论,汉献帝在这一年本该死掉了。往后余生,其实都是赚的。

第二次,是在衣带诏事件之后。

说来好笑,汉献帝虽然已是傀儡,但仍然还有一部分汉臣,希望杀掉曹操,让汉献帝重见天日。于是,便有了“衣带诏”事件。

曹操多诡诈呀,有那么容易被杀掉吗?当然不会。

因此,衣带诏事件泄露,曹操大开杀戒。

如果说第一次亡国后,汉献帝身边还有一小部分忠心耿耿的汉臣。那么经过这次事件,汉献帝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和傀儡。

汉朝,亡得透透的了。

此后的汉献帝,每天都是煎熬。

一来,他已经看不到杀掉曹操、匡扶汉室的任何希望——其实,若是真杀了曹操,汉献帝死得更快。

二来,他时时刻刻战战兢兢,不知曹操何时杀他。

刀悬头顶,却不知何时落下。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简直能把人逼疯。

所以,当曹丕让他禅位的时候,他的内心肯定是轻松的——终于不必再顶着名不副实的称号,受惊受怕了。

那么,曹丕算不算篡位呢?

名义上当然不算,毕竟是人家主动让给自己的嘛。

可是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事情,是不能看“名义”的,而要看事实。因为名义和事实,经常是截然相反的。比如,那些绞尽脑汁争夺皇位的人,真到坐龙椅了,还要别人三番五次地劝进才会同意当皇帝。你说,他是愿意当皇帝呢还是愿意当皇帝呢?

事实上,早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篡位了。至于曹丕,不过是名正言顺了而已。

曹丕究竟有没有篡位?汉献帝是真心禅让皇位吗?

其实这个时候是不是纂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时候汉已经不复存在了,当年曹操没有称帝只不过是在于世人的议论,或者说曹操心底还是只是当初的那样最想让自己死后墓碑上写汉征西大将军,只不过到了后期随着权利越来越大,慢慢的心就变了,到曹丕这里只能称帝了,至于是不是汉献帝禅让这个历史上也说不清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