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帝王心术。十四爷在康熙申饬八爷党后,给八爷求情,老十四摸透了康熙爷的心思,他希望皇子们兄友弟恭,老十四顺势为八爷求情,让康熙爷觉得老十四仗义执言,爱惜兄长;八爷党都受了责难,若他不表示一下,八爷党的核心(八爷,九爷,十爷)怎么想?虽然他是党中党,但他现在还没有实力和八爷闹掰,因此这是他必须要争取的。
最大的赢家是十四爷,十四爷地位骤然水涨船高,他两边落了好处不说,他的母妃从四妃之一越过贵妃直接晋升皇贵妃,这个跨度可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架也把十四爷的野心暴露了出来,他的心计深不可测,他对太子位觊觎之心不比任何皇子弱。
四爷为了阻止康熙爷盛怒之下用剑杀了十四爷,用手抓住剑刃,鲜血直流,康熙很是感动,觉得老四待人至诚,孝顺懂事,深得他心。
德妃绑了胤禵,请康熙知罪。这一手虽然简单粗暴,但效果是最好的。许多问题处理,看起棘手,用最直接的手段便是最凑效。
康熙气晕过去,只有四爷神情着急难过。
看看其他爷的表情,真是一言难尽。一个个连装一下的演技都不需要了,帝王家啊…
康熙只是气急攻心,一会儿就缓过神来。
康熙醒过来,问了四爷手上的伤势,就晋封:德妃为皇贵妃。
德妃推辞。康熙说:朕说过的话什么时候不算过?
第一次废太子,康熙怎么也没有想到,推举新太子会一边倒,八阿哥胤禩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被举荐为新太子,这让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的康熙如坐针毡,他还健在,朝臣的心都跑到胤禩哪里去了,这还能善终,康熙很在乎他身前身后名声,何况胤禩为人圆滑世故了,并不实心为朝廷出力,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邀买人心,这样的人最是心思叵测,继位之君需要的是一心为朝廷,公忠体国的。
康熙从佟国维出面搞的那个“联名公折”看到了他随时都有可能被逼迫退位那算好的,那唐高祖李渊晚年的待遇就是他以后的日子,那可是开国之君啊?
若不如他们(胤禩和佟国维)的意,更有甚者就是让康熙直接驾崩了,取而代之。
佟国维的联名公折可是三品以上200多名的高官(六部)、封疆大吏啊,这几乎是大清王朝七八成的中流砥柱啊。
康熙很明白,处理不妥当,他建立的盛世就会祸起萧墙。
首先,请康熙朝第一家族佟氏的族长,也是“联名公折”的明面发起人谈判。
佟氏是康熙母族,佟国纲随康熙征讨噶尔丹战死,佟氏认为是太子胤礽和外叔祖索额图代理朝政时不发兵救援,害死了佟国纲,因此结了仇,太子被废,佟氏族长上书房首辅佟国维立马和胤禩联手,由胤禩在背后指挥,佟国维出面搞了个“联合公折”,达到于康熙分庭抗礼,左右朝局。
康熙请佟国维吃饭,和佟国维达成共识。佟国维用“自残”的方式帮助康熙瓦解了八爷党。康熙允诺提拔佟氏后辈,推举一位代替佟国维掌权,保证佟氏荣宠不衰。
朝堂上,康熙和佟国维合伙演了“双簧”,坐实佟国维“居中联络,结党营私”,并罢了佟国维的官。
更精彩的是,佟氏新掌门人,佟国维的推荐的他侄子隆科多,“大义灭亲”,揭露佟国维和八爷胤禩企图以“拥立之功”达到飞黄腾达。
康熙这一系列组合拳打焖了胤禩。“太子唯一热门人选”从炙手可热成为“结党营私”得罪人。到这时候,胤禩若不给佟国维求情,那他的“贤”名可真完蛋了,他不得不为之,这时胤禩还没有明白就这么完蛋了。
预测到这一切只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四爷的智囊邬思道,十四爷是现场唯一看懂的局中人。
胤禵知道“八哥这下真完蛋了”,但他的人脉不能丢,尤其不能让康熙爷把他也和八爷党一起打倒,他必须做给康熙爷看。
他选择了和十三爷打架。
剧中大家看得明白,这驾是他故意挑衅的。康熙爷在盛怒之下,谁挑事,只能让八爷更加难堪,让康熙爷更加厌弃胤禩,他不会不知道,他名义上是给八爷抱不平,实际是火上浇油,他的做派和佟国维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
他要通过这一架,让大家都知道,他和十三爷是一样的,他特立独行,他仗义执言。
他这一举动虽然冒险,但他铤而走险,明明朝堂上已经处理结束了,此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他就是要激怒康熙,质问康熙?这一激怒让康熙很难堪,但他质问的事情是真的。
第一百官按照康熙的旨意推举胤禩为新太子何罪之有?
第二八阿哥胤禩何罪之有?
这两个问题朝堂上康熙已有定论,罢官佟国维,解除太子囚禁。
再次刺激康熙,只能让康熙对八阿哥胤禩仇恨更深,因为始作俑者是胤禩。
康熙被胤禵质问得下不了台,就拔出剑要杀了胤禵。
张廷玉着急大喊:十四爷,小杖受,大杖走。您难道真要陷皇上于不义吗?
胤禵一溜烟跑掉了。
跑到母妃那里,蹿腾母妃来绑着他来求情。
康熙很生气,也很欣慰。
十四阿哥虽然混了些,着实气死人不偿命,但他仗义为老八求情,又有军事才干。这样的皇子没有威胁,可用。
乌雅氏绑了胤禵来,被康熙夸级晋封皇贵妃。
康熙看到为了拦截他的剑,用手直接抓剑的胤禛和为求情大闹的胤禵这样两个至情至性的好皇子,没有觊觎皇位之心,那么晋封德妃就是嘉奖,生养了胤禵,生了胤禛(过继给继后佟氏)。
于是,胤禵进了兵部,掌管了兵部。胤禛的儿子弘历送进来康熙亲自抚养。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皇帝也是需要亲情的,老四胤禛忠孝志诚,深的康熙满意。不过,老四在此事上的表现,让我觉得他和亲弟弟老十四,母亲乌雅氏之间,根本没有亲情!
先交代下背景。太子第一次被废以后,康熙让百官举荐太子人选。佟国维联络百官举荐老八为太子。可惜,康熙在老八诱审肖国兴一事后,就将老八排除太子人选了。这次,八爷党全盘展露在康熙面前,让康熙很生气,这是结党!因此,康熙将佟国维革职,复立胤礽为太子。
老十和老九在乾清门骂二阿哥是开缺太子,没有资格参与举荐;四阿哥是太子死党,是马屁精。老十三看不过去,与老八他们吵了起来,之后,八爷党的老十四就和老十三打了起来。
康熙来了以后,老九还骂“老十三是太子的一条狗”。老十四为了维护老八,老九和老十,和康熙争执起来。老十四“直言犯上”,气得康熙把剑要当场宰了他!幸好,老四一手握住康熙手中宝剑,和众位阿哥拦下康熙。
知识点来了,张廷玉说了一句名言:小仗受,大仗走!你走么还不走啊,难道真要陷皇上于不义吗?!
这句话出自于《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儒家认为,孝子在受父母责罚时,轻打就忍受,重打就要逃跑。打的轻,就让父母打两下,出出气。打的狠,就要逃跑,因为,对自己生命有危险;而且,父母之后也会后悔。
张廷玉说完这句话,就让侍卫把老十四拉走了。
等康熙醒来的时候,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来给康熙赔罪,请康熙责罚老十四。乌雅氏带着老十四来,说是领罪,实为求情。
此时,胤禛的一句话,让我觉得胤禛不简单。胤禛在母亲乌雅氏说完话,没有提亲弟弟老十四求情,而是说:额娘,您和十四弟都不要再哭了,皇阿玛需要将息!
再看此时,乌雅氏一边哭泣,一边向胤禛那边斜了一眼!乌雅氏心想:都这个时候了,你竟然不替弟弟求情。竟然还拍康熙马屁!真是马屁精!
(老十和老九骂错了,胤禛绝对不是太子的马屁精!他明明是康熙的马屁精!)
康熙对于胤禛的表现很满意,还问他手上的伤怎么样了。康熙让李德全拟两道旨:第一,这次推举新太子,除了佟国维以外,一律不再追究;第二,晋封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
同时,康熙还说胤禛给他生的那个孙子弘历,“朕很喜欢,明天你把他带进宫来,朕要亲自调教他”!
回归正题,我们分析下,为什么会封乌雅氏为皇贵妃。首先,母以子贵。胤禛在康熙要怒杀老十四时,不顾安危用手去夺宝剑。这件事算是胤禛对于骨肉亲情的真情表露。当然,我觉得,主要是对康熙的父子之情。胤禛怕康熙怒杀皇子以后,背上骂名。康熙之后肯定会后悔杀儿子的。康熙很喜欢胤禛这个懂事的孩子。
而且,胤禛现在“不争”的表现,让康熙很满意。在这次举荐太子中,依然支持废太子只有:张廷玉,老四,老十三(可能还有康熙)。
同时,其实老十四这种敢作敢当的性格,让康熙也很喜欢。老十四为了老八他们,能够直言犯上,也算是“铮臣”!因此,康熙没有处罚老十四,反而被委任兼管兵部,总司军务。
康熙此时很欣赏这两个儿子(老四和老十四),这两个儿子会有一个是未来的皇帝。所以,晋封他们的母亲乌雅氏为皇贵妃。当然,可能还因为康熙喜欢弘历这个好圣孙。
(文|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德妃乌雅氏为康熙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威名赫赫的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一个更厉害那就是后来的雍正帝老四胤禛。
康熙晋封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并非是因为老十四,而是为了鼓励表现不错的老四。更是为了政局再平衡,培养一个可以制衡老八的人,自己居中平衡罢了。
因为宫廷政治中,子凭母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宋安之来给大家慢慢分析一番。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一废太子再立新太子之时,几方势力可以说是各怀鬼胎,先是康熙打压了众望所归的老八,老十四借机故意为老八强出头,与老十三争斗。搞的康熙对于老八更加厌恶,老八彻底出局。
最后老四渔翁得利,拿手替老十四挡刀,获得康熙赞赏,而康熙也不是白做这么多年皇位的,为了平衡之道,晋封老四和老十四的生母为皇贵妃,让他们子凭母贵来制衡老八。
可以说这次几方势力都有亮点表现。
下面宋安之一个一个的来说说。
一、老十四的不为人知的野心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老八的势力最大,拥有老九、老十、老十四的支持,还有朝廷大多数官员的支持,是为八爷党。
八爷党的势力之大,在一废太子以后朝臣大多举荐老八成为新太子以后,彻底暴露出来了,成为了康熙眼里最大的靶子。
所以老八没有被立为新太子,反而被打压了。
而老十四其实一直野心于皇位,开始依附于老八只是为了见机行事罢了。这次机会来了,就开始使劲表演了。
这时候老十四的戏精表演正式开始。
在还没出宫时,老十与老九就开始骂支持复立太子的老四了,老十三当然看不下去了,然后出头吵起来了,最后老十四亲自出来与老十三打起来了。
这时候局面很诡异,老八被老九和老十两个人拉着,没有劝架成功。老四暂时不见踪影了,其实老四的算盘打的好,把这件事闹大了,吃亏的还是老八,同时为了体面,并没有劝架。老八也许看到这层,但没觉得这么严重,所以也是没有全力劝架。
康熙出来以后,两人之间的争斗结束。
这时候康熙的表现也很有意思。
公开说老十给老八找的道士是妖言惑众,说什么王字上面加白是什么意思,我还没死呢什么的。意思很明显,一是你们所作所为,我都是一清二楚的,别玩这种小伎俩。二是当着大家的面说出他们想要宣传老八会成为皇帝的事情,父亲康熙还没死就这样宣传,真是狼子野心。
很明显因为老十三与老十四的争斗,让康熙迁怒于老八,认为他在背后煽风点火,所以以此来警告老八。
老十四又开始继续神演技了,康熙宣布要锁拿老八、老九、老十以后。老十四挺身而出,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主题思想就是大家举荐老八为新太子,是因为老八人心所向,不能因为对康熙统治有威胁,就这样被无端打压啊。
这样一来,康熙更加生气,认为老八不调好,竟然把弟弟老十四带成这样。而老十四却打着为老八义气出头顶撞父亲康熙的名义来坑了老八,使康熙更加厌恶老八,彻底出局了,自己也是完美掩饰过去了。
像后来二废太子时,老八要以老十四的名义寄给康熙那封太子书信。老十四直接寄过去,并没有说什么。康熙见到以后,说老十四也会用心思了,说明之前老十四顶撞康熙为了使老八彻底出局还是瞒过了康熙。
老十四这是一个险招,使老八彻底出局,自己也气的康熙要砍自己。不过后来证明老十四赌对了,之后康熙认为老十四仗义执言相当不错,所以让他掌管兵部。
更早一废太子之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发动假兵变也可以看出老十四的野心。(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当时死心塌地支持老八的老九和老十都没有想出这一招,老十四却做到了,很难让人相信他只是为了支持老八,其实只是为了搞倒太子,自己浑水摸鱼罢了。
老十四这次看似鲁莽,其实也算赢家之一。最起码彻底使老八出局,自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二、图里琛与张廷玉两位职场达人的表现
雍正王朝世界里面,图里琛与张廷玉是两个人精,堪称职场达人。
而这次的表现也很是不错。
在老十四顶撞康熙以后,图里琛的反应是感觉不对劲了,马上不着痕迹的后退。最后康熙拔刀砍老十四时候是拔的张五哥的刀,图里琛完全置身事外。
张廷玉面对有些不可收拾的局面,直接对老十四说小杖受大杖走,难道真要陷皇上与于不义吗。对图里琛使了一个眼色以后,图里琛赶紧过去带走了老十四。
可以说张廷玉的处置不错,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
这两个职场达人尤其是图里琛的表现,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三、渔翁得利的老四
早在老十三为自己出头与老十四打起来以后,老四就是暂时性消失了,并没有劝架。
为什么呢?
因为老四也想事情搞大,让老八真的一发不可收拾,彻底出局。
这一点跟老十四想法一样,不过老十四是自己设局自己演,老四只需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
再后来康熙要砍老十四以后,老四看见机会来了,马上以手挡刀。
晚年的康熙对于亲情还是很看重的,老四这样以手挡刀,恰恰是康熙最缺的亲情一面,简直太合算了。
之后老四又开始不着痕迹的坑老十四了。
当母亲德妃带着老十四向康熙认罪以后,老四过去故意把伤手露出来,然后对着德妃说康熙需要休息,德妃斜看老四的眼色都变了,没想到老四不求情还这样做。
老四这样一来,先是露伤手表现了自己,然后说康熙需要休息,打断了德妃的求情,使老十四尴尬了,真是一举两得。
而康熙也的确被感动了,先是问手怎么样了,然后晋封德妃为皇贵妃,也就是仅次于皇后的级别。
康熙这样做自然是对于老四的奖励。
老四这次简直神级操作,不显山不露水的成为最大的赢家。
四、康熙的平衡之道
帝王心术是什么呢,就是平衡下面,保持皇帝绝对的权威。
再立新太子之时,老八展现的势力,是康熙始料不及的,也是深深忌惮的。
而老四的孤臣主义表现的也不错,所以康熙就动了用老四制衡老八的想法,自己居中平衡。
但康熙不能明目张胆的支持老四,也不可能再培养出来另外一个势力庞大的老四来。
古代的宫廷政治中一个特色就是,母凭子贵和子凭母贵。(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说白了就是皇子与生母之间的互相依赖和政治结盟的关系。
老八的生母身份低贱,康熙时代也就是因为给康熙生下了老八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后宫妃子,这也是老八最大的短板之一。
于是康熙就晋封老四生母德妃为皇贵妃用以母凭子贵,使老四无形中占据优势,更好的制衡老八。
当然康熙还有着老四和老十四一起制衡老八的意思,因为后来康熙还将兵部交给了老十四掌管,如此重用除了欣赏他的仗义执言以外,用以制衡老八也是一方面考虑。
最后康熙再次复立太子其实也是平衡的意思,和晋封德妃为皇贵妃使老四子凭母贵一般,都是为了制衡势力庞大的老八罢了。
就这样一废太子以后的新立太子经过几方勾心斗角以后,老八拥有势力庞大的八爷党,成为了太子倒台以后最大的出头鸟,被老十四亲自设计表演搞出局。而老四背后坐收渔翁之利,成为最大赢家。康熙则是不输不赢,身为诸位皇子的父亲,终究还是脱离不了父亲的角色,不忍心清洗这局面,只能无奈的再次制造平衡,保持与九个野心勃勃的儿子们之间的脆弱平衡罢了。
第114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雍正王朝》中,乌雅氏这个女人看似无知,但绝对是聪慧之人,别的嫔妃儿子惹祸,当母亲的独身一人来认错求情,但乌雅氏不同,简单粗暴,直接绑了儿子带康熙面前负荆请罪,因此康熙非但不处罚胤禵,还晋封她为皇贵妃,康熙这般操作,实际上,透露了胤禛和胤禵已经进入了他接班人的考察视野中。
儿子们交锋,父亲被气晕太子胤礽失德被废,康熙让百官举荐太子人选,佟国维揣摩圣意,以为老八有八成的机会,于是联络百官举荐老八为太子,谁知,从康熙知道老八诱审肖国兴一事后,就已经将老八排除太子人选了。
八爷的强势来袭,让康熙很生气,这是明摆着是与百官串联,有结党嫌疑。因此,康熙将佟国维革职回家养老,再次复立胤礽为太子,“八爷党”自然心怀怨恨。
皇子们和大臣在乾清门集合时,“八爷党”的老十胤䄉、老九胤禟和官员们骂二阿哥是开缺太子,没资格参与举荐,四阿哥是马屁精。
这时候老十三胤祥看不过去了,跟他们争执了一会,胤禵一时气不过,上来就给胤祥一个黑脚,胤祥是武艺高强之人,一波轻功跳跃式落地,在场那些大臣非但不劝阻,还高喊:“好,好功夫!”
康熙刚压住了推举新太子的风波,接着又听皇子们干起架来,康熙闻声赶来,远远就听见老十胤䄉喊道:“老十三,你就是废太子的一条狗。”
康熙火冒三丈:“那你又是什么东西?”
老十胤䄉:“儿臣是皇阿玛的儿子!”
康熙气愤道:“朕没有你这个混账儿子!”
皇子们被康熙呵斥后,康熙命人将老八胤禩、老十胤禟、老十胤䄉三人一起锁拿起来。
如此,胤禵一听就不服了,觉得八阿哥冤枉不说,还要将九哥和十哥一起锁拿,说康熙这是欲加之罪。
康熙一听,暴脾气上来了,图里琛见势不妙赶紧挪开了几步。
果不其然,康熙抽出侍卫张五哥的佩刀朝胤禵砍去,老十三不计前嫌把老十四推开,老十四还不依不饶向康熙讨要个说法。
如此,气得康熙拔剑要当场宰了老十四,幸亏,四阿哥赶紧用手握住刀锋,和众位阿哥的阻拦下,才能稳住康熙的激动情绪。
这时候张廷玉就起到关键作用了,说了一句:“小杖受,大杖走,你还不走,难道真的要陷于皇上不义吗?”
然后使了一个眼色侍卫图里琛拉走十四阿哥胤禵。
别说满肚子墨水的张廷玉一向都是慎言慎行,但在关键时刻总能起到作用,老十四是被拉走了,可是康熙怒火攻心,一下没缓过来,晕厥过去了。
如此,就有后来乌雅氏绑着自己儿子胤禵去养心殿赔罪的那一幕了。
晋升乌雅氏为贵妃是帝王心术这场表面看似是老十三和老十四在干架,实则就是太子和八爷之间的对立争夺,只不过这种背地里的激烈斗争转为台面上的打斗互撕罢了!
当康熙再次醒来之时,看到乌雅氏绑着儿子胤禵前来赔罪,康熙看着年老色衰的乌雅氏,又看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这俩个儿子,当时的激动的心情已经消除了,对于胤禵的出格也未作处罚。
如此,母亲乌雅氏和老十四在那里哭着向康熙赔罪,康熙并没有做回应,只是关心一下四阿哥手的伤势如何。
此时胤禛说了一句话:“额娘、十四弟,你们都不要再哭了,皇阿玛需要将息!”说明老四这人也不简单!
再看看胤禛母亲乌雅氏的这眼神就知道了,眼睛向老四那边倾斜一眼,心想:都这时候了,当哥不给弟弟求情也就罢了,还在你父亲面前拍马屁图好感!
从这细节来看,老四的懂事让康熙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看出,他对自己母亲和亲弟老十四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
康熙沉思片刻后,命李德全替他拟两道旨:
第一道:这次举荐新太子一事,除了佟国维以外,其他官员和皇子一律都不追究。
第二道:晋升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德。
同时还夸胤禛给他生了个好孙子,说:“朕很喜欢,你把弘历带进宫来,朕要亲自调教!”
康熙这操作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意!
细想,当康熙气急之下要手刃十四阿哥胤禵时,是胤禛用手挡了康熙的佩刀,要不然,当时愤怒的康熙将会直接一刀宰了胤禵,康熙有可能被安上残杀儿子的名声。
胤禛不顾安危用手握刀锋,这个举动表露出胤禛对骨肉亲情的注重,当然,康熙晚年是比较注重亲情,胤禛的这一点很让康熙认可。
康熙认为胤禛有一颗仁慈之心,还有胆量,对兄弟需要仁慈之心,对治理国家需要胆量之人。
此时的康熙,已厌倦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勾心斗角,胤禛现在“不争”的表现,让康熙很满意。
康熙加封乌雅氏为皇贵妃,是因为胤禛立功,本应得到奖赏和夸奖,但是从这种情况来看,若康熙直接奖赏胤禛,这些阿哥们不止是骂他马屁精了,必然会再次引起风波。
如此,康熙只能选择加封胤禛的母亲乌雅氏,并要求胤禛把儿子弘历接来宫里,他要亲自培养,康熙孙子上百个,唯独对弘历亲睐有加,这无疑暗示着胤禛已经在他的接班人考察中。
这次胤禛的出手,不仅维护了兄弟,又维护了皇威,他的这一举动,已然成功俘获了康熙的圣心,也为他日后当储君增加了很重的砝码。
同时康熙也很欣赏老十四的敢怒敢言性格,为落魄的兄弟直言犯上,不计后果,他这样做也算是一个“铮臣”了,所以还是暗自欣赏他的。
果然,康熙还将兵部交给了老十四掌管,总司军务,康熙除了欣赏他的仗义执言,另一方面也考虑把他列入接班人考察的候选中。
如此,康熙晋封乌雅氏为皇贵妃,让老四和老十四无形中占据了优势,老四不显山不露成为了最大赢家,老十四看似鲁莽,其实也算是赢家之一,起码赢得了父亲康熙的欣赏。
只有老八这次被坑得最惨,斗来斗去,不仅失去圣心,还让老四和老十四让这俩兄弟在康熙那里得到了好感。
且康熙这操作,既打压了八阿哥的势力,又借势恢复太子势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份量。
虽说太子恢复势力,但太子经一次冷宫之后,已大不如前了,八阿哥自从太子梦破灭后,势力也大为削弱,已经折腾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
如此,最后最有可能渔翁得利的就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了,从老八挫败后,这两兄弟的势力也开始成长起来了。
当然,康熙晋封他们的母亲乌雅氏为皇贵妃,也是因为清朝是子凭母贵朝代,他们兄弟俩人当中将来有可能会有一个当储君。
所以,康熙的心思一般人猜不到,帝王心术不能明言,经过一系列的冲突,康熙把不利的局面转为好的结果,康熙这一步棋走的真是高!
事实证明,后来竞争储君之位的只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胤禛后来居上,夺了皇位,除了有一个洞悉人心,还深通帝王心术邬思道外,另一个就是康熙不断地为他铺路。
结语如此,晋封乌雅氏为皇贵妃也是另有内涵的,康熙为了尽力去化解皇子之间的争斗,首先以子凭母贵,提升了胤禛和胤禵的份量、抬高了他们的地位,利用分化之术,以瓦解八阿哥的力量,正因为胤禵的运气一路走高,让老八胤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最后八爷党内部产生了内讧,康熙想要的目的达到了,康熙真是高人!
—End—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皇宫中,女人的升迁无非是凭借皇帝的宠爱以及子女的发达。《雍正王朝》中,德妃在五十多岁还能升为皇贵妃,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皇帝的其他妃子到了她这个年龄,早就颐养天年。
册封德妃为皇贵妃时,宫廷发生了一次大的波动,康熙心力憔悴宫廷刚刚经历“废太子事件”,在推举新太子人选时,朝廷出现两个派别,一边支持复立胤礽,主要人物有张廷玉、胤禛以及十三爷;一方支持八阿哥,主要代表有八爷党、佟国维、马齐等人。
在议太子的朝会上,随着康熙的明确表态以及隆科多的举报,八爷党推荐八爷为太子的图谋彻底宣布失败。
胤禵当时是支持八爷,对支持太子的胤祥大为不满。两人政见、立场不一致,又都是年轻气盛,于是打了起来,直到康熙的出现才住手。
康熙准备将八爷、九爷和十爷关押起来,这时候胤禵就跳出来了,顶撞康熙。
胤禵:皇阿玛,八爷到底犯了什么罪,连九哥、十哥一起锁拿?康熙:朕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胤禵:听见了,可儿臣以为这是欲加之罪。那个姓张的江湖术士,妖言惑众,八哥当时就把他抓起来了,交给皇阿玛治罪。是皇阿玛自己把他放了,到了今天又将这件事情作为八阿哥的罪名,怎能叫人心服?说到底,这都是大家推举八哥作新太子,招了皇阿哥的忌。可是,叫百官举荐太子,这本是皇阿玛您的旨意。八阿哥才识鸿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他。虽说有少许人有串联的事,但百官何罪?八爷何罪?皇阿玛令人举荐于前,又无端锁拿于后,往后谁敢奉诏办事?遵旨是死,抗旨也是死,请皇阿哥给儿臣等指一条活路吧!康熙: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胤禵:儿臣岂敢?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康熙:不听你的,大清就要亡国了?胤禵:难说。康熙听到胤禵的话,第一反应火冒三丈,直接挥刀砍向胤禵(估计是在做样子,那么多人在场,一定会阻止,康熙只是表达一下对胤禵顶撞的不满,找回面子)。
事后,德妃的做法非常得体,赶紧带着胤禵到康熙面前负荆请罪,让刚刚气晕后醒来的康熙十分欣慰。康熙也是人,也是感情动物,在最脆弱的时候看到这么贤惠的德妃,总会加点印象分。历史上,德妃用十年的时间为康熙生了三男三女,由此可见,康熙对其还是非常宠爱的。
德妃生的两个儿子,让康熙心里满意,这也是对胤禛和胤禵的嘉奖胤禵虽说顶撞了康熙,但是说得也很有道理。尤其是他那率性的特点,帮落难兄弟说话,这一点让无情帝王家的康熙很满意。
晋封德妃为皇贵妃,等于是康熙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胤禵的事不予追究。胤禵是八阿哥当太子的坚定支持者,就是说其他支持老八的人也没事了,这是给整个朝廷支持老八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人太多了,只能法不责众)。后来,除了佟国维退休,其余人一律不追究。
康熙不但没有责罚胤禵,反而让他管理兵部,这也能看出对胤禵还是寄予厚望的。
至于胤禛,之前已经立下汗马功劳,下江南赈灾、追缴户部欠款。在复立太子的过程中,又完全与康熙站在同一阵线,处理事情顾全大局。在康熙拔剑的时候,胤禛更是奋不顾身,两个儿子飞黄腾达,做母亲的德妃自然也水涨船高。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十三爷和十四爷打了一架后,康熙却封了乌雅氏为皇贵妃?
琅琊剧情榜原创!
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解析,以剧情为据,浅谈个人观点,解疑释惑!
康熙这样做充分体现了高深的帝王权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提高了德妃的地位,为真正的继位人胤禛接班打基础;另一方面提拔十四阿哥监管兵部,总司军务,成功转移政治视线、分化牵制八爷党,可谓一箭双雕。
剧情回顾上书房议举新太子,康熙以搞串联,煽乱朝纲为由重责佟国维,否了获得多数票的八阿哥胤祀,采纳了张廷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举荐,复立废太子胤礽。事后,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发生争执,在宫门外大打出手。康熙闻讯前去制止,十四阿哥替八阿哥胤祀抱不平,要康熙给个八阿哥为什么不能当太子的理由,结果把康熙气晕。德妃带胤禵和胤禛来向康熙请罪,康熙不但没有怪罪胤禵,反而下旨晋封德妃为皇贵妃。
详细分析
提升德妃的地位,为雍正继位打基础以剧情发生的时间段考证,此时康熙后宫无皇后。那么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便是最尊贵的。德妃晋封皇贵妃,“子以母贵”四阿哥胤禛的出身便仅次于嫡长子胤礽,比其他阿哥都要高贵,这样胤禛接班的出身问题解决了。
转移转移政治视线如果德妃就胤禛一个儿子,那么康熙突然晋封德妃为皇贵妃,这在“九王夺嫡”的敏感时期,是必招来其他阿哥的猜测,各方势力也会把矛头指向胤禛。但是这件事巧妙就巧妙在,德妃还有个儿子十四阿哥胤禵,而且还是八爷党的骨干。那么,晋封德妃引来的猜测将会转移到十四阿哥头上(胤禵冲撞了康熙,康熙不但没怪罪,反而晋封了他的母亲,难道康熙对十四阿哥圣眷优隆?)
分化八爷党满朝文武一边倒的支持八阿哥胤祀当太子,这让康熙看到了胤祀觊觎皇位的野心,同时也看到了八爷党势力的强大。但十四阿哥八阿哥替胤祀打报不平的举动提醒了康熙,可以用十四阿哥分化牵制八爷党。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十四阿哥不过是学佟国维的伎俩,现学现卖罢了(佟国维死心塌地保举八阿哥胤祀当太子,并且因追问八阿哥胤祀不能当太子的原因而被康熙重责,佟国维此举不但让八阿哥胤祀在议举新太子中出局,而且加深了康熙对八阿哥胤祀的厌恶)。十四阿哥看似替八阿哥胤祀抱不平,实则是在八阿哥胤祀的伤口上再撒上把盐,让胤祀彻底凉凉。
此外,康熙评价十四阿哥“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十四阿哥虽是八爷党成员,但自己也觊觎皇位,那么“坑八阿哥”这样的事十四阿哥是干的出来的。
其次,康熙不但不惩罚十四阿哥,还在晋封德妃后,提拔十四阿哥监管兵部,总司军务。这样一下子让十四阿哥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一方面,十四阿哥个人实力扩大必不会甘心久居八爷党篱下;另一方面,八爷党也开始对十四阿哥产生防范之心。
这里有剧情为据,在推举大将军王时,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争大将军王,两人貌合神离;在康熙六十大寿时,八爷党用“死鹰”掉包十四阿哥的“寿石”,十四阿哥和八爷党彻底分化。
这样,康熙便达到了分化八爷党的目的。
琅琊剧情榜原创,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