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可以说把腹黑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不腹黑能在那么多皇子阿哥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吗?虽然表面与世无争,但是暗地里又时时想讨得康熙欢心。
康熙在位时的腹黑举动:
1、弘历骑在康熙的脖子上写字,胤禛看到后悄悄退出,照了照镜子;
2、李卫和小翠的私情怎么恰好就在年羹尧述职的时候发生了,被年羹尧求情,为李卫去四川监督年羹尧创造了条件;
3、处理太子和任伯安书信这件事,扳倒了太子,离间了胤禩;
4、保举胤祯为大将军王,作为交换,胤祯推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
5、用财宝考验谋士邬思道。
雍正说:“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这话太可怕了,言下之意,你若真有房杜之才,就帮我成为李世民。
邬思道也不是普通的谋士,他早早已经准备好了,在十三爷还未被幽禁之前就准备了武将名单,可见这主仆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登基后,就更多了,不胜枚举。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雍正王朝》是一部相当经典的电视剧,很多人会觉得雍正帝相当正派,其实不管是他做皇子的时候,还是后来当上了皇帝,他也多次展示出了他的腹黑情节。
毕竟能从九子夺嫡的惨烈竞争中胜出,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不会是一般人,那么他到底有多少腹黑情节呢?
一、
不可否认,雍正帝是一个勤政为民的好皇帝,但好皇帝不一定是好儿子,也不一定是好父亲,更不一定是好丈夫、好上司、好兄弟。
雍正王朝一开篇就把老四胤禛塑造成了一个一心办事的皇子,并且每一步走的都那样光明正大,皇位的获得也看起来是理所当然,其实在夺嫡之前他就有多次腹黑表现:
在扬州赈灾之后,老四胤禛回到府上拜了邬思道为师,随后邬思道分析户部欠款一事,让老四胤禛表态是否接户部欠款一事,结果老四胤禛打着哈欠说,天色不早了,早点睡吧。
就这一句话把老四胤禛的沉稳老道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暴露出邬思道犯了“情浅言深”的大忌。
第二次,邬思道给老四胤禛出主意,不让他接下刑部冤案一事,结果老四胤禛开头没有答应邬思道,后来却把自己折腾病了。
也从一侧面表明,虽然邬思道是老四胤禛的老师,但是在最终决策上,老四胤禛是牢牢把握决策权的。
通过把自己折腾病了,以此辞掉康熙帝安排的差事,也暴露出了他的腹黑。
后来的热河狩猎场上,弘历的精彩表现让康熙帝大为高兴,并把象征储君的金如意赐给了弘历。
结果狩猎场上小心翼翼的老四胤禛回到住处,兴高采烈地要给年秋月抬旗,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赏邬思道。其实完全错误,他此举一方面是进一步拉拢年羹尧,另一方面则是告诉邬思道,不要有非分之想,你不过是一个戴罪的残疾人,给我办事理所应当。
就此断了邬思道跟年秋月的爱情,也让邬思道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同时等于确定了自己的夺嫡之心。
二、
后来举荐新太子一事上,很多人看到结果是老四胤禛举荐的废太子,其实老四胤禛最开始是有想法的,也希望这次能有人举荐自己。
比如邬思道说他是不是犯难了,结果老四胤禛说的是:
“按理说没有什么可犯难的,反正总得推举一位新太子!”
其实他这句话酸溜溜的不是滋味,说到底还是因为老八胤禩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再加上康熙帝一句“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能代表民意”让他心灰意冷。也从侧面表明,此时的他也是非常想被人举荐当太子的,只是不能自荐,所以才说了随便推荐一个好了,反正这些人在我心中都不是太子人选!若不是后来邬思道开导了他,根本不会有他的举荐废太子行为。
老四胤禛最大的腹黑行为,还是发生在举荐废太子的当天,老十三胤祥跟老十四胤禵在大殿前打起来了。
当时的老四胤禛和太子胤礽是跪在一边幽怨的看着这一切,后来康熙帝来了后,几句话就被老十四急火攻心,举剑要砍老十四胤禵。
当时的情况是太子胤礽抱康熙帝大腿,老八胤禩扯着康熙帝的衣袖,唯独老四胤禛玩了出空手接白刃……
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康熙帝毕竟已经老了,力气有限,不管是抓着手,还是握着手臂都能阻止康熙帝砍人,老四胤禛此举完全是为了表现给康熙帝看。
不然的话,第二天他们去探望康熙帝,老四胤禛故意把伤手放在门槛内,待康熙帝亲切的询问伤势后,才又缩回到了门槛外,此举相当腹黑啊!
三、
当然,老四胤禛还是王爷的时候,还有很多腹黑的表现:
比如碰见弘历骑着康熙帝的“大马”写字,他悄悄退出来照了照镜子,镜子里就是龙椅;比如怎么派李卫跟小翠鬼混,巧妙地利用他去监督年羹尧;比如拿到了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书信,面对老十三的为什么不销毁的询问,理由竟然是为了保护老十三胤祥,结果最后还是利用坎儿送出了信,害死了坎儿,也害了老十三胤祥,却通过此举扳倒了太子胤礽,离间了老八胤禩;比如通过揣摩康熙帝的心思,提前跟老十四胤禵打招呼要举荐他为大将军王,作为交换,同时让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
甚至在康熙帝的寿宴上,老四胤禛还替老十三胤祥上了一封用血写的《孝经》,我们都以为这确实是老十三胤祥写的,实际上,后来他俩见面只字没提《孝经》的事,由此可见,老四胤禛造假的嫌疑非常大,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康熙帝能放出老十三胤祥,从而帮助自己竞争皇位。
而且《孝经》一事失败后,又加上“死鹰事件”以后康熙帝没有彻查此事,让老四胤禛产生了武力逼宫的想法,并拿出财宝来考验邬思道: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老四胤禛此句话太过腹黑,简直让人背后流冷汗,什么人才会自比李世民?
当年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事变之前,让尉迟敬德召集房玄龄杜如晦,说的也比较狠,如果他俩不来,格杀勿论!
所以,老四胤禛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邬思道,你如果真的有房杜之才,那么你就帮我成为李世民。
而邬思道也早已给他准备好了这条路,在老十三胤祥还没有被关之前就准备好了武将名单,由此可见,这俩人相当腹黑啊。
四、
等到老四胤禛即位成皇帝后,当天晚上再次展现了他的腹黑一面:
当晚他就潜回府邸,说的是顺带见一下邬思道,实际却是整个回府时间全跟邬思道在一起了。若不是邬思道提前安排好了五路人马,让天性多疑的雍正帝生了疑,很可能当晚邬思道就跟其他做秘密事务的人一起消失了……
后来为了打击隆科多一派,使他丧失举荐权,他更是设计干掉了诺敏:
不要以为诺敏那点伎俩能瞒得了雍正帝,别忘了他没即位之前是干什么的?追缴户部欠款到底有多难,他不是不知道,连李卫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有事,他会不知道,为什么要急着颁“天下第一巡抚”牌匾?
而且发了牌匾之后,为什么还要给不够格的布政使李卫下明诏?而且田文镜、图里琛等人都是雍正帝派出去到山西查案的……
甚至为了敲打张廷玉,硬是让他到刑场观看自己的亲弟弟被斩,这实在是太腹黑了。
后来雍正帝受了年羹尧“卸甲”的气,不敢对年羹尧发火,却把火发向了无辜的年秋月,硬是让她一件件的脱衣服。试问此举跟丈夫在外面受气,回家打老婆,有什么区别?
还有看到老十四胤禵跟乔引娣的感情,硬是点名把她弄到了自己身边,虽然口头上说着早晚会送人家回去,结果却不断施展手段,硬是让乔引娣爱上了自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老十四胤禵,心里会怎么想?
你是哥哥,皇位你得了,大将军王你剥夺了,连一个心爱的人,你都要夺走,这样的哥哥腹黑不腹黑?
至于到了后来曾静骂雍正帝一事,其实他很生气很生气,见到一个人就把那封信给别人看,比如弘昼,比如众臣,比如李卫。意思就像一个祥林嫂,你看看我多么可怜,我都干的这么好了,还有人骂我,你说怎么办?
最后李卫跑到大牢里胖揍曾静一顿,雍正帝这才高兴了……
当然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因为篇幅关系,就说这么多吧,怎么补充,就看各位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做的腹黑的事太多了。
1.背着太子去查账。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设定,老四一开始是太子的人。
结果,在电视剧开头,老四背着太子去查账,而且事前没有跟太子打招呼,事后没有通报太子查账的结果。
按说,户部是老八分管的,不干太子的事,然而,老四不经太子调度,私自去查账,任谁都不能不起疑心,表面上老四也许是找八爷党的岔,保不齐他暗中留心跟太子有关的事呢?
作为太子阵营的人和太子的属下,老四做这种事就极其腹黑,按照正常思维,太子回到府邸,摔茶杯生气,怀疑老四有二心,私自邀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还好,电视剧里太子比较傻,虽然怀疑老四,但是没有重视。仍旧为老四到康熙那里请命,派老四和老十三到江南去筹款赈灾。
这种事,换成老四站在太子的位子,他的下属是不会那么容易过关的。
2.老四整治在京城到处乱窜的年羹尧。西北战事失利,几万人马全军覆没,老四和邬思道他们知道是八爷党在背后搞得鬼。
西北打仗,要用粮草,分管户部的老八和兵部的老十四,为了夺取兵权,掐断西北大军的粮饷补给,逼着前线主力主动出击,导致兵败。
因此,康熙为了西北战事,也不得不迁就八爷党。
而此时四爷党也没闲着,必须在兵权这一块掌握主动权。这个主动权还是要掌握粮草的供给。而操作方法是分化八爷党内部,跟老十四做利益交换。
由老四举荐老十四,战胜老八拿到西北大军的指挥权,作为回报,老十四要举荐老四的马仔年羹尧做川陕总督,负责粮草转运。
结果,远在四川的年羹尧听到了风声,私自跑回京城,到处巴结八爷党的人。而年羹尧回北京的消息,还是通过老四安排在年羹尧身边的眼线李卫才知道的。
老四安排李卫在年羹尧身边,就是很腹黑的表现,因为他信不过自己的下属。在这一点上,太子就太傻了,临到倒台,还相信手下的几个蠢货。
前面说老四背着太子去查账,轻易就过关了。而年羹尧背着老四私自回京,就没那么轻易过关了。
这时候,老四腹黑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
首先,年羹尧是老四跟老十四的私下交易,结果年羹尧这么一搞,老四立刻把这笔交易停下来了。
老十四按约定推荐了年羹尧,老四却去卡年羹尧的脖子。他分管着吏部,是用人的单位,自己亲自跑到吏部直房,将任命年羹尧做川陕总督的事压下来了。
结果,年羹尧怕了。立刻跑到雍正的府邸跪下请罪,还给雍正端洗脚水洗脚。这种事,年羹尧心里是有恨的。虽然他是四爷府的奴才,但是好歹现在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却还不得不做这种下人做的事。
年羹尧做四川提督的时候,屠灭江夏镇,老四都没这么生分过。
这件事,年羹尧固然有错,但是老四的腹黑本色也显露无疑。
3.雍正刚登基,就对邬思道起了杀机!《雍正王朝》里,有几处特别紧张的戏份,比如第一次废太子时,比如康熙死的那天晚上。
按照老四和邬思道的约定,老四进宫,无论如何要拿到康熙的金牌令箭,然后派人带出宫,交给邬思道使用,一则是放出老十三夺取城外兵权,二则是派兵保卫雍正府邸家眷安全,防止八爷党铤而走险。
结果,老四成功接位,外面邬先生的调度也帮了大忙。
按说,邬先生是大功臣,要杀也不急在一时,可是,当天晚上,雍正就急急忙忙赶回府邸。
他回来干嘛?无非一件事,斩草除根。斩什么草,除什么根?他要铲除王府里,帮助他夺嫡的那些属下。凡是知道他夺嫡秘密,参与过夺嫡的过程的人,绝大部分都得除掉。
首当其冲的就是邬思道。
还好,邬思道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雍正一回来,他就主动示弱,表示自己不适合做官,要隐退。而且要半隐。
邬思道这是什么意思?
他的意思是,我不想死,求你留条活路,毕竟我是给你立过功的,你的秘密我一概不会泄露,你要是不信任我,就把我监视起来吧。我只要有口嚼裹儿,平平安安过下半辈子就行。
所以,他先跑到李卫那里,后跑到田文镜那里。为的是告诉雍正,你看,我没有二心,我就呆在你看得见的地方,你信得过的狗腿子身边,不会给你裹乱!
邬思道是成功地躲过了这一劫,可是,他对老十三说,雍正潜邸里那些奴才,可没一个能躲过去的,都得死,老十三也默认了这个事实。
腹黑莫过于此啊!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在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祯真是腹黑极了,当然了,如果不这样他也当不上皇上,早就被老八给搞下去了。
在这部电视剧中关于四阿哥胤祯腹黑的故事情节还真不少,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
第1件事,张五哥冒名顶替的冤案。这个冤案牵扯了太子一党在刑部的黑箱操作,康熙决定派人将案件彻底查清,邬思道先生奉劝四阿哥千万不要揽这个活儿,这和追缴户部的欠款是不一样的,一旦刑部的黑箱操作大白于天下,一直管理刑部的太子很有可能会被废除。
不仅会得罪太子一党,也很有可能会失去竞争皇位的资格。
邬思道先生还是小看了四阿哥,四阿哥决定借这个机会搞一搞老八,于是在康熙面前假意接受了这个差事,老八不甘示弱,也愿意和四阿哥一同审理案件。
老八打的如意算盘是,老四主审他副审,出了事儿大家伙儿会埋怨老四,他却能推开干系。
可没成想在康熙布置完任务之后四阿哥洗了个冷水浴,让自己染上了风寒,必须调理一个月才能下床,康熙只好让十三阿哥陪同八阿哥一起审理案件,结果八阿哥就成了主审,这件得罪人的事儿被他接了下来。
太子的老师王掞在太子被废之后处处针对八爷党和这有很大关系,四阿哥胤祯却成了好人。
第2件事儿,郑春华事件。郑春华被四阿哥保护起来之后在雍亲王府严密看守,很少有人能知道,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10年之后王掞找到了四阿哥,告诉他郑春华是一个不祥的女人,这个人留在雍亲王府一天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伤害到四阿哥,让他不能继承皇位。
郑春华是当年十三阿哥托付的,希望四哥能够一直照顾她,但和皇位相比老四还是选择了让王掞去见郑春华。
郑春华自杀之后,四阿哥胤祯假装对此事一无所知,在见到十三弟之后,对王掞的事儿只字不提。
十三阿哥以为是郑春华想不开,他哪里知道这是王掞和四阿哥共谋造成的结果。
第3件事儿,借整顿旗务八爷党发难!八爷党趁雍正招东北的铁帽子整顿旗务的机会向他发难,胤祯早就已经了然于心,所以张廷玉提醒的时候才说就算是个脓包也要把它捅破。
可见,胤祯是借此机会引蛇出洞,看看八爷党到底要如何。
虽然朝堂上八爷党几乎已经控制了局面,好像老十三没能在丰台大营调兵过来就得被迫退位了,实际上一切都在他的控制内,就等着看八爷党表演完,然后对他们一网打尽。
剧中有这样几个情节可以证明:
隆科多率领京城守备部队完成换防之后,他的手下一直被披着黄马褂的宫廷侍卫挡在门外。
此外,在八爷党最嚣张的时候,李德全询问胤祯需不需要退朝,这说明虽然隆科多已经将皇宫包围,但皇帝仍然进出自由。
还有,平时随侍皇帝左右的张五哥一直没有出现,这可是胤禛最贴心的心腹。
我估计,张五哥正在率领粘杆处侍卫藏在暗处,随时等雍正一声令下将八爷党全都抓住。
好在十三阿哥及时赶到,要不然八爷党就惨喽!
跟四爷比老八还嫩着呢!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自古能人皆腹黑,雍正也不例外】
在雍正王朝中,导演似乎为了表现“自古能人皆腹黑”,故意设计了好几个桥段来证明这事儿,笔者下面就说几处,看看各位朋友是否还有印象。
第一,在剧中,康熙要调查刑部的冤案,问谁可以担当此责任,这种得罪人的差事自然是没人愿意干,但是胤禛为了显示自己铁面无私,把其老师邬思道千万不要接下这个差事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自己按照自己的主意接下了这桩差事,并且腹黑在自己接下差事后,跑到房间内“玩水”,愣生生把自己折腾病了,从而让皇阿玛不得不换人,这可比老师给出的招高明好几倍呀!够黑!
第二,在年羹尧当上了大将军后,无可避免的开始了膨胀生涯,但是这个时候还得用他,没有办法将其搞垮,有一次在剧中已经是雍正皇帝的胤禛面见年羹尧,发现竟然指挥不动年羹尧手下的兵“卸甲”,虽然他当时没有对年羹尧发作,但是他把这事儿牢牢的记在了心里,并且在当晚就跑到后宫找年羹尧的妹妹开始算账,他大声的呵斥一脸懵逼的秋月脱衣服,以示卸甲......
第三,在自己坐上皇位后,开始打击那些当年和他争位的兄弟们,其他的不是同母的就不说了,那必须得一棍子给打蒙算,到了和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老十四这里,他竟然玩起了最阴损的招式,把老十四最喜欢的女人强行从其身边带走,并且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服侍,这简直比给八阿哥改名叫阿其那还要诛心.....胤禛你太狠了。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有哪些腹黑的故事情节?
《雍正王朝》,作为一部为雍正皇帝进行“平反”和“洗白”的历史正剧,展现了一个果敢坚毅、勤政节俭、励精图治、孜孜不倦的“好皇帝”形象,从而让许多观众朋友对于雍正,这位清朝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帝王有了一个全新的正面认识。
然而,尽管《雍正王朝》在大多数时候对于雍正形象的刻画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但也不乏对于雍正的“腹黑”进行演绎的剧情,而这其中,“高福之死”的桥段无疑是将雍正阴狠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纵观“高福之死”的整个过程,雍正似乎只是在事情结束的时候安排高毋庸毒死了高福以“清理门户”,可事情的真相却是雍正不仅参与了整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并且成功的将自己抽身其外,最终既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同时又不使自己受到丝毫的牵连,可谓是做到了“天衣无缝”。
“高福之死”,从其“背叛”雍正的那一刻起便无法避免了。历史上的雍正有三大典型的性格特点,即知恩图报、施恩望报以及有仇必报,《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同样如此。
高福和李卫、小翠都是扬州城内的小叫花子,如果不是雍正,他们能够存活至今都是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雍正所给予的是救命之恩。不仅如此,雍正还将他们安排在府上做了仆人,给了其基本的生存保障以及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无异于是一种再造之恩。
所以,雍正要的是高福、李卫他们是对自己的绝对效忠,不能有任何的背叛,如果哪怕是有一点点这样的举动,对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雍正来说,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仔细想想,高福在这个时候犯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事业”上,他与李卫是同时进入府中,可李卫的表现却明显好于他,受到的重视与信任也要比他高很多,心中难免产生嫉妒情绪。
在“情感”上,自己深爱着的小翠最终跟李卫私定终身,心中本就失落,如今自己最爱的人和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兄弟远走他乡,只留得他一人在府上,必然也是极度的落寞。
高福在“事业”和“情感”上受到双重打击,他只能通过买醉来麻痹自己,发泄心中的苦闷,也恰恰是在这个当口,八阿哥胤禩的管家无意中发现了高福,并且在胤禩的授意下为高福提供了财富和美人,无异于是充分填补了高福内心深处的“空虚”。
当然,高福也知道,自己是雍正府上的人,也明白雍正与胤禩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只是保持了与八阿哥管家的联系,并且将其所有的赠予全盘接受,可他并没有确实做出什么对不起雍正的事情,对雍正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
然而,这对于雍正来说已然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况且谁也不敢保证高福现在不出卖雍正,以后也一定不会将其出卖,但时候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一切都将悔之晚矣。
于是乎,高福最终的凄凉结局也就此变得无法改变了。
“高福之死”的整个过程,雍正都将自己“隐藏”了起来。高福与八阿哥府上管家交往过密的事情雍正知道么?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在“九子夺嫡”这样一个紧张、激烈的政治氛围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府上没有别人的“眼线”,即便是在以“篱笆牢”著称的雍正府上,雍正自己也不敢掉以轻心,高福多次外出、晚归和未归,雍正不可能没有察觉,只不过雍正没有做声罢了。
而他之所以如此,一是在于高福并没有犯下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尚且影响不大;二是雍正也要借此看看胤禩那面有着什么计划和安排;三就是雍正不想自己戳穿这件事情,他需要有人“替”他来做这个“恶人”。
这个“恶人”,便是十三阿哥胤祥。
这个时候的胤祥已经在主管刑部,手中的探子和暗哨很多,他发现了高福的异样之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雍正与邬思道。
而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雍正的表情是既诧异又愤怒,而他这样便是做给邬思道看的。
邬思道在雍正府里虽然地位上明显高于高福,但他们多少还是有点“同病相怜”、“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他还是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保全高福。
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邬思道一直在主张要雍正主动参与到“九子夺嫡”的进程中以争夺皇位,而想要让雍正最终能够取胜的前提只有一个,那便是将太子胤礽扳倒,让其再次遭到废黜。
于是乎,一条计策在邬思道的脑海中形成,而高福也就此获得了“将功折罪”的机会,当然,这也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因为他想要邬思道来做这第二个“恶人”。
邬思道对于高福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且是恩威并施,彻底击垮了原本就恐惧不堪的高福的心理防线,而高福也就此同意执行邬思道的安排。
就这样,高福偷得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亲笔信,并交给了八阿哥胤禩的管家,而胤禩在拿到这封足以扳倒胤礽的物件后,安排十四阿哥胤禵呈报给了康熙。当康熙看到了这封信的时候,瞬间明白了如今京城动荡的局面以及《百官行述》造成的官员们的心理危机均起源于胤礽,而胤礽也自知事情暴露,决定与康熙来个鱼死网破。但终究是康熙“技高一筹”,胤礽的谋反计划彻底破产,而他也再次遭到了康熙的废黜,彻底退出了“九子夺嫡”的进程。
可以说,事情几乎是按照邬思道的“剧本”一步步展开,而那封被高福“偷走”的太子胤礽的亲笔信,无疑是整件事情的重要导火索。
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福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将这么重要的一份物件拿到手了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雍正的无视。
这份书信如此关键,不可能在邬思道那里,必然会由雍正自己亲自保管,如果他不想让人拿到,自然会将其藏在一个其他人都无法发现的地方。
而如今,高福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封书信拿到,肯定是雍正给予了极大的“方便”,目的就是要让这封信在看似极度偶然的情况下,交到胤禩手中,进而借胤禩之手让太子胤礽遭受灭顶之灾。与此同时,康熙是从“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十四阿哥胤禵这里拿到的书信,自然也会将所有的怨恨和不满发泄到胤禩等人的身上,丝毫不会联想到雍正会牵涉其中,这也使得雍正继续在康熙心中保持了良好的印象。
可以说,雍正这一举动可谓是“坐山观虎斗”,并且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既扳倒了太子胤礽,又加深了康熙与胤禩等人之间的矛盾,从而收获了极大的成功。
“高福之死”,雍正在“杀人灭口”的同时,也是在给邬思道以警醒。当所有目的都达到了之后,雍正开始对高福动手了,在他的安排和授意下,高毋庸毒杀了高福。
可怜的高福致死都没有想明白这一切都是雍正的“阴谋”,他非常无助的高喊“我要见邬先生”,这既是在求助,也是在控诉,他不相信邬思道不会保他,更不愿相信邬思道是在骗他,由此也可见雍正“隐藏”之深,因为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直接与高福进行交流,自然不会让高福想到自己,而只让高福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因为犯错而必然遭受到的惩罚。
而实际上,“高福必须死”,是雍正早已下定决定决心的。
一方面,高福已经不可能再被绝对的信任,雍正必须要“杀人灭口”。
这件事情的牵连面太广,并且直接导致了太子胤礽的再度被废黜,如果真的被康熙知道与雍正相关并且是雍正这里是整件事情的起源处,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雍正此前的所有努力也将付之东流,所以雍正要将此事彻底压下来,不被人提及,更不能牵连到自己。
而作为其中关键人物的高福,此前已经有了“背叛”雍正的行为和举动,加之他也与胤禩管家建立了联系,胤禩也知道了其中的些许原委,所以留着高福就是留下了不安的因素,高福必须要死。
另一方面,雍正这也是做给邬思道看的。
邬思道作为雍正最为重要的幕僚,亲自策划并且参与了许多事情,并且享受到了雍正极高的礼遇。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邬思道知道的太多了,反而让雍正感到了更大的恐惧。
于是雍正用“翻脸不认人”的方式,执意要处死高福,无疑是在向邬思道传递两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其一,让邬思道明白自己的处境,要保持对于雍正的忠诚,不能做出背叛雍正的事情;其二,他还要让邬思道知道,邬思道只是他的幕僚,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能真正的保护到谁,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由雍正自己来决定。
而对于雍正来说,他处死高福,确实是因为高福有着背叛他的行为,雍正有着充分理由和依据,属于绝对的名正言顺。因此在其他人看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就连高福也无法对此进行反驳和抵抗,从而让自己没有承担丝毫的指责与骂名,可以说做到了全身而退。
回看“高福之死”的整个事件,雍正已经察觉到了高福的异样却默不作声,硬是等到十三阿哥胤祥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将事情搬上台面;在这之后,他又利用邬思道向高福面授机宜,并且打开方便之门,对于邬思道和高福的所有举动都予以了默许,从而将“反间计”的效果最大化,并借此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最终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又将高福以“背叛”自己的名义处死,做到了“杀人灭口”,既保全了自己,同时也震慑到了邬思道。
可以说,雍正在整件事中,很好的“隐藏”了自己,所有的流程环节都是他设计好的,只不过他都不去参与其中,只是暗中在默默的注视着所发生的一切,而这也将雍正的“腹黑”本质尽显无疑。
于是,在这之后的邬思道才会对十三阿哥胤祥说出自己担心已经夺得皇位的雍正会处决那些替他做秘密事情的人,以及他也一定要去“半隐”,进而最终不顾一切的想要“全隐”的原因所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雍正的“腹黑”就连邬思道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