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这是一个令农民心酸的话题!不想出去打工,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如果说,用心经营,使一亩三分地的产值最大化,致富谈不上,但是能抵上一个普通打工者的收入,过上一般或者小康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一般打工的每月3000~5000元的收益,且不说有高的或低的。一年收入大约3~6万元。

你种一亩三分地经营得法、选对种植项目,一年收入超6万元足可以做到,绝对不是吹牛。

既然说种一亩三分地,肯定就你一个人生活了吧,否则,全家几口人,不可能就这一亩三分地吧!

如果一家几口,共有这一亩三分地,那不打工直接就无法存活,还谈致个毛富呢!

如题,一亩三分地种植什么能达到最大收获值呢?

别去尝试种药材,一是产量、销路都不好解决。搞特种种植都要有销售渠道的。

你就种植高产的经济作物红薯吧!红薯亩产在6000~10000斤,都做为烤红薯卖。烤红薯每斤5~10元,最高每斤达到过12元。

按基本平均数来算,按每亩8000斤×8元=64000元,还有3分地,即64000×1.3=832000元除去投资成本,可以落下8万元。

假如就你一个单身汉,一个农民一年收入8万元真不错了。种红薯不需要每天瞅着它,闲暇时再去打打零工,再挣个3头几万的。奋斗几年,不仅可以奔小康,对事或许还能娶个媳妇呢!幸福快乐过生活吧!

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首先得说出这句话,在农村。靠一亩三分地致富,这表面是说听起来致不了富也养不活一家人,但是有的人他偏偏就就富了嘛,都各有各的活法。说一个真实的事,我娘家村里有一位堂姐夫是上门女婿,说起来他们也是之前比较困难,但是现在他们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这位姐夫在我堂姐家来做上门女婿来的时候,真的他们家庭一贫如洗,主要是我的伯伯伯娘是残疾人,地也不是太宽,可我姐夫和我姐姐特别在村里勤俭持家,特别的勤快。他们把附近出门打工人那些田地租过来,种了好几十亩,然后自己养猪,在那几年养猪特别的赚钱。一家人和气的很,我伯父伯母虽然是残疾人,但家里的家务一切是他们做全包,姐姐和姐夫都没日没夜的在山坡上干农活,同时回到家也要做家务。

一年四季要出售很多头猪,就这样他们慢慢地修了三层楼的房子。也有一双儿女读书,由于人勤快,租了几十亩地也有空余时间的时候,他们也出门给大承包户打临时工。平常为人处事在周围也可以,这几年我的伯父伯娘相互过世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种地还是一样的养猪,现在他们车也买了,姐和姐夫也从来没有出去打过工,他们确实在农村也走上致富之路了。

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农民靠种一亩三分地致富很难,平时还不想出去打工,日子过得就更紧巴了。主要是农民种的一亩三分地太少,就是种人参或是药材等之类价钱高的作物,去了成本,一年下来也剩不下多少,就是一亩三分地纯利润剩下万二八千的钱,还不如出去打工两个月挣的,所以农民靠一亩三分地致富是不可能,平时还不想出去打工也不行。

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农民平时确实不想出去打工,因背井离乡,家里的许多事无法处理和解决。谁不想靠一亩三分地发家致富呢?可由于人均占有土地稀少,种地不挣钱,只好选择外出打工。

我可以肯定地说:农民如不外出打工,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别说奔小康,恐怕温饱也成问题。所以,农民已全部达到小康水平,不是靠种地,而是靠外出打工所赢得的。

当然,极小数有头脑,有能力,有关系,有势力的农民,不用外出打工,整合了许多土地,创建工厂企业,公司,真的发了大财。

我敢肯定预言,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农民外出打工仍是大势所趋,无可逆转;单纯在家种地是难以致富的。

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农民不想打工,靠一亩三分地怎么能致富,肚子吃饱就不错了。现在种地,人工、种子、化肥、机械用工、水费,那个不是钱,还要现刷。年景好,风调雨顺还能多收个三五斗。遇上灾年,有信用只能贷款过日子。没信用银行门都不让进。不打工能行吗!

农民平时不想出去打工,那又如何靠一亩三分地致富呢?

必须走大寨、周家庄人民公社的道路,即以那一亩三分地为依托,农工商以及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道路。

有人会说,没有工业、商业的基础,不能办工业、商业。那么,大寨过去也只是七沟八梁一面坡,也根本没有工商业,是纯农业呀!如果大寨人不搞多项經营,仅靠种地,也只能解决吃饭问题。

其实,毛主席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大办社队企业,让农民就在家门口上班。所以,那时候的社队企业才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壮大,星罗棋布的遍及广大的农村。后来分田单干了,社队企业散伙了,青壮年农民都往特区去打工、去给别人提供剩余价值,使我们的广大农村,造成了很多空心村、无人村,或是只剩下“386199”留守部队了!如果这个局面不改变,振兴乡村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又有人会说,山区不能搞机械化、不能发展工商企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全国的宏观方面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进口水果,把这个进口水果的钱撒向山区不可以吗?将诸多的进口物资不进口,由山区承担然道不可以吗?而且,山区可以发展药材、木材等经济作物、可以生产和加工竹本製品等,既可以内销又可以出口呀!山区經济只要搞活了,还是有门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