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现在那么多人搞大棚种植。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想穷,搞大棚”是片面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无论搞大棚种植或搞养殖,搞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这是不可否认的,赔赚都有可能。胜败乃兵家常事,不稀奇。

三分运气七分打拼,如果时运不济,干啥都不行,俗话说“喝凉水都塞牙”!

不过,搞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或稀有水果,成功的例子很多。失败的也有,失败的有其种种原因,天灾人祸,市场行情营销,以及不可预知的横祸等。

我们这边有一个搞大棚的,搞了几年,基本没有发财,后来不搞了。两次事故搞得泄了劲。

一次是冬季,大棚内的各种蔬菜长势良好。只可惜有一晚风雪交加,把大棚刮坏了,他也太大意了,在家里睡觉呢!第二天发现,再收拾修理大棚,已经晚了,一棚蔬菜冻伤损失惨重。

又一次是,大棚被人夜间放火,其状惨不忍睹。报了警,也没有破了案。不了了之。两次事故的打击,彻底地泄了劲,不搞了。

搞大棚种植,是发家致富的一项不错的选择,大多数搞大棚种植的效益都不错。

以前我在问答里曾介绍过,再重复几句吧。我一个亲戚,及我村一家,都是从搞大棚发家的。

现在,他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居住,轿车除了孩子们,大人每人一辆。村里的土地也不种了,都流转了。

现在,人家都在城里住了,偶尔回来看看,我村的家里有个老娘呢!

所以说,搞大棚种植,运气占很大比重,精心经营加运气,一般成功的几率很大。个别的经营不善,没那个财运是另一回事。“要想穷,搞大棚”是片面的不确切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在外打工十几年了,真的有点厌倦。于是在村委招标时,我于2020年10月份承包了两个大棚,总共1670㎡,承包费10000元/年。由于不懂技术,所以没敢栽植“高科技”产品,如草莓、西红柿等,只是栽植了甘蓝、卷心菜,因为这类蔬菜病虫害少,易管理。就“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谈谈我的看法。

初试者,切勿投资过大。

我承包的这两个大棚,全是钢结构。左、右及后墙,外层是砌块并用水泥抹面,内墙是保温板,棚顶的垮梁是整体的。这种大棚质量好,但价格相对较高。仅1000㎡的这个大棚,投资在15万元以上。如果个人投资,将会带来较大压力。

有的朋友会说,有压力就有动力。但这不是说着玩,要用挣的钱说话。假设你四肢不摸,对大棚管理一窍不通,又没有管理大棚经验的亲戚朋友,保赔无疑。例如我现在栽植的蔬菜,买苗时,是从温室内提取的,特别嫩,天气好、温度高就不能卷起棉被,要等到临落太阳(下午4点多)才能卷起棉被。如果一直不卷棉被,幼苗不见阳光,永远也不可能墩实。假设你按照常理,早晨卷、下午落棉被,会把这一棚幼苗“蒸熟”。

所以,如果想涉足大棚,先承包试试,等挣钱了再建;种植时切勿想一口吃个胖子,要有易到难,先从自己有把握的农作物开始。都知道草莓大棚挣钱,但草莓整体上不宜管理,且投资较大,很容易把初试者压垮。

搞大棚,有风险。但不搞大棚,会更穷。

只要干事,都会有风险。例如高高兴兴去走亲戚,还有崴脚的时候。说“要想穷,搞大棚”,只是危言耸听。如果那样的话,闻名全国的大棚之乡寿光,为什么几十年了还是“白哗哗”的一片?

当然,风险自然有。如果投资不到位,设施不牢,风吹、雪压,都会造成“颗粒无收”,那只能怪自己,应该和风险无关。与风险有关的,有两方面,一是把握市场,二是管理。

就把握市场来说,是最难的。例如我们当地,西红柿价格连续3年,每到元旦、春节期间,出棚价格均在3元/斤以上,西红柿产量特高,利润丰厚。所以2020年秋天很大大棚转行,栽上了西红柿,致使现在的出棚价仅0.70~0.80元/斤左右。当然既使这样也不会赔钱,只是没了“暴利”。由于我初次涉及大棚,在去年10月份时,就栽植什么蔬菜费尽了心思,最后请了育苗专业户吃了一顿饭,得知甘蓝和卷心菜栽植量很小(因为属低价蔬菜),所以今年收入较高。

就大棚管理,牵扯较多。例如什么时间起、落棉被,由于地域差别,每天的天气不尽相同,所以需要灵活掌握。最关键的是病虫害管理。各类蔬菜病虫害差别较大,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所以仅从书本上,根本不能掌握。所以需在长期种植中摸索经验。

总之不管怎么说,种大棚肯定挣钱,只是由于在把握市场、管理方面存在差异,挣钱多少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这是我们那里流传的顺口溜,基本和“要想穷,搞大棚”一个意思。

一旦你踏入这个行业,如果经营不善,基本上不到两年就把你的激情和梦想击得粉碎!

有的朋友可能搞不懂,大棚里面种植反季节菜或者瓜类、水果类,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销路也好了,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怎么会赔钱呢?

2015年的时候,与我老表合伙搞过两个大棚,这个行业,不进入不知道,水太深了。(欢迎关注头条号:农民老猫)

一是投资真的不小。老表专门出去学习了几个月,开始搞的时候还从外地请了一个技术员,我只是出资,基本不参与,全是老表在搞,最初设想的很美好,自家的地,自己的土,搞一个大棚用不了多少钱,最初预算的一个1.2万,建成后,一个大棚成本达到2万。这还是建设大棚的钱,种子、药物、各种工具还没有计算在内。

二是种什么就像押宝。到底种什么才能挣钱,没有一个人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最后听技术员的话,一个大棚种大辣椒,一个大棚种黄瓜,长势挺不错的,谁知到了春节上市的时候,菜价低迷,超市里也就三元多一斤,菜商不断压低价格,直逼成本价,如果不卖,黄瓜疯了似的长,一周下来,又粗又大的黄瓜就没人要了,只能赔本给村里面的一些小超市了。

三是忙的时焦头烂额。虽然是自动卷帘子(由于成本高,没装自动喷水),但是活是真的不少,两三天不见,草就长起来了,虫子来了,一周整个大棚就全部传染上了。结果,两个大棚,搞的两家子人都闲不下来,看着老表忙的四脚朝天,一家子都上了,我在外帮不上忙,只好让老爸老妈也去帮忙,毕竟是合伙生意。真的不敢雇人,人工最少一天100元起步。

四是天气影响真的很大。开始以为搞个大棚,老天爷就管不着了,现在想一想真的是想多了,期间刮了一场大风,没有来得及放帘子,草帘子挂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什么东西吹起来了,把塑料布划了几个大口子。天气又特别的冷,大棚温度达不到,只能点了几个燃煤灶加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生长。

从种大棚这件事我感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润和风险相伴,不要看别人挣钱,还要看别人赔钱,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只凭一腔热血。

就像搞大棚,面积小的话,不成规模,不值得当成主业去做,也不能养家糊口,都是白忙活,面积大的话,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搞了两年了,基本上还属于交学费阶段,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实现盈利,老表已经失去耐心了,给我透漏出要出去打工的意思了,正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感谢邀请回答

针对这个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本人是极为不赞成,对于那些有认同感的朋友们我不去反驳,或许因地而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你们认同这种看法,但对于我生活鲁北城市寿光市来说,种植大棚是农村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能够在大棚上面获利多少我给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算投入成本,现在的大棚已经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久大大棚了现在的大棚基本实现自动化,自动卷帘自动控温等,全部都是钢结构,可以使用数十年,地表到大棚最底端的垂直距离少则5米,多则7米左右,冬天种植农产品基本能够达到生长温度,没必要以前那样利用热源取暖。当然现在化规模化大棚的建设投入成本也是正当大的,最少最少也需要25-30万,具体还要看大棚的大小深度结构等等,有的大棚的建设成本可以在市区购买一套120平米的楼房了呢。这个投入建设成本可是相当大吧!那么有人就质疑靠种植农副产品就能够收回成本还要增收吗?答案是肯定的啊!

每年的冬季是寿光大棚种植高峰期,也是农民们一年收入的关键期,可以说当地的蔬菜价格直接撬动着整个全国蔬菜价格,这样说是不是感觉有点夸大其词了吧,其实不然啊,去年夏天当地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寿光南部地区是大棚集中区域也是受灾严重地区,造成许多大棚倒塌损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生产,造成蔬菜供应量不足,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许多,其中最深刻的就是香菜价格涨到35元一斤,而且有价无货。这足以看出寿光在全国蔬菜产量的地位了吧!菜农们在冬季主要种植辣椒茄子芹菜生菜黄瓜等几类农产品,虽然早起贪黑忙活,但收入也是相当客观的,每天几百斤的采摘量就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的寿光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249元,高于全省0.7%和全国0.4%,注意是可支配收入,如果算毛收入的话一个大棚全年市场价格一般的话最少也在8-10万元,目前有好多年轻人都回归农村种植大棚就是看到大棚带来的经济效益。加之政府政策性扶持和电商平台的作用,还有农村特有的经济合作社的建立,直接不用愁你的蔬菜没有销路。

目前当当地农民借助大棚开始养殖经济价值更高的农副产品,北部沿海地区开始实验推广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和蚂蚱项目,有些地区也在搞种植南方水果,这些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的收入都是成倍增长的!借助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大棚种植带来了又一次革命性改革,随着国家对三农领域的大力扶持,对于年轻人来说大棚虽然闭塞,但确实实现自我价值的好的创作之地。

综合上述分析来说,大棚本身都可以在全国推广实施,也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一把利刃,西至新疆西藏,东到东北三省,都是可以因地制宜扎根造福百姓的!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要想穷,搞大棚,这个说法确实很有道理,大都种过大棚的人都是一把鼻子,一把泪,悔恨不以,更是赔的血本无归,现在提起大棚都哆嗦,确实伤害太深。

我们村国家扶贫搞了14个大棚,第一年全部承包出去了,一个承包费是8000元,占地面积1.5亩,我邻居种你两个,种植的黄瓜,病害严重,怎么也治不好,最后全部死完,接着还是种植黄瓜,一场大雨全部淹死,第一年赔了6万,人工不算。

最后大棚闲置了两年,不要钱也没有人种,再后来直接拆除了,因为还有老百姓的土地承包费,根本就拿不出来,现在还剩5个,外地人承包一年,赔了2万走了,走的时候是偷偷走的,压力罐都没敢要,现在依然闲置着。

很多人说种地怎么会赔钱呢?风险是很大的,特别的大棚,价格特别不稳定,现在全国各地大棚泛滥,只要说扶贫,大棚是首选,都是投资农业,现在的大棚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

前年春节茄子下来3毛钱一斤,西葫芦几分钱一斤,今年的白菜7分钱一斤,大家说能不赔钱吗?大棚投资很大,风险很高,投资的人力物力巨大,一家种一个大棚全家忙活,爹妈都跟着受罪,价格根本不靠谱,很多时候认为价格应该会高,结果是一分不值。

要想穷,搞大棚说的有点偏激,发财的占比还是很大的,但是赔钱的也不占少数,真正赚钱的咱们不了解,我们村有个大棚种植户,今年已经种大棚8年了,还是一贫如洗,但是叫他说起来侃侃而谈,其实家里根本没有钱,打工的都比他过得好,他种了四个大棚,天天亲戚都帮忙干,也没有看到他赚钱。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要想穷,种大棚,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里反应了一部分实际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亩园,十亩田。园艺类里面蔬菜种植的效益是非常高的,但这里面有一部分蔬菜作物是很容易种植的,比如叶菜类、花菜类,其用工量少,一般也比较容易丰产,一旦遇到天气气候适宜,大量集中上市,也容易造成滞销的问题。果菜类蔬菜,比如番茄、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中,番茄的用工量大,虽然种植面积也不小,但其消费量也大,多年来其价格基本上还是很好的。一次在云南元谋遇见的浙江的一个联合种植户,面积在一千多亩,当年第一次种植,刚好市场价格在5元左右,一次就搞了几千万的利润。

那么是不是大棚种植容易呢?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容易种植。很多人看别人种植大棚蔬菜,觉得很容易,当自己去做时,发现有很多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前面谈到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句话。

很多人因为刚刚接触蔬菜大棚种植,对于技术上的把握很有限,造成一些损失,再加上大棚的初期投资,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自然得出‘要想穷,种大棚’的结论了。

但是当你到很多蔬菜种植基地去看,你会发现在土地上找出路,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一些种植团体和组织,都会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为第二年的农业生产做规划。一些经营比较好的,都是从多年的农业种植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有从事育苗生产的、有从事专业种植的,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农业生产和市场如同天气一般,并不是没有变化,它也是时刻在变化着,但却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说,如果真的蔬菜大棚不能产生效益,那么多人每年一次次地进行大棚蔬菜生产真的是疯了,只能说这里面还是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