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证)。具体怎么申请慢性病报销,我语言组织能力差也说不好。就大概的意思交流几句吧。

首先,有病需到医院就诊治疗,国家正规医院,如市、县人民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确诊为慢性病范围的疾病,由医院开具门诊病历、诊断证明等有关资料。

持身份证复印件,近期免冠照片、住院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相关就诊资料,向本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医提出申请,符合标准的(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都有具体规定。个人理解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填写《城乡居民门诊特殊慢性病申报表》;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办理。

填好后提交乡镇、县医保中心对病历资料复核。复核条件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医保中心组织专家鉴定,符合条件的,发放《城乡居民特殊慢性病门诊病历手册》;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具体流程:申报——卫生院初审——医保中心复核——专家鉴定——就医报销——定点医院就诊——卫生院初审——医保中心审核结算。患者办理好这个慢性病手册后,以后再到指定的医院治疗、取药(按规定比例优惠)等,都可以享受慢性病的优惠服务。此手册在其他个体、私人诊所、药房买药无效。优惠或不优惠,看药房老板的意思了。

具体到指定的医院药房取药,能优惠多大比例,因我目前还没有去医院买过药,不清楚能享受多大比例的优惠。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 如果此回答能发布成功,我相信对农村慢性病或者家人中有慢性病的,有所帮助。

首先,你要知道,谁在管理慢性病。那我告诉你,各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位,专门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医生。

慢性病,我在这里先主要介绍,高血压与糖尿病,两种慢性病报销。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不是自己讲患有是高血压,糖尿病,就有。而是通过检查,测血压,测空腹血糖,连续几次(天),有问题再登记,这个几乎是不花钱。

慢性病管理登记之后,再找报帐员(专门管报销),各卫生院也有专人负责此事,在这里再次电脑登记。

登记好后,第二天,带上自己的医疗卡或者社保卡,就可以慢性病报销。

具体情况就是,高血压一个季度(三个月)报90元。具体操作,就是一次最少开120元,才能报90元。

糖尿病一个季度(三个月)报150元,具体操作,就是一次最少开220元,才能报150元。

如果不要求一次报,也可以,但报销比例就是这样,它不会变。

如果自己不想出钱,将那个报销的钱拿药,是不可以的。比如降压药报90元,就拿90元钱的药,自己不掏钱,不可以。

申请慢性病报销,其实不复杂,主要是证据。证据齐全,办好,快。

我们本地就是这样,其他的地方,应该是大同小异。具体情况,我建议,可以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医院)咨询。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关于新农合,申请慢性病报销的流程问题,今天我来跟大家讲解一下。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险,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今天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申请过程。

其实现在申请大病和慢性病非常的简单,只要符合大病,和慢性病,就可以办理,怎样认定大病和慢性病呢?这个主要是看医院出具的病历,符不符合大病和慢性病。

还有就是你今年必须是把新农合 或者城镇居民,保险费交齐了,住院期间才能得到保险报销的优惠政策。

如果得了大病和慢性病,住院期间你是申请不了的,只能等到出院以后,15个工作日到医院病历科打印病历。病历科工作人员会给你打印病历并给你一张纸条,让你拿着病历到住院处窗口去索要申请表。

然后你拿着病历和申请表,找你的病房科室主任签字,主任医师对你的病情一定是很了解的,这个不用费任何口舌主任就会给你签字。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在你家附近找个好一点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因为有很多病人。头一次住院需要手术。都选择的是大医院,三甲医院。有的离家比较远,选择好定点医院之后,拿着病历,申请表,二张两寸彩色照片,到你选择好的定点医院医保科去上交病历申请表,如果没有别的情况一个月之内就办下来了。

办理大病本,这个时间你不用担心时间长短,你该看病看病,该住院住院,但是千万记住,要把每次的门诊收据保存好,因为从你检查出大病期间这些门诊收据都是可以按照大病报销的,办理大病本期间,一起交到医保科另一个窗口,等大病或者慢性病申请下来,这些门诊收据。也会同时给你报销完成的,医院会打电话通知你去取款的。

还有一点就是都听说过二次报销吧,现在基本上都不用了,只要你交了新农合,或者城镇居民大病险,在出院结账时一次性都给你报销完成的,单据下面会显示按50%还是80%报销的,为什么报销比例会不一样呢,这个主要看你选择的是什么医院,在本市医院报销的就会比较高一些,在三甲医院或者更好的医院报销比例就比较低,还有就是使用的药物,进口药报销的比例会低,国产药的报销比例会高一些。

为什么前面我说要在家附近找个稍微好一点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这样以后的门诊报销会比较高一些,打个比方说在三甲医院化一次疗需要2万块钱,如果在本市医院化一次疗,有一万二三就够了,现在的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每样病用哪几种药,一般一个疗程需要化6次,这样就能省下很大一部分金钱。

像门诊一般在本市医院都能做得比较好,包括化疗给药,用不着到大医院和三甲医院,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再到大医院也是可以的。

希望转发收藏,从内心不希望大家用到,但是有很多人在需要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个流程。

基本上就是这个流程,我也是从头给你讲到尾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留言,这都是我亲手办理的过程。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为了减轻负担,我国对城镇和新农合等都开辟了慢性病报销通道。正好我有一同学在乡镇卫生院任院长,就此事咨询了一下,根据他的讲述整理如下:

首先要申请慢性病就诊证,符合条件后再凭借慢性病就诊证申请补偿待遇即可。慢性病患者于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可以持居民健康卡,三年内二级以上医院或所患慢性病有关的住院病历复印件,自行选择县内医院或定点医院申请办证,而无住院经历的慢性病患者,在鉴定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进行鉴定,达到诊断标准的由鉴定医院再办就诊证,之后就可以凭就诊证享受报销政策。

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例:

1)有住院病历的可以直接申请就诊证,如果未住院的需要经过检查 ,通过鉴定符合条件就会给你办理就诊证,而且各定点医院都有专门的鉴定小组,只要符合条件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2)有关就诊证是两年的有效期 ,到期后一个月内需办理新证,也就是每年的12月1日至12月31日更换,办理手续和过程同办理新证件时类似,换证后从1月1日起生效。

办理完就诊证后,在乡镇卫生院做好登记管理就可以,购买药品进行慢性病报销。

有关门诊报销:

1)门诊:直接在卫生院或县级医院就诊,起付线是200元,有的地方是350元。起付线内自付,超过起付线按60%核报,二级医院以上为400元起付线,在起付线以上、限额以下按50%的门诊统筹基金支付。

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特病,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年支付限额在此基础上每人每年支付限额增加200元。

2)住院:本乡镇卫生院住院核报 ,150元起付线内,支付超过按75%报。而住院期间不能同时享受门诊,医疗待遇以住院为主核算。

3)慢性病在各级定点医院每次购药不超过一个月的用量,超过不予报销,如果异地居住,也不超过两个月的药量。

其实现在国家的医保政策越来越好,申请慢特性病的报销也很方便,只要你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只是有很多人还对慢特病的申请过程不太了解,期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帮忙点赞、转发和关注一下。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参与新农合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这个问题很简单,到当地的县级医院都有申请流程主要是把需要准备的证件资料准备好到申请的医院,各地流程可能不太一样就不仔细介绍了因为当地医院都有详细说明。

有了慢性病报销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现在基本上能报销的很少,大部分都需要自费,住院不开转诊证明这也不知道是什么规定?农民的日子真是难呀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而农民都是在透支着身体,来赚取那微不足道的收入!

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明一下,如何申请慢性病报销,实事上没有这样的说法,只能说如何申请办理城乡居民医保重症慢性病就医卡。

参与新农合医疗保险,和慢性病就医卡,是两码事,新农合的医疗报销,是全面性的,各种疾病都可以在报销范围。而慢性病医保卡,是单一的,认定什么样的慢性疾病,只能买什么样的药,按规定报销。

如何申请办理慢性病就医卡,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过程。办理慢性病医保卡,一年只有一次或二次,春季一次,夏季一次,是县级卫生组织,按规定的时间,到乡镇卫生院统一办证。

要想办理慢性病就医卡,首先要向村医打招呼,说明自己的病情,如果属于慢性病,村医登记姓名,然后上报乡卫生院。

办证要求:有住院证明,疾病诊断报告单,主治医生鉴名。必须盖有医院公章才有效。

提前准备好一寸彩色照片三张,身份证复印件。到了办证时间,村医会提前通知病人,一般情况下,每个村办证都有时间顺序。

卫生院设有临时服务大厅,办证时,先把所有的证明材料交给工作人员,通过高级医师审核,符合慢性病标准,就马上发给办证人一份资料,让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病情简介,最后签字,还要按手印。

资料写好交给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入档保存。一会儿,一张慢性病就医卡就办好了。

这个卡用起来很方便,规定在指定的医院门诊部买药,报销比例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取药时间为三个月一次。

慢性病医保卡,就医没有复杂的手续,是慢性病患者的福音,减轻了医疗负担,是人人称赞的惠民医保政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