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

题主应该说的是夏玉米吧?春玉米整地施肥旋耕或深耕耕翻,都已把工作做好了,也就没再深松一说了。

夏玉米多是铁茬直播,出苗后可以深松吗?我的观点是可以!但是,须强调一下,深松要选择在什么时机,就是说看玉米苗长到什么程度时。

为什么这样说呢,玉米播种方式,一般等行播种为多数,行距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在玉米苗出土后,如2~3片叶子时,苗比较小,怎么深耕法,用牲畜或小型机器,拉犁铧类深耕。此时不大适宜,因为苗尚小,犁铧翻起的土易压埋住或压坏玉米苗,得不偿失。

最好在玉米5~6叶片时,此期,玉米植株较粗壮了,即使根部埋些土,不易压倒苗了,而且,深松有助于除草,增加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玉米根部又得到些许培土,更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土壤营养,好处多多。

也不可过晚,过晚,玉米长得高了,一般的机械底盘不高,容易带倒碰折玉米,再一点玉米根系延伸的远了,行距仅40~50公分,两行玉米毛细根系基本就拉住手了,深松容易伤害根系。唯有用驯化较好的牲畜拉犁铧深松。这种方式,过去常用,在玉米十几个叶片时,用牲畜拉犁铧深松串地,并在深松前,人工往各株玉米根部施些农家肥,深松时带起的部分土壤会掩埋住施用的农肥,为玉米提供更多的营养,且增强抗倒伏能力。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不管是春季玉米还是夏季玉米,只要在查苗补苗、出苗齐全后,都要进行一遍松土过程。在松土时,是深松还是浅松?有什么好处呢?

刚出土的玉米幼苗必须浅松土

【1】松土的原因:玉米苗期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这期间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地上部茎、叶的增长较慢。为适应根系发育,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苗旺的目的,必须进行松土。这里的苗全是指不缺苗,苗齐是指幼苗生长均匀、整齐,苗壮是指幼苗生长结构匀称,苗旺并不是旺长,而是长势旺盛。

【2】浅松土的原因:种植的玉米,根据地势条件深度在3一5cm,也就是说种子在3一5㎝的土层内就发芽、生根。此时根系细小、娇嫩,一旦被外界侵扰,就会造成断根。或者受环境的干扰,使根系停止生长,致使幼苗干枯。因此,松土时必须要浅。松土的深度在2一4㎝,至少要比种植的种子高出1cm,才能保证小苗的安全。为保险起见,在松土时,要保证在幼苗周围20㎝范围内,做到浅松土。20㎝范围外可加深松土,特别麦季玉米:小苗周围可浅松土,而麦茬可深刨,但要沉实。以防使小苗生长环境造成孤立。

松土的好处

【1】保温:地内温度明显低于地上温度,松土后,舒松的土壤吸热能力强,并能及时传到根系,使根系吸收较多的热量;夜间温度降低,由于舒松土壤的遮挡,地内热量散热慢,从而形成了保温的功能;

【2】保湿:玉米幼苗期不适宜浇水:一则湿度大烂根,二则浇水时容易冲倒幼苗。因此需要保湿。而松土后,可控制松土后的下部水分蒸发,达到保湿的目的。但如果不松土,土壤会从上层向下层干,直至造成干旱,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另外,松土后还有利于后期下雨或浇水时吸收更多的水分。

【3】清除杂草:玉米出苗期,也是杂草丛生的时候,浅松土后,可清除地内杂草,给幼苗生长一个舒适的空间,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由于土质舒松,给根系创造了一个轻松的生长环境。

总之,在幼苗期,必须做到浅松土,才能保证幼苗安全生长、发育,并且也必须松土,才能达到苗全、苗旺、苗齐、苗壮的目的。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深松实际上是中耕除草的一种玉米管理技术,不是有的人理解的深翻或深耕,深松是指加深土壤的疏松程度,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地温,除掉杂草等等。下面我详细一点的介绍一下深松的方法与深松的优点。

玉米种植以后到收获这段时间是玉米生长期的管理,管理技术有施肥技术,玉米去雄技术,玉米割叶技术,水分管理等等,有些技术根据情况和自身条件可以不采用,而关键性技术比如施肥和深松中耕技术是玉米生长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我们地区,如果不深松,那玉米产量至少要低200斤左右,产量低于800斤的我们叫它瞎苞米。

深松中耕在什么时候进行?中耕管理一年至少三次,在玉米0~1展叶时期进行第一遍深松,在玉米2~3展叶时进行第二次深松,在玉米4~5展叶时进行中耕培土压草。当然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和自身条件增加深松和中耕次数。还要考虑除草剂与深松之间的矛盾,我们地区用除草剂的一般会推迟深松时间。所以在玉米管理上,我不建议使用除草剂。

深松可以使用杆齿或双翼铲锄头等等,深松就是锄地的意思,只不过锄地深度要够,用工具用力锄下并能抖动,锄头实际在做拉锯式运动,入则有力,回则力轻,注意不能伤玉米根,伤害玉米根就会出现乌米(不结穗),在玉米根系周围力度要轻。

第一次深松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地温,保护土壤的墒情,顺便清除杂草,以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光照与养分,后期玉米高大,杂草黄就无所谓了。而第二遍的深松恰恰是降低低温,而且可以与施肥同步进行,减少劳动强度。除了以上这些,深松对于那些土壤不好的地块来说,更有必要,深松能改变土壤板结,改良土壤,改变土壤不良结构,黑土地还可以,像沙土砾石或盐碱地,如果不勤深松中耕,那地种玉米无疑高产都是瞎苞米。

过年种玉米时节,我会发布玉米高产技术,黑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青贮玉米,爆花玉米等种植技术,如果地多,凭这些技术可以不打工就能取得稳定收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对农业技术感兴趣请关注我吧。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出苗后,压根就不能深松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玉米的根须非常弱小,虽然玉米苗出土了,如果在深松一下,势必会伤害到玉米弱小的根须的,伤害了玉米弱小主跟的话,出土的玉米也会夭折的,玉米松土的作用,一是除掉玉米地的杂草,二是松软玉米地的土壤,通过除草松土,可以填补因为干旱出现的土壤裂缝,并将玉米地表面形成的土壤的结块用锄头铲碎的。玉米第一次除草松土,应当在玉米五六片叶的时候,这个时候,玉米已经基本上扎下了根,但是也必须要浅松土的,这个时候既使玉米地里有了杂草,用锄头浅浅的锄掉之后,杂草也就不能再存活了,所以,玉米出苗后,只能是浅松土薄松土,锄头轻松铲过一遍既可,玉米浅松土之后,再用小犁铧的犁杖给玉米培一遍土,也就完成了玉米第一次除草松土培土的工作。东北地区春天春风较大,春雨较少,玉米地也是经常性的干燥干旱的,玉米出苗后,进行第一遍铲地锄草松土,可以将干旱干裂的玉米地的缝隙填平,这样也就保证了玉米地的墒情,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也保证了玉米根须可以很快的扎下根的,由于玉米播种后,玉米地表面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土块,通过第一锄草松土之后,锄头也会把这些土块都铲碎的,这样也有助于玉米小苗生长的!东北地区农村给玉米地除草松土是用锄头的,下图是东北地区农民锄草松土的锄头造型,我在农村的时候,也是用这类锄头锄地的,锄头的锄刃用大磨石磨完之后,虽然没有镰刀锋利,但是也是差不多少的,玉米地里什么样的杂草,都会连草根都会用锄头铲出来的,使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过去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玉米在生长的过程,需要三铲三趟的,就是要锄三遍地,也就是除草松土三遍,再趟地三遍给玉米培土封垄的,而现在在很多地方种植玉米,压根也是不铲不趟的,也就没有玉米出苗后松土的事了!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

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回答能或不能,种田也要讲究科学性。

老农凭多年的种植经验告诉你,玉米出苗后能深松,但有机巧,听我慢慢道来。

在我们潍坊地区的农村,小麦收获后马上点播玉米,在小苗两片叶时,要及时深松划锄,除草松土两者兼顾。在离小苗行距十五厘米内浅划,十五厘米以外的地方要深锄松土。此时小苗根系尚弱,近处深松易伤根,影响玉米苗的生长;十五厘米以外的地方尚无根须,可深松除草,即疏松了土壤又可抗旱保墒,为玉米的茁壮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为什么?

玉米出苗后能深松吗?这个问题,不同年代,答案各异。

九十年代以前,玉米出苗后,一定深松。那时没有除草剂,夏天草长旺盛,玉米苗一出,土壤表丛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草,这时就要抓紧锄草,因为草比苗旺,若锄草不及时,草就会把苗吃掉。这一遍以锄草为主,不宜深锄,深锄则草根还长在土壤中,草挪挪窝照样活,所以要浅锄,斩草除根。

家中若有五六亩地,两个劳力,第一遍草锄完后,热苗庄稼长得快,玉米苗已没脚脖,开始第二遍锄地,这一遍宜深松,深松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又锄草又保墒,利于幼苗生长。第二遍结束,玉米可达腿肚深,接着进行第三次松土,这一层要浅锄与深松结合,浅锄铲除离玉米根近的草,深松玉米行距株距之间的土壤,以保墒为目的。老农常说:锄头上有水有火。有水,即深松保墒。有火,锄掉的草死掉。下大雨,若土壤湿度过大,也不利于幼苗生长,深松以后,上面的土壤疏松,水份就蒸发得快,多余的水分被空气吸收,利于幼苗生长,这叫锄头有火。七八十年代,为了更快深松土壤,不少户都有耘锄。

过去有农谚,豆子锄三遍,豆粒长得圆。因此,过去勤快的家庭,夏苗庄稼都锄三遍,苗壮草稀,郁郁葱葱,懒惰的家庭,懒得动锄,往往草旺苗儿弱。

深松的玉米地,土壤疏松,苗儿长得快,有一缺点,若下雨刮风,玉米极易倒伏。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除草剂问世,庄稼苗出土以后,打上除草剂,土壤就不生草或少生草。从二千年开始,田间用了除草剂后,就没有锄草松土的了,农家的锄头耘锄失去了用场,慢慢锈蚀。过去农户每家至少有两把锄头,现在农户家已罕见锄头,庄稼只要水肥跟得上,粮食比过去打得多。况且,土壤不疏松,玉米也不易倒伏。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方式,农民种地更轻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