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首先说这也不是什么惊奇的事,70岁在过去就算“古来稀”了,60花甲。现在医学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人均寿命普遍提高,70岁还不算很老呢!尤其是农村农民,更是没有退休的意识理念,只要没死、身体还行的仍然干活的多了去了,其中有多个因素:

一、爱动活、闲不住。有些老人他可能是一辈子从困难生活中过来,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闲不住,歇着觉得没意思,就愿意去摸摸点事干(并不是家穷不干不行,也不是儿孙们要求他去干的)。街坊有个张大哥,就是这样的人,80多了,一天都闲不住,时常拿把铁扒子或铁锲,地里这修修,那傍傍,可地找草等,儿孙们说他都不听,也就随它去吧。

二、生活条件所迫。像我本族一个叔叔和婶子,无儿无女,干了一辈子活了,84岁了,去年才不干农活,因为,闹了一次脑血栓,虽未落下什么够遗症,但岁数也大了,不便再劳动了,婶子腰腿疼,好几年就不干活了。后来,叔婶到乡养老院生活了。

三、部分儿子打工在外的。家里有几亩地,老人思想上又舍不得流转出去,觉得不如自己种着划算,所以坚持自己耕种着。反正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即使是种地,也不是累得顶不住。这样的有一部分人。

四、儿孙忤逆不孝的。这样的占极少数,个别不孝之人,光嫌老人是白吃、老“废物”,老人岁数大了也不得安宁,地里家里,有活还让老人干。

总说起来,去地里干农活的老年人不是很多的。因为近年来占到70%左右的农民都把土地流转出去了,青年人出去打工挣钱,老人在家看孩子上学等,没有地了,去地里干啥,有时去村外遛遛弯是真。即使是未承包出去的,秋麦天忙时,多数的农活都是机械化作业,很累的农活不多,绝对不会把人累坏的。以上,都是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就是农村的近70岁的人了,决不胡说八道。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七十多岁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对每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村人来说,是活到老干到老。甭说是七十岁,就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地干活的也不少。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我的看法是:

农村老人养老的困惑与无奈

在农村没有所谓的“退休制度”,农民只有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不能从事于农事活动,才能彻底走出土地,也算是自己退休了。而城里的老人,他们到了60岁就退休。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可以坐享清福,也可以去旅游,或搞点投资、买点保健品让自己发挥“余热”。而这是农村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每月的养老金还没有城里老人的零头多。就这百十来元还要应对一个月的各项开支。同样都是老人,有着天穰之别。农村老人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拼命种着地,也不至于被饿着。还不是万般处于无奈。

没钱养老,在还能劳动的时候攒点养老钱

农村花钱的地方忒多了,孩子念书上学、建屋修舍,还有可怕的结婚花费等等,本来粮价一度低迷,种粮基本不赚钱。农村家庭都被掏尽了家底,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很难攒点养老钱,若子女又不孝,一些农村老人养老很困难。仅靠国家发放的那点养老金,杯水车薪,老人们趁自己还有点力气,种点地或干点別的,多少挣点钱。待自己实在干不动了,好有个垫补,让自己安生的养老。

劳作已成习惯,在劳作中打发有限的岁月

70多岁的农村老人,那是经历灾荒,是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的,也是从小到老劳碌了大半辈子的人。风里来雨里去,70多岁了,早已染上风湿及老年性等疾病。而劳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旦闲下来身上这痛那痒的,浑身不舒服,也闷得慌。只有劳作了,才觉得生活充实了。

给子女减轻点负担

天下没有不疼儿女的父母,父母也是为儿女而活着。尤其是70多岁的老人,大都四世同堂了。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年人了,做为中年人的儿子,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缝中生活着。老人们也心痛大都做爷爷奶奶的儿女,他们自己耕地土地,种点粮菜及油料,自己家里吃喝不愁,也好让儿孙们别惦记家里,安心地挣钱还账。

农村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也是农民把一生的希望总寄托在土地上的体现,更是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养儿防老”有点过时的情况下,很难是农村70多岁的老人不辛苦劳作的。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70多岁的老人在田地里劳作这种现象很正常啊!别说70多岁了,很多80多岁的老人还照常下地干活呢,在农村,只要腿脚没毛病,身体允许,老人都不会在家里享清福的。

我老家在东北,因为有农时限制,村里人的辛苦只是集中于春季播种施肥和秋季收割这两个时间段,其余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轻闲的。

我的父母都70岁了,家里有一亩多地的菜园子,还有十亩左右的大田,两个人忙活完地里活儿晚上还要抽空浇园子里的菜,有时候我和弟弟也都怕他们辛苦,劝他们少种点地,可是父亲说,老农民,不种地怎么行,只要能干得动,就不能让地撂荒了,除非哪天走不动爬不动了,那时候就管不了喽!

农村人对土地的感情之深,是城里人想像不到的,有些小块地即使种了之后赶上不好的年头,根本就没什么收成,这样算起来,再除去种子化肥的费用,完全就是赔本的买卖。我跟父亲说过,家里那几块山坡地,地薄,要不就别种了。哪知父亲表面上打着哈哈,然后每年该种还是要种上,他说,有地不种,空在那里长草是会让人笑话的。地就是老农民的根,哪有嫌弃自己的根的。

其实,农村的老年人,除非真的生病了,你让他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干活,他会受不了的,像我的父亲,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下地干活,等太阳升起来天转热的时候再回家吃饭。常年累月地下来,父亲反而练就一幅好身板,肠胃好,吃饭香,连感冒都很少得。

不过父亲也有他的担心,他说等以后他们这批在家种地的留守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可怎么办啊!然后他又接着说,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国家总会有办法的。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谢谢邀请!

题主提到农村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像类似这样问题提问太多了,大多数认为是没有退休金,为生计是无奈之举,笔者认为不太全面,本人提出自已一点看法,借大家评论!

1,如果农民与企业职工一样有退休金高龄农民下地干活应该要少了许多,这是事实,但並全部不干活。

2,现在农村与过去家庭生活状况与过去完全不同,收入差矩显著,我们所看到应该是生活水平较低部份家庭,实事求是的说,大多数老人基本生活还l是有保障的,因为必竞国家月月有一百多元,用他们自已的话说国家给我们钱吃米油盐足给了,自已种点菜,还有承包地,不足部份,子女贴点。

3,並非有退休金,劳动惯了的人如身体健康还要劳动的。

我的邻居姓陈,蔑匠师傅,今年73岁参加了职保,现养老金每月3千多元,老伴农保每月2百多元按理讲,不需劳动了,基实不然,天天做蔑匠手艺,还上山砍毛竹,因为一双粪篮70元是利益所动,舍不得休息。

小结,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增强,党和政府对农村老人的关怀,农村老人养老,同属三农问题,已纳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养老金乜纳入正常增长机制,农村老人养老会越来越好。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农村里的老人,他们坚守的理念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劳动的,活到老干到老,两眼一闭就拉倒。

既简单又明了的信条。

就甭去想三想四,更甭去多愁善感。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活着就要干,死了才是算。

一味的想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味的酸词辣语,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到头来反弄得自己事事无成,焦头烂额。

甭七十岁八十岁,只要干得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凭什么就不干了呢?

干活不仅仅能创造价值,还能锻炼身体呢。

于自身,于他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好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别把事儿想复杂了,简简单单的活,脚踏实地的干,胜似无病呻吟,小题大作,而又无关痛痒的故弄玄虚。

干活不分年龄,能干则干,干不动了就算。

不必过多去想些别的。

什么农村人城里人,没有什么条文说,几十几十就甭干了,就睁着俩眼等那天。

农村人八十还干活,只能说明一点,这些八十岁的老人身体好。

就是城里八十岁的老年人,不也天天早起去太极去跳舞,去练身体嘛!

难道这不是一种劳动?

条件不同,方式不同而已。

压根儿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不值得由此而生出些隔靴搔痒式的“理解不了”。

鹰有鹰道,蛇有蛇道。

仅此而已!

在农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苦劳作,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农村70岁老人还在干,确实不假,如果老人家里富裕,谁不会吃喝旅游享受啊?国家可以在旅游区调查,看看农村老人有多少旅游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