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因素,不是老人不亲孙子。我身边有两例这样的事,到城里带孙子去了,待了没有多长时间就回来了,原因是和儿媳观点达不成一致,而赌气或被儿子、儿媳“撵”回来了。

由于年龄段不同,思想观点、生活习惯等不同,而产生隔核或说意见,都觉得别扭,无法在一起生活。农村老年人经历过苦难的日子,节俭是一大特点。而年轻人则不同,尤其是小夫妻都是挣工薪的,不差钱,没经过过去那种一贫如洗的困难生活,自然花钱如流水,满不在乎。

第一例,儿子是干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儿媳也是工薪人员,生二胎了,由乡下的老人去帮忙带孩子吧伺候儿媳妇吧。乡下老人省俭习惯了,环境住惯住不惯倒没什么,对儿子儿媳的消费情况看不惯。老人临去时早把家里的旧衣服、破裤子等,拆缝了几个小褥子,还有尿布、垫子之类的,拾掇了一包袱,实际这些东西小孩子还真用的着。可是老人想的这一套到城里不好使了,儿媳妇一脸嫌弃:啥玩意儿呢!破衣烂衫做的东西,不卫生!谁用那呢!现在超市、嬰幼儿用品店啥都有,不用那个!扔掉!此刻,老人心里是啥滋味呢!

待了一段时间,老人看到她们给孩子买的各种衣服鞋袜、奶粉等等,自然都是高档的,再说商家也会啄摸人的心理啊!孩子们又缺,儿童用品不贵才怪呢!一双小鞋达几十元,一身小衣服达百多元!一筒奶粉几百元。农村老太太哪经过这样的消费啊!还打算给孙子打面糊呢!对这一切都看不惯,不免有时唠叨带埋汰!一次二次,慢慢的儿媳“忍无可忍”了,对丈夫说,八你娘赶紧“送”回乡下吧!否则,我就要成神经病了。老人送回农村,儿子儿媳他们花每月4000元凭了个保姆。你说,这账怎么算法,真得说不尽理。

第二例,是儿子把老人从城里“撵”回来的,叫老人去城里带孩子的,儿子儿媳都有工作上班呢。农村妇女多数都省俭,看见个啥都是钱,你给儿子带孩子,孙子上学去了,你歇会或去公园玩会都可以,跳舞吧农村老太太也不会,她也不跳。她闲不住啊!老是在小区及附近捡垃圾拾饮料瓶什么的。年轻人谁看见那个呢!有同事挡不住说,某科长,怎么叫老人去捡破烂呢!儿子脸上觉得很无趣,就说老人不要再去捡那个了。三番五次说不管用,儿子儿媳决定,把她送回来了。宁可凭保姆,也不要你来城里带孩子了。老人叫苦不迭,没法了。

所以说,不是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由于各种原因,搞不协调,弄得老少不痛快,因此,所以,就如此这般了!这莫非就是常说的“代沟”问题吧!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我也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了解农村的大事小事,说到老人为什么不喜欢进城里面带小孩,我们当地这里也有一个人家也是在城市里面买了房子,然后也是有了小孩,两个人都是忙着上班,没时间带小孩,然后有一次,他们打电话回到老家叫他的母亲进城里面带小孩。

当时听到他说进城里面帮他们带小孩的时候非常高兴,当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在城市里面买房子,第二天她就开始收拾东西,他的儿子开车回来接她到城市里面生活,当时去的时候非常高兴,然后住了有一个几个多月左右这样,当她觉得在城市里面待无得聊了,而且每天都是一个人,她的儿子都是每天去上班到很晚才能够回来。

这样迷迷糊糊住了几个月,她就跟她儿子说在城市里面待无聊了,一个人说话都没有,每次去广场玩的时候都是陌生人,然后儿子想了又想,说好吧,他小孩已经差不多会走路了,也是比较大的了,第二天他儿子把她送回到农村老家了,打的儿子又出了一句,如果你想去城市里面生活的话,记得打电话给我,还说了,如果没有钱用的话,就叫他打钱回来,他的母亲回来到农村的时候,然后就去找那些村里面的老人了,一起打打牌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老家在哪里,每个人老了都要回到农村。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老人不愿去城里城里带孩子原因大致是以下几种。一、陌生的环境不适应。我觉得所有人应该都不喜欢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大多数的老人都在农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他们熟悉农村的一切,而且在农村都是熟悉的人,有空了还能和邻居聊聊天。但是到了城里就不一样了,环境不熟悉,邻家也不熟,去哪都不认识路,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困扰的事。第二,居住环境不适应。现在城里的房价那么高,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其实是买不起房的,因此只能租住在窄小的出租房里,这对他们来说太狭小了。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是上百平的房子,但是在外租的房子就那么十几平到几十平,他们感觉太挤太压抑了。说说我的经历。今年我去我女儿那,到了他们租的房租第一感觉就是小,感觉身子都要伸展不开了,所以没呆几天我就回农村了。第三,节省。农村的开销相对城里来说还是低很多的。很对老人不是不愿意带孙子辈,而是想着在农村带,这样的话可以省点钱。第四,婆媳矛盾这种了。老人的想法和年轻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因此特别容易产生矛盾,谁都想家和万事兴,因此他们就会想着不在一起生活那矛盾就少了,还是自己呆在农村的好。但是目前我们的现装还是很多父母去城里帮子女带孩子的,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们好的。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谢邀!为什么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到城里小区买房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既使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也是要给子女在城里上学创造好的条件,当时,许多人也是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必竟,城里各方面的条件要比农村好的多。

但是,许多农村老人宁愿在老家单独生活,也不愿意到城里去,这并不是不愿意带孙子,那有爷爷奶奶不想带孙子的道理?主要是不适应城里的生活环境。

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的原因有方面:

一是生活规律性强,不适应。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就是顺其自然,自由散漫,农忙时下地干活两头不见太阳,农闲时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后馍菜汤简单一吃该干啥就走人,吃饭早晚也没个正点。可到城里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饭不想做,晚上玩手机,早上睡懒觉,等着父母叫吃饭,掐着钟点起床,吃了饭上班。当父母的做饭,接送孙子上学,饭后涮锅洗碗,拖地倒垃圾,像塞进了程序,必须的节点一点也省不下来。

二是乡土人情味淡,没乐趣。农村人乡里乡亲几十年居住在一起,相互之间热热闹闹,谈天论地,海阔天空,打情骂俏,无边无沿,胡扯八道,不论谁言轻语重,一笑了之,老少爷们串串门,随便在那聚一起那就是开心,得劲!到了城里,住一层楼房门对面互不相识,更没有来往,把孙子送学校后,除到街上遛遛弯没人说话!老呆在屋内等接学生,时间长了还不憋屈死了!

三是平时闲着没活,不习惯。农村人干了一辈子农活,年纪大了也停不下来,不论什么活不愿意闲着。所以,在农村老人们总是家里有活家里干,地里话地里干,农闲时到庄稼地转一圈也不会坐家闲着。到了城里没有可干的活,上街捡废品怕丢孩子的人,老是没事干太无聊,手痒痒,一点也不习惯。

四是想家念友怀旧,心不宁。农村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恋家,怀旧。在村里大家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都有一帮知心好朋,哥们爷们心里有什么心事,有什么俏俏话经常聚聚,不吐不快,三天两头弄两小菜,整二两小酒,其中乐趣是其他所难以替代的,那种感觉更是在城里饭店找不到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谢谢阅读,欢迎关注、点赞、吐槽!〕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我们在外打工,小孩出生时就在我们打工的当地医院,小孩出生前两天才来的。并不是农村父母不爱我们,而是很想帮我们带小孩,只是不想在城里帮我们带,以至于小该8个月时被带回了农村,我们虽然不舍但也理解,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在农村,住的都是相识几十年的老领居,彼此熟悉常在一起聊家长,但来到城市后居住环境、生活环境陌生,即使对门可能住几个月相见也没几次,更不要说聊天,常常是被孤独留在家里,即使在公园里玩也会因语言不通无法正常交流。

2.费用开支增加。增加1 2个人,每月的生活开支增加很大,一般农村老人都没有退休金,可能也没有太多积蓄,来到城市后靠子女给生活费,如果儿媳比较小气或不给生活费,作为老人又不能总是厚着脸皮去要,正常的生活都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

3.受约束,不自由。虽然在儿女家照顾小孩,但作为农村老人也有种寄人蓠下的感觉。在农村可以养养鸡、鸭、鹅,种种菜,去田地里看看庄稼,他们感到那是自由自在的。

4.不和谐,影响感情。与父母住在一起长时间难免有些小矛盾,特别是城乡教育小孩的方式不同,农村老人大都没文化可能无法跟上成市的教育理念,久而久之可能嫌更大,分开住互不干涉反而会觉得更亲,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

现在很多的农村老人,宁愿在老家好好的带孩子也不想到成里来。

个人观念,请指正,谢谢。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带孙子?

老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在村里生活轻松自由而且车少空气好。在农村出了门街坊邻居相互寒暄唠唠家常。城里车多人多而且空气不好,生活压力大,也没有熟悉的街坊邻居了。个人见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