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什么?大田作物偶尔有数棵植株叶子发白的,是品种变异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偶尔有这种现象,但是不多,如玉米整株茎叶完全都是白色的,万绿丛中一株白,特别显眼,我舍不得拔除,留着看稀罕。

偶尔有一两棵白苗,可不必理会,不影响大地其它庄稼,这样的白色植株最终结不成棒子就衰亡了。如果大地的多数禾苗出现失绿,变得发白、或黄白、花白、粽红,那就需重视了。主要原因有:土质、水、肥料的营养元素失衡、品种变异、病虫害侵染等原因。

由于连年施用同类营养的化肥、连年使用同一品种的庄稼、连续重茬种植及病虫害。致使土质变差或缺乏某种元素及重茬种植某一品种,抗异性差,导致症状发生。由于这些因素造成植物叶片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而变色。由于某种元素供应不足或相对完全缺乏,使叶绿素受到抑制,或打乱了它的合成,造成叶绿素减少而褪绿。

植物的健康正常生长,氮磷钾为主、其它元素也不可或缺,如铁、硼、锌、镁、銅、锰、钼、硫、硅、钠等等,比如,缺锰、锌、钼、铁等,都可出现叶片失绿变黄、白色。一些病害也可引起叶片褪绿。

应对方法,只有补救,最好取土样和植株到植保部门化验,确认是什么原因,对症喷施药物补充所需微量元素,防治病虫害。防止过旱过渍,下季改变化肥、作物品种,用测土配方专用肥,选择抗性好的品种、改变耕作模式、轮茬倒茬、科学施肥、灌溉等,可以避免以上症状的发生。

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禾苗叶子发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农户整理完稻田后,即可撒下氨肥,过段时间才能播种下秧,你可能没有经过沉淀,时间短就下秧所造成的氨肥中毒,急时排出稻田里50%水才能缓解。

②选好种子是关键,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危害不大,没必要采取措施补救。

③秧苗期除了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养分,还要大量丰富微量元素,缺营养素也会造成白化现象,不过这也危害不大,发现时喷洒最好叶面肥就可以了。

④水稻白化有零星散发的,叶片出生就发生全白化就没个救,座根就瞎了,叶色从黄到白就要采取上水灌溉,施肥就能恢复生长。

⑤如果是低温引起白化苗就许要灌水护苗,速效氮肥增苗抵抗低温。

⑥水稻正常生长需要养分:氮.磷.钾.钙等17种营养元素,各种元素有各种特殊功能,不准相互替代缺少一种元素,稻苗生长发生不同症状,严重时减产或丢掉。

注意对症施肥,缺什么补什么,合理追肥细心管理,看住排水进水,增强根系生长。

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谢邀,关于禾苗病害必须请教农学专家。

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应邀回答问题:禾苗泛指高粱玉米及水稻作物,在苗期会经常看到叶片发白或者是半白半绿彩色叶片。随着根系发达以后就会慢慢改善。分析原因是植物在幼苗期根部不能吸收过多营养物质,除了氮磷钾外少量微量元素。如硼铝铁钙锌等,种子未包衣。重茬低温等因素,使得幼苗期发育缓慢。

水稻在幼苗期白叶,主要原因是使用地下水低温。缺乏轮作微肥缺乏。见议改善水源,增加地温,施肥多元化肥。叶面肥追加快速度见效快。

禾苗叶子发白是什么症状?该注意些什么?

食品伙伴网 生产技术

搜索

食品资讯政策法规食品标准食品论坛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求职招聘食品文库

水稻秧苗发白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013-11-04 08:28 点击:8311

水稻秧苗失绿变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种,希望广大农户对照症状找出发病原因,及时救治。

一、缺素发白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氮、磷、钾、钙等16种营养元素,各种元素各有其特殊功能,不能相互替代。当某种元素缺少时,稻苗生长发育就会受阻,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五种元素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时,水稻就会出现叶片发白的现象。

①缺锌。多发生在水稻移栽返青后,插后2~3周的分蘖期是发病高峰期。往往造成缩苗不长,植株矮化,新叶叶片变短变宽,分蘖少,基部叶片的叶尖先干枯。接着中部叶片呈棕色至赤褐色不规则病斑,进而从下部叶片到上部叶片陆续出现病斑,叶脉发脆易断,出叶速度慢,新叶变得细窄,基部和中脉区失绿变白,边缘皱缩呈锯齿状,心叶卷曲。

②缺硫。稻株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初期幼叶发黄,叶脉先失绿,然后遍及全叶,严重时老叶呈白色,根长,支根少,色白而细嫩。

③缺铁。一般发生在秧田的幼苗期,除叶片褪绿变白外,秧苗生长比较正常,无植株矮化或畸形症状出现。幼叶先失绿,然后是全部叶子失绿变白,但叶脉仍然是绿色。

④缺硼。植株矮小,新出叶尖端变成黄白色,卷缩,严重时顶端生长停止。后来长出的叶子折迭弯曲,近白色,但分蘖较正常,新生分蘖可继续生长,水稻结实不良,空壳多,产量低。

⑤缺钙。轻微缺钙时,植株外观受影响小,严重缺钙时,植株略矮,上部叶片顶端变成白色和卷曲,后转为黑褐色,根短,根尖褐色。

防治办法:对症施肥,缺什么补施什么,并根据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肥料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合理施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采取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重晒田等措施,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能力。

二、白化病

秧苗发黄、发白是水稻旱育秧的常见病,称黄(白)化病。发病症状:新叶叶色褪淡变黄,严重的白化,不卷叶,但叶片薄;老叶在发病初期正常,之后也逐渐变黄;根变褐,吸收功能衰退。碱性土壤易发生这种病害,石灰性沙土地区更容易发生。另外,施草木灰和大量施用磷肥也会发生这种病害。

水稻秧苗黄化、白化,是由于秧苗生理缺素,叶片叶绿素形成不足引起的。水稻适应吸收还原态养分,对某些氧化态的养分不易吸收利用。在干旱富氧条件下,土壤中的许多矿物元素如铁、锰等,被氧化成高价态。这些氧化态的元素,必须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来络合,活性提高后才能被稻秧吸收利用。苗床培肥不当,秧苗生长环境条件恶劣,根系泌酸和吸收功能减弱,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满足不了秧苗生长需要时,秧苗叶片叶绿素形成就会受阻,秧苗就会黄化、白化。

防止稻秧黄化、白化,首先要做好土壤培肥工作,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磷肥,不施草木灰。在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的地区,可以利用稀硫酸进行床土调酸,将床土pH值调到4.5~6时,有利于减轻此病的发生。秧苗出现黄化、白化时,喷施0.2%硫酸亚铁有一定的效果,以叶面喷施旱秧绿1号效果最佳,喷施后24小时就可见黄叶上出现绿色斑点,几天后全叶变绿,根系同时恢复吸收功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