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说实话,农民有余钱去旅游的不能说没有,确实太少了。也不是说都没有点余钱,但是舍不得去旅游的,旅游不是光干巴巴游呢,出门需要花费的。除非承包大户,一般农民种自己名下的地,每人仅1.5亩左右,一年下来能落1000多元的收入就算不错了。
如今农村的婚恋情况是,儿子找对象娶媳妇,下来需30万左右,另现在都兴起买车和到城里买房,有儿子的户(且按一个儿子,就不多说),当父母的需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还有些顾此失彼,有时还要拉点小窟窿呢!即使年轻人出去打工每月挣个三头四千的,挡房贷窟窿,也够闹闹几年的。
有的户把土地流转了,虽然说是省事了,每亩每年流转费我们这是700~800元,算下来,咋也没有自己种划算,要不人家承包者图啥呢!根据这些情况,种地或打工的收益都有需要的花项,还不丰裕呢!农民哪还舍得去旅游呢!出去旅游,紧省俭着花,成百成千的就进去了,听说外面的东西否很贵,喝瓶凉水都要3*4斤玉米的钱,在家的自来水才1.46元/方,乖乖!可游不得!
农村有钱的户,如有家庭副业的、开门市的、养殖户、或土地承包者等有钱,可是有经商头脑理念的,更算账清,更懂得钱的价值,忙于多挣钱呢!所以,也不啄磨旅游之事。就是说带“农”字的,有没有余钱,对旅游都不大热衷。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在农村靠一亩三分地来养家糊口的村民,有几个去旅游过的,没有。他们都是靠种田种地,一亩多地种粮出来的粮食,现在市场价稻谷1.2元斤,一亩也只能收入几千到一万,出去稻谷种和化肥农药,还不算插秧和割稻谷的工钱,一年包括喂猪和喂鸡鸭的收入,不会超过1万5的纯收入,还谈什么去旅游。
我一直在外打工,去年五六月份回过老家一次,我们那里三天赶一场,每逢三六九赶场,逢赶场有几班农用客车到镇上,每人上街一次给师机三元车费,对于在外打工和当老板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少吃一包香烟,少吃一瓶皮酒,就可以坐一次车。但对于农村的阿婆大爷和农民伯伯,是舍不得,十多里路一趟也不愿坐车,走路。他(她)们算过这样笔帐,一趟3元,来回六元。一个月有十次赶场,一个月有六十元。六十元卖谷子要五十斤,买盐巴和油要吃一段时间。他们把钱当生命还保贵,怎么舍得去旅游呢?
现在国家富了,农民也有质补,和每月养老金,大家日子是红红火火。用钱也舍不得。大家有同感吗?在下方留言,这也是我的真心话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不会!一没余钱,二没时间,三舍不得花劳动血汗钱。四娶媳妇,五治病养老。农民最干净,也最艰辛,最值得尊重。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不清楚南方的农耕情况,不便乱说。但在北方,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会在五一选择出游的,哪怕是郊游。
原因简单,一是五月正是北方的农忙季节,各种忙、各种累…有时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都不过分。因为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黄金季节,“播种”的是希望,是期盼,所以沒有人会停下手中农活去旅行的。
二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虽然农村富裕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城市的生活水平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三是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收入跟天气有关,稳定性差,所以即使有点钱也不敢花,况且春耕投入较大,使不少家庭的经济己捉襟见肘了,哪里还没有闲钱去旅游消费。不过农闲时比如冬季,农民自行组团或随团出行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可以说,开发农村、农民的旅游资源还是大有前途的。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坐标山东德州小县城的农村,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永久性国家农田保护区。从我记事起家里便在种地,玉米小麦种过,棉花种过,辣椒种过,收入却是不堪入目,别说出去旅游了,花钱稍微大手大脚一点,或者老人生个大病什么的,绝对是要倾家荡产的节奏。
这几年情况有些好转,父母有工作,空闲时间打理农田,倒也算是小康。但是多年积累下的省吃俭用的习惯,更不能支持他们出门远游。我曾要求过他们来我这边玩,有山有水,每次被拒绝的理由都是:我们走了家里的地谁管,家里有事怎么办。我多次劝说无果。
总之,除非是种地大户,朴实的农民一般是不会花大钱出门远游的。(后面附几张家乡雪景图)
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还在田间劳作,在我们这里种的农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如果没有种经济作物,靠着两种植物一年抛去农药、化肥、种子的钱,到最后剩不了几个钱。更别说拿出多余的钱去旅游了。就是不让他们掏钱,儿女们拿钱他们也不会去,因为他们太知道农民的挣钱不易,他们会很心疼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