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前些日子奶奶身体不舒服,老是觉得胸痛胸闷,有时候喘不过气来,特别难受,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患有心肌缺血,我们不太了解是怎么回事,所以想了解一下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已经心肌缺血了,可以认为属于心脏病。我就是心肌缺血,医生说是冠心病(轻度的)。心肌缺血是冠状病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心脏病的一种,心脏病范筹很广,如肺原性、先天性、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克山病、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早博、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窦房结综合征等都属于心脏病的范围。

题主描述的老人胸闷气短,医生诊断为心肌缺血,没说冠心病,那是还较轻度的。再发生严重的话,系列症状就会相继出现。比如现在心肌缺血在50%左右,有胸闷气短的现象,达血供障碍65%左右,便回出现心绞痛症状。达75%以上,就有心肌梗塞的危险,再有剧烈活动,或受惊吓刺激,就很危险,就应该去医院做支架植入手术了。

群以,可以说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类的心脏病。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有很多人在体检查心电图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报告:ST-T异常改变或者提示心肌呈缺血样改变。这样的报告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等于患了冠心病呢?

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的报告或者说这样的心电图改变非常常见,可以出现在老人也可以出现在年轻人,所以说肯定不能只靠这样一份心电图就诊断为冠心病。尽管心电图是最常规的心脏检查之一,但目前明确的能够通过静息心电图确诊的心脏病只有两种,一种是心肌梗死,另一种是心律失常,而心肌缺血并不在此列。

那么,难道是医生报告错了?

在静息心电图检查中,ST-T异常改变和心肌呈缺血样改变其实是针对心电图波形改变的一种描述性报告,并不能确诊冠心病,也不能说明就是心肌缺血了。两种报告说法不同但实质相同,都是指的心电图上ST段和T波这两个能够反映心肌缺血的“波”和“段”出现了形态学上的异常,比如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等,因为这种异常最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所以在以前曾经会被描述成“心肌呈缺血样改变”。当然,现在已经很少这样描述了,多数的时候会报告成ST-T异常改变。

既然是这样,体检做心电图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是有意义的,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就是通过体检心电图才发现的。我们知道,冠心病目前分为五种类型,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原发心脏骤停和隐匿性冠心病。最后一种隐匿性冠心病也并非真的隐匿,只是平时没有症状而已,多数还是有心电图改变的,这种往往老年人居多一些。

如前所述,ST-T异常也可以见于一些年轻人,甚至有的还很明显,这类的很多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做一个心得安实验看一下就可以辨别出来是不是真的心肌缺血了,如果口服药物90-120分钟ST-T异常消失就说明是假性的心肌缺血。

除了这些情况外,ST-T异常改变还可以见于很多情况,比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以及一些药物损伤心肌导致等,并非冠心病的专利,至于如何鉴别就要靠医生的慧眼了!一般来说对于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是确诊或排除冠心病的准确办法,如果同时合并冠心病的症状就更能诊断了。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沈玲红主任医师回答:

如果说奶奶的话,我想至少这位患者应该到70岁以上的一个年龄了。如果有胸痛和胸闷的一些表现,喘不过气来,可能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心肌缺血,也可能是心功能的不好,心衰。也有可能是肺部的一些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胸闷、喘不过气来的一些表现。

如果医生认为心脏缺血,有可能这个心脏的血管是有问题的。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一个患者来说,我们应该综合地评估,检查她心肺的功能血管所有的可能性。最后找出导致这个患者发生胸闷、胸痛的一些主要原因。针对这个主要原因进行治疗,可能可以帮到这位患者。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心肌缺血是不是心脏病?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既然是心脏的一种病理状态,那么心肌缺血就是一种心脏病!

只是说心肌缺血可分急性、慢性。如果是急性心肌缺血,没有导致心脏形态改变、心脏血管改变、心肌纤维化改变等,通过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心脏的。

老年人考虑心肌缺血,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还是考虑慢性心肌缺血。

引起老年人慢性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且为综合性,并非某单一原因导致。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我们口中常说的“冠心病”。

老年心脏病人,可出现的症状:

1.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样疼痛,同时(记住同时)伴或不伴向左肩、左上臂放射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或含服“救心丸”之类的药物缓解。

2. 夜间平卧时可感到憋喘或呼吸困难,需要高枕卧位或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

3.活动时、饱餐后、寒冷、酒后、用力排便时等等的情况有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的情况。

4.还会有饱胀感,不思饮食,伴打嗝嗳气等。也会有或没有咽喉痛、牙痛、乏力、双下肢水肿等情况。

5.特别要留意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无典型症状的患者仅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是牙痛、颈椎痛等,也需特别留意,以免耽误病情诊断及治疗。

*心脏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因人而异,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胸闷胸痛、喘不过气为表现的疾病很多。

这位朋友的奶奶有胸痛和胸闷、喘不过气的症状,到医院医生考虑心肌缺血的的情况下,任然建议做详细的检查,常规的例如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肌钙蛋白等,必要的情况下可做冠脉造型来明确病情,解除心中的疑虑。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心肌缺血当然是心脏病,而且属于最常见的心脏病。

老百姓甚至误以为心肌缺血就指心脏病呢;其实心脏病是个大概念,和心脏病相关的疾病都叫心脏病,比如说: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瓣膜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有人问了,怎么没有提到心肌缺血呢?

其实我们平常说的冠心病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心肌缺血。但冠心病并不一定都有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只是冠心病的一种症状,或者说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啥叫冠心病,简单说就是心脏血管发生狭窄以后,且狭窄程度大于50%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冠心病。但血管狭窄>50%,并不一定发生心肌缺血。只有当这种狭窄进一步加重,>75%的时候,在一定情况下才发生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分为持续性和发作性;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就是心肌梗死,当心血管完全堵死的时候,血管堵塞的远端就失去了血流,没了血流自然缺血,这就叫心肌缺血,这时候因为血管彻底堵塞,所以就叫持续性心肌缺血。只能尽快打通血管,才能改善心肌缺血,才能挽救因为缺血造成的快要死亡的心肌。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就是要快要早。

发作性心肌缺血,也就是心绞痛。当血管狭窄>75%的时候,血管远端仍有血流,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血流也够心脏使用。但是当这狭窄逐渐加重,或当运动量加大的时候,比如跑步、上楼、吃过饱、大便用力、寒冷等等情况下,心脏需要加大工作量,心脏一旦加大工作量。这种狭窄的血管提供的血液就不够心脏使用,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出来就是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胸痛、肩背部疼痛等等,表现在心电图上就是ST段压低,就是医生说的心肌缺血。

对于这种发作性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他汀预防这种狭窄加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倍他乐克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等等药物。如果药物效果不好,就只有另辟新径,也就是支架或搭桥才能解决这种心肌缺血。

所以,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也属于心脏病,而且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吗?

你好,如果是心肌缺血的话,请先了解以下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心肌缺血概况心肌缺血的原因

当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时,心肌缺血就会发生,从而阻止其接受足够的氧气。血流量减少通常是由于心脏动脉(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造成的。

心肌缺血,也称为心肌缺血,可以损害您的心肌,降低其有效泵送能力。突然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肌缺血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异常。

心肌缺血的治疗涉及改善心肌的血流量。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打开阻塞动脉的程序或旁路手术。

做出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对于治疗和预防心肌缺血非常重要。

症状

有些缺血的人没有任何体征或症状(无症状缺血)。

当出现体征和症状时,最常见的是胸部压力或疼痛,通常在身体左侧(心绞痛)。其他症状和体征 - 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常见 - 包括:

  • 颈部或下巴疼痛
  • 肩膀或手臂疼痛
  • 一个快速的心跳
  • 身体活动时呼吸短促
  • 恶心和呕吐
  • 出汗
  • 疲劳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如果您有长期或严重的胸痛,请寻求紧急护理。

要求在梅奥诊所预约原因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当通过一个或多个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时,发生心肌缺血。低血流量会减少心肌收到的氧气量。

随着动脉随时间阻塞,心肌缺血可以缓慢发展。或者当动脉突然被阻塞时它会很快发生。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病症包括:

  • 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胆固醇构成的斑块积聚在动脉壁上并限制血液流动。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最常见原因。
  • 血块。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展的斑块可能破裂,导致血栓。凝块可能阻塞动脉并导致突然的严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病发作。很少,血凝块可能会从身体其他部位传播到冠状动脉。
  • 冠状动脉痉挛。这种动脉壁肌肉的暂时收紧可以短暂地减少甚至阻止血液流向心肌的一部分。冠状动脉痉挛是心肌缺血的罕见原因。

与心肌缺血相关的胸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触发:

  • 体力消耗
  • 情绪紧张
  • 寒冷的气温
  • 可卡因使用
风险因素

可能增加心肌缺血风险的因素包括:

  • 烟草。吸烟和长期接触二手烟可能会损坏动脉内壁。损伤可以使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的沉积物收集并减缓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吸烟还会增加冠状动脉血栓的风险。
  • 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与心肌缺血,心脏病发作和其他心脏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 高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损伤。
  • 高血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可以缩小冠状动脉狭窄的沉积物的主要部分。血液中高水平的“坏”(低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饮食造成的。
  • 高血甘油三酯水平。甘油三酯,另一种血脂,也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肥胖。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 腰围。女性腰围超过35英寸(89厘米),男性腰围超过40英寸(102厘米)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
  • 缺乏身体活动。不活跃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并且与较高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相关。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人有更好的心血管健康,这与心肌缺血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有关。运动也可以降低高血压。
并发症

心肌缺血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

  • 心脏病发作。如果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血液和氧气的缺乏可导致心脏病发作,从而破坏心肌的一部分。损害可能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 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异常的心律会削弱你的心脏,并可能危及生命。
  • 心脏衰竭。心肌缺血会损害心肌,降低其有效泵血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预防

有助于治疗心肌缺血的相同生活习惯也可以帮助防止它首先发展。引领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动脉强壮,弹性和光滑,并允许最大的血液流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