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橙的创始人褚时健曾经说过:“入一行,先别惦记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学着让自己值钱。要怎样学?哪里学?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过程。

1、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激发求知欲,自动自发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加强人际之间的有效连接,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达成工作目标,积累有效人脉;

3、在工作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足,不断纠正错误、完善提高自己,为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敲响警钟,提高警惕性,可谓“吃一堑长一智”;

4、在工作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日积月累,才能锻炼成职场达人,升职加薪才有希望。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职场笔杆子创业】独特观点: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切入到现实职场情境中,八定律』是较为客观的概率判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始终存在。所以,职场中凡是当领导的往往不是“能干活”的员工,实干型的员工经常是“执行者”的身份,自然工作中的所有矛盾焦点、头疼难题、棘手事项都会集聚到实干型员工这里,因此发生“矛盾”的机会就会增多、“得罪”人的概率就会变大,似乎“死得越快”就是理所当然了。

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看透表象抓本质,才是深度认识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路径:

(1)做得越多的员工,经常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每个人的眼睛都在拿着“放大镜”看你的一言一行,自然暴露出的“不足”和“缺点”就会越多,而且还会被“放大化”,往往会导致“成绩不抵失误”的结果。

(2)做得越多的员工,就越容易“树大招风”,无形之中招致的“嫉妒”和“防范”也会越多,被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概率就会越大,而且与同事发生矛盾,甚至“得罪”的人也很多,自然就会在显性或隐性行为中“被打压”的可能性会变得很高。

(3)做得越多的员工,会陷入职场中“干得多,错得也多”的不利循环当中,因为在领导和员工的认知和印象中,“一个错误往往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想要挽回大家对自己的良好印象,付出十倍的努力或许才会有回馈。

(4)做得越多的员工,“思维和社交”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中,头脑中整天考虑的就是“眼前”的工作和具体”的任务,不会思考“职场战略性”和“晋升战术性”的问题,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几乎没有参与社交的时间,更别谈“实用性”社交概念了。

职场中干活的员工,天花板就是“业务骨干”,“业务管道”似乎就成了实干型员工的职场发展轨道,想要“脱轨”,掉头转向,朝“管理型”路径发展,一旦超过5年工作周期,基本都会很困难。以我的职场经验,我认为“做得越多、死得越快”的员工,往往只有一种优势,那就是“苦干”,所谓的“情商”、“社交”、“察言观色”之类的职场技能,几乎为零。否则,“实干型”的员工,纵然会有工作失误,职场中的“容错意识”,一般领导还是会具备的,“为工作而工作”,任何领导都明白这个道理,员工不可能会达到题主所说的那种情境。

我始终认为:只有深刻剖析问题的表现形式、本质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提出的建议才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我将围绕“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的职场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实干型”员工的职场发展环境来进行系统阐述,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参考和使用:

一、『八二定律』和『劣币驱逐良币』

(1)『八二定律』的“前置条件

学过逻辑学的人都知道“三段论”,就是任何事情在下结论时,都会有一个“前提”,无论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

同样,职场中员工“干得越多、死得越快”,符合“二八定律”也有一个前提,即“前置条件”,那就是:员工仅有的优势就是“实干”、“苦干”,除此而外,什么“社交”、“情商”、“恭维”、“攀靠”等职场生存技能,几乎为零。否则,就不会出现“干得越多,死得越快”的现象,因为这并不符合“职场现实”!

(2)『劣币驱逐良币』的“背向现实

把经济学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放在职场当中,虽然在理论上不是很契合这个职场现象,但是“劣币驱逐良币”却能很形象地反映出职场的“背向现实”:为什么干活的人经常不受领导重视,而看起来整天不怎么干活的人却获得领导提拔?

这种职场现象,似乎又到处都是,其实本质上判定一个员工到底有没有价值,并不是看这个员工到底做了多少工作,领导之所以重视这类员工,往往欣赏的是他们的想法、点子、思路以及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从表面来看,这种现象给人造成了一种“不公平感”,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从而使得很多员工都默默离职而去。

二、陷入『管道思维』

(1)君子不器:管道思维

孔子曾讲:“君子不器”。

释义:一个人在社会或职场中,千万不能陷入一种“标签化”和“技能化”的情境身份中,不能说别人一提起你,就说你是写作的,单一化的技能会限制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前路。

用管理学理论来讲,叫“管道思维”!即员工会在不自觉、无意识当中,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陷入一种“管道路径”中,很难“脱轨”,等于是“作茧自缚”。看似每天在进步、在前行,但其实路径很窄。

现实中,“做得越多”的员工,思维往往会放在具体的工作事项上,眼光只会盯着手头上被自己按照轻重缓急的性质排好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职场发展路径,更别说助力职场提拔和晋升的“社交圈子”,以及和领导相处的方式方法了。

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干得越多的员工,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晋升和提拔?

(2)思维和社交:零起点,无规划

做得越多的员工,往往注重实干,并不会在思考上用力。

可以说,实干型员工的“思维和社交”,往往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在职场晋升、提拔、升迁上,没有丝毫“战略性”规划,整天关注和盯紧的就是“眼前”的事项和“手头”的工作。

另外,整天苦干的员工,往往不会有多余时间去搞社交,而恰恰人脉资源又是职场人发展和提升的关键资源,交际能力则是晋升和提拔的重要技能,缺失了这两点,实干型员工几乎就不会有职场提拔的可能了。

所以,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员工在职场的发展思维和交际能力提升上,如果用功不多,不注重“实用性”发展技能,几乎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三、『聚光灯』:成绩不抵失误

(1)“聚光灯”:缺点被“放大化”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职场中往往会被当做“焦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没有任何可以掩饰不足或隐藏失误的可能性。

而且,每个人还会拿着“放大镜”,睁大双眼用力观察你的细微举止,很想发现你的“失误和缺点”。

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你“当众出丑”,降低你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二是抬升自己,显示自己的能力在你之上,想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欣赏。

(2)“成绩不抵失误”: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弥补

为什么职场新人尤为重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就是因为想通过自己的”谨小慎微”来避免自己犯错、出现失误。

那到底职场新人都害怕什么?就是因为“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的道理!

职场人都知道一个现实: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似乎就是一个职场怪圈,很难逃脱出来。因此,在领导的认知和印象中,员工如果在关键事情上犯错了,那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对这名员工都不会有好印象,更别提重用了。

对员工来讲,要想挽回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以前的形象,可能就需要兢兢业业做10件事情来弥补之前犯1个错误的代价,因为只有做到10件事情,才会稍微有所反馈,这是职场经验,含糊不得。

四、『树大招风』:招致嫉妒

(1)枪打出头鸟:穿小鞋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被当做焦点后,就会有“树大招风”的危险,无形之中会招致同事们在背后的暗暗“嫉妒”,会时刻“防范”你的行为,甚至是“穿小鞋”,目的是拉低你的形象、弱化你的能力、减小你的成绩。

职场人都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都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果,但是当领导重用你时,给你分派工作,员工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借口,硬着头皮也要接下。

(2)棘手难题:得罪人

做得越多的员工,容易“树大招风”,无形之中就会招致同事的“嫉妒”和“防范”。

如果说“嫉妒”的同事是小部分人,那么大多数员工,我相信一定会将你看成他们在职场发展中的潜在“竞争对手”,这样的概率其实会很大。

另外,干得越多的员工,承担的工作事项多的同时,很多棘手的问题、容易产生矛盾的难题都会扑面而来,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而且,还会与同事经常发生矛盾,甚至,自然就会在显性工作或隐性行为中,受到别人的“打压”,这种可能性会非常高。

结 语

职场中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这个逻辑链条要想成立,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类员工的情商不高、社交能力不强、对自己的职场晋升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付诸实施。实际工作中,实干型的员工,肯定是干得多就错得多,领导对待员工的印象也会发生改观,而且面对的矛盾和棘手难题也较多,很容易得罪人。更重要的是,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阻力,比如嫉妒和打压,尤其是被同事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后,自己的职场发展就很困难了。

—END—

我始终相信:“一支笔足以撬动职场,一支笔足以结识你我!”

我是【职场笔杆子创业】,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为你解疑释惑。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有用,希望【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原来我手下有一名小姑娘,做事很积极,可是经常被我批评,好在她脸皮厚,也没多往心里去,有一次,她还有点不服气的问我:

“喻总,你是不是偏心啊。为什么同样是做事,你对媛媛姐那么包容,我一次都没听你批评过她,是不是因为我做多错多啊?”

猝不及防!我真没想到这小姑娘敢这样向领导问话,果然是胆大自信的90后。不过我到底是老江湖,就装腔作势咳嗽了两声,立马稳住了阵脚:

“你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知道为什么吗?”我卖起了关子。

小姑娘看着我,嘴里“难道……”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我怕她想歪,就赶紧接过话头:

“原因很简单,你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但事情做的怎么样,你想过没有?这样吧,你过来一下,我给你看一下媛媛做的表格。”

我打开电脑,把媛媛其中的一份汇报材料展示给小姑娘浏览。果然不出所料,小姑娘看完就发出了“啧啧”声,我便趁热打铁的说:

“看到了吧,这只是一些汇报的表格,还有其他的工作文件,不太方便给你看,这就是人家的工作质量。你要明白,你做的那些事情,我都看在眼里,为什么没有对你提出过表扬?想过吗?就是希望你要加强锻炼,要细心一些,不要经常出错或者遗漏,让我给你挑错甚至返工,你要清楚那是很耽误时间的。”

小姑娘嗯嗯嗯的直点头,对我抱有一种很感激的目光,她说:

“喻总,我明白了,做事情不光要做的多,还要做的好,我一定努力!”

“好,我相信你。”我报以信任的目光,毕竟她还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只要态度认真,还是要给她机会改正缺点和错误。

如果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再这样毛毛糙糙的做事情,恐怕我早就不要人家了。她也得感谢遇到了我这样的好领导!

我想我说的这个事情在职场上应该是不鲜见的,有些人总觉得是“做的越多,死的越快”,以为是公司和领导在捣什么鬼,总觉得自己受了好大委屈似的,其实根本就没有反思过自己:虽然自己做了不少事情,但是不是没有一件做到位?是不是总是犯重复的错误?

我相信,任何一家想做好业绩的企业,任何一个正直公正的领导,都喜欢那些勇于承担,敢于多做事并把事情做好的人。根本不会出现你做的好还会死的越快的情形,那简直是昏了头了。即便真有个别情况也不是普遍的,其结果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应该改做:做的越多,未必死的越快,但做的越多越差,必定死的越快。因为在浪费资源,甚至造成较大损失,毕竟,工作质量和产出同等重要!

你说是吗?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不管你信不信,以我20年的职场经验,现实职场中做的越多,真的高达百分之八十会死得越快;当然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倒是有可能“获得重用”或“升职加薪”的。

为什么在职场里,你做的越多,竟然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概率会“死得越快”呢,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只要你在职场混过三年,一切就明白了:

1、你确实“做得越多”,但老板并没看到你“做得越多”!

小王工作非常认真,早晨8点到办公室,就忙的脚不沾地,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整个白天忙的更是几乎一口水都来不及喝,下午7点才忙完工作,疲惫的下班了!

小李白天一会儿看看网页,一会儿刷刷手机,一会儿找同事闲聊,中午还午睡了2个小时,下午5点多才开始精神抖擞的工作,一直工作到夜里8点!

老板出差归来,晚上8点回到办公室,看到在工位上精神抖擞,认真工作的小李,不由得一阵激动,过去拍拍小李的肩膀“最近你太辛苦了!来,我请你吃宵夜!”

2、你确实“做得越多”,但老板并没有看到你“做的成绩”!

小马工作勤劳,老板布置的任何工作,全部一丝不苟的完成,同时还主动承担了很多工作,对同事也是有求必应,天天忙得昏天黑地!

小周则不一样,对老板布置的工作,他有些都敢敷衍,很多事情也就是装装样子,连汇报的PPT都是抄抄其他同事的,经常踩着时间点提交!

年终,小周并评为“优秀员工”,因为小周的4个KPI全部优秀完成!小周聪明啊,他只做那些“考核他们的工作”,不考核的能敷衍就敷衍!

3、你经常“做得越多”,就衬托出其他同事“做得不多”!

办公室里的同事本来都是9点上班,大家基本都是8点40分才陆续到来;小张偏偏要7点半和老板差不多到来,又是打扫卫生又是开始工作,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晚来!

老板布置3项工作,其他同事都面露难色,认为在2天内完成这三项工作是不可能的,时间太紧张;小张直接把3项工作接过来,并承诺老板“1天内就可以完成”!

其他同事慢慢就不再配合小张的工作,开始有意无意的将小张“出错的地方”汇报给老板,老板天天听到“出错”,无意中认为小张“出错的地方太多了”!

“做得越多”为啥通常会“死得越快”?是因为你虽然“做得越多”,但老板不一定看见;你“做得越多”,成绩反而越不突出;最关键的是,你“做得越多”,出错的几率也就越大,同事们又对你满肚子意见,更愿意将这些“错误”报告给老板。

而能够通过“做得越多”获得重用或者升职加薪的百分之二十,则是在“做得越多”的基础上,同时做好了以下三种事情:

1、工作展示

就是“做得越多”,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做得越多”展示给老板看,获得老板的肯定!基本上是早请示晚汇报,事事有PPT,件件做回顾,各种秀!

2、工作成绩

“做得越多”但只做那些“容易出成绩的事情”。不容易出成绩的,完全绕着走,不然辛辛苦苦最后没成绩,做了等于没做!

3、同事维护

虽然自己“做得越多”,但同时也注意维护和同事们之间的关系,不让彼此的过于僵硬,尤其是不要衬托出同事们“偷懒”或者“无能”。

总之,以我多年的职场经验,在现实职场里,百分之八十的员工都是做得越多,死得越快的,不说别的,就一个“同事打小报告”就够受的啦!而真正聪明的职场人,做得越多,同时会开展工作展示、工作成绩以及同事维护的。否则,吃力也不讨好!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剖析职场!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管理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全部原创,助你职场再出发!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老董在公司干了10年,去年公司公开竞聘二级部门经理,结果老董被刷了下来,喝了点酒得老董怒吼;“十年来鞍前马后,关键时候哪一次不是我顶上去的,这么多的成绩还抵不上一次失误,真是干的越多,死得越快”。

我来到公司时,老董已经是项目经理了,是领导身边的红人,加上对工作的认真程度,领导都喜欢给他安排工作。“小董能力很强,好好干,不要怕犯错,干出成绩了,公司领导都能看到,到时候自然会给你升职加薪”,这是领导对他经常说的“毒”鸡汤。

记得公司拓展了第一个省外市场,而问题是公司对这块业务还不是很熟,所以派一个得力的项目经理非常困难,而且要长期出差,在研讨会上大家都不说话,一方面是不了解业务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不想离开自己的家。

领导看大家都不说话,对自己提的意见也不发表意见,索性直接点了老董的名,“小董,你是咱们公司业务能力最强的一个了,而且平时表现都很不错,这个任务也只有你能胜任了,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做到的我帮你去协调”。

老董当时听着也很无奈,随后其他同事也跟着领导吹风,在一边毫不保留地夸老董,老董只能接受,所以这个省外第一个项目经理就产生了。

老董到了现场后发现,这个地方比较落后,而且生活方面也很不习惯,但是背着领导的信任,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刚开始的几天,他每天都要熬很晚,把客户的资料借过来学习。

在老董的努力下,项目团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项目结束后,客户特意向公司发了表扬信,表扬信中点了老董的名,并对项目成员的付出表达了感谢。

老董回到公司后,领导很关心他,让他给大家做经验分享,而其他同事并没有像他接受任务时那样夸他,只是平静地听着他的经验讲解。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他又被领导安排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比较大,其他人同样以各种有推脱,不去做项目经理,老董又是临危受命,可是这次他却惹了麻烦。

项目开工后,因为客户催得紧,产品研发出来还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就上线了,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问题。

有一天早上,客户像吃了炸药一样,让老董到他办公室,指着电脑屏幕,“我之前录入的数据呢,让你系统给吃了?这么长时间了系统有问题都没发现,你们工作怎么做的......”。

老董极力给客户解释,但是客户就是不听,可能也因为其他事情惹他生气了,火气就是下不去,随后直接打电话给公司,当天公司副总亲自去客户现场道了歉。

随后老董被公司给了一个处分,因为对丢数据这样的事情,公司都是零容忍的,就是老董没做好工作才产生了,老董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了。

从那以后,老董回公司大家看他的眼光变了,就是一种“你也有今天啊,你不是很拽吗,你再神气一下看看”。老董彻底受伤了,感觉自己努力付出,出了事情不但没有得到领导的理解,就连同事都拿这件事踩他。

从那以后,老董只学会了干活,但是领导依旧给他安排很多工作,安排工作的时候都这样说,“小董,不要因为一次事故就打击了积极性,你的能力我们都是清楚的,放心去干,出了事有我给你顶着”。

老董这时候已经不相信领导的这些话了,可是作为下属,他又不能拒绝领导的安排,所以每次收到任务后都埋头苦干,但是对工作的态度依然没有变,只是不爱说了。

去年公司公开竞聘二级部门经理,老董鼓足勇气报名参加了竞聘,他准备的内容很扎实,而且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没有一丝夸大的成分,可是最终他落选了,原因就是工作期间发生过重大事故。

当天下午,我们几个关系好的叫老董一起去放松一下,找了一个小酒馆,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可是老董上来就吹了一瓶啤酒,对着包厢的电视大喊;“十年来鞍前马后,关键时候那一次不是我顶上去的,这么多的成绩还抵不上一次事故,真是干的越多,死得越快”。

然后转身对我们说,“没关系,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时间久了,这样的事情都就想开了,毕竟还要生活,我可不能因为这个影响我的生活”,听老董这么一说,我们也没有了顾虑,直接开干。

后来老董虽然做事很认真,但是做的事多了难免会出错,但是领导并没有像说的那样,除了问题他顶着,每次除了问题都是找老董的问题,不是扣绩效就是公开批评,最终老董直接转行做销售去了。

这是我身边同事的真实故事,他不仅是我的同事,还是我的好朋友。“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这个问题在如今的职场中很普遍,主要从领导、个人和其他同事三个角度去分析:

作为领导:他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至于怎么实现,那就要看员工的能力了,所以他把员工早已经划分了三六九等,而且最高等级的绝对不是干活能力很强的人,等级最高的是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帮助他做管理的人。

但是公司具体干活还得有人要干,所以那些实干型的员工就是他安排工作的对象,只要你能干活,什么样的话我都能说,目的就是“忽悠”你好好帮他干活,但是干活出错了,他只看结果,从来不问过程,所以一旦出错,那么你在他心里的地位就下降了一个甚至几个等级。

如果你的存在威胁到我的利益,那么我肯定会把最难做的事情交给你去办,明知道没有好的结果,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你犯错误,以此来打压你,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是不排除没有。

作为个人:有好的工作态度是你有能力的基础,但是你能力强了,领导会不停地给你安排工作,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错误比较严重,仅需要一次,你就彻底废了,领导不可能再给你重要的工作了,当然升职加薪更加不可能实现了。

作为其他同事:他们对你最多的可能就是嫉妒,因为你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在他们眼里,你是领导的红人,树大招风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么工作自然都会推给你去做,他们等的就是你犯错误的那一刻,此时他们心里所有的怨恨好像都没有了,只会开心的看你笑话。

综上所述

平时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学会适当地拒绝,不要乱出风头,成了一个为领导干活的机器,当机器出现故障了,是没有人来帮你维修的,你想做回一个普通的员工都很难。

平时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产生隔阂,如果同事对你产生了记恨,那么总有他落井下石的时候,到时候你只能自己承受一切了。

当然学会拒绝并不是让你想尽一切办法把活推给别人去做,对自己有利的工作要当仁不让,全力以赴,这才是你升职加薪的机会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职场中,真的是做的越多,死的越快,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以至于我最后辞职不干,另寻出路了

之前很早的时候在一家公司做IT运维方面的工作,当时我这个职位算是独门独户,没有领导。很多人都觉得懂电脑的一定办公软件玩的也不错,非常不凑巧的是我的办公软件玩的确实还算可以吧,当时公司很多同事遇到问题就找我,我都给一一解答了。以至于到最后销售部的总监,直接让我帮他分析销售数据,当时年轻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下来了

有一次开月度会议,老板指出一个数据与实际相差太大,问销售总监是怎么回事,他答不上来,最后跟老板说数据是我做的,就把我叫到了会议室批评教育了一番,当时特别生气,考虑到销售经理的颜面我也没有爆发,事后遇见我还板着脸好像全都是我的错一样。最后检查了下是数据源没给全。从此之后再也不帮人做工作了,没过多久我也离职了,这件事我也悟出了职场中的几点道理

一、不要有求必应,当老好人

当时我对所有人都是有求必应,当我表示不会再为任何人解决问题后,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渐渐的不理我了,他们觉得我是故意难为他们,之前我这十几分钟就能搞定的问题,现在自己需要几个小时,拉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也是跟我一个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告诉我的,我也不止一次让他们自己学学,他们就是不学,总觉得有我做就够了。都是因为之前有求必应,他们也养成习惯了,觉得就应该我做

二、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做得越多,错误的越多,这是必然的。 就像我这样,帮别人做到头来还把责任推给我,实在是得不偿失。因为在职场中一件事你做的好,上级领导都觉得是应该的,别人不会记得很久。但是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上级领导就会记很久。所以人们常说:一个错误往往需要十几件好事来弥补

三、不是做得多,就会升职加薪的

在职场中上班时间,不管你做的再多,大家都觉得是你应该做的,因为付你薪水了。领导觉得只要你能做,你就可以做,所以你不管做的再多,领导也不会觉得你多优秀,都觉得你是应该的,这也是很多企业不给老员工涨工资的原因。上一条就说到:做得越多,错的就越多,反而可能留下负面的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