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同道中人,或是文化近人,所以是阳春白雪般的存在,流传在小圈子里,没有自上而下系统性的传播
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无论喜欢写作诗词还是爱好欣赏诗词,都要求其个人素质、才能起码要具备下几个方面:
1、高度发达的空间想象力,尤其在具象想象力方面要超凡脱俗,写诗时,诗人头脑里会不断的连绵不绝的产生相关空间里的各种场景、景色、人物形象,可能在头脑里一边搜索形成真实空间里可能出现的景象,一边可能需要自我构筑景象,即凭空现象。只有自我想象空间里拥有了所需的具象,诗人才谈得上去用文字表达、表现出来。而对欣赏诗的读者来说也是如此,不能缺乏空间想象力的读者,他很难让诗句在自己头脑里转化成各种形象、场景、景色等等的具象,那他就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一首诗的意蕴、音律美感——诗人要能够让自己头脑里的想象结果转化成文字,阅读诗词的人要能够在自己头脑里将文字转化成各种具象,要求相反,但诗词的写作和阅读,都首先离不开空间想象。这方面不够发达的,文字再强也成不了诗人,或者不喜欢阅读诗词。
2、高度的文字提炼和解读能力,其要求也超过其他文体的涉及,比如写作诗词,就比写作其他体裁文体的作品,对文字提炼要求更高,中外诗词写作都是如此,即便现代自由诗,也高度要求句子文字组合本身除了意蕴外,还要有内在的音律,因为有音律的诗句无论高声朗诵还是自我默诵,都会产生一种韵律美感,而这必须通过炼字炼句才可能获得,更不要说中国古典诗词了。主谓宾基本语法要求无所不在,但为了韵律、内涵以及简练,诗句常常没有你我他,可事实上一个句子无论诗句还是小说句式,主谓宾不能破坏,否则就是病句,所以如何没有“你我他”,却又叫阅读者阅读到“你我他”,这就是诗人在写作时对诗句高度提炼的结果,同时也是阅读诗词者的高水准阅读结果——对诗人要求与其他文体写作不一样的文字提炼能力,对诗歌爱好者要求也是与阅读其他文体不一样的文字解读能力。文字提炼能力差劲,是成不了好诗人的,同样文字解读能力低水准,也是无法欣赏到诗词之美妙的。
3、容易冲动的情感与高度文字表达能力的融合能力。没错,光有冲动的情感成不了了诗人,也无所谓欣赏诗歌,单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创作不出好的诗词,只有能够将它们二者高度融合后迸发的火花,才可能炼出诗句,才可能挥洒出好诗词。阅读者也差不多这么要求,只有那些具有容易冲动的情感特性,并能够将其融入文字表达的人,才可能喜欢上诗词,喜欢诗词的人和喜欢小说的人不一样,后者更喜欢故事、情节演绎,而前者不在乎故事情节,而在乎感情表达、空间场景美感。能够写出皇皇巨著的哲学家,文字表达能力当然也不差,但是严密的逻辑分析和推理,容易摧毁激情和空间想象,其文字表达能力完全无法与个人情感融合,所以哲学家就是哲学家,除非某个哲学家同时具有情感和文字能力,那么哲学家兼诗人,或者反过来说诗人兼哲学家,不是没有,是少数,好的诗人兼好的哲学家就是极少数了,比如TS艾略特这样的诗人,比如苏东坡这样的诗词一代大家,他们作品往往极具哲学意味,他们在哲学上的思考,也已经到了还深刻的境界,不逊于很多哲学家。
——可以说,喜欢诗词的人,都是拥有了上述三方面才能的人,三方面才能综合的水准高低,决定了诗人还是诗词爱好者的水准高低。苏东坡和TS艾略特无异在这三方面的综合水准都属于顶尖水准的,而你我,当然还处于普通水准,所以人家成了诗词超级高手,你我只能阅读欣赏人家的诗词作品,最多闲得慌时候草草几首烂诗。这就是你我和他们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但你我和他们仍然属于一类人,即都是喜欢诗词的人。
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喜欢诗词的大多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思维发达,思想跳跃,情感丰富、内心浪漫、多愁善感的人,比如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文化底蕴谈不上,但真是情感丰富,浪漫多愁善感,总感觉怀才不遇,但我耐住了寂寞。但有些伟人可不多愁善感,如毛主席。毛主席诗词豪迈霸气,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情怀,有宏大气象。毛主席作为诗词大家,感情一定是丰富的细腻的,但是说他多愁善感,恐怕不是。所以不能笼统说喜欢诗词就多愁善感。
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是很难写出古诗词的。因为诗词是古代文人精神文化的结晶。格律考究,用典极其丰富,尤其是宋人,用句用字必有出处,他们都 博览群书,都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典故史实等学问,所以要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读懂它,因而喜欢它。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特殊的文化载体,写诗词必须是真情实感,对诗词必须有强烈的感情。所以读一个人的诗,就是读他的心,他的思想。
诗情画意是它的魅力所在。只有思维发达,情感丰富的人,才能从中找到精神契合点,所以才喜欢。如王维诗,诗中有画面中有诗。有文化底蕴的人很多,但喜欢古诗词的人很少,好在现在国家重视,振兴国学,中小学科本里古诗词比重大大增加了。
爱好诗词的人都有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写诗词的人都会把这种情怀倾注在他们的诗词里。只有有理想,内心浪漫的人,才能从中享受到,才会喜欢。
诗言志。喜欢诗词的人多少是有些文学素养和追求的有志之士写诗词可直抒胸臆。 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欢写诗、填词,是因为都是生不得志,借诗词创作发泄内心积怨,和对现实的感悟。像杜甫,苏轼,不得志时作品特别多,毛主席也是。
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首先是形象思维发达的人。其次性情浪漫,感情充沛,敏感好激动,长于咬文嚼字。
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应该是有情有义的人、心柔似水的人、当然也要有一定中文功底的人。
这些人对情感特别在意,一但失恋,内心特别痛苦。看见激动的场景或受人恩惠,容易感动,泪水易流。这种人一但学会诗词创作,其作品则以众不同,多数为灵魂之作,写的东西全是真情实感,少见雕琢之次品。
喜欢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我觉得什么人都有可能喜欢诗歌,只分有没有空读和敢写不敢写。
虽然每朝每代总有人讲"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大家心里都认同另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在什么年代,包括现在,人们依然把读书当成实现梦想的首选阶梯。而诗歌因为字数少、意境高且朗朗上口 一直倍受每朝每代人的喜欢和追捧,而且喜欢的人群相当广泛,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诗歌成了他们抒发胸臆的武器。
写出好的诗歌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的,这就像一道坎一样拦住了很多跃跃欲试的人,于是就变成了很多人喜欢诗歌却不敢写的局面,其实叫我说诗歌就是一种抒情的工具。不会写格律就写古体或新诗,再不会就写打油诗,开心就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