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霍去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神名将”,一生未尝败绩,17岁就被封冠军侯,22岁更是“封狼居胥”。 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是种什么概念,能不能通俗的举例解释一下?

历史上,率军攻打到狼居胥山的一共有五人,但年纪最小,功劳最大,影响力最深远,且干过封禅之事的人,就只有霍去病一人了。

霍去病,就像是天空的繁星,照耀了中华大地二千余年,让人遥不可及。

霍去病,前140年出生,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所生的私生子,当时卫氏一族还处在社会最底层,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日后可以成为光耀千秋的大将军。

霍去病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他刚满一岁的时候,因为这一年他的姨母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卫青也入宫当值,卫氏一族开始逐渐显贵起来,他也由此成为贵族中的一员。

霍去病十岁的时候,卫青开始征战匈奴,到他十六岁的时候,卫青已经成为大将军、平阳侯了。

受到卫青的影响,霍去病从小就喜欢骑射,如果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但他得到了汉武帝的喜欢,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汉武帝就将封为侍中,待在身边亲自教导。

不过,霍去病这个人与众不同,汉武帝想教他古代兵法,他却认为战争应当因时制宜,古代兵法未必适用。

换成其他人,汉武帝肯定没脾气,但如果是霍去病,那就不一样了,汉武帝对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宽容,还让其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学习。

霍去病十八岁这一年,卫青准备率军出征漠南,目标直指匈奴右贤王,他年轻气盛,也开始蠢蠢欲动。

事实上,霍去病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他自幼就将为国效力,成为驰骋战场的大将军,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着。

史书记载,霍去病身强力壮,善骑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这是他日后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匈奴的原因所在。

那么,霍去病究竟有什么先进的军事思想呢,这一点可以从他第一次出征说起。

当时,霍去病见卫青就要出征了,于是请求汉武帝,让他也带一支人马出征,汉武帝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汉武帝的意图是,趁这次机会让霍去病历练一下,于是封霍去病为剽姚校尉,让其到卫青军中挑选士卒。

对于一般的将军,当然是兵越多越好了,但霍去病不一样,他从数万人中挑选了八百个年轻力壮的轻骑兵,并且他不跟随卫青一起出征,而是单独行动。

很快,大军就出征了,霍去病出征前要求将士们只携带必要的武器装备,以及少量口粮即可,尽最大可能减少携带物品的数量。

霍去病为何要如此呢?

霍去病认为,匈奴人来无影去无踪,如果组织大军攻打,可能连匈奴人在哪里都找不到,不如率领少量精锐骑兵,快速穿插到匈奴腹地,对匈奴人进行一次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据记载,霍去病带着这八百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行进了数百里,一直打到了匈奴王庭附近,一路上砍瓜切菜,最终斩杀了两千二百多匈奴人,并俘虏了匈奴单于的祖父、叔叔,以及大小官员数十人。

在掠夺了匈奴人一番之后,霍去病带着军队返回了,汉武帝得知他取得大胜,高兴得不得了,当即论功行赏,霍去病因为两次功冠全军,而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十八岁就封侯,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办到了,如果联想到当时名将李广五十多岁了都还没封侯,就知道霍去病有多厉害了。

但是,这还只是霍去病人生的开始,前121年汉武帝突然冷藏了卫青,而是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其率军攻打匈奴人占领的河西地区。

当时,占据河西地区的是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他们有精锐骑兵十几万,霍去病却只有一万骑兵而已。

这一次,霍去病依然采取了快速行军的战略,他出陇右,转战河西五国,由于匈奴人被打得猝不及防,所以他杀敌无数,之后又在六天时间里行军一千余里,击败了匈奴单于的儿子。

而后,霍去病越过焉支山,对匈奴主力发起突然袭击,最终斩杀近万人,杀掉了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了几十名贵族、官员,还获得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对匈奴造成了严重打击。

霍去病一举收复河西大部,汉武帝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下令增加他的食邑二千二百户。

当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发起攻势,按照之前的布局,公孙敖与他分两路大军出击,然后在指定地点汇合,但公孙敖迷路了,他只得独自率军深入匈奴腹地。

这一次,霍去病依然采取了快速行军的策略,他一路上砍瓜切菜般杀掉匈奴人,抢夺他们的粮食和马匹作为补给,一直抵达祁连山才率军而还。

战后清理战果,霍去病所部共计斩杀三万两千余匈奴人,俘虏两千五百余人,其中包括匈奴五个王及王后,匈奴的阏氏,五十多个王子,以及相国以下官员近六十人!

霍去病连续在春夏两季对匈奴发起攻势,斩杀四万多人,严重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为日后漠北之战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争结束后,霍去病率军返回京城,汉武帝论功行赏,增加霍去病的食邑五千四百户,至此他的食邑达到了万户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当时,整个汉朝食邑达到万户的人,就只有卫青和霍去病了,要知道汉朝封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万户侯是则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霍去病却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做到了,我们除了膜拜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前121年秋冬之际,汉武帝得知一个消息,由于屡次兵败于霍去病,匈奴单于很生气,准备杀掉浑邪王,浑邪王十分害怕,便联络休屠王一起投降汉朝,但休屠王不肯,浑邪王便将其诛杀,还吞并了其部众,然后派人联系汉武帝商讨投降事宜。

汉武帝认为匈奴人可能有诈,于是派遣霍去病率领大军前去接受,当时双方在黄河北岸的一个地方相遇了,却突然发生了骚乱。

原来,有不少匈奴人不愿意投降汉朝,见到霍去病之后有畏惧其威名,于是纷纷四散而逃,尽管浑邪王百般阻止,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逃跑的人还越来越多。

眼看匈奴人就要四散而逃了,霍去病急中生智,他率领部众火速冲向匈奴人,先是控制住了浑邪王,然后下令斩杀了八千多逃跑的匈奴人。

匈奴人见霍去病大开杀戒,便不敢再逃跑了,而是束手待命,霍去病便将浑邪王送往长安,然后将其部众四万余人编入军队,最后率军返回长安。

在收降了浑邪王之后,汉朝得到了整个河西地区,这件事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匈奴的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当时匈奴人就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汉朝取得了与西域诸国联系的通道,并且不再需要派遣过多兵力镇守在河西了,百姓的负担也因此大大减轻。

不过,这还远远不是霍去病的人生巅峰,他即将在漠北之战中一战封神,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崇拜的对象。

前119年,汉武帝认真分析敌我形势后认为,必须深入漠北对匈奴来一次大的打击,才能让匈奴人彻底老实。

汉武帝与众臣商议之后决定,发起史上最大规模的汉匈之战,也就是漠北之战。

这一次,汉武帝任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同为主帅,各自率领五万精锐骑兵出征,其中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

按照原计划,霍去病准备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单于作战,卫青则攻打匈奴左贤王,但后来卫青意外与匈奴单于遭遇,霍去病只得继续前进,寻找左贤王的踪迹。

卫青与匈奴单于的战争,我这里不多说,大致结果是由于李广迷路,未能在指定位置出现,导致匈奴单于逃走,李广因此自杀。

不过,卫青的战绩还是可以的,斩杀了一万余匈奴人,汉武帝对此表示认可。

漠北之战,主角注定是霍去病,他率领大军快速前进,半路上与左贤王遭遇,双方爆发大战,最终霍去病取得大胜,左贤王则远遁。

霍去病怎么可能放过左贤王,他一路追击,终于在狼居胥山追上了左贤王,再次将其击败,左贤王继续北逃。

这是汉军第一次攻打到漠北的狼居胥山,狼居胥山是漠北最北的地区之一,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哪里呢?

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神山,也是后来蒙古人的三座神山之一,就叫做肯特山,在外蒙境内,距离俄罗斯非常近。

霍去病将左贤王赶到狼居胥山以北,将左贤王逼得退无可退了,这样的功绩,在当时只有他一人办到了。

因为这份巨大的功劳,霍去病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决定在狼居胥山进行封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封狼居胥。

于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禅礼,之后他继续追击左贤王,又在姑衍山(今外蒙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

霍去病依然没有停下脚步,最终他在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再次击败左贤王,这才率军而还。

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所部一共斩杀了七万四千余匈奴人,并俘虏了大量匈奴人,以及无数牛羊,这也是汉朝对汉匈大战中,汉朝将领取得的最佳战绩。

此战过后,霍去病所部的总歼敌数,也达到了了惊人的十一万多,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漠北之战的影响十分深深远,严重打击了匈奴人,匈奴自此之后再无实力与汉朝硬刚,只能处在被动防守的境地。

而汉朝取得漠北之战的胜利之后,不但稳固了之前的战果,还彻底取得了漠南地区,丝绸之路因此畅通,自此之后各地使节与汉朝往来不断,汉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域及中亚地区。

对于霍去病来说,漠北之战则是他人生的巅峰,他取得了前人没有取得过的战绩,而且让个人荣誉达到了顶峰。

我们都知道,自战国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就一直受到匈奴侵略,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甚至差点在白登之围中无法脱身。

可以说,由于匈奴太过强大,所以中原王朝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态势,谁能想到有一天,中原人能够打到狼居胥山,打到北海呢?

霍去病不但做到了,而且在匈奴人的地盘上举行了封禅仪式,这对匈奴人来说是天大的耻辱,却是汉朝走向巅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由于霍去病个人战绩彪炳,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战后汉武帝增加他的食邑五千八百户,设立大司马之职,位在丞相之上,执掌军政事务,由卫青和他共同担任,卫青称为大司马大将军,而他则称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封狼居胥,进万户侯,位极人臣,这其中任何一个成就,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霍去病因此称为历史第一人,尤其考虑到他只有二十一岁(虚岁二十二岁),这就更加难得了。

那么,封狼居胥究竟有多厉害?

我这么来说吧,历史上率军抵达过狼居胥山的,一共有五个人,除了霍去病之外,另外四人分别是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蓝玉,以及明成祖朱棣。

这四个人,打到狼居胥山的年纪,最少也是四十多岁,都比霍去病年纪大得多,并且他们面对的敌人都不如匈奴人强大,取得成绩也多半比霍去病差。

唯一一个斩杀敌人数量比霍去病多的人是蓝玉,他斩杀了北元七万七千余人,但当时北元已经十分衰落了,战斗力与匈奴人根本无法相比。

并且,这四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像霍去病一样,在狼居胥山进行封禅仪式,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只有天子才能封禅,大臣是没这个资格的。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霍去病为何能封禅呢,事后汉武帝也没有追究责任呢?

主要还是因为,霍去病封禅不是代表的个人,而是代表汉武帝,代表汉朝,再加上他有巨大的功劳加持,因此汉武帝不但没有问责,还大大赏赐了他。

事实上,真正让霍去病封狼居胥这件事传位千古美谈的原因,还在于他是第一个完成这种壮举之人,且对后世之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自霍去病之后,从汉朝到清朝,几乎所有武人都将其视为偶像,也将封狼居胥、封万户侯,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霍去病以二十一岁的年纪封狼居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走向战场,也为了取得个人荣誉而努力奋斗,哪怕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当然了,霍去病的人格魅力,也是让人折服的,他曾对汉武帝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如果不消灭匈奴人,他是不会接受汉武帝赏赐给他的宅邸的。

霍去病的这种爱国精神,是非常感染力的,历代史学家都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就连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也曾自愧不如。

只可惜,霍去病这样的天才人物,却在漠北之战后两年,也就是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如果他能多活几年,或许匈奴将会遭受更为严厉的打击,历史也将会因此改写。

写在最后,霍去病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封狼居胥,将个人功绩推向巅峰,也因此成为彪炳千秋的人物,后来西汉大将陈汤之所以敢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想也是建立在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基础之上的。

霍去病封狼居胥之所以厉害,不单单体现在个人成就上,还在于给了中华儿女以民族自信,让我们不懈奋斗,像霍去病一样为保家卫国而奋斗!

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率五万大军出击漠北,歼敌3万,在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纵观五千年历史,如此千古绝唱唯有霍去病一人!

从此匈奴远遁,仰天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得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那一日,大风飞扬,汉武帝目送着霍去病率军出征。

城门之下,汉军将士在寒风中威严伫立,领头的少年身姿挺拔,一席战袍猎猎作响,一双黑眸如璀璨寒星,注视着城门之上,那是他们拼死效忠的帝王,是渴望有三千之寿的汉武帝

千年后,李白在四方来朝的长安写下这首《无胡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若是穿越千年,这定是漠北出征仪式上最嘹亮的军歌!

01凌云之志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他是西汉名将、军事家。

霍去病的身世与舅舅卫青极其相似。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的家奴,父亲霍仲孺则是普通小吏,可霍仲孺从未想过要娶卫少儿,因此,霍去病也就成了私生子。

霍去病2岁时,姨母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从此,霍去病也摆脱了家奴的身份,成为了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年少时的霍去病十分喜欢骑射,少年意气风发,鲜衣怒马,很得汉武帝喜欢,于是一纸诏书将他召进了皇宫,成了汉武帝的近臣侍中

原本,霍去病完全可以富贵无忧地过完这一生。但是,在少年心中,那个遥远的漠北,黄沙漫天,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日,少年在宫中舞剑,一时间寒光四起,少年身手敏捷,矫若飞龙,仿佛侠客一般光芒四射。汉武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不禁想试试少年的志向。

于是,汉武帝叹息一声说道:“你剑舞得很好,可是徒有一身蛮力,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不如我教你读《武子十三篇》可好?”

谁知,霍去病直接拒绝道:“微臣不愿!古时的兵法已经不适用了,现在打仗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

汉武帝见少年有如此豪言壮语,不觉疑惑地问道:“你何出此言呢?”

霍去病拱手道:“古时天下百家纷争,如今却是大汉与匈奴两强鼎立,其质不同。”

汉武帝见霍去病有如此见地,便有心要试他一试,继续问道:“你对兵法有如此研究,可见心中有志向,说来给朕听听!”

少年听闻此言,随即跪倒在地,朗声说道:“臣毕生的心愿是荡平匈奴!”

对于匈奴,汉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忌惮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曾率兵攻打匈奴,结果,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平城,自此,匈奴的强大似乎成了汉朝皇帝统一的认知,为了求得短暂的和平,大汉不惜以公主下嫁和亲。

年少时,他曾立下誓言,要让大汉再无和亲的公主。可如今,匈奴凭借着自己兵强马壮,频频侵扰大汉边境,城中百姓日夜忧惧,高坐帝位的汉武帝更是坐卧难安。

霍去病的豪言壮语,一句句地砸在了汉武帝的心头,他想,若霍去病是雄鹰,定要让他搏击长空。

元朔六年,一封边关急报被送到了大殿之上,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率领大军进犯边境,在城外设下大帐,不断侵扰边城百姓,汉武帝怒不可遏,这是赤裸裸地挑衅。

看着高台之下,伫立两旁的文武大臣,汉武帝缓缓出声道:“匈奴侵扰边境,此战在所难免,尔等谁敢应战?”

话音刚落,只见大将军卫青大步向前,跪倒在地道:“臣敢应战!”

尔后,只见汉武帝身边的少年走到卫青身边,也跪倒在地,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微臣愿与大将军同去应战!”

汉武帝见此无比欣慰,大手一挥道:“霍去病,朕即刻封你为骠姚校尉,跟随卫大将军出征,你莫要让朕失望。”

少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他高声回道:“臣定不辱使命!”

刘彻不知道,眼前的少年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出征的,他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漠,威震四方,霍去病的名字将成为匈奴一生的梦魇。

很快,少年便背起了长枪随着舅舅卫青出征匈奴,他从未见过黄沙漫天的漠北,也从未经历战争的残酷,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驱逐匈奴。

卫青带着十万大军来到定襄,准备出击单于王庭,他在水源地设立了临时大本营,随后决定派出三路兵马深入大漠搜寻匈奴主力,霍去病听闻,立刻向卫青请缨出战。

面对霍去病的请缨,卫青说道:“这十万大军的将士任你挑选。”

霍去病拱手却拱手回道:“八百足矣!”

少年眼神坚毅,白皙的面庞与大漠的风沙格格不入,可此时,他更像是一只等待翱翔天空的苍鹰,他需要一个机会。卫青见霍去病如此笃定,欣然应允。

汉军来势汹汹,可敌军大帐中的浑邪王此刻却气定神闲,他鄙视地想,曾经的小绵羊想要变成饮血吃肉的狼,那他便让大汉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草原狼!

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匈奴连番应战,苦战一天后,3000汉军将士被斩杀赵信投降,只剩苏建带着残部仓皇逃回大营,可这其中,唯独不见霍去病和他的八百骑兵。

此时的霍去病,早已一骑绝尘,带着手下从后方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眼前便是匈奴的营帐,霍去病的目标很明确,他要将这匈奴大营一锅端了。

头顶是烈日灼烧,风沙刮过脸颊,少年杀气腾腾,纵马而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高喊着:“兄弟们,跟我冲!”

剑锋所指之处,八百骑兵倾泻而出,战马嘶叫,兵戈交错,一阵厮杀过后,战场上留下累累匈奴士兵的尸骨。

史料记载:

此役,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

奔袭数百里,奇袭匈奴营帐,以800人歼敌2000+,以少胜多,还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叔,还有他们的相国和大将。

看着眼前已经破落的匈奴营帐,少年纵马而去,身上铠甲泛着阵阵寒光,战袍在北风中猎猎作响,真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那年,17岁的霍去病走上汉武帝的大殿,在满朝大臣的注视下,在舅舅卫青的赞许中,他接过了汉武帝的封赏。

“霍去病勇冠三军,当封为冠军侯!”

少年17岁便已封侯,他如此英姿勃发,璀璨夺目,仿佛天地的风云都为他歌颂。汉武帝下旨,要为霍去病建造一座府邸,可少年却言辞拒绝,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那个纵马高呼的少年将荡灭匈奴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不是不想有一个家。可是,遥远的大漠在等着他,漫漫征程在等着他,他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少年的话狠狠地击中了高位上的汉武帝,他想,驱逐匈奴定会成为现实,眼前的少年便是那天选之子,所有人都意识到,一颗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霍去病是战场上的雄狮,他知道,想要打败匈奴,必须奇!猛!快!狠!他对匈奴从未有畏惧之心,他敢于主动向匈奴出击,敢于脱离大后方,成为长途奔袭的攻击型将领。

在与匈奴的作战中,霍去病勇猛果敢,善于运用快速奇袭、大迂回、大穿插的作战方式,这样的作战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汉朝将领,匈奴从未见过,自然无法战胜。

少年从未想过,他会一战封侯,而纵观千年历史,17岁封侯者,唯霍去病一人!

02攻灭河西

霍去病一战成名后,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命他出征河西走廊,这一年霍去病18岁。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中亚与西亚的地理信息。在黄河上游的西面,有一条形如走廊的狭长地带,它南倚祁连山,背靠北山,被称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连接陇西与西域,是极其重要的咽喉地带,这个地方常年被匈奴人把控,要想联合西域诸国打败匈奴,必须要夺取河西走廊。

可是,霍去病带兵出征没有多久,便遇到了不好的兆头。

大军安营扎寨后,全军士气正旺,突然间,猎猎的北风将绣着“霍”字的大旗吹破,只听见刺啦一声,大旗被撕裂成两半。

士兵们见状,面面相觑,不觉说道:“还未出征大旗先裂,此乃大凶之兆,定是要折损一员大将啊!”

霍去病闻言,不以为意,他对全军将士说道:“此乃旗开得胜之兆!”

少年的慷慨陈词扫除了士兵们心头的阴霾,重新昂扬起斗志,旌旗所指,汉军出征。

寒风凛冽,大雪还在肆意翻飞,狂傲的少年已经站在了焉支山脚下,他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准备随时迎战匈奴浑、休二王。

焉支山水草丰美,是匈奴最重要的牧场,战马在这里得以休养生息,打起仗来也气势十足,可它们脚下踩的是无数汉军将士的累累尸骨,少年发誓,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浑邪王早就听过霍去病的威名,焉支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有半点闪失,霍去病这小子想要攻下焉支山,还得看他答不答应。

就在浑邪王准备积极应战的时候,他发现,汉军突然消失了,任是他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汉军的任何踪影。

浑邪王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汉军,早已到了数百里之外。

霍去病深知,焉支山是河西浑邪王和休屠王的老巢,可谓是固若金汤,绝不是唾手可得之地。匈奴部众散落各地,只有逐个击破,才能将他们的兵力打垮。

霍去病心中早已有了计谋,他决定出其不意,突袭皋兰山,将匈奴部落攻克后,再绕道后方,杀回焉支山,将浑邪王的老巢一锅端了。

于是,霍去病下令,军校口衔竹,马摘铃,奔袭百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皋兰山脚下。霍去病让各部将领带领人马,假扮成焉支山匈奴,轮番袭击皋兰山各匈奴营帐。

仅仅三天时间,便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等大大小小的匈奴王数十人,惹得皋兰山周边匈奴诸王大骂焉支山的休屠王和浑邪王不仗义,趁着汉军来袭,居然向自己人下手。

收到消息的浑邪王恨的咬牙切齿,他没想到霍去病年纪轻轻便如此狡诈,将突袭匈奴的罪名栽赃到了他的头上,为自证清白,他只得发兵驰援皋兰山。

夺得黑水寨的霍去病,此时却命令将士们紧闭寨门,持弓搭箭,固守寨堡。当浑邪王的大军赶到的时候,只见寨内锣鼓喧天,仿佛是在庆功一般。

霎时间,飞沙走石,远处滚滚而来的风暴将黑水寨淹没,浑邪王自以为有了助力,便命令大军原地休整,想让汉军被这大风困死

第二天黎明,黑风消散,就在匈奴士兵准备行动的时候,黑水寨又传来一阵锣鼓声,浑邪王心下疑惑,这霍去病又在搞什么名堂,他着实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一连数日,寨内虽然锣鼓声不断,却不见丝毫动静,浑邪王察觉出不对劲,于是派人登高查看。之间寨中空无一人,只有成群的牛羊在啃食草人,草人下设着机关,敲击着锣鼓。

浑邪王见状,登时怒上心头:“霍去病小儿,居然敢如此羞辱本王,你千万别落在我手里,否则,我定将你碎尸万段!”

浑邪王随即下令攻入黑水寨,然而,任凭他们在寨中横冲直撞,四处搜寻,也没有找到半个人影,只在寨内的墙脚下发现了一个地道,已然被沙石封死了。

浑邪王随即下令开挖,他倒想看看,霍去病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可是,随着匈奴士兵的几镐头下去,地道里瞬间涌出了一条暗河,瞬间将黑水寨淹没,匈奴士兵被淹死无数。

而霍去病的大军早已通过地道离开了黑水寨,又杀回了焉支山。当损兵折将的浑邪王率领残部逃回焉支山的时候,哪里想到焉支山的老巢早已被一锅端了。

惊慌失措的浑邪王再次调转马头,准备逃走,可霍去病哪里会就此放过他,他乘胜追击,一直追击到了河西走廊东端的敦煌,才鸣金收兵。

这场战役,霍去病奔袭千里,六天辗转五个匈奴大营,斩杀数十个匈奴王,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人,俘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杀敌人8900+。

经此一役,霍去病名震匈奴,成为了制霸漠北的战神

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领命与公孙敖一起攻打河西,当霍去病到达会师的地点后,公孙敖却迷路了,没有等来公孙敖的霍去病只好孤军深入,穿越沙漠,跨过居延海,攻至祁连山。

当时,许多汉朝将领对漠北的环境都不熟悉,导致作战是因迷路而回营。飞将军李广就因为在作战时迷路,未能参战,回朝后畏罪自杀。

而霍去病出击匈奴时总是能够精准打击匈奴营帐是因为,他的军中长期启用受俘的匈奴人和漠北游牧民族的士兵,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霍去病在面对漠北复杂的环境时也能不迷路。

这一役,霍去病犹如天兵下凡,带兵歼敌32000+,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损失惨重。

丢失了焉支山,匈奴部落被攻打得四零八落,兵力严重损耗,匈奴单于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将浑邪王和休屠王召来王庭诛杀,以儆效尤。

得到消息的浑邪王无比失望,他感叹道:“我们匈奴原本应该是翱翔于天空的雄鹰,可如今大单于对我已起了杀心,为今之计,也只有反了。”

浑邪王随即连同休屠王写了一封降书,派遣使者送去了大汉。拿到降书的汉武帝不敢贸然轻信,他害怕这是匈奴诈降的计谋,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可是,满朝大臣争论不下,都担心引狼入室,汉武帝也是决心难下。这时,霍去病再次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愿前往河西受降。”

汉武帝对霍去病信任有加,当即下令,命他率领五万精兵,前往河西。可霍去病却说:“浑邪王如今不进不退,分明是心存疑虑,若我带重兵前往,只怕受降难成,陛下只给我一万骑兵便可。”

翌日,霍去病带领一万精兵前往河西。

受降当日,汉军在河对岸列开阵势,威风凛凛,气势如虹,骠骑将军冠军侯的大旗下,正是威震四方的霍去病。

浑邪王见到来人,随即下令,请霍去病过河受降!

霍去病也丝毫不惧,只带了一名亲兵前往,浑邪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小小年纪的霍去病竟敢真的只身闯入这龙潭虎穴。

大帐内,浑邪王终于见到了这个在战场上将他打得狼狈不堪的少年,他羞愧难当,感叹道:“骠骑将军如此年强就样的本事,本王心服口服。”

霍去病见浑邪王如此礼遇,也拱手道:“浑邪王弃暗投明,实乃我大汉幸事!”

浑邪王随即跪倒在地,双手奉上王印,说道:“汉主与霍将军大仁大义,小王愿率河西部人马归顺,特此献上王印,以示臣服之心。”

霍去病见状,高声说道:“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奉皇命接纳匈奴浑邪王,所部从此改换大汉旗号!”

此言一出,匈奴大营炸了锅,随即陷入一阵骚乱中,霍去病目眦欲裂,随即下令:“所有归顺我大汉者不准擅动,违令者,杀无赦!”

一时间,手起刀落,8000匈奴兵被斩于刀下。

浑邪王进京后,汉武帝封其为漯阴侯,从此河西太平,霍去病不损一兵一卒,而屈敌四万之众,汉武帝加封其食邑,至此,霍去病累计受封食邑10300户,成为当之无愧的万户侯。

03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霍去病领兵出击漠北,这一年他21岁。少年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左贤王再次展开了殊死决斗,霍去病也完成了他人生的巅峰之作,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离侯山脚下。

桀骜的少年看着手中的地图,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不禁愁容面面。离侯山素来有天险之称,易守难攻,想要攻打狼居胥,就必须要越过离侯山。

山中的匈奴守将凭借着这道天然屏障极尽嚣张,曾叫嚣道:“你大汉军队纵有雄兵百万,也休想越过离侯山。”

少年不信,任凭它难如登天,也休想阻拦他的去路。他一路从河西打来,将匈奴驱逐到了漠北,如今,匈奴不过是苟延残喘,自己决不能放弃。

离侯山的守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霍去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这道天险。当汉军杀到眼前的时候,匈奴守将在惊愕中被一刀斩杀。

汉军杀气腾腾地来到狼居胥山下,他们安营扎寨,稍作休整,等待着将军发动攻城的命令。

夜晚,汉军大营内烈火熊熊,白天的激战已然过去,现下四野寂静。少年坐在篝火边,轻轻擦拭着长枪上的血迹,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已经习惯了这样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他在等待,他知道,明日一战,要么成就千秋功业,要么青山埋骨。

翌日一早,汉军将士列阵排开,他们在等待这将军的命令。马上的少年回头望了一眼长安的方向,真臂高呼道:“今日狼居胥一战,尔等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成就马踏狼居胥的千秋伟业!众将士,听我号令,冲啊!”

三军将士领命攻山,不过半日时间,便死伤过万。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盘踞几代的龙潭虎穴,攻下绝非易事。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

汉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滚木礌石,封住了玄机暗器,没多久,外城已被攻克。匈奴单于见此情形,立刻在王庭的城楼上升起了一面白旗。

眼见匈奴投降,汉军将士们欢呼雀跃,可霍去病却陷入了沉思,若是匈奴诈降,我进城受降岂不是自投罗网。

霍去病的手下看出了他的顾虑,于是下马请缨道:“我愿意入城为将军一探究竟。”

于是,他带着几百精兵入了匈奴王庭的城门。

可汉军刚一入城门,匈奴士兵便将城门死死关住,几百名汉军将士全部中了埋伏,一身殉国。匈奴的无耻行径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怒火,他们前赴后继,掀起了如潮水般的攻势。

匈奴,终于彻底败了。饶是如此,霍去病还是难解心头之恨,他一路乘胜追击,兵锋直逼北海。在贝加尔湖边,少年捧起湖水,洗去了脸上的血水,随后打马而归。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公元119年春天,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少年的每一步都是稳健有力的,仿佛连大地都在注视着他。这里是匈奴的圣山,他要在这里封禅!

望着山上如林的墓碑群,他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是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曾经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缕亡魂。

众人都说霍去病对将士们不好不顾将士们的死活。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霍去病对他们肝胆相照,他们愿意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霍去病向来是赏罚分明的,跟随霍去病一起作战的将领,以校尉身份封侯的有6人,升为将军官职的有2人,这就是以军功来奖赏,以人心换人心。

霍去病无数次想过要带着众兄弟荣归故里,封侯拜相,绝不是眼前林立的墓碑,眼前的情形让他不禁悲从中来,他怒吼道:

“生不能享荣华富贵,死不能马革裹尸还故土,青山埋骨,忠魂长存!”

霍去病是一名将军,他封狼居胥,比汉武帝封禅泰山还早了九年,在敌军的圣山封禅,如此千古绝唱,五千年来只有霍去病一人!

少年一生只征战了四次,无一败绩,斩匈奴七万首级,更是大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如果说卫青是抗击匈奴的传奇,那霍去病便是神话。

可是,这个17岁便一战封侯,20岁纵横河西走廊,22岁出击漠北的少年,刚走上人生的巅峰,却又在顶峰随风而逝,终年23岁。

04最后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荣华富贵,他将国家安危,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成就马踏狼居胥的千秋伟业。

他是名副其实的战神,一生充满了传奇,17岁带领800骑兵歼灭匈奴2000余人,勇冠三军。六次出击匈奴从未有过败绩,可是却在23岁时突然死亡。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哀恸不已,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铁甲列阵,从长安到茂陵,他将霍去病的坟墓修建成祁连山的模样,他知道,那是霍去病一生的理想。

霍去病的一生好似是为了驱逐匈奴而生,也伴随着匈奴肃清而结束。

霍去病是不幸的,少年将军,还未成就千秋功业,便已青史留名。他又是幸运的,他的形象定格在了他二十岁纵马高呼的那一刻,始终那么年轻。

辛弃疾曾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霍去病没有英雄迟暮,也没有廉颇老矣的悲哀,他不会成为谨小慎微的中年人,也不会被打磨成圆滑世故的大将军。

翩翩少年英雄,血气方刚,金戈铁马,风华正茂,奏捷河西,与十万健儿同饮唱,在漫天大雪中与汉武帝道别,出征朔方!

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们有一只军队失联了,为首的就是一位叫霍去病的年轻将领,才二十出头。

正当大家着急他们去了哪的时候,突然一个重磅消息出现了!!!

霍去病直接带着部队干到了M国白宫,用枪指着M国总统,告诉他缴枪不杀。

没有人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打过三八线的,没有人知道这一路的补给怎么来的,没有人知道他又是怎么找到去M国的路的,反正最后就打到白宫,还打赢了……

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

——

第二个例子更简单:

大概二十岁的你,带着八千虎狼之师,直接干倒东京,然后在富士山山顶插上五星红旗。

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相当于一个小部队和美国打仗,给的最好的装备,出发后就失联了,没有任何补给,过了几个月收到消息,这个部队打到白宫了,活捉了美国国务卿,美国总统跑了,并且在白宫升了中国国旗,可以参考李广,李广也是名将,李广只要进大漠和草原就迷路,霍去病到哪都不迷路,直接打到匈奴圣地,并在圣地祭祀,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几千年估计也就出一个

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可以这么说吧,就相当于现在,你领着一万多野战军,失踪了,卫星上找不到你的踪迹,等再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白宫,对了,路上的时候,你还灭了第七舰队,活捉了拜登,老妖婆一干人等,降下了星条旗,换上了五星红旗,然后祭祀上天,昭告天下,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能不能通俗的解释一下霍去病22岁就能“封狼居胥”到底多厉害?

就是让你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挑了八百人,东部战区让你登陆台湾集结地待命。

你营突然失联了,再知道你位置时,你把蔡英文和民进党全给抓了。更神奇的是你还把她们全都压回你的登陆集结地,那一年你17岁,你就是个少校营长!然后直接晋升少将。

然后就是你22岁,被破格提拔到少将特战师长位置。

这次你又去北部战区,到日本本土进行战役配合,你就把日本大本营的军官连窝给抓了,交给北部战区。然后你带着你们师,在日本皇宫喝酒🍶庆功,中央军委空投50年茅台。

反正就是你去打一次,就肯定抓回来一批首脑人物。跟着你的兵,打一仗升三级,个个军功奖励百万级起步。你的冠军🏆特战师,将级军官比各战区都多,团营都是将级军官,连排就是校级军官起步,班长,士兵都是尉官和军士长以上。

中央军委给你师,自定军事装备的特别权利,军工厂都以你师的军代表入住为荣。

你师不是按部队编制,而是根据可能外战国及地区,定型编制,定制化训练,自拟科目。

除了将校服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制式服装。其它都是给你师定制服装,并且由你师自主采购。

各战区违纪将校级军官,你说杀就杀,中央军委还要事后,还让军事法庭给你做案卷。

反正就是听说你师要攻击哪,哪里就主动联系你,只能“请降”,不敢提“投诚”二子。中央军委开会,你都被列席参加会议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