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移花接木,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给楚考烈王当老婆,打算生下儿子后立为太子,他以为这样就可以继续大权在握了,却没想到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但被人杀掉了,头颅也被割下,扔到了大街上。
历史上,春申君黄歇是个很神秘的人物,他四十二岁之前的记载在史书上几乎没有,有人说他是楚国贵族,有人说他出身寒微,没有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才学非常了得,尤其擅长外交工作,因此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
黄歇曾作为使者出使秦国,靠辩才阻止了秦国攻打楚国的计划,但他也被秦国给扣留了,期间他极力保护楚国太子熊完,前后长达十年之久。
后来,在黄歇的帮助下,熊完回国继位,也就是楚考烈王,熊完对他感激涕零,于是封他为楚国令尹、春申君,他也由此开启了自己长达二十余年的执政生涯。
黄歇被封为令尹的时间是前262年,虽然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二岁了,但得到了淮河以北十二县作为封地,是个妥妥的有钱人。
因为兜里有钱,黄歇就豢养了大批门客,巅峰时期达三千余人,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并称战国四公子。
黄歇多有钱呢?有个故事可以说明。
据记载,由于黄歇很有钱有势,所以他的门客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平原君的门客到楚国拜访,黄歇安排他到上等客舍住下。
平原君的门客为了显摆自己有钱,就将玳瑁做的簪子戴在头上,还带着镶嵌宝石的剑去拜见黄歇,却发现黄歇门客连鞋子上都装饰着宝珠,身上穿着的衣服那就更华丽了,因此感到自惭形秽。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总之,黄歇自从成为令尹之后,生活十分奢侈,但同时他也很受熊完信任,在任期间多次参加合纵伐秦,也曾在邯郸之战中击败秦军,还曾发兵消灭鲁国,拓展了楚国国土,因此成为楚国不可或缺的人物,在楚国的权势非常大。
不过,后来因为一件事,让熊完对黄歇逐渐不信任了,他便开始谋划计策,来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前256年,秦国灭西周公国,寄居在此的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也因病去世,周朝自此灭亡;
前24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东周公国,周朝的祭祀也由此断绝,自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秦国逐步做大做强,六国也越发担心秦国的扩充步伐无法遏制,于是在前242年再次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楚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君熊完被推举为首脑,而黄歇则作为主帅指挥六国大军。
起初,在黄歇的指挥下,六国军队一度打到了函谷关下,但秦国顷全国之兵抵御,最终击败了六国联军。
熊完作为六国联军首脑,却打了个败仗,这让他很没面子,于是将罪责推到黄歇头上,并逐渐开始冷落黄歇。
黄歇也觉察到了熊完的态度,因此感到很不快乐,他便听从门客们的建议,上书熊完将两座城池割给秦国,以此来避免秦国打击报复。
后来,楚国割了两座城池给秦国,秦国果然没有攻打楚国,熊完这才稍微放心了一点,对黄歇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但是,黄歇也知道光这么做是不够了,为了永久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又想了个办法。
那时候熊完还没有儿子,黄歇就给他送了很多美女,希望这些美女能生下儿子,未来被立为太子了,这样黄歇就可以控制住楚国下一代国君了。
但是,黄歇送入宫的美女,竟然没有一个人生下儿子,这让黄歇十分着急。
恰在此时,一个叫做李园的赵国人带着美若天仙的妹妹李环来到了楚国,他本打算将李环送给熊完当妃子的,但后来听说熊完长时间没儿子,恐怕是生育能力不行,如果强行将李环送入宫,生不下儿子的话,是不会得到宠信的。
该怎么办呢?
李园又想到了黄歇,他认为黄歇作为楚国二号人物,位高权重,如果能巴结上他,自己就能混个一官半职,也不失为一种进取之道。
于是,李园就拜见了黄歇,那时候黄歇六十好几岁了,年纪虽然很大,却对美女很痴迷,他见李环长得美丽无比,就将其纳为小妾。
黄歇很宠爱李环,日日与之厮守,后来李环就怀孕了,不得不说,黄歇真是老当益壮啊。
李园很快就得知李环怀孕了,两人经过商议之后,一个可怕的计划就浮出水面了。
一天,李环对黄歇说,你当权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楚王很信任你,但是楚王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兄弟为国君,而你又得罪了楚王的这些兄弟,将来他们之中任何一人继位了,你还能保住官职和封地吗?
此话一出,黄歇觉得很有道理,就问李环有什么好主意,李环便对他说,我得到你宠幸的时间并不长,且知道我怀孕这件事的人,也只有你我和哥哥,如果你把我送给楚王,我保证楚王必定拜倒在我石榴裙下;如果我再生下儿子,我就能成为王后,你的儿子也必定成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了,你别说当令尹了,整个楚国都是你的!
黄歇听了李环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取移花接木之计,将李环送给熊完,熊完果然很喜欢李环,李环由此封为宠妃。
后来,李环生下一个孩子,还是个男孩,取名为熊悍,熊完感到很高兴,就将熊悍立为太子,李环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王后。
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过了两年,李环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熊犹,事实上他才是熊完真正的儿子,也就是长子。
随着李环逐渐得宠,李园也受到了熊完的宠信,被允许参与朝政,因此也变得富贵起来,而随着他权势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心烦, 那他在烦心什么呢?
一方面,李园很担心黄歇把熊悍不是楚王亲生儿子这件事给说漏嘴了,从而影响他的前程;
另一方面,李园也产生了更大的野心,万一将来熊悍继位为楚王了,对黄歇最为有利,这样自己只能屈居黄歇之下,这让他很不甘心。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浮现在了李园的脑海中,他豢养了很多刺客,每天训练他们,目的是有一天找机会刺杀黄歇。
那么,李园的计划是如何实施的,他最后成功了吗?
事实上,李园豢养刺客这件事,当时很多楚国人都知道,黄歇和他的门客也知道这件事,但他不认为李园是在针对他。
然而,正是因为黄歇没有足够重视李园的行为,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前238年,熊完病重了,随时都有可能去世,这是个十分敏感的时刻,无论是黄歇也好,还是李园也罢,都在积极筹划对策。
先说黄歇,他有个门客名叫朱英,观察事物很有独到的见解,当初给他出谋划策,让他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人中,朱英的功劳是最大的,因此他最宠幸朱英。
朱英见熊完病重,就对黄歇说,你现在有不期而至的福,你知道是什么吗?
黄歇说不知道,朱英便说,如果你的儿子未来当了国君,你就可以如同伊尹、周公一样辅政,等于就是楚国实际上的王了,这难道不是福吗?
黄歇深以为然,但朱英却说,你还有不期而至的祸,你知道是什么吗?
黄歇摇摇头,说不知道,朱英便说,你是太子的父亲,而李园是太子的舅舅,一旦太子继位,你们必定因为权力争夺而成为仇人;现在李园不掌管军事,却私自豢养刺客,他这是想干什么?我可以断定,一旦楚王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埋伏,你一旦入宫,必定会被杀死,这就是我说的祸。
黄歇有些疑惑,朱英观察到了,又对他说,还有个不期而遇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黄歇说不知道,朱英就说,这个人就是我,如果你安排我当郎中,让我入宫给楚王看病,楚王去世之后,一旦李园入宫,我就替你杀掉他,这样你就可以享受不期而至的福了。
黄歇听了朱英的话,摇摇头对他说,我了解李园这个人,他懦弱无能,没什么好怕的,况且我对他很好,他不至于杀掉我,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朱英听了黄歇的话,知道黄歇必死无疑,又担心殃及自已,于是偷偷离开了楚国。
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过了十七天,熊完就去世了,正如朱英所料,李园果然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也就是王宫的大门)埋伏了刺客,准备等黄歇入宫后,伺机将其刺杀。
黄歇根本没对李园设防,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就进入了王宫,埋伏的刺客立马冲上去,将他乱刀砍死了,还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扔到了宫门之外的大街上。
这还没完,李园为了斩草除根,下令将黄歇满门抄斩,家产全部收为己有,黄歇移花接木种下的苦果,终究是由他亲自品尝了。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不久后,熊悍被李园拥立为楚王,也就是楚幽王,李园也顺势成为楚国令尹,由此牢牢把控了楚国军政大权。
当然,有人可能要问了,黄歇不是还有三千多门客吗,这些人当时都在干嘛?
其实,战国时期很多人豢养门客,其目的是为了招纳人才,为己所用,但大家注意的是,主人与门客并非严格的主仆关系,而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
只不过,主人花钱养门客一天,门客就得为主人尽忠一天,为主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甚至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比如说,孟尝君田文即豢养了很多门客,其中有两个人擅长鸡鸣狗盗,很多人认为这两个人没什么用,但田文善待他们,后来田文从秦国逃走的时候,正是这两个门客冒死帮助他,他这才活了下来。
可见,主人善待门客,门客也会涌泉相报,那黄歇是不是也对他的门客好很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前文所述,黄歇门客们的鞋子上都是用宝珠装饰的,可见黄歇对待门客不会吝惜钱财,门客们过得都很好,黄歇让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
而黄歇的门客是怎么对他的呢?至少可以确定对他是很忠心的,因为他移花接木这件事,那么久都没泄露出去,就能说明问题了。
再者,史书上记载黄歇的门客曾长期跟着他南征北战、出使外国,为他出了很多很好的计策,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是能说明问题的。
既然黄歇对门客很好,门客对他也很忠心,那为何门客们没跟他一起入宫,他死之后也没人站出来为他报仇呢?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黄歇自己身上,那时候他七十多岁了,难免年老昏聩,又太过自信,没有听进去朱英的劝谏,导致朱英逃走。
朱英是黄歇最亲近的门客之一,他都没能劝住黄歇,其他门客还能怎么办呢?
因此在熊完去世后,黄歇执意要入宫,门客们明知道他是去送死,也没人能劝住他,再加上皇宫不是可以顺便出入的,门客们也无能为力。
等到黄歇去世之后,李园就掌握楚国大权了,黄歇的门虽然很忠心,但毕竟是势力较弱的一方,除了等死之外,就只能逃走了。
我个人揣测,黄歇满门被杀的时候,就有大量门客被杀,因为这些人是李园潜在的威胁,他不可能不斩尽杀绝。
总之,由于黄歇执意认为李园对自己没有威胁,导致他的门客想要扭转局势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去送死。
不过,正所谓因果循环,李园和妹妹李环也没有得以善终。
前文说到,李环入宫后连生二子,其实熊完的妃子后来又为他生下过两个儿子,即三子熊启和四子熊负刍。
前228年,也就是李园当权十年之后,熊悍去世了,李环生的另一个儿子熊犹继位,也就是楚哀王,王位兜了一圈,又回到楚国王室成员手中了。
不过,熊犹刚即位两个月,熊负刍的一个门客就无意间得知了黄歇移花接木这件事,就将这个消息告诉熊负刍,熊负刍就怀疑熊犹也不是父亲熊完的亲生儿子,于是发动政变,带人入宫将熊犹及太后李环给杀掉了。
熊负刍又自立为楚王,并下令将李园满门抄斩,只不过他在位仅仅五年,楚国就被秦国给灭掉了。
楚考烈王儿子楚王负刍之徒闻知幽王非考烈王子,疑哀王,乃袭杀哀王及太后,尽灭李园之家,而立负刍为王。
而熊完的另一个儿子熊启,早年被送到秦国当人质,秦王嬴政很欣赏他,将其封为昌平君,担任丞相。
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熊启返回楚国抗秦,楚国灭亡后他一度被拥立为楚王,但后来还是被秦国给消灭了。
但是,不管楚国谁当国君,我想都没人再推崇黄歇了,毕竟移花接木篡夺楚国王位这件事,对他们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黄歇让楚王的宠妃怀上了自己的儿子并继承了王位。楚王去世后,黄歇在奔丧的路上被国舅李园派刺客将杀死,并割下头颅扔在棘门外。
之后,李园更是杀了黄歇满门,踩着鲜血铸就的权力之路,登上了楚国令尹的位置。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楚国也就此敲响了灭国的丧钟。
战国末年,西周的诗酒年华已经是昨日黄花,旷野城郭到处都是血色战场。昔日,战国七雄的势力格局已被彻底打乱,秦国迅速崛起,而原本强大的楚国则开始陷入颓势。
此时的楚王已经人到中年却一直没有子嗣,楚国江山后继无人。作为楚国令尹的黄歇日夜优思,不久之后,他将一名绝色美女献给了楚王。
也正是这名女子,改变了楚国的历史,也改变了春申君黄歇的命运。那么,春申君为何要将自己的妾室献给楚王?他的目的是什么?为何最后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呢?
这一切,还要从楚王熊完入秦做质子开始说起。
01入秦为质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率领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斩杀十五万魏赵联军。战胜的消息传回秦国国都咸阳,秦王随即下令,让白起率兵与韩、魏乘胜进攻楚国。
数年前,白起曾率军进攻楚国,一路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一路向东逼近,无奈之下,楚王只得将都城迁到了陈县。
这场战争让楚国元气大伤,大片国土被秦国占领,生存空间被极度挤压。若是此时,白起再次率军来攻,楚国恐有灭国之祸。
当时,正出使咸阳的黄歇听闻此消息后,立即进宫请见了秦王,想要阻止秦国伐楚的计划。
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
秦王宫的大殿之上,黄歇不卑不亢地问道:“大王,听闻白起将军准备率军伐楚?”
秦王闻言,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先生是何处听来的风言风语,寡人并未……”
秦王话还没说完,便被黄歇打断道:“大王,如今秦国与楚国是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若是大王派兵攻楚,无论输赢,必会两败俱伤,到时候,渔翁得利的又会是谁呢?我知白起将军战无不胜,一连攻打韩、赵、魏三国皆大获全胜,如今,这三国的军队也都听命于秦国,可大王敢确定,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若是秦楚开战,两败俱伤,他们难道不会趁虚而入,倒戈反击吗?大王不妨考虑与楚结盟,联合攻打其他国家,楚国定会是秦国最忠诚的盟友。”
秦王听罢,心下开始思量。他没想到,这个黄歇竟是个雄辩之才,三言两语之间,差点就将他说服了,可若是真的要结盟,还需楚国拿出诚意来。
于是,秦王回道:“先生好口才,可也莫要当寡人是三岁小儿,楚国若想结盟,便拿出点诚意来,让楚国太子入秦国位为质人!如何?”
秦王深知,此时如果贸然攻楚,极有可能会引起周边小国的反扑,得不偿失。可若是因此就与楚国联盟,他也绝不能让楚国占到一丁点的便宜。
黄歇见秦王已经开出了条件,知他态度坚决,便只能带着秦国准备的厚礼和盟书启程返回楚国。面对秦国的胁迫,楚王也只能无奈接受秦王开出的条件。
这个决定对于楚国太子熊完来说,却犹如晴天霹雳,炸得他六神无主。秦国乃虎狼之地,一旦入秦,便再无机会回到楚国,太子之位对他来说,形同虚设,更何谈继承大位。
黄歇看出了熊完的顾虑,劝说道:“想要秦国止战,只能与其联盟,别无他法,太子此去秦国,是为了楚国的百姓,未来继承大位,必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熊完焦急地说道:“先生,孤若去了秦国,哪里还有命回来继承大位啊!”
黄歇思量再三,向熊完许诺道:“太子,臣愿意随您去秦国为质,必定全力辅佐您。”
熊完见黄歇态度坚决,再无转圜的余地,只得勉强答应。
公元前272年,楚国太子熊完到秦国为质,一呆就是十年,黄歇也陪伴了他十年。在秦国的岁月里,两人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两国开战,熊完便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在楚国,熊完虽然贵为太子,但是性情软弱,能力平平。好在到了秦国,有黄歇在旁辅佐,四处周旋,处理关系,因此,熊完对黄歇十分信任。
公元前263年,熊完收到了楚国的消息,楚王病危,时日无多,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尽快赶回楚国去,不然,楚王之位定会被他人夺取。
黄歇得知情况后,立即入宫请见了秦王,希望能劝说秦王放熊完归楚。黄歇向秦王表示,若熊完能顺利继承大位,必定会感激秦王,努力维护两国关系。
可若是此刻不放,楚国必定会另立新君,到时候,熊完这个名义上的楚国太子不会再对楚国有任何威胁,对秦王更是失去了作用。
可任凭黄歇如何劝说,秦王始终态度坚决,只允黄歇归楚探视,而熊完必须呆在咸阳。他担心,一旦放虎归山,楚国没有了后顾之忧,便会转头对付秦国,他不能冒险。
黄歇见状,没有再劝,只能悻悻出宫。可他终究是不甘心,入秦十年,为的就是能辅佐太子登位,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怎可轻易放弃,心念一转,便有了一计。
他回到府中,让侍从拿来了自己的衣服,让熊完趁着夜色乔装出城。等熊完离开咸阳后,黄歇便以太子生病为由,谢绝了一切访客。
直到熊完走远了,黄歇确定秦国的军队再也追不上时,黄歇才主动入宫向秦王说明了实情。秦王没想到黄歇竟然如此胆大,一气之下,下旨让其自尽,却被范雎劝阻了下来。
范雎认为,黄歇在秦国陪伴熊完十年,必定深得熊完信任,若是熊完此次归楚能顺利继承大位,定会重用黄歇。事到如今,不如卖熊完一个人情,将黄歇放了,楚国必定感激。
秦王听了范雎的劝说,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将黄歇放回了楚国。
公元前262年,楚顷襄王病逝,太子熊完继承王位,史称楚考烈王。
此时,黄歇已经回到楚国三个月了,熊完继位后,念其陪伴与辅佐之情,将他捧上了楚国令尹之位,加封春申君,还将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赐给了他。
令尹乃是楚国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此前都是由王室贵族担任的,像黄歇这样的外姓担任令尹一职是极少数的,由此可见,熊完对他的信任。
黄歇也没有辜负熊完的信任,在他的尽心辅佐之下,楚国逐渐安定下来,国力也日渐恢复,可熊完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子嗣。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无嗣意味着江山后继无人,国家随时会因为权力更迭陷入内乱,这是熊完不想看到的,也是黄歇不想看到的。
为了解决子嗣的问题,多年来,黄歇不断寻找适龄的美女献入王宫,遗憾的是,后宫美女如云,却无一人能为楚王诞下子嗣。
正在黄歇忧愁之际,一个名叫李园的赵国人来到了楚国,成了黄歇的侍卫,而他此番是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来。
他在赵国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到了楚国之后,他想方设法成了黄歇的侍卫,他想要进入楚国的权力中心,更甚者,他想要黄歇的令尹之位。
于是,一个惊天阴谋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开来。
02移花接木一日,李园请假归家探望,盘桓数日后,才回到令尹府,黄歇见其风尘仆仆,不由关心道:“归家数日,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啊?”
李园叹了一口气道:“不瞒大人,我有一胞妹,生得绝色,被齐王看上了,前些日子,齐王派遣使者到家中求娶,可我并不想将她嫁入齐国,此番便将她带来了楚国,因此误了归期。”
黄歇闻言,好奇问道:“那令妹可曾与齐王有婚约,可收了聘礼?”
李园郑重回道:“没有!”
黄歇更是来了兴趣,说道:“改日可否将令妹带来府中一见?”
黄歇的话正中了李园的下怀,他是个颇有心计且富有野心的人,他早就想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楚王,若是妹妹能生下儿子,登上王后之位,他也能凭借外戚的身份青云直上。
可是,他眼见数不胜数的美女进了楚王宫,得楚王宠幸,可没有一人能怀有身孕,他开始怀疑,问题可能是出在了楚王的身上,思虑再三,他就将算盘打到了黄歇的身上。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
第二日,李园就将妹妹李环带到了令尹府中。少女婀娜娉婷,风姿绰约,黄歇一见便看呆了,连声赞叹道:“姑娘果真可称为绝色,不知芳龄几何,可曾读过书?”
李环羞红了脸,轻声回道:“小女年十九,不曾读过几本书,些许认得几个字而已。”
黄歇见李环生得花容月貌,且性情温婉,便想将她献给楚王,可还没等他开口,李园就开口说道:“大人,我之所以不想将妹妹嫁入齐国,是因为她钦慕大人已久。”
黄歇听罢,看了看少女,只见少女满脸红霞,心中不禁荡漾,将原本想要说的话吞了回去。没过多久,黄歇就将李环纳入了府中,成了他的侍妾。
黄歇对李环极尽宠爱,可他没想到的是,他正一步步地掉入李园设好的圈套中,而这只是李园计划的第一步,他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当时,楚王已经四十多岁了,后宫美女如云,却无人能怀孕,于是李园判断,可能是楚王没有生育能力,若是让李环此时进宫,无法怀孕,宠爱只能是昙花一现。
于是,他决定先将妹妹李环献给黄歇,待其怀孕之后,再怂恿黄歇将妹妹献给楚王。这样一来,一旦李环生下男孩,便是楚国太子,将来定能继承王位。
李环入府一个月后便有了身孕,她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哥哥李园,李园得到消息后,明白时机已到,随即让李环去见了黄歇,并将劝说黄歇的话全部教给了李环。
李园知道,若是想让妹妹顺利进宫,自己绝不能出面劝说。黄歇浸淫官场多年,十分精明,定能识破他的野心,所以,他选择让妹妹出面劝说。
这日,李环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黄歇,黄歇听罢十分高兴,可转念一想,又开始愁眉不展起来,李环见状,忧心地问道:“大人这是怎么了?”
黄歇叹气道:“哎!大王至今无子,若是他的后宫嫔妃也能怀孕身孕,那该多好啊!”
李环见黄歇如是说,大胆地建议道:“大人不必忧虑,若是能让妾身进宫,大王不就有子嗣了?”
黄歇闻言,大惊失色,怒道:“你再说什么胡话?”
李环见黄歇生气,不慌不忙地劝道:“大人,妾身并非胡言乱语,您对大王有恩,对楚国尽心尽力,大王信任您,重用您,待您十分好。可是大王无子,将来恐怕会改立兄弟,您执掌军政大权多年,其兄弟早已看不惯,若是他们上位,会怎样对您呢?”
李环短短的几句话就将黄歇内心深处的担忧给说了出来,他不禁有些发愣,眼前的弱女子居然将他埋藏多年的忧愁给说了出来。
李环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于是继续劝道:“大人,妾身得您宠幸时间不长,且怀有身孕一事并无第三人知晓,如果您将我献给大王,大王必定会宠幸于我,若我能生下一个男孩,必定能继承大位,到时候,楚国还不是掌握在您的手中。”
黄歇心下烦闷,不想再听李环的劝说,挥手让其退下,可李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进一步劝道:“大人,这不光是为了您,更是为了大王,君王无嗣,国家不稳,孩子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国有了太子,江山有继,国家安定,大王无忧!”
李环的劝说让黄歇的心开始动摇,他明白,楚王一直无嗣定会动摇国本,思虑再三,他做了个决定。
不久之后,他将李环偷偷送出府,安顿在一个隐蔽的住所中,然后向楚王上书,称在民间找到一名绝色美女,想要进献给楚王,出于对黄歇的信任,楚王欣然接受了。
不久之后,李环就被黄歇送进了楚王宫,进宫当晚,楚王就召幸了她。李环温柔小意,进退得宜,让楚王十分欢喜,宠冠后宫。
李园见事情都在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内心十分高兴,而黄歇却整日愁眉不展,十分不安。他害怕,若有一天,楚王知道真相,他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园看出了黄歇的担忧,劝说道:“大人不必忧心,此时只有您、我和妹妹知道,我们不说,大王又如何得知?更何况,妹妹有了身孕,大王高兴还来不及呢。”
一个月后,李环见时机成熟,决定将怀有身孕的消息告诉楚王,为了防止宫中的医官诊断出问题,李园特地收买了一名市井游医带进宫。
不久之后,李环怀孕的消息传遍了后宫,楚王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许诺,若是李环能生下男孩就将她封为王后。
怀胎数月,李环果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楚王为他取名为悍,并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楚幽王熊悍。熊悍出生后,楚王非常高兴,并且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将李环立为王后。
此时的李园,作为王后的哥哥,太子的舅舅,不再是黄歇身边唯唯诺诺的侍卫了,他正式入朝为官,受到楚王的重用,距离他夺权的目的又进了一步。
此时的黄歇还不知道,他已然成了李园上位之路的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而曾经对他信任无比的楚王,更是在重用李园后,慢慢冷落了他。
03夺权之争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赵政在秦国古都雍城举行了隆重的成年加冕仪式,正式亲理朝政,铁血手腕震慑四方。
而这一年,已经五十岁的楚王熊完身体却每况愈下。眼见太子年幼,尚无力担起大任,楚王忧心如焚。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疼爱有加,寄予厚望的太子并非他的亲子,而作为外戚的李渊也正对楚国的大权虎视眈眈。
其实,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老牌诸侯国,从西周文王时期就已经崛起,延续了八百年。到了战国后期,因为战乱频发,内乱不止,楚国才开始由盛转衰。
而春申君黄歇一个错误的决定和李园对大权的野心,将楚国一步步推向亡国的边缘。
秦王赵政继位后,秦国由国相吕不韦掌权,采用了远交近攻的决策,不到五年时间,就多次攻打了魏、韩、赵等国,意图吞并中原的野心暴露无遗。
楚国虽然还未遭到秦国的攻打,但是楚王已经感受到了强秦的威胁。
秦国吞并中原之势非一国之力所能阻挡,如今,魏、韩、赵等国已经丧失了大片的国土,若其再被灭国,楚国危矣。想要改变眼前的局面,只有建立合纵联盟,才能与秦国一较高下。
公元前241年,楚王决定合纵诸国,共同抗秦。因楚国实力雄厚,楚王被推上了伐秦联盟长的位置,而战争的实际指挥权则被交到了黄歇的手上。
联军集结完毕后,黄歇任命赵国名将庞煖为主帅,率军攻打秦国。
丞相吕不韦分析军情后认为,楚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战斗力不强。楚国作为大国,军力最盛,定会影响战事的走向,若是楚军战败,联军自然不战自溃。
于是,吕不韦决定先以精锐部队突袭楚军大营,楚军得到军报,误以为秦国举一国之兵来攻,直接不战而退,其余四国见楚国退兵,军心动摇,也纷纷撤军。
这场合纵攻秦的战争,史称“蕞之战”。当时,除了依附于秦国的齐国外,其余五国皆参与其中,这也是秦灭六国之前,最后一次合纵抗秦的战争。
然而,这场战争没有没有激烈的交兵,也没有血流成河,秦国利用合纵联盟军心不稳,协同不利的弱点,让其一败涂地。
楚王得知消息后大怒,当众斥责了黄歇,从此对黄歇再无信任。
而此时的李园,因为妹妹的关系,频繁进出宫廷之中。他为人机敏,又擅长讨楚王欢心,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重用,一升再升。
可李园并不满足眼前的官位,他想要的一直都是黄歇的令尹之位。为了夺权,他开始在府中豢养刺客,并计划着刺杀黄歇。
一方面,李园害怕黄歇出于对楚王的愧疚之情,将他们移花接木的事情告发出来。到时,不管是作为王后的李环还是太子熊悍,还有他这个国舅,都得死。
另一方面,楚王虽然因为合纵攻秦一事冷落了黄歇,但是黄歇在秦国陪伴了楚王十年,相依为命,并助其登上大位,念着过往的情分,令尹之位只能是黄歇的。
再者,黄歇身为熊悍的亲生父亲,若是有朝一日,他将实情全部告诉太子,让太子听命于他这个生父,那还有李园这个舅舅什么事。
所以,无论是出于自保还是夺权,李园都要杀了黄歇。
可此时的黄歇,根本无暇顾及李园的想法,他还沉静在战争失败的沮丧之中,虽然楚王没有责罚他,可于他而言,他当了楚国令尹二十多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挫折。
黄歇在府中不断反思,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于是,他找来了十分信任的门客朱英,想听听他的看法。
朱英则认为,秦国与楚国二十多年来没有战争,并非是大王擅长治国。只是因为秦楚之间尚有天堑,秦军无法越过。如今,魏国割让大片土地,秦军便可取道魏国来攻打。
听完朱英的一番话,黄歇问道:“秦国当真会来攻打楚国吗?楚国有几分胜算?”
朱英思索片刻,回道:“秦楚之间,大战一触即发,以楚国目前的国力来看,两军对垒,楚国毫无胜算。如今,大王对您已经不似以前那边信任,大人不如明哲保身,尽快离开吧。”
黄歇听罢,唉声叹气,他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楚,他不能置楚王的情谊于不顾,更不能扔下自己的孩子,独自离开。
黄歇明白,楚国已然岌岌可危,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头上也已经悬上了一把利剑,随时能要了他的命。
公元前238年,秦王赵政亲政,他以极快的速度在秦国内部进行了大洗牌,以铁血手腕铲除了吕不韦、嫪毐等权臣,重用李斯进行改革。
期间,秦王不断派兵攻打周边国家,一时间各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楚国边境不断受秦军侵扰,楚王日夜优思,最后竟一病不起。
李园见楚王病势沉疴,时日无多,心中有了计较。他认为太子登位之时,是他夺权的最好时机,于是,他开始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黄歇的刺杀行动。
李园豢养刺客一事在楚国人尽皆知,黄歇的门客朱英也不例外。在得知楚王病重的消息后,朱英第一时间求见了黄歇。
他对黄歇说道:“这世间有不期而至的福,也有不期而至的祸,生死无常,您又是侍奉君王之人,也会遇到不期而至的人。”
黄歇好奇问道:“先生,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福?”
朱英回道:“大人任楚国令尹二十余年,掌军政大权,现在大王病重,将来必由您来辅佐幼主,这与楚王有何异?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福。”
黄歇又问道:“那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祸呢?”
朱英见黄歇不慌不忙,急切地说道:“大人,这么多年,您还看不透李园的野心吗?他将您作为夺权之路的绊脚石,他豢养刺客,要对付的不就是您吗?若是大王薨逝李园定会抢先入宫夺权,并杀您灭口,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祸!”
黄歇闻言,竟觉得有些好笑,于是又问道:“那什么又是不期而至的人呢?”
朱英下定决心道:“您安排我做郎中,李园入宫夺权时,我替您杀掉李园,这便是不期而至的人。”
朱英的一番话并未让黄歇清醒过来,他始终认为李园跟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不会背叛他的。而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太子继位后,秦国欺主年幼,派兵来攻,到时楚国危矣。
朱英见黄歇仍然固执己见,还想再劝,但是黄歇已然不想再听朱英的劝说,只是挥挥手,让他离开。
朱英无奈,朝黄歇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望大人保重!”
朱英深知,一旦楚王薨逝,黄歇毕遭祸患,作为他的门客,必定会受到牵连,为了保全自己,朱英拜别黄歇之后,连夜离开了楚国。
04最后十七天后,楚考烈王薨逝,李环第一时间将哥哥李园召入宫中,秘不发丧,随即命令刺客在黄歇入宫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刺杀黄歇。
黄歇得知楚王薨逝的消息后,立即驾车朝王宫方向飞驰而去,路过棘门时,两边的刺客一见他的车架,风涌而出。
黄歇见状,想要调头奔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刺客手起刀落,将他杀死,并将他的头颅看下,扔在了棘门外。
公元前238年,楚国太子熊悍继位为楚幽王,其舅舅李园作为令尹掌握军政大权,朝臣不服,此后楚国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根本无力抵抗强秦。
公元前228年,李园与其妹妹李环也在宫廷政变中被刺而亡。
公元前223年,秦军进攻楚国,楚王被俘,楚国灭亡。
一出移花接木,让楚国王室血脉被换,春申君黄歇因此命丧黄泉。而李园虽然成了权臣,却令楚国彻底陷入了内乱,失去了与秦国一战的机会,而自己也死于宫廷斗争。
春申君黄歇英明一世,却因这件事被后人诸多诟病。有人说他知识广博,门客众多,多次出使秦国阻止秦国攻楚,功绩赫赫。
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他贪心不足蛇吞象,用移花接木的招数把自己的儿子推向了楚国国君之位,辜负了楚王的信任。
太史公司马迁也曾经这样评价春申君:
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後制于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以君子形象流传后世,可他智又不智,忠又不忠,公又不公,他的一生很难被定义。
与其说,他是死于李园之手,不如说他是死于欲望和虚荣,死于错信他人和不听劝谏的自己手中!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之死,原因比较复杂,牵扯到楚国的权力斗争。
这件事要从春申君的一个门客说起。
此人名唤李园,他有一个妹妹长得非常漂亮。李园是个诡计多端,野心颇大的人,为了求取荣华富贵,他把妹妹引见给春申君。春申君见李小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心里特别喜欢。于是李小妹就成了春申君宠爱的女人,李园也因此身价水涨船高。过了段时间,李小妹怀孕了。这时,李园想到了一个主意。
当时楚国君主楚考烈王已经在位二十几年,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子,这个问题相当严重,王位后继无人。李园怀揣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跑到妹妹那里,给她做思想工作。他的如意算盘是,趁妹妹刚刚怀孕速速献进宫,到时孩子出生了,那可就是楚国太子了。
问题是,李小妹如今是春申君的女人,春申君能让她进宫去服事楚王吗?
李园教给妹妹一套说辞,李小妹依计行事,对春申君说:“楚王很信任您,关系比亲兄弟还亲。您在楚国已经当了二十几年的宰相,可是楚王没有儿子,倘若不幸去世,只能由他的兄弟来继承王位,到时您的地位恐怕是保不住了。如今臣妾已有身孕,别人都不晓得。倘若您把臣妾进献给楚王,凭您的地位声望,楚王必定会宠幸我。如果我怀的是男孩,您的儿子就是未来的楚王了。”
春申君听了怦然心动。如果自己的孩子成了楚王,自己就是太上皇了。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他决定要忍痛割爱了。
李小妹进了宫,果然深受楚王的宠幸,成了王妃。不久后,她产下一个男孩。所有人都如释重负了。楚考烈王终于松一口气了,国家有继承人了。
生下“小王子”后,李王妃再升一级,被册立为“王后”,李园作为王后的哥哥,以外戚的身份登上权力的舞台。他八面玲珑,精于算计,很快得到楚考烈王的器重。楚王把政事交给他处理,李园因此成为楚国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
但是李园害怕楚考烈王发现王后所生的儿子并非是自己的,要掩盖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春申君,到时谁都不会知道真相了。
李园开始豢养一帮刺客,打算刺杀春申君。可是要刺杀春申君不是容易的事情,李园等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找到下手的机会。那帮刺客口风可不太紧,把这件事给泄漏了,不少人对李园的阴谋有所耳闻,可春申君根本不相信,一笑了之。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重病缠身,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门客朱英对春申说:“李园以外戚把权,楚王一死,他就成了您的政敌。您要小心李园这个人,他不管兵事,却暗中豢养死士,这明摆着是针对您。只要楚王一死,他势必要抢先一步,入宫夺权,杀您灭口。”
对此,春申君一笑了之。他认为朱英根本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太子就是我春申君的儿子,李园就是我的大舅子,我们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他怎么可能杀我呢?
可是春申君的判断是大错特错,他低估了李园的野心。天底下知道太子身份的人就这几个,李园不杀春申君,难保春申君不杀他灭口呢。这就叫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春申君必须死,李园从计划实施的那一天起,这就是确定无疑的目标。
楚王一死,李园抢先一步入宫,安排刺客埋伏在棘门。春申君一点也没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当他驾着马车赶到王宫时,刚步入棘门,埋伏在两旁的刺客手持利刃,发疯似地一拥而上。几支利刃,如电光火石一般疾刺而来,直插入春申君体内。春申君身体晃了几晃后,一头栽倒在地。刺客一手纠着他散落的头发,一手用锋利的刀残忍地割下其首级,往外一抛,扔出棘门外。
战国四公子中的最后一人,便以如此惨淡的下场走完人生。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也是倒霉,死在自己门客的手中。玩了一辈子鹰,最后却被鹰啄瞎了眼。
战国四公子里面,楚国春申君黄歇应该算是存在感最低的那位。
论名望履历,春申君黄歇比不了信陵君魏无忌,人家那可是有过两度破秦的功绩,称得上是威震天下。而且信陵君这个人出了名的脾气好,德行好,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连刘邦都把他当做偶像。如果不是信陵君死得早,刘邦估计就得是他的门客了。要知道刘邦可是一个楚国人,放着自家春申君的大门不进,却非要跑到魏国去找信陵君。
论地位高崇,春申君黄歇比不了平原君赵胜,人家乃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那可是赵国最有出息的两位帝王。而他坚守邯郸,出使楚国,救赵国于危亡之中的事迹,更是令人称道。对了,那个叫毛遂的家伙,就是赵胜给挖出来的。都说毛遂出名乃是靠自荐,但要是赵胜出使楚国的时候不带他,哪还会有他成名的机会?
论底蕴实力,春申君黄歇比不了孟尝君田文。作为当代齐王的堂兄弟,田文的血统算不得有多高贵。但是,田文有个好爸爸。其父靖郭君田婴,乃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的亲兄弟,宗室地位崇高,很早就受封于薛地,根基深厚。另外,田婴还长期担任齐国国相,掌控朝堂。
靠着父亲的多年积累,田文的起点就很高了,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封地爵位,还接班当了齐国的国相,主政齐国数十年,权柄显赫一时,连齐王都得敬其三分。
然而,名声并不完全代表实力。要是真就论起个人能力来,春申君黄歇绝对是四公子里面最猛的那一个。
鲁斋先生许衡把春申君列为四公子中唯一可称者,其他三人则是光吃白饭不干事。
“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
春申君黄歇此人才能胆略俱佳,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外交谈判,甚至于领军作战,都是一把好手,堪称是全才。正是因为有此人,没落的楚国才能在战国后期强势复苏,隐约有着中兴之势。
众所周知,在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虎视东方。山东六国里面,除了赵国能勉强和秦国抗衡一下以外,其他的那都不够看。当然也包括楚国。
楚国作为曾经春秋四大国之一,虽说是人多地广,但从来都是被秦国给按在地上锤。尤其是在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基本就是在吃饭睡觉打楚国。在公元前278年,秦军还攻破了楚都郢城,楚王被迫迁都不说,屈原也因此忧愤投江。
而到了公元273年,秦国于华阳之战中大败魏赵两国,斩杀魏赵联军约十五万人,三晋因此而元气大伤,不得不割地求和。鉴于三晋新败,威胁不大,秦国便打算乘势把楚国给收拾了。
于是秦国联合三晋,大举伐楚,楚国陷入倾覆之危局。这时候是黄歇站了出来,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晓以利害,成功说服秦王放弃攻楚。不仅如此,秦王还与楚国结盟,互为友国。楚国因此有了十数年的喘息之机,休养生息,为日后东山再起打下了基础。
就这样,黄歇硬是靠着自己的三寸舌救了楚国。单就这一手辩论才能,战国四公子里面估计无人能出其右吧?
当然,春申君不仅是善辩,更是有胆识。当初黄歇陪着楚太子熊完在秦国为质,遭到秦国扣押,一待就是十年。以至于楚顷襄王年老病重,熊完都无法顺利回国。而一旦楚顷襄王驾崩,而熊完又未归国,这王位必将旁落。
此时又是黄歇站了出来,他设计了一招金蝉脱壳,他一边将楚太子打扮成车夫,悄悄送出秦国,一边则由自己假扮太子,拖住秦国追兵。等到秦国反应过来时,楚太子早已经走远,追不上了。
不得不说,黄歇此举,算得上是舍身救主了。毕竟楚太子对于秦国的意义重大,乃是秦王要挟楚国的大筹码。这下筹码丢了,自然要找留守的黄歇算账。敢问这份胆识,其他三君谁能有?
值得一提的是,黄歇运气不错,秦昭襄王乃一代雄主,虽然气愤黄歇耍了他,但还是没有杀他,而是将其送回楚国,以此来拉拢两国关系。毕竟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主要对手还是以赵国为首的三晋。
就和当初的吕不韦一样,黄歇凭借救主大功,在回到楚国之后收获了回报。新继位的楚王熊完为了报答黄歇,一方面拜他为楚国令尹,总览楚国朝政;另一方面则是封其为春申君,封地十二县。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史记》
自此,黄歇从一名外交官,摇身一变成为了治国理政的内政大臣。
当然,黄歇干得不错,楚国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荣,大有中兴之势。尤其是在其封国所在的吴地,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成为了楚国的又一经济中心。日后项梁项羽叔侄,能够起兵抗秦,恢复楚国,全靠吴地的粮食、物资供应。所以在治国这一项上,黄歇显然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在军事层面,黄歇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比如说在邯郸之战,在平原君与毛遂的策动下,楚王终于答应出兵救赵,而领军大将就是黄歇。只不过那时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迹太过耀眼,掩盖了黄歇的光芒。
另外在公元前256年,楚国北上灭鲁,领兵之人也是黄歇。而北上灭鲁之后,黄歇的权势声望到达顶峰,其在楚国几乎就等同于楚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来山东五国合纵攻秦,就是由黄歇代替楚王担任统帅。
由此可见,黄歇那时候在楚国,基本就是军政一把抓,能文能武。想想能做到这一点的,战国四公子里面应该还找不出第二个。
所以,黄歇这个人,其实是很猛的。虽说相比于其他三位,他的起点稍低,但后续的成就却是最高的。即便是在豢养门客这方面,也数他春申君的场面最为浩大。
在战国四公子里面,黄歇家中的门客数量是最多的,超过三千人。而且他们的待遇都超级好,人人都穿着镶嵌宝石的鞋子,看得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史记》
当然,论个人结局,他黄歇也是最惨的。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以及孟尝君田文三人,皆是善终。唯有春申君黄歇,乃是被人所杀,连个全尸都没留下。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谋害黄歇的人,乃是其家中的一位门客。
这位门客名叫李园,是赵国人,听说春申君门客待遇好,于是跑来投奔。原本李园自身条件一般,平平无奇,在黄歇的众多门客里面毫不起眼。但他却有个漂亮的妹妹,被黄歇给看中,成为贵妇人。于是李园也摇身一变,从普通的门客,成为了黄歇的大舅子。
当然,此时的李园依旧还得依靠黄歇。他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来自春申君这块金字招牌。但随着后来李园的妹妹怀孕,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当时的楚王年事渐高,却一直没有子嗣。如果楚王驾崩,后继无人,其他宗室派系趁机上位,那么黄歇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黄歇到处给楚王张罗女子,希望能给楚王整个儿子出来,李园的妹妹就是因为这个契机而被黄歇给看中的。不过,这边黄歇都已经弄出动静来了,那边的楚王依旧还是颗粒无收,把黄歇给急得不行。
这时候李园便和妹妹商量,让黄歇把自家怀有身孕的妹妹送到宫里,来一个移花接木。届时自家妹妹如果诞下子嗣,便可顺理成章成为楚国太子,并在楚王驾崩之后成为新的楚王。而黄歇作为楚王的生父,自然也算是坐上了这个位置。
且不说黄歇能不能当上楚王,能让自己儿子坐上这个位置,那也是极好的。试问作为一个父亲,谁不想自家儿子当皇帝?
于是黄歇就接受了这个计划,把自家媳妇儿进献给了楚王。不得不说,这多少有点儿吕不韦的味道了。
然而,令黄歇没有想到的是,李园兄妹俩根本就不靠谱。有着黄歇的推波助澜,李园妹妹进宫后,如鱼得水,深得楚王宠爱。尤其是在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更是独宠后宫,连带着自家哥哥李园也跟着享福,成为了楚王身边的红人。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对于楚王而言,这可是老来得子。
随着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李园开始愈发骄横,逐渐不把曾经的主子黄歇放在眼中,甚至于想要除掉黄歇,取而代之,成为楚国新的掌控者。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李园担心移花接木的事情败露,想要灭口。
对于李园的变化,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察觉,甚至还有人提醒了黄歇。如果此时黄歇采取行动,以他的权势,收拾李园应该问题不大。但是黄歇太自负了,他根本不相信李园兄妹敢背叛自己。
而正是这样的自负,导致黄歇疏于防范,最终在入宫时被李园豢养的刺客袭杀,连头都被摘了下来,身首异处。随后李园趁势打铁,派兵攻入春申君府邸,将黄歇一家满门抄斩。
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史记》
想想黄歇一生辉煌,智退秦师、舍身救主、救赵灭鲁、统领六国……堪称一代英豪,最终却落得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估计黄歇直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玩儿了一辈子鹰,怎么就给一只家雀儿给啄瞎了眼?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一,春申君是楚国顷襄王的弟弟,在秦国做过人质,他喜欢养门客
春申君早年随楚太子到秦国当人质。
楚顷襄王在国内病重,而楚太子和春申君却在秦国,所以,春申君骗了秦昭王,准备把楚太子放回去,春申君留下来掩护太子回去了。秦昭王无可奈何,只得把春申君也放了回楚国。当时,战国七雄对人才非常重视,不仅国家积极搜罗人才,而且公族王室都有人出面来养门客。最多的有三千余人,少的也有千余人。这是几个战国时期的人才交易中心。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春申君不多,一千余人。曾经与赵国平原君斗富,平原君自愧不如。
战国四公子,他们都养门客。
春申君在楚国,其实就是楚王。所以,有着极大的权势。他曾经作过纵长,带兵扣过函谷关。是个影响力非常大的人物。春申君很自许,当然也就逐渐地刚愎自负了。
二,楚王那么多女人,居然没有一怀上孩子的。君王没有嫡子,王位就没有着落,所以,大家都很着急。春申君有个门客,叫李园,他看准了这个空挡。他认为他的妹妹和他一起可以因此飞黄腾达。于是,李园操纵了一番,设计让春申君对自己的妹妹念念不忘。春申君一得到李妹妹,就爱得要死要活。不久,李妹妹就来火了,居然怀上春申君的种了。
李妹妹不是个简单的妹妹,她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型女人。
她在枕头上对春申君说,你干了二十年的相国。楚王到现在没有个儿子。要是楚王死了,立了别的公子做楚王,你还保得了现在的荣华富贵吗?还不如你把我送给楚王,如果生了儿子,还不是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做了楚王,你还担心你的荣华富贵不稳定吗?
春申君认为这个女人比他的一千多门客更厉害,会出主意。于是同意了。
几天后,春申君就把李妹妹送给了楚王。楚王很高兴,因为他使李妹妹怀上了孩子。大家都跟着高兴
三,春申君心头偷着乐,他没有看出这是李园兄妹替他挖坑他的朋友看出来了,劝他采取措施,但是,春申君不听
春申君的门客很多,不知道他们看没有看出春申君长期专权的危害。从朱英的拜见春申君的言语中发现,他与李园兄妹的事情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只是不说而已。
朱英对春申君说了两点,一是,公子你长期当相国,没有看清楚你处于危险之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是,你碰到我朱英,这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李园是个居心叵测的人,他在养死士,他因为他妹妹受楚王宠幸,所以害怕你破坏了他们的好事情,准备对付你了。
春申君不相信,还替李园打圆场,认为李园不可能干这些事情。朱英叹息一声,逃避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四,春申君到死,恐怕也不相信"弱人"兄妹会杀他灭口李远兄妹一怕春申君把孩子大事泄露出去,二怕因为孩子今后当上楚王会倒向春申君而对舅舅不利 ,所以春申君必须死,然后李远兄妹才放心。李远就安排了一次在楚王病重时要春申君进宫的计划。
春申君长期傲慢自负,又认为李园是个"弱人" 所以对入宫一事并不怀疑。便欣然而往。
同所有的事变一样,春申君到了深宫,李园的死士们就关上了大门。然后就把春申君杀了 ,再把他的头割下来,这样是为了让春申君死个透彻。如果不割头,万一大家走后,他又活过来,象范睢那样就是众人的灾难了。
春申君的头被割下,死士把它扔了出去,落在大街上滚来滚去。
当春申君的人头在街上滚来滚去的时候,也没有一个"长者"去替它收拾收拾,捡起来埋了为安。春申君如果有知,应该后悔吧
战国四公子养门客,几乎都没有善终,吕不韦也养,照样没有好结果。汉武帝时代,舅舅和表叔也门客,结果,两个外戚大家被汉武帝收拾了。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齐名,以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善于辩论出名,同时也以养士为名,门下宾客人数曾一度为四公子之首。
为秦国人质十年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派辩才出众的黄歇初始秦国,此时的秦国,战斗力如日冲天,战神白起刚刚在华阳打败韩、魏联军,活捉了魏将芒卯,韩、魏不得已只能臣服于秦,这个时候秦昭王命令韩国、魏国同白起一同攻打楚国,于是黄歇凭着自己出众的辩才,阻止了秦昭王发起的对楚战争,使两国结盟,为表诚心,楚王派黄歇同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这人质一做便是十年。
辅助太子继位这一年,楚顷襄王病了,看起来时日无多,然而太子完还在秦国为人质,秦昭王始终不肯放他回去,在此紧急时刻,如果楚顷襄王病逝,而太子完还不在国内,那么国君之位只能易主由他人继承了,在此危机关头,黄歇帮助太子完逃离了秦国,而自己则留在了秦国主动承担责任,秦昭王大怒让黄歇自杀,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得以活下来,并回到了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后三个月,楚顷襄王就病逝了,太子完则顺利的继承了王位,就是楚考烈王,黄歇自然被重用,被任命为宰相,封为春申君。
担任宰相春申君担任宰相的第四年,秦国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第五年,秦国包围了邯郸,邯郸向楚国求救,此时魏国的信陵君也窃符救赵,三国合兵,击退了秦国,拯救了 赵国。第八年,春申君向北征战,灭了鲁国,任用荀卿担任兰陵县领,在春申君担任宰相期间,楚国又逐渐的强大了起来。第十四年,秦国庄襄王继位,任命吕不韦为宰相,灭掉了东周。第二十二年,六国合纵攻打秦国,楚国为盟约之长,春申君主事,六国联军于函谷关同秦国作战,被秦军击败逃跑,楚考烈王将此战的失利归罪于春申君,从此渐渐疏远了春申君。
移花接木楚考烈王没有儿子,这在寻常人家还好说,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没有了继承之人,那么王位的传承势必会造成影响,在大争之世的战国,如果稍微处理不好,很容易引来别国的攻击,春申君为此事愁的都上火了,比自己娶媳妇都着急,给楚王进献了很多美女,可是仍然没有儿子。
此时赵国人李园带了自己的妹妹来,想进献给楚王,可是又听说楚王不能生育,于是就想办法套路春申君,首先将妹妹受幸于春申君,春申君繁殖能力强大,很快李园的妹妹就怀孕了。
接下来李园的妹妹就开始给春申君吹枕边风了,虽然楚考烈王尊重春申君,但是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楚考烈王死后王位只能由他的兄弟继承了,他的兄弟肯定会用他们自己的人,而且春申君目前大权在握,肯定没少得罪他们的兄弟,一旦别人继承了王位,灾祸肯定会降临到春申君身上,李园的妹妹如今刚刚怀孕,别人都不知道,此时将她献给楚王,凭借春申君尊贵的地位,楚王肯定会马上宠幸她的,这样她怀孕的儿子自然就会被当成楚王的了,等春申君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后,那么楚国就都是春申君的了,春申君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将李园的妹妹献给了楚王,果然被宠幸后生了一个儿子,李园的妹妹也被封为了皇后,一切仿佛都是按照剧本进行的。
可此时李园当权,他担心春申君会将秘密说出来,于是暗中豢养死士,打算杀人灭口。
春申君没有听朱英对自己的劝诫,杀掉李园,反而认为李园软弱无能,自己又对他很友好,他不会杀死自己的。
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进入宫廷,藏刺客于棘门之中,待春申君一进棘门,刺客从两边出现刺死了春申君,并看下头颅,扔到了棘门外边,并将春申君满门抄斩,春申君与李园的妹妹所生的儿子便是楚幽王。
在同一年,秦始皇已经登基九年,嫪毐在秦国与太后的关系被发觉,夷灭三族,吕不韦也因受牵连而被废黜,此时留给楚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可怜春申君门客若干,且不听朱英劝诫,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关于春申君,引用唐代诗人周昙的一首诗:
春申随质若王图,为主轻生大丈夫。女子异心安足听,功成何更用阴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