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这其中优秀者不少,比如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人,但荒唐之人也很多,比如秦王朱樉,他就作恶多端,结果不得好死;再比如鲁王朱檀,他也因为荒诞不羁,被朱元璋实施髡刑,还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因为丹药而中毒去世。

朱檀,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说起来他的身世可不简单,因为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而郭宁妃的家族对朱元璋来说很重要。

郭宁妃名叫郭宁莲,父亲是郭山甫,朱元璋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有一次带兵经过郭山甫家门口,郭山甫善于相面,认为朱元璋又大贵之相,于是将女儿郭宁妃送给朱元璋当小老婆,并让两个儿子郭兴和郭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后来,郭兴和郭英成为朱元璋手下猛将,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得封列侯;郭宁莲也被封为宁妃,曾在李淑妃去世后掌管后宫,是实际上的皇后。

女儿们争气也就罢了,郭山甫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虽然只是个相面师,却也是个有谋略之人,曾给朱元璋出过很多很好的主意,也算是功勋卓越了,因此在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封为营国公,郭氏一族也由此成为当时最显贵的家族之一。

朱檀洪武三年二月底出生,到四月初朱元璋就开始分封诸王了,他也因此在襁褓之中就被封为鲁王,藩国位于山东的兖州府,辖四州二十三县。

出生在帝王家庭,母族又如何显赫,朱檀可谓富贵无极,但更幸运的事情还在后面,在他十岁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在兖州为他建造豪华的王府;十五岁的时候,朱元璋又为他娶了开国功臣汤和之女为王妃,并让他到兖州就藩。

十五岁这个年级,还是个未成年,但朱檀却已经成为人生赢家,并且他还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儿子们的教育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他洪武之初就在宫中建立了大本堂,让众皇子在那里读书,并挑选打入担任皇子们的老师,还收集了大量藏书让皇子们阅读,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在朱元璋的众皇子中,最不爱读书的是燕王朱棣,但最爱读书的皇子中,就有鲁王朱檀的名字,史书记载他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甚得朱元璋喜爱,可见他确实非常优秀。

除了好读书之外,朱檀还有非常多很雅致的爱好,这些虽然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中,但在他的陵墓,也就是鲁荒王陵被发掘之后,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朱檀不为人知的一面。

明朝崇尚厚葬,也就是所谓的“厚葬以明孝”,先辈去世了,后辈之人将其厚葬,是为了表达孝顺的意思。

鲁荒王陵也不例外,他是朱檀去世后才开始建造了,选择九龙山这个风水宝地,不惜人力物力才建造而成的,工程十分浩大,花费也相当不菲,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文物也很珍贵,都是朱檀生前喜欢的东西。

1969年,为了响应国家“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邹城群众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的时候发现了鲁荒王陵的墓道,随后报告给了文物部门,文物部门从1970年开始对鲁荒王陵开始发掘,陆续出土了各类文物1100余件。

在这些文物中,有几件物品十分显眼,比如九旒冕,这是亲王面见皇帝或者有重大活动时才佩戴的,共用九旒和九珠,珠子的数量达到162颗,只比皇帝的十二旒十二珠、共228颗珠子要少,也是唯一一件明代以来存世的古代冕服实物。

从这件九旒冕我们可以看出朱檀的身份之尊贵,地位之崇高,财富之巨,一般人是很难想象的。

还有一件唐代古琴,名为天风海涛琴,是唐代名家雷威亲手制作的,是一件堪称空前绝后的佳作,十分珍贵,也是朱檀所喜欢的,可见他生前就有弹琴这个爱好,至于水平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鲁荒王陵中出土了大量字画,以及大量书籍的孤本,其中宋高宗题跋的葵花扇面,元代钱选的《白莲图》,元朝刻本的《杜工部诗史》尤为珍贵,这些都是朱檀生前费尽心血寻来的,视为珍宝,死后也带到陵墓当中。

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朱檀并不是个不学无术的顽固子弟,而是个饱读诗书、有着雅致爱好的文人学士,稍加培养,日后必定是国之栋梁。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在就藩之后,逐渐走上了堕落之路。

朱檀刚到封地的时候,称得上是个爱民如子之人,在他的经营之下,兖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官员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因此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洪武二十年,发生了一件让朱檀十分伤心的事情,他的王妃汤氏去世了,他与汤氏的感情很好,虽然两人年纪都不大,但称得上是模范夫妻,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欣慰。

汤氏死后,朱檀一度很颓废,但他很快就娶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为妻,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是朱元璋的刻意安排,还是朱檀自己的主意,只知道朱元璋对此持肯定态度,还下旨册封汤和这个女儿为新的鲁王妃。

我个人揣测,朱元璋向来喜欢让儿子跟功臣之女联姻,因此朱檀续娶汤和之女,有政治上的考虑,也有安慰朱檀的因素在里面。

且不论真相如何,总之在这件事之后,朱檀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或许是因为感情上打击太大,亦或是因为他脱离了父母的管教,作为藩王又有着巨大的权力,以及让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他开始在身边人的阿谀奉承中逐渐迷失自我。

朱檀逐渐开始在兖州为非作歹,在当地引起了极大民怨,后来他又在城外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还经常带着王妃来到城外居住,不怎么住在城内的鲁王宫中。

这件事看起来不是啥大事,但朱元璋早在洪武二年就制定了《皇明祖训》,对皇子们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其中就对诸王修建宫殿、在哪里居住提出了要求,朱檀的做法恰好违背了这一点。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都很严格,那就更不要说其他皇子了,因此他在得知此事后,为了惩罚朱檀,也为了警示其他皇子,就下令对朱檀实施髡刑,并下令处死鲁王妃。

所谓髡刑,也就是剃光人的毛发,这是一个古老的刑罚,带有侮辱性,朱元璋对自己喜爱的儿子朱檀实施髡刑,可见他是个多么严厉之人。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下令处死鲁王妃,这是为何?

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极有可能是因为鲁王妃撺掇朱檀搬到城外居住的,甚至朱檀的很多恶行都是她引起了,因此朱元璋对她的处罚也就更严厉了。

同一年,被处死还有秦王朱樉的次妃邓氏,开国功臣邓愈的女儿,原因是她囚禁秦王妃王氏,还致使手下为非作歹,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可见鲁王妃大概率也是因为多有恶行,才会跟她一起被处死的。

鲁王妃死后,朱檀也消停了一阵子,朱元璋认为他改过自新了,便将一个姓戈的女子嫁给他,并册封为王妃,戈王妃在洪武二十一年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也是他唯一一个儿子朱肇煇,即第二代鲁王。

朱元璋之所以不继续选择一个功臣之女嫁给朱檀,而是选择一个家族不怎么显赫的女子戈氏,或许是担心朱檀再出什么幺蛾子吧,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是替朱檀考虑的,已经他虽然贵为皇帝,但也是个父亲。

本以为有了儿子之后,朱檀就会老老实实当个藩王,给老朱家传宗接代,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更荒唐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朱檀开始对长生不老产生了极大兴趣,他身边整天围着一大帮信封道教的术士,给他灌输各种长生不老的思想,还怂恿他炼制丹药。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长生不老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生老病死才是人生常态,那些追求长生不老之人,大多都是富贵之人,他们享更长时间地享受人生,所以才会鬼迷心窍。

朱檀或许就是如此,他作为一个富贵无极的王爷,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历史上求仙问道之事肯定是熟知的,但他毕竟太年轻,再加上受人蛊惑,因此才会产生了长生不老的想法。

其实,吃丹药这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大多都是慢性中毒,到老年才会显现出现,甚至有些人吃了一点事都没有,但朱檀的运气很不好,或许是因为他找的炼丹师很差,结果他吃完之后竟然快速中毒了,眼睛还因此瞎了一只。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但这毕竟不是违法行为,因此只是训斥了朱檀一顿,没有做出特别处罚。

你以为这就完了?

当然没有了,朱檀一点也没有吸取教训,有人建议他说,要用一百个童子作为药引子,炼制的丹药才会有效果,他竟然听从了,派人在兖州四处寻找童子,很多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无缘无故失踪!

这事很快就惊动了当地官府,官府层层上报,最终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便下令详细追查,结果发现是朱檀干的。

如果说,朱檀只是吃吃丹药,朱元璋训斥几句就是了,但他为了炼制丹药,竟然拿童子当药引,而且在山东当地引起了民众的巨大恐慌,这对老朱家的统治地位是很不利的,朱元璋就不能再忍了。

而就在朱元璋思考如何处置朱檀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了,朱檀因为吃丹药过度而去世了!

原来,朱檀那时候已经完全沉迷在丹药带给他的快感之中,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中毒了,还继续服用丹药,结果导致中毒太深,经医治无效后死亡,此时他不过十九岁而已,儿子朱肇煇也才一岁多一点。

因为朱檀行为也太过荒诞,朱元璋为此感到羞耻,于是给他上谥号为荒,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鲁荒王。

从朱檀人生最后几年的表现来看,朱元璋对他实施髡刑,并杀掉鲁王妃,显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毕竟老婆被杀了,还可以再娶,而且髡刑这个刑罚只是剃光毛发,不伤及身体,毛发还很快就会长出来。

由此可见,髡刑这种带有侮辱性的刑罚,其实只适用于有道德观念之人,朱檀以前是个好孩子,但他后来逐渐变成了坏孩子,朱元璋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所以才会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刑罚来惩罚朱檀。

说起来,朱檀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快速堕落这件事,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难道是朱元璋的教育方式不对吗?

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回答了,但朱元璋给儿子们太高的待遇,肯定是罪魁祸首之一,毕竟一个人富贵无忧之后,很容易将寻欢作乐当做日常,时间长了一些邪恶的想法就萌生了,比如一些奇怪的癖好,再比如说服用丹药。

再一个就是,朱元璋看似很严厉,其实总体上还是偏袒儿子的,比如他的儿子再怎么无恶不作,他都不会轻易将其废黜王爵,只会对其进行惩罚而已。

秦王朱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封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以说是个大恶魔,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手下无法忍受了,下毒将其毒死。

朱檀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法跟朱樉比,但朱元璋依然没把朱樉怎么样,还把毒死他的手下满门抄斩,并让王妃王氏为其殉葬,立其儿子朱尚炳为第二代秦王。

这事如果搁在其他朝代,朱樉不被处死也要被废,更不要提儿子继承王位这件事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檀实施髡刑,其实也只是做样子给臣民看罢了,他要是真想惩罚朱檀,我想他有一万个更好的办法。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600多年前,朱元璋下令将儿子朱檀全身毛发剃光。一年后,朱檀双眼被毒瞎,19岁就痛苦死去。朱元璋对朱檀的嫌恶世人皆知,可是一座墓地的发现,显示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969年,山东邹城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意外挖出一条墓道。顺着墓道进行抢救性挖掘,长眠于地底600年的鲁王朱檀墓重见天日。

金银珠宝、文房字画、豪服金冠……一个凝滞的奢华时空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也将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年展现在众人面前。

01、朱元璋也是个打了鸡血的父亲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幼时就曾为地主放牛。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就先后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外出逃生。

第二年,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皇觉寺出家做了僧侣。可是,寺庙里也粮食短缺,17岁的朱元璋被迫外出化缘。

在云游四方的三年多时间中,朱元璋走遍了淮西各地,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

朱元璋25岁的时候,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提升。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正因为自己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青年时期行军打仗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失去了读书和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朱元璋有26个儿子,跟现在所有的父母都一样,他想让儿子们弥补自己的遗憾。因此对他们的教育非常重视。

他希望儿女们能够知书达理,通晓古今。请了博学大儒来教育儿子们,除了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儿子们还得学习琴棋书画。

为了督促孩子们读书,他还特地在公里建了座皇家图书馆,搜集古今各类图书存放在其中。

《明太祖实录》: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在众多的子嗣中,除了太子外,朱元璋对第十子朱檀也非常偏爱。一方面是因为朱檀的母亲不是普通人,很得朱元璋的欢心。另一方面,朱檀本身也极为出色。

朱檀的外祖父叫做郭山甫,善于相面。当年朱元璋还在落魄的时候,两人无意中见过一次。

郭山甫看到朱元璋后,大呼他的面相贵不可言,对他十分恭敬。

郭山甫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追随朱元璋,还将女儿嫁给朱元璋,叮嘱她好好伺候朱元璋,日后一家子定可飞黄腾达。

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朝后,郭氏被封为郭宁妃,很得朱元璋宠爱。

公元1370年,朱檀出生,刚刚满月就被封为鲁王,有了封地。

朱檀自幼非常聪明好学,为人也谦恭谨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均有所精通,实乃一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

《明史》中对朱檀的描述为:“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

朱檀墓地中,有一件堪称千古绝唱的唐代古琴--天风海涛琴。为唐代名家雷威亲手制作,堪称举世罕见的传世极品,正是朱檀生前所爱。

墓中众多的书籍字画,包括宋高宗题跋金粉“葵花蛱蝶”扇面、元代画家钱选《白莲图》、元朝刻本的《杜工部诗史》等等。

这些随葬品无不说明朱檀并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个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

02 朱檀的堕落之路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大封藩王,以藩王镇守边疆和地方,守护领土,拱卫中央,尽快巩固大明政权的统治。

儿子们成人后,就到朱元璋分给他们的封地上做藩王。

鲁王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附近。因为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檀的封地范围很大,可以统辖多达4州23县的领土

公元1385年,开国功臣汤和之女被册封为鲁王妃,同年鲁王朱檀夫妇赴封地上任。

此时朱檀只有15岁,在现在看来,他只是一个正在青春期,有叛逆心的少年。

朱檀来到自己的封地后,最初还非常勤政爱民,将一干事务打理得有模有样。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鲁王颇有赞誉。

可是,小小年纪忽然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拥有诺大的权力,金银财宝取之不尽,周围阿谀奉承之辈数不胜数。

朱檀渐渐开始在封地内胡作非为。他在兖州城外建了一座园林,与汤王妃在里面居住,常常夜不归宿,不回鲁王宫。

鲁王妃对此并无异议,和朱檀一起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中,让他非常不满。朱元璋曾经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制定了一部《皇明祖训》,其中有非常严格出行的制度。鲁王夫妇到城外居住,公然挑战了朱元璋的权威

更为严重的是,一群信奉道人方术的人聚拢在朱檀身边,耳提面命给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怂恿他修炼丹药,以求美好的生活永无止境。

曾经弥漫着书香的王府内飘起了炼丹的烟雾,清朗的琴音被日日川流不息的嘈杂所代替。

道士们还提议用童男补阳,朱檀不仅不反对这样荒唐的建议,还欣然采纳。鲁王妃积极为朱檀“排忧解难”,安排人暗中抓了很多男童做药引。

一时朱檀的封地上很多男童莫名其妙的失踪,引起老百姓的担忧和恐惧。

朱元璋派人细查后,最终查到始作俑者是鲁王夫妇。他大为震怒,急招鲁王和鲁王妃入京,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因为鲁王妃不仅不规劝朱檀,反而还怂恿他违法乱纪。朱元璋将鲁王妃赐死。

至于儿子朱檀,朱元璋的失望与心痛交织。为儿子定制了髡(音同“昆”)刑,令人将他按倒在地,用小刀将他全身上下的毛发全部剃光。

这种刑罚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古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光朱檀毛发是斥责他的所作所为大不孝,不配拥有父母亲情。

朱檀经此侮辱,郁郁不安。而他体内的丹药渐渐毒发,使他神疲力弱,精神颓靡。严重时,朱檀的双目因为毒素侵袭而失明。

一年后,朱檀身亡,年仅19岁。

03、结束语

朱元璋虽贵为帝王,却也与普通的父亲一样。内心虽然憎恨朱檀的荒唐,却又心疼这个儿子。

朱檀的所作所为,狠狠地扎在了朱元璋心里,因此,他将恶谥“荒”赐给了朱檀,称他为“荒王”,葬在了鲁地。

可是,作为父亲,他又总是怀念起儿子曾经承欢膝下的快乐时光,那个翩翩佳公子在脑海中时隐时现。

于是,朱元璋又忍不住在墓地中放入无数的奇珍异宝,在内心深处,朱檀仍然是一个亲王。为此,他将亲王九旒冕放入墓中。希望儿子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深埋地下几百年的冰冷珠宝,却承载着脉脉温情,一点一滴透露出帝王和父亲的矛盾心情。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荣华富贵、爱恨情仇仿佛在时间的脚步下凝固。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要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髡刑?髡刑不是死刑,更不是把人弄死,而是把人全身毛发给剃光。这是一种耻辱刑法,古人好面子,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富家子弟,达官显要,一旦髡刑加身,真是生不如死。

更何况,古人早就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一旦让人把全身毛发剃光,那更是对祖宗的不敬,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家谱。所以在中国古代,髡刑对人的伤害甚至要大于肉刑。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就动用了髡刑,话又说回来,他的儿子能犯多大的罪过,竟惹得朱元璋如此动怒?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他把这些儿子都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成为当地的藩王。出事的这个儿子是第十子叫朱檀,封地在山东,所以也称他为鲁王。每个儿子外出就藩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找他谈话,告诉他们在当地要爱民如子,守土有责,切不可率性而为,更不能胡来。

每个儿子都会点头称是,可是真到了藩地,有些儿子就把朱元璋的教诲给扔到了脑后。尤其是鲁王朱檀,他就藩的时候才16岁,一出京城,就像脱离了笼子的金丝鸟一样,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他了。

如果他只是在藩地吃吃喝喝,小打小闹倒也罢了,可问题是他做了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请术士来炼丹,而且炼丹这个事情还得到了鲁王妃汤氏的支持。这个汤氏是明初大将汤和的女儿,汤和为人忠正,却不知道为什么教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女儿。

汤氏跟鲁王建议,要想炼好丹药,需要取100个8岁以下男童的生殖器为引子,并且这件事由自己亲自去办。结果命令一出,导致山东境内顿时人心惶惶。

事情很快就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十分震怒,这个朱檀是他最宠爱的郭宁妃所生,出生不满半岁,即被封为王,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见朱元璋对此子的爱护有加。如今朱檀做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朱元璋无法容忍。

同时他认为,鲁王妃汤氏,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助纣为虐,必须严惩。最后的处理意见就是将朱檀行髡刑,其妻汤氏处决掉。至于为什么没有处死鲁王,一是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二是这个事情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受害男童并没有那么多。

尽管如此,朱元璋给儿子用的髡刑也是前所未有的重罚,一直以来,中国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朱元璋的儿子们也一直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亲顶多就是骂自己两句,严重点再削减些封地,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

但这次朱檀的遭遇,给诸皇子如当头一棒,朱元璋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他是穷苦人出身,知道水能载舟,更能覆舟,大明初建,就肆意迫害百姓,他还要不要江山社稷了。朱檀不到20岁就死了,不过还好,他没有绝后,鲁王一脉也就这样传下来了。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髡(kun)刑?

所谓的髡刑是指剃光犯人头发和胡须。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也算刑法?现在的犯人不是都要剃光头吗?

现代人拿着头发和胡须不当回事,想剃就剃,想剪就剪。古人则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

意思是说,古人轻易的不能剃头发和胡须,否则就是大不孝。如果犯罪被剃光头发和胡须,就叫处以“髡刑”。

这种刑罚具有侮辱性,可见头发和胡须在古人眼里是很重要的标志。比如曹操打仗时,自己的马受惊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曹操“割发代首”作了自我惩罚。

了解了这一切,咱们说说朱元璋为何对亲生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至少有40位妃子,这些女人为他一共生了26个儿子。

有道是:“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朱元璋除了喜欢长子朱标外,再就是喜欢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朱檀的母亲是老朱喜欢的郭宁妃。郭宁妃是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功勋”郭兴、郭英的妹妹。

当初她的父亲郭山甫善相,在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看出老朱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儿子追寻老朱而去,并把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

有以上这层关系,老朱能不喜欢第十子朱檀吗?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生下两个月后被封鲁王,14岁时娶汤和的女儿为妃。

老朱的儿子大多是和“淮西功勋”的女儿联姻的,这是老朱巩固权利的一种办法。

比如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妃;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为妃,五子朱橚娶了冯胜的女儿为妃,第十子朱檀也不例外,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

话说洪武十八年(1385年),16岁的朱檀带着王妃汤氏到山东兖州就藩。

临行前老爸叮嘱说:“你也长大了,到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儿好好干,做一个好藩王”。朱檀点了点头,然后依依不舍带着一行人上路了。

朱檀和汤氏到达兖州后,刚开始还行,勤政爱民,艰苦朴素,到后来夫妻二人慢慢变了。

汤氏变得整天涂脂抹、粉妖里妖气的,朱檀则迷恋上了炼丹养生之道,小小年纪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呢?

有一天,汤氏描眉画眼打扮完毕后,发现朱檀愁眉不展的样子,于是问:“夫君为何闷闷不乐?”

朱檀长叹一声道:“别提了,炼丹我遇到了一道难关,缺一种原料”。

唐氏笑问:“什么原料啊?我们所辖范围没有吗?”。

朱檀苦笑道:“这种原料有倒是有,但人家不卖给我,有钱也白搭”。

“什么原料这么金贵呢?”汤氏关心问。

“童子肉”,朱檀说道。

原来朱檀听从一个道士之言,要炼仙丹必须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原料,朱檀为此而发愁。

也确实,谁家能舍得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他炼丹呢?朱檀虽富甲一方,但有钱买不来。

唐氏却不以为然,笑着说:“我以为什么事呢!小意思,买不来还不会偷吗?

以兖州之广,36名童男童女不是问题,这事交给我吧。”朱檀感激的望着妻子,心想,“还是我老婆有办法”。

汤氏说干就干,让王府的家丁四处去偷小孩,一时之间鲁地到处传出丢小孩的消息,恐慌的老百姓四处告状,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老朱派“钦差大臣”亲自到鲁地查案。

通过蛛丝马迹的追查,目标最后锁定到了鲁王府,等“钦差”命手下一搜,发现了许多儿童的尸骨。夫妻二人无法自圆其说,只好竹筒倒豆——痛快的招了。

鉴于案情重大,钦差大臣把夫妻二人押回了南京城。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命令刑部马上砍了儿媳妇,为死去的儿童讨一个公道。当时汤氏大呼冤枉。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你害死了那么多的儿童还有脸喊冤枉”,随即处死了汤氏。

对于儿子,虽然他很失望,但舍不得杀他,只是把他处以“髡刑”,即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说实话,老朱对待儿子和儿媳确实有区别,儿媳妇死了还有其他女人补充进来,儿子死了就永远没了。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老朱饶过了儿子,但老天却没有把他饶过。4年过后,即1389年12月,朱檀因服食金丹毒发身亡,终年20岁。

文/秉烛读春秋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明朝洪武二十年,山东兖州大批男童无故失踪,物议如沸,引起朝廷注意。

经过调查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与鲁王朱檀夫妇有关。

得知此事内情的朱元璋勃然大怒,一道圣旨押解鲁王夫妇入京受审。

朱檀夫妻俩在封地胡作非为荼毒百姓,让朱元璋动了真火,但朱檀终究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不忍将其处斩,因此下令施以髡刑,鲁王妃汤氏则被凌迟。

年少时期堪称完美,深受疼爱荣宠的皇子

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中寿命最长、子嗣最繁盛的一个,其共有26个儿子却大多数都顺利长大成人,后来的明朝皇帝都不能与之相比。

在诸多的子嗣之中,第十子朱檀算是比较受宠的一个。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其生母郭宁妃,在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就侍奉在侧。

与大多数的故事一样,也是因为郭宁妃的父亲当初觉得朱元璋贵不可言,有天子气象,所以把女儿嫁给了他,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两女一子,儿子就是朱檀。

郭宁妃也的确比较受宠,在马皇后与李淑妃先后离开人世以后,曾一度代理内廷事务,代为行使皇后之权,其恩宠可见一斑。

郭宁妃的娘家满门尊贵,父亲封国公,兄弟都因为功劳而得以封侯,子凭母贵,既然有了如此得宠的母亲,朱檀当然也受朱元璋的重视。

而年少时候的朱檀,也的确值得朱元璋疼爱。

按照史料记载,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不仅很聪明,而且乖巧懂事有礼貌,各方面都是个好孩子,朱元璋当然宝贝得不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无视先秦诸侯混战、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之乱的教训,仍旧施行分封制度,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为王。

朱檀年纪尚轻,而且是个比较斯文的皇子,当然不适合分封去北疆去做塞王,所以朱元璋将这个宝贝儿子分封到了非常富裕的山东兖州一带,封号鲁王。

此外,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为朱檀迎娶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为正妃,两年以后前往兖州就藩。

到这里为止,朱檀年轻时候在父母身边的岁月,都是顺风顺水的,而且从朱檀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都是个儒雅正值的人,看不出任何的问题。

就藩后开始乱来,竟然伤害无辜的鲁王

朱檀抵达封地之后,一开始也还是很靠谱的,所有的一切都妥妥当当,兖州没有出现任何的岔子,朱檀在封地也乐得逍遥自在。

如果日子一直这么下去,也没什么,关键是可能朱檀觉得日子太无聊,加上远离了父母的管教约束,十几岁的年纪尚且还在叛逆期,终归可能弄出些幺蛾子。

在南京的时候,朱檀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可到了封地没人管了,估计本性暴露了,愈发懒散沉溺于享乐,而其王妃也都顺着他来,不仅不劝,还跟着一起胡闹。

时间一长,朱檀变本加厉,其行为也是越来越过分。

他在封地修建园林道观,沉迷于修道炼丹之类的方术,常常夜不归宿,豢养宠嬖于私禁,终日狎戏流连,鲁王府也弄得乌烟瘴气。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更令人发指的事情出现了。

由于朱檀爱好修道炼丹,所以除了一些真道士之外,也有不少招摇撞骗之徒混入其中,他们只知道讨好朱檀,所呈上的所谓仙丹都是些古里古怪的玩意儿。

朱檀胡乱服药,自然引起不良反应,不停掉头发、终日神思倦怠喜怒无常,他盛怒之下,命令道士们炼制出能够治疗这些病症的药。

本来就是假的,哪儿来真药呢?可为了保命,妖道们提出要用九十九个童男下身炼丹,才能够治疗鲁王的病。

本来他们是想让鲁王知难而退,没想到鲁王的确是犯愁了,他那不靠谱的混账王妃汤氏却真的命人去安排,一时间兖州屡有童男丢失,这件丧尽天良的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道了。

不肯赐死亲子,因而处以髡刑

朱檀与其王妃汤氏,从小就受尽父母家人的疼爱,加上身份高贵,所以任性妄为其实也并不算是奇怪的,如果仅是寻常荒唐胡闹也就算了。

可是,这回的事情非同小可,身为亲王,竟然伤害无辜百姓,听信妖道之言,拿孩子去炼制什么所谓的丹药,实在罪不容赦。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其虽朱戮功臣,但对百姓却向来很好,朱檀夫妇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触动了朱元璋的底限,了解此事前因后果的朱元璋,忍不住了。

朱檀夫妇被押解回应天府以后,经过审讯定罪,原本都应该处以极刑,但朱檀毕竟是朱元璋疼爱过的孩子,他实在下不去手。

再者,朱檀虽然荒唐,但伤害无辜性命的事还是鲁王妃汤氏与那群妖道弄出来的,因此,朱元璋下令将汤氏凌迟,而朱檀,则处以髡刑。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人爱惜头发,极其重视,任何人随意损毁头发都是不孝的行为,而所谓的“髡刑”,就是将全身的毛发剃光,在今人看来,这种刑罚有点奇怪。

事实上,髡刑乃是上古五刑之一,从先秦已经出现,实际的肉体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髡刑与在脸上刺字的黥刑一样,都极具折辱。

一旦受了髡刑,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其他人异样眼光与侧目对待,终日活在痛苦与折磨里,最终往往会选择自我了断性命,在当时来说,朱元璋下令处以髡刑,也不算轻了。

处置之后不久,朱檀被发回封地软禁,但他却不知悔改,继续乱服金丹,在洪武二十二年突然暴毙,仅二十岁,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丢了个“荒”的谥号,是为鲁荒王。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疼爱朱檀,不愿将其诛杀,只可惜朱檀自己不争气。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朱元璋是一个爱憎分别并且赏罚分明的皇帝,由于他年少时的特殊经历,导致朱元璋对待人和事的很多态度与做法,都与常人不太一样,所以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故事很多,让人经常分不清楚是真实历史还是传说故事。

我也讲过很多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故事,今天就打算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把,朱元璋原本是十分溺爱自己的儿子们的,从他对儿子们的分封以及各种奖赏来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为何朱元璋会对其中一个儿子使用髡刑呢?要知道这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为何朱元璋会使用在自己儿子身上?

朱元璋的儿子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髡(kun)刑,实际上虽然这个字很难读,但是这个刑罚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会觉得完全就是不值一提的,因为所谓的髡刑,就是把人全身的毛发剃光,比如头发之类的,在我们现在看来会觉得很正常,就是剃了一个光头而已,但是在古代,这可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别人是不能动你一根毛的,要不然就是看不起你。

而髡刑刚好就是一种对人进行侮辱的刑罚,一旦受到这种刑罚,虽然身体遭受的痛苦不严重,但是心灵上的伤害还是十分严重的。那么朱元璋为何还要对自己的儿子使用这样的刑罚呢?我们继续研究。

朱元璋一生总共有40个老婆,26个儿子,在朱元璋的儿子当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朱标以及朱棣外,还有很多也都是比较活跃的,尤其是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更是朱元璋十分喜爱的十皇子朱檀。

朱檀之所以得到朱元璋的宠爱,与朱檀的出生有关,朱檀的母亲是郭宁妃,此人的父亲是郭山甫,此人善于看相,相当于今天的那些先生,见到朱元璋之后就给朱元璋算了一卦,结果他觉得朱元璋绝非池中物,将来肯定会成就一番大业。

于是郭山甫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先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郭兴和郭英去追随朱元璋一起创业,随后还安排自己的女儿去侍奉朱元璋,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郭宁妃,而郭英、郭兴两人后来更是成为“淮西二十四功勋”之中的人物。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朱元璋爱屋及乌,把对郭宁妃的爱转移到朱檀身上,当然还有就是因为郭英和郭兴的关系,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关心与溺爱都很明显,也正是这种关心与溺爱,导致了后来朱檀的悲剧。

朱檀伙同老婆犯下大错

朱檀出生于1370年,年幼的时候深得朱元璋溺爱,年仅半岁,就被朱元璋封王,是朱元璋所有儿子当中最早封王的,到了14岁,朱元璋就安排了汤和家的女儿汤氏嫁给了朱檀,并且在朱檀16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安排朱檀去到山东的封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鲁王。

临别之际,朱元璋再三强调,苦口婆心告诉朱檀,在封地要爱惜百姓,好好当好自己的鲁王,朱檀看着父亲,虔诚回答自己会做到的,随即离开南京,去到山东封地上,当起自己的鲁王了。

继位初期,朱檀也算是矜矜业业,爱民如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毕竟年轻嘛,并且在封地上没有什么事情干,所以朱檀就成天研究一些有用没用的东西,后来无意间认识了一些道士,这些道士告诉朱檀,可以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

朱檀果然相信了这些道士,仅仅16岁多就开始想要长生不老,并且醉心于修炼仙丹。你说修炼仙丹也就算了,关键问题在于修炼仙丹的这个原料,实在过于独特,因此朱檀也陷入为难之中。

这天,朱檀回家看到自己老婆汤氏正在化妆呢,一副浓妆艳抹的样子,连忙过去夸了老婆几句,随后自己一个人安静坐在一边,看起来愁眉苦脸,好像有心事的样子,很快汤氏就看出来了,询问朱檀发生了什么,为何不高兴呢?

朱檀说出自己心中的为难,并且告诉汤氏,修炼这种长生不老的丹药,需要小孩的命根子作为药引子,虽然自己有钱,可是没有人愿意把这个小孩卖给自己啊,所以自己长生不老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

汤氏听懂了朱檀的顾虑,告诉朱檀这件事情交给她去办,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朱檀半信半疑交给了汤氏,很快汤氏就采取行动,专门叫一群人去民间偷小孩,随着小孩被偷的数量增多,山东开始混乱起来,很多人告状告到南京朱元璋那里去了,朱元璋很是火大,安排钦差大臣去山东,叫朱檀协助调查,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朱元璋对儿子用髡刑

钦差大臣在山东严查了一段时间,最后发现偷小孩的所有证据,都指向鲁王王府,并且当钦差大臣在鲁王府搜查的时候,居然找出了一些孩子的尸体,这下已经几乎水落石出,汤氏与朱檀没有办法,只能承认了事实。

钦差大臣十分为难,请求朱元璋该怎么处理,朱元璋命令钦差大臣把朱檀和汤氏两人带回南京,回南京后,就立即把汤氏给斩杀了,当时汤和家人还有人去求情,被汤和给挡下来,朱元璋在收拾完汤氏之后,没有继续杀掉朱檀,而是对朱檀使用了髡刑,把朱檀全身的毛发剃光,希望借此给他长点教训。

也许是因为惩罚的力度不够,朱檀在髡刑处罚之后,回到山东还是继续修炼仙丹,最后仅仅两三年时间不到,朱檀就吃仙丹中毒去世了,享年不到20岁,你说这个孩子,完全就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啊。

结语

朱元璋是赏罚分明的,虽然说对自己的儿子或多或少有一些偏心,但是他不会像有的皇帝那样任由自己儿子胡作非为,朱元璋能够做到好好教育处理自己的儿子,这一点是很多皇帝都做不到的,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种严格教育,才出现了朱棣这样的人才来接班,但是话又说回来,老朱家看来比较喜欢炼仙丹,后来的嘉靖皇帝更是吃了几十年仙丹,还差点因为炼仙丹被宫女给勒死了,真是让人觉得有趣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