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印度大搞种姓制度,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虽然外国人去印度不会被真的划分成种姓制度中的任何一类人,但是哪怕印度人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的,所以不同肤色的人在印度受到的待遇还真就不一样。

先说说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几千年前入侵到印度次大陆之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人,所以就创造了印度教,并制定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其实是一种血统论,也就是说,雅利安人血统的人是高种姓人,印度土著则是低种姓或者贱民。具体说来,印度的种姓一共分为四种,另外还有一种人被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

种姓制度的前三种是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而印度的土著则是最低等级的首陀罗,甚至是没有资格进入种姓制度的“贱民”,又叫做“达利特”。总体而言,种姓制度是不可改变的,印度人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种姓。而且更可恶的是,在印度社会,种姓不同,能从事的职业区别是很大,而且也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这个现状。

比如说高种姓的人可以从事高端的行业,而低种姓的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等低端的行业,达贱民甚至只能从事洗衣、掏粪等工作。而且在印度社会,低种姓的人是占绝大多数的,并且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的种姓,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神的安排,今生受的苦是为了前世赎罪,也是为了来生提高自己的种姓,所以他们只是很安分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种姓制度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印度社会十分安稳,几乎没有反抗。英国也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印度的种姓制度来统治印度两百年的。说起来也比较有意思,也正是拜英国人所赐,印度在独立建国之后,虽然在法律层面取消了种姓,但是印度人并不买账,还是把种姓制度当做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英国人还是很有一手的,这也难怪印度人对英国人这么服服帖帖。

在如今的印度社会,百分之四的婆罗门掌握着印度百分之七十的司法权,印度的绝大多数财富也都掌握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手里,他们享受着明显的特权,也得到了更多的受教育权和其他各种社会福利;而印度的低种姓则世世代代作为低端劳动者,掌握着极少的财富,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权利。他们的文化水平更低,他们生活的环境恶劣,而且医疗福利也很少。

印度政府虽然很努力地让低种姓人种获得更多的权利,但是收效甚微,这里面其实就是高种姓的人在干扰。因为在印度社会,他们不愿意跟低种姓的人在一起,甚至是不愿意吃他们的饭,喝他们的水。所以高种姓人是带着一种歧视的心理在看待低种姓人,这就像以前“某国人和狗”不得入内是一个道理,甚至比这还要严重。

再说说印度人是怎么看待到印度的外国人的。

在印度,一般而言,高种姓的人肤色偏白,所以如果是欧洲人来到印度,那无疑会被当做高种姓人来看待。以前英国人还好也是白人,要不然印度人可能会反抗。要是黄种人去印度,其实也还好,至少也是吠舍,稍微长得白一点的人也很有可能还会被当做刹帝利来看待。

但如果是黑人去印度,对不起,印度人肯定会把他们当做首陀罗或者达利特。

印度人看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肤色是他们初步来分辨十分如何对待他们的依据,因为他们觉得肤色越深,种姓肯定越低。

因为肤色的不同,外国人来到印度的待遇肯定会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街上走路违反了交通规则,你要是肤色浅,看起来像高种姓,那么印度的警察可能只是对你口头警告一下了事;但你要是肤色深,看起来像低种姓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到棍棒执法。

当然,印度人现在也学会了势利眼,光看肤色只是大致的判断,真正看一个外国人在印度可以享受什么种姓待遇的,还是要看你口袋里面的钱。

比如说,一个外国人来印度是生活,如果他有钱,那么他的生活方式肯定会不一样,吃得好住得好,出行有汽车,甚至还有佣人,那么这个人即使是个黑人,也极有可能被当做高种姓来看待。但如果是一个穷人,生活得跟印度贫民没什么区别,哪怕是白人,最多也就是个首陀罗或者吠舍。

职业也可以看出一个外国人会被当做什么种姓,比如说医生、工程师、投资者或者电视电影演员,毫无疑问,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高种姓人才能做的,这就意味他们的收入更高,穿着打扮也更好,那这些外国人也一定会被当做高种姓人来看待的;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或者难民来到印度,那肯定会当当做低种姓或者贱民来看待。

说白了,印度人在看待外国人的时候,首先看肤色大制作出判断,然后看财力或者生活方式来做出最后的判断。只要被当做高种姓人来看待了,印度人对他们还是很不错的,会在很多方面照顾他们,很友善;如果被当做低种姓的人来看待,那么印度人也是没什么好脸色的,可能要比对待本国人稍微客气一点,但总体而言还是很鄙视的。

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题目问的是“外国人”,没有问印度人。

外国人不属于印度种姓制度。因此不会被种姓制度约束。一般全部视为外国人。

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特产,当然如果一个外国人的长相比较偏高等种姓,一般情况下享受的待遇比较好。

像前殖民者英国人如果在印度,一般会被高看一等,其次就是其他白人。

印度种姓制度说到底,就是歧视皮肤黑的,崇尚皮肤白的,去看看印度教的那些神们,是非常明显的。

崇尚皮肤白,崇拜白人不一定就代表白人在那边就不危险了,印度出事的白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欧美的单身女性,有很大的几率遇到危险,黄种人也是一样。这是一个在印度留学的小哥们的回答:.

中国人的话总体还是不错的

但是有些国家的人待遇就比较糟糕了,比如说尼泊尔人

尼泊尔长期被印度所控制,尼泊尔在印度打工的有不少,尼泊尔在食品,能源等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印度,而且人数又少,印度还经常支持尼泊尔国内的马德西人造反,印度人歧视尼泊尔人倒不出意料之外。

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印度的种姓制度只适用于印度教徒,别说是外国人,就连非印度教教徒的印度人(如佛教徒和穆斯林),也一样不适用。所以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取决于外国人在印度交什么朋友。即:外国人的印度朋友种姓是什么,外国人就是什么;如果外国人和低种姓的印度人交朋友,种姓地位就低下。反之亦然。

不过近代也有学者认为种姓制度并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会,因为印度教的教条中并没有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许多其他宗教也曾经或仍然有种姓制度。比如印度的基督宗教就很奇葩,带有种姓制度的特色。如今印度许多的教会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因而从实际角度出发,目前外国人在印度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地位。

比如一个乞丐,肯定是穷人,肯定不会是高级种姓;而一个律师,八成是富人,八成也不会是低级种姓。

所以,一个外国人去印度,就要看这个外国人去印度干什么。如果外国人富得流油,陪伴的印度朋友都是高种姓,那么在印度人看来,这个外国人就是高级种姓;如果外国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陪伴的印度人都是低种姓,多半也会被认为是低级种姓。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旅游者,尤其是自由行的旅游者。这类外国人在印度一般没有什么朋友。印度人对这些人的种姓判断主要也是基于经济地位。

比如说一个人中国人去印度,当地人对中国人的默认待遇是吠舍,也就是普通人,按正常平级交流,基本不会把中国人视为首陀罗或贱民一级。但如果中国人花钱的时候,比如某些神庙只有婆罗门能进(游客买票也可以进),这个时候中国人就是按刹帝利或婆罗门的待遇来对待。

假如说,中国游客的肤色浅、能说一口流利英语,那就直接升级,视为刹帝利;如果还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大学教授,那就会再升一级,视为婆罗门。

但是,印度人这种把中国人“视为”刹帝利或者婆罗门对待的实际意思,是“不把中国人当首陀罗或贱民”,而不是会对中国人特别的尊敬、特别的崇拜。

这大概就跟“顾客就是上帝”是差不多的意思吧。服务员不会真把顾客当上帝,主要还是看钱。

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种姓制度是一个将人分级管理的制度,最初用于吠陀印度社会。它在古印度文本中经常提到。四个阶级是婆罗门(祭司人),刹帝利(统治者,行政人员和战士),工匠,商人,吠舍(商人和农民)和首陀罗(劳动阶级)。

种姓制度一种分层系统, 其中婆罗门通常处于等级制的首位,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等级制度存在争议。在各种语言领域,数以百计的种姓都具有普遍认可的等级

对进食和社交的限制,对上层种姓可以从较低种姓接受的食物和饮料类型的细微规则。这些规则有很大的差异,较低的种姓通常接受来自上层种姓的食物

隔离,个体种姓生活在一起,居住在中心的主要种姓和生活在边缘的其他种姓。一个种姓在另一个种姓上使用水井或街道受到限制:上层种姓婆罗门可能不被允许使用较低种姓群体的街道,而被认为不纯的种姓可能不被允许从其他种姓成员使用的井中抽水。

职业,一般继承。由于缺乏不受限制的职业选择,种姓成员限制自己的成员从事某些他们认为有辱人格的职业。族内婚,娶上种姓之外的人,但在某些情况下限制hypergamy允许的。不同子种姓之间的婚姻间的僵化程度远远低于某些地区不同种姓的成员间,而在种姓内的一些同族婚姻中,种姓社会的主要特征。

印度教所述的瓦尔纳分类隐含有第五元件,作为这些人认为是完全其范围之外,如部落人民和贱民。叫游陀罗,只要不是以上四种姓氏,都算游陀罗。

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咱们在印度大部分人眼里,一般都是刹帝利和吠舍,绝对不会是婆罗门和首陀罗,更不会是游陀罗!值得一提的是,婆罗门的印度人往往傲气的很,不容易聊天;刹帝利和吠舍的印度人很多都不会用种姓划分,来区分印度教之外的人,他们更多的就是用世俗眼光来看待外国人;只有首陀罗的印度人才把我们当成高贵的人;至于游陀罗,也就是贱民,他们不理睬你,有时候远远的躲着你!

你要是跟来中国旅游或者工作的印度人,聊印度种姓的事,他们大多都是会否认其事,更不会暴露自己处于哪个群体。因为他们要么是吠舍,要么就是刹帝利,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区分概念,毕竟他们不是印度最低层,他们往往受过教育、也知道与时俱进。

某音上,有不少印度的用户,有的标榜自己是婆罗门,到处晒豪华生活;有的是就是吠舍,就晒自己的普通日常简单生活。非常搞笑的是,那些婆罗门的印度人,经常跑到吠舍的印度人的留言板下,大骂你怎么可以跟我一样用某音?值得深思的是,那个吠舍的人往往沉默不语,不予回击。

总结加举例!

就拿咱们中国人去印度旅游为例。

入住酒店后,那些勤杂工和服务员包括门口的小贩和出租车司机都是首陀罗,他们看咱们就是恭恭敬敬的。

他们看人第一就是看肤色和打扮:肤色越白越高贵,衣服越高档越高贵。另外要是能来俩口正宗的英文,他们就更加尊重你了。那种尊重不是普通的尊重。

而当你真正接触了印度的官员、律师、医生、公司管理人员,就会发现他们就是根据你的职业、本领、收入来看待人的,其实就是用的世俗社会眼光。

印度种姓制度下,外国人去印度会被当做哪个等级的种姓?

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按他们的思维,外国人去了肯定也安排等级来划分。

弄清楚这个问题,先得从种姓制度划分说起。3000年前中亚的雅利安人占领了印度,为了统治需要划分了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但真正把等级固定化还是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并在那段时期衍生了第5种人群---贱民。

5种姓氏的社会权力

第一种姓氏是至高无上的婆罗门。婆罗门在古印度就是社会精英人群,大多是婆罗门教的上层高僧。虽然印度经常遭受入侵,但入侵者为了更好的统治,都赋予了婆罗门很高的权力。

他们主要负责掌管宗教祭祀,但任不同层级的祭司,享有很大政治权力。婆罗门教在隋朝以前曾传入中国,不过英明的中国人没有接受。

第二个姓氏是刹帝利。刹帝利是由婆罗门赋予权力,维护婆罗门统治的一个阶层,包括王公贵族、将军、士兵。刹帝利主要是白种雅利安人的后代。

第三个姓氏是吠舍。主要是农民、牧民和商人,他们是上2个阶层的直接供奉者。吠舍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可以参加宗教仪式,说到底就是有见面说话的权力。

第四个姓氏是首陀罗。首陀罗在印度就是一无所有的人,只能给人做工,甚至做奴隶,是没有任何社会权利的人。

第五种是贱民,这种就是没有身份证的人,是最悲催的一类人。贱民主要是罪犯、战俘和跨种姓结婚的人,他们鞋都不能穿。

要是走路不小心身体碰到前4类人,甚至影子交叉,那随时都是一顿胖揍或丢掉性命。像印度广为人知的“圣女”就是贱民的女儿,长得有点姿色就成了婆罗门阶层的“玩物”。

印度姓氏都是世袭制,投错了胎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吠舍、首陀罗也根本不敢反抗刹帝利、婆罗门,一不小心就把你扔到贱民一类,世世代代都翻不了身。低种姓人中只有女人有机会上升一个等级,那就是准备足够的嫁妆嫁给高种姓的人。

现在可以按照上面的等级,来看看不同的外国人可以做哪个种类的姓氏了。

首先婆罗门的姓氏外国人都是没机会的。在英国的教化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应该妥妥的刹帝利。其他国家有钱人、懂技术的就属于吠舍。

没钱只有一身力气并且没有犯罪记录的只能是首陀罗了,剩下的想移民印度恭喜你做贱民了。大家对照一下种姓制度看看自己到印度会是哪种姓氏?

你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