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日本倒是有怀疑过美国,但是意大利现在是一团乱麻。
目前日本和意大利都存在多种感染源,除了有中国人接触史的确诊病例之外,还有一些确诊患者是不明传染源患者。比如,日本是一对老夫妻,无中国人接触史;而意大利1号患者虽然找到,但0号患者无从查起。
目前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国家当中,已经发现多个确诊病例与我国无关,我国科学家经过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新冠病毒的第一代A组(绿色)只在我国广东出现过,但是在美国和日本却有发现。
而演化的第二代B组(蓝色)在武汉发现了一例,但是这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和伊朗都有发现。而且有一点很气人,我国目前的病毒毒株是H1这一系(之前我有文章说过H1之前还有起源的H13和H38,以及前一代的H3),而美国则发现了所有系列毒株,美国却反过来指责我们!
有一个叫做卢西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新冠病毒并不是起源于我国,人类第一次感染是出现在去年11月份,随后才被带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与我国科学家所说的,华南海鲜市场不是传染源的说法一致!
而通过我国科学家研究病毒毒株的结果可以猜测,美国很有可能就是病毒最初出现的地方之一,还有可能在其他国家也有其他不同的起源,比如说日本和意大利。当然,这个没有最终论证,但是以目前美国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很大。
前面说到新冠病毒可能是11月传播到我国武汉的,考虑到武汉在十月底结束军运会,之后再恰好在一个潜伏期内就爆发了疫情。而疫情爆发的时间点刚好避开军运会,这个就值得仔细调查一下了。
另外,以美国在中日韩疫情爆发后的表现来看,美国明显不愿志愿这三个国家。再考虑到美国对此次疫情很不重视,似乎完全不担心新冠病毒,这个就让人浮想联翩,难道是他们遭早就知道这事,不然怎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发出了药物呢?
反过头来我们说说日本和意大利的疫情。
目前日本的疫情其实还好,因为确诊当中多半都来自钻石公主号,而国内确诊人数只有257人,近期也没有大爆发的趋势;而意大利则不同,目前确诊人数达到1713,仅相比于昨日就新增240例!
意大利现在的问题是国内民众不重视,也许是担心他们那英俊的脸被遮挡住,所以他们十分不喜欢戴口罩。还记得近几日,意大利一个议员因为在议会上戴口罩,遭到了其他议员的群体攻击,他们认为在议会上戴口罩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而那个议员却说,你们都不怕死吗,我失去过重灾区的人,我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你们!
可见现在在意大利国内,防控意识都还没有建立!
而且意大利这个国家的人们很有意思,他们不喜欢被限制,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剥夺他们自由的权利。日前,意大利宣布封锁重灾区,但是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走上街头,举着各种标语示威游行,表达心中的不满。若此一来,意大利政府如何摸查,如何防控,意大利的疫情如何能得到抑制呢?
目前,日本和意大利都在摸索病毒的起源,而现在仍然迷雾团团。不过我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个问题最终会解决,那些诬陷别人的人终将被打脸!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END-
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日本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现在是一团糟,别说新型冠状肺炎路线指向美国了,两个国家都快被本国民众搞疯了,尤其是欧洲的意大利。
日本和意大利都存在不明传染路径的患者,两个国家很可能存在多条感染路线,一切都是很难确定的事情。对于这日本和意大利两个国家来说,两国一天不能摸清国内民众的全部感染路线,两国就不能拿出所谓的来源证据。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时间不同,谁知道是不是一位本国患者,它传染了意大利一号患者,它传染了日本所谓的和我国无接触老夫妻呢?两个国家是一团乱麻,不能佐证任何所谓的路径。
:意大利一号患者已经被找到了,但零号患者身份成谜,国内也是一团糟
意大利实在是太乱了:意大利民众不喜欢戴口罩,而且还特别爱自由,谁能确定意大利的传播路线呢?
首先,意大利民众非常反对戴口罩。意大利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感染疾病的患者才需要戴口罩,健康人绝对不可以戴口罩,戴口罩的人甚至会遭到围攻。让人惊讶的是,就连身为意大利精英的意大利议员,也死守这样的陈旧观念。
意大利媒体报道,一名到访三个疫区的意大利议员,为了其他议员的安全考虑,在二月二十六日戴着口罩参加议会,但是居然遭到了其他议员的言语攻击。该议员怒斥其他议员的荒谬偏见,生气的摔了口罩和话筒。意大利议会尚且是这个氛围,民众中的态度就是更是可想而知了。不戴口罩极大增强了病毒的传播性,使意大利传染路径更加复杂。
:意大利人不戴口罩,传染路径更加复杂
其次,意大利人民非常爱自由,这不仅增大了意大利的传播风险,也让意大利政府难以摸清国内疫情。意大利政府怎么摸清国内疫情?民众跑得比病毒都快,民众跑得比病毒都欢,生怕自己不被新型冠状肺炎感染,政府怎么可能摸得清呢?
出于安全考虑,为了尽快的摸清和抗击疫情,意大利政府确实是下了功夫,甚至宣布封闭疫情严重的意大利居民区。可是爱自由的意大利人民不同意啊,毫无防护的民众在广场游行示威,要求政府解开封锁,要求捍卫民众的自由。要自由不要生命,部分意大利民众对自由的热爱和痴迷不仅加重了疫情,而且进一步模糊了意大利传播路线。
:意大利民众爱自由
基于以上情况,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在意大利传播状况是非常混乱的,很可能永远不会有摸清所有来源的那一天。一团乱麻的意大利不能说明任何事情,更不能佐证美国。
至于日本,日本的状况虽然比意大利好看,但迷雾下的污水更加令人心惊。按照意大利相关人员的说法,意大利确诊人员多不只是因为意大利严重,而且也因为意大利加大了检验新型肺炎疫情的力度,真正开始探索疫情。相比之下,日本很可能就是那个没有用心探索的国家。
:日本媒体质疑防疫部门的检测力度
日本每天的新增确诊稳定十人左右,传播路径至今都不能确定,一两位日本患者的美国接触经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对于日本和意大利来说,摸查国内疫情状况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只有真正摸清所有患者的感染路线,拿到病毒进化的基因学证据,才能板上钉钉的推定病毒来源。
日本加油,意大利加油。
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的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现在还没有。但,这种指向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流行病,传染病学产生于欧洲,那里的学者,专家,甚至民众对这些东面的认识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不然,以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的关系,是不会无端的指向美国的。比如意大利,历史上的瘟疫就十分严重,中世纪的1348年的欧洲瘟疫爆发,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非常严重,尸体纵横,十室九空,卜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此为背景,描写十个年轻人侥幸活下来,聚在一起讲故事的。
而美国现在的流感,从去年10月到现在,有3000万人感染,25万人住院,1·4万人死亡,这样的规模很象疫情爆发,而不是普通流感。美国对这些感染者并没做核酸检测,美国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美国没这个能力。美国做一例这样的检测要3000多美元,患者需要承担1000多美元,美国的医保和个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费用。这样,美国流感的真相就永远是个迷。或许,美国是新冠肺炎发生,住院,死亡最多的国家。
日本和意大利把新冠肺炎的发源地指向了美国,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人去美国后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去的时间都很早,且与中国没任何联系。比如日本去夏威夷的那个老人,1月2日去的,4日出现了症状,7日住院。而武汉第一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人是1月8日。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武汉传染的吧?武汉是一个爆发点,但,不一定是最早的发源地。美国现在把新冠肺炎的病人数压的很低,意在隐藏其防控不力的责任。但现在来看,很多的证据和病毒检测,很多的国家都认为美国应该是源头。
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日本把病毒源头指向美国?前段时间,来自日本的新闻媒体称:在美国爆发的流感,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才有了矛头指向美国一说。
意大利把病毒源头指向美国?原来,如今意大利的疫情之所以这么严重,主要是和1号病人有关。在发病之前,1号病人只前往过夏威夷。因此,也才有了矛头指向美国一说。
无论是日本的新闻,还是意大利的1号病人,其实都很难有根本的科学证据。什么是科学性的证据,还要从基因组方面来分析。
前一段时间,由12个国家组成的顶尖科研团队,从全世界收集了93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样本。在对病毒的基因测序之后,将病毒分成5大类。
根据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来看,在提交的93个样本当中,中国的样本占了2大类,美国的样本占了5大类。按照常理来讲,如果中国是病毒发源地,本应该是五毒俱全,为何美国是五毒俱全?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基因测序当中,还发现了H13、H38和H1这几个特殊的病毒。其中的H13来自于广东深圳,H38来自于美国,H1来自于华南海鲜市场。(38和13都有武汉旅行史)
按照疫情初期的猜测,华南海鲜市场是病毒发源地。根据生物学的规律,H1的“年龄”应该比H13和H38古老。实际上完全相反,H1的年龄更像是H13和H38的孙子。
正是这两个“证据”,让很多人怀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来自于美国。真相到底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上面提交的样本量?仅有93个。在这93个样本当中,来自武汉的样本占大多数。尽管如此,样本的采集在统计学上并不具有普遍性。
如何理解这个普遍性呢?因为由武汉提供的样本,基本上都是采集于12月底。在当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华南海鲜市场。换句话说,武汉的样本基本上就是华南海鲜市场的样本。
在统计学的研究上,如果样本的采集没有保证无偏性,会造成最终数据出现很大的偏差或者是得出错误结论。又该如何理解这种偏差呢?
假设武汉就是病毒发源地,但是最初的发源地并非是华南海鲜市场。在病毒生成过程当中,首先出现的是最古老的0号病毒——H0。
幸运的是,0号病毒并没有发病,只是具有传染性。不幸运的是,在传染的过程当中,0号病毒出现了致病性。假设具有致病性的病毒有H1……H13……H38……
这些具有致病性的病毒,遍布在武汉的多个区当中。其中,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毒是H1,而H13和H38在武汉其他地区。好巧不巧,这两种病毒后来被带到了广东和美国。
紧接着,科学家开始采集样本。在采集的时候,从华南海鲜市场采集到了H1,从广东深圳采集到了H13,从美国采集到H38。
而H38和H13都比H1古老,只是采集的时候出了问题。如果采集的对象包括了全武汉,可能就能发现比H38和H13还要古老的病毒株。
(注意:上面的分析是为了好理解,才做出的假设,现在谁都没法确定病毒的来源!)
因此,不能仅仅根据病毒的年轻与否,就完全断定病毒就是来自于美国。怪就怪在这次样本采集有问题,不具有无偏性。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理想情况下,如果能够尽可能地扩大样本采集量,想必很快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不得不说,美国确实有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的“嫌疑”!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日本怀疑美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怀疑美国的流感患者中有“隐藏着”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怀疑美国的流感死亡病例中“隐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病例!
日本怀疑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流感感染人数太多,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流感死亡病例太多,刚开始的之后,美国有2600万人感染流感,有14000人因为流感死亡;后来,美国的流感患者不断增加,有2900万人感染流感,有16000余人因为流感死亡;到现在,美国的流感患者再一次增多,有3200万美国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美国已经有18000余人因为流感死亡!
日本怀疑美国,是因为在日本有一艘美国的钻石公主号邮轮,这艘邮轮出现疫情之后,美国不管不顾,甩锅给日本,让日本负责控制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疫情,让日本负责医治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美国只把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美国人带回回去,把患者留下!
经过调查发现,钻石公主号邮轮之所以会出现疫情,和一个老头有关,这个老头从日本登上钻石公主号邮轮,然后在香港下船,下船之后,这个老头很快就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这个老头就这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新型冠状病毒传给了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乘客和船员。
调查结果还发现,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第一例患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前,曾经去过夏威夷,现如今,意大利发现了相似的病例,意大利一号病例和4号病例都没有走出国门,没有和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接触,没有和疑似病例接触,在确诊之前,只去过美国夏威夷,旅游结束后,原路返回!
经过调查还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我们国家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是“外来”的病毒!既然如此,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还有待医学的查证!
美国的流感最先出现,流感的症状又和新型冠状病毒症状十分相似,流感患者人数最多,死亡病例最多,美国自然有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的“嫌疑”!日本,意大利等国将新冠肺炎源头指向美国,论证作实可能性大吗?
病毒传播讲究的是证据链,如果没有传播途径的一环扣一环,就不能说存在这种现实。
因此,木叔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现在谈美国弄出什么新冠病毒,都是阴谋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确凿的链条能联系上。所谓日本和意大利将新冠病毒矛头指向美国,要么是媒体的噱头,要么是网友的猜测,没有任何确凿的根据。
对病毒的传播,还是要靠专业人士和可靠信源的,不能瞎猜,更不能阴谋论。
不要因为一些媒体报导了自己心里想的事情,就觉得梦想成真了。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而是要看媒体引述的是不是主流消息,特别是不是专业的医疗工作者和相关政府的官方态度。
如果医疗权威没有发言,如果相关政府没有公开表示,只是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是狂想,基本上等于浪费生命。
1)日本所谓的认为美国有问题,已经被辟谣和打脸了。朝日电视台在2月21日曾引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说该中心认为美国流感中有新冠病毒患者存在。
结果被很多媒体问到这件事的时候,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没有证据证明。
而且日本媒体提供的相关该中心的网站内容,都没有表明他们说过这些话。
显然日本媒体哗众取宠而已。因为如果这是真的,美国媒体一定会铺天盖地报道,结果美国媒体都没报道,只有日本人在说,显然不合逻辑。
2)意大利所谓的将矛头指向美国,更是没有的事儿。只是中文自媒体在狂欢,木叔的意大利华人朋友说当地主流媒体和政府都没报道,查了英文媒体也没有。
据说消息源来自俄罗斯媒体报道该国议员指责美国。
这就说明意大利没有将矛头指向美国,而是俄罗斯代替意大利人直向美国。挺有趣吧!
可见这里不是根据医学的流行病传播途径来说话的,而是政治参与其中了。
当然,肯定即使没有逻辑,有些人也相信新冠病毒是美国的问题。那么就自己相信好了,但别影响正常人就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