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惨死在潘金莲手下,自然是没有留下后代的。《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是施耐庵杜撰的,不过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十分恩爱,生育了四个子女,这个和《水浒传》中的描述差别很大。
武大郎名字叫做武植,字田岭,幼时被叫做大郎,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大郎本来也不叫武植,而是叫做吴春来,因为他的父亲早死,他随母亲改变,便改随母姓武。
武植家境贫寒,但他长得还不错,身高七尺(一米八),武功练得不错,读书很勤奋,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到山东阳谷县做县令。
潘金莲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家住贝州清河县,离武家那村不远。潘金莲的父亲在朝为官,官至知州。潘金莲确实长得很漂亮,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
历史上没有说武大郎和潘金莲具体是什么时候结婚,只知道武大郎到在做官之前就已经和潘金莲成亲了。两人婚后十分恩爱,前后生育了四个孩子。武大郎做官之后带着潘金莲一起去了阳谷县。
武大郎和潘金莲之所以被施耐庵描述成《水浒传》中的形象,这或许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做黄堂。
黄堂是武大郎的同乡好友,曾今资助过武植,算是武大郎的恩人。武植做官之后,黄堂家出事了,他家的房子被大火烧没了。黄堂无所依靠,想起了正在做官的好友武植,便前往阳谷县投奔于他。
武大郎是个为官正直的人,再加上阳谷县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算很好,于公于私,武大郎都不愿意给黄堂安排一份工作。但是武大郎又不好明说,只安排黄堂住下,好吃好喝了三个月。
黄堂见武大郎三个月都没有给自己安排工作,知道武大郎用的是拖延的手段,心中十分不满,便决定起身返乡。
在回家的路上,黄堂越想越气,便到处编造流言蜚语来诽谤武大郎和潘金莲,将武大郎描述成矮矬穷,将潘金莲描述成水性杨花的毒妇,还到处张贴传单。
黄堂在回家的路上还遇到了一个恶少,名叫西门庆,他与黄堂沆瀣一气,恶意将武大郎和潘金莲抹黑。由此可见,西门庆实际上跟潘金莲没有任何关联,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等到黄堂回到家,发现自己家烧毁的房子原址上新建了一所房子,他的妻子告诉他,这是武大郎派人来修建的。黄堂闻言,心中懊悔不已,但是他对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中伤却早已传播到无数人的耳朵里。
在那个时候,流言蜚语就如同现在的明星八卦,其传播速度是十分迅速的。不管怎么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名声算是毁了。后来施耐庵也误信谣言,将其写进了《水浒传》。
1966年,人们发现了武大郎的墓葬,在墓志铭上发现了事实的真想,现将墓志铭抄录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多年之后,施耐庵的后人对武大郎和潘金莲造像,并向其后人写道歉信。施耐庵后人建造的雕像就放在武植祠,每个去武植祠的潘姓人都会拍照留恋,一是敬佩施耐庵后人的勇气,二是想告诉天下人,潘金莲并非个浪荡女子,她并没有给潘家人丢脸。
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提起武大郎的名字大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电视或者小说里的镜头:一矮矬穷(侏儒症)男子,又脏又丑,还胡子邋遢,挑一担子,边走边吆喝“烧饼!卖烧饼嘞!”。
潘金莲的爹重病去世,美艳漂亮的潘金莲被卖了一家又一家,先是卖给有钱人家,后又卖给50多的张大户家,张大户对她心怀不轨,想占有她,无奈张大户的老婆是个凶恶的女汉子,痛打潘金莲,最后又把潘金莲卖给在她家租房的武大郎为妻,不几天,妖艳狠毒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上,又在她“干娘”王媒婆的劝说下毒死武大郎。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力大无穷,景阳冈打虎,淫妇潘金莲欲勾引,武松得知他哥哥被潘金莲毒死,一怒割了潘金莲的胸,挖了潘金莲的心,杀了西门庆。小说中潘金莲和武大郎结婚最多不过一年,哪里有什么孩子。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非如此。他们夫妻恩爱,育有四个孩子。
武大郎原名叫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长的又高又帅,身高1.7米以上,学识渊博,只是家庭贫寒,父母早亡,被父老乡亲称呼为“武大郎”,他和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白富美潘金莲一见钟情,并且常得到潘金莲的资助。潘金莲温柔贤惠,端庄大方,武植很争气,发奋图强用心读书,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还当了上东阳谷县的县令,造福一方。“有情人终成眷属”武潘二人喜结连理,成为大家羡慕的一对金童玉玉,还生了四个孩子,潘金莲在家相夫教子,母慈子孝,她和武大郎白头到老,寿终正寝,据说活了60多岁。
小说,电影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被黑化的完全和现实相反。武植之所以被黑的这么厉害,源于交友不慎。他所谓的同窗好友叫黄堂(荒唐)祸不单行,黄堂名落孙山,家中失火,就找当官的武植借钱,武植忙着为老百姓造福,脱不开身。他误以为武植故意不见他,在回去的路上开始造谣,反正无家可归,他就在外面游荡,出于泄愤,见人就说武植的坏话,还乱写,乱贴不堪入目,走了一村又一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被大作家施耐庵知道了,就把这些谣言杜撰,加工,注入血肉,出炉,写出了火的火的不能再火的经久不息的小说《水浒传》。武植忙着兴修水利,根本不知道这些。他很重情谊的,那天他听妻子潘金莲告知后,马上出钱出人,帮好友重建好房子。黄堂发泄报复完回到村里,发现自己的新房拔地而起,非常美观。黄堂后悔为时已晚,众口铄金,无法辟谣。后来武大郎和潘金莲在《水浒传》里的形象一直被人唱戏,说书,拍成电视,电影,小品……
时过境迁,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河北著名画家,亲自到武植和潘金莲的家乡,替施耐庵公开道歉,留言在当今武植祠墙上: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万幸,武植终于沉冤得雪。
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被红杏出墙的潘金莲伙同奸夫西门庆毒死,没有后人。
然而武大郎这个人物在历史中是有原型的,他的形象与小说所述截然相反。
他和潘金莲是有后人的。
一、夫妻恩爱,生育了四个儿女
小说中的武大郎有“三寸丁谷树皮”的称号,他长得又矮又挫,猥琐不堪,性格懦弱无能,只懂得卖烧饼。他的妻子潘金莲是风流淫荡的代名词。
潘金莲不甘寂寞,不守妇道,看不起懦弱无能的丈夫武大郎。
她见到高大威猛的小叔武松之后便动了淫欢之心,多次主动勾引武松。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动,反而说教了她一番。
潘金莲只得按耐下性子守着武大郎过日子。然而,有一天,她到门前叉帘子的时候,叉竿拿不牢,失手滑下去,不端不正,正好打在西门庆头巾上。
从此,潘金莲便被好色的西门庆看上了。经王婆的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来两人的奸情被武大郎发现,于是他们干脆就将武大郎毒死了。
而事实上的武大郎长得一点也不矮!非但不矮,还是个器宇轩昂的七尺男儿。
武植的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他的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在现代社会里,一米八的身高,很是让人羡慕。
而在几百年前的古代,人类的平均身高要比现在的矮上一大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武大郎是多么的令人仰视啊!
真实的武大郎,也不会做烧饼,而是一个“一心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贫困的家庭促使他努力向上,加上天姿聪颖,他寒窗苦读多年后,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
武大郎的官当得挺不错的,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而事实上的潘金莲呢,是一个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大家闺秀,她对武大郎情深意切。
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接济他。
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两人也喜结良缘终成正果。婚后的两人恩恩爱爱,生育了四个儿女。
二、交损友被抹黑,后人互不通婚
既然武大郎有颜值又有才华,潘金莲又善良又贤淑,为什么变成了《水浒传》中的那般模样呢?这一切缘于武大郎交友不慎。
武大郎家庭贫困的时候,得到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一场大火给烧了,万般无奈之下便去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
他心里想呀,自己以前资助过武大郎,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他发达了,自己却落魄不堪了,怎么着也该帮一把吧!
谁知道,黄堂住在武大郎那里,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帮助的事却绝口不提。
黄堂心里憋屈得很,觉得武大郎过河折桥,没有感恩之心,这种朋友不值得结交。于是,他就想着要报复武大郎,要把他的名声搞臭。
随后,黄堂就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嘴上说说还不瘾。他干脆用文字表达出来,到处张贴“大字报”。很快,武大郎和潘金莲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唯恐天下不乱的流氓西门庆出场了。他见黄堂这么气愤,抹黑好友这么起劲,于是也在一旁跟着出鬼点子。他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的闹剧。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的破房子被拆除重建了。他疑惑不已,以为走错了门。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来重建的!
顿时,黄堂觉得羞愧难当!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武植本想给黄堂一个惊喜,哪知道黄堂却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悚!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关于武大郎与潘金莲的谣言传到了大才子施耐庵的耳朵里,他也信以为真,于是把此事写进了《水浒传》。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然而,谣言始终是谣言,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后来,施耐庵的后人为此专门写了道歉诗,在武大郎本人的墓志铭中也得到了证明。
但是,武大郎、潘金莲被人毁清白的事情,却给潘、武两姓后人带来了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庄人(即潘金莲的娘家人),和武家那村人(即武大郎武植的后代)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而且自《水浒传》问世以来,这两个村子的人,只要听到来村子里唱戏、说书的人敢说《水浒传》武大郎、潘金莲的事,便执棍追打,赶出村子。
真是交友不慎祸害千年呀!
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武大郎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只不过被施耐庵给丑化了。真实历史上的武大郎高大威猛,为何到了施耐庵手下被丑化?武大郎的坟墓被发现,施耐庵后人为何写道歉信?
此人是武大郎原型——谷阳县县令武植武大郎的名字又叫做武植,因为家中是老大,所以又叫武大郎。后来考中进士出任谷阳县县令。但是早年家中贫困潦倒,后来考中进士才算是有所改善。
还迎娶了知州的千金,也就是后来的潘金莲。没多久之后,他老家的一个表兄弟王某,由于家中大火房子被烧。
听说他发了家之后,不远千里来投奔他。武大郎本来乐善好施,于是把他收留了下来。不过住了一个多月,王某都没有看到武大郎对他进行资助。
原来武大郎已经在他老家给他修缮了房屋,只是想给他个惊喜没告诉他。王某气急败坏,招呼都不打便走了。
一路上越想越气,于是回家的路上,到处散播有关于武大郎的恶名。再加上后来碰到了被武大郎惩治过的西门庆,因此两人合起伙来四处散播谣言,武大郎的名声也是越来越臭。但是回到家之后,竟然发现房子已经被武大郎给修好了。于是他赶紧跑回去,把一路上留的一些画给擦掉,同时也会尽力的给武大郎正名。但是已经晚了,武大郎的恶名已经传了很远。
后来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搜集民间的各种故事,于是便搜集到了有关于武大郎的内容。结果没想到这本书太火了,传了千年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以说实际当中的武大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县令,潘金莲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武大郎墓穴被发现,施耐庵后人写道歉信1946年武家那村的村民田间工作,偶然之间发现了一座古墓。然后上报国家之后,发现竟然是武大郎之墓。也正式的为他平了冤屈,根据残余的骸骨来计算,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米75以上。
但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原因,武大郎悬棺在1967年被破坏,如今里面只剩下少部分的铜钱外加几个破碗。他的后人在1994年又为他重新修缮,还算是稍微好一点。
如今武大郎的后人已经传到了24代,后人中年纪最大的是80多岁的武双福,当年最开始发觉武大郎墓穴的时候,他还在现场看到过。他不仅是武大郎的24代传人,而且还负责整个武家的祠堂。▲武大郎后人
整个祠堂由前厅、展览厅、武大郎墓穴几个部分组成,在武大郎的墓穴当中,放的是后人为他重新修缮的悬棺。另外还有为武大郎塑造的雕像,以及他夫人潘金莲的画像。
据说当年武大郎墓穴发现没多久之后,由于证实了武大郎并非是短小身材,因此有武家的后人找到施耐庵的后人,希望他能够澄清此事。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远,再去澄清也没什么意义了。
不过尽管是这样,施耐庵的后人得知前因后果之后,给武大郎写了一封道歉信。但是道歉信的内容并没有被公示,据说如今放在了武家祠堂当中。
然而我感觉其实没这个必要,毕竟只是一个小说罢了。虽然全文没有公布出来,不过我找到了其中一部分节选,只是不知道真假: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如果有了解更多信息的,可以在评论当中补充。
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在前些年的时候,河北清河县有个姓武的家族开始在网络和新闻上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武大郎的后代。
他们认为施耐庵笔下的武大郎原型就是他们明朝时期的祖先武植,在他们的说法中,他们的祖先武植身材魁梧,绝不是武大郎那般矮小的身材,此外,他们的祖先武植也不是卖烧饼的,其是明朝时期的进士,曾经当过明朝的阳谷县县令。
而他们的祖先武植之所以会变成水浒传中那般粗鄙不堪的形象,主要是受到了一位朋友的诋毁。
那位朋友因为家中失火,曾到过武植的家中暂住。
在这个过程中,那位朋友由于武植没有主动提及帮他安排工作以及帮助他修复房子,他就生气地离开了武植家,并开始四处散播起了诋毁武植以及武植妻子潘氏的谣言。
随着谣言的传播变广,正在书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听到了这个故事,然后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就把谣言形象下的武植和潘氏写进了水浒传中,使得他们夫妻二人以笑柄形象在人们口中流传了几百年。
而在这个说法最后,事情又发生了反转。
当那位诋毁的朋友回到自己的家中时,他发现武植竟然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让人帮自己把家给修好了。
想到武植对自己真诚的帮助,那个朋友不禁悔恨之极。
他想挽救什么,只不过为时已晚,谣言早已经如同洪水一般汹涌出去,他就算再怎么努力地想为武植辩解,也已挽救不了武植夫妻的形象。
武植后人在这个家族人的说法中,他们对于施耐庵的“不严谨”非常愤慨,觉得施耐庵没有考证清楚就随意抹黑自己祖先的形象,等同于造谣者的帮凶,是十分不地道的做法。
随着他们的说法散播开来,没多久就有一个画家专程赶到了山东清河县,这个画家自称是施耐庵的后人,说自己来到清河县,主要是想为自己祖先向武植后人们道歉、弥补自己祖先对他们造成的感情伤害。
那时候,这个画家很是诚恳地向武植后人道了歉,并在此过程中,特地为武植夫妻二人画出了几幅画像,用来赠予武植后人。
最后,他也在画中留下了一首诗,再度表达了自己对祖先过错的歉意。
如果这个家族人的说法正确,那么我们可以肯定武大郎是有后人的,后人就是这个家族的人。
武大郎是武植的说法没有根据但事实到底是不是他们所说那样呢?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细节来判断一下。
首先,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是明朝时期的进士和县令,在这点上,他们的说法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翻遍明朝的进士名录,我们根本无法找出这么一个叫做武植的进士。
还有,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士,在1370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
而明朝的第一次殿试举办于1371年,明朝的第一批进士,都是在那次殿试之后被选拔出来的。
要是按照他们的说法,施耐庵可能得从棺材板里爬出来,才能去把诋毁他们祖先的谣言写到水浒传中。
最重要的是,在水浒传中从未说过武大郎叫做武植,所谓武大郎的说法,纯粹是“武植”后人通过武大郎的家也在清河县、武植在家中也被称为大郎联想出来的说法。
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武大郎的说法很有可能是那些人被自己祖先流传的说法给误导了,或者怀有着目的、单纯想炒作一番罢了。武大郎留下后人了吗?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施耐庵的【水浒传】里武松的哥哥武大肯定没有后人。可以说,武大不仅身材矮小,而且是三寸钉,在遇见潘金莲之前应该没有别的女人,潘金莲是他的头婚。武大当初呈现给潘金莲的可能是初次的柔情和激动。
但武大跟潘金莲之间没有爱情,也没有爱情的结晶。潘金莲跟西门庆之间也许有爱情,软件硬件都比武大过关,也许已经播下爱情种子,可还没有等到收获的季节就双双命丧黄泉。
而在此之前,武大已经先走一步,被小潘毒杀,一命归西,所以没有留下后代是板上钉钉的事。由于潘金莲水性杨花的性格,由于武大三寸钉,没有后代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是有,谁敢肯定后代跟武大有血缘关系呢?
因此施耐庵老先生笔下的武大郎是一个悲情味道十足的人物,在阳谷县除了弟弟武松,满县城的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
武大郎错就错在不该相信天上掉馅饼,去白捡一个如花似玉、美若天仙的潘金莲做老婆。可是武大郎又丑又矮、没有小潘,自己的命运还能好到哪里去?丑与矮不是他的错,错就错在他投错了胎,或者说他生不逢时。
如果武大有幸生在21世纪,自己的命运就会大大不同。因为21世纪中国人不再会以貌取人,武大可以把自己的烧饼注册一个商标--"武大郎炊饼",申请一个全国传统风味的名称,争取在烧饼在电视台"舌尖上的阳谷"节目播出,然后在网上面向全国向全国招加盟商。不出半年,武大郎就会腰缠万贯,然后用这笔收入投资做房地产,就会成为阳谷县首富,到那个时候再去找潘金莲提亲,那会是什么情形?那潘金莲就会欣然答应,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武大怀里。
如果武大有幸生在21世纪,就会被冯大缸导演看中。因为中国人审美观变了,武大的外形就会被国人说成非常俊朗,在中国那就是第一美男。
冯导就会安排武大在自己的剧本【天下有贼】里扮演男一号傻梢,这部电影的票房一定上亿,武大也就会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艺"梳"人生的嘉宾,成为演艺圈的红人,全国艺术学校的女生就会蜂拥而至让他潜规则,武大可以挑选出一个国色天香,出身名门的驴金莲做老婆。
可是武大没有上过名校,祖上几代都在阳谷,虽然成为亿万富翁,身份地位变了,素质怎么也变不了。
都说三代才能养成一个贵族,尽管武大浑身名牌,头顶艺术家的桂冠,骨子里还是土味十足。
武大不懂风花雪月,不懂交响乐,只喜欢潘短江,不知道毕加索;只崇拜毕富箭,不会吃披萨、只爱吃猪头肉,人家驴金莲怎么会跟他有共同语言?
武大一身烧饼味,在东海里泡十年都不会变味,驴金莲又怎么会真正爱上他?
说人家爱他的名誉、财富和地位,估计没有多少人抬杠,如果说人家真心爱他,只有外星人才会相信。
驴金莲闻到烧饼味就会反胃,又怎么能跟他生孩子呢?哪怕是武大用钱把自己的三寸钉升级成八寸的,也难以让驴金莲真心喜欢他。
因此,武大去拍戏的时候,驴金莲就会偷偷去吃披萨,吃牛排和金华火腿。即使西门庆死了,东门庆和南门庆也会助人为乐,去帮助武大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专心拍戏。这样不过多久,武大就会后继有人。
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以前,我们村有一家弟兄三个都是光棍,家里一贫如洗,弟兄其貌不扬,典型的三寸钉古树皮。因此,弟兄三都老大不小也没有成婚。有一天村长给光棍中的老大带来个媳妇,女人生的非常标致,肌肤如玉,面如桃花,眼睛都会说话,就是有一点,女人腿有点跛。可光棍的母亲知道自己条件不好,也不挑肥拣瘦,忙不迭就把媳妇娶到了家,不到一年就抱孙子了。
可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浓眉大眼,体体面面,怎么看着都不像光棍的儿子。街坊邻居开始指指点点,光棍的娘也看出端倪,于是就盯梢儿媳妇,这才发现儿媳妇个和村长有染。
每次村长都安排儿子去村外面看护庄稼,村长就在大队部给儿子种庄稼。
可是知道真相又怎样?村长有权有势,孩子又是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此事不了了之,孩子也继续养着。话虽这么说,光棍母子看见孩子心里就五味杂陈、闹心。没过两年,光棍的母亲就气死了。孩子四岁的时候,光棍也寻了短见,那风骚媳妇改嫁,孩子没人照料,整天衣衫褴褛到处乞讨。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告诉大家,无论什么年代,娶妻一定要门当户对。无论你多么有钱,娶媳妇也不要好高骛远、贪图美色和虚荣,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根本。
武大就是迷失自己,娶了一个跟自己不般配的女人,才酿成那么大的悲剧。不仅没有幸福,反而送了夫妻两人的性命。幸亏武大无后,有后人的话,武松才纠结呢。
话说七百年后,河北某地出土了古代县令武植与夫人潘氏合葬墓,武植当地后裔坚决要跟施耐庵后人打官司,他们认为施耐庵笔下的武大郎便是祖先武植,要求施氏后裔给予拨乱反正,平反昭雪。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此看来,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与潘氏,人家明明就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