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葬?

孝庄太后是科尔沁部落的贵族,铁木真的后代,黄金家族的成员。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蒙古语里是“天降贵人”的意思。可是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皇宫的地位并不显赫,亦难称天降贵人。

△孝庄文皇后画像

在皇太极称帝之前,孝庄是作为她同族亲姑姑哲哲(皇太极的福晋)代孕替补的身份嫁给皇太极的。皇太极在盛京称帝之后,封了五大福晋,他们分别是:

居首位的国君福晋、清宁宫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居第二位的东大福晋、关雎宫宸妃海兰珠(孝庄的姐姐,博尔济吉特氏);居第三位的西大福晋、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博尔济吉特氏);居第四位的东侧福晋、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博尔济吉特氏);而孝庄则是西侧福晋、永福宫庄妃,位列最末。

可以看出,皇太极的后妃是清一色的博尔济吉特氏,这其中尤以孝庄的姐姐海兰珠最为受宠,而孝庄本人并没有因为生下了儿子福临而受到特别宠幸。直到皇太极去世,孝庄的儿子福临继位为顺治皇帝,孝庄才得以和她的姑姑哲哲并列为两宫太后。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孝庄的传奇人生才真正拉开了序幕。

孝庄前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尤其是在辅佐康熙皇帝的时候,孝庄展示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品德,与清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太后慈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我看来,孝庄历史评价好于慈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孝庄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将权利还给皇帝,而慈禧则宁可牺牲皇帝,宁可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要牢牢掌握国家大权。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七十五岁的孝庄病危。这个辅佐过两位帝王的女人,经历过辉煌,也饱受过非议,特别是在孝庄为自己的后事留下遗言之后,更让世人对她的诽谤更甚。

康熙二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西方的圣诞节这一天,孝庄去世。

△孝庄与康熙影视剧照

在孝庄临死之前,她给自己的孙子康熙留下遗言: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份遗言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孝庄的老公清太宗皇太极已经死了很久了,况且又葬在盛京,不能轻易破坏他的陵墓。如果在皇太极的陵墓旁边重新为孝庄建造陵墓,又太劳民伤财。孝庄最终的决定就是:因为她心里挂念自己的儿子福临和孙子玄烨,不忍心离他们太远,所以只要将她葬在河北遵化的清皇陵,她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康熙皇帝对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孝庄病危期间,康熙亲自侍奉在孝庄的病榻前,昼夜不离左右。康熙皇帝还率领文武百官步行至天坛为孝庄祈福,祈福语甚至包括请求上天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孝庄的寿命,由此可见祖孙情深。孝庄死后,康熙皇帝尊孝庄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孝庄文皇后。

康熙皇帝按照孝庄的遗愿,没有将她安葬于盛京,而是将孝庄生前喜欢居住的慈宁宫东五间拆除之后,运到遵化昌瑞山下建造了一处行宫用于停放孝庄的灵柩,这处行宫叫做“暂安奉殿”。“暂安奉殿”并不是孝庄的正式陵墓,康熙之所以这么做,想必这与满清讲究夫妻合葬的习俗有关。孝庄生前就多有人非议她与多尔衮的关系,孝庄死后不与皇太极合葬更是引起来人们无穷的瞎想。但是不管真相如何,究康熙一朝,都没有最终决定孝庄的陵寝地址。

△清昭西陵

直到雍正皇帝继位之后,才决定在“暂安奉殿”的原址上建造一处陵墓用于安葬孝庄的灵柩,这处陵墓也就是昭西陵。雍正考虑也极为周到,因为昭西陵刚好是在皇太极的昭陵的西面,即可化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如果将昭西陵划入清东陵的范围,则清东陵的风水墙又刚好可以形成与昭陵的阻隔。这样就既满足了孝庄的遗愿,又解决了宗教礼数的问题,是一个很可行的方案。

孝庄下葬的这一天,刚好是她死后的第37年,也刚好是她与皇太极结婚的100周年。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交流,码字不易,多些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