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杀一个没有威胁的人,是很可耻的。

刘邦这个人疑心很重,特别是对各异姓诸侯王。汉初刘邦所封的几个诸侯王,都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他们本来自己就很有实力,却甘心居于刘邦之下。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对他们当然不放心。

在刘邦的恐吓和打压下,韩王信被派去戍边,最后战死,这是变相的杀害;英布和彭越被刘邦逼着造反,最后失败被杀;就连韩信也因为查无实据的造反被刘邦杀害。刘邦杀掉这些诸侯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他们造反。刘邦能力一般,靠的就是大家的帮助,现在自己一人得了天下,当然怕别人眼馋夺了他的江山。

配图

可是这个长沙王吴芮真的很特殊,杀掉他,刘邦自己都会觉得不耻。

吴芮的封地非常偏远,挨着南越,属于那种几乎没人要的封地,地理位置对大汉的威胁程度非常低。吴芮本人是个病秧子,早在打仗的时候就时常掉链子,大汉开国后,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吴芮很聪敏,知道自己只有明哲保身的命,也很老实,早早就将兵权交了出去,还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刘姓的诸侯王,自己只是顶着个长沙王的虚名安然度日。

配图

说白了,吴芮只是个没权没兵,白拿着食邑过小日子的人,并且说不定哪天就驾鹤西去了。这样的人,对刘邦当然构不成威胁。我想刘邦也不会在意吴芮白拿工资不干事吧,也许这正是刘邦所期望的结果。所以吴芮没有被刘邦杀掉,而是安然死去。吴芮长沙王的爵位传了五代,直到没有子嗣之后才被汉朝收回爵位。

我是正经说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长沙王吴芮,生于秦末,官职很小,仅是个番阳令。但他在反秦起义中立过汗马功劳,在楚汉战争中坚定地站在刘邦一边,又是劝刘邦进帝位者之一,所以刘邦对吴芮很是感激。刘邦成为皇帝之后,大肆分封异姓诸侯王,其中,吴芮就被封为了长沙王,史载:“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 ”《汉书》上也有相似记载,汉高帝五年春诏曰:“故衡山王吴茵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苗为长沙王。”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其王位世代相袭。

吴芮画像

那么,吴芮如何能够在刘邦的阵营中表现如此突出呢?据史籍记载,吴芮在未投靠刘邦之前,在当地已有相当声望,能够一呼百应,后携全家一起追随刘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梅鋗。此人生性勇猛,有非常高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根据《楚志)所载“梅鋗随吴丙之长沙,以益阳为家”。 由于梅鋗军和刘邦军并肩作战,所向披靡,完全扭转了刘邦在进攻南阳前那种战多不利的被动局面。正因为梅鋗为刘邦先入关亡奏有大功,“封十万户,为列侯”。这样高的功绩以至于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将吴芮能够成为长沙王的功劳全都归结于他,书上说“吴芮之王,祚由梅鋗”,抹煞了吴芮本人在亡秦败楚中之功。显然,这个论断是欠公允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论及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时也说过类似的话,“二子者,非有功于灭项也,追原破秦之功而封之”,这样的评价更是失之偏颇。

刘邦画像

吴芮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吴臣留在长沙承袭王位,其余四子四散发展。但也就经历了五代,长沙国最终因为绝嗣而消亡。史载:“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 薨,子共王右嗣。 薨,子靖王差嗣。 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 156 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共传 5 代,历时 46 年。

吴芮画像

事实上,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也有利用他开发长沙国的目的。当时的长沙国荒凉贫瘠、人口稀少,而且南越的赵佗也虎视眈眈。如果有吴芮驻守在长沙国一带的地区,则可以监视南越,实在是一举多得。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从人口数量上来看,长沙立国之初,当地居民有两万五千多户。到了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所记长沙国户口已有四万三千四百七十户,较原来增加近一倍。这个数字虽然包括前面几位统治者的经营,但是不难看出,这段时间内长沙国人口的增加与长沙王吴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长沙王吴芮成为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行动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不仅因为他的功劳,更是因为他安分守己,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

2、 班固:《汉书》

3、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4、 傅举有:《长沙国述略》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申向洋

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在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所有异姓王里面,长沙王吴芮虽然占有的地盘最小,确实最大的赢家。不仅仅因为只有他没有被刘邦血洗,而且吴芮一家的政治势力延续了五代,不能不佩服吴芮集团的创始人吴芮的高级政治智慧。

为什么刘邦单独放过吴芮?铁锤分析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吴芮在长江以南地位稳固,不可撼动。

吴芮是一个老政治家,秦朝的时候就是番阳县令,而且政绩和名望相当的高,当地人竟然都称呼他是番君!能称得上君的人,你就知道有多厉害了!换句话说,当地老百姓是把吴芮看做当地的皇帝的。在刘邦建国之初,对于南方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掌控力,所以需要仰仗吴芮在当地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作为南方政局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第二,吴芮在秦末大起义的时候,对刘邦项羽采取了两边下注的平衡策略,两头丰收,获益匪浅!

吴芮看人看事的眼光非常准。英布投奔吴芮的时候,吴芮就把女儿下嫁给这个战争狂人。秦末大起义的时候,吴芮判断楚国起义军最有实力,而项梁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于是,吴芮派遣女婿英布支援项梁项羽;派遣手下大将梅鋗支援刘邦。结果女婿英布在项羽手下混得风生水起,后来被封为九江王;而大将梅鋗则成为刘邦首先进入汉中最大的助攻高手,攻克析城、郦城,扫平刘邦前进的道路,被刘邦封为十万户侯!要知道,萧何不过是个万户侯而已!而吴芮也因为英布的原因,被封为十八路诸侯王之一,成为项羽封赏的衡山王。

更加牛的是,在项羽被刘邦打败之后,吴芮竟然顺利在实现了无缝对接,从项羽赐封的衡山王,华丽转身为长沙王,这一转身,就是连续五代封王,简直是羡慕死别人了!

第三,吴芮家的王三代站队正确,保住了吴家的江山稳固!

老长沙王吴芮在刘邦称帝一年之后就死掉了,他的儿子在位时间也不长。等到九江王英布造反的时候,在位的长沙王已经是吴芮的孙子吴回了。英布造反被刘邦暴击十万点,屁滚尿流的跑到老丈人的地盘,虽然说老丈人和大舅哥早已经死掉,但是内侄子吴回还在嘛,看在大姨妈的面子上也要管一管大姑爷的死活吧。

吴回带着英布逃回吴家大本营番阳,在那里杀死了英布。这个举动让刘邦和欣慰,长沙王在吴家后来有接连做了两任,知道断了香火,才被刘家的长沙王取代。

总结:吴芮政治集团,能在刘邦家族的眼皮底下存活到五代之久远,完全是靠着家族的政治智慧,实力生存的原因。

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努力才会享有高配人生,在长沙的江西牛人的朋友圈让你叹服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05680093974364675/?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62781591&req_id=201907110159510100230291483941CEA&group_id=670568009397436467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这篇文章说的就是长沙王吴芮

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大家都知道刘邦屠杀异性王的故事,觉得刘邦这个人不行,竟干过河拆桥的勾当,不是什么好鸟。其实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刘邦杀异性王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说刘邦封的七大异性王都有谁?

楚王韩信,淮南子英布,梁王彭越,韩王信,燕王臧凃,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最终只有长沙王吴芮没有被杀。这七个诸侯王被刘邦杀掉的第一个就是燕王臧凃。为什么刘邦会先拿他开刀?因为臧凃的燕王是项羽封的,只不过楚汉争霸的时候,他投降了韩信,归顺到了刘邦这边,所以,刘邦称帝的时候也就没追究他。

到了刘邦把皇位做稳之后,他要拿异性王开刀的时候就选了臧凃,因为他基本上没有为刘邦建立大汉,立过什么功劳,这就是他第一个灭掉的原因。

再就是韩王信,刘邦把他从韩国迁移到代国去当代王,没想到他到了代国就开始勾结匈奴了,所以刘邦前去讨伐他,他打不过刘邦,就投靠了匈奴。韩信和彭越两个人的死和自己的不作为有关,陈郗叛乱的时候,刘邦让他们两个一起去,结果,他们说自己有病不能去,气的刘邦不行,刘邦只好自己去,他想把陈郗给干掉后,再来收拾他们两个。

谁知,还没等他回来,吕后就听说韩信要造反,所以他和萧何商议了一个对策把韩信骗到宫里给杀害了。到了刘邦平叛回来,彭越害怕刘邦找事,就主动去找刘邦道歉,吕后趁机建议刘邦杀了彭越。

英布听说韩信和彭越都死了所以他也开始反了,刘邦只能去平叛了。

英布打不过刘邦就跑到了长沙王他的老丈人那里去,这时候的吴芮已经去世了,继任长沙王的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英布的小舅子。最后,英布被小舅子暗算杀了头,送到了刘邦那里,刘邦很开心,表彰了长沙王大义灭亲的壮举。并且承诺他们世世代代掌管这个地方。

说白了刘邦之所以不动长沙王就是人家听话,不和刘邦唱反调。这样的臣子,刘邦若是杀人家天理不容呀。

当然刘邦不动长沙王,还有就是那个年代,整个长沙王管辖的地盘,简直就是不毛之地,最多也就是两万户人家,仅仅比一个侯管理的人多一点。所以刘邦也没有必要拿过这么点地方来。

还有最后一个,张耳的赵国。张耳是刘邦的偶像,刘邦拿下赵国来就把赵国给了张耳。而且还把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张耳死后,刘邦也把张敖的王位给免去了,让他当了一个侯。

综上所述,就是刘邦为何杀异性王,不杀长沙王的原因。

七大异姓王都被刘邦干掉了,为何唯独长沙王吴芮安然无恙?

彭越、韩信等异姓王都为千世人杰,却在刘邦功成名就后兔死狗烹。唯独长沙王吴芮幸存,他是有过人之处?还是刘邦动了恻隐之心呢?

如果想要消弱敌人,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广结善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刘邦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也充分懂得与人分享成果的必要性。

为了在政治和军事上争取各位盟友的支持,他在汉初一共分封了8个诸侯王,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

然而,当刘邦功成名就,完成了中原的大一统之后,这几位异姓王却也是活到头了。一个接一个兔死狗烹的戏码连续上演,成为了如今我们唾骂刘邦的黑历史。

彭越、韩信、英布等接连惨到毒手,纵观所有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吴芮“侥幸”活了下来。

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部落领袖,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鄱阳县人吴芮居第一。

初随项羽打天下,后来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待到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又改封为长沙王。从所有能分析的史料来看,吴芮做人做事的确是有魄力,但相比其他七位异姓王还是差一点,刘邦或许从来不认为他是个威胁。

首先,吴芮日益被削弱的兵权,让刘邦放心。

虽然吴芮手底下也有一些兵力,但这些兵力确实对汉朝构不成威胁。而自从刘邦铲除了部分异姓王之后,朝廷的兵权大大增加。过了几年,吴芮又把自己兵力的一半给了一个同姓王,兵权大大降低。虽然占据着一方,封了个王号,但这对吴芮来说,也只是个虚职。

因为他都没有手握重兵,没有势力,但同时也没有给汉朝带来威胁,这正是他能不被铲除的原因!而其他异姓王则因为手握重兵从而被刘邦怀疑,并最终将他们设计杀害。

其次,身处不毛之地,更让刘邦放心。

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大伙儿可千万别认为就是现在的长沙,在汉代那里并不富裕。严格的来讲,所谓的长沙王,他的辖区是湖南南半部和江西、以及两广丘陵一带。可以说是个封疆大吏,但也是代刘邦管理百越之地的看门狗。相比之下,地理位置来看他比韩信、英布等人的封地,其质量要逊得多。

最后,这位长沙王吴芮也确实没福气。

吴芮生于约公元前241年,戎马半生,病死于公元前201年,活了41年。重点是吴芮于公元前200年被封为长沙王,也就是说他在这位子上刚呆一年,便因病殉职。后来,吴芮长沙王的位子世袭了五代,直到汉文帝时期因无子嗣,才取消对吴家的世袭。

写到结尾,再替刘邦洗个白。虽然说刘邦上位就杀功臣,在大家看起来都不地道,但这群人中也有不少人在刘邦创业时期没少刁难刘三......在今天,我们能骂刘邦,还是要感谢汉朝对史学记载的开明政策,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开国帝王都有那么多被吐槽的地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