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迟处死和千刀万剐是一种刑罚吗?

千刀万剐是民间的叫法,官方叫凌迟,其实大体是一个意思。关于凌迟的一些常识和趣闻且听我细细道来。

1,凌迟起源于辽,成型于五代,在元朝才被正式定为刑罚,一直持续到清末才被废除。

2,凌迟并不一定是千刀万剐,在某些时期就是把人肢解而已。但大多时期都是用固定的刀数将人的肉从身体上刮下来,就是我们理解的千刀万剐。刀数有不同的定数,如120刀,360刀,最高可达3600刀之多,残忍之极。

3,凌迟是一种让人缓慢死去的刑罚,被凌迟的人据记载最慢可在三天后才死去,非常考验施刑者的刀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犯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4,第一个被凌迟的人有记载可查的是兰钦子京。兰钦子京是梁国徐州都督,他因为杀了北齐皇帝高洋的哥哥高澄,被高洋用渔网包住,一刀一刀将肉割下来凌迟处死。

5,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是康小八。康小八是个强盗,在1905年的时候在北京个天津一带横行霸道,杀人无数,最后被官府抓住,凌迟处死。

6,历史上有名的被凌迟处死的人有:明朝大太监刘瑾,被3300刀凌迟处死;明末名将袁崇焕,被诬陷通敌叛国,判凌迟处死,据说还有老百姓吃了他的肉;其他被凌迟的名人还有,清叛将耿基精忠,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石达开等等。

7,被凌迟的人不仅仅是男性,女性也会被判凌迟!

凌迟是我国古代帝王为了震慑犯罪,巩固统治而设立的刑罚。但这种刑罚是极其不人道的。这种刑法被西方人称为我国古代最残忍的刑罚。凌迟的存在是对我国历史的抹黑,废除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做法!

古代凌迟处死和千刀万剐是一种刑罚吗?

所谓凌迟之刑那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所罚之人多为“大逆不道”、“以下犯上”触怒天子的罪徒,当人们听到凌迟处死的时候多会背脊一凉。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凌迟之刑是多么的恐怖吧!

按照这个恐怖刑法遭凌迟之人必须活活受尽3357刀,而受刑之人必须在第3357刀也就是最后一刀被刺死才算成功!

凌迟刑法始创于五代,元、明、清被列入教条,直到清末颁布《大清现行律例》才被完全取消。

这种刑法真可谓叫人求生求死皆不得,慢慢的折磨犯人至死。据说凌迟之刑需两人并做执行,先从脚心开始往上慢慢割1000刀,要是执刑之人并没有按照规矩完成,那么他也要受到处罚!

据坊间传闻凌迟处死之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处割一块肉抛入空中,取名“祭天肉”,第二刀刽子手需把犯人的头上的肉皮割下来,使其耷拉下来挡住眼睛,取名“遮眼罩”这避免了犯人发出阴冷的目光和刽子手四目相对影响他们的执行。

明朝忠臣被誉为“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儒被诛杀十族并处以极刑、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凌迟,杀其子。明宦官刘瑾割肉三日,北京百姓围观一钱买之,下酒生食以泄其愤。关于被凌迟处死之人历史上不在少数。

凌迟心理压力远高于身体上承受的痛苦!

清嘉庆八年(1803年)清仁宗颙琰从圆明园回宫,突然从神武门冲出一人欲行刺嘉庆被卫士所捕,审讯得知起名成德,原是一杂役。

因罪恶滔天,定罪凌迟极刑同时诛杀他的两个孩子。据当时记载在菜市口行刑的时候成德凌迟到后来已然“血尽但流黄水而已,肌肉已尽而气息未觉,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到这时云德还能说话对刽子手说快些,刽子手却说让你活着多受些罪,云德听后就闭上双眼不在说话了。

据说菜市口一直都是刑罚之地,沿途冥衣铺、棺材店铺非常的多。

而在凌迟之日很多百姓也会到执刑的现场,有的是和儿女一同过来起着警示教育作用,有的则带上一些银元赶赴此地。带着银元是为了买凌迟刑犯身上的肉,据说可以治疗眼疾和疟疾等病症,当然这也是老百姓迷信所致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