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盗墓贼分为官盗和民盗,民盗无论乱世还是盛世,一直存在,偷偷摸摸,三五成团,甚至单独作案,破坏性是有,可是,说实话,跟官盗相比,小的多。
每逢乱世,盗墓贼就极其猖獗,民盗不说,官盗往往会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为了金银财宝,掘人祖坟,干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事。
历史上,汉末三国,五代十国,清末民初,这三个乱世,官盗尤其厉害,对历代皇陵的盗掘极其疯狂,对皇陵的破坏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难以用数字和金钱衡量。
西汉末年时期,有农民起义军赤眉军,要造大汉朝廷的反,为了填饱肚子,很多农民加入了,这其中不乏疯狂之徒,其表现就是几十万赤眉军不但将长安的存粮吃干净,还把西汉的皇陵给盗掘了。
如果说,赤眉军盗掘西汉皇陵,是底层人民的无奈选择,则东汉末年时期的董卓和曹操,则是有意的行为。东汉末年,皇帝年幼,宦官十常侍专权,后戚何进,为了跟十常侍斗争,号召天下的郡守带兵进东都洛阳勤王,然而,天下诸侯还没到洛阳,十常侍已经把何进弄死,不过,由于这一场混斗,东汉朝廷无力限制地方势力,西凉的董卓带领三千西凉彪悍兵马进京,接着董卓实际上把持了东汉的朝政。在董卓秉政期间,他曾经派手下将领吕布带人盗掘了东汉的皇陵。
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董卓接着也倒台了,新上台的是大家族出身的曹操,有自己的亲信兵马,号称青州兵,曹操在组建自己的势力时,缺钱少粮,于是他也打起了皇陵的主意,因为皇陵意味着金银财宝,意味着招兵买马的本钱,曹操派出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浩浩荡荡开奔西汉梁孝王陵墓群。
西汉皇陵被赤眉军给盗掘,东汉皇陵被董卓吕布给盗掘,那么,曹操对这两个皇陵不再感兴趣,他的目标梁孝王皇陵群,同样是一座不亚于皇陵的宝藏,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是汉武帝的叔叔,生前他跟汉景帝兄弟感情特别好,甚至汉景帝喝醉酒时,还说过死后传位给他的醉话,颇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汉景帝使用晁错的推恩令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梁孝王作为最有实力的王之一,坚决地站在汉景帝这一边,为汉朝的统一和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梁孝王死后,他的王陵规格,超出一般的汉朝藩王很多,甚至不亚于一般的西汉皇陵。可惜的是,梁孝王墓葬群还是被曹操的摸金校尉给盗掘了。
五代十国时期,有节度使温韬,驻守关中地区十几年,将除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之外的关中唐皇陵全部盗掘,盗取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文化文物,尤其是唐太宗的皇陵,里面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字画真迹和书籍。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其中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皇陵被破坏尤其严重。
这是官盗。古代大部分皇陵被破坏的最厉害的,都是官盗干的。
有人就说了,明朝末年也是乱世,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被盗掘呢?
首先我要说,明朝皇陵也被盗掘了,可是大多是民盗,官盗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盗掘。要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也只三十几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夺取北京城内的财富上,接着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投降满清,李自成就出关打仗了。至于大顺军里有没有小团伙的人打明皇陵的主意呢?当然是有的,但是破坏有限。
而清军入北京城以后,由于多尔衮当时对八旗兵的限制还好,所以清军有零星的盗掘明皇陵的行为,也没达到大规模官盗的地步。满清八旗兵入关之前有屠城的行为,甚至皇太极时期,就有八旗兵入关屠城,因此当时明朝京城老百姓对满清很是恐惧,城里流传八旗兵要屠城的流言,多尔衮当时以顺治帝的名义,下发诏书,意图安抚京城百姓,说不会屠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八旗兵大规模的盗掘皇陵的行为。
所以,满清八旗兵虽然有零星对明皇陵的破坏,但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官盗。
但是,由于自努尔哈赤起,满清就对大明充满仇恨,所以每次满清派兵偷偷入关,都会派人特意尝试光顾明朝皇陵,进行肆意的破坏。虽然多尔衮对满清八旗兵有一定的限制,然而,八旗兵入关以后,还是一定程度破坏了明十三陵,其中遭他们焚坏过的就有明定陵和明德陵,还好,地宫基本上没怎么有大的破坏。
其次,乱世没有官盗,太平时期却有,传说明朝永陵曾遭到清廷破坏,其罪魁祸首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明朝皇陵大部分在北京城,称为明十三陵,其中有一座皇陵,据说被乾隆皇帝派人严重破坏,它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
明朝嘉靖帝,是明朝最为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因此,他的皇陵在设计时,特别的考究,别的不说,其使用的木材,全都是最上等的精美金丝楠木,就是这些楠木,吸引了最爱附庸风雅、喜欢到处盖章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要修建自己的陵墓,缺少好木材,就派人打着修缮的名义,将嘉靖帝永陵的很多楠木盗取了,当然,乾隆皇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满清占据北京城以后,也曾大兴土木,然而他们除了使用新的材料,也曾拆旧的,盖新的,所以,明朝遗留的皇陵和宫殿的材料,都曾经被拉走过,破坏过。
例如,嘉靖帝的西苑,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修道的寝宫,清朝修顺治帝清孝陵时,曾派人将其中的一座大殿和两个亭子给拆走了。接着,康雍乾三朝修皇陵,都曾经拆毁过明朝的建筑。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紫禁城的宫殿大小规模比明朝小很多的原因,都是拆旧补新,能大的了吗?
对明皇陵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乾隆帝了,他拆永陵,直接把永陵的享殿,也就是皇陵地面上的大殿,子孙后代祭拜的大殿,放牌位和上贡的大殿里的楠木大部分都搬走了。
据说乾隆帝要拆永陵的楠木,曾经遭到纪晓岚的反对,纪晓岚拿出《大清律》,引经据典,上了一道奏折,试图阻止乾隆皇帝破坏永陵,乾隆帝看到纪晓岚的奏折,表面打消了这个心思,实际上心里一日没有放弃。
面对《大清律》,乾隆皇帝也不好直接驳回,怎么办呢?这老小子好好思考了一番,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要修缮明十三陵的借口,通过修缮十三陵,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将明永陵的享殿里的金丝楠木都搬到了自己的坟墓里。
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存疑,因为有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乾隆修建自己的皇陵的时间要早他修缮明十三陵二十几年。所以,很多历史学家曾经为乾隆皇帝平反。
然而,明朝皇陵曾经遭到清朝朝廷破坏过,却是真的,只不过大部分遭到破坏的都是地上部分。
明国时期是一个乱世,孙殿英大肆盗掘过清东陵,然而大部分明朝皇陵却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第一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官盗敢盗掘代表中华正统的明朝的皇陵,肯定被全天下共同讨伐。所以孙殿英敢盗掘清皇陵,不敢盗掘明皇陵。当然,孙殿英盗掘清皇陵,也被天下人讨伐了。
第二点,没有官盗,还有民盗,官盗不敢大规模盗掘明皇陵,民盗却敢偷偷摸摸盗掘明皇陵,只不过,民盗的破坏不如官盗那么大,所以少为人知。
即便如此, 民国时期,明皇陵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明宪宗成化皇帝的万贵妇陵墓就被盗墓贼给盗掘了。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他爹是土木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万贵妃本来是照顾成化帝的宫女奶妈,比成化帝大17岁,谁知道成化帝却是个御啊姐啊控,喜欢上了万奶妈,对她特别宠幸,万贵妃是个大胖子,不知道成化帝喜欢她啥,有一次,万贵妃要教训一个小宫女,谁知道她太胖,活动量有点大,一口大气没倒过来,就晕死过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眼,当时万贵妃57岁,万贵妃死后,成化帝相思成病,没多久也驾崩了。万贵妃的陵墓陪着成化帝,也在明十三陵。
首先光顾万贵妃陵墓的是一伙土匪,首领叫侯现文,他带着18个弟兄,想盗掘万贵妃陵,结果因为人手不够,没成功,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一直到1944年,才有人盗掘成功了,这伙人的首领叫程老六,号称程六爷,手底下有一百来号人,主要在明十三陵附近占山为王,程老六带着这一百来号人,挖了三个昼夜,终于挖开了万贵妃墓,然后老六还找人还弄了六匹马,把挖出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拉走了。
当然,当地也有当官的当兵的,把财宝运出去,得留下买路钱,据说老六出手很阔绰,当兵的一人一两黄金和二十颗宝珠,当官的每人一罐子金银珠宝。当然,大头都被老六和他的手下吞没了。
老六发财了,第二天就举行大婚,浩浩荡荡,特别是,他的新娘子戴的凤冠霞帔,竟然是万贵妃的金顶凤冠,也不嫌晦气?半年后,老六这伙子人就被剿灭了。
至于定陵,我就不说了。
参考资料
《中国盗墓史》
《三国志》
《万历野获编》
《考古编》
《清人笔记》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盗墓贼分为官盗和民盗,民盗无论乱世还是盛世,一直存在,偷偷摸摸,三五成团,甚至单独作案,破坏性是有,可是,说实话,跟官盗相比,小的多。
每逢乱世,盗墓贼就极其猖獗,民盗不说,官盗往往会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为了金银财宝,掘人祖坟,干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事。
历史上,汉末三国,五代十国,清末民初,这三个乱世,官盗尤其厉害,对历代皇陵的盗掘极其疯狂,对皇陵的破坏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难以用数字和金钱衡量。西汉末年时期,有农民起义军赤眉军,要造大汉朝廷的反,为了填饱肚子,很多农民加入了,这其中不乏疯狂之徒,其表现就是几十万赤眉军不但将长安的存粮吃干净,还把西汉的皇陵给盗掘了。
如果说,赤眉军盗掘西汉皇陵,是底层人民的无奈选择,则东汉末年时期的董卓和曹操,则是有意的行为。东汉末年,皇帝年幼,宦官十常侍专权,后戚何进,为了跟十常侍斗争,号召天下的郡守带兵进东都洛阳勤王,然而,天下诸侯还没到洛阳,十常侍已经把何进弄死,不过,由于这一场混斗,东汉朝廷无力限制地方势力,西凉的董卓带领三千西凉彪悍兵马进京,接着董卓实际上把持了东汉的朝政。在董卓秉政期间,他曾经派手下将领吕布带人盗掘了东汉的皇陵。
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董卓接着也倒台了,新上台的是大家族出身的曹操,有自己的亲信兵马,号称青州兵,曹操在组建自己的势力时,缺钱少粮,于是他也打起了皇陵的主意,因为皇陵意味着金银财宝,意味着招兵买马的本钱,曹操派出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浩浩荡荡开奔西汉梁孝王陵墓群。
西汉皇陵被赤眉军给盗掘,东汉皇陵被董卓吕布给盗掘,那么,曹操对这两个皇陵不再感兴趣,他的目标梁孝王皇陵群,同样是一座不亚于皇陵的宝藏,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是汉武帝的叔叔,生前他跟汉景帝兄弟感情特别好,甚至汉景帝喝醉酒时,还说过死后传位给他的醉话,颇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汉景帝使用晁错的推恩令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梁孝王作为最有实力的王之一,坚决地站在汉景帝这一边,为汉朝的统一和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梁孝王死后,他的王陵规格,超出一般的汉朝藩王很多,甚至不亚于一般的西汉皇陵。可惜的是,梁孝王墓葬群还是被曹操的摸金校尉给盗掘了。
五代十国时期,有节度使温韬,驻守关中地区十几年,将除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之外的关中唐皇陵全部盗掘,盗取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文化文物,尤其是唐太宗的皇陵,里面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字画真迹和书籍。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其中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皇陵被破坏尤其严重。
这是官盗。古代大部分皇陵被破坏的最厉害的,都是官盗干的。
有人就说了,明朝末年也是乱世,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被盗掘呢?首先我要说,明朝皇陵也被盗掘了,可是大多是民盗,官盗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盗掘。要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也只三十几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夺取北京城内的财富上,接着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投降满清,李自成就出关打仗了。至于大顺军里有没有小团伙的人打明皇陵的主意呢?当然是有的,但是破坏有限。
而清军入北京城以后,由于多尔衮当时对八旗兵的限制还好,所以清军有零星的盗掘明皇陵的行为,也没达到大规模官盗的地步。满清八旗兵入关之前有屠城的行为,甚至皇太极时期,就有八旗兵入关屠城,因此当时明朝京城老百姓对满清很是恐惧,城里流传八旗兵要屠城的流言,多尔衮当时以顺治帝的名义,下发诏书,意图安抚京城百姓,说不会屠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八旗兵大规模的盗掘皇陵的行为。
所以,满清八旗兵虽然有零星对明皇陵的破坏,但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官盗。
但是,由于自努尔哈赤起,满清就对大明充满仇恨,所以每次满清派兵偷偷入关,都会派人特意尝试光顾明朝皇陵,进行肆意的破坏。虽然多尔衮对满清八旗兵有一定的限制,然而,八旗兵入关以后,还是一定程度破坏了明十三陵,其中遭他们焚坏过的就有明定陵和明德陵,还好,地宫基本上没怎么有大的破坏。
其次,乱世没有官盗,太平时期却有,传说明朝永陵曾遭到清廷破坏,其罪魁祸首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明朝皇陵大部分在北京城,称为明十三陵,其中有一座皇陵,据说被乾隆皇帝派人严重破坏,它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
明朝嘉靖帝,是明朝最为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因此,他的皇陵在设计时,特别的考究,别的不说,其使用的木材,全都是最上等的精美金丝楠木,就是这些楠木,吸引了最爱附庸风雅、喜欢到处盖章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要修建自己的陵墓,缺少好木材,就派人打着修缮的名义,将嘉靖帝永陵的很多楠木盗取了,当然,乾隆皇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满清占据北京城以后,也曾大兴土木,然而他们除了使用新的材料,也曾拆旧的,盖新的,所以,明朝遗留的皇陵和宫殿的材料,都曾经被拉走过,破坏过。
例如,嘉靖帝的西苑,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修道的寝宫,清朝修顺治帝清孝陵时,曾派人将其中的一座大殿和两个亭子给拆走了。接着,康雍乾三朝修皇陵,都曾经拆毁过明朝的建筑。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紫禁城的宫殿大小规模比明朝小很多的原因,都是拆旧补新,能大的了吗?
对明皇陵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乾隆帝了,他拆永陵,直接把永陵的享殿,也就是皇陵地面上的大殿,子孙后代祭拜的大殿,放牌位和上贡的大殿里的楠木大部分都搬走了。
据说乾隆帝要拆永陵的楠木,曾经遭到纪晓岚的反对,纪晓岚拿出《大清律》,引经据典,上了一道奏折,试图阻止乾隆皇帝破坏永陵,乾隆帝看到纪晓岚的奏折,表面打消了这个心思,实际上心里一日没有放弃。
面对《大清律》,乾隆皇帝也不好直接驳回,怎么办呢?这老小子好好思考了一番,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要修缮明十三陵的借口,通过修缮十三陵,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将明永陵的享殿里的金丝楠木都搬到了自己的坟墓里。
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存疑,因为有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乾隆修建自己的皇陵的时间要早他修缮明十三陵二十几年。所以,很多历史学家曾经为乾隆皇帝平反。
然而,明朝皇陵曾经遭到清朝朝廷破坏过,却是真的,只不过大部分遭到破坏的都是地上部分。
明国时期是一个乱世,孙殿英大肆盗掘过清东陵,然而大部分明朝皇陵却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第一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官盗敢盗掘代表中华正统的明朝的皇陵,肯定被全天下共同讨伐。所以孙殿英敢盗掘清皇陵,不敢盗掘明皇陵。当然,孙殿英盗掘清皇陵,也被天下人讨伐了。
第二点,没有官盗,还有民盗,官盗不敢大规模盗掘明皇陵,民盗却敢偷偷摸摸盗掘明皇陵,只不过,民盗的破坏不如官盗那么大,所以少为人知。
即便如此, 民国时期,明皇陵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明宪宗成化皇帝的万贵妇陵墓就被盗墓贼给盗掘了。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他爹是土木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万贵妃本来是照顾成化帝的宫女奶妈,比成化帝大17岁,谁知道成化帝却是个御啊姐啊控,喜欢上了万奶妈,对她特别宠幸,万贵妃是个大胖子,不知道成化帝喜欢她啥,有一次,万贵妃要教训一个小宫女,谁知道她太胖,活动量有点大,一口大气没倒过来,就晕死过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眼,当时万贵妃57岁,万贵妃死后,成化帝相思成病,没多久也驾崩了。万贵妃的陵墓陪着成化帝,也在明十三陵。
首先光顾万贵妃陵墓的是一伙土匪,首领叫侯现文,他带着18个弟兄,想盗掘万贵妃陵,结果因为人手不够,没成功,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一直到1944年,才有人盗掘成功了,这伙人的首领叫程老六,号称程六爷,手底下有一百来号人,主要在明十三陵附近占山为王,程老六带着这一百来号人,挖了三个昼夜,终于挖开了万贵妃墓,然后老六还找人还弄了六匹马,把挖出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拉走了。
当然,当地也有当官的当兵的,把财宝运出去,得留下买路钱,据说老六出手很阔绰,当兵的一人一两黄金和二十颗宝珠,当官的每人一罐子金银珠宝。当然,大头都被老六和他的手下吞没了。
老六发财了,第二天就举行大婚,浩浩荡荡,特别是,他的新娘子戴的凤冠霞帔,竟然是万贵妃的金顶凤冠,也不嫌晦气?半年后,老六这伙子人就被剿灭了。
至于定陵,我就不说了。
参考资料
《中国盗墓史》
《三国志》
《万历野获编》
《考古编》
《清人笔记》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论规模和影响,都在历代皇陵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两者的境况却完全不同。明皇陵保存完好,基本未遭到偷盗发掘和破坏。而清朝皇陵保存状况则惨不忍睹,除了顺治孝陵等个别皇陵未被偷盗发掘,其他帝陵全都惨遭盗贼的毁坏。都是皇陵,为何境遇天差地远?
明朝皇帝陵,由3部分组成,包括安徽凤阳的明祖陵,南京的明孝陵、明东陵,和京师的十三陵、景泰陵。其中,凤阳的明朝祖陵埋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兄嫂,1379年落成。1635年曾遭到张献忠破坏,地面建筑损毁,但未被挖掘。明孝陵埋葬朱元璋本人,1402年竣工。地面建筑曾在咸丰年间遭到太平军破坏,但地宫一直完好如初。京师的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大部分帝王,除了万历的定陵曾在50年代被考古发掘,其余均原封未动。
清朝皇陵则破坏严重。清皇陵分为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东陵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的陵园,以及慈禧的定东陵。西陵包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陵园。1928年孙殿英在清东陵大肆挖掘偷盗,给东陵造成毁灭性破坏。17年后,土匪王绍义再度发掘东陵。西陵的崇陵也曾被土匪洗劫。
明清皇陵差别如此悬殊,原因很简单。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后,由于本身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夷狄之族,担心中原民心不肯降服,因此竭力要把自己塑造成正统王朝形象。清朝皇帝采取很多措施保护明皇陵,禁止破坏偷盗行为。甚至还一本正经地去朱元璋的孝陵参拜,以示尊敬。清朝灭亡后,天下大乱,清陵保护也无人关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帝陵的设计建造水平,远高于清朝帝陵,大大增加了挖掘难度。明帝陵和清帝陵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个字:深。已经发掘的万历定陵,深达27米,墓道弯曲转折,入口隐秘难寻。而乾陵的裕陵,地宫深度只有9米多,墓道短而笔直。50年代考古专家发掘定陵,光找地宫入口就找了一年。民国期间,大盗侯某曾试图盗窃天启皇帝德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入口,悻悻而去。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遥想当年,金朝灭掉北宋,北宋皇帝陵寝被金朝军队盗掘,所剩无几;元朝灭掉南宋,南宋皇帝六陵被元朝官方盗掘,皇帝尸骨无存。现在我们见到的宋朝皇帝陵寝大都是现代建筑,墓葬已经荡然无存了。不过金朝和元朝非常短命,只有100年左右就亡国了,这些王朝犯了汉族人的大忌讳,被汉族人所不齿,这事对新王朝的建立者是一大教训。(宋太祖永昌陵,只剩下一些石头雕刻)
为啥明朝皇帝陵寝几乎没有被盗?多尔衮入主北京,建都于北京,声称并不是在明朝手中夺取的天下,而是从李自成手中夺取的,对明朝的皇帝陵寝实行保护,也有部分清朝的王爷对明朝皇帝的陵寝虎视眈眈,那是一笔大的财富,不过被多尔衮制止了,不控制的话明朝皇帝陵寝早就盗掘一空了。康熙皇帝即位先后六次亲自祭奠明孝陵,这是清朝的国家大政方针,借此笼络汉族士绅,共同治理天下,无疑这一政策是深得民心的。
明末李自成等起义军也没有盗掘明朝皇帝的陵寝,只是烧毁了安徽凤阳朱元璋的祖坟地表建筑,并没有盗掘,他们非常忌讳盗掘陵墓,这样做不得民心。
明朝灭亡后,汉族人对明朝皇帝陵寝也有一种尊敬,也很少有盗墓发生。加之明朝皇帝陵离北京或者南京比较近,而且有人负责看守,盗明朝皇帝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直到清朝灭亡,明朝皇帝陵寝很少有被盗掘的,或者说盗掘未遂,明朝皇帝陵寝附近多有盗贼的盗洞,不过皇帝的陵寝不是那么容易盗取的。明朝妃子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盗掘一空,很少有留下来的,相比于皇帝陵寝,妃子墓容易盗掘的多。(定陵万历皇帝宝座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万历皇帝的定陵进行公开挖掘,出土了不少文物,此后国家不批准挖掘皇帝陵寝。
清朝皇帝陵寝为啥被盗厉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政府对清朝的皇帝陵寝也是保护的。无奈出了一个军阀孙殿英,将清东陵几乎全部盗掘。罪魁祸首孙殿英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事使得后来很多土匪效仿,军阀混战时期,他们趁机盗墓,毕竟离得近的皇帝陵寝的文物保存的的好,能够卖一个好价钱。(慈禧陵寝内照片)
再者,清朝皇帝的陵寝距离北京或者城市较远,土匪可以控制人员进出,方便盗墓,民国政府对此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保护措施跟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盗掘历代皇帝陵寝的事情才断绝。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掘,而清朝皇帝墓除了顺治帝孝陵几乎都被盗,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地分析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明朝是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他们真正做到了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对明帝陵有一种敬畏之心,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意识。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中原百姓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看看清朝到民国的那些起义,大多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就是明证。
第二,清朝后期,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的割地赔款,再加上鸦片荼毒,官员贪腐,积贫积弱让整个国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这样腐败的政府,老百姓深恶痛绝,也更加深了这种对抗的情绪。而清朝灭亡之后,尽管国家还保持着形式上的同一,而实际上各地军阀林立。军阀们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大肆地搜刮民脂民膏,他们对明帝陵不敢打主意,但是清帝陵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毕竟是顺应民心的一件事。孙殿英当年大肆盗清东陵尽管遭到舆论的强烈抨击,最后不也逍遥法外了吗?因此,清皇陵的遭遇可想而知。
第三,清朝为了收拢天下士子之心,对明帝陵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清人入关,毕竟是外族,关内中原地区的老百姓是不认同的,连绵几十年的对抗,才渐渐平息。清朝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笼络汉人的心,采取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严格保护明朝的帝陵,不允许被侵害。他们因此还会举行祭拜活动,以营造舆论,收复民心。在皇权的保护之下,明朝皇陵在清朝不被破坏,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李自成进京,到清人入关前后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政权更替的时间很短,也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明朝的皇陵。想想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有多少的皇陵被盗掘,就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短暂的混乱,马上就有强力的政权介入,社会逐渐稳定,人民生活和平,这对明皇陵的保护也可以说是一件幸事,要是像五代十国那样的军阀混战,那就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了。而清朝的皇陵被盗的多,也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时间的长,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有关。
第五,明朝的帝陵防盗设施比清朝做的坚固,不适合盗掘。万历的定陵,当年挖掘的时候,就是找它的入口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还埋在地下27米的深处,里面还有许多的机关转折;而乾隆皇帝的裕陵建在地下9米,墓道还直接到底。两相比较,我们就明显地看到,明帝陵在安全防护上要比清帝陵要高出许多。
第六,明朝的帝陵离城市地区相对较近,明朝皇陵除孝陵和景泰陵以外,其余的全部集中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也就是,距离天安门仅五十公里。而清皇陵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就有125公里;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98多公里。清皇陵多建在偏远的地区,没有什么人烟,自然适合于大规模地盗掘。1928年,孙殿英以军演为名盗掘清东陵,还动用了炸药,当时没有被多少人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是离集镇近,他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来吗?
第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明朝皇陵年代相隔久远,墓室里的构造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而清皇陵相距时间较短,有些人还在,这也给盗掘提供了便利条件。譬如,慈禧,她死后20多年就被盗了,这就是一个典型。
综上所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明帝陵几乎没有被盗掘,而清帝陵几乎被盗尽的原因了吧。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中国古代有“视死如生”的说法,非常重视厚葬,生前没享受完的荣华富贵,要带入地宫继续享受。
皇帝更是如此!可以说,每座皇陵都是一座标定位置的藏宝库,只要钻到地宫之中,随便拿走几样宝贝,就可以一夜暴富了。
所以,皇陵频遭盗墓贼光顾,你方盗罢我登场,一波接者一波,多数皇陵遭到了破坏,极少能够幸免。
清朝皇陵就是多数,而明朝皇陵是极少数。
明朝有五座皇陵,安徽凤阳的明祖陵,南京的明孝陵、明东陵,北京的十三陵、景泰陵,除了明祖陵和明孝陵遭到些许破坏之外,其他的都完好无损。
PS:明祖陵曾遭到张献忠破坏,明孝陵曾遭太平军破坏,但都是地上建筑被破坏,地宫完好无损。
清朝有清东陵、清西陵和清昭陵,其中清东陵遭到孙殿英的毁灭性盗掘,西陵的重陵也频遭土匪盗掘,慈禧老佛爷的遗骸还被人拽了出来,可以说非常之惨。
按理说,年代越久远,被盗的机率更大。可是为何年代偏远的明朝皇陵保存完好,反倒是年代较近的清朝皇陵频遭盗掘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构造不同。明朝皇陵埋得比较深,动辄二三十米深,没有专业设备很难挖到墓道;而清朝皇陵埋得比较浅,只有十米不到,相对比较容易挖。
二是,民族情绪。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汉人抱有同情心理;而清朝是外来政权,汉人是比较排斥的。
当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丑闻曝光之后,叫好者大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连孙殿英都大言不惭地自辩:“我这是搞地下革命!”
三是,时势不同。当年多尔衮扫除了明朝残余之后,一反常态地来到了明孝陵,亲自祭拜朱元璋,还放出话来,要好好保护明朝皇陵。
当然此举有拉拢南方汉人之嫌,但清朝政权建立之后,确实给了明朝皇陵有效的保护。
而清朝皇陵就没这么幸运了。清朝灭亡之后,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军阀混战,战火连连,军阀为了买枪买炮,疯狂地盗掘清皇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