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多尔衮死后的哀荣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因为身体患病,需要休养,率领诸王贝勒到边外游乐散心。十二月初七日,在边外喀喇城突然去世,享年39岁。对于多尔衮之死,顺治皇帝甚是悲哀,他亲自诸王贝勒、文武大臣披戴孝服到东直门外五里去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回京,并亲自举行了隆重的祭奠,并给予多尔衮极高的荣誉、爵位和评价,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顺治八年(1651)正月,福临举行了亲政大典。诸王、公及文武百官例行亲政大典,并对多尔衮的后事做了妥善的安排布置。因为多尔衮无子,曾将其弟多铎之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养子。议政诸王、固山额真大臣召开会议商议,由其养子多尔博袭封为亲王,给其俸禄及护卫额数比其它诸王多三倍,并将多尔衮原来的护卫额数裁去40名,原摄政王用物悉数裁革。这项决议上奏皇上审批。福临批旨说:“朕的初意想在摄政王归政后,给他极丰厚的待遇和报酬以慰他辅政之功,可是他却中途早早而去,未能实现朕的关怀之愿。如今对其子多尔博应特别给予恩惠,所决议裁去护卫四十名,朕实在是于心不忍,故决定仍保留八十名为好。”福临这个裁决,可算是对叔父摄政有功的一点点回报吧!

不久,福临下令由多尔衮的贴身近侍卫苏克萨哈、詹岱为议政大臣,恢复博洛、尼堪亲王爵位。至此,叱咤风云的多尔衮一生应该说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属下告发引起的追加惩治

然而,历史并不是如此简单,就在多尔衮死去仅仅两个多月之后,以他的属下现任议政大臣苏克萨哈为首,出来揭发了多尔衮生前的诸多罪状,从而又掀起了有关多尔衮功过是非的一场大风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顺治八年(1651)二月,当多尔衮尸骨未寒之际,曾作为多尔衮贴身侍卫的苏克萨哈、詹岱两人首先出来揭发说:摄政王生前曾企图篡位称帝。证据是,多尔衮在边外死后,他的侍女吴尔库尼在将要为王殉葬之时,招呼随从官罗什、博尔惠、苏拜、詹岱、穆济伦五人到眼前,嘱咐他们说:“大王曾经不让别人知道,私下备有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等物,如今可偷偷将这些东西放置到棺内。”等回家殡验时,罗什、苏克萨哈、詹岱等如侍女吩咐的,将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置于棺内。他们又揭发说,多尔衮想在永平府圈占旗地产,将两白旗官兵移驻到这里作为根据地;另外,又与都统和洛会等人共同制定逆谋篡位的计划,因为外出游猎而推迟了计划的实施。这件事报告皇上后,皇上下令诸王大臣传证人审讯此事。

上图肃亲王豪格

这时,固山额真尚书都统谭泰也来告发睿亲王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福晋,并让豪格之子至府邸校射,指使和洛会恶语相讥一事。于是乎济尔哈朗、满达海、博洛、尼堪同内大臣们也相呼应共同上疏说:“太宗文皇帝(皇太极)驾崩之时,诸王、贝勒、大臣同心拥戴,忠诚与共扶立皇上。当时,我等臣子并无想立摄政王多尔衮之意,只是他弟弟多铎挑唆劝进。皇上因在幼年,曾将朝政交付多尔衮与郑亲王共理,可时隔不久,多尔衮便独权专政,不让郑亲王干预朝政,而让其弟弟多铎为辅政皇叔,背信誓言,放肆无忌,妄自尊大,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把皇上的继位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又将太宗文皇帝昔年恩养的诸王大臣及广大官兵,为了统一天下以报皇恩而流血牺牲、攻城破敌、剿贼灭寇所取得的胜利,说成是自己的功勋,全是自己所为。另外,他所用的仪仗、音乐、卫侍都是自拟至尊,其私宅宫邸与皇宫无异,并且擅自使用织造缎匹、国库贮银。又将皇上侍臣伊尔登、陈泰一族及所属人才刚林、巴尔泰两族全部收入自已门下。更有甚者,擅自猖狂称道:太宗文皇帝即汗位,原系夺位,以挟制朝廷内外。又罗织罪名,将豪格置于死地,而纳其妃,并将其户口财产不归公,悉归自己所有。又诱使皇上侍臣额尔克岱青、席讷布库等人依附自己。凡一切政务及批阅奏章,不奉皇上之命,即称诏旨,擅自罢处。其大逆不道之事,不可枚举。又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见驾,而令每日到他府前听候差遣,意以朝廷自居,显然存有篡位之心。臣等从前因惧怕他的声威不敢检举。如今苏克萨哈等人首先告发他的逆谋篡位之事,经臣等详查都是事实,应追究其罪。愿皇上速加决断,罗列其罪状,昭示朝廷内外。”他们又提议给多尔衮削去爵位,抄没财产入官等处罚。此上疏最终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按他们提出的动议,给多尔衮以“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没财产”的严厉处罚。

至此,由多尔衮的属人首先告发,得到济尔哈朗等人的认证,“独揽朝政、企图篡位夺权”的罪行成立,尸骨未寒的多尔衮受到了严厉的追加惩治而暂时宣告了这场风波的结束。

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1778 ),乾隆帝下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说:“其时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亲王果萌异志,当时兵权在握,还有做不成的事?”他又说,多尔衮的冤案乃是由小人、奸人构成,而与顺治帝无关。可见,乾隆帝还是维护自已家族声誉的。他下令恢复多尔衮封号,追谥“忠”字,配享太庙,其王位世代相传。

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多尔衮死后的哀荣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因为身体患病,需要休养,率领诸王贝勒到边外游乐散心。十二月初七日,在边外喀喇城突然去世,享年39岁。对于多尔衮之死,顺治皇帝甚是悲哀,他亲自诸王贝勒、文武大臣披戴孝服到东直门外五里去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回京,并亲自举行了隆重的祭奠,并给予多尔衮极高的荣誉、爵位和评价,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顺治八年(1651)正月,福临举行了亲政大典。诸王、公及文武百官例行亲政大典,并对多尔衮的后事做了妥善的安排布置。因为多尔衮无子,曾将其弟多铎之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养子。议政诸王、固山额真大臣召开会议商议,由其养子多尔博袭封为亲王,给其俸禄及护卫额数比其它诸王多三倍,并将多尔衮原来的护卫额数裁去40名,原摄政王用物悉数裁革。这项决议上奏皇上审批。福临批旨说:“朕的初意想在摄政王归政后,给他极丰厚的待遇和报酬以慰他辅政之功,可是他却中途早早而去,未能实现朕的关怀之愿。如今对其子多尔博应特别给予恩惠,所决议裁去护卫四十名,朕实在是于心不忍,故决定仍保留八十名为好。”福临这个裁决,可算是对叔父摄政有功的一点点回报吧!

不久,福临下令由多尔衮的贴身近侍卫苏克萨哈、詹岱为议政大臣,恢复博洛、尼堪亲王爵位。至此,叱咤风云的多尔衮一生应该说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属下告发引起的追加惩治

然而,历史并不是如此简单,就在多尔衮死去仅仅两个多月之后,以他的属下现任议政大臣苏克萨哈为首,出来揭发了多尔衮生前的诸多罪状,从而又掀起了有关多尔衮功过是非的一场大风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顺治八年(1651)二月,当多尔衮尸骨未寒之际,曾作为多尔衮贴身侍卫的苏克萨哈、詹岱两人首先出来揭发说:摄政王生前曾企图篡位称帝。证据是,多尔衮在边外死后,他的侍女吴尔库尼在将要为王殉葬之时,招呼随从官罗什、博尔惠、苏拜、詹岱、穆济伦五人到眼前,嘱咐他们说:“大王曾经不让别人知道,私下备有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等物,如今可偷偷将这些东西放置到棺内。”等回家殡验时,罗什、苏克萨哈、詹岱等如侍女吩咐的,将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置于棺内。他们又揭发说,多尔衮想在永平府圈占旗地产,将两白旗官兵移驻到这里作为根据地;另外,又与都统和洛会等人共同制定逆谋篡位的计划,因为外出游猎而推迟了计划的实施。这件事报告皇上后,皇上下令诸王大臣传证人审讯此事。

上图肃亲王豪格

这时,固山额真尚书都统谭泰也来告发睿亲王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福晋,并让豪格之子至府邸校射,指使和洛会恶语相讥一事。于是乎济尔哈朗、满达海、博洛、尼堪同内大臣们也相呼应共同上疏说:“太宗文皇帝(皇太极)驾崩之时,诸王、贝勒、大臣同心拥戴,忠诚与共扶立皇上。当时,我等臣子并无想立摄政王多尔衮之意,只是他弟弟多铎挑唆劝进。皇上因在幼年,曾将朝政交付多尔衮与郑亲王共理,可时隔不久,多尔衮便独权专政,不让郑亲王干预朝政,而让其弟弟多铎为辅政皇叔,背信誓言,放肆无忌,妄自尊大,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把皇上的继位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又将太宗文皇帝昔年恩养的诸王大臣及广大官兵,为了统一天下以报皇恩而流血牺牲、攻城破敌、剿贼灭寇所取得的胜利,说成是自己的功勋,全是自己所为。另外,他所用的仪仗、音乐、卫侍都是自拟至尊,其私宅宫邸与皇宫无异,并且擅自使用织造缎匹、国库贮银。又将皇上侍臣伊尔登、陈泰一族及所属人才刚林、巴尔泰两族全部收入自已门下。更有甚者,擅自猖狂称道:太宗文皇帝即汗位,原系夺位,以挟制朝廷内外。又罗织罪名,将豪格置于死地,而纳其妃,并将其户口财产不归公,悉归自己所有。又诱使皇上侍臣额尔克岱青、席讷布库等人依附自己。凡一切政务及批阅奏章,不奉皇上之命,即称诏旨,擅自罢处。其大逆不道之事,不可枚举。又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见驾,而令每日到他府前听候差遣,意以朝廷自居,显然存有篡位之心。臣等从前因惧怕他的声威不敢检举。如今苏克萨哈等人首先告发他的逆谋篡位之事,经臣等详查都是事实,应追究其罪。愿皇上速加决断,罗列其罪状,昭示朝廷内外。”他们又提议给多尔衮削去爵位,抄没财产入官等处罚。此上疏最终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按他们提出的动议,给多尔衮以“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没财产”的严厉处罚。

至此,由多尔衮的属人首先告发,得到济尔哈朗等人的认证,“独揽朝政、企图篡位夺权”的罪行成立,尸骨未寒的多尔衮受到了严厉的追加惩治而暂时宣告了这场风波的结束。

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1778 ),乾隆帝下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说:“其时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亲王果萌异志,当时兵权在握,还有做不成的事?”他又说,多尔衮的冤案乃是由小人、奸人构成,而与顺治帝无关。可见,乾隆帝还是维护自已家族声誉的。他下令恢复多尔衮封号,追谥“忠”字,配享太庙,其王位世代相传。

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谢谢邀请!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开除族籍?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644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由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福临就是顺治皇帝,由于顺治皇帝年龄小,不能治理国家,孝庄皇太后认为,顺治的皇权很有可能被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抢去,孝庄皇太后为了能保住儿子的皇权,暗地里嫁给多尔衮,立多尔衮为摄政王,由多尔衮料理国家大事。也就是这一年,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住进紫禁城,从此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由于多尔衮的功劳巨大,大清的皇权都在多尔衮的手中。

按照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哥哥去世,弟弟可以娶嫂嫂,这是正常的事,可是对于汉民族的风俗来说,是不妥的,孝庄皇太后到了北京,必然要接触汉文化,就这一点说,和多尔衮的关系就感到很不光彩,怎么办?只得委曲求全。一年一年过去,顺治皇帝渐渐长大,心里必然有亲政的想法,可是由于多尔衮的势力太大,根本没有把顺治皇帝放在眼里,孝庄皇太后也没有办法,只得默不作声。

1650年11月,多尔衮郊游,意外从马身上跌下来,不治身死,年仅39岁。这件事蛮蹊跷的,是否有人暗害,很不好说,是否与孝庄皇太后有关,只是猜测。顺治皇帝按帝王的身份安葬了多尔衮。

1651年1月,顺治皇帝亲政,虽然多尔衮去世,可是多尔衮的势力还存在,有不少人还在拉帮结派,不利于顺治皇帝的权力。在顺治皇帝亲政两个月后,有人告发多尔衮以前有篡位的野心,顺治皇帝也想打压多尔衮的残余势力,所以就把多尔衮的棺材扒起来,不仅鞭尸,而且砍头,开除族籍。

顺治皇帝的做法,似乎有点过于了,必定多尔衮没有篡位,对大清王朝入住中原,功劳是蛮大的,人已经死了,不必再扒出来了,他的残余势力也不可能翻天。

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多尔衮已经去世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可以说多尔衮及其后人,在朝廷中是不可能再掀起任何风浪的了。照理说,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是没有必要再打击多尔衮的,因为没有任何用处。可是顺治皇帝却在这时候大肆打击多尔衮,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把多尔衮的遗骨从棺材中挖出来鞭打,并且还把多尔衮开除宗籍。顺治的这种做法,显然是遭人诟病的。既然如此,为什么顺治皇帝还要这样做呢?

(顺治剧照)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顺治皇帝之所以要在多尔衮去世两个月,就挖掘他的陵墓,拖出他的遗骸侮辱,主要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因为顺治当皇帝以来,一直就是多尔衮在执政。朝中的大小事物,多尔衮都全部抓在手里。顺治在朝廷中根本没有发言权。而且朝中的大臣们,也都只听多尔衮的命令,不听顺治的命令,这使得顺治非常郁闷。他实在是被压抑得太久了,因此多尔衮一去世,他立刻就爆发了。

另一方面,多尔衮和顺治的母亲,又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这种不明不白的关系,也让顺治感到十分屈辱。历史上也不是孤例,当年秦始皇就曾对吕不韦、嫪毐和他母亲的事情愤恨不已。因此,顺治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虽然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顺治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应该懂得做什么事情恰当,做什么事情不恰当。

刚上位两个月,就那样处理多尔衮,显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人家会说顺治私心重,格局小,打击报复。这对于顺治来说,影响肯定是不好的。

既然顺治知道这么一点,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就算他不满意多尔衮,为什么不过一段时间再这样做呢?

事实上,就算顺治皇帝等得,也有人早已等不得了。等不得的这些人,主要是顺治的那些亲信大臣们。

(多尔衮剧照)

顺治皇帝当了皇帝,有了皇帝的权力,但是曾经跟着他的那一帮兄弟们,并没有掌控权力,权力依然掌控在多尔衮的部下的手里。如果顺治皇帝当皇帝,而权力掌控在多尔衮亲信的手里,顺治皇帝是无法开展工作的。他们会要求顺治皇帝按照之前多尔衮的那一套,来处理国家大事。同时要求顺治给予多尔衮很高的历史地位。道理很简单,只有给予多尔衮很高的历史地位,才能保住多尔衮手下这些大臣们的权力。保住了手下大臣们的权力,他们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而这样一来,不但顺治皇帝自己不会很高兴,顺治皇帝手下的那些亲信大臣们也不会很高兴。他们急于夺权,急于走上政治的前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要推着顺着往前走。就算顺治不想马上处理多尔衮,他们也要求顺治马上做。

所以我们看到,对多尔衮不满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向顺治皇帝飞过去。

有人说,这是顺治皇帝故意大臣们干的。其实,用不着顺治皇帝故意安排,那些想要上位的大臣,自然就和顺治皇帝构成了默契。他们知道皇帝需要什么,他们也知道这种做法,对于皇帝对于他们自己都有什么好处,所以他们非常及时地做这件事情。

除了顺治亲信大臣推动的因素以外,还有多尔衮亲属的因素。

(阿济格剧照)

事实上,虽然多尔衮已经去世了,但是多尔衮的影响还在。多尔衮的亲属,还在利用这种影响。

不错,多尔衮没有儿子,但是他有兄弟,有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

就是多尔衮去世以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就站出来,希望效仿多尔衮,继续执掌朝政。阿济格只是一个莽夫,在多尔衮时代,他几乎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他既然想这么做。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多尔衮的影响力非常大,阿济格觉得就算他没有多大的能力,依靠多尔衮的影响力,依然能够继续延续自己家族的权力。

显然,连阿济格都有这样的思想,其他多尔衮的亲属,有这样思想的人,肯定是很多的。如果顺治皇帝不打击多尔衮,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地发生。阿济格过了,可能还有多铎。多铎过了,可能还有其他人。只有把多尔衮这杆旗砍断,这样的事情才不会继续。

顺治皇帝上台后,曾经就作为皇帝,应该学习历史上哪一个皇帝的问题,和大臣们展开过讨论。当时大家都劝他学习唐太宗李世民。但是顺治皇帝却说,他不学李世民,他要学朱元璋。非常明显,顺治皇帝说自己不学李世民,显然就是不想和朝中大臣们分享权力。他学习朱元璋,就是表明自己也要像朱元璋那样治国,那样独享权力。

可见,顺治皇帝打击多尔衮,虽然姿势难看,但是效果明显,同时也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何止开除啊,开棺鞭尸啊!

顺治能够继位,能够安心入住北京,多尔衮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在皇太极时代,多尔衮就战功赫赫,而且会打仗,能打仗,带领清军击败李自成,占据北京,使顺治成为大清第一个入关的皇帝!然后又指挥清军,平定了几乎所有势力,使清能够稳稳的占据中华,成为一个新的朝代!在这过程中,多尔衮的功劳可谓最大!另外,在顺治继位这件事上,由于皇太极无疾而终,导致皇位没有选定接班人,当时多尔衮就是热门人选,最后因为平衡势力等,最终选择了顺治,所以,这方面看,顺治也应该感谢他!而且多尔衮当摄政王后,对顺治的教育和理政也不是防着藏着掖着那种!

但就是这样的多尔衮,在死后,被顺治如此对待!现在的历史书都分析了很多原因,就我来看!一是,顺治的童年到青年的成长,一直在多尔衮的影响下,这就是最大的威胁,而且多尔衮很多时候以顺治小,对顺治各种教育,几乎没把他是皇帝这件事放在眼里!二是,多尔衮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这难道不是对顺治的逼迫吗?三是,多尔衮数次都可以当皇帝,但是总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成功,这是不是加剧二人的矛盾?四是,多尔衮和顺治的亲娘一直关系不明,到现在都众说纷纭,对顺治的心灵怎么可能没有触动?五是,少年犯青年的过程本就是叛逆的,但是多尔衮是不是顺着顺治了,大概率是没有,依旧当他是小孩!六是,顺治的亲大哥豪格就是死于多尔衮之手,豪格当年放弃了皇位争夺才有了顺治,而且豪格的功劳和影响力也非常巨大,他是顺治本来可以依靠的力量甚至是唯一的力量,但是豪格最终被多尔衮杀了,当年还有几位可以制约多尔衮的人,也逐渐退出舞台,所以朝廷上只有多尔衮没有顺治了!至于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等历史的发展吧!

揭秘摄政王多尔衮为何遭顺治皇帝开除族籍?

顺治皇帝可以开除,但是历史无法开除[呲牙][呲牙][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