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在乾隆的妃嫔中,有这样一位皇贵妃,她出身低微,却是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她死在了乾隆登基前,从未踏入宫门半步,却被封为皇贵妃,乾隆去世后,她还能和乾隆合葬陵寝之中,这个女人就是乾隆的哲悯皇贵妃。
要说起乾隆最爱的女人,很多人认为是富察皇后,然而富察皇后只是乾隆的挚爱,却不是第一个女人,要说起乾隆的第一个女人,此人就是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本姓富察氏,她的出身并不高,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佐领翁果图之女,因为出身低微,富察格格最开始是以“试婚宫女”的身份进入宝亲王府的。
“试婚宫女”是清朝皇室独有的习俗,在皇子或者驸马结婚前,都要选出宫女来和皇子们同床试婚,弘历大婚前,雍正将几名包衣秀女赏赐给弘历,先让她们做宝亲王府的侍女,如果能够被弘历看上,则可以成为他的侍妾,也就是亲王府的“格格”。
在这些秀女中,弘历只选了两位女子,分别是富察氏和苏佳氏,相比而言,富察格格因为年轻漂亮,温柔体贴,深受少年乾隆的喜欢。
在清朝时期,无论皇帝选秀还是亲王婚配,首要的条件是出身,能成为一个王爷的嫡福晋那必须得是出身高贵的女子,因此哪怕弘历再怎么喜欢富察格格,也得再重新选择嫡福晋,因为富察格格的出身决定了她的身份只能是个侍妾。
果然,弘历娶了嫡福晋富察氏,不过这位嫡福晋富察氏和富察格格虽然同姓富察,可是同姓不同宗,两人地位更是天壤之别。
弘历和嫡福晋富察氏的姻缘来自于秀女大选,雍正五年,当时的富察氏年仅十六岁,在那一届秀女大选中,雍正皇帝一眼便看重了出身高贵且沉稳端庄的富察氏,当年的七月十八就在紫禁城中为她和弘历举行了盛大的婚典。
富察氏出身高贵,属于满洲镶黄旗,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她仪态端庄,美貌聪慧,弘历见到她的第一眼便爱上了她。
在雍正皇帝指婚之前,弘历和福晋富察氏素未谋面,却在婚后一见钟情,弘历和富察氏之间的恩爱,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皇家夫妻并不像普通百姓夫妻,在皇室,政治和出身、容貌和恩爱,其中关系千丝万缕,明暗交替。
这一点,富察格格明白,因此她并没有嫉妒嫡福晋富察氏得到了夫君的宠爱,她不争不抢,只是默默地爱着夫君弘历,同时谨守礼制,从无争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和王府每一个人的和谐关系。
每个女子都希望自己是丈夫的唯一,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爱,然而属于富察格格的这份爱,注定少得可怜,甚至就连这少得可怜的一部分,还要有别人无情地分享。
身为皇家子弟,尤其是未来的君主,弘历不可以只有一个妻子,他的身上不仅背负着江山社稷,更背负着为皇家开枝散叶的使命。
于是,在娶了嫡福晋富察氏以后,在雍正皇帝的旨意下,弘历又纳了两位侧福晋,分别是那拉氏和高佳氏。
王府的女人多了,富察格格见弘历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好在弘历多少是念着旧情的,尽管已经娶了嫡福晋富察氏,也娶了侧福晋,但是也时常去富察格格的房间里留宿,时间一长,富察格格便有了身孕。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富察格格为乾隆帝生下了皇长子永璜,这比孝贤皇后生皇长女还早了五个月,富察格格让弘历第一次尝到了为人父的滋味。
因为富察格格所生的是宝亲王弘历的长子,因为对长子的重视,富察格格母凭子贵,在宝亲王府获得了非常稳固的地位。
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二十七日,富察氏生下皇二女,儿女双全,同时又深得乾隆宠爱,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她本来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如果活到乾隆登基以后,她母凭子贵,哪怕不能成为宠妃,也能位列妃位,尊享荣华富贵。
然而,无奈的是,这位富察格格福薄命苦,再过五十天,她的丈夫弘历就要登基为皇帝了,她竟然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初三日与世长辞,仅仅和幸福距离一步之遥。
可怜富察氏去世的时候,儿子永璜才七岁,年幼的永璜,伏在母亲尸身旁痛苦不已,那样悲惨的场面,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要落泪。
富察氏去世的时候,王府里便有传言她是被人加害的,因为富察格格生前戴的银镯子,在去世的时候,那对镯子已经隐隐发黑,而富察格格身体一向康健,突然间不治身亡,确实令人浮想联翩。
虽然王府里对于富察格格的死多有争议,而弘历对于富察格格的死同样痛心,可是实在没有证据证明她是被人害死的,但是还必须得平息众人的口舌,因此这件事只能作罢,不得不低调处理,在此后的日子里,富察格格的死因再也没有人敢提及。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承帝位,年号乾隆,乾隆登基后,大封后宫,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贵妃,侧福晋那拉氏为娴妃,乾隆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第一个临幸的女人,虽然富察格格已经在五十天前去世,他还是追封她为哲妃。
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册封大典或许是她们一生中最辉煌耀眼的时刻,常言道,夫贵妻荣,而哲妃终究没能等到自己夫君登基的这一天,更没机会穿上凤冠霞帔接受册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后宫中美女如云,可乾隆时常还是会不自觉想起哲妃,毕竟这是他第一个爱的女人,也是第一个和她有肌肤之亲的女人,于是,在乾隆十年,乾隆追封哲妃为“哲悯皇贵妃”。
哲的满语意思是“干净”和“聪明”的意思,而悯的满语意思则是“可惜”的意思,从乾隆对哲悯皇贵妃的封号来看,乾隆对富察氏的早逝感到非常可惜。
哲妃所生的皇长子永璜,曾经受到乾隆的重点栽培,作为皇长子的永璜,本应当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上,永璜以大阿哥的身份迎丧,乾隆却认为永璜表现得毫无哀情,于是对他大加斥责,并暗示其立储资格也被取消。
永璜自小失去生母,没有生母的照拂,这些年他心中的凄楚可想而知,而如今被父亲乾隆当众斥责,更是永远失去了储君的资格,他深感自己的人生一片昏暗,没有了盼头,从此永璜郁郁寡欢,二十二岁便去世了。
永璜死后,乾隆非常后悔,可惜为时已晚。为了表示愧疚,乾隆追赠永璜为定安亲王,在乾隆十七年十月,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灵柩入葬裕陵时,永璜生母富察格格的灵柩也随同入葬,乾隆或许是以此来表达对长子亡灵和一种慰藉。
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同年葬入裕陵,彼时,地宫中已经有他生前最低的五个女人在等他,她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这五位妃嫔中,哲悯皇贵妃是身份最低微、离世时间最早的妃子。
综上所述,哲悯皇贵妃是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女人,是乾隆刻骨铭心的初恋,而且她生下了皇长子永璜,尽管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但是乾隆心中一直给她留有一席重要之地,因此她被封为皇贵妃,这大概也侧面表现了乾隆皇帝长情的一面。
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清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独特的皇贵妃,她生前的身份只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宝亲王弘历的试婚格格,也是弘历人生中的一个女人,她在弘历未登基成为乾隆皇帝之前就去世了,可以说她生前从未正式进入乾隆的后宫,不过在死后却被乾隆追谥为皇贵妃,而且还获得了陪葬到乾隆的陵寝裕陵地宫之中,这个女人就是乾隆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她有何魅力能让乾隆在六十多年里一直至死都惦记着她,还让她陪葬在自己的地宫之中?
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在清朝是有着一种叫试婚制度的习俗,在皇子和公主大婚前,都会有专门的丫环去陪皇子或者驸马过夜,教导他们如何当一个真正的男人,也算是传授夫妻之间的那些事。
在雍正三年(1725年),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也就是乾隆已经年满15岁了,雍正觉得儿子乾隆是时候该有女人,于是在这一年他让内务府给年仅15岁的乾隆指婚了大概八名试婚格格,而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就是这八人之一。
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如懿传》中曾设定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是乾隆的嫡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族妹,其实在历史上她们俩虽然都姓富察氏,但实际上并没有关系,只是同一个姓氏而已。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出身噶哈里富察氏,而富察皇后出身沙济富察氏,两个富察家族虽然都姓富察,但是身份地位却相差悬殊,沙济富察氏一直都是清朝的政治豪门家族,而哲悯皇贵妃的娘家噶哈里富察氏却一直都是身份低微的正黄旗包衣,所以富察皇后才会被选为乾隆的大婚嫡妻,而哲悯皇贵妃却只能以试婚格格的侍女身份嫁给乾隆。
由于哲悯皇贵妃姿色过人,乾隆在八名试婚格格中第一眼就看中了她,因此乾隆就挑选让她来让自己从男孩变男人的生理课。
虽然后来哲悯皇贵妃被乾隆看中,并在晚上和乾隆同房陪他一起探索研究男女之事,但是她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清朝的试婚格格其实就相当于普通大户人家的通房丫环一样,陪男主人过完夜,依旧还是丫环身份,还得继续干丫环的活,哲悯皇贵妃就是如此,她最初并没有因为陪乾隆探索研究男女之事而获得养尊处优的待遇,她依旧还要在乾隆的潜邸重华宫继续干活,身份和丫环几乎一样,只是多了一个陪乾隆过夜的服务。
哲悯皇贵妃的年纪可能和乾隆差不多大,或许比乾隆略大一两岁,二人在同房探索男女之事时都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因此怀孕的概率并不大,哲悯皇贵妃陪伴了乾隆快两年都没有怀上孩子。
在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已经17岁了,算是成年了,加上他这两年和哲悯皇贵妃一同探索研究男女之事也算是逐渐成熟了,于是雍正给乾隆精心挑选了一户门当户对的妻子那就是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是康熙临终时留给雍正的顾命大臣大学士马齐的侄女,其家族在清朝政坛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雍正为了笼络马齐家族,也为了日后乾隆继位笼络政坛世家,所以才给乾隆聘娶了马齐的侄女富察皇后为妻。
乾隆大婚之后虽然他很爱嫡妻富察皇后,但是对于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一起陪他探索研究男女之事的哲悯皇贵妃也没有忘记,乾隆在这期间几乎每夜不是与富察皇后在一起就是与哲悯皇贵妃在一起,而且乾隆长大之后确实还挺准,很快就都让她们俩怀上了孩子。
不过毕竟哲悯皇贵妃是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意义不一样,她怀的孩子比富察皇后早了半年多,而且她还很争气地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乾隆的皇长子永璜,而作为嫡妻的富察皇后半年后却很不巧却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乾隆的皇长女。
要知道永璜是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虽然不是嫡妻所生,但也足以让乾隆十分高兴欢喜,因此哲悯皇贵妃在这时由于生育了儿子,身份地位也有所提升,她不再是通房丫鬟似的身份了,则是被乾隆正式纳为侍妾。
此后乾隆在没继位之前一直都是专宠于富察皇后和哲悯皇贵妃,乾隆在没继位之前所生育的子女都是她们二人所生,雍正八年(1730年)富察皇后生育了皇次子永琏,雍正九年(1731年)哲悯皇贵妃生育了皇次女,富察皇后生育了皇三女,由此可看出哲悯皇贵妃在乾隆没继位之前是最受宠的侍妾,宠爱度仅次于嫡妻富察皇后。
因此哲悯皇贵妃作为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还如此受乾隆宠爱,就如同乾隆的初恋一般,所以也注定了她会成为让乾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女人。
哲悯皇贵妃虽然早逝,却能母凭子贵按照乾隆没继位之前对哲悯皇贵妃的喜爱,在乾隆继位之后她获封个妃或者贵妃应该是不成问题,但是很可惜,她却红颜薄命。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初三,哲悯皇贵妃染病去世,由于史料中没有记载她的去世时的确切年龄,但是估计她去世时大概也就二十五六岁年纪,比她的公公雍正皇帝还早死了一个多月。
哲悯皇贵妃的去世让乾隆很悲伤,毕竟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位小姐姐,是乾隆人生中的初恋,因此乾隆很难过,但是让乾隆更难过的还在后面,因为仅一个半月之后乾隆的老爹雍正也去世了。
雍正去世之后,乾隆就登基即位,在操持完老爹雍正的丧礼之后,乾隆就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第一个女人哲悯皇贵妃,由于当时她去世时,乾隆没有继位,她的身份只是皇子侍妾,都没资格找一块正经的墓地安葬,乾隆只是将她的棺椁暂时安放在东直门外,这回乾隆终于当上皇帝了,于是乾隆决定立刻下旨追谥她为妃。
乾隆继位后仅半个多月就下旨追封哲悯皇贵妃为妃,并在第二年正式定谥号为哲妃,而实际上乾隆潜邸时的侍妾好几人都早逝了,但是乾隆唯独只追谥了哲悯皇贵妃,不光因为她是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还因为她为乾隆生育了皇长子永璜。
虽然永璜并不是嫡长子只是庶长子,但毕竟是乾隆第一个儿子,因此乾隆对他也颇为重视和喜爱,乾隆特意聘请名儒一同教导永璜和永琏。
乾隆三年(1738年),年仅9岁的永琏夭折去世,在永琏去世后,乾隆也越发重视和喜爱长子永璜,随着永璜逐渐长大成人,乾隆更加重视和喜爱他,与此同时,乾隆也越发怀念永璜的生母,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哲悯皇贵妃。
于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永璜这一年18岁,并且也已经在前一年的年底大婚,乾隆在操持完永璜的婚礼之后,他就又怀念起了初恋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于是在永璜大婚后不久,乾隆下旨以生育皇长子永璜为由追谥她为哲悯皇贵妃。
当时乾隆已经开始自己修建陵寝裕陵,因此乾隆又下旨待裕陵修建成之后就将哲悯皇贵妃迁葬到自己的皇陵地宫之中,让她百年之后在地下继续陪伴自己。
其实在雍正之前中国历朝历代的丧葬规矩都是只有皇后才能陪葬帝陵,雍正继位之后才改变了这一规矩,雍正先是抬举了自己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他把生前只是敏妃的章佳氏追谥为敬敏皇贵妃,并允许其陪葬康熙的景陵地宫,由此开创了皇贵妃陪葬皇帝的先例。
雍正之所以会破例允许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陪葬帝陵,主要目的有两种,其一是为了笼络胤祥,彰显对胤祥的喜爱和器重,其二是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年贵妃陪葬帝陵铺路,因为雍正十分喜爱名将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她去世后雍正特意追谥其为敦肃皇贵妃,所以雍正希望死后年妃能在地宫中继续陪伴自己,因此才开了皇贵妃陪葬帝陵的先河。
即便雍正开了先河,但是在后世陪葬帝陵的皇贵妃也并不多,能获得陪葬帝陵资格的皇贵妃大多是深受皇帝喜爱的人。
而乾隆地宫中除了富察皇后之外,还有四个女人,分别是嘉庆生母令妃也就是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和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以及哲悯皇贵妃,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以及淑嘉皇贵妃都是陪伴了乾隆很长时间深受喜爱的人,四人中只有哲悯皇贵妃陪伴乾隆时间最短还早逝,由此可看出乾隆对哲悯皇贵妃的喜爱,当然其中也和她生育了永璜有很大关系。
不过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对永璜的疼爱却戛然而止,而且永璜最后还为此抑郁而亡。
在这一年乾隆失去了他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在富察皇后所生育的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先后夭折,富察皇后经受不住两次丧子之痛的打击,最终去世了。也是在富察皇后去世这一年,乾隆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乾隆不仅痛失嫡妻嫡子,他花费了很多精力、财力、人力去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却一直无果,当时民间都传言大清要亡矣,所以这一年让乾隆是十分的低落难过。
因此乾隆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就表现得极为不耐烦和暴躁,有很多礼部官员因操办富察皇后葬礼不力被乾隆严惩,甚至连名将阿桂之父礼部尚书阿克敦都被乾隆判了一个斩监候。
而负责为富察皇后迎丧的正是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结果由于富察皇后只是他们的嫡母并非亲生母亲,因此永璜和永璋在迎丧时没有表现出多么悲伤,甚至两人连眼泪到几乎没流过,这让看在眼里的乾隆十分恼怒。
因此乾隆大众对二人大发脾气,他一面痛骂永璋是畜生,一面拿脚狂踹永璜,并且乾隆当场明确表示要剥夺二人的皇位继承权。
要知道乾隆是一个嫡庶观念很强的人,他在继位后先秘密册立了嫡子永琏为皇太子,但是永琏夭折后,随着永琮的出生,乾隆本打算再次秘密册立永琮为太子,但是还没来得及时永琮就已经夭折了,因此在乾隆嫡子都没有的情况下,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永璜很有可能会被乾隆秘密册立为太子。
可是随着永璜在富察皇后葬礼上的表现不佳,他被乾隆剥夺了皇位继承权,所以永璜为此十分抑郁,在富察皇后葬礼事件之后,永璜则长期出于抑郁后悔的情况之下。
这种情况持续了不到两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永璜最终还是抑郁而亡,年仅23岁。乾隆在永璜去世后是既后悔又悲痛,乾隆下旨追封永璜为定亲王,并让他年仅3岁的儿子绵德承袭了定亲王爵位。
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的陵寝裕陵修建完成,于是乾隆下旨将富察皇后、慧贤皇贵妃以及哲悯皇贵妃一同葬入裕陵,在这一天乾隆想起了自己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和两名嫡子还有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哲悯皇贵妃以及被自己整得抑郁去世的皇长子永璜,乾隆为他们写了两首悼亡诗,此后乾隆也经常怀念哲悯皇贵妃和永璜母子,为这对母子写过不少首悼亡诗。
因此哲悯皇贵妃虽然英年早逝,却生育了皇长子永璜,她也在死后母凭子贵,凭借儿子永璜一度获得乾隆喜爱而被追谥为皇贵妃。
写在最后所以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做为乾隆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虽然英年早逝,生前并没有正式进入乾隆的后宫,但却凭借生育了皇长子永璜,以及她给予了乾隆人生的初恋,最终在死后获得了皇贵妃的封号追谥。
其实这么一看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哲悯皇贵妃生前从没有正式成为乾隆的后宫妃嫔却能获得皇贵妃的封号追谥,她生育有皇长子,母凭子贵再加之还是乾隆人生的初恋,要知道初恋都是让每个男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女人,乾隆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1725年的某天傍晚,虽然时间还早,但此时15岁的弘历却已经早早地爬上了床。他知道,今晚有大事发生,“试婚格格”亲自教他从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成长为男人。尽管不了解其中的步骤,但是青春躁动的心却略显急躁与狂热。
“刘公公,白天那个试婚的格格怎么还没来?”或许是等得烦了,弘历大声问负责管事的太监。
听到主子问话,刘公公不敢怠慢,连忙安抚:“王爷,还有半个时辰,格格正在洗漱,还请您稍侯一会儿。”
他又等了一会儿,竟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仿佛听到太监刘公公的声音,他轻声喊道:“王爷,醒醒,富察氏格格来了。”
弘历刚一睁眼,就看到了如出水芙蓉般的一个靓丽女子。他抓紧揉了揉眼睛,借着微弱的灯光,面前的女人略显几分羞涩。见到弘历盯着自己看,嘴角露出不自觉的微笑。
身为婢女,富察氏明白自己今晚的任务。随即开口说道:“王爷,我们熄灯吧!”
这时候,弘历还未缓过神来,接过话说了一句:“姐姐真漂亮,以后我要娶你当老婆,等父皇把皇位传给我之后,就封你做皇后。”
富察氏一听,吓得立马跪下,道:“王爷千万不要乱说,还请王爷收回成命。”
弘历不明所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富察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给搞懵了,连忙去扶她起来。可富察氏坚持跪下,继续说:“王爷一定要收回刚才那句话,不然奴婢不敢起。”
大清王朝对皇室的血统有非常严格的制度。皇室子孙选妻子,妾室,对于出身非常看重。而富察氏只是一个婢女出身,别说是皇后了,就算是再怎么得宠,弘历真的登基成为皇帝了,要册封她为贵妃都难。
他同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太后更不会同意,这就是古代的阶层区别。
其次,富察氏吓得立马跪下是因为弘历年纪小,不懂这里面的规矩。如果真在外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皇室只会认为是她这个婢女蛊惑弘历,是异想天开。真到了那时候,别说她一个富察氏,就算整个家族都会遭殃。
弘历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说道:“好吧,本王答应你,收回刚才那句话。不过……”弘历还想继续说什么,却被富察氏把嘴巴堵住了。
直到第二天早晨,弘历比富察氏醒来得早,看着眼前熟睡的婢女,再回想起昨晚的“成长之路”,觉得妙不可言。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昨晚富察氏跪下求自己收回成命那一幕,顿时觉得做皇帝也不过如此,并非所有的事都能如自己所愿。
从雍正三年到雍正五年(1725年—1727年),都是富察氏这个婢女陪自己练习如何给皇室一族添丁延续香火。在这2年的时间里,弘历已经对她有了深深的感情。
只可惜,等弘历真正登基成为皇帝的时候,富察氏却已经不在了,这也为乾隆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死去的富察氏封赏谥号留下了伏笔。
01,“试婚格格”怀孕生子在古代帝王家就有试婚的传统,“试婚格格”很难有名分。
如果公主选驸马,除了样貌品行学识等等,还需要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评测。于是乎,这就衍生出试婚的职业。在试过之后,还要对其表现记录在册,拿去让公主参考,看驸马是否合格。
当然,如果是皇帝的子嗣到了成年,皇帝也会精挑细选年轻的姑娘供皇子们学习,主要是让他们学会男女之事,这些女孩就被称为试婚格格。
其实,试婚格格和通房丫鬟差不多。虽然名义上是格格,但是还是要做下人的活。当然,这些试婚格格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的。
毕竟,弘历当时已经被认准是雍正的接班人,下一步就是要继承大统,那么弘历身边的女人,自然也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
无论是品行,相貌,还有学识仪表等都需要严格把关。最终,富察氏和几位秀女被送到弘历面前。
弘历一眼就看中了富察氏,在经过第一个晚上以后,弘历深深爱上了富察氏。当时富察氏估计也就比弘历大个一两岁的样子,两个人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你侬我侬,如胶似漆。
贵为宝亲王的弘历,想给富察氏一个名分,但是因为富察氏出身卑微,弘历给不了她高贵的地位,富察氏在王府里只能是侍妾的身份。
不过,当时富察氏心里,只要能得到弘历最干净无暇的爱就足够了。
在弘历17岁的时候,雍正觉得弘历已经潜心研究了2年男女之事,是时候给他找个门当户对的妻子了。
于是雍正指婚,将大学士马齐的侄女赐给弘历做大福晋,也就是正室。
很明显,这又是一段政治婚姻。这个马齐不是普通的官,他是弘历爷爷康熙临终前特意推荐给雍正的顾命大臣。
这个家族在朝廷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雍正的良苦用心,哪怕以后自己不在了,弘历登基,好歹有这些人支持他。
马齐的侄女也是富察氏,就是后来乾隆的富察皇后。
虽然侍妾富察氏也是富察氏,但是两个人的地位根本没法比。富察皇后是满洲镶黄旗人,血统纯正的八旗子弟。
但是富察氏是噶哈里富察氏,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也就是电视上常说的“辛者库”里的奴隶。正因为富察氏出身卑微,所以连个侧福晋都做不了。
不过,弘历在大婚以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恋富察氏。
弘历在大福晋和富察氏之间雨露均沾,不是和大福晋在一起,就是和富察氏在一起。很快,富察氏就怀孕了。半年后,大福晋也不甘示弱,肚子也大了起来。
对于弘历来说,就要当爹了!王府里即将要迎来2个新生命,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久之后,王府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取名为永璜。而那边大福晋运气就不大好,只是生了一个小公主。
弘历开心极了,在心里盘算着:现在自己妻妾成群,还有儿子有女儿。过不了多久,老爸西去,我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到时候,管他什么出身,我一定要给我的初恋女友一个名分。最少也得是个嫔位或者妃位,毕竟他给我生了第一个儿子!
02:富察氏病逝后弘历登基,追封谥号可惜的是,富察氏福薄,没有等到弘历登基的那一天。
雍正十三年的时候,身为宝亲王的弘历外出巡游,错失了与初恋女友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不得不说,弘历真的很喜欢游山玩水。
据记载:他曾6下江南,6次巡幸五台山,6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或许就是在巡游中体察民情吧。
当时,富察氏突然生病,本来想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弘历回来,只是造化弄人,她身体太虚弱了,没有等到爱人归来。
富察氏临终留下话,希望弘历好好保重身体,并且要照顾好他们的孩子。
等待弘历回来时,富察氏早已入土。
得知噩耗的弘历伤心不已,在富察氏墓前哭了许久。毕竟这是他的初恋,是他的第一个女人,还没跟着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就走了,实在太可惜。
或许,正是没有见到心爱女人的最后一面,弘历才会久久不能对其忘怀吧,以至于今后找的妃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富察氏的影子。
说起来,富察氏甚至比雍正皇帝还早去世了2个多月。2个月后,弘历登基,大福晋便是皇后。只能感叹世事无常,看来富察氏没有这个富贵命。
弘历虽已身居皇位,但是内心还是放不下已经去世的富察氏,尤其是在宫里看到大阿哥永璜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想起与富察氏美好的过往。
在弘历继位半个多月后,就下旨追封富察氏为妃,并在第二年正式定谥号为哲妃;乾隆十年,再次追封富察氏为哲悯皇贵妃。
《清史稿.后妃列传》: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事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薨。乾隆初,追封哲妃,进皇贵妃。谥曰哲悯皇贵妃,葬胜水峪。
其实,在之前,还有侍妾黄氏在弘历刚登基一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也就是说,从未入宫且伺候过弘历的侍妾不只有哲悯皇贵妃。但是,弘历只追封了这么一位皇贵妃。
因为这一年,哲悯皇贵妃和弘历的儿子18岁了,刚刚完成大婚。
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已经是乾隆皇帝的弘历很欣慰。但是,他更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哲悯皇贵妃,只可惜物是人非,枕边人早就不在世上。
因此,皇长子永璜大婚的时候,弘历又开始回忆起甜蜜往事。所以,趁着儿子结婚这个机会,弘历以生育皇长子永璜为由追谥她为哲悯皇贵妃。
不得不说,在古代女人的身份地位除了和母家有关,还和是否生儿育女有极大的关系。就算是生个女儿也有个依靠,寻常人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帝王家了。
03,皇子失宠后郁郁而终皇室一族最看重血脉传承,母凭子贵的事情太寻常不过了。弘历是一个有初恋情结的男人,和哲悯皇贵妃的感情深厚,在哲悯皇贵妃生前没有给她荣华富贵,在她身后追封,也只是安慰一下自己对哲悯皇贵妃的愧疚之心吧。
当然,上面我们提到的黄氏就没那么幸运了。
虽然在弘历登基一年后去世,但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自然死后时间一长,弘历的后宫来了新的妃嫔,他乐在其中,也就把黄氏忘记脑后了,自然比不得哲悯皇贵妃有如此尊贵的谥号。
除此之外,弘历一向是个因为喜欢孩子就给生母抬高位份的人,所以能够给哲悯皇贵妃加封,也少不了皇长子永璜的一份功劳。
儿子天天在自己老爸面前晃悠,时刻提醒自己是弘历的第一个孩子。
弘历在永璜大婚追封爱妻富察氏,也算是给足了皇长子面子。
毕竟在当时,皇帝的子嗣中,只有永璜是最年长的孩子,而且也是唯一成年的孩子。皇长子的生母位份不能太低,所以,此时追封哲悯皇贵妃,也是皇帝看重永璜的原因。
另外,从历史上看,弘历喜欢谁,就要一直宠着,让对方为自己生下很多孩子。
比如令妃,在受宠的10多年间,总共怀孕7次,生下6个孩子。皇帝的雨露都降临在令妃一人身上,有了孩子皇帝开心,继续盛宠,盛宠之后接着怀孕生娃,令妃也乐此不疲。
弘历很喜欢孩子,他更喜欢哲悯皇贵妃为他生下的孩子,爱屋及乌,也要对其加封。只是,永璜在后来没有继承大统,英年早逝了。
这一年,富察皇后所生育的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先后夭折,富察皇后经受不住两次丧子之痛的打击,最终去世了。
当然这一年,是弘历最难过的一年,后宫里,爱妻和孩子去世,朝堂上,自己花尽心思,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去平定的大小金川也就是一直鏖战未果。
在老百姓中,又流传着“大清要灭亡”的谣言,莫非皇位在弘历手里就要拱手送人?种种事情压着皇帝喘不过气气来。
在富察皇后去世的时候,弘历心情大为不爽,发现点小毛病就办了负责皇后丧仪的管事者。
富察皇后出殡当天,灵堂内弘历看大皇子永璜没有哭的死去活来,反而很淡定,没有落一滴眼泪,这让弘历大为不满。
弘历起身,对着跪在地上的永璜狠狠踹了一脚,愤怒地说:“虽然他不是你的生母,但好歹你也要尊称她一句皇额娘,难道他死了,你一点也不伤心吗?你的眼泪就那么难落下吗?”
“你这样没有感情的人也不配做一代君王!”
令人没想到的是,皇帝当场就要想剥夺永璜的皇位继承权。
其实,乾隆皇帝弘历是一个非常在意嫡庶观念的人。根据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永璜很有可能会被乾隆秘密册立为太子。
但是经过这件事,永璜惹得皇帝震怒。后来,葬礼结束,永璜真的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这件事对于永璜来说,打击非常大,眼下失去皇帝的宠爱,永璜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后来,永璜抑郁的情况持续了2年,他每日都在后悔和自责中度过,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最终有一天,永璜抑郁而终,年仅23岁。
看来人的心情不好,真的会影响寿命,可怜的永璜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弘历得知永璜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在内心自责不已,后悔自己做的决定让儿子难受而死,最后弘历决定下旨追封永璜为定亲王,并让他年仅3岁的儿子绵德承袭了定亲王爵位。
最后总结一下:看到这里,我们也不难明白。作为第一个被乾隆宠幸的女人,富察氏根本没有机会踏入皇宫一步,却在死后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
其中原因有3点:
(1),乾隆有初恋情结,他非常看重与哲悯皇贵妃的感情,两人在最单纯的年纪拥有过一段纯真美好的感情,并且感情深厚。
(2),哲悯皇贵妃为乾隆生下了皇长子,算是母凭子贵。
(3),对于哲悯皇贵妃的突然离世,乾隆没有见她最后一面,造成终身遗憾,心中有愧疚之情。从她的封号也能看出。
哲,“明知周通曰哲”在满文中哲是“干净”“清楚”的意思,“悯”字的满文意思则为“可惜”。所以,乾隆放心不下第一个女人,对他追封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当然,人已经没了,追封为皇贵妃也只是给活人看的,显得乾隆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令人叹息的是,在历史上以多情著称的乾隆,竟然还是一个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人。哲悯皇贵妃若黄泉有知,也不枉他们相恋一场。美人年少就离世,多少有点可惜,如果哲悯皇贵妃不曾病重,或许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
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乾隆的这个女人,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她生前只是雍正给弘历选的一个试婚格格,因为美貌,被弘历选中,成为他的第一个女人。
而在弘历即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时,突然去世了。
在她生前,并没有成为乾隆的正式妃嫔,在死后却再三被乾隆追封。
最终被追谥为皇贵妃,和乾隆一起,长眠于裕陵地宫之中。
这个女人就是乾隆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她究竟为何能让花名在外的乾隆心心恋恋六十多年?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事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薨。乾隆初,追封哲妃,进皇贵妃。谥曰哲悯皇贵妃,葬胜水峪。《清史稿.后妃列传》
最让人忘不掉的,就是如初恋般的温柔雍正初年,内务府宫女选秀,长相秀丽的富察氏毫无疑问被选中。
但是,她并没有被留在皇宫中,而是被派到了宝亲王弘历的府上,做他的生理启蒙老师。
当时的弘历对男女之事还懵懵懂懂,只能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原始本能来选择交往的对象。
就这样,在老爸给自己派来的七八个格格中,他一眼看中了美得不可方物的富察氏,并开始和她共同探讨滚床单的乐趣。
富察氏无疑是美的,从乾隆对美女的鉴赏程度,以及她的后人,被称为大清最美格格王敏彤(完颜立童记)和末代皇后婉容的照片来看,富察氏的颜值在大清嫔妃中,绝对是拔尖的。
在清朝,皇家是有试婚制度的。
也就是在皇子成年后,大婚前,都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女子入府,给他们从实践上学习一下生理课。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挑选到弘历身边的。
当然,作为已经内定的雍正接班人,弘历身边的女人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因为,这些人在日后都有可能成为皇宫中的贵人小主,那么品行相貌都不能马虎。
包括后来陪葬乾隆裕陵的淑嘉皇贵妃与纯惠皇贵妃都是在这一时期入府的试婚格格。
虽然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和后来的富察皇后都都是富察氏,但是两个富察氏的地位却有着很大差别。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家族是属满洲镶黄旗,是贵族;而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母家是属于正黄旗包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辛者库,等级差了不止一点。
所以,因为母家地位,让她注定不能成为宝亲王的福晋,连侧福晋都不行。
虽然地位卑微,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弘历对她的宠爱。
毕竟,年轻的男女在一起,有荷尔蒙产生的快感就够了,谁还管那么多身份地位呢。
从乾隆在潜邸时期生的孩子来看,除了孝贤纯皇后,就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给他生了一儿一女了。
并且,因为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和乾隆先过上夫妻生活,他们的儿子也出生得更早,也就是后来的大阿哥永璜。
从乾隆后来的后宫生育指标来看,基本上乾隆宠一个人时,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让她不停地生孩子。
就像我们知道的令妃一样,在得宠时,十年7次怀孕,生下六娃,不是在生娃,就是在生娃的路上。
而我们知道,孝贤纯皇后是乾隆最爱的女人,能够在潜邸和富察皇后平分秋色,说明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要么征服了乾隆的心,要么征服了乾隆的肾!
可惜的是,她还没有等到乾隆登基即位大封后宫的那一天,便早早去世。
雍正十三年,当时的宝亲王弘历正在外巡游,富察氏突然暴毙。
也就是说,乾隆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
这是一个遗憾,或许也算是一件好事。
想当年,汉武帝的李夫人,为了能够在武帝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不惜再三拒绝汉武帝床前探望,而这也让李夫人最终挤掉贤后卫子夫和宠妾钩弋夫人,成为唯一长眠于汉武帝身边的女人,也是汉武帝人生最后唯一认可的皇后。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和乾隆的故事几乎是李夫人故事的翻版。
富察氏以美色事君主,“色衰则爱驰”,如果她一直活下去,有可能会母凭子贵,走上人生巅峰,也有可能因为年老色衰,被乾隆厌弃。
而她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突然离去,留给乾隆的,全是她的美好的记忆,而这些美好,让乾隆每每念及,都不舍、怜惜。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初恋杀,记得的永远是和她在一起的甜蜜和温情,因为来不及体验柴米油盐,所以也无所谓一地鸡毛。
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便追封富察氏为妃,等到永璜成年时,又将她追封为哲悯皇贵妃,并将陪葬裕陵。
生前不能给的荣华和名分,在她死后也要给补齐。
所以,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能够被乾隆惦记,不断追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在生前确实得宠,而另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她的早逝。
也许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她那一抹背影,总在乾隆的心尖,挥之不去。
但仅仅靠这样的回忆杀就能让她死后封妃并陪葬裕陵吗?
显然不够,她还有最重要的杀手锏!
不管活着还是死了,有儿子,才有位子作为帝王,乾隆的身边从不缺乏美女。
即使是宫中选秀的不如意,他也能借着公务出差的时间,去江南民间寻到几个。
而在哲悯皇贵妃之后,同样有一位潜阺的侍妾,在乾隆登基后一年就去世,而且,从乾隆对她初封的位份来看,她当时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并不低。
这位就是仪嫔黄氏。
第一次册封就被封为嫔,要知道,后来陪葬裕陵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最初只是被封为贵人,而同样陪葬裕陵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也在这时被封为嫔。
可见,仪嫔黄氏当时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也不轻。
但是,在她死后,乾隆却没有对她进行任何追封,为什么呢?
因为她没有孩子。
没有孩子就没有牵挂,渐渐地,帝王被新生的小花迷住了眼,也就将旧人抛在了脑后。
我们发现,哲悯皇贵妃之所以被追封,其实与她的儿子,皇长子永璜有关。
乾隆继位后仅半个多月就下旨追封富察氏为妃,并在第二年正式定谥号为哲妃;乾隆十年,再次追封富察氏为哲悯皇贵妃。
因为这一年,皇长子永璜18岁了,并且刚刚完成大婚。
看着好不容易有个儿子终于长大成人了,乾隆不经又怀念起了他的生母富察氏。
于是在永璜大婚后不久,乾隆以生育皇长子永璜为由追谥她为哲悯皇贵妃。
在封建社会,母凭子贵这条定律相当实在。
即使人已就木,有儿子和没儿子的待遇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加之乾隆本身也是一个容易因喜欢孩子而给其母抬位的人,所以,在哲悯皇贵妃的加封上,她的儿子永璜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乾隆的后宫中,一般怀了孩子,基本都会将位份升一级。
像十公主的母亲,因为怀是公主被晋为妃位,而之后因为打死宫女,被罚,废了妃位。
但是因为十公主的原因,在被剥夺妃位和十公主的抚养权后没多久,乾隆不忍让是公主因为看不到母亲而终日哭闹,最终又恢复了她的妃位。
所以,对一个自己厌弃的女人,乾隆尚且能够看在孩子的份上,给她个体面的名分,更何况是在自己心中有着初恋般美好回忆的富察氏呢?
包括乾隆的另一位潜邸的侍妾婉贵妃,虽然自己没有儿子,但是在令妃死后,照顾嘉庆视如己出,所以,尽管乾隆不待见她,她在嘉庆登基后,也享受了皇太后的待遇。
因此,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因为有儿子,且儿子一直健康长大成人,才能最终被乾隆想起,被追封皇贵妃且陪葬裕陵。
后记综上所诉,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虽然没有正式进入皇宫,成为乾隆的妃嫔,却在还是被乾隆一再追封,最终成为能够陪伴乾隆长眠裕陵的5位嫔妃之一,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她为乾隆生下了皇长子。
而且皇长子在没妈的情况下,顺利长大成人了,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毕竟,乾隆的嫡子和永璜年龄相仿,却也早夭了!
当乾隆看到自己的儿子,便开始怀念其母富察氏。
因为去世得早,她给乾隆留下的有限的记忆中,全是初恋般的美好。
这也导致了在时光滤镜的打磨之下,乾隆更加心疼和可惜她的早逝。
所以,借着永璜大婚的名头,赐了哲悯皇贵妃的封号给她。
在封建社会,孩子确实是一个女人能够在丈夫心中立足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皇家还是平民家,催儿媳妇生儿子的婆婆其实也都是为儿媳妇着想。
只是,时代在变,如今社会男女分工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还用生儿子才能留住老公这样的话给女人们洗脑,那就太可悲了!
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乾隆帝第一个临幸的女人,就是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不过富察氏并不是婢女,而是弘历潜邸时期的侍妾。更何况严格来说富察氏也不是从没有踏进过宫门,只能说她并没有正式做过后宫妃嫔,富察氏的皇贵妃尊荣是死后多年追封的。
富察氏出身寒微,之所以能追封为皇贵妃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 第一,富察氏终究是弘历的第一个女人;
- 第二,母凭子贵,追封富察氏也是为了顾全皇长子永璜的颜面;
- 第三,富察氏已薨,皇贵妃不过是追誉而已。
清宫选秀一部分秀女可以入宫,而落选者中,有一些会被皇帝赐给宗室。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出身八旗还是上三旗,只能是通过正式的选秀被赐从潜邸,毕竟那时候弘历只是个皇子。
作为弘历第一个女人,富察氏生育了皇长子永璜。当时的富察氏虽只是侍妾,但母凭子贵,她完全有机会成为宠妃——比如淑嘉皇贵妃与纯惠皇贵妃潜邸时都是侍妾。可老天爷跟富察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弘历继承大统前两个月,富察氏还没来得及为妃为嫔就香消玉殒。
乾隆二年,眼看着永璜长大的弘历觉得皇长子生母没有正式位分不太合适,便追封其为哲妃;乾隆十年,作为长子的永璜已经成年,弘历进一步追封其生母为哲悯皇贵妃。而同一年,那拉氏晋封娴贵妃,苏氏晋封纯贵妃,珂里叶特氏晋封愉妃。
当时乾隆的子嗣共有六人,富察皇后嫡出的永琮夭折,剩下五位皇子中两个是纯惠皇贵妃所生,一个是愉贵妃所生,一个是淑嘉皇贵妃所生,还有就是哲妃生的皇长子永璜。
也就是说,当时乾隆的子嗣中永璜不仅最年长而且也是唯一成了年的皇子。其余诸皇子的母妃都得到了晋封,而皇长子的生母自然也不能太低。这个时候乾隆追封富察氏为皇贵妃,仍旧是看重长子的缘故。
清朝在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然而纵观整个清朝,“皇贵妃”大多数都是用来追封的一种荣誉位分,能够在生时尤其中宫尚在的时候成为皇贵妃的寥寥无几。所以,富察氏虽然被尊皇贵妃,但含金量其实相当有限。主要还是因为她作为皇帝第一个女人,以及顾全皇长子的原因。
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从未踏入宫门半步,为何却封为皇贵妃?
准确说来,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女孩还不应该叫做婢女,她的身份是一名藩邸格格。
清朝亲王府里王爷的女人,正牌的叫做嫡福晋,偏房的叫做侧福晋,编制有限,一般在三到四名,她们都算是正式名分的福晋,而藩邸格格也就是庶福晋,没有编制。
雍正初年,乾隆不过十二三岁时,佐领翁果图的女儿富察氏成为了乾隆的藩邸格格,藩邸格格不等同于所谓的试婚格格,因为一是她们也是通过选秀女、并不是选宫女的过程产生;二、就富察氏来说,来到乾隆身边侍奉乾隆的时候,距离乾隆与嫡福晋富察氏成婚还要早上好几年呢。
别看一笔写不出两个“富察氏”,但藩邸格格“富察氏”和嫡福晋“富察氏”其实并非来自同一个宗系,后来成长为孝贤纯皇后的嫡福晋“富察氏”出身镶黄旗,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她的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时代的重臣,官至户部尚书,再往上的曾祖等人也都为清朝的建立做出过突出贡献,镶黄旗是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最为尊崇。
而藩邸格格“富察氏”虽然也是出身镶黄旗,但与嫡福晋“富察氏”并非同宗,地位远不如后者。但藩邸格格“富察氏”毕竟占了先机,而且她肚子也很争气,很快就为乾隆(此时已经被封为宝亲王)生下了长子永璜,之后又生下了次女。
别看能生,但在乾隆的心目中,对藩邸格格“富察氏”的感情也远比不上后娶的嫡福晋“富察氏”,藩邸格格“富察氏”命运不够理想,还在距离乾隆登基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跑赢名分战,便香消玉殒。假如活到乾隆登基,凭借生了长子的功劳,在世时拿到个“皇贵妃” 的名分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影视剧中,往往把藩邸格格“富察氏”的死因归咎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借刀杀人,推断出皇后是为了怕本家争夺自己的位置,纯属大开脑洞,且不说现实中皇后“富察氏”的为人如何,这种阴谋论显然是低估了出身在宫廷中册立后妃时的作用,皇后之位,是藩邸格格“富察氏”究其一生也绝不可能抵达的彼岸,她并不能够对皇后富察氏产生任何威胁。
藩邸格格“富察氏”死后两个月,乾隆登基,又过了一年,追封这位最早的“平民爱人”为哲妃,到了乾隆十年,再度追封其为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十七年,乾隆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举办了奉安裕陵的仪式,一并把哲悯皇贵妃和慧贤皇贵妃同葬于裕陵妃园寝。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的儿女的一生也都比较短暂,女儿出世当年早殇,儿子永璜虽贵为皇长子,却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死后,因为表现的不够伤感而被乾隆训斥失宠,之后郁郁寡欢,22岁去世。
永璜的直系后人中,到了清朝晚期,毓朗官居军机大臣;末代皇后婉容的母亲以及清末最美格格王敏彤(完颜立童记)都是这一宗系。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