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里面,朱瞻基是皇太子朱高炽的长子,他直接喊朱高炽为爹,朱瞻基喊朱棣为爷爷,很多人对此很疑惑,明明身处皇家,为什么这些都是普通家庭的称呼呢,历史上也是如此吗?
其实如果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子面对皇帝的时候还是要称呼父皇的,在公开场合称呼爹不符合身份。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皇帝都希望皇位永固,国柞延绵,并为此弹精竭虑,费尽心机,朱元璋在此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他为后世子孙制定了一部 《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是一部专为训导后世子孙的皇室家训,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就有关于后世皇子怎么称呼皇帝的训条: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於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可见《皇明祖训》里面已经明确写明,皇太子见到皇帝要称呼父皇陛下,见到皇后称呼母后,如果是皇长孙见到皇帝,不能和平常普通百姓人家一样称呼爷爷,必须得称呼祖父皇帝陛下,称呼皇后也不能称奶奶,而需要毕恭毕敬称为祖母皇后殿下。
综上所述,就算朱元璋是布衣出身,既然当了皇帝就得严格按照古代皇室的称谓规矩来,如果皇太子在朝堂上称呼爹爹,会不符合规制,也会不得体,必须称呼父皇陛下,而作为皇太子的皇长孙更不可能称为爷爷了,必须得叫祖父皇帝陛下。
当然如果和《大明风华》电视剧里那样,皇太子私下里喊朱棣为爹,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当时朱元璋的家训还没有确定,可能各方面行文规范并没有落实到好,《皇明祖训》更多的是给后世子孙定的家训。
《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大明风华》在朱棣去世之前的剧情,一直都被人戏称为一部家庭伦理喜剧。朱棣和三个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太孙朱瞻基相互之间的父子、祖孙之情,乃至于兄弟纷争、叔侄斗法,无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捧腹大笑。
此外这部剧中朱家三兄弟喊朱棣为“爹”,太孙也直呼朱棣为“爷爷”,如此接地气的称呼着实拉近了观众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感。不过问题来了,明代的皇子、皇孙,真的能如此称呼当朝皇帝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
朱家三兄弟
《皇明祖训》的说法在宋代以前,我国古人对于自己的父亲,一般都称之为“爷”。比如《木兰辞》里面就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里的“阿爷”就是木兰的父亲。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也这样写道“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里的“耶娘”就是“爷娘”的意思。
而到了宋朝,对父亲的称呼就变成了“爹爹”,甚至连皇子也如此称呼皇帝。比如有一部《四朝见闻录》,作者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里面就写道“高宗称徽宗为爹爹”。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以后,为了消除所谓“胡俗”的影响下了很大的力气,那么明代宫中的皇子会不会也称朱元璋为“爹爹”呢?笔者以为可能性很大,后文会举例说明。不过在正式笺文中当然不能如此称呼,对此处女座情节强烈的明太祖也做了具体的规定。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皇明祖训·礼仪》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剧照
举个例子,在洪武朝给朱元璋笺文中,太子朱标要自称“长子标”,燕王朱棣要自称“第四子燕王棣”。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要自称“第三孙允炆”,仁宗朱高炽则要自称“第四孙燕封高炽”。
《太祖皇帝钦录》的说法当然以上只是明代官方皇子、皇孙对于皇帝的称呼,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至于如此中规中矩,一本正经。那么有没有可能像《大明风华》中那样皇子、皇孙称呼皇帝为“爹”、“爷爷”吗?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清逊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此后民国政府组织了一批文人前往故宫清点文物,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景阳宫御书房发现了一本明代皇家密档:《太祖皇帝钦录》。此书“蓝面、黄签、经折式,文皆楷书,有红圈断句”,其中记录了大量朱元璋给诸子下达的谕旨。这些谕旨都非常的口语化,甚至透露了皇孙对于朱元璋的称呼。
同日,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情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不要枷锁他,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故宫景阳宫
这里我们略作解释,上文中的世子,是晋世子朱济熺,晋王朱棡嫡长子,朱元璋第二孙。在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夭折之后,他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太祖长孙。由于晋王妃谢氏早逝,朱济熺没有跟着父亲去太原就藩,而是由朱元璋和马皇后抚养长大。
而上文这条记录的历史背景,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蓝玉案”之后。蓝玉的主要党羽都在南京遭到处决,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公侯勋贵当时正在山西练兵。处理这些人的重任,就落在了皇第三子晋王朱棡的肩上。
所谓的“启本”,是指臣子写给皇太子、亲王的文书。从这里我们可以很确定,朱济熺作为皇孙,平时对朱元璋的称呼就是“爷爷”。此外他对于自己的父王朱棡,平时的称呼就是“爹爹”。另外文中的“外公”,指的是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所谓的“姥爷”的称呼,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结语:明代皇子、皇孙在正式场合,对皇帝的称呼是“父皇陛下”和“祖父皇帝陛下”。在私下场合,至少皇孙称呼皇帝为“爷爷”是绝没有任何问题的。同时从世子称呼晋王“爹爹”来看,平时在宫中皇子称皇帝为“爹爹”,似乎也理所当然。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推测,如果哪位读者有过硬的史料证明,欢迎不吝赐教。
从称呼这个角度出发,《大明风华》算是带了一个好头。在冰冷且充满算计的皇室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温情。
《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大明风华》里,朱瞻基喊太子朱高炽为爹,当着朱高炽和朱高煦的面叫朱棣爷爷,完全一副普通家庭的称呼。但是当着太监们的面喊,还有显得内外有别,尊称皇上。
虽然电视剧不是历史纪录片,不能较真。但这种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尽管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对此类称呼作了严格的规定。
《皇明祖训》规定皇子尊称皇上为父皇陛下,尊称皇后为母后殿下。而且对皇子自称也有严格规定,比如长子某某;第几子某某;长孙某某;某某王谋某;谋谋封某某,等等。
但是要知道正是因为朱元璋自己草根出身,才特别重视这些称呼。朱元璋曾经习惯了自己称呼咱家,称呼大臣们你每(们),自己都改不过口,甚至还经常把这些称呼带到自拟的圣旨、布告里。
这其实不能怪朱元璋,不是说他文化低,就一定称呼粗俗。而是宋元明时期文化碰撞得厉害,古白话文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连南宋的王室也“爹爹”这般称呼来着。所以这是有先例的。
《皇明祖训》是朱元璋在给后世子孙们立规矩。是要为了实现朱元璋理想中“等级秩序井然,万物各循其道”的理想。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对后世的很多事情规定得很细,也奠定了很多制度的基础。比如圣旨里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制式的开头,也是朱元璋发明的。
而朱棣时代离这些制度创建初期比较近,所以王室是有可能还保留着自己原来的一套称呼习惯的。反而越是往后这种细枝末节的规矩反而会也是因为养成了习惯,而称呼得比较准确。
另外朱元璋虽然对子孙操碎了心。但是子孙们未必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
朱允炆也没有按照朱元璋的“众建诸侯,屏藩王室”想法,继续执行下去,而是立马进行削藩。而朱棣更是打着“靖难”的旗号,夺了侄子的江山。
所以朱棣的家庭成员,原本行伍为主,习惯了如此彼此称呼,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是在家庭内部的彼此称呼而且。
非要说不准确,那应该是,不应该称呼“爹”,而是应该称呼“爹爹”。因为“爹爹”才是宋明时民间的标准称呼。
——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这个问题很有趣,津城沐雨来回答。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为巩固朱明皇权,而专门编撰了《皇明祖训》,对其后世子孙进行训戒。
其中,第六章就是关于礼仪称呼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於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几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从孙、再从孙、三从孙,自称曰从孙某,封某,再从孙某,封某,三从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由此可见,在朱明王朝,太子和其他皇子,称呼父亲为“父皇陛下”,而不是“爹”。
那为什么《大明风华》并没有这样称呼?因为《大明风华》并不是严格的历史纪录片式的电视剧,只是以那个年代为背景的影视剧。
《大明风华》中虽有规矩,但是体现的并不是皇家的严格,更多的是温馨的父子兄弟情怀,这肯定是不符合当时的真正历史情况的,历史剧取材于历史,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历史。
所以,在我们看历史剧的时候,仅以娱乐消遣的心态来看,不要把历史剧和真正的历史混淆,要想真正了解那段历史,还是要看相关历史书籍。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这正是我爱看《大明风华》的一个原因,帝王之家除了君君臣臣也有亲情,况且当时明朝建国的时间也不长,朱棣是成年后当上皇子的,他的三个儿子也是在燕王府长大的,私下相处时没有那么多规矩,有点似平常人家,我推想是有这个可能的。
《大明风华》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为爹,而不是父皇,对不对?
老朱喊自己咱,好老婆妹子。按照这个习惯要求儿子喊自己爹也是合情合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