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在经济和交通落后的封建古代时期,很多人出门都是靠徒步,且交通道路闭塞,因此很容易遇上土匪强盗,土匪很猖獗,大都是一群凶神恶煞、打家劫舍的人群,谁遇到谁遭殃。
按理说古代上京赶考的书生应该是土匪的目标,因为书生们手无缚鸡之力,而且文文弱弱,看起来是轻而易举,然后土匪却从来不抢赶考的书生,这是为何?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赶考书生大多贫寒有钱的赶考书生们上京赶考都是一大群人跟着,而且坐着马车,有随从保护,土匪没有机会下手,而家庭贫困的考生大多自己背着箱子徒步走着上京赶考,背的包裹里面除了仅有的干粮就是书了,土匪面对的是比自己还穷的人,土匪认为抢了这些赶考书生也没有什么用,无非是抢到几本书罢了,自然就会放弃这个想法。
古代尊重读书人别看现在高学历的人很多,可古代很多人没有机会读书,读书识字的人特别少,所以读书人显得特别金贵,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下,读书读书人也是被社会和官府推崇认可的群体,因此特别尊重有文化的书生们,对待上京赶考的书生更是如此。
古人还认为读书人是文曲星下凡,不能得罪的,虽然土匪们出身草莽,落草为寇,可是骨子里的思想一时间无法改变,一般不会得罪或者抢劫读书人。
土匪也有行业规矩别看秀才好欺负,文弱不堪,可是土匪们就是不会动他们一根毫毛,原因还是在于土匪们有自己的行业规矩,既然是吃土匪这碗饭的,可是也得听老大的,按照这行的规矩办事。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土匪们逐渐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遇见以下情况不会抢劫:喜车、丧车、书生、邮差、摆渡、行医、耍钱、赌博、挑八股绳、车店、僧侣、道人、尼姑、鳏寡孤独、单身夜行人。
一般土匪们都是谨遵这个规矩,因为古人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即使落草为寇也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一旦违反规矩,不仅会遭到同行们的鄙视和耻笑,他们还迷信的认为这样不会得到祖师爷的庇护,反而容易遭殃被孤立,因此他们万万不敢抢劫上京赶考的书生的。
抢劫书生风险高上京赶考的书生们,一般都会有一面旗子,写着奉旨会试,一旦出事,就相当于破坏朝廷的威严和脸面,官府一定会派人调查和围剿,到时候土匪们会暴露自己的处所,引来杀身之祸。
况且上京赶考的书生万一鲤鱼跃龙门高中状元或者名列三甲,那就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而且会被委派重要官职,土匪们自然不愿意得罪这群潜力股。
倘若赶考书生成为大官,那曾经被抢劫过的他肯定不会土匪,说不定还会把土匪一窝端了,本身书生没什么钱财,没有什么油水,如果再因为抢劫书生而付出如此大,简直得不偿失,风险和收入不成比例呀,因此土匪不会去抢劫上京赶考的书生。
所以总的来说,上京赶考的书生被土匪抢劫的概率不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土匪实际上就是一群不法的武装团伙,专干拦路抢劫、打家劫舍的事情,甚至有些穷凶极恶的土匪有时被金钱利益或色心迷了心窍,烧杀掠夺,无论是官员、富商还是地主,什么人都敢抢。但是土匪也有他们的职业操守~有一部分人他们是不会抢的,进京赶考的举子就是其中一部分。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匪们不抢举子呢?难道是因为举子穷,没啥可抢的?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举子不同于秀才,都说穷秀才,但是秀才是没资格进京赶考的,只有中了举人才能进京赶考,所以中了举人一般就意味着脱离了贫困阶级成为中上流社会的人,所以举子们一般都比较有钱,随身会带许多盘缠。下面列举三条土匪不抢进京赶考举子的原因。
一、 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加上古人迷信,认为这些优秀的读书人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土匪,对读书人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即使土匪们都是大老粗,但最起码的尊重还是懂的,读书人考试一般都承载了家里所有人的期望,土匪不会不仁不义到抢他们的钱。
二、 就像上面提到的,土匪也有职业操守,孤儿寡母、读书人、和尚道士、娼妓、红白喜事等一般是不会抢的,抢了会被同行看不起。所以土匪一般都是劫一些大富大贵的富绅或谋不义钱财的人。
三、 在古代制度里,举子是有功名的,一般都已经在朝廷挂了号,劫了他们如果被举报揭发会很麻烦,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碰见了交个朋友,说不定日后对方发大财或当大官了还能帮彼此一把。俗话说:官匪一家,“自家人”何必为难“自家人”。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土匪土匪一般指地痞无赖 ,江湖上落草为寇的那些人,这些人都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才干起了土匪强盗的行当。所以这些人大多都是讲究江湖道义的,对于进京赶考的穷书生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同情的。
可是同情归同情,土匪毕竟是以抢劫他人财物为主,没饭吃,没酒喝,没钱花,土匪自然也就顾不了那些啦!所以他们只要遇到有钱财的过客是绝不会放过的 ,唯独有一点,就是遇到进京赶考的书生,通常都是一路绿灯放行。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很好理解,这些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是经过多次考试筛选出来的,最终在秀才考试中矬子拔大个脱颖而出的举人。通常都是来自于穷苦百姓人家,所以这些书生本身就没有钱,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土匪捞不到油水,但这也只是土匪不抢劫他们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抢而是不敢抢,因为这些举人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出来的才子,在当地州府都是备了案的,就是说朝廷非常重视这件事。所以这些举人进京赶考都是一路给予照顾,并且当地衙门还会派发一些银两资助他们 ,举人在赶考的路上沿途关卡都会得到帮助,据说官府还会准备驿马给他们用,所以他们一般都是轻装上路,并不带多少银两。有条件的家庭会派书童相伴,或者这些书生们结伴而行。官府会发布一下告示,凡是对这些进京赶考的举人有不轨行为的 ,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这也是土匪不抢他们的主要原因,因为土匪们心知肚明,这些穷书生本来就一穷二白,就算抢了他们也没有钱财可得,而且还因此得罪了官府,所以土匪也不是傻子,他们绝不会这么干的。
有官府照着,这些书生们自然一路平安,那么那些土匪又是怎么知道他们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呢?
其实也很简单,官府会发给一些通关信物给这些举人们。比如说会发给他们一个用黄绸子做的旗子,上面绣有“奉旨会试”字样,这样识别起来就很方便,另外书生们特殊的扮相也和普通人两样,大部分人后背上都要背一个木盒子样的背篓,上面插上朝廷给发的小黄旗,所以土匪一眼就会看出来,也就不敢妄动了。不过也不是所以的土匪都不抢劫书生,个中案例还是有的。
这样久而久之,在历代土匪中不抢劫进京赶考的书生,也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土匪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一群地痞无赖,衣衫不整,啸聚山林,靠拦路打劫,勒索为生,简单概括就是无恶不作,浑无顾忌。为了得到钱财货物,杀人根本不足为奇,富商官员、地主大户,不管什么人都敢抢。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抢赶考的书生?已经到了进京赶考这个层面的书生,都是进行县试院试多次考试层层筛选出来的,最终参加乡试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举人,这时候他们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国家后备干部的他们,很受官府的照顾。不仅会给他们一些资金资助,保证那些因为家庭贫寒而没有路费的书生也能进京。还会准备驿马供其使用,以免赶考的途中不会被耽搁,为了保障路上的安全,还会发通行证——一个黄色的旗子(上写“奉旨会试”)。而且在当地官府也是备案了的,官府会发布一下告示,凡是对这些进京赶考的举人有不轨行为的,一律严惩不待,绝不姑息。
那些土匪也不都全是杀人不眨眼的,有些也是贫困家庭,被生活所迫,落草为寇,被逼无奈才干起了土匪强盗的行当,也只是为了谋求生存。大多数的土匪也不是什么事都干,无恶不作,他们有着相当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做事的底线。
土匪虽然以抢劫为主业,但一般都以“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为幌子,所以也有些不抢的,喜事丧事不抢;书生邮差不抢;摆渡人不抢;行医者不抢;赌博的不抢;卖瓜果梨桃的小贩不抢;车店不抢;僧人、道士、尼姑不抢;鳏寡孤独不抢;单身的夜行者不抢。土匪之间也讲究名声的,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循的。不然会被同行所唾弃,看不起。
土匪大多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他们打心眼里羡慕和敬重读书人。如果他们抢了书生,如若书生日后能够为官成为大富大贵之人,想起今日被抢之辱,定要前来报仇雪恨,来个秋后算账,那么土匪们就要为这次行动付出代价,所以土匪一般不会轻易抢劫书生,不敢招惹未来的官府中人。这帮书生后面都有官府给他们撑腰,抢了他们就等同于跟官府宣战,俗话说官匪一家亲嘛,没逼到一定份上,谁也不愿意得罪官府,攀交情还来不及呢。
况且大多数的读书人也并没有多少的油水,寒门出身,穷困潦倒,衣食无着,能有多少钱,估计有个盘缠够路费都不错了,抢他们的财产无疑是要他们的命,断其仕途。而且十年寒窗苦读,是个人都于心不忍啊。
历史上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从穷酸书生走过来的,而且整个天下都是被这些人所管理,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因为土匪们抢劫书生导致全天下的士人阶层下定决心铲除土匪,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土匪们也乐意给官府面子,朝廷卖个顺水人情,还能活的滋润。
归根结底,土匪为什么不抢赶考的书生,就是因为风险高,利益小,不成正比罢了。
。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在人们印象中,土匪就是以抢劫、勒索为生的一群亡命之徒,他们行为杀人越货,为所欲为,是一群乌合之众。
可是事实上,土匪也遵循一定的规则,多数土匪队内部是有约束的,有的土匪纪律还相当严厉。 想要加入土匪组织,也是要有规矩的。
一般入伙前要找保人保举。
这个保人一般和土匪比较熟悉,保人写个字据交给土匪首领,上面写明被保举人的生辰八字、入伙原因,还要写清楚其自愿"走马飞尘"、"不计生死"。
然后再试探申请者的胆量,这叫"过堂"。
叫来者在头上顶个葫芦之类的东西,走到百步之外,土匪头子突然举枪将葫芦击碎。
随后,叫人去摸摸来者的裤子,看他是否吓尿了。如果尿了,说明胆小,当不了土匪;未尿的便可进行正式的入伙仪式。
仪式开始,将红纸书写"的关圣帝君神位",供于堂前。入伙者手拿三枝香,宣誓忠于组织,永不背叛。
然后将手中的香砍成二截,如果违背了誓言,就像香柱一样,将来一刀两段。
接着匪首便宣布纪律,然后喝鸡血酒,这才算是加入了土匪队伍。
土匪虽然以抢劫为主业,但一般都以“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为幌子,遵守“七不抢八不夺”的规矩,七不抢是:
临近的村子不抢;送信的(邮差)不抢;接亲的不抢;请医生看病的不抢;送葬的不抢;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不抢;回门的小媳妇不抢。如果抢了以上这七种人,就会被其他土匪一起鄙视,在江湖上名声也就臭了。
为什么对赶考的举子要放一马呢?
我们知道古代人比较迷信,都说状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些高中的举人、进士也是天上星宿投胎,是万万得罪不得的。
土匪们地走江湖,讲的是一个“义”字,拜的是关二爷,关二爷和天上的星宿们都是同事,劫了二爷的同事,关老爷肯定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是不抢举子原因之其一。
赶考的书生虽然目前无职无权,但谁也不能保证他这次能不能鲤鱼跳龙门。
万一金榜高中中,立马便成当官的了,今后报仇是妥妥的跑不掉了。
土匪就算实力再大,也不愿意得罪官府,面对潜在的“未来官老爷”,从数百年的经验上来看,还是不动为妙。
有些人说赶考的书生带的钱不多,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固然有穷秀才,但有点油水的还是占大多数。
真正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本读书的。
就算家里不富裕,举子们进京身上多少都有点盘缠,总比过往的行人要有油水一点。
所以钱财多少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土匪并不能保证每次行动能捞到很多财物,有些小商小贩并不比这些书生更有钱,但土匪劫起他们来毫不手软。
土匪怎么区分赶考的举子?
建议您看看张国荣的《倩女幽魂》就知道了,宁采臣的装束就是标准的书生,土匪阅人无数,这一点是难不倒他们的。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
土匪打劫居然还挑人,不抢书生可还好?
有一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形容读书人也常用“文弱书生”这个词,可见书生是个好欺负的对象,按说土匪没道理不抢啊,再说书生们上京赶考肯定带有家当,也给了土匪抢劫的理由,那为何土匪们却不对赶考书生不下手呢?到底有何缘故?
一、土匪的职业操守:十不抢- 到底是哪十不抢?我们来看看
1、红白喜事不抢。土匪也分正经土匪和不正经土匪,正经土匪时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抢喜事丧事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是不会干的。
2、邮差书生不抢。邮差属于国家公务员,自然不能强,至于不抢书生的原因我们在下文会说到。
3、不抢医者。古代有一个职业是云游郎中,就是四处云游,悬壶济世。郎中在古代是很稀缺的存在,所以土匪不会去抢。
4、不抢摆渡者。摆渡的人赚的都是良心钱,赚不了多少,目的是帮助行人,而且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行走江湖总会有过河的时候。
5、不抢赌徒。这样的人最麻烦,不仅可能捞不到钱,可能还得拼命。
6、不抢货郎。货郎又叫做挑八股绳的,即挑担子做小生意的,这样的人没有抢的必要。
7、僧道之人不抢。出家人身上没有财物,去抢只是浪费人力,再加上这些都是出家之人,古人迷信,自然不会去触碰禁忌。
8、车店不抢。土匪是亡命之人,说不定哪天要依靠这些,所以要给自己留后路。
9、老弱病残不抢。有违天和的事自然不做。
10、不抢单身夜行者。古代能在宵禁后出门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没必要招惹麻烦。
其中“不抢书生”就位于十不抢之列,俗话说行有行规,凡是讲究规矩二字。土匪在古代也是一种职业,高素质的土匪是一定会按照规矩办事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丧尽天良的土匪,这样不讲规矩 的土匪下场一般不会好,不是被同行灭掉就是被官府围剿。
二、古代尊重有文化的人能够上京赶考的书生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他们都是寒窗十年经历了重重考试选拔才到了进京赶考这一步,一般能到京城进行科考的人,大多数都能有个名次,状元、榜眼、探花也都在这些人里。这些人可都是未来的朝廷支柱,皇帝肯定会非常重视,那作为土匪也自然不会去公然和朝廷对着干,敢动皇上的人,怕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
而作为土匪,其实他们也都是一些苦命之人,从小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识几个字,很多是被逼无奈才走上这条路。其实他们心底也是敬佩那些知识分子的,毕竟自己没机会接触那些,总归有些遗憾,所以土匪不回去伤害有知识的读书人。
三、书生赶考有保障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各省的官府也会对这些人多家关照,毕竟谁知道会不会有未来的同僚甚至是上司,所以都会给这些考生一张上京赶考证,也就是相当于通行证。这个通行证可以保证考生们一路上过各种关卡的时候畅通无阻,还享有免费入住驿站的特权。
考生们都是各省赶来的,一路上山高水长,难免会有什么变故,比如遇到山贼土匪就是很大的变故来了,但是官府也不可能给他们每人配备保镖,所以考生在出发的时候,当地官府会给他们发一面小黄旗,上面写着“奉旨进京”四个大字。
首先黄色是皇家的专用色,土匪山贼和图谋不轨的人看到之后便不会轻举妄动,其次看到那四个字也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是奉旨赶考的书生,圣上的旨意谁敢违背啊,要是抢了他们那就是抗旨,是要杀头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土匪们才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读书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条出路,只要书读的好了,不仅有高中的机会,受人们尊敬不说,连土匪也不敢动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