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因为盗了清东陵而被大家熟知,而令人疑惑的是,明十三陵是国内帝王和后妃陵墓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且珍宝要比清朝皇陵的更久远一些,要论文物价值,也远超清东陵,当时孙殿英为什么只盗了清东陵而不敢盗明十三陵呢?
我认为孙殿英之所以不敢盗挖明十三陵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是因为当时他有足够的机会
其实孙殿英盗清东陵是因为当时有契机,在1928年5月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当时孙殿英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
当时在路上,孙殿英看见清东陵富丽堂皇,起了贼心和贪念,加上当时剿匪军费有点紧张,于是孙殿英起了盗墓的想法。于是后来孙殿英声称要搞军事演习,开始了盗墓行动。
在1928年夏天,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完成了对清东陵的盗墓,一座是乾隆的陵墓,还有一座是慈禧的陵墓。
在孙殿英心目中,这慈禧和乾隆两个人生前穷奢极欲的掌权者肯定有很多稀世珍宝,当然孙殿英也成功的吃到了自己垂涎已久的这块大肥肉,完成了盗墓。
第二: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当时清东陵缺少保护,而且离孙殿英剿匪地点近,最重要的是清东陵的地理位置在深山附近。
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地理位置非常偏僻,有着“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的说法,给孙殿英提供了有足够的作案机会,这样子盗墓起来动静很小,不容易被发现。
再者清朝皇帝陵墓结构比较简单,孙殿英找了几个熟人领路,再加上用炸药就炸开了。
而明十三陵却不一样,明十三陵里面陵墓的设计非常隐秘,没有规律可查,明十三陵的墓道是不规则的,容易把人给饶迷糊了,还有明陵地宫很深,砖石结构的墓室又很坚固,并不好盗。
另一方面一方面明十三陵离北京城区太近,动静太大,容易被发现,而且孙殿英也没机会去十三陵附近,毕竟他是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的,如果孙殿英在明十三陵附近搞军事演习,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穿帮了。
第三: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不敢再去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了清东陵以后,溥仪听到自己家祖坟被盗了,扬言要杀了孙殿英,并投靠日本人盼着复辟,而满清遗老以及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对孙殿英纷纷谴责,当时其他军阀权贵们看着孙殿英的行为也愤怒异常,都要求蒋介石惩办孙殿英。
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感觉自己小命不保,于是破财免灾,拿盗墓来的珠宝各方打点贿赂各方权贵,最后保住了一条小命,盗了一次清东陵,代价就如此之大,如此这般,他肯定不敢再去动盗挖明十三陵的心思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之所以孙殿英盗了清东陵,却没去盗挖明十三陵,一方面是因为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和陵墓特点决定,更重要的是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你们说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哦!
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用孙殿英自己的话说,是为了祖宗报仇。这也是他只盗清东陵,而不盗明十三陵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不属国民党正规军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扣孙殿英军队的粮饷。
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脑海萌发:“盗墓去!”
孙殿英也因为盗墓而闻名全国,说起孙殿英人们也只会想到盗墓,但其实孙殿英在抗日战中也是有一定的功绩的。
在热河一战中,地头蛇汤玉麟带着自己的十万大军逃跑,而孙殿英则是和日本人硬碰硬,要誓死守住热河,可见孙殿英对日本人的态度也很是强硬。虽说他干过盗墓那种不齿的事,但是面对日本人他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
慈禧的定东陵,论奢华程度,连紫禁城也难以匹敌
清东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
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系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 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那么,从清东陵流出的宝物,当时都落入了何人之手?
1928年7月2日,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一夜之间连掘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将陪葬的金银珠宝等洗劫一空,装了满满20大车返回驻地。而那些稀世珍宝,后来又流落入哪些人的手里呢?
戴笠:乾隆颈项上一串朝珠中最大的两颗朱红色珠子;
宋子文:一只大“翡翠西瓜”,孙殿英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一说送宋美龄);
宋美龄:慈禧口中含的一颗夜明珠、一包珍珠,孙殿英托戴笠带给宋美龄;
蒋介石:乾隆陵中盗出的一把九龙宝剑。孙殿英托戴笠送给蒋介石(一种说法是何应钦)未遂,后在戴笠坠机事件中焚毁;
阎锡山:慈禧陵中纯金寿星佛、翡翠桃等;乾隆戴在手上几十年的玉扳指,及裕陵中盗出的象牙、乾隆珊瑚雕制文玩等;
孔祥熙:朝鞋上宝石两串、慈禧陵中一颗翡翠白菜、一包珍珠。
当然了,这里仅仅是一部分,而且列的是我们能够叫上名字的。时间都过了近百年,仍然有很多国宝尚未上交国家。
作为“摸金校尉”,孙殿英不盗明十三陵是因为“光宗耀祖”
孙殿英祖上是明朝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孙承宗,孙殿英的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被打死于狱中,孙殿英从小埋下对满清的仇恨。
孙殿英讲,孙中山先生革满清的命,冯玉祥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宫。我孙殿英本事没他们大,只好革死人的命,所以挖他的陵!
当然,这些都是他本人的说法,其实是不太靠谱的。孙殿英之所以盗清陵,而不是盗明陵,笔者认为他是有着另一番考虑。
主要确实有民族方面的考虑,盗墓本来就是大罪,如果还是盗明陵,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满清政府都没动的,结果你动了,这肯定说不过去。当然了,盗东陵也是很不道义的。
“东陵大盗”孙殿英,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孙殿英积极参与蒋介石的行动,他的部队也成为了蒋介石的先遣军。孙殿英驻兵汤阴,建造防御,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1974年,解放军攻下汤阴,活捉孙殿英。孙殿英一生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念在其抗日有功的份上,并没有难为他。后来孙殿英被解放军送去劳改,当惯了大军阀的孙殿英怎能受得了这种苦,几次想要越狱,但都没能成功。
孙殿英感觉人生没什么希望了,在牢狱中终日郁郁寡欢,在加上他多年吸食鸦片患下的病症,没几年便病死在牢狱之中,这也算是老天给孙殿英盗墓的惩罚吧!
“父断清廷之龙脉,子守汉室之皇陵”
不过,值得一提是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1931年孙天义出生于北京,是孙殿英盗墓后所生。虽然孙天义一直生活在“大盗”父亲的阴影下,但他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是专家。
孙天义特别热衷于文物保护事业,退休后留在陕西为黄帝墓守灵,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之所以盗清东陵,因为遵化一带是他管辖的范围。
他是一路被打到这里的。
他原本是张宗昌部。
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一路进击,孙殿英就在张宗昌的安排下,先在南京跟北伐军战斗。
后败退到河南。
再败退到天津。
从天津又败退到遵化一带。
在这里他投降了。
他这一生中有过无数次投降,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插曲。
阴差阳错,他来到了遵化。
被蒋介石收编,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想摸明十三陵也摸不到啊,因为十三陵在北京啊。
其次他盗窃东陵,是因为他有个民族主义的借口。
明十三陵他就没有这个借口了。
因为清东陵是清朝的,他以破坏满清风水为借口,他以报民族仇恨为理由为自己开脱。
挖十三陵,他哪有这样的借口?
他自己就说什么自己家祖孙三代都是被清人杀死的,自己这么干也是响应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的号召(这个口号是早期提及的,很快中山先生就认为不妥,改成了五族共和),他远比中山先生,近比冯玉祥逼溥仪出皇宫,俨然是民国的功臣自居。
却全然不提自己昧下了多少珠宝,全然不说自己导致多少国宝流失。
自己后来投降日本人,成为伪军。
这个时候怎么不提民族气节了?
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是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盗墓军阀,他和民国时期其他响当当的人物不一样,他之所以在现如今能有着如此之大的名气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会打仗或者拥有多么庞大的地盘,这些名气实际上都是由他的盗墓行为给他带来的。
1928年是一个意义非常特殊的年代,在这一年蒋介石彻底完成了他的北伐战争,在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张学良宣布易帜后,民国开始进入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中。
而也在蒋介石的北伐结束前夕,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影响特别深远的事件,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孙大将军。
孙殿英对乾隆、慈禧陵墓的下手在北伐军队准备打到北京前,当时投靠在蒋介石部下的杂牌军将领孙殿英被蒋介石指派到了唐山的清东陵旁边清剿起了各种土匪。
而也在这个微妙的历史时刻,孙殿英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举动,他在把土匪们统统给逼跑后,竟然接连把清东陵里慈禧太后、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三人的陵墓都给炸开了。
在他用炽裂的爆炸焰火炸开这三个珍宝无数的陵墓后,他却只洗劫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并没有对康熙的陵墓下手。
至于他没有对康熙陵墓下手的原因是很单纯的,那就是康熙陵墓里各种积水、臭水太过于影响洗劫速度了,所以他在怕夜长梦多之下,就没敢多花时间对康熙陵墓进行洗劫。
不过即便孙殿英只对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下了手,但是他所获得到的珍宝也是庞大到无法想象的,这些珍宝为他后来在众多军阀中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孙殿英没有办法盗13陵在孙殿英挖掘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后,由此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以及舆论动荡。
不过我们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这方面的舆论动荡了,接下来我们说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孙殿英选择了盗清东陵而没有选择盗明13陵的原因。
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发现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
不过在我看来,我觉得孙殿英之所以没有选择去挖明13陵,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挖明13陵。
在这个原因之下,不仅是孙殿英没有盗明13陵,其他盗墓贼们也是没有办法去盗明13陵的。
清东陵和清西陵距离北京遥远而没有保障平常在说到清朝皇陵和明朝皇陵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会忽略了一个最为至关重要的距离问题。
清朝的皇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被孙殿英盗掘而声名大振的清东陵、一个就是名气不如清东陵那般庞大的清西陵。
从距离上来说,清东陵和清西陵距离北京是比较遥远的,清东陵位于现如今的唐山市、清西陵位于现如今的保定市,二者和北京分别有着100多公里的距离。
这两座如此重要的陵园在距离北京如此遥远的情况下,如果处于盛世太平时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在乱世之中,就注定了它们必被挖掘的下场,在乱世时期,因为没有安全保障的原因,所以除了清东陵先后被孙殿英以及其他土匪盗掘之外,清西陵也受到了盗墓贼们的光顾。明13陵与北京的接近是其能安然保存的根本与清东陵和清西陵不同的是,明13陵有着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距离北京非常的近。
明13陵距离北京天安门的距离只有五十公里左右,在现如今处于北京昌平区的范围内,时刻处于北京的统辖下,正因为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导致了明13陵即便处于民国这样的乱世之中也避免了受到盗墓贼们光顾的下场。
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是民国最核心的城市、是所有北洋军阀们争夺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北洋军阀时代,根本就没有人可以以及有那个胆量在这些军阀们的卧榻之旁去盗明13陵。
正因为明13陵距离北京太近了,所以即便北伐带来了很多的混乱,也没有使得北京这座城市脱离军队的掌控,因此在种种军队的保护下,明13陵才逃脱了被盗墓贼们趁乱世而光顾的下场。
孙殿英当时之所以没有对明13陵下手,就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法下手。
当时孙殿英在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队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杂牌军军长,在蒋介石看来,去打打土匪就是他最大的归宿。
面对北京这样北伐过程中最重要的终点城市,孙殿英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打的,因此在时机上他就无法对明13陵下手。
而在其他的军队入主了北京城之后,在众多国民政府军队大佬的盯着下,孙殿英也是肯定没有那个胆子跑到距离北京城那么近的明13陵去洗劫的,除非他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要不然他是不可能敢去明13陵洗劫的。所以说这就是孙殿英没有盗明13陵的原因,虽然这里面也有着其他种种的原因,但是我觉得明13陵距离北京城太过于接近才是孙殿英不敢盗明13陵的最主要原因。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的一生很丰富,当过土匪,干过军阀,参加过国民革命军,打过小鬼子,还盗过墓。
干的这些事,名气最大的还是“盗墓”,因为被“盗”的人名气太大,一个是慈禧,一个是乾隆。
盗墓当然是有所图,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何况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呢?
有人说了,既然是求财,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呢?那里“皇帝”岂不是更多,“钱”不是也更多吗?
话说得不错,但老话说得好:盗亦有道,孙殿英不盗十三陵,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孙殿英自称是明朝重臣之后,再盗取明十三陵,岂不是左右互搏?孙殿英行走江湖,逢人便称自己是明朝重臣“孙承宗”之后,对于清朝充满了满腔的愤怒。
大家都知道,孙承宗是多尔衮杀的,而孙殿英的父亲也是被清朝政府“坑”死在了监狱。于是,后来孙殿英盗取清朝大墓时,大家都能理解,就算是图财,也能想得通。毕竟盗了“仇人”的墓,顺便挖点财宝,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明十三陵就不一样了,那是自己孙殿英祖先为官的朝代,墓里的人也都是汉族王朝的皇帝。因此,如果敢盗明十三陵,孙殿英不仅对不起自己的祖先,也会和广大的富贵名流,以及众多的汉人百姓结下仇恨,这会导致他在中国无路可走。
孙殿英敢干盗“清墓”的缺德事,但很难去盗“十三陵”。因为孙殿英脑子不傻,不仅不傻,而且很灵活,“盗十三陵”这事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大量的民众,甚至对不起一些大官,这样的事孙殿英绝对不会干。
明十三陵地理位置特殊,孙殿英根本下不了手有人说了,孙殿英就是个盗墓贼,他有什么不敢干的?
这话有道理,如果孙殿英真的碰到了财务危机,而明十三陵如果恰巧在很远的地方,还不好说。但明十三陵在哪里呢?
明十三陵离北京城只有四五十公里,这样的距离,如果孙殿英敢盗,那就是自寻死路。盗墓不可能偷偷摸摸的进行,势必要用炸药等,还没等你进到墓里面,北平的驻守部队就到了,不把你打残都不算打。
孙殿英是以奸猾出名的,这样的“愚蠢举动”又怎会去做呢?
孙殿英的实力还是不够作为一个小军阀,盗了清朝的墓,差点把脑袋丢了,如果盗了明十三陵,那一定是死定了,因为还有很多能“治”他的人。
放眼望去,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吴佩孚等大军阀,哪个是孙殿英能惹得起的?再看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旗下,何应钦、薛岳、刘峙、陈成等,孙殿英又能打过哪个?
没有绝对的实力,你如果再做了特别出格的事情,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此时的孙殿英,是一家独大,也许不太好说,但以他当时的实力,打死他都不会去盗十三陵的。
孙殿英不盗十三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盗”,因为如果那样,就和他的“所言所行”不符了;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明十三陵离北京太近,不能盗,不能引起公愤;最后,孙殿英的实力不够,不能盗明十三陵,给自己惹“掉脑袋”的事。
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
首先,十三陵不再孙殿英的势力范围之内,也就说是他人地盘上的东西孙殿英动不得。
再者,就算孙殿英当时管辖十三陵一带,他也没有胆量这么做,就算做也是偷偷摸摸,而不像盗挖清东陵一样,明目张胆,还要动用炸药。
第一点比较好解释,当时军阀林立,鱼龙混杂,今日称兄道弟,明日大炮伺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些军阀无非都想扩大自己地盘,最盼就是对方出差错,自己便有了讨伐的口实。
孙殿英不过是小小军阀中的其中一个罢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真要有人有钱有枪,他也犯不上冒着骂名去盗挖皇陵。东陵盗宝之时,孙手下人马不过才区区数千人,孙殿英不挖坟盗宝的话,这些人马估计都“养不活”。
孙殿英在军中混迹多年,什么人物没见过,什么事物没经过,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只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呈几下威风。要真敢跑到十三陵造次,孙殿英连长江都过不了,就先没命。
其实假设当时当时就算孙殿英驻守十三陵一带,他也不敢盗挖,因为十三陵埋葬的是汉人皇帝,朱元璋当年驱除蒙元之后,建立以汉人为皇帝的大明政权。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可以以响应孙先生“驱除鞑虏”为口号,可以堂而皇之的对外宣称为汉人报仇。孙殿英为此愣是对外宣称自己是明朝忠义之称孙承宗的后人,祖宗三代皆毁于满人之手,自己身为孙承宗之后,不能不报祖先之仇。孙殿英其实有些糊涂了,他对外说自己祖宗三代都被满人所杀,三代都死了,他哪来的?
挖清东陵有借口,挖十三陵找个什么借口呢?因此那些军阀再恶,也没有一个敢打十三陵的主意。其他军阀不敢,孙殿英也不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