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唐朝杨贵妃超级爱吃荔枝,而唐玄宗独宠杨贵妃,对她的要求更是全部满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必是千百年来最著名的秀恩爱了吧。

然而荔枝在遥远的南方成都或者岭南地区,杨贵妃所在的皇宫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皇宫离荔枝产地有千里之遥,那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么样保鲜的呢?

第一:竹筒保鲜运输荔枝

四川地方竹子比较多,然后把竹子变成竹筒,把带叶子的荔枝摘下来,这样摘下来的荔枝没有完全熟透,便于储存,把它放到竹筒里,然后用蜡把竹筒封住,这样氧气减少,二氧化碳使得这个荔枝熟的比较慢,因此再骑上快马来运输这个竹筒里面的荔枝,既保鲜又避免了被挤压变形。

运用这种方法,再加上快马加鞭三五日送到长安,荔枝的新鲜度和口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在木箱里放冰块

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可谓煞费苦心,他下令在木箱里放个夹层,然后在夹层里面加入冰块,这样在驿站的时候,只需要准备好冰块,荔枝到下一个驿站的时候,再换上新的冰块,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冷链,保证了荔枝的新鲜。

第三:修建专门运输荔枝的道路

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荔枝,还下令特意修建了一条从四川地区到长安的荔枝道,有了专门的运输通道,再加上快马加鞭,这些荔枝得以保证很快从南方运送到长安,讨得贵妃一笑。

不得不说,唐玄宗的宠妻方式确实让广大女同胞心生羡慕啊,不过作为君主,为了一个喜欢的妃子,这样大费周折,也引起了后世人的争议。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哦!

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籍贯山西),从小就喜欢吃川东的荔枝。到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那时还没有防腐剂之类的保鲜药品,只能在时间上做文章。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的欢心,令人骑上快马,从岭南七天七夜,以接力的方式,从千里之外运送荔枝到长安,以供杨贵妃享用。

晚唐杜牧游华清宫,写下绝句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写的就是不远千里迢迢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事。

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您好:感谢邀请

为了保持荔枝新鲜,不将荔枝摘下,而是将整棵整棵的荔枝树连根带土挖出,就像现在移植活树一样,装进特进设备里,往北方前进,过了秦岭才开始摘下,飞马送入长安。史载:“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广东新语》记载了一种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

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唐朝的杨贵妃吃不到新鲜的荔枝,荔枝生长在南方,距长安千里之外,马不停蹄,也要三天才能运到。古代没有现代的高速公路,走的都是坎坷的山路,行驶速度必然会慢许多。

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把荔枝运到长安,给杨贵妃吃呢?这可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炎炎烈日,肩负使命的壮士每个人背着一筐刚采的荔枝骑到马背上,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赶往长安。为了吃一口新鲜的荔枝,古人是多么的艰辛。尽管如此,但是以马的奔跑速度不可能像电视中的日程800里,一天跑600里马都会累死了,途中还要不停的换马换人。荔枝采集下来,第二天表皮就会变黑,水分蒸发就不太新鲜了。无论如何,以古代的运输方式和各种保鲜手段都使上,杨贵妃也不可能吃到保鲜的荔枝。电视中看到的杨贵妃吃到从树上采集新鲜的荔枝,还带有露珠,那是夸张的艺术。

杨贵妃要想吃新鲜的荔枝,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亲自去南方,杨贵妃有没有到过南方呢?

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一瞬间就到了,不用保鲜啰!

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皇宫是怎样保鲜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令人以快马接力的方式,从岭南送至长安。2000多公里,走到长安荔枝鲜味还没变,荔枝本身也没那么快变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