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近几年,清宫剧比较大热,大家都喜欢看,也能看到清宫剧里面一个场景,后宫佳丽三千啊,皇帝自然是得雨露均沾的。因为繁衍子孙,为皇家开枝散叶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这么多妃子怎么管理呢,为了便于管理,也是采用了翻牌子的方式。在皇上翻了那个人的牌子之后,那么那个人就会有专门的下人带去洗浴,然后沐浴以后脂粉打扮,然后洗完之后也不穿衣服,然后小太监要用被子包裹着,然后抬到皇帝所在的寝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分析下:
第一:省时间方便
要知道,古代妃子侍寝不能留宿,也就是不能和皇帝呆一整晚上,而且清朝侍寝制度比较完备,有一套程序,妃子到了皇上的寝宫床上以后,皇上的脚是露在外面的,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爪”这头匍匐钻进大被,然后“与帝交焉”。此时,敬事房前期任务就完成了,他们就去门口等着,因为清朝妃子侍寝是限时的,一般接近三个时辰以后,太监就会喊“到时间了”,接连喊三次,如果皇帝不予理睬的话,太监可以直接进去把妃子抬走,妃子下床的时候是不能转背而行、拿脊梁骨对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后挪步,这叫“却行”。只能这样倒爬下床。太监再次用披风裹着她,背到门外。
这是祖宗规矩,为了防止皇帝纵欲,所以时间有限啊,妃子肯定要先沐浴更衣,然后直接侍寝,妃子沐浴以后要涂上香粉、胭脂以及各色身体护肤品,让皇帝龙颜大悦,如果沐浴以后穿上平时的旗装,一是沐浴以后涂得脂粉会被蹭掉,二是到了皇帝寝宫再脱衣服,古代衣服一层连着一层,脱起来也麻烦,总不能让皇帝等着妃子脱衣服吧,太浪费时间,皇帝本来忙着国事已经够忙了,在侍寝这件事上,妃子直接裹着被子,要省时省力。
第二:为了皇帝安全考虑
这点是大家都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说过清宫妃子侍寝时候不穿衣服,用被子包裹着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考虑,历朝历代刺杀皇帝的案件不计其数,而且清朝入关以后,取代明朝,清朝初期很多反清复明的,也有因为文字狱被牵连的后人们,谁也不能保证每位妃子的背景,雍正时期的吕四娘不就是因为文字狱刺杀雍正吗,还有很多皇帝错杀的忠臣的后代,这些人对皇帝肯定恨之入骨,如果妃子穿着衣服侍寝,万一把匕首和凶器藏在衣服里,就很可能危害皇帝安全,妃子必须光着身子侍寝,用棉被裹着,这样匕首或者凶器暗器就没有藏身之地。这也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考虑。
以上是我对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的看法,大家看后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大清皇帝的性事是有敬事房帮忙管着的,皇帝的妃子想要得到皇帝的宠幸,是要经过敬事房的安排。
皇帝忙完了一天工作,用过晚膳后,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就会端上一个银盘,盘子里是皇帝的餐后甜点——写着各位妃子名字的绿头牌子。
如果皇帝感觉今天工作有点累,没啥“性”趣,就挥挥手说“退下”,那今晚妃子们都只能早早歇息了,如果皇帝“性”致很高,就会看看银盘中妃子的牌子,这时候总管太监受了哪位妃子的好处,就会用言语来引导皇帝注意,比如说那位妃子又学了什么啦,皇帝好久没去那位妃子那去了,当然总管太监说话比较隐晦,都是装作闲聊来说。
决定权自然是在皇帝手上,皇帝想要找哪位妃子过夜生活,就会把写有那个妃子的牌子翻过来,总管太监就端着盘子倒退出房间,然后把那个牌子交给等在门外的小太监,这个太监有个专业名词,叫驮妃太监。
驮妃太监接过牌子后,就会去那位妃子那里,通知被选中的妃子做准备,妃子就会香汤沐浴,洗白白后在宫里等着,这时候妃子不能穿一件衣服,连亵衣亵裤都不能穿,全身赤条条的由太监用棉被裹好,扛到皇帝的寝宫,这时候皇帝已经躺在被窝里等着,太监撤去裹在妃子身上的被子,妃子就由皇帝龙脚这头爬进被窝,“与帝交焉”。
而敬事房总管太监会在寝宫外守着,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防止皇帝太过兴奋,中马上风死亡,二是防止皇帝纵欲过度。到了一定时间,总管太监就会在门外高喊:“时间到了”。如果皇帝“性”致很高,就会装聋作哑,继续干活,总管太监过一会儿再喊一次,喊第三次的时候,皇帝也只能停下一切工作,招呼太监进房。
然后驮妃太监进房再次用被子裹好妃子,背到门口等着,总管太监会进去问皇帝:“留还是不留?”皇帝如果说留,总管太监就拿着一个小本子,记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至于妃子能不能怀上龙子,母凭子贵什么的就看运气了,如果皇帝说不留,那妃子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总管太监就会出来,在妃子腰股之间找准穴位揉一揉,龙精就会流出。
大清皇帝的妃子要脱光光的包在被子送到皇帝寝宫,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东西刺杀皇帝,这缘于明朝的嘉靖皇帝被刺杀的教训。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个很强势的人,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嗣,由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扶上了皇位,登上帝位没多久,就和朝臣们因为要认谁为皇考发生了矛盾,争执长达三年半,最终以嘉靖皇帝打杀、流放了一大批朝臣,赢得胜利告终,从毫无根基的藩王成了没有官员敢非议意见的皇帝。
嘉靖皇帝在位长达四十五年,在后期迷上修仙,迷信丹药方术,派人四处采集灵药,为了满足自己修道,还数次从民间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在经期时不让她们进食,只能喝露水。
为了延年益寿,嘉靖皇帝命宫女们在清晨都要去采集露水,致使很多宫女病倒,最主要的还是嘉靖这个人刻薄阴狠,除了他自己和他的父母,嘉靖没爱过任何人,在朝廷杀大臣和言官,在后宫中也是动不动就鞭打宫女,被他肆意残杀而死的宫人就有两百多人,那些活着宫女被逼的没办法,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一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晚上,嘉靖皇帝来到曹端妃的房间过夜,曹端妃的宫女有一个叫杨金英的,联合了十几位宫女,弄了一个细料仪仗花绳,搓成一个绳套摸入房间,偷偷套上嘉靖的脖子,然后用手拉扯,嘉靖帝拼命挣扎,宫女们见状又打了个结,就是这个结救了嘉靖帝的命,两个死结套在一起,看着越拉越紧,就是弄不死嘉靖,其中一个宫女害怕了,认为嘉靖是“真龙天子”,所以她们杀不死,于是跑到皇后的宫中告诉了皇后,皇后就带着人救驾,嘉靖帝是有惊无险,被吓昏了,皇后趁机把情敌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与十几个宫女一起处死。
这件发生在明朝的“壬寅宫变”给后来的大清皇帝提了醒,杀人不一定要刀,绳子也能要人命,为了防止被暗杀,所以命令来侍寝的妃子要不着寸缕,一丝不挂的让太监用被子裹着背到寝宫来。
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在清朝有个特殊的机构叫敬事房,是专门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其任务是专司安排、记录皇帝和后妃们夜晚一起啪啪的机构,敬事房太监都得记下皇帝与妃子行房的年月日,以备日后生养子女时核对查验,万一怀孕时间与记录的日期对不上,那这个妃子就死定了,可以判定她给皇帝戴绿帽子了。
敬事房的太监也是后妃们最喜欢巴结的对象,只有把他们巴结好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皇帝的宠幸。 每天在皇帝用过晚膳后,敬事房的管事太监就托着一个盘,跪着呈到皇帝面前,盘中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每块牌子上面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名字,皇帝翻牌子后,敬事房的太监赶紧通知被选中的妃子做好准备。
在清朝后宫佳丽三千,能获得绿牌子的就那么几十个,而且三六九等分得特别清楚,等级观念极强,皇后和妃子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她们所拥有的权利也是不同的,只有皇后可以整晚和皇帝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不用去皇帝的寝宫,皇上可以直接去皇后的寝宫,皇后是母仪天下的代表,也不用脱光衣服由太监抬,是有人格尊严的,因此妃子所得到的待遇自然就没法和皇后相比了。 能被皇上翻牌侍寝对于妃子来说是十分荣幸的,她们晚上最想见到的人就是敬事房的太监,她们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久违消息,立马屁颠屁颠的去香汤沐浴,再由教育嬷嬷检查之后,裸身裹进被子里,由敬事房身强力壮的太监送进皇帝的寝宫,此时皇帝已躺在被子里,脚露在外边,侍寝的妃子从暴露在外的龙脚这头匍匐钻进被子里,皇帝正在办事的时候外面还有专门的司辰太监,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在门外喊一声“时间到了”,如果皇帝还没尽兴,还要继续喊,当太监喊到第三次时,皇帝想在赖床也不行了,这才招呼太监进房把妃子抬走,因为妃子没有资格整晚侍寝皇帝,必须哪里来还得回到哪里去。 妃子侍寝本来是件相当隆重的事情,为何不盛装打扮去见皇上呢?其实并非是妃子们不愿意打扮,而是在清朝宫中侍寝已经有一套标准的流程,这些妃子赤身裹在被子里送到寝宫是有多方考虑的。
首先,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的身体是龙体,皇帝的身体最为重要,白天为朝政忙得焦头烂额,本来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睡觉,再加上妃子的衣服繁多,穿脱需要两三个丫鬟才能搞定,很费劲,所以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为了抓紧时间办好事,来了就上,上完就走,跟母猪配种一样,只是为了满足身体需求罢了。
其次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考虑,要防止防止带凶器、毒药等等有害物质,这样等于是过安检,明朝就曾发生过宫女刺杀皇帝的先例,因此为了皇帝的绝对安全,不得不小心行事,妃子可以近距离接触皇帝,而且还同床共枕,皇帝跟妃子办事不方便第三者在场,万一哪个妃子起了杀心,衣服里很容易藏匕首,因此就由太监们负责安检,就必须脱光衣服抬进来。当妃子一丝不挂的出现在皇帝面前,就意味着卸下了妃子所有的伪装和自尊,这也是对于皇权的一种象征,无论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只有妃子生下皇子,这才是上位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妃子在整个过程中就像物品一样被送到皇帝身边,想一想这也是妃子们一种莫名的悲哀。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清朝后宫侍寝制度是这样的:皇上用罢晚膳,敬事房的太监会呈上一个银盘,里面扣放着一些绿牌,每个绿牌对应写着一个妃子的名字。皇上如果有“性致”,就会翻过其中的一个绿牌,对应的妃子就会今晚陪皇上。
如果皇上没有“性致”则挥挥手说句“一边去”,说明不需要妃子来陪。这个过程叫“翻牌”,官方称谓“膳牌”。“膳”晚膳的意思,孔子曰:食、色、性也!这话没毛病。
翻牌只是第一步,这和“抓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一来,每个妃子都有机会接近皇上,避免了皇上专宠某个妃子,有点“雨露均沾”的意思。
接下来太监把绿牌交给皇后过目,皇后认为这个妃子各方面没什么问题,说句“准许”,这个妃子才能有陪睡权。这样做无疑是突出皇后的权威。
想想也有道理,皇后统领后宫,皇上和妃子们有关的事都由她一手负责。需要说明一点,皇后和皇贵妃不用“抓阄”,随时都可以陪皇上过夜。
被翻牌的妃子,在接到太监传达准备侍寝口谕后,沐浴、化妆,洗白白等着,然后由太监用棉被、把赤条条的妃子裹起来扛到皇上的龙床前,撤去棉被,妃子从皇上的脚头爬进被窝。
太监做完这些退守在门外,大约一个时辰后,太监喊道:“皇上保重龙体,时候不早了,也该休息了”。
皇上听到后一般说:“行了,进来吧”。太监就会拿着被子进入房间,裹起刚和皇上“云雨”后的妃子,准备扛回妃子居住的宫里。
临走时,太监会问皇上:“留还是不留”?皇上说“留”,太监把妃子扛回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如果皇上说“不留”。把妃子扛回宫后,倒提妃子双腿把“龙精”控出来。“不留”意思就是说要避孕。“留”则相反。
皇上的“性事”还是比较繁杂的,一板三眼哪个程序都不能少,太监并不是在旁“吃冰淇淋”,他们还有记录日期,查看妃子月事的任务。以便以后生下龙子备案。
不过整个过程要属太监最悲催,看着“春宫画面”干着急。
其实这个过程,在反应清宫题材的电视剧中并不鲜见,那么,清代妃子为何要脱光被扛进皇上寝宫呢?这个问题是清代吸取了前朝——明朝的经验,脱光光是为了防止妃子们刺杀皇上暗藏凶器。
原来明朝嘉靖年间(1542年),曾发生了一件宫女谋杀嘉靖皇帝的恶性事件。以杨金英为首的十数名宫女,乘嘉靖熟睡时,用“丝巾”预谋勒死嘉靖。由于害怕紧张,杨金英没有把勒嘉靖的丝巾打成死结。
等十几个宫女逃跑后,嘉靖慢慢又缓过气来了。接下来嘉靖下旨处死了这些宫女。
其实也不能全怪宫女们手黑,嘉靖是个迷信皇帝,整日炼丹想长生不老,不知道哪个大仙告诉他,说,“处女经血做药引子效果很好。”嘉靖信以为真,于是从民间选了一批美丽的女子做宫女。
嘉靖想得到干净的处女血,于是让这些女子只喝晨露,不许吃五谷杂粮。许多女子被活活饿死。
李金英为了活命,铤而走险组织了这次暗杀行动。虽然没成功,却给后来的清朝提了醒。于是清朝开始实行“用棉被裹妃子扛进宫”的制度。
结语: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前世之事,后世之师”,于是清朝皇帝想出了这个办法。我觉得这个制度是从雍正皇帝以后实行的,不然吕四娘为报仇侍寝手刃雍正的事件不成立。你觉得呢?文/秉烛读春秋
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夜幕降临,皇宫内一片寂静,两个太监把一个赤身裸体的女子裹在红棉被里,抗在肩膀上,送进皇帝的寝宫。且不论这种镜头是否该在电影中出现,单就将嫔妃赤身负入寝宫这一点来说,是完全符合清宫内制的。
对这一所谓“召幸”的内制,文献中说:“嫔妃召幸,遣內侍叩宫门,直趋卧榻,用红棉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稠;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按照清宫规矩,凡是嫔妃或者其他女子,在侍寝之前,必须要先脱得赤条条,然后用兰汤洗净全身,等待太监将其一丝不挂的裹入被中,送到皇帝寝室。从皇帝已敞开的被脚处爬入,完事后再原路退出被背走。
至于由谁来侍寝,清宫也是有一套程序的,通常由敬事房负责。皇帝吃完晚饭后,太监会端着一堆绿牌子来让皇帝挑选。不翻则表示皇帝今晚没有兴趣,如果哪个牌子被翻过来,太监则会及时通知该嫔妃准备侍寝。
皇帝在与嫔妃同床时,敬事房太监则站在门外听候差遣。要对当然的召幸进行记录,还要负责督促皇帝不要超时,避免有损龙体。召幸的过程大概就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清朝皇帝召幸嫔妃都得将她们赤体背入呢?
从历史文献来看,大概有两种说法。一说这种制度起始于明代,是清沿用明朝旧制;一说起源于清雍正之后,传说雍正被人刺死,为防备嫔妃行刺,才立下这条规矩。
第一种说法来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嘉靖为了长生不老,用处女的女红配置所谓的“长生药”。三年内有近五百宫女被害死,嘉靖的行为激起了一些嫔妃和宫女的愤怒。于是爆发了“宫女弑君案”。
宫女杨金英纠集了十余名宫女,趁嘉靖熟睡之际,欲用绳子将其勒死,可惜因绳扣打死而未能得逞。就在嘉靖奄奄一息之时,宫女张金莲因害怕而向皇后告密。最终,嘉靖逃脱一死,而参与宫变的宫女被凌迟处死。
嘉靖从此整日担惊害怕,只好搬往西宫,后宫加强了对嫔妃宫女的戒备。有鉴于此,清朝为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嫔妃宫女侍寝必须裸体。
另一种说法源自于吕留良孙女刺杀雍正一事。吕留良因对清朝不满而拒绝做官,在家潜心修书,有意宣传民族意识。到了雍正年间,有人告发已逝的吕留良“猖狂悖乱”,随后他被开棺戮尸,家族也遭牵连。
传说吕留良孙女剑法高超,为给吕家报仇,潜入宫中将雍正刺死。后人还传说,雍正的头颅被割去,入棺时是个金头。吕留良案完全是历史事实,但其孙女行刺一事仅见于野史记载,因此不足为信。
不过,清代皇帝召幸嫔妃,嫔妃裸体侍奉,多数人认为是雍正朝以后的事。但又不一定与雍正的死有关系,很可能是清室吸取了明宫的教训,同时又考虑到当时政局的复杂,于是便开始对嫔妃宫女采取防范措施。
以上两种说法均无确切的依据,故而都不能成为定论。不过,明清两代帝王在行幸时实行上述做法,完全是出于维护帝王的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还具有防止皇帝荒淫房事的良好效果。
总之,从史料上看,明清以前的皇帝与嫔妃交媾是没有这些规定的,更没有清朝的“赤体背入”的限制。清代的这些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皇帝的人身安全及召幸方便。
为何清宫妃子侍寝时都要用被子包裹着?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使清代的侍寝制度可以充分借鉴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清代的侍寝制度是由皇帝牌牌子决定当晚侍寝的妃子,然后由太监们把侍寝的妃子裹在被子里抬进皇帝的寝宫。事实上这种侍寝方式在历朝历代中都是较为独特的,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三:其一避免某位妃子专宠;其二避免皇帝沉迷女色;其三保证皇帝安全。而这三点中又尤以最后一点最为关键。
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要宠幸某位妃子直接召她侍寝即可,然而在清代这是不行的:每个妃子都有一块对应的绿头牌,牌面上写着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会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待皇帝晚膳用完之后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被皇帝翻到牌子的妃子背扛到皇帝的寝宫。由于绿头牌都是背面呈现在皇帝眼前,事先皇帝并不知道每块牌子对应的是哪个妃子,所以理论上每个妃子得到皇帝宠幸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谓之“雨露均沾”。这样一来向唐玄宗宠幸杨贵妃那种三千宠爱集一身的事是难以再发生了,这就避免了某位妃子因专宠而骄横跋扈。不过这只是就理论上而言,实际上如果皇帝铁了心就要翻某位妃子的牌子,也不是不能暗箱操作,太监也不会那么不识趣。
自古以来因沉迷女色而荒废政务的帝王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为纵情声色而滥用各种补药、丹药,结果沉迷于女色而无法自拔,日子久了身体被掏空以致英年早逝者也不乏其人。因此清代的侍寝制度明确规定:妃子从被抬入皇帝寝宫起不得待超过一个时辰以上的时间,只要时辰一到就会有太监在屋外提醒皇帝,在取得皇帝同意后太监们就进去将妃子裹起来抬走。如果皇帝沉迷女色而不愿让太监们把妃子抬走,那就会惊动皇后、太后了。在皇帝和妃子行夫妻之事的全过程中太监会一直在屋外做好记录,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万一将来妃子怀孕一定是皇帝的龙种。相比妃子而言:皇后是例外——她是整个清宫之中唯一可以与皇帝睡整夜的女人,同时她也不是被太监抬进皇帝寝宫的。如果皇帝要召幸皇后,那么不必走翻牌子那套程序,直接召皇后前来寝宫即可。
至于最关键确保皇帝人身安全这点在此之前是有过先例的: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沉迷于声色犬马和修仙炼丹。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中的修仙炼丹之术,而他炼制所谓长生不老仙丹的原料中有一样是女性初潮时的经血。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而在强制取血过程中不少人还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即使不死也很容易落下病根。除了炼丹之外嘉靖皇帝还听说服用甘露有延年宜寿之说,于是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而嘉靖皇帝又是个性格十分暴躁偏执的人,鞭打宫女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1月)十月二十一日以杨金英为首的十余个宫女拿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搓成一个绳子套试图把嘉靖皇帝勒死,尽管最终没能杀死嘉靖皇帝,但也是当时的宫中一时间大为震惊。清代的侍寝制度也许是吸取了这一经验教训,所以明确规定:妃子侍寝前必须全身脱光接受检查以免夹带凶器,从而造成对皇帝人身安全的威胁。
清代的这套侍寝制度完全将妃子工具化,其实不仅妃子们对此不满,皇帝也有所不满。同治皇帝就放着后宫嫔妃不宠幸,而喜欢去民间寻花问柳,甚至有的野史小说更是声称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由此可见再怎么精心设计的制度也保护不了一心作死的人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