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蒙古国位于亚洲的中东部,被俄罗斯和中国紧密包围,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大约生活着320万人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蒙古国不仅草原辽阔,而且矿产丰富,现已探明巨大储量的就包括铁、铜、煤、黄金和稀土等80多种。不过,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却着实令人堪忧,除了单一的资源出口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外债更是高达300多亿美元,储备却不足50亿美元。
历史上,蒙古国与中国的关系已经不能用“源远流长”来形容,因为它原本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为了与“内蒙古”区分而被称为“外蒙古”。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这片土地始终都在我国的版图之内。
问题来了,如今的蒙古国,曾经的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分离并且独立的?接下来,文史不假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为您讲述这段历史。
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算起,到1279年“崖山战役”后南宋灭亡。在这70多年的时间里,蒙古人以豪横的性格和彪悍的武力南征北战,先后消灭了西夏、西辽、大金和南宋等政权,先后征服了高丽、大理和吐蕃,甚至还有东欧和西亚的诸国。一个字:牛!
由于成吉思汗所向披靡,征服了太多太多的领土,以至于根本就无暇管理。于是,他将自己的蒙古汗国分封为“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对应原配妻子所生的四个儿子木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蒙古人虽然打仗一流,但治理国家的能力却是一塌糊涂,根出一脉的“四大汗国”很快便分道扬镳,甚至还相互大打出手。窝阔台去世后,大汗之位落在了他的长子贵由手中,但政局却越发的混乱。
1248年春,贵由汗在西征期间突然过世,海迷失后开始临朝称制。不过,拖雷的长子蒙哥却在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虎视眈眈,成功夺取了大汗位。
作为蒙古汗国的第四代大汗,蒙哥汗继承了先人的意志,继续“进攻、进攻、再进攻”,好像蒙古人除了开疆扩土就再也找不到奋斗的方向。1259年,他在进攻南宋的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去世,汗位到了四弟忽必烈的手中。
1271年12月18日,第五代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从此建立起元朝。消灭南宋以后,他又先后派兵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等地,但往往都是劳民伤财收获甚微。
到了元朝末期时,由于蒙古上层长期推行腐朽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终于导致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激烈反抗。其中,尤其以富饶的江南地区最甚,而朱元璋也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和韩林儿后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未放松对蒙古人的讨伐,通过八次北伐将他们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通过五次北伐彻底将蒙古人赶出南中国的范围,重新回到北中国地区从事游牧业。
蒙古人虽然损失惨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剩余的鞑靼和瓦剌两部依然继续与明朝为敌。1449年,眼高手低的明英宗朱祁镇执意跟随太监王振攻击瓦剌,结果导致数十万明军精锐尽丧失,自己也被生擒活捉,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开始由盛转衰,再加上期间的朱皇帝们一个不如一个,直接导致了关外的女真族崛起。像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和明光宗朱常洛,哪个也不是合格的君主。
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后金的女真族终于取代蒙古族成为明朝最强劲的对手。到了皇太极时期,他不仅将旧的族名改为“满族”,而且还确立了“大清”的国号。为了增加胜算,满族和蒙古族开始结盟共同进退,不断袭扰明朝的北境。
关外有满蒙联军,关内有流民起义,朝堂有东林党党争,宫中有阉党篡权,明朝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多尔衮在1644年成功入关后,满族终于掌握了中原政权并且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而作为盟军的蒙古人也水涨船高。
不过,满清前期的“蒙古人”只是部分蒙古族人,仅包含了漠南蒙古一带。除此之外,当时的外蒙古和西蒙古并没有真正归顺入疆,更多只是一种名义上的臣服罢了。
本文提到的“外蒙古”,也被称为漠北蒙古,主要分为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这三大部落。由于此地远离中原政权,而且还紧邻着俄国,自然在对方的拉拢和挑唆下存在分离之心。
西蒙古同样也远离中原政权,同样是满清的不稳定因素。加之,准葛尔部历来就野心勃勃,噶尔丹一直都希望实现蒙古各部统一以便恢复往日大蒙古汗国的荣光。因此,他多次挑衅和犯边,终于遭到了满清政权的重兵清剿。
1690年,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决定御驾亲征,随军的有皇兄和硕亲王福全、皇长子胤褆、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重臣索额图、纳兰明珠和佟国维等人。由此不难看出,他当时消灭噶尔丹的决心有多么坚决。
噶尔丹被击败后逃往西北,而康熙也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蒙古各部,尤其是外蒙古问题。因此,他采取了软硬兼施和分化瓦解的策略,成功促成各部进行“多伦会盟”,终于将外蒙古和西蒙古都以条约的形式纳入了大清帝国的版图。
为了杜绝俄国在背后继续使坏,康熙严格限制外蒙古进行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不过,一直到宣统时期,这里始终都处于满清帝国的有效统治之下。
1911年春,腐朽的满清政权早已经是日暮西山,多地都爆发了武装起义。为了向外国银行贷款筹措军费,刚担任邮政大臣的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并且得到了清廷同意,从而强行将已经划归民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面对这“赤裸裸的抢劫”,湖南、湖北、广东和四川等地都爆发了保路运动,引发了大面积的流血事件。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蒋翊武和孙武等人率领新军在武昌起义,随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对抗清廷。
1912年1月25日,手握实权的袁世凯公开通电支持共和,以此向满清皇室施压,以此向革命党人示好。到了2月12日,隆裕太后偕宣统皇帝被迫颁布了退位诏书,存续276年的满清帝国就此结束了。
由于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造成了革命派、保皇派和北洋派相互争夺权力的混乱。而趁着满清帝国和中华民国新旧交替之际,一直以来都贪得无厌的俄国再次跳出来兴风作浪,不断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谋求独立,甚至还将驻守在此的清军“礼送出境”。
以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僧俗封建主集团突然宣布外蒙古独立,甚至还在库伦登基成为“日光皇帝”。就这样,所谓的“大蒙古国”粉墨登场了。
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拒绝承认所谓的“大蒙古国”。不过,俄国还是执意与外蒙古签订了《俄蒙协议》,以书面形式确保了自己的特权地位。
为了不过分刺激中国,也为了不引起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对,俄国并没有明确支持外蒙古独立。在1915年6月,由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签订的《中俄蒙协约》中还这样明确规定:
中国和俄国均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但必须为中国领土之一部。
1917年“十月革命”后,沙皇的封建统治被以列宁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从此摇身一变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集中力量稳固政权,它除了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外,也暂停了对于外蒙古的扶持和拉拢。
受此影响,原本张牙舞爪的外蒙古上层势力也变得偃旗息鼓,他们深知与北洋政府为敌必定是以卵击石。不过,另一个恶邻也登场了,大家一定猜得到是日本,它从来都不干好事。
为了攫取俄国腾出来的地盘,日本竟然扶持反对苏维埃新政权的谢米诺夫成立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在他们的“梦想”中,“大蒙古国”应该包括外贝加尔地区和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甚至就连新疆和青海等地也都要包含进来。
这份疯狂的作死计划,除了迷惑愚昧无知的哲布尊丹巴外,很快就遭到了俄国、日本、英国、美国和中国的一致反对。除了外部阻力,外蒙古面临的内部阻力同样不容小觑。
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黄派”喇嘛教独揽大权,而且还勾结了外部势力,严重损害了“黑派”喇嘛教的利益。在此背景下,“黑派”开始主动与北洋政府接触,甚至希望以“取消自治”为条件换取对自己的支持。
作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徐世昌认为这是解决外蒙古问题的契机,于是同意接纳其回归并且表示既往不咎。之后,他马上设立“西北筹边使公署”并由徐树铮所部驻防,同时还成功收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
不过,由于北洋内部的派系纷争,由于徐树铮的骄横跋扈,他在1920年6月被段祺瑞召回北京并且免职。受此影响,我国前期对于外蒙古的所有努力都戛然而止,基本上算是重新归零了。
与北洋政权的碌碌无为不同,俄国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外蒙古的局势。当自己的国内局势稳定后,俄国人再次对这里出手,还委派苏赫巴托和乔巴山在库伦成立了所谓的“革命小组”整合各方势力。
1921年3月,在俄方的幕后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恰克图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甚至还产生了临时政府并且赶走了为数不多的北洋驻军。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病死后,外蒙古正式更名为“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库伦也更名为乌兰巴托。
对于外蒙古的一系列骚操作,中国历届政府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只是碍于苏联的压力才没有出兵收复。“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迫使希望得到苏联的外交支持和军事援助,故而更加降低了讨还领土的调门。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直接与外蒙古地区接壤,自然也引起了苏联的警觉。为此,他们竟然无视国民政府的强烈抗议,坚持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军事互助协议,甚至派出军队进行驻扎。
面对希特勒在欧洲的强势崛起,面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苏联的斯大林也已经焦头烂额。为了减轻东线压力,他迫切需要国民政府有效牵制日本的攻势,故而在1937年8月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暂停了外蒙古的分裂进程。
日本虽然占据了中国东北,但内部的“北进派”和“南进派”依然存在明显分歧。前者主张向北进犯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然后一路向西攻击与欧洲战场的纳粹德国会师;后者则主张向南攻占中国全境并且入侵东南亚诸国和太平洋地区,大幅压缩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
面对德国的频频施压,日本高层也倾向于向北攻击苏联造成其“两线作战”的窘境。为此,“北进派”开始跃跃欲试,关东军更是在满蒙边境不断制造摩擦,以试探苏联的底线和实力。
1939年5月11日,在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境内的诺门坎一带终于爆发了“诺门坎战役”。在三个多月的交火后,日军率先服软妥协并且主动后撤,从而结束了这场局部的战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直接加入了二战的战团。为了促成苏联尽快对日出兵,罗斯福政府逐渐转变了在外蒙古的态度。到了1944年,随着二战的形势明朗化,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开始进行全球利益的重新分配,在《雅尔塔协定》中这样秘密表示:
同意外蒙古地区维持现状。
几个月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转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纲要的说明”,第一次告知了密约的内容。试想一下,几个国家竟然背着当事国达成了事关领土的重大协定,与之前的“慕尼黑协定”同出一辙,完全是赤裸裸的强权政治。
蒋某人得知此事,气得连声大骂“娘希匹”,但又能怎样呢?准备日后发动内战的他,自然离不开美国人的“军援”,离不开苏联人的“沉默”。
1945年6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偕外交部次长胡士泽、钱昌照和特派员蒋经国等人出访苏联。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相关的附件。关于外蒙古问题,条约中是这样规定的:
兹外蒙古一再表示独立之愿望,中国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本政府当承认其独立。
到了1945年10月,外蒙古迎来了全民公投,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去“监督”,竟然出现了100%的得票率要求脱离中国。无奈之下,我国只好正式承认了该地区独立,还在1946年2月13日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之初,外蒙古的经济实力远强于内蒙古,在苏联扶持下也过了一段幸福时光。可是,随着苏联解体,它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都急转直下,甚至就连最基本的水果、蔬菜和日用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相比之下,与它紧邻的内蒙古却是发展神速,大幅反超了曾经的外蒙古。就以2020年为例,蒙古国GDP906亿元人民币,而内蒙古的GDP17360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差竟然在19倍以上。
曾经,外蒙古无限辉煌过,但今时今日却没落得如此彻底。假如,假如,假如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它还会脱离中国吗?@文史不假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每一个炎黄子孙,谈起外蒙古,都会有自己的心声和表达。
要想了解外蒙古,必先了解一下北方领土的历史。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之一——元朝,足以证明,外蒙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到了十六世纪,蒙古完全归纳中国版图,正式成为当时清政府的豁区,地位相当于一个省。
但随着北方沙俄势力的崛起,一直觊觎中国北方领土的沙俄通过多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这为外蒙最终从中国分离出去,埋下了导火索。
1911年,中国爆发武昌起义后,引发了蝴蝶效应。
中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
此时,一直幻想独立的外蒙古,终于等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宣布独立。
一片废墟上,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外蒙古也蠢蠢欲动,酝酿“独立建国”。
早已觊觎外蒙领土的沙皇俄国,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无暇顾及北方边境的时候,由其驻库伦(即现在的乌兰巴托)总领事出面,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脱离中国。
1911年11月30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库伦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俄蒙军队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的蒙古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此独立未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我现在来说说,作为战略要地的外蒙古,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如果说,当年外蒙没有分裂出去,东北就会在西侧有一个安全屏障,或者可以说,中国整个北方的军事安全也会得到大大改善。
在古代,中国黄河以北的安全屏障只有一道,就是长城。
“九一八”事变,很多人怪张学良不抵抗。其实,不能全怪他。从当时国内、国际环境来说,抵抗不抵抗东北都保不住。
如果当时外蒙古没有独立,我们北方幅员辽阔,就有了第二道防线,就算不考虑北方(前苏联)之敌,东方之敌攻击过来也可以快速的向西撤出东北战略资源,将蒙古高原,白城沙漠、辽西走廊,山海关连成防御阵地,在战争初起就有较深的战略后方,方便防守反击,整个华北甚至西北都将成为战略大后方。而现在,随着外蒙独立,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直到今天,我们仍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一旦北方战事爆发,很快波及到内地,没有战略屏障,“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央一线机关撤到黄河以南,是有历史根源的。
说一句不太光彩的话,俄罗斯的衰落对我国发展有利!至少,我国北方威胁大大减少,外蒙古没有出海口,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和俄罗斯之手,天天喊着反华的蒙古没法采取实际行动,就这因为此。
美国人四处扩张,亡我之心不死,一直想在蒙古设立军事基地,但补给成问题。
如果有一天,俄罗斯再次强大起来,或是美军军事补给能力(航空能力)有大幅度提升,那么蒙古就是一个陆上“台湾”,成为了外国势力插手中国政治、经济的一把利剑。
作为炎黄子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蒙归来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首先我们得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国力实力和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一切都是空谈。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蒙古国。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被两个超级大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为乌兰巴托,约320万人,目前乌兰巴托的人口基本占了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
在历史上,蒙古被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多个民族和国家统治过,在元朝的时候曾经到达过鼎盛,国土面积非常辽阔,据说最西边都打到了巴黎。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特性,善于攻伐,但不善于经营,打下了大片国土,很快就都流失了。
1368年元朝灭亡,蒙古人退回草原,基本宣告蒙古人最辉煌的那100多年,翻篇儿了。但是他们一直存在这光复成吉思汗的伟业,不断骚扰明朝边境,从朱棣继位以后就定了一条规矩,天子守国门,有效的抵御住了蒙古人的骚扰,还通过几次追击战,消灭了蒙古主要军事力量,后期蒙古逐渐衰退,再加上东北一些部族的崛起,逐渐走向没落了。
17世纪末的时候,清朝那时候特别强大,吞并了蒙古全境,从那时候开始,蒙古就纳入了中国的范畴,但是蒙古人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草原上的王,不顺从任何人的领导,所以1911年清朝灭亡以后,蒙古趁机宣布独立,当时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可,但是蒙古人立刻抱起了苏联人的大腿,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摆脱中国人的控制。后来由于二战中我们欠了苏联很大的人情,所以在苏联人一再沟通说情的情况下,1946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承认了蒙古的独立地位。
蒙古人和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之间的恩怨纠葛,贯穿了上千年,蒙古人不论是强盛时期,还是衰退时期,骨子里都是一个骄傲的民族。在他们的时间观里,武力就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生存下去是最现实的问题。蒙古国境纬度高,水源少,生活条件艰难,在古代农业不发达的时候,生存就是最现实的问题,马斯洛理论里也提到了,生存是第一需求,吃都吃不上了,其他什么都别谈。所以他们一直眼红关内肥沃的土地,富饶的生活,这人啊,逼急了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从汉朝那时候开始,这帮人没事就开始进中原烧杀抢掠,对他们来说,屠戮和抢夺中原人,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甚至在五胡乱华时期,南北朝混乱时代持续了170年!中原人几乎都被杀光了,据史书记载,汉族人数最少的时候,不足300万人了。蒙古人好战,喜欢弱肉强食的理论,我们华夏民族也一直不乏英雄的出现,曾经的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明朝时期的李成梁、蓝玉、常遇春,都是杀得这些侵略者望风而逃,不敢再轻易踏足中国的领地。
蒙古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恩怨,让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面对再接受中国人的统治的,所以他们咬牙投靠了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个跳板。其实蒙古国这一决定,看似对我们国家损失不大,蒙古那地方,除了隔壁就是荒草地,穷乡僻壤,不属于我们,我们还省了救济他们。但是我觉得,这是非常浅显的看法。当时蒙古抱苏联大腿的时候是1921年,中华民国承认蒙古独立实在1946年,在这20多年里,苏联不断加强对蒙古的控制和扶持,到最后几乎是逼着中国统一让蒙古国割裂独立。那苏联为什么非得这么做呢?得到这么一个土包子盟友对他有什么好处?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国他对于中、苏两国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他的经济利益。蒙古全境北高南低,虽然属于高原地区,但是整体地势还算平缓,特别适合陆军集团推进,特别是当时苏联最厉害的坦克兵团。一旦中苏交火,那么苏联完全可以借助蒙古这块跳板,五路南下,坦克集团军的优势会无限放大,那时候我国的军力是很难抵抗这么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军的,落败的几率非常大。好在我们国家挺过那些最艰难的日子,苏联也是迫于国际舆论和美国的压力,逐渐打消了曾经冒气侵略中国的小火苗。
蒙古国人,自古对华夏民族就没什么好感,古代在他们眼中,华夏民族就是待宰的羔羊,就是她们秋收以后待收的庄稼。给他打疼了以后,他就开始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伺机骚扰你,所以我们中国人去蒙古国,一般收到的待遇都比较差,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就应该是肥羊吧!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外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已经是历史。由于长期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对我们中国不但没有认同感,而且还很不满。中国游客在外蒙境内,时常会遇到不友好的事情,甚者在外蒙的一些劳务人员,还受到了不公乃至欺凌的待遇。
此次疫情,外蒙送给我们3万只羊,表达了他们的友好,但这只是政府方面的。中蒙离真正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回归,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回顾中国近代史,很多中国人直到今天对外蒙古心情仍然是很纠结的,积贫积弱的晚清不断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造成中国北方领土大面积流失,这是切肤之痛。
从法律上讲,蒙古是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是联合国成员之一,有任何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我说的纠结心理是老百姓的想法。而且是切实存在的,无法回避。
历史的纠结- 1913年9月沙俄和袁世凯签署了《中俄声明文件》虽然承认了中国对蒙古的宗主权,但是中国也承认了外蒙古的自治权,实质上外蒙古已经置于沙俄控制之下,即使后来有所反复,但大势难改。
1936年中华民国地图
- 1946年1月5日,国民党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最终和斯大林做了交易,承认外蒙古独立,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法律上承认外蒙古独立,蒋介石视此事为他的罪过。
- 毛主席在1949年1月与米高扬谈判时,说到外蒙古能否回归的问题,米高扬电告斯大林,斯大林强硬表示,蒙古统一也只能由外蒙古统一内蒙古,此事只能作罢。
- 斯大林逝世后,毛主席同赫鲁晓夫谈了同样的问题,周恩来向赫鲁晓夫提出如果蒙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您会怎么想。赫鲁晓夫一脸惊讶,坐在那儿一语不发,最后只能说这是中国和蒙古的问题,苏联是第三方不参与。蒙古问题一直是毛主席的一个心结。
- 冷战后蒙古提出了“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和美日等西方国家来往密切,制衡意味明显。
- 蒙古国2003年派出军事人员参与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2012年更是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国”,域外势力也乐见其成。
美国和蒙古军事演习
- 2011年以后,蒙古出台相关限制外资投资的法律,确实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1、说到蒙古,其实我们心情很复杂,各个过去的朝代中,蒙古人打下来坐了天下的元朝是当时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也是版图最大的,蒙古铁骑踏遍了欧亚大陆,横扫千军如卷席,当时是真的不可一世的;
2、到了现代,其实俄罗斯人继承了很多蒙古人的衣钵、延续了蒙古人对领土疯狂扩张的贪婪,包括二战以后,前苏联把外蒙古列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把本属我们的领土分裂了出去,硬生生把一个单一民族的蒙古分化成了外蒙、内蒙,外蒙其实原先就是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内蒙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
3、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自己都有些自顾不暇了,整个经济状况一直都没有很大的改观,原先的那些加盟共和国都分崩离析了,本不是加盟共和国的外蒙古,就更管不上了,蒙古的经济状况就更是糟糕得不可思议了;
4、现在中蒙边界,我们这边是万家灯火、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外蒙那边却是冷火秋烟、凋零花谢的,外蒙是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没有大的航运线路,没有什么好的工业基础,也没有什么矿产、石油资源,基本上就是靠农业、畜牧业维持生计的,一直以来,都想向祖国靠拢甚至回归祖国,但是,基于中俄关系和中俄友好条约的存在,很多时候,其实这不过是蒙方的一厢情愿而已;
4、这次祖国疫情严重的时候,蒙古领导人不顾感染的风险,最早到北京访问,还在自身条件并不很好的情况下,给我们捐赠了三万只羊,似乎是一举赢得了我们很多的好感,也为今后中蒙贸易打通了关口;蒙古这份礼物,恰逢中国抗疫战争最关键的时刻,真的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记住这份情谊。中国向来都是重情重义的,蒙古疫情发生后,中国向蒙古国援助了一批急需的防疫物资,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5016个、医用防护口罩5万个、医用外科口罩5万个、医用防护服1000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