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历史上,许海峰有哪些故事?

在1895年,清政府突然收到了由法国使馆转交的希腊国家奥委会邀请函,希望中国可以参加在第二年举办的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只不过,当时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正为甲午战败后的一地鸡毛而烦心,自然不会留意这种“毫无意义”的运动会。

为了促成这个东方大国参赛,作为现代奥利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和第一届奥林匹克委员会秘书长,顾拜旦还专程致信李鸿章。不过,当时的李中堂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无暇顾及此事,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1931年底,著名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受邀参加第二年举办的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作为当时全国短跑纪录的保持者,他虽然是东北人但却明确拒绝作为“满洲国”选手参赛,坚持要代表南京政府去参加这届奥运会。

不过,由于国民政府正忙于“剿匪”,完全没有精力和财力去从事体育运动。于是,他只能通过“全国体育协进会”出面筹款,在少帅张学良私人资助8000银元后才得以成行赴美参赛。

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只有刘长春这一名运动员,手持国旗大踏步地走进了赛场。可惜,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和保障,他临场表现失常以至于完全没有发挥出水准,在预赛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了。

随着新中国成立,体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到了1984年7月29日,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以566环的总成绩获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从而为国家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接下来,文史不假秉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您讲述奥运冠军许海峰的历史故事。同时声明,本文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于福建省漳州,祖籍位于安徽省全椒,原名许建军。他是第一个获得奥运冠军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和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初中之前,许海峰一直都在福建省龙海县读书,直到1972年才跟随父母回到安徽老家定居。由于爷爷是老革命,由于父亲是军人,加之那段特殊时期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立志长大后参军报国。

为了“提前进入角色”,许海峰很早开始便通过弹弓来训练自己的射击技术,甚至还带着弟弟妹妹外出“打猎”,目标无非就是周边的麻雀、蝴蝶或者野鸡、野兔。因为沉迷于此,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直到被父亲收拾一顿后才有所收敛。

1974年,许海峰终于从高中毕业,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军却被拒绝,原因是年龄差了8个月。无奈之下,他只得前往沈巷区螺百公社插队成为了知青,经过刻苦自学和组织培训后还成为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插队期间,许海峰除了繁重的农活以外,还得负责全村的卫生保健和机电维修。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利用省吃俭用的40元钱购买了一把气枪,通过各种办法来苦练射击技术。

1979年,全国出现了知青返城的大潮,许海峰再次错失了参军入伍的机会,被分配到安徽省新桥供销社去销售化肥。听闻全省进行射击比赛,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并且打破了全省记录。

正当许海峰憧憬被安徽省射击队征调之际,年龄问题却让他错失良机,心情变得极度郁闷。之后,有些愧疚的教练员为他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改练“手枪慢射”。

1982年8月,许海峰在经过三年的沉淀后再次出发,报名参加了安徽第五届省运会的“自选手枪慢射”和“气手枪”这两个项目。结果,他在感觉不太好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370环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全省的记录。

更值得一提的是,许海峰当时使用的只是一把内蒙古产的劣质手枪,而其余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所使用的也多为德国进口的专业手枪。就是这样显而易见的差距,依然无法阻止他闪耀全场和轰动全国。

成绩公布后,许海峰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进入安徽省射击队了,可现实却又一次让他失望。还是由于年龄问题,他只得回到供销社去继续卖化肥,但厄运显然还没有结束。

某天值班期间,许海峰发现有人偷化肥便上前制止,双方在拉扯过程中撕破了袋子,溅出来的颗粒竟然进入了眼睛。由于其中富含很多的刺激性物质,比如硝铵、钾磷等都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他在紧急冲洗后只能住院接受治疗。

在许海峰住院期间,从省射击队发来的借调函终于让他露出了笑容。只不过,由于化肥的刺激性和有毒性对眼睛造成的伤害,视力一度下降到了0.5,这对于一个射击运动员而言是致命的。

进入安徽省射击队后,许海峰终于有了专业的教练和设备,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为了减少外界环境和温度的影响,他一年四季都穿棉服进行训练,终于由“眼中有靶”做到了“心中有靶”。

1983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在江苏南京召开,许海峰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表现不俗,取得了气手枪和自选手枪慢射这两个单项的银牌。其中,手枪慢射561环的成绩也达到了国家顶级水平,终于在赛后被调入国家队参加训练。

国家射击队的这次集训,目的就是为来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做准备,因而训练强度和难度都极大。而为了争夺这仅有的两个参赛名额,每名运动员都非常的刻苦和勤奋。

当时,一号选手铁定是王义夫,他不仅成绩突出,而且还发挥稳定。在二号选手的争夺中,许海峰虽然成绩领先于其他人,但受训时间和稳定性都让人疑虑。

1984年4月,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参加了奥运会的热身赛,在手枪慢射中打出了569环的好成绩,也成为了正式比赛的种子选手。就这样,他终于取得了这张奥运入场券。

对于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国家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因为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并没有取得突出成绩,因为在1979年国际奥委会才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合法地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这届奥运会上展现出中国风采。

1984年7月28日下午,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正式开幕。当年,国际奥委会共有成员有159个,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0个,只有苏联、阿富汗、安哥拉、伊朗、利比亚、古巴 、朝鲜、波兰、越南、老挝和蒙古等国拒绝参加。

许海峰在当天晚上早早就上床休息,因为第一天比赛就有他所参加的射击项目。手枪慢射的正式比赛前,他气定神闲地擦拭了自己的枪支,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状态,与美国选手进入了白热化的争夺,二人成绩交替领先。

随着美国选手率先打完了子弹,总成绩被定格在了565环,而许海峰此时的成绩是556环。也就是说,他只有在最后一枪打出10环的满分成绩才能获胜,否则将会功亏于溃。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许海峰没有多想,也不敢多想,按捺心情后举枪瞄了靶位。接连四次都没有开枪,就连看台上的所有观众都屏住了呼吸,随着一声枪响,他终于打出了10环的成绩锁定这枚奥运金牌。

由于组委会并不看好中国夺冠,以至于此时才发现没有准备五星红旗,只得紧急从其它赛场借调,颁奖仪式被推迟了40分钟的时间。随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许海峰激动地登上了领奖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他颁奖并且这样表示:

能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我感到无比荣幸,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消息传回到国内,顿时就举国欢腾起来,“许海峰”这三个字也迅速被所有国人所牢记。受此影响,其余的中国运动员也表现突出,先后斩获了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名列奖牌榜的第4名。

回国以后,许海峰面对着无数的荣誉和赞扬,内心却非常的平静。而且,他还主动将这枚奥运金牌捐赠给了博物馆收藏,谦虚地表示“这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

奥运会之后,许海峰延续了自己的竞技状态,又在1986年举办的汉城亚运会上取得了4枚金牌。之后,他在北京亚运会、世锦赛和亚锦赛上也勇夺桂冠,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将自己打造成了大满贯选手。

不过,由于当年化肥溅入眼睛,许海峰的视力水平越来越差。加之,连续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他的视网膜炎症越来越严重,视力甚至下降到了0.2,再也无法继续征战。

1995年,许海峰宣布退役,但却并没有离开自己所钟爱的射击场,转而担任了国家女子手枪射击队的教练。期间,他将自己的高超技术和优良作风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年轻队员,涌现出了李对红和陶璐娜等优秀的弟子。

2001年,许海峰终于成为了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还因为不苟言笑和严格管理而被队员们“害怕”。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队在2002年的芬兰世界锦标赛上囊括了17枚金牌,更是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从此成为了“梦之队”。

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许海峰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却淡淡地表示“亏欠了妻儿一生”,一定要在退休后好好弥补。

许海峰的妻子名叫马静,二人算得上是患难与共的恋人,她默默支持了他的射击事业。1985年,功成名就的他终于迎娶了任劳任怨的她,从此开始了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

为了保持竞技状态,许海峰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射击队的集体宿舍内,马静只能辞职在家操持家务和照顾女儿。成为国家队总教练后,他更是不断地加班、训练、出差和开会,即便回家也很少能在12点之前上床休息。

1996年时,许海峰的父亲突发疾病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可他正带队在亚特兰大参加奥运会,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妻子马静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庭事务,而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

2003年5月时,许海峰被任命为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短短一年后,他分管的现代五项队首次拿回了世锦赛的冠军,打破了由欧洲人对该项目的金牌垄断局面。

从一名“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再到“金牌领导”,许海峰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面对这些,他反倒非常平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尽最大的努力,要么不干,只要干就干好。

2017年,年满60岁的许海峰悄悄办理了退休手续,也悄悄离开了体育事业。长年的劳累使得眼袋低垂和视力模糊,比起同龄人来要衰老不少。

2018年1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在其中的100人名单中,有三位与体育相关的人物上榜,分别是许海峰、郎平和姚明,这是国家对他功绩的又一次肯定和认可。@文史不假

体坛历史上,许海峰有哪些故事?

许海峰老师,中国射击运动员、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我国老将、射击名将、摘取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奥运冠军、中国首位奥运冠军。

一部电影讲述一位天才运动员的传奇人生。他那个照片跟自己年轻的照片放在一起看着真是挺像的;一块金牌为中国体育史书写辉煌的一页。回国简直跟疯了似的,那个时候才感觉、哇,这个冠军真的挺厉害的。

2012年10月,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电影在北京首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供销社卖化肥的年轻人如何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射击奥运金牌的传奇故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原型正是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我(他)们在提电影片名的时候是6月份,人家有二十几个给自己提电影片名,最后我们选来选去、选上莫言的,所以我们《许海峰的枪》片子是莫言题的字,正好赶上了,我(他)们首映式的前两天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样就把这个片子给拍起来了,拍起来了以后这个片子不错,确实是挺好。

其实许海峰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搬上电影银幕,他说这完全是出于偶然。《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当时在好莱坞搞了一个全球首映式,当时请了许海峰他和刘长春的儿子,他们俩作为嘉宾去了,去了以后在路上、一共一个星期时间,编剧说你这个经历、要是给你写一个电影出来可是有意思。因为自己讲了很多故事,因为七天的时间。自己说那你要想写你就写呗,就这样,他就开始采访,花了两个多月快三个月的时间采访了一大堆,包括自己的朋友,自己下乡的朋友、自己单位的朋友,还有自己原来的运动员采访了两个月。编剧王兴东在采访和搜集素材的过程中被许海峰的故事深深感动,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而导演为了真实重现许海峰的成长和夺冠经历,将影片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场景确定在许海峰生活过的安徽和县拍摄。为了使影片更加真实,许海峰还亲临片场为演员们演示标准的射击动作。许海峰言:“演的举枪的动作非常规范,我们也是教他教了好长时间,自己专门有个教练盯着他,就是你在技术动作上别给我出问题,确实很规范。演的前半段演得还一般,后面越演越好,所以你包括后来他那个照片跟自己年轻时候照片放在一起看看真是挺像的。”

许海峰出生于1957年,因为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所以对枪十分迷恋,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玩弹弓。他们小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小孩玩的东西比较多,那时候小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玩的,要不就玩玩弹弓,男孩有时候打打弹子、滚滚铁环,就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玩的。1975年许海峰十八岁高中毕业,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许海峰来到了农村,成了下乡知青中的一员。他们当时知青下乡时候每年国家给补贴,自己就拿着这四十块钱到安徽的芜湖、当时的第一百货公司、文具柜台买了一支汽枪,那时候百货公司有汽枪卖的,他记得买的是广东三箭牌汽枪,一支是三十七块多钱买的,还有三块多钱买的十几盒子弹,把四十块钱全部给用了,后来在下乡那段时间没事的时候、买的一支汽枪没事就打着玩,因为自己喜欢射击、喜欢玩枪,再一个通过自己买支汽枪打着玩以后,稍微练一练,但是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有时候打麻雀,有时候什么几个没事打着玩、什么都打。

在农村历练了四年之后,许海峰随着大批知青返城,进入了安徽省一家供销社卖化肥,在这儿一干就是三年。虽然在别人看来供销社的工作也算是美差,但在许海峰的心里一直还是埋藏着射击的梦想。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自己中学的体育老师在做射出教练,自己比较喜欢射击,所以自己就去找他了,后来去了以后,教练说你就练练、试一试吧。就这样,二十五岁的许海峰参加了安徽省巢湖地区射击集训。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的射击正规训练,结果第一次摸枪许海峰就打出了令人震惊的成绩。第一天,去了给了自己一支气手枪,完了以后自己抓着、教练告诉自己怎么打,自己抓到子弹、打了40发,就把省纪录破了,打了353环,他们当时省纪录是344环。第一次,自乙就给破了。教练有些不敢相信,哪怕是蒙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教练不敢想像经过正规训练以后的许海峰将会达到怎样的水平。实际上你们现在看电影或者是看一些介绍说为了练稳定性又是夹砖头,又是什么你看部队训练有的是吊砖头、有的是吊挎包、有的吊水壶什么。按照常规正规训练、它是不应该加任何负重的,就是原枪,比如说手枪就是原来这个手枪、它重量是多少就是多少。因为人的稳定性它是一个协调的力量,你像自己打手枪一般是在二十秒左右打完,就是从举枪到击发二十秒左右,所以我们在举枪的时候一般不超过三十秒,你就把这三十秒练好就行了。射击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射击动作,在此基础上还有三大要素:稳、瞄、扣。稳,指的就是握枪的稳定性;瞄,毫无疑问指的就是瞄准。一般要求运动员更重要的是注意准星的缺口,靶子尽量忽略掉,再说那个靶子在的地方你真正瞄准你要误差半个靶子,眼睛视力肯定就看见了,基本上不会出现误差,主要是准星缺口误差不要太大,所以我们训练的时候要求运动员就是要看清准星和缺口。在射击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扣。最关键是扣扳机,那就是我枪支在自然晃动当中我找到它的规律以后、我让它该响的时候它就响,那它就是十环。比如说它是一个向心的运动,枪是从靶子外圈往里边晃,正好晃到了10环的时候他响枪了,它不就是10环,所以你要找它这个规律、枪支晃动的规律再加上扣扳机,所以我们在适时地扣扳机,那就是要找到这个规律,所以运动员打得好是扣扳机扣得好。自己训练少,就是训练的时候一天自己就要有两个到三个小时就够了,但是自己训练很精,自己就是说既然我训练在这两个小时之内,那我就这两个小时、自己有时候经常在训练的时候后面走个人过来在自己后面站着看自己都不知道,就是说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它不在于练多。

他成绩突出、为何成为队里的争议人选,首次出征奥运、是什么险些造成大麻烦。

1982年8月,许海峰参加了安徽省第五届全运会,他在男子气手枪40发立射项目比赛中以37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一名,并打破了之前344环的省纪录。此时安徽省运动队正在备战1983年的全国第五届运动会,许海峰的成绩引起了安徽省射击队的注意,但是当时许海峰已经二十五岁、不仅年龄偏大、而且此前只受过两个多月的专业训练,对于这样一个人选,省射击队有些拿不定主意。人家省队会考虑我把你给调来参加集训、你到底能不能练出来,这一次比赛是蒙的还是什么,人家也不知道,一般的运动队选都是选小的、谁选那么大的,二十五岁都有工作了,要在农村的话没准都结婚生孩子了,还跑去练射击。他们作为省队调自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不是说非要给你调去、他们那时候调去是集训队,练好了就待着、练不好照样回去。顶着争议,许海峰开始了在安徽省射击队的集训,刚到集训队不久,他的天赋就得到了教练的认可,集训队教练又给他增加了一个项目:男子50米手枪慢射,这个项目是手枪项目中射击距离最远、要求精度最高的项目。不过,这显然难不倒许海峰,他只练习了五天就打出了555环的成绩、打破了省纪录,从此许海峰“射击天才”的外号便传开了。

1983年,许海峰先在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上获得了气手枪和手枪慢射两个项目的第二名,反又在中德友谊赛上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凭借着这样的好成绩,许海峰被国家队选中,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集训。自己的水平肯定最差,自己才练一年多呀,当时自己进国家队自己没想参加奥运会,才练一年多、人家练了快十年人家去参加奥运会不是正常的嘛,你练一年多你就想参加奥运会了。当时国家集训队一共有六名射击运动员,而参加奥运会的名额只有两个。我(他)们内部选拔打了四场,其中有两场是在广州,有两场在北京打的,之后我们还参加了两场全国比赛,等于六场比赛,把所有的成绩加起来有一个排名,王义夫第一,平均成绩564.5;自己的平均成绩563.5,第三名就是河南的、平均成绩557,这不是前三名出来了嘛,出来以后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王义夫第一名参加奥运会没问题,自己第二名自己才训练一年多,第三名是个老运动员、是咱们国家的第一个亚运会冠军,所以有了争议说让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有的说那你选拔选完了以后人家比第二名、比第三名成绩多那么多你不让人家去,所以两边争议很大,后来就确定在1984年的4月份他们俩各打一场比赛,自己是到了洛杉矶打了一个奥运会热身赛,我们那个运动员到了罗马尼亚打一个双边比赛,结果自己在洛杉矶奥运会热身赛的时候568环拿了第一,回来以后才确定让自己参加奥运会。1984年7月28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这是在阔别奥运会三十二年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亮相,当时中国派出了由两百二十五名运动员、五十名教练员组成的强大阵容,总共参加十六个项目的比赛。抵达洛杉矶之后,许海峰立刻投入到赛前训练之后,没成想时差却把他的训练搅得一团糟。他们是奥运会提前十天去的,去了以后前面先倒时差,所以前面几天训练情况不好、打得乱七八糟的,所以自己也不着急,反正自己知道那是时差的原因,后来到了第六天开始慢慢恢复了。直到比赛前的两天,许海峰才终于慢慢找回了状态,在训练中他打出了563环的成绩,竟然在当天所有参加训练的选手中排名第一。有一个闪念,我感觉不好我都能排第一,那我要发挥正常的话那不肯定排第一呀,有这么个闪念,后来自己想射击你可不能乱想,胡思乱想该出问题了,所以自己尽量少想。

射击运动最早起源于狩猎和军事活动,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射击就已经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现今射击项目按照枪支和射击方法可分为步枪项目、手枪项目和飞碟项目三大类。在手枪项目中又有速射和慢射两种,在1984年的洛杉矶运动会上许海峰参加的是男子50米手枪慢射,它要求运动员使用小口径自选手枪,对距离50米的靶射击60发子弹,靶的10环直径较小,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60发子弹射完,最后以环数多少排名次。50米手枪慢射项目是最难的项目,所以在整个射击里面目前手枪慢射就是自己拿冠军这个项目是最难的,所以你把射击纪录你翻一下,这个项目的纪录成绩最低、它最难。1984年7月29日,奥运会比赛开赛的第一天、射击项目的比赛安排在这一天进行,那一天许海峰早早地起了床、开始准备比赛要带的东西。他们就早晨把装备带上,因为它主要是衣服,带上运动服丶领奖服,那天自己的领奖裤还没带,自己就没准备去领奖,自己只带了一个领奖服,因为自己穿着领奖服比赛的,自己裤子穿了一条的确良的裤子、蓝色的,穿了一双皮鞋自己去比赛去了。1984年7月29日上午九点,男子50米手枪慢射比赛正式开始,五十六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射击选手展开了角逐。当时他们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是两个半小时、60发子弹,60发计分射击加上15发试射,你在这两个半小时之内把这子弹打完就行了,所以你感觉不好可以把枪搁着你出去休息谁也不管,反正你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把比赛打完就行了。比赛开始之后,许海峰发挥正常,第一组、第二组成绩不错,但当打到第三组第8发子弹的时候许海峰却突然放下手枪,走出了比赛场地,半个小时过去了,许海峰依然没有回来,所有的人都开始猜测许海峰到底去了哪里,他又到底在做些什么。

在男子50米手枪慢射比赛中,60发子弹需要分六组打完,许海峰第一组、第二组都打出了97环的好成绩,也就是每一枪打出的不是10环就是9环,但是许海峰在第三组却打出了一个8环,8环并不是一个好成绩,在打完这一枪之后,他突然走出赛场、失踪了半个小时,其实他是在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体坛历史上,许海峰有哪些故事?

许海峰夺得了我国第-个奥运冠軍。

许海峰,在有次世界大赛中,打完最后一枪时昏倒在地。后被扶起。

许海峰作教练时,培养出好多世界射击冠軍。

许海峰对我国的射击运动作出了巨大责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