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为中统获得过哪些重要情报?

2007年11月,一部由李安执导,由梁朝伟、汤唯和陈冲等人联袂主演的电影《色戒》上映了。由于众所周知的那个原因,该片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主要讲述爱国青年王佳芝利用自己的美色去接近并行刺汪伪汉奸易默成的故事。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而改编。影片中,“王佳芝”的人物原型就是抗日烈士郑苹如,而“易默成”的人物原型就是汪伪76号的丁默邨。据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的《情报典范人物》评价:

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整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蜚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今天,我们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烈士,走近郑苹如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郑苹如(1918年4月——1940年2月),中日混血,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祖籍位于中国浙江的兰溪。她是坚定的抗日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却长期遭人误解和唾弃,牺牲43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1918年春,一个女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取名郑苹如。她的父亲郑钺是中国人,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她的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人,出生于东京的名门望族,非常崇拜中国文化。

郑苹如是郑钺与木村花子的第二个孩子,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大家闺秀。除了乖巧懂事以外,她的学习能力非常突出,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日文。

由于母亲木村花子非常亲善,她对于自己母国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行径非常不齿,非常厌恶。所以,郑苹如自幼就对日本没有好感,反而是对中国充满同情和支持。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发起了侵华战争。由于张学良盲目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地区尽皆沦陷敌手。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借口保护本国侨民,出动了数千海军陆战队向上海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地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期间,郑苹如一家都加入了抗日救国宣传队,向普通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日军被迫撤退,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调停下,中日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上海的战势暂时平息。

1937年春,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毕业,打算与时任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长的未婚夫王汉勋结婚。可是,卢沟桥事变却爆发了,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为了显示全民族抗日的决心,南京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以中国军队对驻扎在上海虹口的日军发起进攻为标志,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了,国民政府还发表了著名的《自卫抗战声明书》: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事发时,日本在上海的驻军人数不过三千,而且严重缺乏重武器,只能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坚守以待援。而中国方面则集结了五万兵力,还有精锐的德械师在内,虽然歼敌不少,但却始终未能全歼日军并占领虹口。

两天后,松井石根带领着大批援军赶到上海,中国军队已经错失了全歼小股日军的机会,战场形势出现了逆转。1937年11月11日,郑苹如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王汉勋最后一面,他是来向爱人告别的。

到了1937年11月12日夜,随着驻守上海的最后一支中国军队西撤,整个上海市区已经全部陷落,淞沪会战至此结束了。

郑钺被要求留守上海,从事地下抗日工作,还掌握着一部电台与重庆方面直接联络。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终于说服郑钺,让他同意女儿郑苹如加入中统为抗战出力。

淞沪会战以后,郑苹如继续留在了上海,秘密为中统效力。由于母亲是日本人,又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本人还非常漂亮,郑苹如成功混入了日军的新闻检阅室,成了一名电台播音员。

从此以后,郑苹如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美貌,周旋于日本的各级军官之间,不断刺探情报。其中,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扬言非她不娶。

某夜从舞会散场后,郑苹如提议近卫文隆陪她去一个地方,还半开玩笑地将他软禁了起来。之后,她立即向上级汇报,说自己已经绑架了日本首相的儿子。中统方面担心此事波及太大,立刻命令郑苹如赶快放人。

近卫文隆直到被释放,依然认为郑苹如是在考验自己,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程度。于是,他对她的追求更加猛烈了,直到被父亲紧急召回日本,两人才逐渐断了联系。

1938年底,随着广州、武汉的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面对日本的诱降,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和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决定投降,准备先由重庆逃到越南的河内。

刺探到这则消息后,郑苹如立即向中统汇报了“近日汪行为有异动”的情报。不过,她的情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汪精卫成功叛逃并在南京建立起了伪国民政府。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郑钺经常遭到汪精卫的拉拢,要他担任伪政府的司法部长。可是,他却以无心政治为由,总是借故推托。

1939年,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的汉奸在上海极斯菲尔路76号成立特务组织,积极协助日本人血腥镇压抗日活动。丁默邨曾在上海民光中学当过校长,而郑苹如就在那所学校上过学,两人算起来还有“师生之谊”。

受重庆方面指派,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宝骅决定利用丁默邨好色的弱点去刺杀这位大汉奸。郑苹如接到指令后,决定使用“美人计”,因为丁默邨此人异常好色,自己正值青春年华。

郑苹如开始假借师生之谊拜见了丁默邨,来回接触了几次终于钓上了对方。

1939月12月,郑苹如与陈彬、温启民和王应铮等锄奸行动队成员实施刺杀行动,她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上海西伯利亚皮草店。可是,丁默邨极其警觉,刚进入皮草店就发觉情况有异并转身逃跑,暗杀行动失败了。

随着刺杀行动失败,郑苹如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遭到了76号的逮捕。被捕以后,郑苹如并没有被立即杀害,丁默邨希望从她的口中打探中统的情报。

1940年2月,眼见郑苹如视死如归,绝无可能从她口中获得情报,76号秘密处死了她。据说,郑苹如临刑前非常坦然,还对行刑的特务表示:

帮帮忙,一会打得准一些,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误以为郑苹如在执行任务时与丁默邨假戏真做,所以才导致了行动失败,在《色戒》中就采信了这种说法。不过,随着中统档案的解密,郑苹如终于得到了昭雪:

郑苹如在1939年因执行刺杀任务失败而牺牲。因为两次刺杀皆失败,身份因此被揭穿,为了不连累家人,原来被安排逃亡的郑苹如决定自动投案只身赴死!由始至终,她都没有对丁默邨动真情。

1983年,我国政府将郑苹如追认为烈士,还将她的遗物移葬于上海的龙华革命公墓。

到了2009年6月6日,正值郑苹如诞辰九十五周年之际,她的青铜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通过此举,政府向世人再现了这位曾遭受不白之冤的抗日英雄,让后世记得她的丰功伟绩。@文史不假

《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为中统获得过哪些重要情报?

2007年,随着电影《色戒》的热映,片中女主角王佳芝的原型郑苹如就此被人们所熟知。曾登上上海第一大画报《良友》的封面,成为人所共知的社交名媛。那么,真实的郑苹如,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色戒》中的王佳芝)

一、身世特殊,美丽女子以身许国。

1918年,郑苹如出生在日本,父亲郑钺在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母亲木村花子是东京的名门闺秀,素来仰慕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革命深有好感,曾积极支持同盟会领导的中国革命,自愿为革命党人传递信息和文件。

郑钺夫妇结婚后,木村花子跟随丈夫定居中国,前后为郑钺养育了二子三女, 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

也许是混血儿的原因,郑苹如从小就聪明过人,善解人意。成人后的郑苹如更是颇有大家闺秀的风采,出落得貌美如花,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甜甜的酒窝,一身漂亮的旗袍,将她的身材衬托得婀娜多姿,处处透露着绰约的风姿和动人的妩媚,成为了上海滩上远近闻名的大美女。

她爱好广泛,对文艺、体育、摄影、社会活动兴趣浓厚,从中学时代起,郑苹如她就是一名活跃的社交分子,《图画时报》《申报图画特刊》等都刊登过她的照片。

“七七事变”后,郑苹如就凭借着自己的青春靓丽和一口极为流利的日语,被时任国民党中统上海负责人陈宝骅一眼相中,成为了一名中统特工人员,奉命打入日军内部,为抗战收集情报。

(郑苹如旧照)

二、绑架近卫文隆,获取汪精卫预谋叛逃情报。

郑苹如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靓丽的外表和娴熟的日语能力,轻松地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员中间,不但在日军部电台担任播音员,还打入了日本上海特务机关,成为了一名日本大佐的秘书。

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突然在上海消失了,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上海滩,也让日本特务紧张不已,人们也纷纷猜测近卫文隆究竟出了什么事。日本人随后派出大批人员寻找近卫文隆,正当他们忙得焦头烂额时,近卫文隆又突然间现身了。

原来,近卫文隆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结识了青春美丽的郑苹如,瞬间被她的气质、美貌和口才所折服,很快坠入情网不可自拔,频频约会郑苹如,对她大献殷勤。

这时的郑苹如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借此机会控制住近卫文隆,进而要挟近卫文磨,能否迫使这位日本首相做出停止侵华战争的决定呢?就这样,郑苹如将近卫文隆灌醉后,带到了酒店。

随后,郑苹如将自己的想法如实上报了她的上级,重庆高层担心此举会将近卫文磨推向日本强硬派,下令她释放近卫文隆。可怜的近卫文隆至此都不知道自己差点沦为阶下囚,还沉浸在和郑苹如约会的喜悦和兴奋之中。

1938年8月,郑苹如和近卫文磨派往上海的谈判代表早水亲重结识,从他那里打探到了国民党副总裁汪兆铭正在秘密筹备叛逃越南河内,将发表“艳电”,公开投靠日本人的情报。

随后,郑苹如将这一情况电告重庆,明确指出“汪将有异动”。12月,郑苹如又一次就汪兆铭的反常表现急电重庆高层。

只可惜重庆方面对郑苹如的两次示警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以郑苹如的地位和资历,不会获得如此重大的情报。直到汪成功逃离成为事实,国民党才确认郑苹如提供的情报确实。

(丁默邨与李士群)

三、数次密谋刺杀丁默邨,终究功亏一篑。

1938年,丁默邨由于和戴笠的矛盾激化,又受到汉奸头目李士群的拉拢和引诱,悍然和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勾搭成奸,大肆出卖国民党情报,后干脆投靠日本人,成为了万人唾骂的大汉奸。

由于丁默邨的叛变,给国民党中统和军统造成了致命的破坏,重庆方面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刺杀他。中统上海负责人陈宝骅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郑苹如。一来丁默邨十分好色,是有名的“色中饿鬼”,而郑苹如恰好是个大美人。二来郑苹如和丁默邨本来就相识,有过一些交往,便于接近他。

就这样,郑苹如在精心炮制了一场“意外邂逅”后,成功地来到了丁默邨的身边,并成为了他的秘书,经常陪伴他出入76号伪特工总部和各种夜总会。

1939年12月的一天,郑苹如策划了第一次刺杀行动。她主动出击,邀约丁默邨到家中做客,由中统特工伺机狙杀。但当丁默邨的专车已经停在了郑苹如的家门口时,狡猾的丁默邨突然借口有事,调转车头溜了。

又过了十几天,丁默邨电话邀请郑苹如一起出席朋友宴请,中统着手实施第二次刺杀。他们计划让郑苹如在中途提出,要在一家皮货店购买衣服,将丁默邨诱骗下车,由早已埋伏在现场的特工干掉他。

结果,丁默邨在进入皮货店后,掏出一沓钞票扔在柜台上,一转身又钻进了防弹车,等特工们回过神来,纷纷对着小车开火时,丁默邨早已绝尘而去了。

实际上,奸诈的丁默邨在下车时,已经发现了现场气氛不对,周围隐约有可疑人出现。他顿时明白自己落入了埋伏圈,就慌忙逃窜了。

丁默邨两次遇险,都有郑苹如陪同,这让他瞬间明白了郑苹如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但是,面对这样一位绝色美人,好色的丁默邨没有打算放弃,仍然幻想将郑苹如收为己用。

郑苹如也对没能成功狙杀丁默邨心有不甘,决定冒险亲自动手。

经过反复斟酌,郑苹如将行刺时间定在了圣诞节。她主动打电话邀约丁默邨,暗中将一把袖珍勃郎宁手枪藏在了身上,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找到与她熟悉的一个日本宪兵队分队长,一起去了76号。

这一次,郑苹如再也没能走出来。

1940年2月,汪伪政权下达了对郑苹如秘密执行枪决的命令。当郑苹如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时,只说了一句话:“请你们打得准一点,不要毁了我珍惜一世的容颜,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参考资料:《郑苹如》《一个女间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