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之前,在《雍正王朝》热播期间,捧红了大量的历史名人。比如,勤勉理政的雍正帝、忠肝义胆的十三爷、任劳任怨的张廷玉、争权夺利的皇八子、诡计多端的邬思道……。

除此以外,相信还有一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就是佟国维。

佟国维(1643年——1719年),权倾朝野的满清名臣,出生于佟佳氏家族,隶属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他是太子太保佟图赖的次子,顺治孝康章皇后的幼弟,也就是康熙帝的舅舅,还是康熙朝孝懿仁皇后的父亲。

为了拉拢和结盟,满清的皇族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相互联姻,形成“一荣俱荣和一损俱损”的关系。事实上,皇族爱新觉罗氏就是凭借了军事结盟和政治联姻才最终实现了崛起。

受此影响,作为望族的佟佳氏,在清朝前期的确非常势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帝位的传承和官员的任用,被人称为“佟半朝”。

康熙登基后,佟国维被授予了内大臣之职。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佟国维迅速逮捕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康熙的削藩之战立下功勋。从此,佟国维开始越来越得到了康熙帝的信赖和器重。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佟国维被授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大臣之职,成为了康熙朝的重臣。没过几年,他又受到了孝懿仁皇后的推恩,被加封为一等公的爵位。

在康熙御驾亲征征噶尔丹期间,佟国维和兄长佟国纲并肩作战,合力攻击噶尔丹。可惜,由于清军主力长途作战,而且康熙帝太过冒进,导致兵败撤退。

此次伴驾出征,佟佳氏一族可谓损失惨重,长子佟国纲战死,次子佟国维替康熙背了黑锅,以“擅自溃败而归”被罢黜了议政大臣一职。但是,康熙依然信任佟佳氏,准予他继续在朝中留用。

不过,佟国维经历了此次战败,对于远征噶尔丹变得越来越谨慎,甚至到了消极的程度,终于触怒了康熙。据《清史稿》记载:

佟国维出独石口,以驼运稽迟请罪,上贳之。

康熙三十六年时,康熙再次远征噶尔丹,誓言平定边境隐患。佟国维此次以戴罪之身随驾出征,因为阵前屡屡建言献策,终于在清军大败噶尔丹后被康熙论功行赏,成功官复原职。

浸淫官场多年后,佟国维已经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官场老手。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老板兼外甥,康熙帝的一举一动都被他所熟知,俨然就是肚中的蛔虫。

凭着这份能力,佟国维在朝中更加的风生水起,逐渐到了自负的程度。终于!因为太过自负,佟国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由于康熙帝在立嗣问题上的不成熟,终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引起了惨烈的“九子夺嫡”。

在重新推举太子的问题上,佟国维终于栽了跟头,出现了重大误判。为了延续自己家族的荣耀,佟国维选择支持当时实力最强的皇八子上位,甚至联络了朝中众臣。

在《雍正王朝》剧中,佟国维在自己支持皇八子的同时,还同时令自己的侄子隆科多暗中倒向皇四子胤禛。用他的话说,这是为了家族利益而将鸡蛋放进两个篮子里。

康熙四十七年,佟国维在准备充分后,上疏康熙:陛下治事精明,断无错误。此事于圣躬关系甚大,请度日后若易于措置,祈速赐睿断;若难于措置,亦祈速赐睿断。总之,将原定意指熟虑施行为是。

啥意思?陛下您一向圣明,在传位大事上不能再犹豫不决了。既然内心已经有了倾向性意见,就应该及早做出决断。

事实上,佟国维断定康熙已经深知皇八子的能力和实力,内心必定倾向于册立皇八子为储君。不过,算无遗策的佟国维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康熙作为帝王,自然不会眼见朝臣弄权,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舅舅和岳丈。

康熙终于察觉到,在佟国维的居中串联下,大半的朝臣都支持皇八子胤禩。于是,康熙怒了,这是公然的结党和干政,这是对自己的宣战,随即释放了被圈禁的废太子胤礽,不同意皇八子接任太子位。

《清史稿》记载:

皇太子病愈而释之。

此事过后,佟国维的“八爷党”身份显露无疑,而且皇八子的夺嫡之心也昭然若揭,立即引起了康熙的警觉。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多次下旨斥责佟国维:

朕临御已久,安享太平,并无所谓难措置者,臣庶亦各安逸得所。今因尔言,群小复肆为妄语,诸臣俱终日忧虑,若无生路。此事关系甚重,尔既有此奏,必有确见,其何以令朕及皇太子、诸皇子不致殷忧,众心亦可定?

眼见大错已经铸成,佟国维选择了“以退为进”,以自己的后退换取隆科多的前进。于是,他上疏康熙并“引罪请诛戮。”

康熙自然不会问罪佟国维,但却下旨准许他退休养老。

表面上,佟国维被康熙贬斥回乡,再也没有涉足朝政。可实际上,他的目的完全达到了,不再关注朝政的佟国维,终于使得康熙彻底放心,不再对他抱有戒备和杀戮之心,这就是“黑暗谋士”邬思道所追求的生活。

康熙五十八年时,退休在家的佟国维突然过世。康熙念其家族的赫赫功勋,亲赐祭葬,哀荣无限,亲谥号端纯。在雍正即位后,佟国维还是被追封为太傅。

个人认为,佟国维虽有“揣测圣意”“结党乱政”的嫌疑,但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封建重臣。他的足智多谋和急流勇退,还是保全了自己的家族安危和荣誉。

而且,佟国维在接近耄耋之年时才因病过世,属于是善终的结局,这在封建社会是相当难得的。

回答完毕!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佟国维的身份背景,及早期的佟国维

佟国维首次出场是在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革了明珠的职,索额图奉旨赴尼布楚与罗刹国划定界限期间。上书房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主要原因是为了压制索额图,康熙帝不想让索额图一家独大,所以补充进来了佟国维和张廷玉。张廷玉咱们且不去说他。话说这佟国维四十多岁,紫棠色脸,络腮胡子剃得溜净儿,两只眼睛黑如点漆,不怒亦威。佟国维按辈分说是康熙的嫡亲舅舅,按皇家规矩,皇帝不称他舅舅,他就只能是“散秩大臣佟国维”。

早在顺治年间,佟国维已挂了一等侍卫的虚衔,早期佟国维因为跟着明珠赞同撤“三藩”,惹翻了索额图,在冷曹官中压了多少年这才上来。他却不似张廷玉那般儿瞻前顾后,上任伊始便连连提奏,将六部侍郎以上官员重加整顿,汰冗拔贤,一时间吏治刷新,颇得人心,几个政绩卓著的廉吏如于成龙、马齐……等人都加了宫保衔,赏孔雀花翎,晋为一品大员,等索额图从尼布楚谈判归来,朝局已是面目全非了,不在他的掌控范围内了。不得不说康熙这一手玩的还是很高明的!

索额图归来之后,一看朝中六部很多人被换,顿时就很生气。找到佟国维新赐府邸准备找茬儿理论一番,结果被佟国维用软话儿给顶了回来,不管索额图说什么,佟国维都说是康熙的意思,搞得索额图很无语,黑沉着脸回家去了。其他暂且不表,不得不说佟国维这小子早期也不是吃素的人物。

中后期的“佟半朝”及佟国维与八爷党的瓜葛,为了保举八阿哥,他被撵出了上书房,回家闭门读书去了。

随着索额图帮助太子胤礽提前谋夺皇帝之位事情败露,上书房大臣所剩不多,满人只有一个皇亲国戚佟国维,剩下的二位是汉员张廷玉和马齐,张廷玉这人很稳当,他谨守自己的箴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不挑事,也不揽事,不然也不会作为三朝元老屹立不倒,得到配享太庙的荣誉。

马齐这人办事忠厚可靠,但眼光不足,大事上欠考虑,就比如胤礽初次被废之后,他跟着佟国维为八阿哥胤禩拉票,手心里写个八字,逢人必露,其他的此处暂且不表。而这时候便是佟国维的巅峰期,上书房办什么事儿都得瞧这他的颜色行事,人称:“佟半朝”,选官也称:“佟选”。这人也和以前的明珠、索额图一样开始飘了,犯了康熙的忌讳,康熙曾说过:“大清是朕的大清,所有大事唯朕一人说了算”。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说了,要从所有阿哥中间推举出一个新太子来,康熙此举其实是试探,试探哪些阿哥有野心,也试探臣子们的风向。佟氏一门和八阿哥胤禩渊源极深,这时,佟国维就帮着八阿哥张罗了起来,作为当朝宰相,逢人便明着说八阿哥的好处,而八阿哥很会做人,哪个臣子犯了事他都会保下来,谁有困难他都会帮着,所以围一大帮子人,再加上佟国维的煽风点火,瞬间保举八阿哥的片子堆满了上书房。

这可忙坏了马齐和佟国维,每日坐镇上书房操办这件“天下第一事”。递进来的奏事匣子立即拆封,命誊本处用大字誊清,以备康熙随时查阅,原本则封存贴黄交皇史宬入档。他们两个则逐本写出节略,用黄匣子传进养心殿请康熙御览。过了些时日,康熙问起选新太子之事,召集上书房大臣回奏,马齐便就把统计数据告诉了康熙,马齐回道:“三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都有荐章,各人都是两份荐章,五阿哥七阿哥各是一份荐章。最多的是八阿哥胤,荐奏入选东宫的本章计七百四十三件。”

康熙问:胤礽呢?马齐懵了,心说不是让您废了吗?怎么还问?康熙脸色拉了下来,“据朕所知,胤禛、胤祥、胤礼三个阿哥仍保的胤礽,还有王掞、武丹、狼、宁古塔、巴海、苏里哈达都保的胤。你和佟国维怎么弄的,居然不写节略?”

马齐不禁一愣,正要回话,佟国维叩头道:“二阿哥乃是既废之太子。因废二阿哥,所以有举荐新储君旨意。奴才以为胤不宜入选,所以没有详奏……”

“你以为!”康熙哼了一声,“朕几曾说过不许保奏胤来着?”一句话问得众人目瞪口呆,仿佛把上书房的空气压得紧紧的,人人都透不过气来。里里外外的侍卫太监见皇帝又发了脾气,人人股栗变色,连李光地也激灵一个寒颤,不安地挪动了一下,有点不知道自己该坐着还是该跪下了。马齐咽了一口唾沫,说道:“皇上,这是奴才等的疏忽。既然主上要,奴才这就办理。”康熙冷笑道:“你‘疏忽’得好!你精明着呢!不然,为什么手心里写着‘八’字,周游六部?”

康熙又道:“事君惟诚,你们位极人臣,连这点子道理都不懂!什么‘七百多’人保奏八阿哥,要没人串连,就这么一心?”佟国维听着,已知康熙变了心,顿时头上浸出汗来。康熙指着佟国维连连冷笑,对众人说道:“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人!你的那点子‘忠心’朕心里有数。马齐是没心眼,瞎揣摩,明着来。你呢,暗的!你不但串连你的门生,还和阿哥们勾手,七阿哥十二阿哥的本章就出自你府哪个师爷幕僚的手笔,以为朕不知道?”佟国维脸如死灰,一句话也回不出来。然后,康熙就让佟国维出去闭门读书去了,以后他在也与上书房无缘了。

佟国维对朝局的判断助隆科多成为了新的上书房大臣。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多数人还以为康熙会让大家推举新太子,岂止,康熙这回不打算再立太子了,他想让所有阿哥们参与进来,所谓:“秦失其鹿,高才捷足者得之”。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夺嫡”。

这时的佟国维,一直在家闭门读书,但对朝局依旧关心,隆科多这时掌管着京城的防卫,其官职是九门提督,虽然职位不高,但手上有兵权,谁能拉拢到他,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这时候隆科多也很犹豫,八爷党的人时不时的过来拉拢他,搞得他很烦躁。

于是,他就去向他的叔叔佟国维请教,佟国维只告诉他,这时候哪个阿哥都不要得罪,也不要轻易承诺,你听皇上的就对了,皇上有什么旨意照办就是了。

果然,后来康熙召见了隆科多,并面授机宜,告诉了隆科多,传位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等他去世后,拿出来公正的宣读出来,等新皇登基许诺他上书房大臣和太子太保。可以说佟国维还是够狡猾,保住了佟氏一门的地位,只可惜后来被隆科多这个猪队友给毁了!

写在最后

佟国维的一生很丰富,从早期的被压制,到当上了地位很高的上书房大臣,再到后来被贬回家,最后对局势的判断,总得来说他是很成功的,他的智慧堪比邬思道,他行的是阳谋,而邬思道行的却是阴谋!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小说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其实大致形象和历史上很相似,都是那么老奸巨猾的人。

电视剧和小说中的佟国维

先说说电视剧和小说中的佟国维,这里面的佟国维已经熬过艰难期,在康熙朝站稳脚,有着深厚势力的“佟半朝”。

不管是电视剧或小说中还是历史上,佟国维都是康熙的舅舅,佟国维是康熙之母孝康章皇后的幼弟,除了是康熙舅舅,佟国维的两个女儿也都嫁给了康熙,分别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

可以说佟国维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是捆绑在了一起,所以佟国维一直深受康熙的信任和重用,也是康熙朝的议政大臣,在权力巅峰时期外号“佟半朝”。

但是在电视剧和小说中佟国维却是老奸巨猾之辈,在“九子夺嫡”中,佟国维操控家族分别支持八爷胤禩和雍正胤禛。

电视剧中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善于揣摩康熙心思的佟国维认为当时八阿哥胤禩能力和实力都是诸皇子中最强的,于是佟国维把宝压在了胤禩身上。

但是很遗憾佟国维之前揣摩康熙心思都很准,这回却失算了,康熙非常震怒,认为佟国维联络大半个朝廷的朝臣为胤禩撑腰说话,是典型的结党干政,于是康熙愤怒的训斥了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

佟国维知道自己分析揣摩错了,所以立刻展现出老奸巨猾的一面,主动向康熙提出申请回家养老,以保全家族势力,康熙想到毕竟是亲舅舅也是亲老丈人,于是准许佟国维回家养老。

但是当观众都以为佟国维是要老老实实回家养老的时候,其实他为了家族利益着想,早就安排了后手,他故意让自己的亲侄子隆科多弹劾自己,然后让隆科多去辅助老四也就是雍正胤禛,这样就相当于首尾两端,保全了家族的势力和利益。

自己帮了老八胤禩,而侄子隆科多则站在了老四胤禛这头,将来不管胤禩和胤禛谁能继承皇位,都能确保家族利益长盛不衰,佟国维这一步棋走的可谓是非常妙,也展现了佟国维老奸巨猾的一面。

其实历史上得佟国维也是如此老奸巨猾

历史上的佟国维其实和电视剧中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他和隆科多的关系,隆科多其实是佟国维的亲儿子,是第三子,并非电视剧中佟国维的侄子。

当初在康熙47年即公元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时,佟国维也确实和电视剧中演的一样,联络朝中实力,上书康熙建议立当时有“八贤王”之称的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但是历史上的佟国维比电视剧中更加老奸巨猾,在推举胤禩为太子之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头,而是怂恿了另一个重臣马齐牵头,马齐出头后,佟国维立刻号召朝中的势力共同推举胤禩为太子。

其实当时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时,心中有些后悔,他故意让朝臣推举阿哥出任太子,是想希望朝臣们重新推举胤礽复任太子,这样康熙就可以有台阶下。

结果很明显佟国维和马齐这些重臣都没猜对康熙的心思,满朝上下只有张廷玉一人提议复胤礽太子之位。

所以康熙立刻就感觉出来佟国维和马齐有结党营私、干政的问题,结果佟国维玩这一招不止坑了自己还坑了八阿哥胤禩。

历史上康熙与胤禩父子之间关系转恶就是因为佟国维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联络朝臣保举胤禩为太子,历经这件事之后康熙在这时已经对胤禩颇为怀疑。

历史上佟国维可不是主动告老回家,而是被康熙盛怒之下罢官回家。

佟国维被罢官回家之后也没闲着,他既然押注在胤禩身上失败,他就得在转而继续在别人身上押注,于是他发现了低调的四阿哥胤禛。

其实胤禛和佟国维是有些关系,胤禛自出生后就一直有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抚养,因为孝懿仁皇后终身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还早早夭折,所以孝懿仁皇后对胤禛是非常的喜爱和呵护。

因此从抚养关系上来说佟国维还算是胤禛的外公。

佟国维被康熙罢官回家后,他就指使三子隆科多去结交胤禛,隆科多也由此成为四爷一党,佟国维也由此在胤禩和胤禛身上分别投注,就为了保证家族利益。

后来果然如此,虽然佟国维没有见到,因为他在康熙五十八年时就已经去世了,但是历史证明佟国维的两面押宝确实保证了家族利益,隆科多后来在雍正时期被雍正尊称为舅舅,也一度成为雍正朝权臣。

如果不是隆科多最后有些嚣张过头把自己玩死了,佟国维家族还会继续站在清朝权力顶峰。

写在最后

其实关于佟国维两面押宝的做法,其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佟国维是真正的老谋深算,他始终是站在胤禛这一头,他是故意联合朝臣推举胤禩,就是为了以牺牲自己把胤禩拉下水,让康熙对胤禩产生怀疑。

这主要是因为佟国维经历过了索额图和明珠两大康熙朝权臣结党营私之事,他不可能不了解康熙对于结党营私的愤恨,所以他是故意牺牲自己好把胤禩在康熙那的好感全部抹杀干净。

但是不管历史真相是如何,佟国维这么玩确实是玩对了,因为不管将来谁继承皇位,都能保证到佟国维家族的利益。

佟国维可谓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但是他唯独没算到雍正最后手段如此之狠,而三子隆科多确实也不争气,把他千算万算布置好的局面全部毁了。

不过好在佟国维最后是得享天年,算是名臣重臣之中能善始善终的人了,结局也算比较完美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在《雍正王朝》中,佟国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在他这一代,佟氏臻于极盛,他本人也被称为“佟半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他还希望自己能够把路铺好,让后代延续佟氏一门的富贵,这就更难了。

而佟国维却做到了。

面对九子夺嫡的复杂局势,佟国维最开始秉持着远离的态度,他不仅自己远离,还把自己侄子隆科多赶到军营里。隆科多是佟国维选定的佟家下一代话事人,佟国维把他赶到军营,是希望他能够远离复杂的政治局面,避免其卷入九子夺嫡的纷争,输了佟氏一门的未来。

后来,隆科多跑了回来,正好赶上太子胤礽被废,他希望佟国维自己能够给他一个好一点的官做,结果佟国维只给了他一个理藩院的牢头干。这一举动看似无情,实则大有深意。因为随后隆科多就得知,十三爷胤祥由于卷入了太子胤礽被废一事遭到圈禁,而圈禁的地点就在理藩院。

到这儿,佟国维其实还是在利用隆科多,让他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而他自己却卷入推举新太子的狂潮中,旗帜鲜明地去支持八爷胤禩。这样做,即便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踩虚了脚,也能保住另一脉,继续延续佟家富贵。

这也应了佟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就是那条家训: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但是,此时康熙出马,通过一顿饭向佟国维传递了自己的意志,那就是配合自己打压老八胤禩,以换取皇家对佟氏一门的继续扶持。

佟国维很清楚,佟家之所以有今天,靠的其实是皇家的青睐,如果没有皇权的庇护,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他必须配合康熙,把这出打压老八的戏演好,从而换取佟氏新贵隆科多的上台,完成佟氏新老两代的交替。

于是,佟国维一方面配合康熙,大造声势,渲染胤禩贤名,营造一个串联群臣的迹象,另一方面则在背地里安排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令其举报自己串联群臣支持老八胤禩。最后,康熙出马,秉公办理,打压胤禩,免了佟国维的职作为惩罚,而“大义灭亲”的隆科多,则在佟国维的安排下,踩着佟国维顺利上位,成为佟家新的话事人。

由此可见,佟国维可以算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他既做到了遵循和配合皇权的意志,又能为家族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而自己还能全身而退。如果隆科多能有佟国维一半的智慧,最后也不会落个谋反不成,身败名裂的下场了。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其实,在《雍正王朝》,佟氏一脉还是皇亲。也卫是这一层关系,佟氏一族不但势力大,也是人才辈出。

特别是康熙晚年,因为儿子们夺嫡如火如荼,像佟国维就成为了皇子们拉拢的对象,也就是想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个佟国维选择站队,就是支持八阿哥,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一,佟国维的战功。

在康熙时期,佟国维就开始跟着康熙征战,还立了赫赫之功。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大戏中,最终是康熙大帝的遗旨定乾坤——雍正继位。

其实,在这之前由于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来了个投石问路,就是让大臣推荐太子。

没有想到,佟国维第一个跳出来,他举荐八阿哥,而且是联合大臣。

这一点,康熙非常的恼火。这是典型的拉帮结派,也就第一时间否定了。还严肃处理了他:停职回家反省。

其实康熙这样做就是传递了两个信号:

1,康熙讨厌八阿哥做继承人。

2,严重打击拉帮结派,杀鸡🐔给猴看。

二,佟国维的不归路。

其实,佟国维个人的能力还是蛮强的。

只是在朝廷站队时由于跟错了人,才导致政治生涯的结束。

当然这也是佟国维做官时,缺乏战略性眼光:靠小恩小惠去收买人心的八阿哥怎么会给康熙看上呢?

这就是佟国维的失败!

也是佟国维的悲哀。

由此可见:佟国维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但是缺乏官场的情商——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

导读:如果仅仅根据《雍正王朝》来说佟国维还算是为能臣,否则哪儿来的佟半朝之称。而且权威之重斥责阿哥门人都毫不客气,就是势力强大的老八胤禩都引为智者运作自己的太子之位。佟国维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世代联姻且能力出众,所以康熙对其多为倚重。但是老来糊涂的佟国维不但与皇子们越格交往,而且利令智昏的坚持推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作为外戚插手储君人选是大忌中的大忌,当年索额图、明珠都是在这上边栽了跟头。康熙在敲打之余甚至舍出了九门提督,而佟国维吞下好处后居然还在坚持推荐老八。所以剧中佟国维被康熙形容为以怨报德的无耻小人,以丢官罢职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剧中几个上书房大臣各有各的特色,马齐的情商不在线而且习惯和稀泥;张廷玉作为康熙朝后期的重臣公正廉洁是典型的儒家风范;而佟国维能力不错且与皇族时代联姻,但是晚年不安分导致悲惨局面。佟家出过两个皇后,佟国维兄长佟国纲战死沙场(隆科多就是佟国纲的儿子);佟国维也曾随驾征讨噶尔丹。所以说佟家可谓英烈忠勇,这样的家世应该用不着掺和储君的事情无论谁当皇上都会重用。其实佟国维和《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有点像,不同点是佟国维不参与党争所以赢得“佟半朝”的美誉;但是相同点是都参与了储君人选,最终亲自替八阿哥胤禩谋划和串联的佟国维被康熙出手扫出朝局。

外戚、上书房大臣的双重身份已经让佟国维身份极其敏感,本就应该避嫌的“佟半朝”利欲熏心胆敢深层次的查手储君人选简直就是作死

佟国维家族中出现两位皇后,而且佟国纲英勇战死留下遗孤隆科多(就是后来的九门提督)。佟国维凭借福荫和自身还算不错的才能累功至上书房大臣之首可谓位极人臣,甚至排名还在马齐、张廷玉之前作为外戚来说就应该避嫌且谨言慎行。索额图的例子就是殷鉴不远,但是不满足祖训的佟国维一门心思想着再进一步。所以他在太子胤礽倒台之后押注皇八子胤禩,其实这让心存制衡的康熙非常不高兴。

剧中一开始老四胤禛就干了其他阿哥不相干的苦差事,通过揭发国库亏空和江南筹款赈灾荣升雍郡王。办差回来后又以孤臣的心态勇于承担追比国库欠款的事,这些都是忧国忧民的大事和加分项。在宰白鹅事件爆发后太子被废就在眼前,是否直接出手通过清理刑部的拿下台子老八心里没底。所以在深夜八阿哥胤禩轻装简从来到佟国维这里请教,这等机密的事情老八就来找佟国维商量可见交往甚密。面对八阿哥胤禩的深夜来访,佟国维不但没有避嫌反而进入密室亲自充当起了幕僚的角色。一句“皇上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八爷其有意乎”,让老八决心担当清理刑部拉太子下马。当然具体实现方法上,比如诱供肖国兴的手段是八阿哥阴暗性格的体现。

而被蒙在鼓里的康熙在刑部宰白鹅事件大白天下后册封八阿哥胤禩为廉郡王,并且在热河替代太子成为招待蒙古王公的人选。正在八阿哥志得意满时,殊不知他打着康熙名义诱供肖国兴的真相已经被图里琛报告给康熙了。康熙对于继承人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至纯至孝而且要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显然假装孝顺的且置父皇与不仁不义之地的八阿哥胤禩,早就出局了。而八阿哥仅仅招待了蒙古王公一次不知施展了什么套路,居然在热河狩猎中让蒙古王公出面建议康熙把明黄如意赐给老八。这就让康熙对老八更加警惕,因为他知道八爷党在佟国维的支持下在朝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加上蒙古王公的骑兵想想都让康熙睡不着觉。所以剪除老八的羽翼,游说佟国维改变支持胤禩的立场就在眼前了。

推选新太子人员中,康熙宴请佟国维通过九门提督的筹码让佟国维放弃对八阿哥的支持

在公推新太子人选的过程中老道张德明为皇八子胤禩做声势康熙知道后没有生气,反而表态此举也代表了部分民意。这种含糊的表态让老狐狸佟国维产生了错觉,于是感觉康熙还是瞩意皇八子胤禩。于是佟半朝的门生故吏和八爷党两股势力合流,半数以上的在京官员都成为皇八子的坚定支持者。这种结果在康熙看来不寒而栗,包括户部、礼部、兵部甚至还有粘杆处的这股庞大的势力让康熙愤怒。所以康熙打算借与佟国维吃饭的机会暗示让佟国维放弃对胤禩的支持,交换筹码就是九门提督的肥缺。

康熙可谓煞费苦心,论交情讲亲戚情分甚至疯狂暗示:“凡事儿不能不操心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让小辈们去干”。这话说得够明显了吧就是你这么大岁数就别掺和举荐太子的事了。在暗示的同时康熙也不忘给个甜枣尝尝,康熙在晚年布局继承人的时期舍弃掌握兵权的九门提督一职可谓仁至义尽。但是利欲熏心的佟国维居然想的是“糖衣吃下去,炮弹吐出来”,这种找死的行为很快就被康熙发觉。

“你佟氏一门自从龙兴关外,就与我爱新觉罗家联姻联亲、休戚相共。不容易,你说吧你的后辈当中有谁是能坎大用的?”“隆科多,隆科多坚韧敏达、才堪大用。”“是啊这么多年小多子历练得差不多了,那就让他出来当差吧。让他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怎么样?”

佟国维不遵守承诺坚持力挺皇八子,当朝迁怒张廷玉被康熙怒斥为“以怨报德的无耻小人”

既然佟国维也认可让侄子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就相当于认可了康熙的交易。但是在把九门提督给隆科多后,佟国维居然打算两头下注。虽然佟国维打着祖训劝说隆科多去烧老四的冷灶,但是显然这样的绝对绝对是利益熏心的找死行为。他在劝说侄子隆科多不要一条路跑到黑的同时,自己却坚持力挺老八真是讽刺。而心惊胆战的隆科多不敢接受职务,回头就去康熙那里高了六叔佟国维。

康熙表扬了举荐太子的张廷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等人,并且当众阐明自己当初废太子的初衷与苦心。然后含沙射影的批评佟国维:不像某些人趋红踩黑、见风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禄位。康熙沉痛的申饬联名保举皇八子的现象,而佟国维还在坚持这是上书房的公意。当张廷玉替佟国维开脱时佟国维恼了,他认为张廷玉是装好人奏请处罚张廷玉。本就生气的康熙勃然大怒,直接把佟国维赶出朝堂:什么是以怨报德,什么是无耻小人。有个现成的例子,佟国维就是!可怜又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晚节不保,黯然出局。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