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首先回答,关羽丢失荆州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绝不能仅仅用“大意”两个字来概括。
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时,暗弱的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帮助他征讨汉中的张鲁。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虽然占据了荆州的部分地盘,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向西扩张。接到李璋的邀请,他简直到了欣喜若狂的程度,当即就决心借机入蜀。
出发之前,刘备安排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负责留守荆州。这些人,全部都是刘备起家的心腹班底,而且能文能武,能攻能守,由他们来守卫荆州,防备曹操和孙权,处理这个复杂的局面,显得非常合适。
看来,当时的刘备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做此决定的。同时,他还存有一些私心,认为蜀中没有太多名将,刘璋和张鲁也是昏庸之主,因而想从他们身上赚点军功,结束自己“屡战屡败”的名声。
基本上,刘备在入蜀前就不是奔着张鲁去的,而是有了法正和张松这样的内应后,希望取刘璋而代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璋虽然不聪明,可也不傻。在蜀中众臣的劝谏下,他也终于发觉,这个自称同宗兄弟们刘备并不是来帮自己茬架的,而是过来夺场子的。
警醒后的刘璋,立即下令蜀中各地坚壁清野,严防死守刘备。这样,被困在四川崇山峻岭中的刘备刘老板吓傻了,只得赶紧向诸葛亮求助。
看来,面子固然很重要,但要比起小命来,面子简直就一文不值。对此,一向以“厚黑学”高人自居的刘备,显然很清楚。
诸葛亮赶紧在荆州做出军事布置。首先,他亲自带着张飞和赵云等人逆流而上,入川去救援老板刘备。其次,他派出使臣,继续游说和忽悠东吴孙权,希望继续与之维持这种不太牢固的同盟关系。最后,诸葛亮留下关羽看守荆州,再三再四地交代,主要敌人是曹操,次要敌人才是孙权。
关羽也深知,荆州是最后的落脚地儿和大本营,绝对不容有失!
之后的几年,刘备开始走得顺风顺水,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不仅改变了往日的颓势,更得到了富饶的川中之地,又夺下了汉中,还拜了“汉中王”。一时间,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鼎盛状态。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秋,群臣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事将军臣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之后,刘备再接再厉,希望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而在汉中与曹操展开持续争夺。为了缓解西线压力,刘备下令留在荆州的关羽军团能够主动向北出击,在东线战场加大对于曹操的军事压力。
很多人误以为,说关羽因为自负才会不顾自身兵力不足的现实,贸然出兵北伐,最终导致了又丢荆州又丢命的结果。此言不对!
虽然,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将,拥有绝对的调兵权。但是,他只有战役权和指挥权,对于是否出兵北伐这样的战略行为,他无论如何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权力。
打个比方,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具体的调兵权。但是,他不并不具备宣战权,因为宣战权仅属于国会。
接到刘备开战的命令后,关羽将首要的攻击目标选定为曹仁防守的襄樊。襄阳和樊城,隔汉水而两地相望,互成一种犄角之势,是曹军的战略要地和防守重镇。形象的说,襄樊好比就是曹操的“南天门”,绝对不容有失。
关二爷气势汹汹的杀来,曹仁自知自己不是对手,可还是勉强出战。毕竟!直接认怂求饶,也太丢人了。稍微打一打,对方方面面都有交代。
曹操一看事态非常严峻,已经是刻不容缓,立即就派出大将于禁和庞德率兵前来,增援襄樊的曹仁。
援军赶到后,双方就此陷入了相持阶段。恰巧,那段时期正是多雨季节,由于于禁军团考虑不周和麻痹大意,被关二爷搞了个“水淹七军”,死伤殆尽,于禁本人也成了俘虏。
从此,关羽直接威震华夏,关二爷的名头无人能及!
曹军内部当时就炸锅了,说啥得都有,有要“直接放弃襄樊”的、有要“赶紧迁都避锋芒”的……。最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派遣使者到孙权处,竭力分化瓦解孙、刘联盟,相约事后共同瓜分荆州之地。
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刘联盟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在支持孙刘联盟的鲁肃过世后,孙权已经蠢蠢欲动,任命了极力主战的吕蒙出任大都督一职。
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
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此时,面对曹操的使者,东吴上下都欣喜若狂。在此背景下,曹操和孙权当即便约定共同攻力关羽,占领荆州。
当然,“关二爷”名号也不是白得的,关羽一直在提防身后的孙权。他命人严守荆州的各处关隘,还每隔三十里建好了一个烽火台,及时传递军情。
吕蒙一看没有可乘之机,只能假装称病休息,推荐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来接任自己的大都督一职。
此事,被关羽听说后哈哈大笑,认为东吴果然无人可用,竟安排一个毛头小子来领兵。从此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放松了荆州的防务。
这样,关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失误,他想趁徐晃新一波援兵尚未立足之时,集中自己所有兵力突袭樊城。
结果,由于长期的疲劳作战,关羽军团被徐晃击败,只得率领残兵向后撤退往荆州休整。突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江陵已经被东吴偷袭所得了。
关羽懵了,进也进不得,退也没地退,只好派人向驻扎在上庸一带的刘封和孟达求援。据《三国演义》讲述,刘、孟二将以“上庸新得”为由,拒绝发兵救援关羽。
对此,我要为刘、孟二将辩解。根据《三国志》这个正史的记载,刘封和孟达两支小股部队,的确是经过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才夺得了上庸。
此地长期归曹操所有,当地百姓和臣民都对曹魏的依附心很强。一方面,刘封和孟达的兵力并不多,如果分兵救援关羽,能派出的兵力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是否还来得及救援关羽,也是未知之数,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上庸的得而复失。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刘封和孟达不救援关羽,是当时的确没有条件救援,并没有太大的过错。
无奈之下,关羽只好败走麦城(湖北当阳),希望能够借道侥幸突围出去,退入川蜀之地,找自己的大哥刘备帮忙。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没曾想到,孙权早已派大将潘璋在此一带设伏。潘璋的手下将领马忠,当即就活捉了关羽和关平父子俩,并在孙权下令后处死了这对父子。
最后,还有一个疑问长期没有得到解答。那就是,刘备在蜀中兵强马壮,为何不火速出兵救援关羽?从时间上来看,蜀中发兵完全来得及救援关羽。
笔者个人推测,或许与刘备为自己的儿子刘禅铺路有关。毕竟,功高震主的关羽,目前尚算安稳,如果他日刘禅即位,必然难以压制关羽。为了自己江山的传承,刘备选择借刀杀人清除关羽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回答完毕!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关羽失荆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转折点,失了荆州,蜀汉等于少了半壁江山,其在全国影响力大降,关于荆州的失去,历来都被说成,关羽大意失荆州,之说,然而荆州之失,真的是关羽大意造成的吗?
关羽失荆州,在外有孙权集团的叛盟出卖,在刘备集团内部没有发一兵一卒支援,关羽孤军作战,腹背受敌,荆州之失在所难免,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关羽在前线接连胜利,关羽的胜利,严重地威胁着曹操、孙权两家,于是曹孙两家达成了两家共同的愿望,都想把关羽打败或消灭,而孙、刘的矛盾,乃是公开的秘密,予曹操可乘之隙,当时的东吴为了取得荆州,早已与曹操密谋,主动要求从后方袭击关羽的荆州成大本营,借曹操襄樊之围,孙曹一拍即合,关羽在曹、孙两军夹击下,进退失据,父子俱死,孙权多少年梦寐以求的荆州,如愿到手。
关于荆州的失去,蜀统治集团未能正确审时度势,未能正确认识到曹操从汉中撤兵有其战略意图,即避免双面受敌,而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对付蜀汉,对孙权势力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关羽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失去荆州。
荆州之失是悲剧,综合关羽失荆州的原因,荆州之失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关羽个人,它是各种原因相互交叉和影响造成的!🐴🌺🌺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既然问的演义,我就仅从演义的角度分析一下。
演义中,刘备打败曹操,称汉中王。曹操不爽,约孙权出兵攻打荆州,想着刘备派兵去支援荆州,他好去夺汉中,西川。孙权虽然很想打荆州,但也知道这是曹操的阴谋。
他们也有自己的算盘,要曹仁先打荆州,关羽听到消息肯定会先发制人取樊城,然后趁荆州空虚取荆州。于是回复曹操要打荆州,除非派曹仁先出兵。
孙曹两家筹备打荆州的消息传入荆州,刘备问诸葛亮咋办。于是诸葛亮建议,要关羽主动出击,尽快拿下樊城,曹操孙权就会害怕,自然瓦解。于是关羽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
关羽领命出兵樊城,让傅士仁、糜芳做先锋。结果这两个家伙喝酒,引发火灾,把军器粮草全给烧了。关羽要杀二人,费诗求情,就没杀他们,不让他们做先锋了,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关羽出兵很顺利的拿下了襄阳。这时司马王甫提醒关羽,担心吕蒙打荆州,糜芳,傅士仁又不靠谱,需要找个靠谱的人总督荆州。关羽说已经派了潘浚总督荆州,不足为虑。王甫说潘浚嫉妒心强,又好功利,不靠谱。督粮官赵累更靠谱些。但关羽不听。
关羽接着进军打樊城,放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之后关羽一个人到樊城门口耀武扬威,结果被曹仁手下毒箭射中。关平劝关羽退兵回荆州养伤,关羽不听,然后就有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之后吕蒙诈病,陆逊代守陆口。陆逊写信给关羽示弱,对关羽一顿吹捧。于是关羽将荆州大半兵马掉去前线,等箭伤好了打樊城。吕蒙这边白衣渡江,袭取荆州。
从演义来看,关羽之所以失荆州,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没大局观,不搞好统一战线工作。
曹操约孙权打荆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关羽求亲,如果关羽答应,就与他合作灭曹,如果拒绝,就与曹操合作打荆州。结果关羽辱骂孙权,赶走诸葛瑾,破坏了统一战线。
第二,盲目自大,目中无人。
先是拒绝孙权求亲,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打樊城单枪匹马去城门口耀武扬威,结果被毒箭射伤,不得已养伤,耽误了攻城时间。陆逊写信示弱,轻易相信,调空荆州守军。
第三,刚愎自用,不听人劝。
王甫劝关羽留靠谱的赵累守荆州,没听。关平劝关羽别跟庞德纠缠,攻樊城要紧,不听,非要跟庞德单挑,中了一箭。被曹仁兵用毒箭射中后,关平劝他回荆州养伤,还是不听。关羽先后中两箭,导致他打不赢徐晃,被徐晃打败。最后从麦城出逃,仍然没听王甫的劝,坚持走小路,中埋伏被擒杀。
第四,用人不当。
傅士仁、糜芳犯错,仍然要他们去守南郡和公安。总督荆州的潘浚也不靠谱。吴兵一来,这三人都投降了。
第五,对手太强,自己孤立无援。
孙曹两边出动的全是精兵悍将,领兵的都是当世名将。关羽这边刘备,诸葛亮全程打酱油。正史上也没记载,也是在打酱油。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大家好,我是写网文的胡子。感谢关注。
对于关羽为何失荆州?胡子认为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首先谈谈偶然因素。- 关羽败得太快,刘备措手不及。关羽是按照刘备指示出兵襄樊策应汉中。进而达到牵制曹魏注意力,减轻汉中压力的作用。没想到关羽围曹仁、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硬是把牵制策应打出主攻的味道。好景不长,东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然后魏吴两军南北夹击。失去家园的荆州军军心涣散。关羽只能被迫向益州方向撤退。而从公元219年10月底水淹七军到12月初丢失荆州全境,时间太短促。令刘备始料未及。
《三国演义》关羽剧照 兵败被俘
为何说关羽失荆州又是必然?有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羽在政治方面极为短视。性格狂傲的关羽向来蔑视东吴。对于诸葛亮定下的南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视若无睹。招至腹背受敌,焉能不败。
《三国演义》剧照 神之蔑视
- 东吴不可能坐视蜀国一家独大。三国鼎足而立,相互制衡。关羽如果打下襄樊再取了许昌。刘备出兵袭占两京。那么三国鼎立的均势将被打破。这对东吴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况且东吴对荆州垂涎已久。正好趁关羽北伐,后方空虚之际夺取荆州。
三国鼎立之势
- 任人不贤,忠言逆耳。出征前,违反军纪的靡芳傅士仁险些被关羽砍了脑袋。没想到被关羽羞辱后,二人竟被留守在荆州要冲之地。吕蒙白衣轻易渡江与二人松懈渎职有很大关系。而在吕蒙的威逼利诱下,不费吹灰之力招降二人得了荆州。倘若关羽当初能听马良的建议,留下王辅赵累等恪尽职守的将领,荆州又岂能丢这么快。
《三国》吕蒙剧照 白衣渡江
- 距离太远,无暇东顾。假设即便关羽兵败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也无力组织大规模部队去救荆州。首先汉中战役刚刚结束。刘备大部分主力部队仍在汉中各隘口。随时防御曹操反扑。此时如果抽调兵力救荆州,兵派的少了杯水车薪。派得多了,很可能造成荆州没救到反倒失了两川的局面。
该要两川还是荆州?
-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刘备想借魏吴的手除掉尾大不掉的关羽。胡子认为不可能。荆州对于魏蜀吴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至关重要。作为统筹全局的政治家,刘备不可能为了除掉关羽一人,而以失去荆州为代价。这样做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关羽失荆州这段事,在后世俗语中专门有个词叫“大意失荆州”。不过若是仔细翻看当年历史,还是不得不说一句“悲哉!关公!”因为“大意失荆州”未必真的全是关羽的错。
下面就这道问答先分析一下“大意失荆州”。
第一种说法,也是最原始,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讲,由于关羽的骄傲轻敌,没有做好荆州东线对于孙吴的布防,就贸然进攻北面的曹仁,导致首尾不能相顾,丢掉了荆州。这就是现在成语中讲到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
还有一种说法是近代流行起来的,讲因为关羽和刘备的政治路线发生了重大的偏差,刘备为称王,而关羽为兴汉,故而关羽没有听从刘备的整体安排,而自作主张的去伐魏。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也就是刘备借曹操和孙权之手杀了关羽。
第三种说法,是讲诸葛亮为了排除异己,没有重新安排荆州的布防。而调动荆州部队攻打曹仁的命令是由诸葛亮下达的,关羽只是在执行大本营的命令,而命令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或者说是故意的,那就是没有后续的布防和接应。目的还是为了除掉关羽。
对于以上三种说法我认为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最核心的一个疑点是:荆州作为魏、蜀、吴三国交汇的核心战略要点,必然是被作为首要的攻防要塞,不管是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本人,都不会拿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当儿戏。要除掉关羽,可以换防其他将领,削其兵权再调回成都。关羽要北伐,难道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办到吗,关羽可是熟读春秋的大将军,这点常识还是具备的。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荆襄九郡的一个战略分布情况:东汉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赤壁大战后,刘备趁机占领了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外加江夏一部;曹操拿到了北部的南阳,从南阳中分出襄阳和南乡两个新郡,外加江夏一部;孙权占领南郡外加江夏一部。
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是来源于南郡。孙权出让南郡给刘备,让刘备布防在南郡,直接跟曹操的襄阳防区接壤,孙权的部队作为二线防御。而刘备占领西川后,为了让孙权牵制曹操的东线,而自己专心对抗曹操在汉中的西线部队,刘备将桂阳、长沙和所占江夏一部三个靠近东线孙权的郡归还给了孙权,而把贴近西川的武陵、零陵、南郡三处保留。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信号,就是刘备已将战略进攻的重心转向了汉中,所以集结了张飞、魏延、黄忠等大将和主要兵力在汉中一线,而刘备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能够同时在东线对曹宣战,守住南郡、武陵和零陵三郡是关羽接到的明确任务,而且关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没有后援部队的。一旦遭受到曹魏和东吴来自北面和东面的进攻,自己的守备兵力是不足以同时作战的。
这里需要多说一句,刘备帐下不是还有马超和赵云两位大将吗?随便派一个来协助关羽不是就可以了吗?赵云的问题在于其非武将的属性,而且本身还具有很大争议(刘备从来就没重用过赵云)。而马超属于新降,况且其旧部庞德又降曹,刘备对于马超是没有太多的信任感的。而其他就真的再也找不到能够像曹操手下张辽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了,不得不说这是刘备集团的一大短板。
还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是关羽主动发起的对于曹仁的战争,而实际上则是曹仁奉曹操命令,作为征南将军前来讨伐关羽。关羽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外围防线固守南郡,等待刘备的支援;二是主动出击争取一举击溃曹仁的大军。为什么没有选择固守而主动出击了呢?因为关羽知道自身攻强于守,而且自身的性格也不是那种固守待援的,所以选择了以攻为守。但是关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守卫南郡等三地,而非要固执的北伐。
后来发生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困曹仁于樊城,已经几乎达成了关羽的目标。而此时张辽、徐晃第二批援军的到来,使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逆转,关羽已经无法取得正面反击的胜利,而吕蒙又趁机偷袭了武陵、零陵和南郡,所以关羽败退麦城。从惨烈的麦城突围战,关羽突破至距离益州不超过20公里的临沮的时候,遭遇到了东吴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而被擒杀。
关羽失掉荆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刘备的战略重心转移至汉中,造成兵力分布的失衡,关羽守备兵力明显不足,即便关羽固守南郡,结局还是一样。
2.关羽的性格,刘备和诸葛亮是清楚的,所以东联东吴的具体实施,应该由西川大本营来完成,而不是关羽本人。
3.当刘备击溃曹操,拿下汉中之时,应该迅速的做出决策,要么一鼓作气从汉中继续进攻长安,牵制住曹操兵力,防止曹操发动东线战事威胁荆州;要么就调动西川东线与荆州接壤的的兵力去增援关羽,因为谁都知道以曹操睚眦必报的性格,是不会对丢掉汉中失去夏侯渊这样的事情无所动作的,而能够想到的报复方案,只能是荆州的关羽。
4.关羽唯一做错的就是,当水淹于禁的七军之后,就要及时的回防南郡,保持双方力量对比的均衡。
5.如果更加高明的做法是将南郡归还给孙权,关羽军队退防零陵和武陵两地,由吕蒙充当一线防御。
6.孙权在背后偷袭关羽的做法,还是比较被诟病的,因为小小的三郡,所换来的是孙刘联盟的解体,得眼前小利而忘记发展关键方向的失误。不过对于荆州这块要地来讲,拿在别人手里就是相当于在自己家门口埋了颗定时炸弹,孙权也需要一段地理缓冲区,而且还能遏制住刘备的发展,拿了荆州至少能让自己稳稳坐在老二的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对于江东基业极为有利。
雅贼文抄,再次被邀请到这个问题,于是复制了一遍之前的答案,现在陷入为自己懒惰而深深的自责中。
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什么失了荆州?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故事。
但在我看来,荆州的丢失远远不是大意那么简单,因为那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是你死我活的战斗,那是寸土必争的战争。
因此,关羽失荆州是有多方面原因和由头的。甚至可以说,关羽的大意是其重要原因,诸葛亮无意为之才是根本所在。恃勇傲物粗心大意关羽天生面赤神力,武艺高强,再加上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可谓是有万夫不挡之勇,打遍天下无敌之名。很早就被刘备揽于麾下,被曹操青睐不已,被天下豪杰交口称赞,被古今百姓崇拜敬仰。
正因如此,关羽虽然沉默寡语,不善言谈,但天性恃勇傲物,目空一切,是他性格的硬伤。听不得良言,不屑于计策,以为一力降十会,老子武功第一,据守区区荆州几座城池,焉有他人染指之机?
结果匹夫之勇败的一塌糊涂,不仅失了军事要地,而且还丢了勇者无敌的颜面。
忠勇有余谋略不足在这里不得不说刘备的伯乐慧眼和远见卓识,早早班儿班儿与关羽张飞二人拜把子结金兰,就是看上了他们的忠烈和勇猛,可谓是左膀右臂,如虎添翼。
而关羽张飞之辈就是一介武夫,忠勇是强项是优势,谋略是弱点是短板。让关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扬长避短,让关羽镇扼城池被动防守是用短弃长。更别说让关羽施计谋联吴用兵法据魏了,一是他根本不屑一顾,二是对于他来讲纯属于赶鸭子上架。
所以指挥上的失误,用人上的不当,关羽岂有不失荆州之结果!
正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忠勇有余,失荆州走麦城谋略不足。诸葛孔明无意为之赤壁之战,荆州被魏、蜀、吴瓜分,刘备得荆州七郡有五,形势向好。
那时荆州幅员广阔,北连中原,西通巴蜀,东临江东,南接交州(两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而刘备将如此军机重地交由关羽把守,完全是出于关羽的忠勇和哥们弟兄的绝对信任。
而诸葛亮深知,自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就有微词。出山之后,关羽也多有不服,军令常被忽视不已,虽乃军事之大忌,但鉴于刘关张特殊的结拜关系,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别看刘备尝责关羽,凭诸葛亮的聪明绝对看得出来分得清楚其与关羽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和远近。况且,即使真的打下了半壁江山,也是刘家的江山,刘关张的天下,与诸葛一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之所以辅佐刘备乃是天意和诚心,至于荆州的得失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对于刘备使用关羽守备荆州,诸葛亮只留有两句话八个字“北据曹操,东和孙权”,并未亲自参与荆州的布防,也未留有高参进行相助,可见诸葛亮对刘备的失望和对关羽的轻视,只是天命难违,心意未了罢了,这在后来的《出师表》是有隐见的。
果不其然,刚愎自负的关羽只是唯刘备马首是瞻,对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充耳不听弃而不用,结局是既失了荆州,又丢了性命。
结论纵横评析三国演义,关羽失荆州既是大意的偶然,又有随意的使然,既有无意的自然,又是天意的必然。(文原创首发/图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