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汉武帝刘彻(前141年——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十六岁时登基称帝,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
统治期间,汉武帝数次大破匈奴,彻底扭转了西汉初年对于匈奴的守势。他不仅扩大了汉朝的疆域,还将自己的声威远播四方,可谓是成就斐然,彪炳史册。
但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却在自己步入晚年时,变得患得患失,性格乖张。“巫蛊之祸”中,汉武帝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就据,之后却又开始悔恨不止,陷入无比哀痛之中。
最终,汉武帝册立自己的幼子刘弗陵成为了太子。但是,刘弗陵虽然聪敏伶俐,但却太过年幼,难以稳定大局。
汉武帝为了巩固江山社稷,特意绘制了“周公辅政”的画像交给霍光,预先选定其作为托孤大臣辅政。
后元二年,汉武帝驾崩后,太子刘弗陵正式登基,史称汉昭帝。遵武帝遗诏,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佐新帝。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
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霍光,字子孟,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权臣。早年间,在其兄长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举荐下入宫,充当了宫廷郎官,算是正式步入了政坛。
由于霍光本人原本就性格沉稳含蓄,加之他借助兄长霍去病之力才得以入仕,并非是依靠自身的才学。所以,霍光越发的低调谦和,循规蹈矩,逐渐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尤其,在政局不稳而又太子幼弱的情况下,霍光成为了武帝心中辅政的合适人选。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汉昭帝刚刚即位时,武帝晚年的一系列祸端,尚未完全平息,甚至因为汉武帝的过世还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因为霍光的资历和能力欠缺,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并不臣服于他,因而与燕王刘旦勾结,密谋通过政变来推翻汉武帝的临终安排。
霍光为了拱卫大汉江山,一改往日的内敛妥协,采取了决绝的手段,不仅屠灭了上官桀全族,还逼迫燕王刘旦和长公主相继自杀。至此,稳定了汉朝的江山。据《汉书》记载:
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此后,霍光完全掌握了汉朝的国家大权,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年的专权时代。
刘弗陵尽管年轻睿智,但却并不长久,在二十一岁时驾崩了,甚至都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作为辅臣的霍光,必须要确定新一任的继任之君。
当时,推举广陵王刘胥继位的呼声最高。但,霍光深知此人德行和能力都远远不足,绝对不能堪当大任。他在赢得太后的支持后,迎立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新帝。
不过,刘贺更是一个贻害大汉的货色。霍光无奈,在短短的二十七天后,就废掉了刘贺。据《汉书》记载:
汉废帝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
最后,霍光选定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任新帝。
其实,刘病已这一支脉早已衰落,坐完牢狱后流落到民间做了平民。当霍光找到他时,刘病已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当了大汉的皇帝,后史称为“汉宣帝”。“病已”这个名字,自然不适合作为皇帝的名讳,于是霍光为他改名为刘询。
汉宣帝在霍光的辅佐下,恢复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无为国策,贯彻执行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主旨思想,使得西汉王朝终于结束了混乱的局面,逐渐出现了国力的复苏,史称“昭宣中兴”。
作为一个四朝元老和三代辅臣,霍光无疑是称职的,强有力地维护了汉朝的政局,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不过,超级史学家班固对于霍光的评价却非常有限。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到了辅政的晚期,霍光为了长期专权,一改之前的循规蹈矩和低调谦和,开始在朝中有意培植势力,甚至还一心要把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与汉宣帝为后。
因为刘询和许平君的感情非常牢固,坚决不同意抛弃这个民间的糟糠之妻,另立新皇后,霍光只得怏怏作罢。据《外戚列传》记载: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
不料,霍光之妻却并未死心,她胆大妄为到无法无天的程度。在皇后许平君临产之时,安排太医将皇后毒死。
尽管,历史记载霍光在事前并不知情,但事后却还是选择包庇自己的老婆,使其免于罪责。同时,逼迫汉宣帝册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继任皇后。好在,汉宣帝为了防止外戚集团危及刘姓江山,同时册立了已故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
霍光辅政的晚年,不仅是霍家的族人,甚至是霍家最低微的奴仆,也敢仗势妄为。据辛延年的《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在霍光过世后,嚣张跋扈惯了霍家,竟然要废汉自立。此举,彻底触动了大汉刘家的底线,霍氏被诛灭全族。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关于问题“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霍光更像是汉武帝所布下的一颗棋子。霍光一生的功过,基本上都没有跳出汉武帝的预测。可以说,霍光的权力源于刘家,也终于刘家。
试问,棋子能够架空下棋之人吗?
回答完毕。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
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以汉武大帝之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岂容他人在他面前说三道四强权霸凌,大汉帝国随设有丞相辅政制度,但丞相也形同虚设不值一提,众大臣三公九卿皆服服帖帖,充分显示着皇权至高无上无语伦比的优势。霍光当年是奉车都尉平时躬顺有佳沉默寡语,呈惶呈恐的伴君如伴虎,正是由于他的稳重大气克尽职守令武帝认定他为可托首辅大臣,为了制衡权力巅峰独霸,又以上官杰,金日碑,桑弘扬共同辅政。其中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撑控军队,但仍发生了上官杰与桑弘扬勾结一器陷害霍光之事,但被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慧眼识破,令文武大臣心服口服,在武帝之后霍光多次施展权力打压肢解不臣势力,先后有除燕王旦于不义,有灭上官杰桑弘扬的反叛集团,又行废立罢除了昌邑王的帝王之路,又拥立刘病已为帝,可谓权倾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霍光在汉武帝的手下不是干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汉书·霍光传》在这近三十年里,霍光没有犯过错误,所以才能成为汉武帝身边最信任的人。
一、谨慎的一生霍光这一生,不管是在汉武帝手下,还是大权在握的汉昭帝、汉宣帝时期,他做事都是非常谨慎的,并不是像其他一些权臣那样,凡事自己作主,君主就是一个摆设,也就是说,并不是他架空了哪个君主,甚至包括汉昭帝刘弗陵。
在上官桀、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等人告霍光状的时候,霍光直接跑到汉武帝送他的那周公旦的画像那里不上朝,就是为了表明态度。后来汉昭帝召他入内,霍光的表现是“免冠顿首谢”,也就是说把将军的帽子摘下来,跪地下磕头自责。如果霍光真的是想架空汉昭帝,即便做姿态、摆样子也没有必要这样的。毕竟那时候汉昭帝不过十三四岁,他又如何能料到汉昭帝会如此做?
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汉书·霍光传》二、问题的关键在于废帝之所以认为霍光大权独揽,甚至架空皇帝,其关键就在于他废掉了刘贺,行废立之事是他承受最多骂名的地方。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刘贺在他执政的27天里,一共下发了1127道诏令,这个数量打击的可不仅仅是霍光,而是整个朝臣集团。如果不废刘贺,那受影响的可就不仅仅是霍光自己了。即便不说为了大江山稳固,就算是为了自保,他们废了刘贺,也算是正常选择。只不过,既然做了这个选择,挨骂也是不可避免的罢了。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汉书 霍光传》三、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看了上面的内容,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霍光是不存在架空汉武帝的。
首先,霍光虽然有权力欲,但并没有强大到想要架空皇帝的份上。他如果真的想架空,不要说汉昭帝,就算是汉宣帝也不会是我们在历史中看到的样子。
此外,汉武帝一生最在意的便是皇权,他一直致力于做的一件事,就是中央集权,无论是内外朝制度、十三州部刺史制度,还是“推恩令”的颁布,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他又怎么可能给霍光如此大的权力呢?
所以,霍光既没有条件,也不会架空汉武帝,这应该算是一个伪命题。
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霍光他敢吗?要想架空皇帝,前提条件必须是皇帝要么年幼,要么傻,要么软弱无能,要么荒淫无度,要么求佛问道,炼丹求仙,不问政事,不顾民生,把朝政大权都交到自认为最信任的人手里,慢慢的让这个朝臣或宦官权力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这才能达到架空皇帝的目的。汉武帝的性格那么强悍,谁敢架空他?那不是找死的节奏吗?若是霍光处在汉武帝时代敢揽权,早就灭他九族了!
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霍光是喝大了还是失心疯了,去架空汉武帝。
谁能架空汉武帝?我觉得没有人能。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一代雄主。
这样的皇帝,本身都是很强势的人,性格好强,手段强硬,只有他舞弄他人,没有他人骑在他头上拉屎撒尿的道理。
霍光是权臣没错,但那都是在后来的事情了。
在汉武帝时期,霍光比起那一朝那些光芒万丈的人,霍光真的一点也不耀眼。
汉武帝老去的时候,这一朝的光芒元老也都在慢慢逝去,一个强大的时代就这样要过去了。
汉武帝是最擅长平衡权力的皇帝。
可以去看看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就是汉武帝刘彻担心儿子太弱小,将来外戚篡权,所以把钩弋夫人给处死了,以此扫清了外戚之患。
汉武帝玩弄权力的手腕由此便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放到霍光自己身上,让他架空汉武帝,我觉得霍光绝对连想都不会去想一下这个可能,霍光应该是怕汉武帝的。
以上为無月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假如汉武帝没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汉武帝做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臣造反那绝对是司空见惯,特别是一些开国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有甚者,不满意目前的待遇,大胆造反,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大臣,独揽朝纲,没有造反,却被世人误解为奸臣。
这个人就是西汉中期辅政大臣霍光,在他的辅政期间,大力发展农业,农民变得富有,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外采取和亲政策,稳定边境。霍光绝对算得上是历史上的千古一臣。
霍光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完全是靠着霍去病的关系,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当霍去病飞黄腾达的时候,没有忘记他的弟弟霍光,凭着霍去病的关系,在汉武帝身边当差,当时他的官职已经是奉本都尉光禄大夫。
霍去病死的之后,霍光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宠信,他反而躲过了巫蛊之祸的迫害。不仅如此,在汉武帝身边当差二十年间,一直小心谨慎,从来没有犯过任何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上官桀、桑弘样等人为辅命大臣,共同辅助汉昭帝刘弗陵,当时刘弗陵才年仅8岁。
也许有人会说,霍光乱杀其他辅政大臣,暂且不说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保守派阻止变革,上官桀利用职权私自授予别人官职,但就凭他们联合盖长公主造反,想夺取刘氏江山,难道他们不该杀吗?
还有的人会说,霍光私自废掉汉废帝刘贺,那是因为刘贺根本不能当一个好皇帝,刘贺自从当上皇帝后行为不正,淫乱宫廷。那是因为霍光不想西汉毁在刘贺的手上。
更有甚者会说,霍光的老婆想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于是残忍地毒死了许皇后,霍光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没有去追究,而是掩盖过去了,之后霍光的女儿也顺利地当上的皇后。不过霍光也为这件事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霍光死后,汉宣帝架空了霍家政权,并解除了他们的职务,霍氏被迫反叛,但最终还是失败被抓,霍氏一族被满门抄斩,这也许就是霍光为自己的过错而付出的代价吧。
霍光的这种思想被后人争相效仿,如:王莽篡汉成功,建立新朝,导致西汉覆灭;司马懿子孙三代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篡魏成功,建立晋朝。
正是由于别人效仿了霍光的思想,做出了为人臣不该做的事情,再加上霍光在专权时期犯下了一些过错,导致被世人误解,说他其实就是一个奸臣。但是总体来看,霍光的功是大于过的,至少在霍光专权的时代,开创了“昭宣中兴”盛世局面,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稳步增长。
总的来说,霍光没有造反,而且还深受百姓爱戴,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