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一生杀伐决断,冷酷异常,是个正儿八经的“狠人”。不仅赶跑了元人,还剿灭了各个割据势力,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建立的明朝。

    建国以后,他为了揽权专政,稳固自己朱家的政权,朱元璋简直是杀人如麻:胡惟庸案,前后诛杀三万多人;蓝玉案,他一口气杀了将近两万人。……总之,在这个权力的野兽面前,没有情意,没有道义,只有仇恨。

   在文史不假之前的相关文章中,本人一贯不喜欢这个“嗜血狂魔”,唯独有一点对他充满敬佩,那就是他对于糟糠之妻马皇后的一往情深。即便他实现了由乞丐、和尚、马仔等角色的转变,成了大明朝的皇帝,拥有了自己后宫的一干佳丽。但是,唯独对于貌不出众的马皇后用情至深。

    马皇后(1332年——1382年),原名马秀英,在广泛的民间传说中,她被称为“大脚马皇后”,样貌和外型并不出众。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不甚漂亮的马氏,却深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和马皇后共育有五子二女,大多时候都对马氏言听计从,即便他登基称帝以后也是如此。而且,在马皇后过世后,朱元璋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马氏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嫡妻。

    马皇后尽管不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但是她本人的家庭出身其实是挺富裕的,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她被寄养在郭子兴家里并成为郭的义女,开始接受郭子兴的系统教育,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学识和修养。这些,对于本身没有文化底蕴的穷小子朱元璋来说,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为了拉拢部下和壮大实力,郭子兴把马氏许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朱元璋。下嫁给朱元璋后,马氏从来没有嫌弃甚至歧视过朱元璋的粗鲁和愚昧。不仅如此,她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朱元璋提高自身素质。

在朱元璋遭遇危难时,马氏坚决维护朱元璋,丝毫没有动摇过。伴随着朱元璋的逐渐崛起,危及到郭子兴时,开始逐渐被郭子兴猜忌和防备,甚至还被关进了大牢,面临性命之忧。

马氏在此时挺身而出,利用自己和郭子兴的父女关系,多次为朱元璋求情和开脱。自然,在患难面前建立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这也成为朱元璋一生对其无比宠信的重要原因。

    据《明史》记载,马皇后一生为朱元璋共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包括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朱标在马皇后的悉心教育下,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子并最终被朱元璋立为太子,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

马皇后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非常严厉,丝毫没有因为朱家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所纵容。对此,同样教子严格的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心存感激,认为她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妻子和母亲。

其实,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警觉之人,尤其是对于身边的宦官和外戚,严防他们干政。马皇后因为早已父母双亡,而且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解除了朱元璋对此的顾虑。

鉴于历史上太多的外戚干政恶例,马皇后也坚决反对朱元璋封赏外戚。这样一来,就让朱元璋完全放心,不用担心东汉时期接二连三的外戚干政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就是马皇后一直受到朱元璋宠爱的原因。

回答完毕!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马皇后(1332年一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一、身份,义军首领郭子兴元帅的义女,朱元璋二十几个义子的养母。

1、马皇后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

郭子兴对马秀英视同己出,后来听说马公客死他乡,越发可怜此女孤苦,收为养女。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安徽定远起兵,攻下濠州后,自称元帅。

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便把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本就能力突出,在军中又得人心,娶了马皇后之后,大家都称其为朱公子。

身份瞬间从一介平民上升到元帅之婿,为日后接管郭子兴的军队埋下伏笔。

2、马秀英与朱元璋婚后不久,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

马秀英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细心照顾,后来又和朱元璋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这些义子在朱元障的亲身教导下,作战勇猛,为明朝日后一统天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贤良淑德。

1、郭子兴为人心胸狭窄,爱听信谗言,对朱元璋经常疑忌。

马秀英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

2、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3、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马秀英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

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

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秀英镇定如常,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4、马秀英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勤俭持家,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



5、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大怒,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

马秀英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

朱元璋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6、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

马秀英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

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朱元璋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7、马秀英非常爱惜人才。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回来,马秀英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有数千人。

马秀英说:"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

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生徒颂德不已。

8、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

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儿子想从此除了朱元璋,就告诉人不给朱元璋饭吃。

马秀英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

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秀英害怕义母张氏瞧透机关,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一面向张氏请安。

张氏看见马秀英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秀英勉强应答,言语支吾。

后来疼的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秀英扶进屋里,叫奴婢都出去,仔细询问马秀英。

马秀英才伏地大哭,说明苦衷。

张氏赶忙叫马秀英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乳头,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焦烂了。

张氏也不禁泪下,一面命马秀英敷药,一面叫入厨子,速送食物给朱元璋。

当晚,张氏便进谏郭子兴,劝他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立即命令将朱元璋释放。

9、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秀英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

后来朱标与父亲朱元璋政见不合,朱元璋追打他,朱标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朱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

娶妻娶贤,这样的妻子值得丈夫珍惜。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她1332年出生在安徽宿州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马公母亲郑氏。当时由于程朱理学盛行所以女子一般来说都要裹脚,但是由于家境并不富裕,需要她在长大以后做农活,所以她才没有裹脚,另外还因为当时处于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世道并不太平,为了能够随时远走避开战火,活命的机会大些马皇后也就一直没能如当时农村的那些女人一般裹脚了。这也是后来人们叫她大脚马皇后的由来。

马皇后的母亲在生下她后的不久就去世了,她父亲马公因为杀了人要避仇而远走他乡,于是在走前将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抚养,郭子兴夫妇俩非常喜欢马皇后,一直当作亲生骨肉在看待,可以说马皇后的这段经历是她一生之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后来传出马皇后的父亲马公客死他乡,于是马皇后在母亲死后又经历了失去唯一的亲人父亲,这样的事情一连发生在马皇后身上让人唏嘘不已。

在她20岁那年,由于养父郭子兴响应韩山童,刘福通共同抗元起兵造反成为当地白莲教首领,这时朱元璋也才十几岁,跑来投靠了义军,在郭子兴手下做了个小卒,由于朱元璋机灵英勇,有谋略善战争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进而将自己最喜欢的养女时年已经21岁的马皇后许给了朱元璋。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马皇后跟随着朱元璋整整的15年,15年的战争生涯早就将那个青涩的朱元璋变成了大明的开国皇帝,马皇后一直不离不弃的呆在朱元璋身边,直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国之后朱元璋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马皇后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自此,马皇后正式进入了自己仁慈的后宫生涯。

太子朱标画像

马皇后不管是明史稿还是其他书籍记载都注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贤惠”,其实马皇后不仅仅是贤惠,她生于乱世,在艰苦的环境里。拥有非凡的胆量和勇气。全身心的辅佐朱元璋创立大业。曾经不下5次不顾个人的安危救朱元璋于水火之中。应该说她自己是非常刚烈的一个人,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极其温和非常贤惠,做了皇后之后,虽然荣华富贵,但是依然非常节俭,根据在各种史书里记载,她非常宽厚仁慈,并且不忘迎接老百姓的生活困苦。非常的节约,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平民的心态,不忘自己始终是安徽宿州那个村子里面的一个村姑,并不以自己是个村姑而自卑,反而认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但是对待奸臣与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她毫不手软。对待贤良的大臣亲如家人。经常劝解朱元璋要能屈能伸,革除陋习,坚决果敢,提倡新风,朱元璋自己叹到“家有贤妻犹如国有良相”。

马皇后画像她在子女教育上也非常开明,对庶出的儿子非常宽厚,对皇帝的宠妃也非常的和善。并且对于朱元璋的饮食起居,还是由她亲自负责时刻以照顾丈夫是他份内之事自居。朱元璋的脾气很差,一旦饮食和睡眠不满意就会责怪下人。但是如果是马皇后自己来做,他就没法埋怨。后人研究认为,马皇后此举主要是为宫女的安全着想。因为宫女做错了难免会遭到惩罚,而她自己出面替宫女做事那么朱元璋就不会将气撒在宫女身上,起一个保护的作用,她这么做让许许多多后宫宫女从内心深处感激马皇后的贤惠与慈悲。

朱元璋早期时候受尽了穷苦,在他当上皇帝之后自然要大享人间清福。在旅社方面,朱元璋的老婆加上马皇后在内一共有40多个,生了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满足那他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其庞大的开支也可想而知,马皇后及时的制止和劝阻,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让朱元璋自己也不好意思拿着大笔的钱来供后宫开销,将节约下来的钱用在给逃难的农民赈灾。

马皇后画像

马皇后不但心系灾民,在给朱元璋进言善待良臣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朱元璋嗜杀成性,造成了许多许多的冤案,马皇后尽心尽力的劝导朱元璋,让他少杀人,就这样朱元璋在位时任然杀了十多万,真是让人惧怕的一个杀神,如果没有马皇后朱元璋不知道还要杀多少人?

马皇后这样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躺在了病床上,朱元璋派来的太医马皇后一概不见,理由是如果病没好朱元璋会怪罪太医,所以为了不因为自己的病而让太医掉脑袋,所以不让太医来为她治病,朱元璋答应马皇后,就算太医没治好也不会怪罪太医,但马皇后还是没有答应,就这样马皇后一直在自己的床上养病。

马皇后画像

终于在1382年8月,马皇后因病去世,享年51岁,尊溢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她死后朱元璋异常难过并且再未立皇后。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好女人是正能量!借这个问题来聊聊“赞成大业,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马皇后是郭子兴老友马三的小女儿。马三是条好汉,原是宿州闵子乡信丰里的富户,因为嫉恶如仇,好打不平,遭恶人追杀,不得已带着小女儿逃到定远投奔郭子兴。郭子兴揭竿起义时,作为生死兄弟,马三没有犹豫,随即潜回宿州帮郭子兴拉人马,不料中途染病,含恨撒手人寰。

郭子兴将马三小女收为义女,并让自己的二夫人张氏亲自抚养,不光是因为和马三有兄弟交情,更主要的是马氏自小就“善承人意,知书精女红”,是个难得的女子。

也正因为如此,当朱元璋在军中崭露头角后,郭子兴才会将马氏许配给他,让他做了自己的半个儿子。

打天下的艰难时期,马氏做了什么,让朱元璋庆幸有内助之功?

马氏自从嫁给朱元璋以后,就同这位将来的帝王患难与共。

郭子兴一度受人挑拨、猜忌,有段时间经常贬斥朱元璋。马氏便拿出自己的积蓄献给郭子兴正室张氏,求这位义母在郭子兴面前为朱元璋说好话。

朱元璋遭到郭子兴监禁,不得进食时,马氏便从厨房偷出炊饼给朱元璋偷偷送去,怕炊饼凉了,她还特意暖在自己胸口,为此胸都遭烫伤了。

后来朱元璋出征遇到灾荒缺粮,马氏就想尽办法地储蓄干粮腌肉,让朱元璋随时都有一口吃的,而她自己却经常忍饿不吃,史书上的说法是“而己不宿饱”。

很长一段时间,马氏还是朱元璋的随军秘书,朱元璋行军作战的文书、军令和随手写下的札记,都交给她保管,她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朱元璋需要查询,她“即于囊中出而进之,未尝脱误”。

朱元璋率部渡江后,与陈友谅、张士诚接仗频繁,马氏便率领军中女眷缝纫衣褥,分给将士。

陈友谅奔袭应天时,马氏“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尽力去鼓舞军中士气。

在仁德方面,马氏更是为朱元璋赢得人心,苦心孤诣地说过很多、做过很多——

她时常告诫朱元璋,“定天下在得人心”,“用兵焉能不杀人,但不嗜杀,则杀亦罕也。”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有人告发他儿子有弑父叛心,朱元璋闻讯大怒,执意要杀这个不孝子。马氏出面阻劝说,听传闻,动杀心,不是明君所为。朱元璋于是派人调查,果然冤枉了郭景祥儿子。

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发他有不法行为,朱元璋立时要将他召回,命其移守扬州。马氏又出面劝阻说,严州边临敌境,撤换将帅必须慎重,文忠有威信,疑他不如信他,朱元璋照着马氏的建议做,李文忠果然不负信任,“卒成克杭之功”。

因为这些,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不仅把马氏封为皇后,更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朱元璋曾由衷地说:“家有良妻,犹国之良相。”

马皇后却说:“陛下既不忘妾之贫贱,愿无忘群臣百姓于艰难。且妾安敢比长孙皇后,但愿陛下以尧舜为法耳!”

有一天,马皇后在宫中侍坐,同朱元璋谈起往昔的艰辛,朱元璋动情地说:“吾与尔跋涉艰难,备尝辛苦,今日化家为国,无心所得,上感天地之德,祖宗之恩,然亦尔内助之功也!”

马皇后却说:“陛下一念救民心,格乎皇天,天命眷之,祖宗佑之,妾何力之有?但愿陛下不忘穷约之时而警戒于治安之日,妾亦不忘相从于患难而谨饬于朝夕!”

富贵难守美德!马皇后在成为一国之母后,更是慈德昭彰,这是任何美貌无法比拟的,说朱元璋宠爱她明显轻了,马皇后用她的大爱换来了朱元璋一生的敬爱!

马皇后正位中宫后,勤勉异常,不仅如此,她还召集女史,问汉唐以来哪家皇后最贤,何代家法最正?女史说赵宋王朝的皇后大多贤惠,家法最正。于是马皇后命女史集其家法贤行,效法行事。

见朱元璋杀戮过重,马皇后屡次劝谏:“陛下于人才固能各随其短长而用之,然犹宜赦小过以全其人。”

因马皇后苦心相劝,朱元璋刀下留人的轶事就太多了。

说个“心丧”的轶事——侍讲学士宋濂致仕还乡,由于孙子宋慎卷进胡惟庸案受到连坐,被逮到京师判了死刑。

马皇后念及宋濂教太子读书的功劳,向朱元璋求情,遭到拒绝。

于是,马皇后就不饮酒,不吃肉,朱元璋问她为那般?

马皇后说,妾哀痛宋学士之刑,想代儿子为老师服“心丧”。

如此悲悯诚心,终于打动了朱元璋。

上下几千年,真正陪布衣打天下并成功的女人其实就两位,一位是大汉的吕后,一位是大明的马皇后。但吕后却由当初的忍辱负重变成了后来的残暴嗜权,而马皇后却是一生严守内规,不仅自己不干朝政,而且不私亲族,不让娘家人受惠做官,这一点怎能不让朱元璋欣慰,怎能不因欣慰而格外珍重!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身染重病,朱元璋寝食不安,群臣祷祀山川,遍求名医。然而马皇后最终却在不肯就医下过早地谢世了。

马皇后为何不肯就医?

因为她深知朱元璋的残暴,担心一旦服药无效,医生将受牵连,她是用自己的死来成全朱元璋的仁德,这是怎样的千古大爱。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朱元璋虽然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开国之君,但作为从元末乱世成长起来的“狠人”,他杀起人来是丝毫不手软:胡惟庸案,诛杀三万余人;蓝玉案,诛杀一万五千人,俨然铁石心肠。然而,这个冷血的“杀人狂魔”却在自己的原配马皇后去世时痛哭流涕,可见他对马皇后感情之深。为何马皇后样貌不出众,还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首先,他与马皇后是患难之交。开国功臣中,得以善终的寥寥几人中,有一位名叫汤和,他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也没有举世无双的才华。他之所以能够善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而正是他的一纸书信,让原本打算当一辈子和尚的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从汤和的遭遇可以看出,朱元璋还是个念旧情的人,并非完全是个冷血动物。

朱元璋参加起义不久,为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所看重,他甚至把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原本在乱世苟活性命便已经是奢望的朱元璋,面对婚配的意外之喜,当然是兴高采烈,而马秀英也十分的贤惠,对朱元璋关怀备至。

其次,马皇后对他有救命之恩。朱元璋迎娶了起义军领袖的养女做新娘,眼看就要平步青云,然而好景不长,郭子兴受自己的儿子挑拨,将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他东西吃,企图饿死他。马秀英为了让朱元璋吃上热腾腾的大饼,就把刚刚烙好的饼藏在胸口,以探监之名偷偷给朱元璋送过去。而后又是马秀英去苦苦哀求郭子兴,朱元璋才被放了出来。这一事件中,马秀英救了朱元璋的命,也完全得到了朱元璋的心。

到了中原局势逐渐明了后,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剩下了陈友谅。在一次和陈友谅的作战中,朱元璋身受重伤,情急之下,马秀英背起朱元璋就跑。二人之子、目睹这一事件的日后太子朱标将这幅景象画成了画随身携带,一次朱元璋与他闹矛盾,追着朱标要打,朱标马上将怀中画像丢到地上,朱元璋看后不禁恸哭,以后再也不打朱标了。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登基,马秀英成了马皇后。不必为战争奔波,马皇后却更忙了,作为后宫之主,她要时刻为后妃们做典范。对待皇子公主,她严厉而慈爱。她的小儿子朱橚性格桀骜,当他被分封到开封做王时,马皇后脱下旧衣服并取来一根木杖,对被派去监督的江贵妃说:“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对公主们,她也要求勤劳节俭。

她对子女严格,对自己则更加苛刻。为了以身作则,她的衣服洗了又洗,破旧也不换新的,后来更是自己在宫中织布,送给上年纪的老人。她不但关心后宫,还经常和朱元璋探讨国事,在朱元璋震怒,想要从重处罚大臣官吏时婉言宽慰,就如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一般。

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病危,群臣建议祭祀,找良医诊治。马皇后却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她认为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坦然面对生死,并且自知无药可医,担心医生会因治不好她被降罪而拒绝了找良医的建议。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朱元璋问她有什么想说的,她没有谈儿女情长,只是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不久,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她死之后,朱元璋再没有立过皇后。

马皇后样貌虽然不出众,还有着一双未经缠足的自然的“大脚”,但她温柔贤淑,识大体明善恶,不但德才兼备还与朱元璋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甚至几次救他性命。试问这样的女子,有谁会不宠爱?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朱元璋宠爱?

一个女人出嫁后赢得丈夫的爱,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靠德行而赢得的“敬爱”,一类是靠美色而赢得的“宠爱”。马皇后当属前者,而非是宠爱!

元末,农民起义反元斗争风起云涌,游方的小和尚朱元璋为了生存投入义军首领郭子兴军中。郭子兴因其勇武、忠义收为亲兵,并将义女马姑娘下嫁与他。

朱元璋因马姑娘的原因,进一步受到郭子兴重用,逐渐锻炼增长了自己的能力、建立了自己的军中威望,为后来推翻元朝、扫除群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马姑娘一心辅佐夫君。在多次朱元璋危难之时,舍命相救。有马姑娘,才有朱元璋的后来,所以朱元璋对马姑娘的感情,有感恩与敬重。这是不美色所能取代的。

明朝建立后,马皇后论姿色自然比不上朱元璋后宫的年轻妃嫔。但她有的是朱元璋对她多年的患难真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