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1644年4月时,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了大明都城北京。崇祯皇帝非常决绝的杀妻灭子,自己也在煤山自缢而殉国。

尽管,崇祯皇帝一生刚愎自用,薄情寡义,但笔者非常钦佩他在最后关头的这种尊严和气节,无愧于一代帝王的称号。

之前,嘴上功夫颇为了得的东林党人,纷纷鼓吹朝廷南迁首都的言论,希望撤退到南京城偏安。这次,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盲从,也没有动摇,坚决不与李自成进行媾和谈判,坚决留守北京城,坚决不逃往南京。

那么,本文的问题来了,如果崇祯皇帝选择迁都南京,明朝有没有可能向南宋那样延续国祚呢?毕竟,北宋灭亡后,南宋在东南偏安存在了一百七十年。

一、崇祯是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且已经存在了十七年,是明朝上下公认的君父。所以,即便他是落难逃到了南京,其皇权威信依然牢不可破。关于这点,当时南宋的赵构显然是不具备的。

二、当时大明朝的北方,遭遇连年的战乱之祸,早已是民生凋敝,百业俱废,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早已迁到了南方。崇祯若是及时选择迁都南方,相当于是抛弃了不良资产,整合了优质资产,或许能够起到壮士断腕和舍车保帅的作用。

三、北方局势非常复杂,既有农民起义军,又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还有满清的八旗军。如果此时选择南迁,不仅可以保全大明半壁江山,而且还避免了与以上势力的多重作战,甚至还能坐视几方“互殴”。

四、虽然崇祯皇帝一生的诸多决策,弊大于利,也常被后世诟病。但,无论如何,以其个人的能力和进取心,总比弘光皇帝朱由榔等人要强出许多倍吧。如果由他继续统治,即便不能实现反转,但最起码稳住南明政权还是毫无疑问的。

五、清军刚刚入关,还未站稳脚跟,如果崇祯不死,选择在南方继续抵抗。就冲这杆大旗,全天下的汉人就得聚拢而来,满清想要一口吞下北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想要跨越长江,那就更是没有可能了。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如果崇祯选择迁都南方,尽管颜面有亏,但明王朝有很大的可能会延续自己的国祚。即便不能像南宋一样存续一百七十年,但最起码再传承几帝是一定的。

当然,最大的风险还在于,中国可能会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那今天我们的版图就会发生改变。

回答完毕!

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即使去南方也挽救不了明王朝灭亡的命运。明王朝关闭锁国政策,使经济、文化落后,贪污腐败盛行,加上自然灾害,老百姓苦不堪言。各地暴发农民起义。所以注定明王朝必然不亡。

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向敬之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崇祯帝是否能南迁成功。

崇祯十七年正月,崇祯帝确实接受了东宫官员李明睿的建议,并由李拟定了南迁路线图,但是在廷议上,遭到了以首辅陈演为首的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他们之所以强烈反对,一是他们不愿舍弃巨丰的家产;二是南京有一整套官员体系,他们南下是客;三是南北党争愈演愈烈,他们不敢客场作战。

此时的崇祯,虽然能不时撤换内阁要员甚至首辅,但被整个文官集团掣肘,并无乾纲独断的权力。

回到问题上来,倘若崇祯力排众议,南迁成功,清朝统一全国甚至成功入关,都是举步维艰的。

一、崇祯还在,后来放清军入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并不是没有主子的丧家狗,他的家人一旦随君出城,他就没有后顾之忧、家国之恨,故而不会向清军屈膝。此前,其舅舅祖大寿等曾多次写信劝降吴三桂,都遭到他痛斥。

二、即便李自成打入京师,从后来他身上所表现的劣根性来看,他是不会联情反明,甚至会与崇祯划江而治,抵御南犯的清军。李自成甚至考虑过,只要崇祯对他进行封赏,他就率兵平定辽东的清军。

三、清军入关时,只有十七八万人马,而且是将士与夫役的统计,并非有效兵力,如果没有帮手,是不敢贸然入关的。清军入主燕京后,推行民族屈服政策受阻时,多尔衮曾说: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谈不上一统天下。对统一天下,清军最高领导人是没有自信的。

四、崇祯南迁,重整军队。当时,南方兵力不低于百万,虽然各自为政,但还是实力尚存。一旦清军破关,而崇祯这杆旗帜还在,明军甚至各地义军,即便不联合,也会分力抵御清军。

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他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就是崇祯帝。

有多少人对于崇祯帝不南迁感到惋惜和遗憾,他们多么希望崇祯帝能够南迁,多么希望他能够为了大明和百姓放弃一下那个所谓的骨气。可惜我们都知道,最终崇祯帝没有南迁,而是吊死在那煤山之上,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而随着崇祯帝死于煤山之上时,后世对于他若南迁,大明是否会改变的猜测浮想联翩,很多人都说如果崇祯帝南迁,大明绝对不会亡,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若崇祯帝南迁,则势必不会发生后世南明那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否能够维持明朝对于南方的统治,甚至是重新统一中国,只能说有机会,但机会有多少不得而知。

个人觉得如果崇祯帝不解决以下的问题,则明朝势必会重蹈南明的覆辙,最终崇祯帝也只能再次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一、北方集团与南方集团的平衡问题,我们都知道明朝采取的是两京制,永乐皇帝当时迁都北京之时,为了防止北京会在以后被蒙古再次占领,于是并没有废除掉当时南京的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北京和南京都拥有一套一模一样的行政机构,南京的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内廷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试想着如果崇祯帝要南迁,北方的官员要不要跟着一起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果北方的官员过去了,你让南方的官员怎么办?重要的职位谁做?你总不能北方的官员过去了,就把南方的官员踢掉吗?但是又不能让曾经位居高位的北方大员们,到南方没官做吧。所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崇祯帝最首要的问题,如果处理好那么明朝在南方还是大有可为,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可能明朝短时间内之内就会陷入彻底的崩溃,到时候两个集团互相攻击,政令不同,你说崇祯帝怎么管理好南方呢?又怎么利用南方的资源和兵力去对抗李自成的进攻呢?

二、文官集团的党争问题,当时整个大明文官集团大概分为东林党、浙党和楚党这些党派,如果在崇祯帝南迁之后,整个朝堂还是当时在南京一样,党争不断,大家互相攻击,而丝毫不顾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下,依然在内讧的话,那么即使明朝在南方拥有多少的钱粮和多少的兵力,明朝也依然避免不了灭亡的问题。所以崇祯帝在解决南北集团的矛盾之后,就是要解决文官党争的问题,如果这个解决不了,明还是会亡。

三、崇祯的性格问题,如果崇祯帝在迁移到南京之后,还不改变他那反复、猜疑、严苛和暴躁的性格,那么无论如何百官也不敢再全心全意的为他效力,而且崇祯帝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百官们,不能有太多的猜疑,既然给他权利了,你就要相信他,不要再跟北京一样,17年间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动不动就换官员只能让政令无法顺利的下达到地方,这位官员想这样,刚准备实施,却又换了另一个官员,那一个官员又想这样,你说政令也下达下去吗?所以如果崇祯帝不改变多变的性格,明朝还是会亡。

可以说如果崇祯帝在南迁之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明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重新回到北京的,并重新统一天下,这天下还是不会被满清所夺,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但是,即使明朝能够在崇祯帝的手上重新统一,如果明朝的政治制度不彻底的改变,对于藩王等皇族的制度不改变,官员的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明朝迟早一天还是会毁在别人的手中,也许还是会是满清,亦或者是蒙古,甚至可能会是沙俄。

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我认为即使崇祯南迁,清朝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崇祯皇帝虽然无能,但却刚愎自用。如果南迁,有诸多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明朝丢掉北方,要变成一个小朝廷。皇家的权威遭损,很难说崇祯不变成汉献帝、唐昭宗!

这不是危言耸听,李自成围攻北京,崇祯皇帝把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令他回兵勤王。但是吴三桂,3月5日接到勤王的命令,3月22日才率部到河北玉田。这时候北京已经被闯王攻陷,崇祯帝已经挂了。

可见吴三桂不想救崇祯,因为救了崇祯,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正直的将领都不得好死,心眼活的都降了,吴三桂是想观望一下再做出选择。

假如崇祯南迁,吴三桂面临的是清军和李自成的双重压力,想得到朝廷的支持很难,此时他要想生存,必须得和清军或者是李自成其中的一方合作。

吴三桂和李自成是玩不到一块去的,投降满清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吴三桂和清军联手,当时明朝的军队和李自成都不是对手。

再说拥有重兵的左良玉,他的能力也不怎么样,在朝廷重压下击败过张献忠,但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如果崇祯南迁,不是被势大的左良玉控制,就是左良玉自己割据。指望他抗清是不可能的,他年岁已高,他的儿子左梦庚也是个大草包,手下二十万的兵马,居然向清将阿济格的几万人投降。

还有明朝内部的问题和矛盾,不会因南迁解决,可能还要加剧,朝廷就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

清军入关,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崇祯帝就是南迁,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假如崇祯南迁,清朝还能统一天下吗?

假如崇祯没自杀,而是逃到了南京,是否能保住半壁江山?当李自成打来的时候,走投无路的崇祯帝最终选择上吊自杀,以保全自己最后一丝尊严。其实,如果崇祯帝不选择自杀而选择退守南京的话,当时的战局可能就会有另一种结果了,真的有那么一丝丝可能明朝最终和满清隔江互制,形成两个朝廷的局面。下面咱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因素有哪些。

不可能性因素一:明朝文武大臣皆无可用之人

一个朝廷的稳固不仅要靠皇帝的勤政爱民、英明神武,更主要是要靠众大臣,文臣要有兴国之策,武将要有定邦之谋,这样才能保证朝廷的稳固。当时的明朝,已经腐败到根了,文臣为了自己的官位,大搞结党营私,并且大肆搜刮民膏以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战争,明朝有名的几个武将基本都已经死了,而后又没有什么可继承之人,所以这种内忧外患他根本就解决不了。

源于网络

不可能因素二: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如果这个根基已经动摇了,朝廷能稳固才怪。明朝末年,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且频率不断,导致人们生活越加艰难,再加上当时的各级官员已经腐败不堪,他们想尽办法去盘剥人民,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因此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即使明朝迁都南京,不解决这个问题,明朝依然很快就会灭亡的。

源于网络

可能因素一:甩包袱给李自成和满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时明朝最大的危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方的满清,一个是西边的李自成,而这两个危机都是在北方。如果明朝政府退守南京,把北方扔给李自成和满清的话,他们两个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必然会干一仗,不管最终谁输谁赢,对明政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最终赢得一方也是惨胜,短期内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打明朝政府,甚至如果找准机会,明朝政府还真有可能反败为胜。

源于网络

可能因素二:南方相对富庶,人民生活不错,南迁后有民众基础和地理优势

自南宋开始,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明朝末年,南方的富庶程度已经远胜于北方。自然灾害对南方的影响也要小于北方,北方还有严重的战乱影响,所以南方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要远高于北方。如果明朝南迁后,能够还政于民,让人民生活更好的话,相信南方的汉族肯定是不愿意被满清少数民族所统治的,这就是说明朝有一定的民众基础。而且南方多河流湖泊,人们更善于水战,如果满清要到南方打明朝的话,水土不服也是他们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如果崇祯帝选择退守南京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历史。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明政府退守南京还有机会吗?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