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俄罗斯已经表明态度,一旦乌克兰4地入俄,那就会被赋予俄罗斯领土的待遇,而任何对俄罗斯领土的进攻,都会触发俄罗斯的全力反击,到时候,俄罗斯将能够动用全部武力,包括核武器,而不仅仅是合同兵。

目前,乌克兰四地公投结果已经出炉,大多数票都投给了赞成入俄,这么看来,乌4地入俄将要成为定局了。在俄罗斯法律中,如果没有宣战,国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那就不能使用义务兵参战,也不能使用核武器;而一旦俄罗斯进入战争状态,那就能使用义务兵参战,也能使用核武器。

图为乌4地公投结果,结果显示4地大部分民众支持入俄。

目前,俄罗斯仅仅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并非是宣战,因此在俄乌交战中,俄军只能动用合同兵参战,在乌总兵力一直维系在10万人左右,面对经过5轮动员,总兵力达到80-90万人的乌克兰军队,俄军的人数显然有些不足。战局上也反映了这一点,俄军在多条战线上进展缓慢,甚至在乌克兰北部战线被乌军打了反击,丢掉了伊久姆等重镇。

图为目前俄乌交战态势,紫色部分是俄军刚刚丢失的哈尔科夫部分控制区,红色部分是俄军目前的控制区。

而一旦4地入俄,乌克兰要是再对俄控区进攻,那就相当于是进攻俄罗斯的领土,那俄罗斯就要拿出义务兵来参战了,到时候乌军面对的就不是10万人的陆军和少量空天军了,而是数十万人的俄罗斯常备军。俄罗斯对此也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还进行了一轮局部动员,计划新增30万人的部队,这些新增的部队大都是退役军人组成,他们本身也具备一定战斗技能,很快就能重新适应并部署到位。

图为在乌参战俄军。

对于俄罗斯而言,4地入俄恐怕也只是个开始,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这30万人的动员兵部队也是合同兵的地位,目前虽然不会直接被派到冲突一线,但是也可以在具备一定战斗力后,逐步顶上去。这意味着冲突恐怕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俄军的进攻也很可能遭到乌克兰的反击,乌克兰的反击又可能触发俄罗斯宣战。

而俄罗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那么情况就会逐渐失控,俄军如果常规作战顺利,那么还不会动用核武器;可俄军要是进攻不顺利了,那么核武器就可能会动用。一开始,俄军恐怕会用“贫铀弹”等沾点核武器边的武器,随后可能就会动用“炸弹之父”等重型常规炸弹,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战术核武器就会登场。

俄罗斯有很多战术核武器,比如海军核潜艇的核弹头鱼雷,可以摧毁沿海的城市、海军港口;比如“口径”巡航导弹的核弹头、“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核弹头,他们都可以摧毁战役集群或者坚固的堡垒群。如果战争发展到俄军使用一切常规手段都不能迅速取胜的地步,那么俄军的战术核武器就可能登场,毕竟俄罗斯的核武器使用政策还是很宽松的。

一枚核武器就可以瞬间抹平敌军一个师级部队、旅级部队,瞬间消灭敌人数千乃至上万人的战役军团,这可比一点一点的啃战线要轻松多了。所以,不能排除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而俄罗斯要使用核武器,前提条件是乌军反击了入俄的4地,并且俄罗斯常规军力进攻不凑效。所以,对于目前的局势来说,大家能坐下来谈一谈就最好了, 千万别等到局势失控!

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乌克兰反攻是肯定的,如乌克兰死缠烂打,那俄罗斯就会把乌克兰打趴下为止,但俄罗斯不会用核武器,如老美北约直接参与打俄罗斯,俄罗斯肯定会用核武器把西方无赖国家灭了,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乌乌克兰失去了四州,就象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永远回不道汉唐盛世。

乌克兰之于俄罗斯,也就是宋朝之于燕云十六州,永远回不到苏联的强大。

美西方要阻止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就是不想再出现强盛的苏联。

乌克兰对于美西方和俄罗斯都命门。和平很遥远,战争需继续。因为乌克兰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动不动用核武器,世界上没一个人能说的清。核武器扰是兔子的牙齿,不咬你是因为你把它还没逼急没逼疯。

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动用核武绝对是伤人害己的事情,会被世界追究罪行的,因为如果世界没有了阻止力量,那么权头大的国家就会无休止的侵略和吞并弱国的领土。

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可能性是有,但是俄罗斯是不会轻易动用核武器的。俄罗斯根据目前的军事实力,不使用核武器也能阻止乌克兰的反攻。

如果乌克兰四州公投倒向俄,乌军继续反攻,俄会不会动用核武器?

乌的四个州倒不倒向俄,俄都有可能动用核武,只要战场形势对俄不利,处于溃败边缘。如果倒向俄只是多了一个借口,乌回收四个州时,会被以侵犯了俄的领土为由,更肆无忌惮而已。当年珍宝岛战役后,苏俄对我国也曾有过动用核武的打算,这个事件百度就可以查到。当然会被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反对,能否施行是另一码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