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70多天了,难分胜负,美欧俄三方最后谁第一个坚持不住?
俄罗斯说能斗争到底,美国和西方也准备奉陪到底,只有乌克兰恐怕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小国往往受伤最大,可是没有强权大国关心他们的感受。战场在乌克兰,无论是美欧能不能坚持,还是俄罗斯能不能坚持,被战争损害的都是乌克兰。乌克兰把自己变成了美欧的代言人,这可悲的就在这里,一个国家、一个4400万人口的中等国家,却甘心情愿为西方充当“盾牌”,把自己作为西方对抗俄罗斯的前线。
图为当前的俄乌交战局势图。
西方总说,俄罗斯深陷俄乌战争的泥潭,这句话说得好,乌克兰已经成为一个泥潭,而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繁荣的、生机勃勃的国家。可是乌克兰到现在还没有清醒过来,还在寄希望于西方的援助能帮助乌克兰摆脱困境。在2014年以前,乌克兰也曾有过发展的机遇,当时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他们签署了俄罗斯-乌克兰2013年行动计划,准备在乌克兰建设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石油管道,乌克兰也因此放弃了加入欧盟,因为和俄罗斯的合作得到了实在好处。
图为俄军狙击手部队。
结果,2014年俄乌交恶后,乌克兰很让人不能理解的完全倒向了西方,并且自我标榜为“西方的前线”。纵观世界5000年历史,哪有这样的国家?放着好好的和平发展的机会不要,非要自我标榜为两大阵营的前线,这不是逼着人家在这里打仗吗?哪有这样的小国,任何一个夹在大国斗争夹缝里的小国,都会选择中立起来,避免成为大国斗争的牺牲品。很多国家对大国之战唯恐避之不及,乌克兰却非要完完全全地倒向西方,不仅要加入欧盟,还要加入北约这个专门针对俄罗斯的军事组织,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的行为让俄罗斯失去了安全感。
图为俄乌交战局势图。
一个失去安全感的大国有多可怕?我们如今见识到了,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不等同于两国全面交战,俄罗斯只是在不宣战、不摧毁乌克兰行政机构的前提下,把乌军彻底打垮,把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全部摧毁,让他的军事工业、制造业全部垮掉,然后一块一块的拆掉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州。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没有安东诺夫,没有马达西奇,没有南方设计局,什么都没有了。
图为俄军在赫尔松街头巡逻。
有人指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交战,使得乌克兰引以为傲的农业也受到了毁灭性影响。乌克兰失去了春播、春浇的机会,意味着乌克兰粮食产量的下降,这也会带来欧洲的粮食危机。乌克兰变成战场后,数百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而这个国家也不过4400万人,几十人里就有1人选择逃离。
图为美国援助的M777火炮。
乌克兰军队总是自信地说,自己完成了3轮总动员,在战前26万陆军的基础上,又扩充出10-20万人的参战力量,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些参战人员的装备和资金都来源于西方的援助,而西方的援助不会无休止、不会没有底线、不会没有期限,也不会不要回报。乌克兰今天在抵抗,明天就要陷入更加深重的发展困境和灾难之中。
图为乌克兰总统则司机,他现在的最佳选择其实是谈判。
结束这一切,俄罗斯开出的条件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中立。很难吗?对于一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选择中立不是理所应当吗?芬兰、瑞典在战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去纳粹化,不应该吗?接受这些条件,其实也不等于向俄罗斯低头,可是乌克兰却偏偏不愿意,倒不是乌克兰不愿意,而是乌克兰一开始声明选择谈判,然而在俄乌多轮会谈之后,乌克兰突然态度转弯,选择了继续战斗,让人倍感诧异,不得不怀疑是西方在推波助澜。
没错,西方、美国、欧洲会坚持下去,他们想要让俄罗斯陷进乌克兰出不来;俄罗斯也会为此坚持下去,一个“上三常”的军事强国不会接受“打平谈判”的结果;只剩下乌克兰,一边很受伤,一边又很坚强的要抵抗到底,可是2014年以前的乌克兰需要抵抗吗?乌克兰这是在为谁抵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